三国中,凤雏庞统和卧龙孔明一样厉害,为什么刘备还是输了?
soso0000
谢邀,刘备同时获得卧龙和凤雏,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
小说《三国演义》里,自刘备被蔡瑁追杀,的驴救主,檀溪跃马,逃出升天后,就遇到了隐世高人,仙风道骨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
二人在相谈中,水镜就向刘备推荐了俩外人才,一个是“卧龙”,一个就是“凤雏”。并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还说什么刘备是天命所归,缺乏的是大才,刘备手下;孙乾、糜竺、简雍等根本不入流。
那刘备后来“卧龙、凤雏”都得到了,水镜先生的话一直没有应验,天命也没归,经夷陵一战,还败亡白帝城,那水镜先生是不是在忽悠刘备了,如果按水镜先生的说法深入解读,可以理解为;卧龙凤雏只能得其一,才可安天下!如果得俩就安不了了,当然这只能是调侃的说辞。毕竟水镜先生能掐会算也不是算的太灵验,毕竟预言和实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那刘备得了卧龙,能三分天下其实也不简单了,刘备得了凤雏,凤雏也没为刘备建什么大的功劳就把自己一肚子的雄才伟略带走了,刘备对凤雏是指望不上了,就从荆州调来最称手的诸葛亮,一举拿下了西川,不得不说关键时还是“卧龙”厉害。
刘备得卧龙、凤雏而失败,主要是蜀汉人才的凋零,刘备能得“卧龙、凤雏”就不单是如鱼得水了,而是凤凰展翅,卧龙、凤雏就好比左右翅膀,刘备正要大展宏图刚要扑腾,结果折了一翅,“凤雏死了”一下让刘备成了落窝的草鸡,只得偏安西蜀休养生息,在此其间结果关羽也死了,刘备为关羽报仇,结果弄的张飞也死了,要知道关羽、张飞那可相当于刘备的手足,刘备一气之下就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战败逃往白帝城,自己也快不行了,使得蜀汉是元气大伤。
又说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显然水镜说的不准。诸葛亮出山时,水镜说诸葛亮生不逢时,而诸葛亮的出山恰恰使得自己“名传后世,千古流芳”,这也更应证了水镜说的一点也不准。
刘备的失败只能说是,时也!运也!
麒麟彤
谢谢邀请。
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因为得一人可安天下,得两人就不一定了????????????。
当然,这是戏说,主要原因有几点:
一、蜀汉起步晚,家底薄。
二、国力弱小,土地贫瘠,人口稀少。诸葛亮曾经说:益州疲弊和国困民虚,决敌之资,唯仰锦儿。
三、地理位置太差,不好用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国的战争基本上都是由北到南获得成功的。由南向北成功的极少(只有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北伐运动)。
四、诸葛亮死后,后备人才不足(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
五、后主阿斗昏庸无能。
Lorenzo_Tom
刘备在历史看确实是个遗憾。先说观点;在华夏大地任何古代君主都会有一统天下的心愿,我认为一个君主能不能统一天下主要看这五个方面;理想、能力、天时、地利、人和。刘备充其量只是占了三各因素,所以他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愿望。
第一、刘备的理想
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刘备与刘表两人交谈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贤弟这是怎么啦?” 刘备长叹道:“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肥肉消散,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很久没有骑马作战,闲居安逸,髀肉复生。一想起时光如水,日月蹉跎,人转眼就老了,而功名大业尚未建成,因此悲从中来。
可见刘备是一个从小就有宏图志向的人物。
第二、刘备的能力
黄巾起义爆发,23岁的刘备起兵镇压起义军,之后结识关羽、张飞两人。那时起就开始指挥军队作战。在人称经验收割的练功房“黄巾起义”刷了不少经验值。刘备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极大的锻炼,到了后期从小不爱学习的刘备慢慢的也被社会大学教成一方雄主。所以刘备的能力是有的。
第三、刘备的天时
刘备20多起兵,到了章武元年(221年)称帝。那时他已经60岁了,也就是说刘备60岁才算创业成功。而且业绩也只有益州和部分荆州,只能愿他前期浪费了太多时间。古代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60岁的刘备想统一天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四、刘备的地利
刘备政权一直以偏安著称。特别是失去荆州后,只能龟缩与四川盆地,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没能成功,全是地利因素啊。所以刘备不占地利。
第五、刘备的人和
刘备在人和上面没的说,前有五虎上将、卧龙凤雏辅佐,后有姜维这样的三国杰出俊才军事大家。然后就是刘备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人和这块比曹操和孙权要好的做。他在蜀国基本上没有反对派,所以刘备占了人和这一要素。
所以尽管刘备努力了大半辈子,但对于北方的曹操和盟友孙权没有什么的办法,统一天下的梦想也成泡沫。蜀汉刘氏的后人中也没啥出众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所以蜀汉势力统归于晋。
如果您喜欢或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并点赞、评论、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书写的动力。
劉圓酱
应该是一龙,一凤,一麟,五虎,为啥没赢,因为和庞统一样犯了个错误,庞统,外号凤雏,结果非去罗凤坡,所以死了。刘备祖先,刘邦自称赤帝,是赤龙转世,秦始皇是白帝是白蛇转世,所以梦里斩白蛇起义,白蛇说,我必报复,结果,刘备非要去白帝城,当然非死不可
Yoova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和真正动力是劳动人民,而不是少数帝王将相。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枭雄刘备艰苦打拼,最终没能一统天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还是蜀汉综合实力不济,对手的实力过于强大。
至于“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此话要做全面具体的分析。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诸葛亮就是卧龙,庞统就是凤雏。为何蜀国还是灭亡了。司马徽向刘备了推荐这两个人,刘备都得到了,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但最后蜀国却第一个灭亡。难道是司马徽预言错误吗?其实司马徽说的并没有错,当时刘备也打下了自己的地盘。但刘备只听了前半句,却没有细听后半句。只知道安天下,却不知道怎么保天下。原来司马徽还有下一句话:“子初、孝直,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和孝直就是刘巴和法正,刘巴的运筹帷幄之能连诸葛亮都曾自叹不如。法正也是一位厉害的人物,特别擅长谋略,曾设计协助黄忠斩杀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可惜后来不幸病逝。可见当时的刘备只顾着寻找卧龙凤雏,对后面的两人却并没有多大重视。只忙着安天下,却忘了保天下。最后,蜀国落得灭国的下场。
再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话并也并没错。因为诸葛亮、庞统皆有经天纬地之才,都有安天下之能。事实也是如此,不说庞统过早殒命沙场,使刘备失一臂膀,但有卧龙诸葛亮辅佐,刘备仍可成就大业。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对其言听计从,不断开疆拓土,战争节节胜利,一时风生水起,及到汉中之战胜利,蜀汉已至鼎盛时期。按照事物发展的正常轨迹,一统天下并非可望不可及。
问题发端于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此君自视武功盖世,骄狂轻敌,从来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关羽违背诸葛亮制定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八字战略设计,双线作战,腹背受敌,顾此失彼,再加上没有得到刘备的有力支持,致使北伐失利,荆州丢失,自己也败走麦城,殒命东吴。至此,蜀汉政权遭受重大损失,并且发生连锁反映,为以后的更大失利埋下伏笔。
荆州失守,关羽战死,蜀汉的实力与鼎盛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此时,刘备本应采取战略守势,但他意气用事,执意为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的建议,攻打东吴,犯下战略性错误。他不谙军情,在久攻不克时,依山扎寨,连营数百里,又犯了低级的战术错误,给陆逊以可乘之机。及至诸葛亮提出补救建议,为时晚矣。夷陵之战惨败,成为蜀汉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刘备领导的蜀汉集团,在卧龙诸葛亮的辅佐下,本来有很好的发展趋势,但每次关键性的失利,都是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得之而不能很好地用之,其与无何异?
综合所述,“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听从卧龙诸葛亮的计策。
叶叶梧桐
古人云,得天下者必天时地利人和,就当时局势而言,刘备只占人和,怎能不败!
刘备率军援助刘璋时,庞统就献计要刘备在席间杀了刘璋,收复益州,但刘备没有接受,还斥责庞统,说庞统是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直至庞统殒命落凤坡。这就说明刘备这种性格不具有统一天下的天时。
诸葛亮在隆中对时提出拥荆州、益州之兵,两边一起出兵攻打曹操,这是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一统天下的路线,但是关羽高傲自大,导致荆州失守,在此刘备失去了地利!
最后,刘备只剩下人和了,说实话,刘备就收买人心上还真的是厉害,张飞,关羽,赵云,黄忠,马超,魏延,诸葛亮,庞统,简雍等等这些为他卖命的人,直到刘备兵败夷陵都有很多人愿意为他而死。特别是用魏延守汉中,可以看出刘备用人厉害。但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主政,虽说诸葛亮能力强,但是用人方面诸葛亮不行,直到蜀国后期都没啥人才,没有锻炼提拔出来的!蜀国怎能不败呢!
所以说,刘备虽然得到诸葛亮,庞统,这种顶级的人才,但是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是得不了天下的!
淘淘
主要没听水镜先生的话,卧龙凤雏得一可按天下。重要的话是,得一,得二就不好说了。
cv小羽堇
魏国不是还有一个叫司马懿的人吗?他不历害吗?魏国的实力本身就特别强大,人才同样多,孔明再历害,难道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了吗?一切都是宇宙的主宰在掌握着,天注定刘备最终会输,孙家已会输,曹家已会输。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自然规律。
重来
有名的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即可安天下。”这句话说的是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只要得到其中一位,就可以使得天下安定。然而刘备先后得到了诸葛亮、庞统的辅佐,却仅仅占据益州一州之地,不说兴复汉室,自保都难。白帝托孤之时,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已经千疮百孔濒临奔溃,虽然在诸葛亮的努力下蜀汉政权得以延续,却是三国时期实力最弱的国家。为什么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庞统辅佐,依旧未能兴复汉室呢?是这二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是有别的原因呢?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此处的“安”应该理解为“使天下安定”,而不是“使天下平定”,“安定”与“平定”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一定要统一天下才能够称为“平定”,而安天下是建立在平天下的基础之上的,在天下已经平定的前提下安定因为战争、暴政、天灾等情况导致民生凋零的天下,如果天下没有统一,纵然有安定天下的才能,也无法施展,也就只能安定所属势力所占据的部分地区了。而史书记载,诸葛亮的确拥有无与伦比的政治才能:外联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三国志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 ,路无罪人。——袁子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能能够和齐国名相管仲,汉初名相萧何相提并论,只是可惜蜀汉仅仅占据益州,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假如蜀汉最终一统天下,再以诸葛亮为相治理国家,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而相对于诸葛亮出色的政治才能,其军事才能还是有所欠缺,至于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为刘备献上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计斩杨怀、高沛,夺取白水关,一路连战连胜,一直打到雒城,其军事才能尚且在诸葛亮之上,然而在进攻雒城之时,庞统不幸中箭身死,在刘备大业未成之际,庞统已经身死,自然也对安天下起不到什么帮助了。虽然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庞统辅助,然而到白帝托孤之时,只剩下诸葛亮一人还活着,诸葛亮不失为天下奇才,但独木难支。如果这凤雏不死,加上法正、马良、刘巴等人,蜀汉还是有希望统一的。
纯朴的大老鼠
谢谢邀请。
刘备没有输,甚至可以说是他在凤雏和卧龙的协助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早期的刘备是啥样子的,一个卖草席的小贩,靠着忽悠,骗得张屠夫散尽家财,骗得关二爷忠贞不二,但又如何呢?
在诸侯面前,在天下群雄眼里,依然是不成气候的势力,最明显的就是平定黄巾之乱后的论功行赏,只得了个县令,还得接受督邮的核查,稍不如意就得被撤职。
而且更有趣的是,那个时候的所谓刘皇叔是没敢讲出来,与大汉天子会亲戚。
特别是在与群雄割据的斗争中,刘备时常是战斗到只剩下兄弟三人,换句话说就是现代版本的皮包公司那一种类型。
没办法啊,能够参与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游戏里头,刘备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虾米。
这样的人,别说是天下了,连一个平原县都保不住。
而那个时候,无论是平原、徐州还是新野,都是刘备所谓的天下,可这几个天下,刘备根本就保不住,更谈不上什么可持续发展。
正是因为卧龙凤雏的出现,刘备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再也不用担心别人的大军压境,自己就得主动自觉地打包跑路,而是开始转向积极主动的进攻。
所以说,卧龙凤雏让刘备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天下,然后可以和在世的列强进行真正的较量。
天下是相对的,真正拥有的才叫天下,不属于自己的,或者无法掌控的,那就不叫天下。
刘备由此敢和当世第一强的曹操对抗,甚至扭转攻守局面,还能压迫东吴,虽然败得很惨,可也使得东吴露出了不少丑态。
更是荣列了汉昭烈帝的庙堂。
一个卖草席的小贩,人生逆袭到这般境地,这还叫做输吗?
如果这样叫输的话,请给我来一打。
傻子:大痔若鱼
三国人才辈出,顶级谋士多不胜数,郭嘉,贾诩,徐茂,陈宫,荀彧,田丰,周瑜都是不输诸葛亮的人才
寻找梦开始的地方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刘备失败了呢!,他能从一个卖草鞋的混到三分天下以经很成功了!如果说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就从天时.地利,人和说吧
天时:三分天下后老天没有给他太多时间,治理和发展就去陪关老二和张老三了!
地利:四川作为一个想统一全国的根据地本就不合适!
人和:他儿子里没有像曹丕,曹植一样有才能的,将里没有像陆逊,吕蒙一样年轻的!
Lottie诗
刘备的一生,勇于创业,疏于守业。不断折腾,屡败屡战。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具体分析如下:
一、轻易辞职,失去平台。虽然有幸运参与了镇压黄巾军,赶上了阶层跃迁的黄金时代,兄弟们共同努力,屡建战功,吃上了皇粮。但进入和平时期,没有及时地从军人身份转换成为地方官员。目无上司,轻率地从公务员队伍辞职,失去了平台,没有了立足之地。
二、没有栖身之地。虽然势单力孤,但积极参与讨伐董卓的公益活动,即便囊中羞涩,但借兵也要救陶谦于危难之中。最后好人有好报,天上掉馅饼,得到了陶谦的徐州栖身。但看人不准,引狼入室,最终被吕布鸠占鹊巢,再次失去立足之地。
三、得罪了贵人。曹操慧眼识英雄,出手相助,灭了吕布这个白眼狼,还把刘备引荐到皇上面前,获得了皇叔这个金子招牌。但刘备恩将仇报,不仅拐走了曹操的五万大军,还抢占了曹操的徐州。曹操与刘备无冤无仇,过早地与曹操这个强大对手结下了梁子,不利于以后的事业发展。
四、和盟友同床异梦。被曹操打得无家可归,又去投靠了袁绍。在诸侯争霸的混乱年代,浪费了宝贵的创业时机,不懂得避强击弱,积蓄力量缓慢。
五、不懂得避实击虚。在汝南得到刘辟的黄巾军兵士,不知道珍惜这一风险投资,非要以卵击石,和曹操掰手腕,又一次输得倾家荡产,老本又被败光。
六、为虚名所累。投靠刘表后,寄人篱下,充当打手。在刘表死后,逞妇人之仁,没有及时下手,抢占荆州地盘,最后被曹操追得鸡飞狗跳,错失良机。
七、用人不当。好不容易放低身段,与东吴联姻,借到一个荆州,关羽却不知天高地厚,逞个人英雄,荆州这个煮熟的鸭子还飞了。两兄弟都没搞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八、患得患失。刘璋求救入蜀,应该先顺势拿下汉中,避免后来曹操得渔人之利。然后再撕破脸皮,从刘璋手里抢回益州,又碍于面子把半个荆州还给了东吴,给关羽防守荆州,留下了隐患,也出了一个难题。
九、没有趁热打铁。本来顺势夺了汉中,应该乘胜追击,号令关羽从中路,自己从西路,东西对进夹击襄阳,联合东吴共同北伐曹操。刘备却急着称汉中王。难倒不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吗?
十、没有全局观念。关羽不知道联盟的重要性,只知道称个人英雄,东吴来和他联姻,他居然家事重于国事,破坏吴蜀联盟。刘备在中央既不纠错,也不从汉中东出配合,更不从益州东出支援,让关羽孤军出击,最后彻底失去了荆州。
十一、不知适可而止。夷陵之战时讨伐东吴,既然东吴愿意归还荆州,重修与好,就应该见好就收,把私人恩怨放一边,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重新建立联盟,共同对付曹操。
这一切,都拖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才重新拨转错误的航道,但机会已失,国力遭受重挫,三国局面已经趋于定型,任何人也无力回天了。
三国之中,刘备的机遇最多,但战略方向不对,敌、我、友三方搞不清,多次折腾,一手好牌打烂了,把已经到手的大好局面给败光了,一切又得从头再来。
娑婆世界舞婆娑
刘备本身就是个伪君子,取西川时庞统为他出谋划策了三种解决方案,他偏偏死要面子活受罪,非要让庞统以身殉国才不丢他的老脸,夷陵之战更是飘上天了,根本都不听诸葛亮的,以为自己当这个皇帝就是自己牛逼,想想干啥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诸葛亮算个求啊!刘备曰:马良啊,咱直接撸!咱说了算,结果呢!陆逊挖了一个大坑等着他。最后留着烂摊摊给诸葛亮收着头都大了,害得孔明没能活过60大寿!
Winni_C嘘长叹短
刘备成也关张,败也关张。与卧龙凤雏没关。关羽荆州一败,直接失去了争霸中原的道路。被陆逊火烧连营,可谓一战回到解放前。实力大减。。为此至少十年无拓展实力。。自己也因此郁郁而终。。为什么成也关张,败也关张。。刘备辗转各大势力之间,三国头号武将结拜好兄弟不离不弃,这在三国无人出其右。。。关羽若不放走曹操,曹氏集团将面临袁氏集团一样的局面,甚至有过之。只需用离间拉拢之策,可瓦解。剩下就只有东吴这个梗。这是好兄弟一大败笔。。这也没什么,毕竟那时候现在实力不济,,,,关羽失荆州,可谓直接断了,刘备争霸中原的路。并且直接导致刘备乱了分寸。数年积蓄一次赔光。。(三国演义,实际上就突出在这个‘’义"字上)成也义,败也义。。古人重承诺誓言,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才会乱了分寸。。这不是谋主能左右的。。非战之罪。。。后面诸葛亮,鞠躬尽瘁,也是义的延续,三国演义,实际上就是在讲义字气概。。。刘备成也义,败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