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让人觉得更为耻辱?

valyte
土木堡之变也只是明英宗被俘,最后在于谦的率领之下打败了瓦刺军,明英宗不光返回了大明并成功复辟,靖康之难在此无需赘述,因此,土木堡之变要比靖康之难的结局不知强了多少倍。

能不能还是麦兜
当然是靖康之耻更加耻辱,而且是更加耻辱一百倍都不止。
第一是靖康之耻有两个皇帝被抓过去。土木堡之变只有一个皇帝被抓。而且宋徽宗父子被抓去是很没有尊严的,简直被金人当做了猪狗。但是朱祁镇虽然被俘虏,但是皇帝的尊严和待遇得到了保留。从人数上面来说,靖康之耻几乎把皇室及重要大臣几千号人一锅端。而土木堡之变只是把皇帝和少数大臣抓过去,皇室和明王朝的根基还是在北京。
第二是宋朝两位皇帝被抓之后,最终没有回到中原,连个尸首都找不到。而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最后还是被放回了北京。后来继续当了皇帝。可以说两个赵氏皇帝和朱氏皇帝的最终运命相差太大。
第三是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朝的灭亡,直接进入了历史的垃圾桶,但是土木堡之变却没有让明朝消亡,反而后来还狠狠地回击了瓦剌诸部,最后还把瓦剌人收拾地服服帖帖。从两个朝代的结果来看,靖康之耻也是比土木堡之变耻辱了好几个档次。
第四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来说,皇帝被抓本来就是很稀有的事情,更稀有的是两个皇帝抓。可以说不仅是历史的笑柄,也是汉民族发展史上的黑暗一页,并且终将成为一个民族的伤疤而无法抹去。土木堡之变可能容易被遗忘,最后只存在于史学范畴,但是靖康之耻也永难忘记,并且将成为一个民族的负能量而存在。

Lottie诗
不管是从结果还是帝王被俘虏的待遇上来看,靖康之耻是重于耻,而土木堡之变则侧重于变,也就是说靖康之耻肯定比土木堡之变要耻辱得多。
宋徽宗统治时期,金国与北宋联合灭掉辽国之后,金人反手一个回马枪就把北宋也给灭了。当时宋徽宗吓得就把帝位让给了儿子宋钦宗,可惜这也没阻挡得了北宋灭亡的事实。之后北宋皇族几乎就是被金人打包,都俘虏到了金地。最后漏网之鱼的宋高宗赵构,在南边建立了南宋。从战争的结果来看,靖康之耻结束了一个朝代,虽然还有后来的南宋,但毕竟是半壁江山,亡国之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而且北宋皇族被俘虏到金地后,这徽钦二帝的俘虏生涯是一言难尽。据说二帝到了金国就被要求对金国帝王实施牵羊礼,这是一种极具侮辱性的降臣之礼,不仅是二帝,在牵羊礼上,他们的皇后,还要被迫服侍金国帝王,可以说这牵羊礼,是从面子到里子,毫不留情地侮辱北宋帝王。之后二帝在金地的生活除了条件苦不堪言以外,那就是备受羞辱,这种羞辱除了金人言语与虐待以外,还就体现在对待北宋皇室的女人身上。几乎所有被俘的皇室女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蹂躏,很多人死于了这种羞辱之中。
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确实也让明帝国差点陷入亡国之祸。毕竟明英宗在这场战争中,被瓦剌人俘虏,当时明帝国的太子才2岁,瓦剌人将明英宗绑在阵前,一度打到了京城下,明朝将士投鼠忌器,眼看瓦剌人就要攻下京城。不过后来明代宗临危受命,登基为帝,在于谦等大臣的坚持下,打赢了这场北京保卫战,瓦剌人也就灰溜溜地回了北方草原。
在这场战争中,明英宗确实做了俘虏,也许他在敌营的生活确实比不了在紫禁城中那般享福,但瓦剌人对他还算恭敬,至少没有打骂。更别说虐待这种事情了。要说明英宗受到的最大委屈,估计就是被瓦剌人绑在阵前,但要是比起其他被俘的帝王,他这也就只是丢了帝王尊严而已。而且据说瓦剌人还想将首领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媳妇,不过最后明英宗拒绝了,可见瓦剌人对明英宗还是相当客气与尊敬的。
因此要是拿靖康之耻与土木堡之变一对比,很容易就发现,都是帝王,也都是被俘虏的命运,明英宗在人家瓦剌那,就是生活条件苦了一点,当然主要是当时瓦剌人生活水平本就不高,明英宗想要帝王般的条件,瓦剌人也给不了。可徽钦二帝,别说能有个不错的生活环境了,金国人少祸祸北宋的皇室女人,就算给二帝颜面了。所以北宋亡国之后,靖康之耻就只剩下耻辱了,而明帝国屹立不倒,土木堡之变不过就是一场突发的变故而已。
【点击关注笑看风云在际,了解更多古今中外史实】

洋葱炒肉丝
后金连弃两都,皇帝狼狈逃窜这是最耻辱的。满清被万国来操是最耻辱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上千,这也是最耻辱的!反观土木堡之变,展示了大明刚烈的性格,皇帝被俘,明朝另立新君同敌人决战到底,最终获胜。可以说,明朝皇帝的命运没有国家的命运重要!反观清朝,太后的生日一定要过好,日本的炮舰都打过来了,也要把太后的生日过好。清朝一个太后的生日都比国家的生存都重要,可见清朝都已经垃圾成啥样了!清朝有明朝一半的气节,也不至于这样。

啊_你就是2B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更让人觉得耻辱?
从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概内心就已经有答案了。
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变大多数人提起的时候会更多地以靖康之耻来表述;
而明代正统年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并没有被人冠以“耻”字。这就说明了大多数人的立场:靖康之耻比土木堡之变更令人人觉得耻辱。
至于为什么?容我来说道说道。
两次事变分别发生的起端两次事变发生的起因和经过,其实都是非常耻辱的事情。
一、靖康之耻
1127年,金国东、西两路大军南下,围攻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上至皇帝宋徽宗,下至文武百官全都仓皇失措。
六神无主的宋徽宗临阵退位,让自己的儿子赵恒继位,也就是宋钦宗。
火线登基的宋钦宗同样畏敌如虎,新皇登基居然不思振奋人心抵抗强敌,却以皇帝之尊亲往敌营议和,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就这样,不但宋钦宗被金军扣留,东京城破之后,徽宗及大量皇族宗室、妃嫔、朝臣共三千多人被押往金国,堪称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未有之奇耻大辱。
二、土木堡之变
与北宋徽钦二帝相比,土木堡之变的主角明英宗朱祁镇相对要英勇得多。
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帅军犯边,前线败绩不断,把持朝政的大太监王振却欺瞒、蛊惑皇帝亲征。
各部尚书、侍郎等有识之士纷纷上书劝阻,无奈朱祁镇偏听偏信太监王振,以为前线战事顺利,执意亲征。
单是皇帝亲征也就罢了,好歹还能提振前线军心,可这朱祁镇放着战阵经验丰富的武将不用,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太监王振。
最终全军覆没,连皇帝朱祁镇都沦为阶下囚。史称“土木堡之变”。
事变发生后的应对灾难发生之后,如果应对得当,也未必不能挽回损失。那么宋和明分别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一、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发生后,北宋宣告灭亡,各地勤王军队在江北依旧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全体军民仓惶南渡,总算凭借黄河天险立住了阵脚,匆匆组建了新的朝廷,以康王赵构为新帝,这就是南宋。
捡了个皇帝当的赵构,终其一生也没有主动迎回父兄的打算。枉费了全体热血抗金的军民一腔热忱,实在是可耻至极。
二、土木堡之变
相对于“靖康之耻”南宋赵构的表现,“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朝的应对则称得上可圈可点。
一开始,与北宋一般,明的许多大臣也想南迁避祸,留守北京的兵部侍郎于谦力排众议,坚请固守。
于谦的主张得到了内阁的首肯,他被升为兵部尚书,率领临时拼凑起来的二十二万军队在北京城外积极布防,整饬军备。
同时,为了避免瓦剌太师也先以明英宗为人质胁迫朝廷,留守大臣们迅速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
果然,也先将俘虏的朱祁镇带到北京城外,想要逼和。但被明廷以“社稷为重,君为轻”坚决予以拒绝。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朱祁镇。
事变产生的影响两次事变分别产生的影响,也能说明“靖康之耻”更为耻辱。
一、靖康之耻
上文说过,“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灭亡,虽然赵构在临安成立了南宋,赵宋的宗庙得以存续,但偏安一隅的南宋只能算是一个割据政权了。
二、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失败,各部尚书在内的50余文武大臣丧生,明成祖朱棣留下的最为精锐的50万大军全军覆没。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靖康之耻”都比“土木堡之变”更让人觉得耻辱。
装逼杨
靖康之耻和土木之变,哪一个更可耻?这就有一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了。
没有最可耻,只有更可耻?
让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还有明英宗朱祁镇出来比比谁更可耻?
赵佶可能就会说了,我当时已经不是皇帝了,而且那是靖康之变,又不是宣和之变,别给我带节奏。
赵桓可能也会说,我又不想当皇帝,还不都是我爹糊涂了几十年,临到了了一看无能为力,才甩锅给我。
朱祁镇也可能会说,土木之变那也不是我的错啊,那是王振的错,是也先那个奸诈小人的错,是于谦的错。
倘若一定要说谁更可耻的话,那就一定是朱祁镇无疑了。
不过,我倒是更愿意说说他们谁更愚蠢。
赵佶和赵桓是已经到了回天乏术的地步,是金兵凭借硬实力,实实在在地打到了汴京,打到了皇宫。
宋朝当时虽然经济发达,可是崇文抑武和兵制又注定了军事之上不如金兵,所以他们是真正的无能为力。
可是,朱祁镇呢?
朱祁镇是实实在在地千里送人头,生怕也先打不过来,他自己主动洗干净脖子跑过去让别人砍。
赵佶和赵桓至少还是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朱祁镇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正常,就是一个智力障碍患者。
王振忽悠他一句,皇上,难道你不想像你太爷爷那样驰骋草原吗?
朱祁镇就说,啊,我可太想了,太爷爷简直就是我的偶像,我的精神支柱,我好像像太爷爷一样建功立业。
王振又忽悠他一句,皇上,你这么想像你太爷爷一样建功立业,可你一天到晚待在皇宫能干嘛?
朱祁镇就说,咦,是哦,那小振振,你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
王振就笑呵呵地说了,皇上,那当然是亲征啊!你没看你太爷爷三天两头玩亲征吗?你不亲征,你怎么建功立业?
朱祁镇就说,哦,小振振你说的实在是太棒了,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亲征,必须亲征!可是我上哪亲征?
王振又说了,咳,皇上,那个瓦剌的也先最近有点不安分啊,要不就亲征他?
朱祁镇激动了,好,就亲征他!
等到真的亲征了之后,朱祁镇发现亲征不好玩了,食物没有皇宫的好吃了,床也没有皇宫的软了。
于是,他又开始闹脾气了,别打了别打了,我想回宫。
王振也无所谓,他之所以忽悠朱祁镇出来亲征,就是为了显摆他在朱祁镇心里的地位和影响力。
所以,朱祁镇说不打了,那就不打了。
但是,王振又想着回老家显摆显摆,于是又忽悠起了朱祁镇,皇上,我家离这不远,要不去玩玩?
王振这么做,其实说白了只是为了满足他衣锦还乡的虚荣心而已。
可是朱祁镇一听,啊,原来这离小振振家不远啊?那就去玩玩吧。
走到了半路,王振又觉得这么多人去自己家乡,那一定会破坏家乡的庄稼,所以又忽悠朱祁镇改道。
这一来一回,错过了最好的撤退时机。
当时明军实力不说能够随随便便碾压也先,可打败也先并不算难,但就是因为有了王振,一切就变了。
王振什么也不懂,偏偏又什么都想管。
王振什么都想管,偏偏朱祁镇又惯着他。
土木之变不发生,那真是天理难容了。
朱祁镇的愚蠢就像刻进了骨髓一样,王振就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够把他忽悠得团团转的人。
明朝十六帝,朱允炆、朱祁镇和朱由检这三个人可以说是最没有主见的人,朱祁镇则又是三人之中最蠢的那个。
总之,就是王振说什么,朱祁镇就信什么,一切都是王振在牵着在牵着的鼻子走。
朱祁镇之所以身陷土木之变,完全就是咎由自取,千里送人头,也先不抓他抓谁?
从这一点来说,至少赵佶和赵桓之所以会遭遇靖康之变就显得无奈多了。
赵佶选择了逃避,把皇位传给了赵桓。
赵桓虽然不想背这个锅,可是赵佶死活要他背,他也不得不背。
可是,至少赵桓有在想办法解决这件事。
只可惜,形势比人强,老赵家的软实力举世无敌,偏偏硬实力就是谁都能过来啃一口。
金兵可以啃一口,西夏也可以啃一口。
如果不知这样的话,金兵兵临城下的时候,赵佶也不至于会被吓晕过去。
赵佶和赵桓之所以被俘,是因为老赵家打不过金兵了,是金兵强行打进了老赵家里,徽钦无奈也。
朱祁镇倒好,他知道也先打不进老朱家,洗干净了脖子主动送上门去。
如果说赵佶和赵桓是真没有办法的话,那么朱祁镇就是真的愚蠢。
所以,与其比较靖康之变和土木之变谁更可耻,倒不如说说徽钦和朱祁镇谁更愚蠢,朱祁镇无疑已经蠢到无可救药。

ice1101
靖康之尺和土木堡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黑点,但是如果非要比一个高下的话,小编觉得“靖康之耻”让人更为愤怒,一个是“耻”一个是“变”,相信大家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
靖康之耻时,皇室礼节被宋钦宗完全抛在了脑后,他想的都是自己的安危。在金军大营求降时,宋钦宗率领大臣拿着降表朝北跪拜,试想中国古代的皇帝哪个有这样窝囊,真的是把汉人的脸都丢光了!金人要金银,宋钦宗就派人前往百姓家中搜刮金银,金人要骡马,开封府用重典奖励揭发,宋朝政府简直成为了金人的帮凶,最为可恨的是金人索要少女1500名,当朝者竟然下令当街强抢民女,人数不够就用宫女来凑。
当时的南宋举国上下都没有战斗力,金军南下时,一路经过险关要津,全无宋兵抵御,就连金军也不禁感叹“宋朝太没有人了”,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够不灭亡,并且还是以最耻辱的方法灭亡。
和胆小懦弱的宋钦宗相比,土木堡之变中的朱祁镇就显得镇静很多,在他身上才能看到一丝皇帝的气势。知道明军大势已去,朱祁镇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盘腿而坐,耐心的等待着死亡。而就是朱祁镇的镇定救了他,瓦剌人一看朱祁镇就不是普通人,于是才没有杀他。
而在朱祁镇被俘后,朝廷方面并没有慌张,而是很快的将朱祺钰立为皇帝,并且于谦打消了群臣南迁的建议,南迁就是重蹈宋朝的覆辙,明朝当与北京共存亡!就是在这样的激励下,于谦带领明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虽然明朝在土木堡之变中主力尽失,但是还是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保住了北方大部分的国土和百姓,这与宋朝军队的不作为是有天壤之别的。
所以在我心中,靖康之耻比土木堡之变更加耻辱。

luluwkaka
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两次“耻辱”。
金朝在联合宋朝攻灭辽朝的时候,看到了北宋政权的虚弱,所以决定一鼓作气攻灭北宋。1125年,金军开始进攻北宋。羸弱的北宋政权面对强大的金军,显得不堪一击。金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打到了东京。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宋徽宗不是想着如何击退强敌,而是想着如何把亡国的锅甩给自己的儿子宋钦宗。宋钦宗继位之后,任用主战派对抗金军,挫败了金兵第一次进攻开封。金军撤回后不久,再一次引兵南下。此时的主战派官员已经被排挤出开封,面对金军的步步紧逼,宋徽宗和宋钦宗无力抵抗,最终开封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也称为靖康之难、靖康之耻、丙午之耻。
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领军队进攻明朝。明英宗决定亲自率领二十万精锐军队,抵御蒙古军队入侵。明英宗刚到大同的时候就接到前军不利的战报,明英宗决定班师。明英宗虽是明军主帅,大太监王振深受英宗信任,在军队中发挥了实际作用。王振没有任何军事指挥才能,他希望明英宗经过自己的家乡,以显示自己的威风。所以明军改变了行军路线,在回军途中遭遇了瓦剌部多次偷袭,大同等重镇先后陷落。朱勇等将领的几万大军也全军覆灭。明英宗率领军队,转移到土木堡附近。也先得知明英宗转移到土木堡之后,马上率领大军紧追不舍土木堡。由于王振的阻挠,明英宗错过了逃入居庸关的机会。很快也先率领大军,包围了土木堡。最终明英宗兵败土木堡,二十万明军全部覆灭,明英宗本人也被俘虏。史称之为土木之变、土木堡之变。
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两次事变是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两次耻辱,两次耻辱刺痛了无数人的心扉,不少人对这两次耻辱久久难以忘怀。那么这两次耻辱,哪一次更让人觉得是耻辱呢?
从直接损失来看,靖康之变的损失更大,耻辱更重。靖康之变发生在北宋的都城,主战场也在中原腹地。东京陷落之前,宋朝为了赎回宋钦宗,几乎掏空了北宋国库里的所有积蓄。金军攻破东京之后,又在东京城内大肆掠夺,东京城被抢掠一空。当时的东京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城,老百姓生活富足。老百姓的损失是不可限量的,东京被抢掠之后,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声势。北宋上百年的积蓄毁于一旦。金军攻破东京之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皇族、皇族、大臣,以及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北上。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几乎被一网打尽,赵光义一支仅剩康王赵构幸免于难。靖康之变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灭亡。土木之变中明英宗被俘虏,明朝直接损失了二十万精兵,这些精兵也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除此之外,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五十二名朱棣留下来的文武大臣战死。土木堡一役,明朝一半大臣,大部分精兵被歼灭,明朝元气大伤。也先率领军队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明朝由盛转衰。
从直接影响来看,靖康之变的损失也更大,耻辱更深。靖康之变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北宋秦岭淮河以北的领土丧失。如果不是宋高宗等人努力,宋政权极有可能不复存在,金朝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宋高宗重建宋朝之后,南宋的疆域也仅仅局限于南方。北方大部分国土被金人占领。北宋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难以完成,北方经济再也没有超过南方。土木之变后,虽然也先大军曾经打到北京城下,但是最终并没有最终颠覆明朝政权。也先本来想凭借自己手中的明英宗要挟明朝,但是明朝及时拥立明代宗。明代宗任命于谦负责北京保卫战,于谦率领残余明军击败了瓦剌大军入侵,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大军被击败之后,并没有占领明朝的土地,而是退至塞外。此后瓦剌也数次南下,但最终都未能得逞。蒙古在明朝的战争并没有获得任何好处,最终只能放回明英宗,而且是无条件放回。此后蒙古内部也有发生了斗争,也先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明朝再与蒙古的对抗中,仍然处于优势地位。
从过程来看,靖康之变更加耻辱,耻辱更强。靖康之变中皇室、大臣、都城被金军一窝端,土木之变损失的都是前往前线的人员。前线人员损失再惨重不可能达到一窝端的地步,被俘虏的也基本上都是男人。靖康之变中,北宋大量公主、后妃、官员女眷、宫女也被俘虏。靖康之变正直天寒地冻之际,宋徽宗等人北上之路,也是一条屈辱之路。北上途中,不少公主被金军士兵强奸,还有不少妃子也被金人强奸。保福帝姬、仁福帝姬、贤福帝姬等公主都被金兵折磨致死。宋徽宗和宋钦宗更是被行驶牵羊礼。徽钦二帝和一部分后妃、公主、驸马都被扒去上衣,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宋朝皇帝就像是牛羊一样被金人侮辱。许多后妃和公主被分给金人做奴隶。宋朝许多俘虏因为不堪忍受屈辱而选择自杀。宋徽宗和宋钦宗更是被敕封了极其侮辱性的称号,宋徽宗为昏德公、宋钦宗为重昏侯。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行人在金国过得就是一般囚犯的生活,所吃的东西不是发霉变质的食物,就是像猪食一样的食物。他们在金国根本没有人应该有的尊严,更不用说皇室的尊严。宋朝俘虏还要经常不停的迁徙,经常被金军侮辱,需要时不时被拿出来和赵构谈判。赵构的妻子邢氏就曾被用来侮辱南宋,逼得邢氏差点自杀而亡。宋徽宗被俘几年后,因为折磨和生病而死,死后还被屈辱地做成了灯油。
明英宗虽然也被俘虏,但是他的俘虏生涯明显要比宋徽宗和宋钦宗好很多。明英宗被捕之后并没有遭受多大侮辱。蒙古人只是把他当成手中的人质,明英宗也保持了自己尊严。后来蒙古人反而非常欣赏明英宗,伯颜帖木儿更是对他礼遇有加。当伯颜帖木儿听说明英宗即将被放回去的时候,甚至依依不舍。最后蒙古人见无法要挟明朝,又把明英宗放回去,前后也没有经历多长时间。相比较于宋徽宗的牵羊礼,女儿、后妃被强奸侮辱,明英宗所受的根本不算侮辱。
从长远影响来看,靖康之变更加耻辱,耻辱更久。靖康之变一直影响了此后两百多年历史。靖康之变后,宋朝一直向金朝称臣,定期向金朝纳贡,有时候称为伯侄之国,有时候称为叔侄之国,宋朝地位非常低。宋朝多次北伐也全部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只能继续忍受耻辱。蒙古人强大之后,南宋又继续忍蒙古人的欺压。南宋灭亡之后,统治区域内的各种人民归于“南人”,为四等人中最低一等,被第一二等级人欺压。南宋上到统治者下到一般士人都感受到靖康之耻,更加注重节操和贞节教育。土木之变对于明朝来说肯定是耻辱,但是并没有改变蒙古和明朝的实力对比。蒙古人还是无法越过长城一线,对蒙古的国策也没有多大影响。明朝人也没有时刻把土木之耻拿出来说事。
土木之变更像是一次军事战斗,不同之处是皇帝战败被俘。靖康之变则有亡国之恨,也有百姓、君主受辱之耻。综合起来,靖康之变更加耻辱。

xuefeng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是宋朝和明朝面对北方强敌的两大失败,“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灭亡,“土木堡之变”让明朝大伤元气。对比之下,显然是“靖康之耻”更为不堪。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更是悲愤地唱出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宋朝为什么会有“靖康之耻”?一是金国灭辽后,宋朝与面对辽国时一样,无险可守。二是皇帝的昏庸,后人评价道:“宋徽宗百事皆能,独不能为君;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徽宗更像个艺术家,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有很大成就,但玩物丧志,荒于国政,使宋朝民不聊生,国力衰退。
在国家大事方面,宋徽宗进退失据。先是“联金灭辽”,试图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谁料宋军战斗力不行,攻不下辽国的城池,还是金国灭了辽国后,给了宋朝六个州。由此,辽国灭亡后,宋朝失去了屏障,又暴露了宋军的无能,导致金国继续进攻宋朝。在金军打到都城开封城下时,宋徽宗又退缩了,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宋钦宗。幸亏当时有丞相李纲,组织了开封保卫战,打退了金军对开封的第一次进攻。
宋钦宗并不比宋徽宗强多少,在金军撤退时没有坚决地追击,消灭其有生力量,杜绝后患,反而排斥了主战的李纲等人,幻想过太平日子。当金军第二次进攻开封时,宋朝已是无力回天,结果徽钦二帝被俘,皇族、大臣、妇女等数万人被金军押回北方,被侮辱被残害,“靖康之耻”难以言表。此后,北宋不复存在,宋徽宗幸存的儿子赵构南渡,建立了南宋,再也没有收复北方领土。主战的岳飞抱憾终生,含冤而死。
相比之下,明朝所遭遇的“土木堡之变”是主动进攻时的失败。明朝与宋朝不同,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收复了在非汉族政权手中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灭掉了元朝,统一了中国。后来,蒙古的瓦刺部再度起势,进犯明朝。明英宗带领大军出征,他崇信的宦官王振瞎指挥,结果明军被蒙古骑兵击溃,一大批明朝元勋战死,明英宗被俘。
当时,蒙古人继续进攻明朝都城北京。明朝一片混乱,大臣徐珵建议迁都南京。关键时刻,时为兵部侍郎的于谦站出来,坚决地驳斥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难道不见宋朝南渡之事吗?那时,如果明朝南迁,肯定会与宋朝的命运一样。在于谦等人的坚持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被推举为皇帝,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打败了蒙古人。这次,明朝吸取了宋朝的教训,守住了北京,继续巩固边防,抵挡住了蒙古人的入侵。后来,蒙古人无机可乘,又把明英宗送回了明朝。令人叹息的是,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基后,处死了保卫北京、稳定社稷的功臣于谦。
就“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可以看出宋朝和明朝失败的原因。那也是中原汉族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劣势,即在火器不发达的古代,对于游牧民族的骑兵办法不多。秦朝时,驱除了匈奴,修筑了长城。汉武帝时,把匈奴赶到了远方。晋朝时内乱,北方被游牧民族“五胡乱华”,形成南北朝。唐朝的劲敌是突厥,“安史之乱”后,唐朝衰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辽国崛起。宋朝开国后,就没有燕云十六州和长城防线,宋太祖赵匡胤一度想迁都到洛阳和长安。对辽国和后崛起的西夏,宋朝胜绩不多,最后花钱换得和平。北宋“联金灭辽”,仍然没有拿回燕云十六州,还进一步被金国灭亡。南宋和金国议和,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到强大的蒙古出现,南宋又“联蒙灭金”,凭借江河与高山之险,坚持了40多年,直到崖山一战灭亡。明朝不惧蒙古人,但内忧外患,先是被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北京,后又被入关的渔猎民族满清一统天下。
还有一点值得探究,那就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战斗力都下降。辽国不敌金国,金国不敌蒙古。而且金国覆灭后,其遭遇不亚于“靖康之耻”。满清入关后,滋生了“八旗子弟”,后期靠湘军和淮军支撑,更抵挡不住西方的坚船利炮。由此可见,文武之道不能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