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让人觉得更为耻辱?

dada04110214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两大封建王朝的耻辱性重大事件,靖康之耻发生在1127年的北宋末年,土木堡之变发生在1449年的明朝,两大耻辱性事件都是皇帝被俘,但是如果再两大事件之间做一下比较的话,我认为靖康之耻更为耻辱一些。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理由:
【1】靖康之变导致北宋覆灭,土木堡之变并未造成明朝灭亡。1126年金军大举南下进攻北宋,最终于1127年1月开封城被攻破,徽钦二宗被俘被押解到东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被迫不断迁徙。北宋都城财物被抢劫一空,至此宣布北宋正式灭亡,北宋在中国历史上画上了一个句号。而发生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是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顾战争实盲目御驾亲征,而在北伐瓦刺的过程中,又是因为王振的捣乱,导致贻误战机,导致明英宗被俘。但是当朝中知道英宗被俘后,在大臣于谦等的主持下,立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明代宗,而且代宗重用贤臣良将,不仅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且明朝各方面综合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靖康之变是被攻破,土木堡之变时主动进攻失败所致。北宋末年,朝廷已经非常昏庸无能,尤其在面对大金的不断侵袭一直没有办法,始终坚持求和进贡来苟活,面对这样孱弱的王朝,大金国怎么能放过,于是不断发动对北宋的战争,最终将北宋都城攻破,俘获徽钦二宗。而土木堡之变时明朝主动出击的结果,如果不是太监王振从中作梗,明英宗看清形势安排实力大将对对付瓦刺,根本就不会出现皇帝被俘的事情,就是因为明英宗过于宠信王振,盲目出战而又贻误战机导致最终战败被抓。
【3】从被捕的人数质量来看。虽然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是全军覆没,但是从具体的人员构成上看,有朝中大臣、有大将等,大多数是普通的士兵,而靖康之变中,仅宋徽宗、宋钦宗及大量的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就三千多人,这些人可都是北宋朝廷的核心与主力,可以说北宋皇族大部分都被俘虏,这对北宋王朝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4】从被捕后的待遇上看。靖康之变发生后,都城开封财务被抢劫一空,除了皇室三千多人被俘外,据宋俘记载,临行前俘虏的总数为14000名,分七批次押至北方,第一批是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但一个半月形成后,有近半数1500名妇女死去,而且被押到目的地后,这些妇女都被分配给金国贵族当妃嫔和奴隶,而且要随女真乡俗,“露上体,批羊裘”,徽宗的郑皇后不堪受辱,自缢而亡,被解救后又投水自尽而死。而明英宗被俘后,但是没有遭受到徽钦二宗的那种折磨对待,瓦刺主要目的是通过明英宗来从明朝获取更多的金银珠宝和好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明朝在立完代宗之后,瓦刺从明朝勒索的财富越来越少后,最终竟然将明英宗交还给明王朝的原因。

无聊小姐爱博物馆
这大概是明朝被黑最惨的一次!
中国的文字是非常有精髓的,一个耻,一个变就可以看出谁更是耻辱了!
土木堡之变虽然皇帝被掳走了,但是大明的江山还在,而靖康之耻,整个国都陷落,山河破碎,千里河山沦为异族统治。
靖康之耻
金人占据主动,身为皇帝的宋钦宗亲自到金营谈判,却被扣住,同时羞辱宋钦宗,要其以臣子的仪式进行投降,宣读降表,随后放宋钦宗回都城。
可是宋钦宗回城后干嘛呢?面对金人要金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的要求,下令在城中大肆搜刮,城中百姓破产者不计其数,同时金人要求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荒唐的宋钦宗将自己的妃嫔进行抵数,因此很多少女不甘受辱,纷纷自杀,加上搜刮金银,城中一片狼藉。
而后金人变本加厉,不仅再次扣押宋钦宗,同时宋徽宗也被迫前往金营,父子二人脱下龙袍成为俘虏,同时金人开始在城内继续搜刮,将城中的皇亲贵族、包括皇后、亲王、妃嫔、大臣以及数万百姓掳掠到北方,沿途一路烧杀抢掠,生灵涂图,除了赵构侥幸逃脱。
靖康之耻让宋朝灭国,北方大片国土沦陷,赵构一路仓皇难逃,不断求和,苟延残喘,成立了南宋小朝廷,而被掳掠到北方的百姓和皇亲贵族下场凄惨,皇后公主成为下贱的军妓,两位皇帝惶惶不安中度日,最终死在北方!
土木堡之变
顶多算一个军事战略失误,明英宗背俘以后,瓦剌带着英宗开门,可惜明朝廷一方面迅速的确定新君,一面止住了难逃派的大臣,在于谦的带领下,灵活部署各地军队勤王,瓦剌看没法,碰了一鼻子灰后准备和谈,可惜明朝这边因为君主已立不愿和谈,没法,瓦剌准备开打京城,可惜此时明军死守京城,攻打失利的情况下后撤,明军趁机追击,一直追到居庸关。
瓦剌方面带着明英宗回到瓦剌,准备恶心恶心明朝,要求明朝派人将明英宗接回去,可惜明朝这边君主已定,景泰帝也不想皇帝哥哥回来,最后因为于谦的保证才同意接明英宗回来!
从上看出,面对敌军兵临城下,宋朝一心求和,对外软弱,对内欺压,文武百官皇帝宗室遭受各种羞辱,无数百姓惨遭杀戮,国都被破,山河沦陷,而明朝则是上下团结一心,把握时机,坚守京城,保住北方土地和百姓,可见靖康之耻可以说史上最为耻辱的事情了!

fhfh
这个问题看似一样,实为不然!北宗靖康二年,公元ⅠⅠ27年,
金军兵临城下,宋钦宗派李钢抵抗金军,后来朝廷主和派大臣胆小怕事,只顾个人利益和自己的身家性命,鼓动皇帝只顾求和,把主战派大臣李纲等人免去兵权,微钦二帝亲自到金营求和求和赔款割地、皇帝在金营做人质,遭受各种屈辱,开封百姓被金人大肆残杀。
金军俘虏了宋钦二宗,宗室大臣等共计3000多人押解北上,在路上,宋朝女子相继有人死亡,还要被金人士兵奸淫、虐待,以至于很多女子才走到一半路程,已死去半数以上。此刻已经国破家亡,百姓暗无天日、大好河山沦为敌人国土。
南宋建立后,每当国人想到此变故都视为国耻。民族英雄岳飞写的满江红表达的意思最切实。
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驾亲征。兵败土木堡,二十万明军全部覆灭,明英宗本人也被俘虏。史称之为土木之变。
明朝于谦为手的大臣们拥立朱祁钰为皇帝史称明代宗,打退了蒙古太师也先的进攻,保住了京城。由于大明没乱,又立了新皇帝,并且强大,也先在一年后不得不将太上皇朱祁镇送回了大明。后来英宗又复位了!
比较起来,金人是不费吹灰之力,打到宋朝的家门口来直接灭宋,靖康耻更耻,土木堡之变为突发变故,也先挑衅在先,明朝北伐在后失败了,这属于自卫反击,这个只能说是失败了!

小蒙奇
拿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耻相比,毫无疑问,靖康之耻更加耻辱。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土木堡之变是皇帝亲征,虽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但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是一次失败的亲征。而靖康之耻是灭国之战,是金人兵锋直捣北宋京城,北宋直接被灭了国。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军二十万精锐在土木堡损失殆尽。此次战役,致使忠于明朝的上层政治军事精英全部死亡,造成了明朝上层管理人才的断层。此后,明军在面对蒙古军队时再无明初那般碾压式的实力。
在国家危亡之际,定海神针于谦挺身而出,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挽大明江山于将倾。明英宗朱祁镇此次亲征虽失败,给明朝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终究未伤及明朝国体,大明社稷依旧得到了延续。
但靖康之耻就不一样了,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的软弱无能,金人兵锋直指北宋京都,京都被金人攻破后,金人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并掳走了京城中所有妇孺。史书记载,尤其是北宋皇室之女眷,在被俘后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并且,相对于土木堡之变而言,靖康之耻是灭国之战,北宋由此灭亡。
二者,哪个更加耻辱,一目了然。

拉内
我觉得吧,提这个问题的人,是一个历史盲。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问的必要都没有。
靖康之耻发生在宋钦宗年间(公元1126年—1127年之间),该事件中,金军南下,攻破北宋国都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将他们押解北上,北宋灭亡。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这次事件中,明朝与瓦剌打仗,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由于指挥失当,明英宗最终被俘,一同被俘的还有随驾的大臣等。但是,土木堡之变并没有导致明朝的灭亡。于谦等人立朱祁钰为皇帝,成功击退了逼近北京的瓦剌大军,稳住了局面,此后明朝还有200年的国运呢。
哪一个事件更耻辱,不言自明。

天上人间人间真情
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悲剧性事件,学界对此也是争议颇大。像有人就认为靖康之变后宋朝就相当于亡了国,甚至对南宋政权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还有人认为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从此明朝一蹶不振,甚至还有人拿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相比较。
至于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哪一个更耻辱,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悲剧也都是自己作出来的,而且历史影响都不小。
北宋晚年虽然周边强国林立,但是自保是有余的,原因并不在于宋军的战斗力有多强,而在于北宋经济的领先,因为战争,尤其是防守战并不是单一的军事较量,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更在于粮草物资的可持续性,故而北宋优势的经济因素支撑了其庞大且完整的军工生产和物资供应链,尽管游牧民族大军南下,只要宋军众志成城凭借山西、河北的城池节节阻击,能耗上一年半载,金军自然不战自退。
但非常可惜,北宋末年亡国的征兆太明显了,先是在经济上开始崩溃的,宰相蔡京搞了一场变法以失败而告终,结果就是政府用金融工具(纸钞、票据)将民间的财富抽空,造成了北宋的金融系统崩溃,经济的不良影响很快就冲击到了军事方面,军队的战争经费不足,士气低落物资短缺的同时,再加上皇帝昏聩腐朽,再加上领兵的将帅无能,金军打到汴京城下可谓势如破竹毫不费劲。
而土木堡之变就完全是一场军事指挥失误所造成的悲剧,经过仁宣之治后,大明朝的经济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大明中央军的战斗力也明显强的多,明英宗只要稳扎稳打,二十万大军揍五万瓦剌兵明显可以躺赢。
但是明英宗建功心切了,从出兵时就急急匆匆的,粮草和水源准备不足就贸然出兵,然后又把战线拉的如此之长,几十万军队又那么分散,又接受王振的建议临时改变行军路线,每一条都是兵家大忌,而瓦剌大军则利用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发动突击战反攻,明军毫无招架之力,在土木堡之变的教训下,明朝停下了发动外战的步伐,转向成为了内向的守成防御王朝。
其实无论是靖康之变还是土木堡之变,都是比较可惜的悲剧,但是靖康之变在历史上的影响要更大些。是因为相对于土木堡之变时的明朝,北宋末年的国家基础是垮塌了的,造成了社会经济、军事、政治一系列的消极连锁反应,甚至在意识形态方面都出现了反转,而明朝的土木堡则更多的是军事方面的失利,对国本的影响远不及靖康。

飞天猪0111
靖康之耻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受辱、大批金枝玉叶、北宋宗室也被俘受辱、惨死强敌异族之手,徽、锁二帝身死异国他乡,土木堡之变只是明英宗被俘受辱、三十万大明将士战死沙场、一批忠臣殉国,因此两大历史巨变相比北宋末期的靖康之耻更是君俘国灭的奇耻大辱。

disney2548
宋朝与明朝的两次大事件充分表现出了两个朝代在便对外敌时的气魄,而靖康耻和土木堡之变的事件中,很显然的是靖康之耻更为耻辱。这两次历史事件,我们从当时的皇帝的表现和百姓所遭受到的经历就可以看出。
靖康之耻宋朝,靖康失败后,金人占据开封外城,假装与宋朝和谈,希望让太上皇到金营谈判,而宋徽宗吓得不敢去,宋钦宗只能硬着头皮前去。
到了金营后,金军统帅并不理睬宋钦宗,只是派人要求降表,大臣孙觌反复改了四次才让对方满意,其降表大意就是让宋朝向金国称臣。拿到降表后,金人让太上皇来金营,而宋钦宗苦苦哀求,金人才勉强收回这个要求。
接着,金人在斋宫向北设香案,让宋朝皇帝朝北面而拜,作为臣子读降表,当时是风雪交加,宋钦宗作为一个皇帝受到如此欺辱,也只能暗暗垂泪。待降表宣读完毕后,金人才心满意足的回去。
当宋钦宗回到城中,看到迎接自己的大臣和民众时,心里感动的嚎啕大哭。可是他刚到皇宫坐下,金人便派人索要一千万锭,银二千五锭,帛一千万匹,听到这个数字后的宋钦宗突然想起自己的子民了。
他下令在开封大肆搜刮金银和马匹,让京城的马匹为之一空,金人要少女一千五百人,宋钦宗不敢怠慢,甚至用自己的嫔妃来凑数,而那些不堪受辱的少女自尽者甚多。
宋钦宗无法如实上交金人提出的金银布帛,就让权贵、富商、百姓凑数,所谓凑数其实就是抢夺,如有反抗,轻则枷锁,重则杀头,此番动作就连正皇后娘家也未能幸免。此时,开封城内一片狼藉,百姓哀嚎连天。
金人见宋钦宗如此胆小怕事,胃口变得更加大。他们又让宋钦宗前去谈判,但人到那里后又不予理睬。他们把宋钦宗关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房子里,外面重兵把守,然后想宋朝宣称,如果一日不凑齐金银布帛,宋钦宗便一日不得回去。
此刻的宋朝已经成为了金人的提款机,他们不仅在宋朝搜刮金银、连妇女、工匠、教坊乐工、图书典籍都被掠夺一空,而宋朝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吏也非常卖力的为金人搜刮全国百姓。
到最后,宋钦宗被贬为庶人,宋徽宗被迫前往金营,父子被脱下龙袍后,金人扶持张邦昌为傀儡政权,继续搜刮。金人押着两位皇帝、亲王、皇后、嫔妃以及宗室成员北撤,当时被掳走的百姓十几万人,经过的地方房屋全被焚毁,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在北撤的过程中,宋朝女子不断相继有人死亡,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还要被金人士兵奸淫、虐待,以至于数万汉女子才走到一半路程,已死去半数以上。此刻的宋朝,百姓暗无天日、大好河山沦为敌人国土。
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但他并没有卑躬屈膝,而是表现得很镇定。明朝那边则是迅速的确立新君和太子,然后打死了王振的亲信马顺,之后于谦拦下准备逃跑徐珵,这一切都表现出明朝大臣的高素质、临危不乱的心态。接着,明朝廷部署全国各地进京勤王的军队,重用逃回来的武将石亨,加固城墙、操练军队。
而也先这边想利用明英宗的皇帝身份做要挟,拿下宣府大同,但朝廷已经有了新皇帝,他来回边关游荡多次,也没捞到一点好处。忍无可忍的也先带着明英宗来到北京,希望可以和明朝谈判弄点好处回去。
但明朝却一点谈判的想法都没有,也先失去耐心直接攻打北京,当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朝的士兵并没有龟缩在城内,而是全军列阵在城门外等待迎敌。
这是于谦当时下的令:
“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明军知道这次是死战,但没有人后退,他们要为上次的溃败洗刷作为军人的耻辱。也先在战场战斗中久攻部下,只能撤退,而于谦趁胜追击,一直追到居庸关才回来,而也先损失惨重。
在他带着明英宗逃回去后,觉得明英宗就是一个鸡肋,他希望明朝有人可以接他回去,然后弄点银子。但很无奈的是,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上下同心,并不想给也先任何的好处,而景泰帝在坐稳了皇帝的位置后,更是不想让哥哥回来。
最后在于谦保证“天位已定,宁复有他”的情况下,景泰帝才同意把明英宗接回来,当然明英宗回来后发生的事,那是明朝自家的政治事件了。
对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看法总结。两个朝代事件对比,宋朝在金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朝廷大臣胆小怕事,只顾个人利益和身家性命,主和派只顾求和,卖国割地、搜刮百姓无所不做。皇帝在金营做人质,遭受各种屈辱,开封百姓被金人大肆残杀,北方大地山河破碎。
到最后,皇帝和宗室成员被俘,宋朝半壁江山成为敌人的土地,而那些大臣没有拼劲全力抵抗,只求苟活。作为一国之君,为求残活,不惜用自己的身边的女人和子民来抵债,国家资源被掠夺一空,无数汉人女子被金人玩弄致死,宋朝全国千里无人烟,百姓尸臭数百里。
反观明朝,在经历大败,皇帝被俘后,朝廷大臣迅速稳定内部,主战派立刻把握朝政,立新军、加固城墙、操练部队、调集军队进京等,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
对敌人的态度更是没有任何的胆怯,要战便战,没有退缩。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是明朝人不屈的表现,更是“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的气节。虽然这场战役明军损伤颇多,但却保住了沿边和京城的百姓以及明朝的国土。
因此,从上面两次历史事件对比来看,那个朝代更为耻辱,这已经很明显了。

长不大的维尼
五十步笑百步……不对,应该是十步笑百步。土木堡之变是十步,靖康之耻是百步。
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耻,原本都可以避免。如果土木堡之变不是皇帝被俘,只能算一场重大军事失利,跟靖康之耻没法比,所以只有人说“土木堡之变”,没人说“土木堡之耻”。
土木堡之变,军事失败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建立后,蒙元虽被逐出中原,蒙古残余势力仍然强大,不断侵扰北部边境,到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瓦剌逐渐强大,经常入境侵扰,成为明朝边境最大的威胁。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也先率瓦剌大家再度入侵,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皇帝亲征当然要派头十足,朱祁镇率领的是明朝包括神机营在内的五十万精锐大军,但瓦剌得知对方皇帝大举亲征,不敢接战。明军跑到大同,也打不着仗,只好班师东返,但在回师途中行军缓慢,瓦剌窥得战机,一路尾随袭击,导致明军疲惫不堪,大同、宣府接连失守。
最后,明军大部队在土木堡被瓦剌袭击,伤亡惨重,二十万精锐尽丧,很多高级文官武将战死,明英宗朱祁镇更是直接被俘,成了瓦剌的人质,史称“土木堡之变”。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明,竟在国力巅峰之时,被蒙古残部击溃,损失精锐二十余万,皇帝也被俘获,绝对是罕见的奇耻大辱,对明朝军队士气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瓦剌挟土木堡之变的威风,趁机东进南下,竟直达北京城下,导致京师危急!
在于谦的率领下,明朝另立朱祁钰为帝,并组织北京保卫战,击败了瓦剌军,还挫败了也先送朱祁镇回京的阴谋。自此之后,瓦剌在军事上没能再取得对明朝的胜利,后来还不得以将朱祁镇礼送回明朝,什么好处都没捞着。
土木堡之变是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军事失利,而且在北京保卫战后,明朝迅速恢复元气,除了丧失大量军队,国力并未受到多少损失,但以明朝的国力军力,还远未达到亡国的边缘,瓦剌也没能在明朝身上讨得什么便宜,明朝继续延续了两百多年国祚。
所以说,土木堡之变是军事之败,并未动摇根本,时间一长,明朝人自己也忘得差不多了。
靖康之耻,全面崩溃如果说土木堡之变是一次军事失利的话,靖康之耻就是全面的崩溃。
靖康之耻发生在宋徽宗、宋钦宗在位期间,宋徽宗是出了名的“书画皇帝”,特别是中后期只顾自己娱乐玩耍,大权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江山都被折腾地不要不要的,他在位期间的宋朝大抵相当于嘉靖在位时期的明朝,已经完全走了下坡路,国力军力大不如前。
就在这种形势下,宋朝做出了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但宋朝实在不争气,自己的主力竟被濒临灭亡的辽军击溃,还是靠着金军攻下燕京后,才勉强得到当初被契丹占领的幽云地区。金国看到了宋朝的外强中干,灭掉辽国后,对宋朝开战是迟早的事,而宋朝又很愚蠢地接纳了金国的叛将,给了金军南下侵宋的借口。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兵分两路大举攻宋,东路军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兵临东京城下,幸亏李纲组织东京保卫战,金军才没能攻破开封,而西路军在太原遭遇顽强抵抗。宋徽宗十分畏惧金军,以割让三镇等代价议和,金军担心宋朝勤王军队包围自己,遂撤兵。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再度兵分两路大举攻宋,这次东路军仍然无人可挡,兵临东京城下,西路军也在攻克太原后抵达东京城下,包围进攻东京。金军兵力大增,士气高涨,而宋朝最精锐的西军被金军堵在潼关,几乎没有勤王之军前来支援,士气低落,宋朝君昏臣庸,任用毫无军事经验、使用“巫术”打仗的郭京,结果自讨苦吃,被金军攻破城池。
当时金军还没想直接统治中原,他们在东京城内大肆搜掠一番后,立宋朝官员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押送大量俘虏北归,宋朝被俘虏的人有:
宋徽宗、宋钦宗、皇后、嫔妃、皇子、皇孙、宗室、公主、驸马等等,赵宋宗室皇族几乎为之一空,还有部分官员、教坊乐工、技艺工匠,共计数千人,史称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耻”。
后来赵构即位,实现宋朝中兴,宋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国祚,但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遭到的羞辱让“靖康之耻”进一步加深,他们再也没能回到故土,而“靖康之耻”则始终被宋人铭记于心,视为“奇耻大辱”,所以才会有南宋时历代皇帝口头上喊的口含“恢复故土”,才会有仁人志士不断呼吁的“北伐中原”,才会有“联蒙灭金”的复仇计划。
从直接后果和影响力看,“靖康之变”远比“土木堡之变”耻辱的多。可以说,在汉人建立的古代政权中,还没有遭遇比“靖康之变”更耻辱的事件。往事越千年,靖康之耻仍然是一桩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imbada
五千年的文明史,被外族入侵不止这两次,耻辱是一定的,比较而言,靖康之耻是华夏文明的奇耻大辱,土木堡之变更像是一次普通的失利!
宋朝在我眼里一直是一个屈辱的存在,他的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比较!和大唐、大汉、大明!他就是物极必反的那个波谷,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规律有序的进行,有高有低,有强有弱,他只存在于那个最低点!
有人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一点我不否认,而且觉得很合理,真的,中华民族善于创造历史,缔结辉煌;也善于韬光养晦,泽被后世,这只是规律!
这两次经历不会击垮中华民族,屈辱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断的重复屈辱!靖康之耻的屈辱缔结了大明的万国来朝;土木堡之变的挫折,折射了以于谦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任性!

小张加油
没有可比性,从事件对朝政及历史走向来看,靖康之耻使北宋丢掉半壁江山,一度打的高宗逃亡海上,灭国只在旦夕,若非中兴四将横空出世,大宋有可能提前结束150年,土木堡之变顶多只是损失了大明帝国北方的精锐部队,其结果也只是“废一帝立一帝”而已,国土基本无失

*_心随梦走
靖康之耻仅仅是金人的皇帝无论我们侮辱我们汉人的一种侮辱行径,而土木堡事变,只是关系国家存亡的真实体验,两者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放飞时间等等,对人生形成无奈的等待,而构筑了共同的尊严。

LUCA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是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的一次著名历史事件,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而土木堡之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靖康之耻是整个北宋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而土木堡之变则只是明朝皇帝朱祁镇被俘,没有导致明朝的灭亡,但也是间接导致了明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yayaares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完全就是一个大汉名族在对待外敌的时候,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
先说说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发生在宋钦宗靖康二年,但是要深追,还得从宋钦宗的老爹宋徽宗说起。
北宋宣和二年,北宋和金国达成协议,一起攻打辽国,北宋打工燕京,金国攻打中京,完事以后,燕云十六州归宋朝所有,辽国的地盘全部归金国所有,不过宋朝要把以前给辽国的岁币转给金国。然而事与愿违,这大宋攻打辽国燕京两次,结果都失败了,被人家打的大败而归,而人家金兵已经攻克中京,在从居庸关一直打下了燕京。这样,金国也不愿意把燕云十六州给大宋了。最后在宋朝的一在妥协和商量下,宋朝除了每年给金国四十万岁币以外,在外加一百万贯钱给金国,而金国呢,才肯给宋朝六个州二十四县。就这,宋徽宗和大奸臣童贯,蔡金等却以为这是不世之功,开始大肆庆祝。
到了宣和五年,以前的辽军将领张觉投降宋朝,这个张觉呢以前是辽国的,因为金攻打辽而投降金,这下又投降宋朝,金国当然不爽了,于是就开始跟宋朝交涉,宋朝一看金国人太强惹不起,就把张觉给斩了,来平息金国人的怒火。这金国人的怒火有没有平息下去不知道,杀了张觉以后,这燕云十六州的汉人都不满了,而且跟着张觉投降的汉人也非常不满,这金国要什么人你们就给杀了,要是以后要我们这些人,是不是也把我们杀了交给金人。
然而,虽然宋朝把张觉杀了交出去,但是金人还是不满意,宣和七年八月,金国以张觉的事为理由攻打宋朝,不到一年的时间,宋朝就有两员将领投降,分别是韩明毅和郭药师,而且金军已经攻克燕州,到达中山府,当金军攻下中山府的时候,距离宋朝的都城越来越近,也一下子吓坏了宋徽宗,这草包当时就要逃走,还是朝里的大臣给按住了,说现在跑名声不好,还不如传位给太子,就这样,宋徽宗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
宋钦宗登基以后,改年号为靖康,本以为宋钦宗登基了情况能改善下,结果宋钦宗刚登基两天,金军就度过了黄河,这下好了,一看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已经是太上皇的宋徽宗率先逃跑了,这下好了,朝中的大臣一看皇家人都跑了,自己留着还等死吗,于是像童贯,蔡金之流都开始跑路了,而且还都打着护架的名头跑路的,就这样,没过几天,金军已经兵临宋朝都城汴京城下,好在有个叫李纲的将领率军抵抗才没有被金军攻破汴京,
金军头领完颜宗望看破城遥遥无期,就开始跟宋朝议和,而宋钦宗呢,被金人打怕了,去议和的时候,让前去谈判的大臣带了一万两黄金送给完颜宗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求和的愿望,完颜宗望一看宋钦宗这么渴望议和,马上狮子大开口,开出了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牛、马等上万匹,绵帛上百万匹,而且要割让太原,河间,中山等三个重镇,并且得要有亲王,宰相作为人质,而那派去的议和大臣,全部都要接受,虽然李纲等力争,但最终还是宋朝答应了金国的要求,就次议和。
就这样,虽然围城之困被解了,但是过了不到一年,完颜宗望又来了,第一次的时候,金国只有一路人马围城,另一路军马被挡在太原没过来,这次可好,人家两路军马都围过来了,这次的人马比上次还多,宋钦宗直接被吓坏了,而且因为内鬼作祟,很快的外城就被攻破了,这下好了,连救援的人都在路上太远了来不及,于是又开始议和了,而且金人提的条件非常苛刻,比上次的条件还高出一倍,更是要太上皇宋徽宗亲自去议和,宋徽宗当然不敢去,于是又是宋钦宗亲自去代自己父亲议和。然而,金国统帅完颜宗望根本不见宋钦宗,只是让他写下投降书,亲自表示向金国称臣,金人才放宋钦宗回来。宋钦宗刚回到国内,金人便派人来索要财物,在金人的一再要求下,宋钦宗下令把都城内的财物,马匹全部搜刮干净,也凑不齐给金人的财物,于是,金人又开始要美女,皇帝不惜拿自己的嫔妃凑数给金人,好多女人不想受辱而自杀,就这还不能满足金国所要的财物,然后就开始在城里到处抢夺,好多人被逼自杀。
就这样,还是没有满足金人的胃口,金人又要求宋钦宗亲自去谈判,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宋钦宗又去谈判,然而这次宋钦宗去了以后,待遇比第一次更可怜,一直被金人囚禁了一年多但靖康二年,金人下令废掉宋钦宗,逼迫宋钦宗老爹宋徽宗去谈判,然而当宋徽宗去了金人哪里以后,被金人逼迫两位皇帝亲自脱去龙袍,被废为庶民,并且另立张邦昌为皇帝,开始建立自己的傀儡政权。到了四月一日金军撤退的时候,共俘虏了包括皇帝,皇后,公主,亲王,大臣,嫔妃,以及各大臣的家眷父女和老百姓等十多万人。
而这些被俘虏的人,被金人从汴京驱赶着,一直赶到金朝的会宁,就是现在的哈尔滨。这些被俘虏的人里,有好多都死在了半路上,尤其是女人,许多王公大臣和皇帝的妃子不是被金兵调皮不堪受辱而死,就是被赏赐给有功之人做小妾,丫鬟,更有甚着被卖到妓院。据记载,完颜宗翰的儿子看上了公主赵富金,这赵富金是宋徽宗女儿,已经嫁给了蔡金的儿子,然而还是赐给完颜宗翰的儿子做小妾,还包括王妃徐圣英,宋钦宗的朱慎妃在上厕所时被金军调戏,而在路上被金人蹂躏死的更是不计其数,而宋徽宗的郑皇后,宋钦宗的朱皇后,被人裸露上体,披着羊裘进行牵羊礼,朱皇后不堪屈辱,回屋后自尽而死。而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也好不到哪里去,两人在路上已经受尽了折磨和屈辱,到了金人的国都以后,宋徽宗已经病的厉害,没活多久便死在土炕上了,而宋徽宗死后,更是被金人架在火上烤着做灯油,而宋钦宗最后也被马而死,可怜两位皇帝到死都没有在回家乡。
而土木堡之变就不一样了。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是因为瓦剌军队侵犯大明国土,于是,明英宗率大军御驾亲征,是以守护着的姿态主动出击,打击侵略者,然而因为情报的失误和愚蠢的指挥而被瓦剌军队打败,从而导致明英宗被俘虏。
而明英宗被俘虏以后,大明朝并没有像宋朝一样,像对方俯首称臣,而是立马选出新皇帝,力保京师,绝不妥协,面对瓦剌军队围城,大明朝上至太后,文武百官下至普通老百姓,一致抵御外地,拼死抵抗。而且瓦剌军队俘虏明英宗以后,也让明英宗写投降书,但是明英宗就是不写,押着明英宗去关口叫关,结果人家已经有新皇帝了,最后没办法,关了一年多就把明英宗放了回来,连赎金都没给。
这样一对比,土木堡之变虽然大明损失了几十万大军,但是自始至终气节没有丢,不低头,不认输,哪怕是被俘虏的皇帝,自始至终没有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而靖康之耻就不一样了,从刚开始的议和称臣,到最后皇帝主动去人家金朝大营认怂,连一点骨气都没有了,跟人家大明朝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但凡有骨子骨气,拼个鱼死网破,还有一丝希望,这样直接投降简直是丢人丢脸还丢国。所以,两者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靖康之耻直接是耻辱到家了。

超级大黄鱼
靖康之难,金人把宋朝的皇室一窝端,无论是两个皇帝,还是皇后、妃子、公主,统统抓了起来。女人受尽侮辱,男人成为奴隶。
金人顺便把京城的财富洗劫一空,不仅如此,金人用两位皇帝敲诈宋王朝,索要大量的金银、布匹、骡马,于是宋朝的官员开始搜刮百姓,导致民不聊生,最可悲的是,宋朝凑不够银两,居然拿妇女抵押,最终,北宋灭亡。
皇族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受尽的耻辱,是所有百姓的耻辱,也是整个国家的耻辱。
而土木堡之变,虽然明英宗被俘虏,但是明朝果断立新君,并没有被瓦刺敲诈,因为明朝一直坚守自己的底线,割地赔款更是妄想,而且在北京保卫战中,成功扳回一局,明朝成功保住了北方的大片领土,所以,对大明而言,土木堡之变,最多算得上是一场战争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