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12万字,路遥《平凡的世界》104万字。哪一本最让你推崇敬佩呢?
笨渔
其实这两本书都很经典,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如果非要我说出心中最敬佩的那一本书的话,我选择《活着》。
书中的主人公福贵曾是有钱人家的阔少爷,可自小就不学无术,嗜赌爱嫖。
最终败光家业,一贫如洗,福贵悲剧的一生也由此拉开了序幕。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也身患重病。就在福贵前去为母亲求药时,不幸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
几番波折后,福贵回到了自己家乡,可是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拉扯一双儿女,女儿凤霞也因为生病导致听力受损。
你以为命运就这样放过福贵了吗?不,并没有!
福贵的儿子有庆为县长大人老婆输血被抽干血而死,女儿凤霞难产血崩而亡、紧接着,女婿在工地干活时意外身亡末罢,家珍也因为太过伤心,最终离世。
到头来,福贵身边就剩下了外孙苦根一人,可因为日子太苦了,有一天福贵给外孙煮豆子,苦根竟因为吃太多豆子而撑死了。至此富贵身边最后一位亲人没了。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上天对于福贵过于残忍,让他一次又一次地直面死亡。小说结尾,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
“闭上眼睛,福贵弯腰赤背的样子总浮现脑海,生活对他来说只有一条路,没有树荫,没有遮盖,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他似乎是铁人,刀枪不入,像他的内心一样,坚强着,隐忍着。或许他已看透,命运早已由不得他操控,只要活着就已满足。 ”王小波曾语:“活着就是忍受苦难”,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而真实中往往太多苦难。
余华曾言: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于是那些意大利中学生的祖先、伟大的贺拉斯警告我:“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我们常说“人间不值得”,可是,哪个地方又真正值得呢?
生命本身其实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可正是因为我们的活着,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
《活着》教会我的,就是“直面人生的苦难,正视惨痛的现实。”生命就是这样,你即使不愿,也无法摆脱。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活得漂亮!
爱伦坡一世
我在平凡的世界里活着,我爱路遥爱余华,因为他的作品让我哭过笑过忧伤快乐过!
感性艺术
大家好!我是风中之羽翼。刚刚申请头条文化领域创作者,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很惭愧,没有看过余华的《活着》,了解过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原著看过两篇,电视剧也看过一遍。借此机会,特别想谈谈自己的经历:
作为一个出生在农村山区的70后,童年有着和孙少安、孙少平一般的贫穷生活。那时候虽然能吃饱饭,却保证不了营养。从来不知道牛奶是什么味,只有在过年、过节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能见到肉,而且都是上年过年时杀猪腌的腊肉。过生日的时候,一般就是母亲煮两个水煮蛋。穿的是姐姐穿过的衣服,改一下,我接着穿。
因为家离小学学校较远,7岁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学校离家有十里路左右,都是山路,要爬到一座山的中部,才能到达小学堂,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住校了。根本就不像现在三岁就可以上幼儿园,还有爸妈接送。放学或放假的时候,要帮父母亲干农活。那时特别羡慕我的堂弟,因为他的姐姐多,不需要他干活。暑假的时候会上山采一些中草药,晒干卖给二十多里外的药材站,或者挑二三十斤的劈柴去二三十里外的小集镇上去卖,卖的钱用来接济家里或者交学费。父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还要做饭,那时我才10岁多一点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弟弟出生了,上初二的姐姐不得不辍学,在乡里的花炮厂做工挣钱。
初高中都是住校,高中离家70多里。父亲和家附近其他同学的家长每个星期轮流送一次菜,这7年(高三复读一年)咸菜没少吃。因为营养不良,上体育课跑1千米,双腿像灌了铅似的。初高中的学费都是姐姐为我交的,我的姐姐也像少平的哥哥少安一样,为家庭和我付出了很多。
这些经历一直激励着我,虽然没有考进一所理想的本科大学,但在三年的大专里,我只花了父亲第1年给的1000块钱。后两年的学费和三年的生活费都是我平时和暑假时带家教挣的。
今天读《平凡的世界》仍然有现实意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很多人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却没有了,尤其是孩子们,根本体会不到我们童年时代的艰辛。时代虽然变了,但我们依然要像少安和少平一样不屈服于命运,不怕挫折,勇于挑战,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图片来源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yehouzi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两本书都非常优秀,以至于优秀到,我们要对这个问题作出评价。
余华的《活着》写的是一个人的故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的是一些人的故事。
余华以点带面,讲述一个人从国民党统治时期到自然灾害时期,所经历的种种运动,以及带给自己家庭的种种不幸。
整体来说,《活着》写的是一个人在不同时代下的故事,时间线更长,主题更加明显,从一个人的经历,反衬着社会的变迁。
活着本身带给人的悲哀感受更深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活着的人。《活着》本身更直击人的灵魂。
《平凡的世界》,一点都不平凡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看过纸质的3遍,电视剧2遍。不同于余华的《活着》,它讲诉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也是一群人在一个时代的故事。
它的时间线更短,讲述的事情和故事也更多,自然场面也更宏达。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复杂故事情节的描述更是让人称赞。
而在这些人物当中,有高官,有平民,有少平,有少安,有晓霞等等。这些生动的人物,写的不是别人,写的正是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的自己啊。
无论你是谁,总能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找到对应的人。
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寻《活着》的意义写一个人的一生不容易,写无数个人的一个时代更不容易。
每个作品都有每个作品的好。但从作品的纬度和广度上来讲,《平凡的世界》当之无愧。
millyfan
平凡的世界,对年轻时代的我影响很大,使我能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大学时代的女友过生日,我的礼物就是一套平凡的世界,她很喜欢……,我们也都喜欢书中的人物,虽然最后我们各奔东西,但彼此之间只有爱没有恨,这本书代表了我的青春时代,没有其他能代替……
周 游
《活着》是浙江籍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创作、出版于1993年的小长篇,字数虽然只有12万字,却是当代无法忽视的、直击人心的一部杰作。
此小说描述了上世纪50——70年代里的世态百相,以及时代下的众生相,呈现苦难生活是本小说最大的特色,阅读此小说能明显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压抑和沉重,这是那个时代命运的特色,自然而然会导致时代下的个人命运多了许多悲剧色彩。
然而,《活着》所呈现出来的文学精神,却是积极乐观的,揭示了每个人是为生命的本身而活着,为了构建完整的生命蓝图而活着,为了生命的尊严而活着。
每个人物在面对苦难生活时,都会以积极心态去面对,不会抱怨,更不会自暴自弃,心中始终坚守着一种信仰,即天无绝人之路,总有一天,生活和人生总会柳暗花明。
生命诚可贵,在那个时代活着虽然艰难,却始终是美好的,只有好好活着,人生所做的、想做的所有事情才变得有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活着》是对生命意识最热烈的赞歌。
从文学技巧层面来看,余华运用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技巧,即评论家常说的“零度介入”的技巧,作家掩藏了主观情感和思维,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娓娓道来,这样写,可以透晰出苦难的深度和广度,彰显各种人物隐藏在体内的生命潜能。
陕西籍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平凡的世界》创作出版于1986年,在1991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此小说分为上、中、下三部,长达104万字,堪称当代篇幅最长的小说之一。
此小说描述了上世纪70、80年代青年人的奋斗史,把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刻画得很细致,带有鲜明的高大全特征,以及理想主义情结。小说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读起来很有代入感,因此,在农村青年中间拥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在语言风格上,《平凡的世界》以白描为主,许多叙述语言,描写语言,人物对话等,没有经过推敲,显得不够精炼,过于粗糙了一些,整个叙述风格如同小学生作文的口吻。
《平凡的世界》虽然篇幅浩大,字数是《活着》的8倍之多,若从小说艺术的思想性,艺术性,技巧性,深刻性,以及对叙述语言的贡献来看,确实要低几个层次。
因此,我会推崇《活着》,实乃当代佳作。
忽略不计被注册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有各的特色,不要搞这些毫无意义的评比,有时间多读书,看看其他名著,实在不行我给你推荐毕飞宇老师的作品,堪称篇篇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