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实在是太多了,看楼主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了。
茅盾的中篇小说具多,《蚀》三部曲等等。
老舍的《月牙儿》等等。也很多。
…………
可以看看苏童,他中短篇具长。
我推荐看一看叶广芩的中篇小说,我个人比较喜欢。《豆汁记》《逍遥津》,以及由中篇小说构成的长篇小说《采桑子》。
主要在于楼主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私聊,可以推荐。
可以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文学小巷
wenxuexiaoxiang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Today Books Abroad was founded in 1927 by a scholar of vision from Oklah...
浅|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原贴:莫言简介
fsgxgxlinda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的世界级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十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对莫言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西欧文学压倒性的影响下和历史传统的重压下,展示了带领亚洲文学走向未来的精神”,并且盛赞他“不但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他的作品引导亚洲文学走向未来”。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1名,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原贴:莫言简介
七-Min
原贴:莫言著名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小木易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扩展资料: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余华
莫言得奖,太棒了!最喜欢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每回读莫言的小说,都会感叹,我不如他。——龙应台
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陈忠实
我非常兴奋且恭喜莫言获奖,这是迟来的。莫言是中国二十世纪跨二十一世纪,奇幻的拥有“拉伯雷”“塞万提斯”这样西方小说典范的说故事人,他的小说充满想像力、民间狂欢和天地不仁的旷野幅员。他是个天才!——骆以军
我写的书(数量)是莫言的十倍,但看完莫言的《生死疲劳》后,我认为此子胜我百倍,我告诉莫言,我写不出来的书,希望你帮我写出来。——司马中原
参考资料:
原贴:莫言简介
saturn
莫言的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红高粱家族 、食草家族、 酒国、 四十一炮 、 檀香刑、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 红树林、丰乳肥臀、 蛙
中篇小说:
金发婴儿、爆炸、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筑路、欢乐、红蝗、父亲在民夫连里、白棉花、战友重逢、 怀抱鲜花的女人、 红耳朵、梦境与杂种、 模式与原形、幽默与趣味、牛、师傅越来越幽默
短篇小说集:
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透明的红萝卜
原贴:莫言简介
sunny_yujianhui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做过临时工(棉花厂)、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总政文化部创作员等职,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大栏乡三份子村(莫言在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中,一说自己出生于1956年春)。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在河北举行。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莫言等10位各领域的文化精英荣获“2012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某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上中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就像法国的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之所以对我的小说感兴趣,就是因为我的小说土,土是我走
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莫言认为,任何作家之所以走进西方读者,最终是靠文学作品的自身力量。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往上冒,直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莫言的新作《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原贴:莫言简介
kite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倾城之恋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多少恨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金锁记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小艾(1)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小艾(2)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连环套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创世纪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浮花浪蕊
张爱玲中篇小说集
同学少年都不贱
原贴:张爱玲中篇小说有哪些?
懒人马莉玛
新浪文化读书讯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
《战友重逢》
《蛙》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酒国》
《白棉花》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
莫言心声系列丛书
《传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王尧对话录》
《莫言精选集》
《莫言作品精选》
(编辑:仝清影)
O(∩_∩)O~~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原贴:莫言的代表小说有?
天黑黑碎碎念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25部,短篇小说75篇。
创作历程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为了孩子》。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 《小说月报》转载。秋,在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
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
1985年春,在中国作家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
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
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
同时推出中篇小说《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北京文学)、老枪(昆仑)、《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秋水》(奔流)等。
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随即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军文艺)、高粱殡(北京文学)、《狗道》(十月)、奇死(昆仑),同时还发表中篇筑路(中国作家),短篇小说草鞋窨子(青年文学)等。
1987年春,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中篇小说《欢乐》在《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发表,受到批评,事过多年,始有作家和评论家对该作得新评价。秋天,中篇小说《红蝗》发表([收获]三期),该作因强烈的个性风格和大胆和亵渎精神,连号称新潮的评论家也不能接受,纷纷著文批评。
1988年,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青年文学》第十发表《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这两篇收入《食草家族》)。秋天,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故乡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有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8)九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小说集《爆炸》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1988年秋,长篇小说《十三步》首发(文学四季)随 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89年4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中篇小说父亲在民夫连里在《花城》发表,继续创作《酒国》。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创作中篇小说《白棉花》(花城)、《战友重逢》(长城)、《怀抱鲜花的女人》(人民文
莫言笔下作品(20张)
学)、《红耳朵》(小说林),夏天,创作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小说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说集《白棉花》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创作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天津小说家)、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钟山)。
1993年,二月,长篇小说《酒国》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月,中篇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神聊。
1995年春节,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丰乳肥臀》在《大家》连载。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97年创作话剧《霸王别姬》(与人合作)。
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 )、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十二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收获]二期)。我们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说《野骡子》、《司令的女人》[收获]、 《藏宝图》[钟山]发表,短篇小说儿子的敌人[天涯]、沈园[长城]发表。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十二月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1年,长篇《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再度热议,后获得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图书奖。在山花第一期发表短篇倒立。
2002年他与阎连科合作长篇《良心作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篇扫帚星在布老虎中篇小说春之卷发
表。长篇小说集、小说、散文集《红高粱家族》、酒园、拇指拷、《清醒的说梦者》、《罪过》、师父愈来愈幽默、《透明的红萝卜》在山东出版社出
版,散文集《清醒的说梦者》,《什么气味最美好》分别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
2003年,长篇《四十一炮》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收获》第五期发表短篇木匠与狗。散文集《小说的气味》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写给父亲的信》、小说集《藏宝图》也出版与此。
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生死疲劳》。散文集北海道随笔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散文全集说吧,莫言在海天出版社出版。2009年10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自传体小说《变》,单行本在2010年由海豚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
2012年10月,出版剧本《我们的荆轲》。
2013年4月19日,作家莫言携新书盛典——诺奖之行亮相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讲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趣味点滴,揭秘其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之行。
原贴:莫言的经典小说有哪些?
CathyCat﹏小賤喵
原贴:有哪些中篇小说文学名著?
宫冰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个人经历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的名气大涨。其实,早在先前,就有很多人评价过莫言,如余华说道:“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其实莫言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庭。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识于儿时,感情深笃。1981年,结婚两年后,女儿管笑笑出生。
莫言不仅文学方面造诣深厚,在书法方面也是有所建树。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在北京博物馆展览,近百幅书法作品展示了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
以上内容参考:
原贴:莫言简介
Kyra
原贴:有哪些中篇小说文学名著?
╰☆乖尐囡☆
原贴:莫言的代表小说有?
Mandy Baby
原贴:莫言的代表小说有?
走走看看
我是个社会底层的在建筑工地上搬砖的农民工,我没时间没精力阅读任何书籍,只是近几天在网上看到网上针对莫言获诺奖感言的争论,颇有感受,因此也想说句话,请指教。
一丶真实性,这不是工′作汇报,而是讲故事啦呱,没必要在细节上过于拘紧,只要在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上站住脚就行。
二丶场合上,这不是什么国家机密,对国家构不成安全威协,国人不必要紧张兮兮的,再说这些事早己是公开的密秘了。
三、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此时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改革开放,开放的中国更加包容与从容。从诺奖感言中我们深有领悟
四、知耻者而后勇,我们控诉晚清的专制与腐杇,控诉旧民国的黑喑与混浊,不就是要引以为戒,谨防再走弯路重蹈覆辙吗?要说感言中的年代的中国是我们的祖先,难道晚清民国时代就因为政治制度的不同就不是中国不是我们的祖先吗?
五丶正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我看莫言的这篇诺奖感言是伟大的,正确的,及时的,,,,
Laughing
老汉今年七十多岁了,经历过那个年代,可以说,别的可能忘却了,那个年代遭遇的痛苦,铭记在心!都说农村苦,哪知城里更苦。农村还有野菜可挖,还可以拾麦穗、拾稻穗、揽地瓜、揽土豆、揽花生,城里人上哪儿去挖野菜,揽地瓜啊?不认识的野菜,吃了会中毒的!拔回家的野菜,需要开水过一遍,再用凉水浸泡多长时间,才能食用,否则就会中毒。这么困苦,没人喊冤,为什么?因为我们都相信有了共产党的领导,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尤其是那些党员、干部,觉悟非常高(不排除有些两面性的党员干部,例如莫言之类的),第一,不会允许自己的家人侵占集体的利益;第二,即使有,看山的人也不敢打。为什么?因为那是一个讲究阶级斗争的年代,打了党员干部的家属,可以被判刑的,没人敢冒这个风险。所以莫言所说的,纯粹就是谎言,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背叛祖国!看看他履历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十八岁进工厂,后来又当兵,那个年代,什么样的农村人能有这样的本事?他和他的家人,就是混入革命队伍里的蛀虫!
Vin哥
个人认为,莫言的作品说不上伟大。
莫言只是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看出了父母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并用文字的形势指出了这些缺点和不足。因此被维护父母形象的兄弟姐妹们指责:子不言父过,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其实莫言本心也愿意父母更好,更爭气。愿意这个家更好,日子超过邻居八辈。
还是那句话,莫言的书够不上伟大,他只是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懂事了。
carol_liye
莫言的诺贝尔奖和作品对西方来讲是伟大的,因为他像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一样。而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他是南郭先生身边的狼,是农夫怀中的蛇,是罂粟里的毒。
vicky小宝宝
raran
西方反华势力赞赏的这些“伟大”作品,抹黑中华民族,控诉社会主义时代人民共度时艰的精神,极力歌颂极端的个人私欲。
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对莫言的评价:He shows us a world without truth, common sense or compassion, a world where people are reckless, helpless and absurd.(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这就是“伟大”的真相。
huryson
我只看过《丰乳肥臀》的内容梗概,但仅仅看了这个内容梗概,就让我充满了想呕的感觉,没敢往下接着看正文。
据说莫言要在这部小说里要写一位伟大的母亲。但这位伟大的母亲一共私通了7个男人,生了8个私生子女。前面7个私生子都是女儿,直到最后私通了一位瑞典洋牧师,外国人,才如愿地生下了唯一的一个儿子,取名叫金童。
7个女儿,除两个横死外,其余的女儿分别嫁给了国民党人、共产党人、土匪、窑子(大概是妓院主)、美国人。这些女儿和女婿分别给伟大的母亲带来无尽的灾难。
只有那个与瑞典洋牧师私通生下的中外混血儿金童,是最懂母亲和爱母亲的。当母亲受尽苦难死去后,当地政府人员还不依不饶地要挖出母亲的尸体,而最后那位金童背着母亲的尸体跳入了沼泽,以最后彻底远离那些迫害他们的人类。
据说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呕人的细节,写这位母亲在替人干活时偷吃一些豌豆,回家后再把这些豌豆呕吐出来给子女吃,长期如此,养成了习惯,只要一弯腰就吐出来了。大概作者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表现伟大的母爱吧。
反正咱小老百姓无法欣赏这种所谓得诺贝尔奖的大文学家的作品,也不承认作品中的这位母亲可以代表咱中国人的形象。反正我光看了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就想呕。不知道其他网友看了是感到美的享受呢,还是想呕。
尘鱼
西方人没有丢弃他们的传统观念,老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到现在,他们也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不事实求是的评价中国,对中国没有一点好意。凡事中国人做得好的,他们就要反对,凡事贬低中国人的事情,西方人就喜欢。我对西方人的这种态度十分反感,我从不欣赏他们的奖项。更不去阅读获得他们奖的作品。催人奋进的作品,语言优美的作品还读不完呢。
万情
我只看过《生死疲劳》。这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传统大书。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据莫言介绍:他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着的颂歌和悲歌。
我几乎断断续续地用了半年时间才看完,还是看的不太明白,有时书中的情节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我的梦中,都是一些怪物,好吓人啊!的确,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甚至唏嘘。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终于执着坚定地叙述时,也似乎看到了一条人与土地、生与死的农村大河,流向远方。莫言喜欢写长篇小说,他说:读者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莫言执着写作的精神可佳,值得我学习。
宜蘭民宿管家
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的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据不完全统计,他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在全世界热买。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较为有名的作品有:
《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河北保定文联期刊莲池),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小有名气。这些早期作品并没有显现太大的成就,也就有为他引来巨大的名声。不过,有慧眼的人还是识出了他成为一个天才作家的端倪,给予他特别的关注。
《红高粱》
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极大轰动。它以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1988年2月,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的《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这部电影为莫言赢得了巨大的文坛声誉。次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18位)。2001年,《红高粱》成为唯一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
《爆炸》(中短篇小说集)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译本中短篇小说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国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译。这是他的作品正式被介绍到国外,立刻赢取不同凡响的好评。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价说:“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想象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
《酒国》
1988年秋,莫言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酒国》,被葛浩文誉为创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小说。该小说1993年发表,它借助“酒”这种饮料,描绘了中国的官场生态,抨击了官场的腐败,被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誉为创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小说。2000年,莫言凭借《酒国》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丰乳肥臀》
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大家文学奖”。
《一条反刍的狗》
2003年,这部小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受到青年读者好评。
《四十一炮》
2003年7月,莫言的新作《四十一炮》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它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本书曾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师傅越来越幽默》
这既是莫言创作的中篇小说,同时也是他的一本小说集,2003年在美国出版,201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它所选的是莫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新千年以来的作品。最早的一篇是《牛》,发表于1998年东海第三期。最晚的一篇是《变》,发表于2009年第十期《人民文学》。在美国出版后,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
《檀香刑》
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8年,曾引起文学界热议。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檀香刑》曾经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当时获奖的呼声很高,最后以一票之差落选,无缘奖项。《檀香刑》的落选也再次引发了文学界关于茅盾文学奖的争议。
《生死疲劳》
莫言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2008年,莫言凭借《生死疲劳》获得红楼梦奖以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蛙》
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2011年,莫言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很多人误以为莫言是凭借《蛙》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表彰的是莫言的终身成就。
贪吃懒猫
我们从颁奖词中找寻到莫言获奖的理由,也从颁奖词中明白了莫言的内心世界,也从颁奖词中明白了莫言的写作动机与目的。这些反骨作品,诋毁了我同样走过来的伟大时代,丑化抹黑颠倒了我同样与他经历过来的社会现实与人文精神。莫言、方方为代表的这类“文人”擅长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胡编乱造,向西方反华势力打造输送的“辱华子弹”终于把他(她)自己的人格形象击得粉碎!
松风萝月
莫言的作品真的不少!
1981年,莫言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
1988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
1993年,出版长篇讽刺小说《酒国》。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
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
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
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获得2011年茅盾文学奖。
2019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0年7月31日,出版长篇小说晚熟的人。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长篇小说《蛙》。
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
娃这部小说是2009年出版,仅隔10年,中国政府便放开了二胎生育政策。
据说小说的女主人公万兰的生活原型是莫言的小姑管贻兰,她应该还健在。
如果继续让万兰主管计生工作,她该如何动员适龄妇女去生娃呢?
爱蘑菇的二小姐
其实莫言并不关心政治,而是实实在在作为文学作品描写下来,虽然作品内容涉及中国政治方面的亊,但是任何人或政府部门不能全部是正确的,也不要吹毛求疵找因果,问题错了就改进也是为咱们国家和人民更好不是。
wang晓
谢邀。
莫言的作品有很多,有的被搬上荧屏,有的获得各类奖项,还有诺贝尔奖,应该说得奖都已经拿到手软了。但最出名的还应该算是红高粱系列,还有蛙,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等,都写得较为深刻,也受到诸多文学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喜爱。
但你要问我哪部作品可以称得上伟大,我就难以回答了。莫言的作品固然受到大众的喜爱,但要说到伟大两个字,好像还有一定的距离,不是说他的作品没有可能成为伟大,但目前还不具备伟大的属性基因,所以,个人认为,他的作品可以称得上脍炙人口,广受好评,伟大却称不上。
在个人看来,纵观中国文坛上下五千年,称得上伟大的作品,也不过那么几部,比如红楼梦,比如史记,比如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当然还有李白杜甫的部分诗作,苏子的赤壁怀古、水调歌头,韩愈柳宗元的部分作品等,其余的都可以称为上乘佳作,但伟大还不够格,这就是我的个人观点。
不过不能否定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日新月异云蒸霞蔚,国力国势都处于走向巅顶的时刻,很难说就不能产生后继的伟大作品,我们应该充满期待,也应该心怀敬意,以热烈的姿态迎接伟大作品的早日驾临。
海鸥
首先我没读过莫言的作品,因为不感兴趣,但并不反对这些作品,因为口味不同,这几天被网络上的评论,让我知道一些。我不对得不得奖不感兴趣。就如同邓小平讲的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即熊莫言抓到了,说明也有能耐。我反感的只是在领奖的发言。政治不同,所感受的就不同。有谁家孩子被家长敎育了,去让父母的对头伸冤去评理去?这样孩子,全家会欢迎吗?又有多少家庭成员喜欢你?家丑不外扬这起码的道理,相信作家都会知道。我国还有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这莫言算不算折腰?如果是写在书本上,还能说,艺术加工。可面对看中国笑话人,而讲话侮辱了国家,这怎么讲。让人感到有司马昭之心的味道。还是一句话,莫言包括他母亲的委屈和痛苦,有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委屈吗?有烈士家属痛苦吗?看看重庆歌乐山上听到胜利号角的烈士,看不到胜利的旗帜,他们委不耍屈?痛不痛苦?难道他们的献身。就是让莫言在小说中让烈士瞑目的故事?还是让那些外国势力来嘲笑烈士白白牺牲?
jjjiiieeeda
近日平台上有关莫言的炒作颇多。其实看穿了,就是一群实事求是的人们,与莫言和其走狗们的争论。莫言的走狗们几乎是一个套路,那就是,莫言说的是实话,是有良心的作家。我不由得感慨,是否有良心,得从出发点来说,什么时候只要说的实话就是有良心了。那普天下的劫匪就都是有良心的人了?它们打劫的时候都是明明白白的说打劫的啊!这些走狗们还有一个词,就是所谓知耻而后勇。比如有一个回答者,就是以满清王朝做对比。关键在于,新中国时期,全国上下,为了民族复兴,筚路蓝缕的奋斗,耻在哪里?满清王朝维护的地主、贵族的利益,阻止莫言母亲偷麦穗的人,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吗?所谓不承认历史意味着背叛,这话不假,可是,谁不承认新中国时期的贫穷和落后了?当时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是新中国、或者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吗?无论是莫言借《圣经》的故事所作的“感言”,还是其走狗的狺狺狂吠,无一不指向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无一不是或明或暗的说那个时代的政治体制错了!但它们却异口同声的说莫言只是说了实话,是人民给它们上纲上线了!这是何等双标、何等混账!难道只允许它们百计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却不允许人民爱国?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毫无瑕疵,在那个社会主义制度摸索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可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在那样的条件下,还有谁比当时中国做得更好?莫言之毒,不在于在于说假话,而在于它的立场!试想,如果莫言可以因为它母亲拾麦穗的事情仇恨那个时代、仇恨当时的体制,那么,它同样也应该仇恨它的父母,是它的父母把它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既然它认为它母亲是无辜的,作为一个作家,就应该同样明白,当时的贫穷和苦难,也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度造成的。它应该仇恨的是封建社会不公平的腐朽制度、应该仇恨的是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而不应该向西方告洋状!莫言的各位走狗们,请把这些逻辑思考清楚之后出来说话!今天的中国,民智已开,凭一小撮自私自利的反动派,是忽悠不了国人的!
兰色魅力zlzl
莫言,写书主要写小时候的事,比较详尽记实,生活习惯和民风民情比较近,贴近生,和小时的自己,以及妈妈形象。因为我看过莫言写的过去农村小时生活,很自然流畅。所以才是诺贝尔蒋得主。
iasahi
所谓文学作品其本质大抵如下:世界是客观的,但作者个人对世界的观察和表述是主观的,角度不同,世界就不同;细节是客观的,但不顾整体通过细节组合描述的事实是主观的,作者往往不同的细节组合带来不同的片面的乃至失真的事实感受;事物的名词和概念是客观中性的,但作者对名词概念的前后缀修饰是有主观好恶的,必如恶狠狠,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之类的眨义,绝望眼神之类的同情。 总之,文学作品一定带有作者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如果与作者所处时代的未来价值观相符,那么这个作家就是伟大的作家,比如但丁,莎士比亚,雨果,屈原,杜甫等等,如果其代表的是过时的,陈旧的,与历史发展方向相悖的道德道理,那么,就注定会被历史扫进垃圾堆,再出名也是恶名,君不见秦桧在世时也是威风八面,百官众儒敬仰。现在又怎么样呢? 这就是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先生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作了初步但有力的阐述。 文学是表述人性的,但人性究竟是怎么样的和怎么来的呢?这里简述之:人有三性,本性、理性、天性。本性即本能与欲望,衍生自由,本性与生俱来;理性即道德和自律,衍生平等,通过学习而来;天性是天启和觉悟,衍生正义,通过忘我而来。理性是过去的天性,,本质上是过去时空的旧圣人受到当时的天启形成的旧道德体系,时空变,结界变,世道变,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变,旧理性作用渐微,不足以调整社会形成平等平衡和谐,时代和人心呼唤新天启新理性,这就是尼采的酒神精神之真谛! 回到最近热议的莫言,其道德观深植于传统儒家文化,又深受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影响,总是着眼并赞颂人性中的本性和私性,强调对个性的重视和认同,却忽略人的天性(正义之性)与共性。其在旧道德旧秩序的框架下维护人类个体自亲、亲亲、家庭宗族相亲的生物本能,而无视随着物质文明进步,人与人的关系进一步社会化,新道德不仅要调整家庭宗族,更要调整天下,要天下为公,要平等爱人这些至公大善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无视整个人类发展史都是波折地在大方向上由私向公进化,并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达到了相对顶峰所带来的历史启示与昭示。莫言通过文字和语言为落后的道德招幡,所以他是一个背离天启正义的反动人物。
黄小邪®
试问:为什么中国人拿不到科学研究方面的诺贝尔奖,而拿了个文学诺贝尔奖?那是因为诺贝尔奖该颁发给谁,都是由美国人在背后操纵的结果。
美国之所以给中国莫言一个诺贝尔奖,第一个目的是莫言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国人的坚难困苦,在美国人眼里有离间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情感的价值。第二个目的是想借此引导中国人都去搞文学创作,都去学莎士比亚,放弃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削弱中国竞争力,打压中国掘起的战略目的。
其心险恶,其心可诛啊!
kk_amigo
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反应,文革时期文学作品崇尚“高、大、上”,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诟病,然后开始流行“伤痕文学”,现在这种作品又开始遭到批评,又有迹象要返回到从前,我认为不是作品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时代潮流所造成,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再说明白点儿,还是“左”“右”之争。
shadowcai
本人承认莫然的确能写,其作品的艺术创造也有一定高度,否则不会吸引那么多朋友读过。至于伟大之处目前还没看出来,宁要说伟大的地方,莫然先生的毅力还是可佳的。但是其作品过于描写社会黑暗面,过于描写中国人的丑陋一面,庸俗,低俗的描写,也确实迎合了西方一些政客的口味。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所以不被大多数国人看好,根本原因就是莫先生的价值观取向迎合了西方的价值观趋同。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启迪,导向作用。莫然的作品个人没有悟透是在启迪,导向啥?所以也没看出来伟大在哪里!
天亮囬家
对于伟大一词在正规场合中,慎用为宜,心目中的伟大,现实中的伟大,朴素的国人心底中有自已的衡量标准。这与诺奖,外国的月亮圆,外国的空气清味甘,不是一个概念崇尚。最好的回荅:方方的武汉日记瞬间国外受宠,说明了她的内心世界思想能和西方产生强烈的共振,就会产生了市场上需求中的灵感和践行。与其说伟大,不如说是一些人会善于利用人类在生存中的人性种种表现碎片,巧妙的抽取,巧妙的运用在信仰搏击中。
piggyli
[灵光一闪][得意][灵光一闪][得意][灵光一闪][得意]
老话说得好″戏中有的世上定然有,世上有的戏中未必有。″莫非还得苛求《聊斋》也需真人真事,泼脏水者,未必心净。
清溪濯月
“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穷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
“20世纪中国的残酷无情,从来没有像他笔下的英雄、情人、施暴者、强盗以及坚强、不屈不挠的母亲们那样得以如此赤裸裸地描述。他给我们展示的世界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那里的人们都鲁莽、无助和荒谬。”
“在莫言笔下的中国,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理想的、具有合乎标准特征的公民。莫言描写的人物都充满了活力,不惜用非常规的步骤和方法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打破被命运和政治所规划的牢笼。”
“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宣传画中的快乐历史,而是他用夸张、模仿以及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变体重现五十年的宣传,令人信服、深入细致。”
“在他描写中国最近一百年的宏大如挂毯的故事中,既没有跳舞的独角兽,也没有跳绳的少女。但他所描写的猪圈般的生活如此独特,以致于我们觉得已经在那里呆了太久。”
“意识形态和改革运动来来去去,但是人类的自我中心和贪婪却永存。所以莫言为个体反抗所有的不公,无论是日本侵略,还是毛主义的恐怖,以及今天的狂热生产至上。”
以上是给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水晶棺材
莫言先生在中国是文学诺奖第一人,可谓破天荒的伟大作家。我读了他的一些主要作品,感觉笔调流畅文字造诣颇深,题材蕴藏着巨大不苟同感。我认为莫言的作品到目前能读到的,尚没发现可称得上伟大之作。
wujian326
要说伟大的作品那得分谁说,以我看从古至今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再也没有好看的作品了,我这一辈子只看过五本书,除了四名注外还完整的看过一本、第二次握手、。其它的几乎没有整本的看完过,到书店、地摊儿上也只是看一下目录看一下第一章的前半段就放手了,我最不喜欢武侠或男娼女盗之类的小说。关于寞言的书我也只是看了第一章的前半段就看不下去了。一个人看书好比吃饭,有的嘴馋挑挑拣拣,有的不馋好癞都吃。关于作品得不得奖那是是少数人说了算,要是让文人们公投的话恐怕没有多少不下架的书,得天奖的寞言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