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 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附集 集外集 鲁迅的 杂文 是近代中国成就最高的, 题记 人之历史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摩罗诗力说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未来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锋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像之类 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杂忆 论“他妈的” 论睁了眼看 从胡须说到牙齿 坚壁清野主义 寡妇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的后面 题记 随感录二十五 随感录三十三 随感录三十五至三十八 随感录三十九至四十三 四十六至四十九 随感录五十三至五十四 五十六“来了” 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 五十八 人心很古 五十九 圣武 六十一 不满 六十二 恨恨而死 六十三 “与幼者” 六十四 有无相通 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六十六 生命的路 智识即罪恶 事实胜于雄辩 估“学衡” 为“俄国歌剧团” 无题 “以震其艰深” 所谓“国学” 儿歌的反动 “一是之学说” 不懂的音译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反对“含泪”批评家 即小见大 望勿纠正 自序 题记 咬文嚼字(一至二) 青年必读书 忽然想到(一至四) 通讯 论辩的灵魂 牺牲谟 战士和苍蝇 夏三虫 忽然想到(五至六) 评心雕龙 这个与那个 杂感 北京通信 导师 长城 忽然想到(七至九) “碰壁”之后 并非闲话 我的“籍”和“系” 咬文嚼字(三)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十四年的“读经” 补白 答KS君 “碰壁”之余 并非闲话二 并非闲话(三) 我观北大 碎话 公理的把戏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后记 小引 第记 有趣的消息 学界的三魂 古书与白话 一点比喻 不是信 我还不能“带住” 送灶日漫谈 谈皇帝 无花的蔷薇 无花的蔷薇二 “死地” 可惨与可笑 纪念刘和珍君 空谈 如此“讨赤” 无花的蔷薇三 新的蔷薇 再来一次 为刘半农题记作 马上日记 马上支日记 马上日记之二 记发“薪” 记谈话 上海通信 题辞 黄花节的杂感 略论中国人的脸 革命时代的文学 写在之前 略谈香港 读书杂谈 通信答有恒先生 辞“大义” 反“漫谈” 忧“天乳” 革“首领” 谈“激烈” 扣丝杂感 “公理”之所在 可恶罪 “意表之外” 新时代的放债法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小杂感 再谈香港 革命文学 题辞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卢梭和胃口 文学和出汗 文艺和革命 谈所谓“大内档案” 拟豫言 附录:大衍发微
杂文合集
chendalong
文学作品越来越不好归类的现象近来呈现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各大书城和售书网站为上架分类颇费脑筋。这种“尴尬”局面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显示了出版业的生机。“这种操作领先于规程的现象在其他领域很普遍,操作越领先,该行业就越发达。早在先锋作家时期就开始了这种‘跨文体实验’和文体革新,格非、李冯等做过很多尝试,近几年的于丹讲论语、庄子,易中天讲三国,明月谈明史,使用的都是无法定性的文体。”
城市出版社的编辑阮中强也认为,作者尝试要打破旧的文体结构,而出版社出于对市场需求、热点的判断对作品进行了突破性定位。他举例说,畅销书《商道》虽然是小说,但宣传推广的侧重点在商业哲理上。“如果仅仅定义为小说,很难想象能卖得那么好。”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编辑都表示,难以归类的作品更能激发读者阅读的新奇感,但书店的摆放是一个问题,尽管也有上架建议,但各个店情况不同,未必能按照建议陈列,读者常常反映书更难找了。
作者有意进行文体创新
很多作者在创作之初,就在思考文体的创新。在中华书局刚出版的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一书最后,作者李开元这样写道:“当我试图将构想形诸于笔端时,却屡屡碰壁。我所熟悉、我能够运用的历史学的诸种文体,无法表达复活于我心中的历史……无法用学院式的坚实学问来囊括,无法用科学的理性分析来饱含,与此相应,也无法用考证、论文、论著以至于笔记和通史的题材来表现。长久苦痛之余,我不得不做新形式的寻求。”该书责任编辑徐卫东觉得,这可以说是在向《史记》的传统致敬,“那是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史学、文学、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作家出版社将去年推出的韩少功新作《山南水北》,定义为“跨文体长卷散文”。既然“跨文体”就不能称之为“散文”,这种定义上的悖谬其实反映了一种真实的存在——作家本人主观的写作,无法完全用一刀切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文体简单划分。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评价说:“《山南水北》很难说是小说还是散文,但包含了作家很多新的想法。文体的边界是后人划分、有意制造的。最初的文学,往往都是跨文体的。”
营销人员多期待新分类法
某网上书店的编辑告诉记者,网上书店的分类是传统分类和营销分类的综合,更容易遇到无法确定类别的情况。“如《狼图腾》就被放在了励志书里,而有关明星的书也很难分类,有的叫传记其实是写真集,有的是明星家常菜,但是放在生活类显然又不合适。我们很希望有个大家公认的分类标准,对书店和读者都是好事。”
南京市新华书店的赵向东介绍说,一个叫窦唯的孩子在该书店上架两个月,放在现代小说一类,后来又做了重点陈列,销售了200多册,成绩相当不错。该书店文学部的谢光锋认为,中图法的分类越来越不适应现实情况,应该早日推出新标准,但在此之前书店也应有应对之策,比如,将不好分类的就穿插陈列,一本书可能在文学架上放一本,在少儿类也放一本。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拥军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关注图书分类问题,他表示,“知识结构体系的创新往往能开辟一个新生读者群,因此这类书只要内容不错,往往销量很好,书店可以将其单列一类。事实上,书店系统曾经一直想做自己的分类系统,但因为规模不等、经营定位不同,一直没做成。最好由有关部门出台一个新的分类体系,书店参照应用。”
重新分类面临较大挑战
相对营销人员的迫切希望,大部分编辑并不看好重新分类,他们认为应该让市场说了算,有些严格的分类还可能令读者失去阅读一本好书的机会。“图书分类只是一个大概的标准,而书本身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可以当作一本历史书读;也有人把它当作组织学作品来读,从中窥探出组织盛衰的规律;还有人从中读出了中国人的心理特质,建议来华的商人人手一本借以了解中国人的心理以便更好地做生意……这种情况很多,如果仅仅按分类来选书读,就可能会错过一些好书。”徐卫东说。
丹飞认为图书分类法的升级势在必行,“如果图书分类真能精确命中每本图书,就可以最便捷地打通阅读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的壁垒。”但他也觉得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困难,“图书分类永远跟不上图书出版的步伐,‘精确’的后果也许是更乱套。比较合理的做法可能是模糊分类法,层级扁平化,比如小说、非小说是一个层面,成人、非成人是一个层面。至于怎么分类最有效,需要做统筹学、接受美学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新浪读书频道的宇昕同样不看好重新划分文体的可行性。“目前的阅读已经进入小众化时代,即使重新划分文体,就能彻底解决归类难的问题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桂福也认为没必要把分类弄得很清楚。“现在的学术研究,交叉学科往往容易出成绩,作者的作品也是一种研究的具体体现。书店长期以来沿袭过去的分类方法,与如今作品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的现状已经不太适应。书店作为展示和销售机构,可以将这种变化如实地展示给读者。即使能出台一个新的分类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未必能稳定下去。”
相对于编辑和营销人员的争论,读者对重新划分文体并不感兴趣。记者在一家纯文学类网站所做的读书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并不在乎作品的文体,他们表示:“随着文学创作越来越小众化个人化,图书分类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甚至最终失去存在的意义。要知道,我们老祖宗的《论语》、《庄子》、《史记》、《战国策》,今天看都是说不清文体的。”
多多蘑菇豆
两种方式:一种是线下,你可以选择一些杂志、或者报刊,一种是线上,可以去小说网站去投稿,如果学术性较浓厚,建议选择走线下的杂志,投稿地址网上都可以搜到,希望能帮到你
xue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 ...中青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你看看怎么样呢?
张嘉熙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 、《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药》 、《彷徨》文集《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
(͡·̮̃·̃)止 戈
《辞海》杂文条目的解释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一种。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一、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3、“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5、“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6、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
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
二、杂文的本质特征
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作者就某一(类)事物、或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或某人物言行、或某类客观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等)进行剖析,阐明自己的爱、憎、赞同、反对、评价等观点看法,并解释这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后果。“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
无风
小清新想去旅游
悠然生活
Claire Le LU
loveqiya
爆炒四菱豆
当代写杂文最好的莫过于鲁迅!鲁迅先生的杂文条理清晰可见,严密的逻辑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这些又有多少人能够与之媲美!特色鲜明的文学作者又有几位?要不是鲁迅先生过早逝世,我相信他能写出更好的,更精彩的文章!
798287077
如果以杂文来论,近代应该是鲁迅先生了!
鲁迅先生的作品没有太固定的类型,虽然也有几步著名小说,但是主要还是杂文,我们曾经的课本里就有鲁迅先生的杂文节选!
而且鲁迅的杂文自称一家,虽然是杂文,但也是有鲜明的观点,独立的思想!
当代的话我选王小波先生,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过他的作品,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边观点独特,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语言飞扬,看的既不累,还发人深省!可以小波先生英年早逝了,不然相信他可以贡献更多好的作品!
溜达
当代作家写杂文的作家很多 ,但是从内容宽泛、语言的犀利、社会的影响力度大小。我认为还是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写的最好。
1.曾经网络做过问卷调查 ,对中国当代文坛影响力最大的作家是谁?鲁迅先生是第一位。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的文化旗手 ,他的文章就像一把匕首 狠狠地刺向敌人的心脏。这就说明鲁迅先生的影响力度很大 就来源与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很多 有诗歌、小说、散文、杂文。当然还是他的杂文成就最高。
2.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作近乎无所不包,写世道、写人心、写文学,都是他写得到位、写得入理、写到精髓。
他的“死对头”梁实秋曾道:“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
《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16本
作品的语言言犀利且富于战斗性的杂文,以愤激地呐喊,唤醒沉睡在迷茫中的人们,激励人们勇敢地站出来,破除一切恶,让真善美的光辉永驻人间。
3.他的作品里的经典语句也多,广为传送如:抗疫的经典语句都有这句:
1、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2.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4.在现行学生学习的教材中,收录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很多,尤其是初高中教材每一册都有他的篇目 ,他的杂文也不少。如:友邦惊诧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总之 鲁迅不只是一个嫉恶如仇的社会斗士,更是一个洞察人生之真实困境的精神先知。在当代中国,鲁迅已成为一个理念。 这位身高只有一米五八的文学巨匠,虽“只愿文章与时弊早日消亡”,却又像深沉的海洋,近百年来他的文字作品一直影响和感动着几代有良知,有上进心的国人。 在市场经济带来许多道德失范的年代,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不同的鲁迅。
著名的学者钱理群先生在他的著迷中这样评价鲁迅:“凡在有思索的地方,凡有思索的人,鲁迅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hellowell
当代作家谁的杂文写的最好?
业余作家沙金成
看了一些人的回答,觉得文不对题。首先,要把断代搞清楚,按照一般公认的划分,新中国成立前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现代,建国后为当代,所以答鲁迅错,因为鲁迅早在1936年就逝世了!其次,题目问的是杂文写的最好的 ,有人选了小说家 ,显然是乱点鸳鸯谱。以我之见 ,要属老作家唐弢的杂文写的最好,我写杂文 从中受益不小。
唐弢算是跨越现当代的杂文家 ,受鲁迅影响极大,唐弢崇敬鲁迅,他的一生最光荣的莫过于他与鲁迅的交情。当他还不曾和鲁迅相识的时候,就时常听到有人议论,说鲁迅多疑,脾气大,爱骂人。他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1933年至1934年之间,鲁迅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唐弢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投稿,偶尔写些带“刺儿”的文章,有些人以为唐弢又是鲁迅的化名,便群起而攻之。唐弢觉得十分内疚,很想当鲁迅的面致个歉意,却又不敢去见,害怕他会责备自己,颇有点惴惴不安。由此可见其文字功力。在 师承鲁迅的同时,唐弢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风格。在他的第三个杂文集投 影集出版的时候,便有评论者以“感抒性的杂文”来概括唐弢杂文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仍然陆续发表了一些杂文,后来收入唐弢杂文选出版。不过,这本书出版也有30多年了,现在书店是买不到了,而唐弢先生也已在1992年1月4日逝世。也就在先生辞世当年,我的沙金成杂文百篇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不能奉送先生指正,实为憾事!
一个人转世界
杂文是中国文学史上古已有这的一种体裁,在文艺理论古典名著《文心雕龙》中便有所论述。当代中国出了很多大学者,但就写杂文来说,成就最高的还是首推鲁迅先生。
对于杂文写作,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鲁迅的杂文,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鲁迅的许多杂文,我们从字面上看只是针对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中的许多具体的人、事和社会现象,但他所表现的思想和精神却远远地超越了现实空间。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1、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杂文kitty
鲁迅。
推荐去读《鲁迅全集》,里面收录了鲁迅20卷内容。
全书大致分创作,古书校辑,译作三大部分。
第①卷:坟、呐喊、野草
第②卷:热风、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
第③卷: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华盖集续篇的续篇
第④卷: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
第⑤卷: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第⑥卷: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续编
第⑦卷:致许广平书信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第⑧卷: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
第⑨卷:嵇康集、中国小说史略、后记
第①⓪卷: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汉文学史纲要
第①①卷: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域外小说集、现代小说译丛、现代日本小说集、工人绥惠略夫
第①②卷:一个青年的梦、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
第①③卷: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思想·山水·人物
第①④卷:小约翰、表、俄罗斯的童话、药用植物
第①⑤卷:近代美术史潮论、艺术论
第①⑥卷:壁下译丛、译丛补
第①⑦卷:艺术论、现代新文学的诸问题、文艺与批评、文艺政策
第①⑧卷:十月、毁灭、山民牧唱、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第①⑨卷:竖琴、一天的工作
第②⓪卷:死魂灵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爱好读。如果只是想对鲁迅的作品有了解,就可以读耳熟能详的作品《呐喊》《朝花夕拾》《彷徨》。如果想对鲁迅有更全面的了解,就可以全部读。
lldjw
鲁迅算是杂文作家当中最有名的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杂文作品有:《热风》:这是鲁迅写于1918年到1924年的杂文集。当时中国处在最黑暗的时代,许多志士仁人在探索社会病根所在,文化界有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鲁迅在“题记”中说:“我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坟》:这是鲁迅写于1907年至1925年的一本论文的杂文集,1927年在厦门时出版。作者说将有关文章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恋。”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三闲集》:这是鲁迅1927年在上海所写的杂文集。此集是战友误解的记录,当时创造社的人说鲁迅“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鲁迅就拈过来命名自己的集子。
《二心集》:此集收入鲁迅1930年到1931年写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攻击鲁迅的“拿苏联卢布”,还编文艺贰臣传。鲁迅承认自己不是统治者的“忠臣”,确有“二心”,对自己出身的阶级也“有一点携贰的心思”,因而取名为《二心集》。
《华盖集》:这是鲁迅写于1925年的杂文集。“华盖”是星名,星相家说,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的好运,俗人交华盖运就会被罩住,碰钉子。该集的一些短文是冲破重重阻挠才发表出来的,集名表现了对反动当局的愤懑之情。
《而已集》:此集收鲁迅1927年在广州有上海所写的杂感。“而已”属文言语气词,是“罢了”的意思。面对敌人的血腥暴行,鲁迅说:“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了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准风月谈》收集先生1933年下半年所作杂文,1934年出版。
pwifs
鲁迅写的杂文,针砭时弊,痛斥人性弱点和不足,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觉醒,做有骨气的中国人,鲁迅先生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就是认为唤醒国民的思想觉悟比医治人民很重要,思想落后消极,可伶又可恨,所以他的文章如宇宙中的惊雷闪电,极大促进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进步,不愧于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double
当代杂文除先驱鲁迅先生,还略知大家魏名伦、秦牧、流沙河、戴厚英、毛志成等。写的最好的是人称“巴蜀鬼才”魏名伦他才华流光溢彩,占据演、导、编真是现代文坛不可方物的傲世才子,戴厚英的作品是在80年代拜读过长篇小说人,啊人将人性的怯懦与弱点,鞭挞的淋漓尽致。
毛志成的杂文直击媚俗痛斥泛文浮躁,力求呼唤文化的含量与质量。
球~
小疯儿
拉萨多姐
简单的享受生活
p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