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英国文坛如群星璀璨的夜空,兰姆、昆西、哈兹里特、罗斯金、斯蒂文森等诸多散文大家各领风骚,尽显才华。肖伯纳虽以戏剧扬名于世,但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英国散文天地中的一颗炫目星斗。肖一生写作了50余部戏剧,但他的散文创作也是卷帙浩繁、成就斐然、卓然成家。孔庆华,1954年生,198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任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授,英语系副主任。在《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4部;出版教材4部;在中国日报发表英文散文多篇。在研项目有教育部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省教育厅课题“乔伊期前期小说研究”、青岛大学课题“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乡土情结”等。肖伯纳的散文同他的戏剧一样,具有突出的“政论”性特点。他始终反对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在散文中痛快淋淳发表自己的政见,阐述深邃的哲理思想,表达多方面的深刻主题。他六十多年来创作的散文,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科学、艺术、法律、伦理、道德、宗教等诸多领域。他的散文始终贯穿着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宗教信仰、教育制度、学术研究、社会时尚等许多领域的批判。-读书网|DuShu.com
英国意识流小说特点
寒梅沥雪
1、以人物内在的,主要是非理性、非自觉的精神生活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意识流小说是描写人的意识活动的小说,是按照意识流自身的特点来创作的小说。意识流小说中的事物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物,而是经过作家意化的、带有主观意识特征的存在物。它起一种象征作品中人物某种意识的作用。
2、意识流小说主要的叙述手法是梦呓般的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表现的主要是非理性的心理内容。意识流作家把内心独白作为主要的叙述手法。在这种内心独白中,人物仿佛摆脱了作家的控制,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内心思想和盘托出,且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常常是混乱纷杂、无逻辑、无中心的。
3、用自由联想来形成意识流小说独特的结构。意识流小说常常以穿插跳跃的自由联想和时空倒错的方式来形成意识流小说的复合结构。意识流小说用来控制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是心理自由联想的原理。在意识流小说中由人物心中的一个念头或眼睛看到的某件东西引起许多仿佛毫不相干的事件,由一个联想中心贯穿这些事件或想法构成复合式情节。有此意识流小说的整体情节结构往往是由前后混杂、跳跃穿插的联想形成。
4、象征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手法。意识流小说中的人物、细节、事件、场面往往作为一种隐秘含义的象征物出现,有的作品甚至主题和结构都是有象征寓意性的,且意识流小说的象征一般比较晦涩模糊。
原贴:评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DORA。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
原贴:西方现代文学的意识流小说
青菜
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2.意识流描写。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融会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永远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家的表现领域。意识流小说的结构特点: 1、以人系事,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心理小说的情节叙事简单,事件平凡朴实,大量的心理描写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如于连性格中的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多疑与敏感、感性与冷静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都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得淋漓尽致。安娜的情爱与母爱、反抗与激情的性格冲突在心理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现。 2、心理描写从属于情节。19世纪心理小说依然存在一个情节框架,心理描写依附于情节,不具独立性。情节触动、引发了心理描写,并把心理描写串连起来,体现了传统小说叙述的线性因果关系。它不同于现代心理小说独立存在的意识流描写。 3、情节心理化。心理小说中的人物经历和心理描述互为层次,有机结合。情节好似引河,心理描写好似水流,它盈满河道,充畅情节,构成了以心理描述为主的叙事结构。情节心理化通常表现为三种情况:引发式、插入式和夹叙式。引发式是以一个很小的事件为引子,以此引出大量的心理描述。例如于连握住德·瑞那夫人的手的细节,引出于连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插入式是在心理叙述中插入现实描写的细节。例如对爱玛不堪忍受乏味的家庭生活的描写。夹叙式是一边叙述情节,一边心理叙述,叙述引出心理描述,心理描述又带出情节。例如《红与黑》第43章对于连和玛特儿爱情关系的叙述,既是叙事,又是心理描写。 4、作家分析心理化。心理小说家常以叙述人的身份对人物心理作剖析,这些心理现象是人物本身没有意识到,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作家把他对人物心灵的认识和理解讲述给读者,形成作家分析心理化。小说描写作家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引导语通常是“他没想到”“他想错了”“她不知道”等。例如《包法利夫人》中浪漫恋爱的心理分析是作家对爱玛爱情发展结局的心理预测和它的产生缘由的心理分析,作家的分析是客观的,不带主观色彩。
Snail
首先,在表现对象方面,意识流文学脱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真切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规范,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在意识流作家看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仅仅反映了外在的现实和表面的真实,而这个外部世界并不真实,真正的真实只存在于人的内心主观世界。因此,作家应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描绘上,写出人内在的真实。从这一文学观念出发,意识流作家把创作视点由“外”转向“内”,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不再是一种描写方法,不再附着于小说情节之上成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手段,而是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表现对象出现在作品中。意识活动几乎成为作品的全部内容,而情节则极度淡化,退隐在小说语言的帷幕后面。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四个部分——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的部分及迪尔西的部分均由不同人物的纷繁复杂、理性与非理性相混的意识流动构成小说的基本内容。
因为意识流文学重在表现人的意识领域,所以作家的叙事角度与传统文学相比也发生改变,意识流小说的叙述焦点已由外部描写彻底转向内心活动的呈现,即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的直接呈现。按照法国叙述学家日奈特叙事话语中沿袭韦勒克和沃伦创用的“叙述聚焦”一词划分出的“零聚焦”、“内聚焦”与“外聚焦”等几大类来看,意识流文学多选择“内聚焦”的叙述角度。内聚焦的意思是叙述者与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小说所展示的仅仅是某个人物或某些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全然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叙述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零聚焦”方式。采用内聚焦的叙述者必须跟着人物走,小说世界的广阔与否全凭人物槐视觉来定。人物视点消失,所叙事物的有序性也应中断。例如,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第二章“昆丁的部分”中,就以昆丁叙述突然中断来表明他的自杀身亡。
其次,意识流文学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人的意识是复杂的,理性与非理性意识共存。其中有明确、完整的意识,也有朦胧、片段的意识;有言语层的意识,还有尚未形成语言的、即言语前阶层的意识,等等。这些意识混杂在一起,交替出现,故而从中很难找出逻辑性轨迹。而时间颠倒、空间重叠也就成为意识世界常有的情形。意识流文学企图如实展现人的意识流动,这就使作品的内容无法按照正常的时空顺序一一展开,而是根据有别于“空间时间”的“心理时间”(柏格森语)表现意识的流程。福克纳说:“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我抛开时间的限制,随意调度书中的人物,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这种“随意调度”的本领得自于意识本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和昆丁的意识不断跳跃,不存在现在、过去和来来的界限,书中内容在时间上颠倒混乱,作者对此不作解释,也不交待,只以变换字体或改换称谓来提醒读者。如小说第一章1928年4月7日“即班吉的部分”的一段:‘ .
我们顺着栅栏,走到花园的栅栏旁,我们的影子落在栅栏上,在栅栏上,我的影子比勒斯特的高。我们来到缺口那儿,从那里钻了过去。
“等一等。”勒斯特说。‘你又挂在钉子上了。你就不能好好的钻过去不让衣服挂在钉子上吗。”
凯蒂把我的衣服从钉子上解下来,我们钻了过去。凯蒂说,毛莱舅舅关照了,不要让任何人看见我们,咱们还是猫着腰吧。猫腰呀,班吉。像这样,懂吗。我们猫下了腰,穿过花园,花儿括着我们,沙沙直响。地绷绷硬。我们又从栅栏上翻过去,几口猪在那儿嗅着闻着,发出了哼哼声。凯蒂说,我猜它们准是在伤心,因为它们的一个伙伴今儿个给宰了。地绷绷硬,是给翻掘过的,有一大块一天块疙瘩。
把手插在兜里,凯蒂说。不然会冻坏了。快过圣诞节了。你不想让你的乎冻坏吧,,是吗。
“外面太冷了。”威尔许说。“你不要出去了吧。”
(威尔许是康普生家的黑小厮,迪尔西的大儿子。前后有三个黑小厮服侍过班吉。1905年前是威尔许,1905年以后是迪尔西的小儿子T•P•威尔许,“当前”即1928年则是迪尔西的外孙勒斯特。福克纳在小说中用不同的黑小厮来标明不同的时序。)
由于作家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条理和顺序,重新组建时空秩序,如实地呈现了小说人物在感观、刺激、记忆和联想等作用下出现的那种紊乱的、多层次的立体感受和意识的动态,所以读者能始终体验作品人物所经历的那个时刻——心理时间。乔伊斯《尤利西斯》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莫莉睡意艨胧的情态,其意识自由漂浮,模糊不清,最后完全消失。整段不使用标点符号,不断句,显示出意识流动的不间断性:
原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jackpeng
唔,还是简而言之吧,长篇大论的一看就知道是百度的,太简单的你有不大懂,我就给你形容一下吧.人的的意识分为主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流的小说就是深入挖掘一个人的潜意识,通过某个无题或者某个小事件唤醒隐藏在了内心深处的记忆,随着记忆片段的浮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这种写作方法没有固定的思路,完全按照个人的潜意识思维进行记录和描述.比如墙上的钉子可以联想到一只苍蝇,然后联想到某天晚上吃了什么,再想到之后遇到什么人,再想到其他的.
意识流的创作没有相当实力的文学功底是无法完成的,这涉及到人性哲学以及生活阅历还有人生境界等很多高层次的东西.嗯,多接触一点对认识面还是有好处的.
臭熊宝宝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 意识流小说理论封面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停不下来的风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2.意识流描写。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原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彩虹橙风
不用说,英国小说在艺术的世界是一个以森林景观。作为促进其繁殖和进化的社会土壤,显着的洪水演变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改变。英国小说自文艺复兴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最先进的工具,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的一个生动的描述。之日起就喜欢英语,形成英语小说会建立自己的规则和制度,虽然学校西东这一点,但坚定的步伐前进。尽管起步较晚的英国小说,它的历史碰撞是远远短于诗歌和戏剧,但它是发展的急剧变化,广泛的,它的影响和作用,必须采取多诗歌和戏剧。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但也因为它们的长度灵活多样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和精美的艺术和多读者的青睐。经过无数的作家认真探索和反复实践,雏形初现当代英国小说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英文小说在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的崛起,然后,小说艺术的发展,社会的进化是一个显着的标志,但也是现代文学的必然结果。
应该指出,英国小说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从原来的成熟发展的过程。事实上,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小说艺术的发展是不是一个孤立的或自发的文学现象,而是相互交融的繁荣,文化和社会的变化,以及异国情调(尤其是欧洲)。当然,英文小说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则和秩序。这种法律和秩序不能是抽象的,主观的或形而上的方式来解释,但通过调查和研究古代小说文本只有被发现和验证。然而,在深入探索的英文小说艺术和审美价值的具体特点,有必要做一些简要介绍了其历史回顾和演化。
作为一个公认的叙事散文的文学体裁,英国的小说有400年历史的。从理论上讲,英文小说的形成,是的到来时,他们的艺术。当然,由作家和读者的理解和在小说艺术批评家公认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但到目前为止,西方的批评英国的第一本小说,一开始的年度内,谁的手不同的看法。塞缪尔。理查德,理查德·约翰逊(塞缪尔冒险1689年至1761年)的书信体小说“帕梅拉”(帕梅拉,1740年),有人说,丹尼尔·笛福丹尼尔·笛福(1660年至1731年)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1719),还表示,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1628年至1688年)的宗教寓言“天路历程”(朝圣者的进展,1678年,下集1685)。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晨,英国小说在16世纪后期可观察到的线索。当时,约翰·莉莉(约翰Lyly,1554 -1606),菲利普,西德尼·菲利普悉尼(1554年至1586年),罗伯特·格林(罗伯特·格林,1558年至1592年)和托马斯·纳西尔(托马斯·纳什诗歌统治反驳才华的溢出1567 - 一组1601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墨攻“大学才子。由文艺复兴运动的启发,他们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体裁的小说,这种新的文化,典雅的风格和雕刻华丽的叙事散文创造性的语言的作品,从而打开一个历史性的第一次英语小说一。的丽丽尤弗伊士曼(Euphues,武汉阳逻解剖结构,1579),悉尼的“阿斯卡尔铲亚洲”(阿卡迪亚,1590),绿Panduosituo“(Pandosto:时间的胜利,1588),娜事儿的不幸的旅客“(”不幸的旅行者,1594)和托马斯·迪了罗妮“牛博雷杰克(杰克·纽伯里,英格兰的著名的和值得布商,1597年)等作品体现的艺术特点在小说中。他们不仅在题材上的变化显着诗歌和戏剧非常不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潜力相当多的文学体裁吸引读者的青睐。这些作品可分为浪漫和现实??的小说两大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伊丽莎白女王的社会生活。散文叙事作品似乎有一个新的辉煌的风格,虽然它不够成熟,作为一个叙事文学。然而,这种类型的工作的时候,不稳定和读者的语言适应与满足,肯定是一个神奇的效果,因为它是受限制的音步。 “E°明显的16世纪后期,”大学才子英国小说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尽管在16世纪,在英国文坛的崛起激动地“小说热”只持续了约二十年,但“大学才子”他们的创作实践中的英文小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7世纪英国的多事之秋,政治不稳定,社会动乱,贫困现象普遍。英文小说的发展势头得到了极大的遏制。随着“大学才子”已经死了的人,曾经风靡一时的英文小说曲折,难度非常大。谁不喜欢或不擅长写散文,写散??文小说作家的激情,有说教的含义或隐喻世界的内容。 “他们给了叙事文学,然后转身写了一系列的说教性质的文章,这表明他们的自我孤立,缺乏能力通过任何显着的影响。”超过半世纪的沉默后,é¢,英国小说约翰·班扬的努力东山再起。然而,班扬似乎是一个17世纪的英国文学的一个孤独的长跑。他的“天路历程”,虽然当时的影响力,但新的小说家,这不是一个大数目,也不是小说,以取代诗歌的地位。尽管这样的小说艺术,班扬有益的尝试,巧妙地利用梦想,以反映现实,使一个看似纯属虚构的宗教寓言,反映了广泛的象征意义。虽然还没有告别英文小说的原型,班扬的意境和其有能力控制结构的小说章节反映了一定的前瞻性,整体上涨的英文小说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有很多所谓的“人物特写”。这些散文作品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上各种文字,还详细分析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字符特写“是17世纪英国小说艺术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最低点,其描写手法很聪明,穿透,往往使读者食物深思的问题。人物特写”能尚未被归类在小说的,但他们引起的英文小说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毫无疑问,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使陷入困境的英国小说人物特写“,班扬的小说创作和作家。
18世纪是时代的英国小说全面崛起的时代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小说的艺术。享受之父“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称号丹尼尔·笛福在他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创业意识和冒险精神的生动体现,塑造的英雄形象中小资产阶级的理想。 “迪福与17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的哲学概念是非常一致的,他是比以前的作家更完整的表达个人主义他的作品独秀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与小说之间的联系,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崛起,这样的链接“很明显,完全显示,?英镑迪福几部小说不仅涉及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但也表现出现实主义艺术的特点,在英国的小资产阶级的化身,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引人注目的迪福“鲁滨逊漂流记”成功地运用了自传体记忆自传体回忆录“()的方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冒险。这一创造性的做法是不仅是一个挑战比较流行的英国悔改自传,但也超越了传统小说的形式,因而具有积极意义的英文小说艺术的发展。
在18世纪,英国文学世界,“第二个”老式橡木柜小说对应的小说或书信体小说(书信体小说),作者似乎是一个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弄到手了一大堆的对应的编辑器。,?§作为早在1683年,英国作家阿弗拉?Σ班恩(阿芙拉贝恩,1640年至1689年)之间建立的第一个英文书信体小说“与他的姐姐的情书”(爱信之间的一个贵族贵族和他的妹妹)。然而,真正的发展的书信体小说成为一种文学风格,并广为流传无疑塞缪尔·理查森。他的三个书信体小说“帕梅拉”(帕梅拉,1740年),“克拉丽莎(克拉丽莎1748)和”大迪生“(格兰迪森,1754年)的时间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书信体小说的出现了推波助澜的英文小说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叙事形式的,但笔者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此外,书信体小说的数字接近读者,展现真实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即时感,现实感。正如一位英国评论家指出:“人们认为这两个潜在的,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及时性和探索的心理现实,甚至意识流小说的形式。” E?有没有在英国小说艺术史,创造理查森的做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想象后来致力于新的实验和创新的作家。
18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快速发展当时,英国的大多数图书馆在各种文学作品,但小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对象集合,毫无疑问,这将导致一个显着增加的数量在本世纪出版的小说阅读。 “,E?英国文学的继承的出现,乔纳森·斯威夫特(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亨利·菲尔丁(亨利·菲尔丁,1707年至1745年),劳伦斯·斯特恩(劳伦斯·斯特恩,1713年至1768年)和简·奥斯汀(简·奥斯丁,1775 -1817)优秀的作家,作为一个生动,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小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英国人来说,它的地位和影响力,首次超过诗歌和戏剧。与此同时,在英国小说艺术的成熟。“小说”使用的术语,直到18世纪的结束已经真正建立。“,ESS斯威夫特的聪明才智创造一个热闹但发人深省的”格雷戈尔游记(“格列佛游记”, 1726)针砭时事,嘲讽现实,创造了一个先例的英文小说“讽刺艺术。菲尔丁的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一系列不仅体现一个熟练的谋篇布局能力,但也反映了他巧妙地利用了传统的史诗艺术。菲尔丁模仿古典史诗叙事,刻意改变的史诗通常具有严肃性和混合成分含有丰富的喜剧悲剧,不时在其新颖的,所以,它变成了所谓的“散文喜剧史诗小说” (散文体喜剧史诗)。难怪“理查德森和菲尔丁,他是一个崇尚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打破陈旧的传奇小说,他们有自己的工作。”,??通常被称为感伤主义作家劳伦斯·斯特恩无疑最杰出的18世纪英国小说的创新。英国小说就像一个嫩绿色的幼苗斯特恩似乎已经不满与现有模式的新期待,他回小说形式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狄传“(”项狄传“,1759年至1767年),第一次,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框架结构,放弃了钟的时间顺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小说文本来形容内心世界的主人。不用说,斯特恩的文学实验已添加新的活力的英国艺术虚构的,和的小说形式向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18日世纪英语文学中出现了一个杰出的作家简·奥??斯汀。她的小说的质量与当代男作家相比都毫不逊色。她不仅善于使用讽刺和诙谐的对话主题,但也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小数目的字符和一个有限的地域背景,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有些东西在简·奥斯丁的艺术具有永恒的价值。“,??总体而言,的小说家在18世纪,主要是从英国的社会现实创造性的材料摄入量显示,描绘生动的生活画面,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的形状。通过他们的英文小说的大胆探索和实践,不仅是更积极的,艺术的成熟。
在19世纪,英国的小说改编成繁荣的时代,艺术形式和创造性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小说和冒险小说,和他们的代表沃尔特·斯科特(Walter Scott,他1771年至1832年)。他的一生创作了30多部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显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斯科特小说艺术上的创新是很有限的,和今天的许多学者是一种过时的历史人物,但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和传奇的工作已成为英国文学世界文学景观不能被忽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的状态英文小说,成为更值得尊敬,更值得尊敬。
自19世纪中叶的英国小说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查尔斯·狄更斯和其他杰出的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繁荣的空间。据史料记载,1837年至1900年,有大约60000的成人或青少年读小说出版的英国。 7000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原因,也许算得上是一个小说家。当然,在艺术和载入史册的一些成就之一。狄更斯和萨克雷(威廉·萨克雷,1811年至1863年)的,这反映在小说的情节和语言艺术很高的造诣小说更具可读性和有趣的。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至1855年,艾米莉·勃朗特,1819年至1848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独特的,和乔治·艾略特,乔治·艾略特(1819年至1880年)将是心理现实中的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 19世纪后半的英国殖民统治由盛转衰的时期,但也是英国社会的,政治上的不稳定,的道德沉沦严重冲突富人与穷人之间,一段时间的强化劳资纠纷矛盾。所有这些自然在小说中得到充分体现。狄更斯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参数,后来托马斯?哈代(1840-1928)托马斯?哈代,凭借强大的社会责任感,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英国社会的弊端和罪恶被无情地暴露。它是由半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应该指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具有非常强的现实,不仅在题材和平民的趋势还体现在表征。通常情况下,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原则,理性的故事在时间和空间上集中的乐趣和可读性,注重细切的形式,结构密缝,严谨和合理的。在这方面,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不仅结束以来,在16世纪的英国小说的艺术的本质体现,但也是最古老的小说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狄更斯的现实主义作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们理解和移动不是所有的政治家,理论家和道德一起更说明提示的世界政治和社会的真理。”,EAE
20世纪的英国小说中的变化,创作技巧的发展最快的时期。随着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和各种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整个西方文学AA文学大地震冲击。在20世纪初,威尔士(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年至1946年),高尔斯华绥(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年至1933年)和贝内特和新的现实,仍试图仿效传统小说模式,使他们日益增加的复杂性,现代化的经验和社会现实的戏剧性的变化已经减弱了。显然,当英国小说是非常困难的,改革的形式和艺术更新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思想前卫,崇尚格新青年作家似乎意识到所面临的困难的考验英文小说,并试图把握机会,实现了重大突破,可能会导致英国小说。亨利·詹姆斯,亨利·詹姆斯(1843-1916)和约瑟夫·康拉德(约瑟夫·康拉德,1857年至1924年)和其他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小说艺术的追求,在创新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推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小说艺术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前辈,这使得部分青年作家的现代主义精神的倡导者,鼓励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现代主义席卷英国,几乎颠覆了其固有的文化基础,并为整个文学传统的犯罪嫌疑人的冲击的前所未有的。当时,英国人在任何时候,可以听到的新名词立方“,非洲雕塑,”新戏剧“,”后印象派的绘画“和”维也纳心理学“。著名流的意识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弗吉尼亚·伍尔夫,这样写道:“1910年12月,人性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 主仆关系,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父母关系与他们的孩子。人际改变时,响彻了整个英国的爱德华七世时代的现代经验和现代意识的小说的宗教,线法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与相应的自我调整。许多合法的遵守传统的詹姆斯·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1882年, -1941),DH劳伦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年至1930年)和弗吉尼亚·伍尔夫,宣传小组,走现实主义处于亏损状态处于混沌状态的现实面前,青年作家的文学改革的道路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小说文字不断走向更大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的趋势。他们要面对的挑战,并及时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创新的新的形式和艺术的转型,所以英文小说了质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小说迅速在现代化的道路跑了一段时间,他们的艺术形式也显得耀眼夺目,辉煌。 1922年,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尤利塞斯),英文小说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的到来流。许多评论家在西方,“尤利西斯”几乎包含了所有时髦的技术,同时也代表了英国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一样乔伊斯,伍尔夫承诺的新形式的实验和创新,如何处理现代小说的框架结构和时间,以及如何表现人物意识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成为另一种意识流小说在英文位的重要代表。劳伦斯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小说家亨利·詹姆斯以来。尽管他的创作风格,是乔伊斯与伍尔夫有很大的区别,但他独特的审美意义上的人类经验和心灵的黑暗王国的探索,以及他的身体的文体感,形成一种独特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不用说,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整体崛起,不仅增加世界文学光荣的历史,但也极大地丰富了英文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大力推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现代派小说的艺术完全现代派作家表现出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巨大的创造潜力,但也反映了一种新的现代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反映了反传统观念的心理。主题,专注于现代主义小说的精神世界的提示数字反映了人物的孤独,疏离,甚至是病态的。从形式上看,现代主义小说充分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现代主义作家淡化对小说情节的,不再试图描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是在追求一种艺术的完美和谐“模式”和有趣的深层结构工程。在此架构中,有序的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原则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意识飘忽不定,复杂的图像和支离破碎的生活镜头。现代主义小说追求的非常规技术。现代主义艺术手法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混乱热衷于用熟叛教的角度转换,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空间和时间,蒙太奇,梦想和幻觉的精神和不断变化的世界,看着混乱的表面结构和朦胧模糊的的叙事笔触,和等。这些都构成了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创新的重要标志。总之,现代主义小说艺术是离经叛道的艺术,充满活力的艺术,也是充满了强烈的表现力的艺术。在艺术史的英文小说这种艺术不仅是空前的,但也有无与伦比的。它拓宽了英文小说的发展空间,促进一种新的文本现代化和多元化进程,使这一文学样式的成熟和完善的位置。
由盛转衰引人注目的英国现代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开始退潮,而在冷峻的现实主义小说卷土重来,再次成为英国文坛的主流。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全面复苏。显然,中兴,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危险和动荡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动荡的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之中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复出不仅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外部原因,但这些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有两种类型的作品更加引人注目:第一,社会讽刺小说,多卷本的系列小说“河流的小说”(长篇小说)。应该注意的是,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的高尔斯华绥的小说的作家,如本世纪初,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是更成熟,更完美的形式。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作为改革的小说和创作技巧的艺术装修的关注,但他们很高兴与一些充满活力的现代主义手法反映的主题。这不仅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但在艺术上也互相学习,互相配合,以找到一种方法,使更加丰富和完美的艺术的小说。引人注目的是,赫胥黎(赫胥黎,1894年至1963年)的讽刺作家不约而同地继承和发扬,开创18世纪的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讽刺文学传统。笔玩世不恭,甚至是黑色幽默小说描绘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动荡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另一种新颖的风格是比较流行的英语文学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安东尼·鲍威尔(安东尼·鲍威尔,1905 - ),昌河小说作家“。与传统的历史小说,或高尔斯华绥的血统小说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它是小说,但往往描绘了一个故事,而不是一个以上的故事,它不是一个家庭或地区的提示进行,但一个核心人物经历和情感生活。总体而言,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主义小说,不仅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但也有地方在历史的英国小说艺术。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20世纪起,英国小说的艺术形式,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股份文学思潮的对手,一个接一个,但不时之间交错重叠的整合。正如格雷厄姆格林,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现实主义作家,努力反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矛盾和当代英国社会的缺点,塞缪尔·贝克特,贝克特(1906年至1989年)继承了乔伊斯和其他现代主义作家的先驱职业生涯的小说的艺术和实验,做了进一步的探索。贝克特已成功推出了一系列的“反小说”(antinovel)的特色是“荒谬的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小说在英国文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竞争性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倾向,他们的代表作家劳伦斯·达雷尔(劳伦斯Durell,1912-1990),约翰·福尔斯“(约翰福尔斯,1926 - )和BS约翰逊(布赖恩·斯坦利威廉·约翰逊, 1933至1973年)等。这些作家都试图通过一个新的系统语言来创建一个虚构的世界,让自己的小说成为一个独立的反身性文本。他们往往轻视的因果关系,对逻辑和艺术形式的原则,但强调不确定性的无序和混乱,以及文本结构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小说都没有反映在认识论,反映论,但的本体论的哲学概念,也反映了当代部分作家的问题,并试图解释人体的情况,包括文学,包括前景的文化和艺术。
引人注目的是一组当代英语语言文学才华和精力充沛的年轻作家的出现。他们是快乐的,要提前,吸收,标新立异,引进新的,非常活跃。虽然他们尚未被记录在史册,但已锋芒毕露,令人印象深刻。英国小说中不断走向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时代,当代英国作家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并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英国小说块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当代英语语言文学,很多知识分子辩论的小说后现代主义艺术和文本模式。他们热切地想知道究竟哪里去了新世纪英文小说。同时,在线涂鸦,随意,甚至恶作剧的新兴文学快餐,打扮时髦,充满活力的“新人类的食欲,以满足成千上万的无纸通信时代的作家很多,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想法试图在信息时代创新的前卫作家尚未消失之前,具有长期和稳定的网络小说的价值。显然,这种多极联动和共存将成为发展的根本英文小说艺术二十一世纪的。
在整个的英文小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它总是在不断变化,以及样的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读者的有趣作出及时的反应。四百年,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英国小说的内部结构发生的显着变化,他的艺术的外在形式也多次进行了优化与升华。英国小说艺术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婴幼儿发育成长,后一波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自信的步伐进入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的洗礼或影响。如今,英国小说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度复杂和相当完善的阶段,其400年前相比,原型有着天壤之别。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文小说的艺术更具吸引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变化和发展,诗歌或戏剧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只能同步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但也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生动地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动荡和变化。在整个的英文小说艺术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个英文小说反映了一种单独的信心和对艺术在其400多年的发展道路上。自去年底的16世纪,它不仅经历了从原型,上升,成熟,繁荣和创新的演变多样,充分展示了其英国特色,英国特色,时代特色的,和作家专业知识。虽然文学和艺术无国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边国家的想法和文化的影响,但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继续加强和英语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国小说家,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满足。
万兴nicole宋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意识流小说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2.意识流描写。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融会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永远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家的表现领域。就文体特征而言,由于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一类文本时,解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将人物多层次的感觉印象、心理图象等贯穿起来的意识中心,从中寻绎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对它们做出细致、准确的解读的关键。 在表现手法上,意识流作家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途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乙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语言形式的离奇的试验以及舍弃标点符号,等等。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象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阅读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 ,我们可以获得对意识流小说真切的感受。 正如标题所暗示的那样,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小说中的人物试图登上一座灯塔。它坐落在力他们聚集的场所几英里处的小岛上。小说开篇就强调了这一点:“可以,当然可以,也许明天天好”,拉姆齐太太说:“但是你得一大早就起来”,她又说。“拉姆齐太太爱同她的儿子詹姆斯说如果天气好的话,他可以到灯塔去”。十年以后,詹姆斯终于第一次到达灯塔,这时,拉姆齐太太早已去世了。小说至此结束了。当然这不是一个历险故事,小说中也没有船骸风暴之类的描写。正如小说的背景--赫不里底群岛中一个孤立的小岛和小说中的人物及其行为都具有象征性一样,灯塔也是一个象征。这一象征确实以极其强大的力量贯穿全书,它象征着人的精神上的鼓励,以及混乱的、支离破碎的生活经验与人在精神上追求的理想中的真理或美之间的对比。 拉姆齐太太是去灯塔一游的积极拥护者,但却遭到她丈夫的强烈反对。在她说了“当然可以,也许明天天好”的话后,她丈夫接了下去:“但是”,他父亲走到起居室的窗口前,说道,“明天天气不会好”。因此,这一基本情景在两种力量的对抗下就具有象征的意义。它是人物内心矛盾的外现。 弗吉尼亚·伍尔芙从一个人的意识到另一个人的意识,从一群人的意识到另一群人的意识,探索着他们反应的意义。跟随着他们的思路,精心安排和设计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的形象,仔细而又说明了他把一些经过挑选的象征性事件汇集在一起,直到完成一种布局。她为了论述这些事件、记忆和联想的重要意义,为了使饿对到灯塔去的意义有较深刻的印象,这位细致入微的小说家使用了另一种象征性的场景来作为小说的基本场景的对应。这两种场景互相映衬,当人民发现这些象征意义时,他们只是通过对人群意识的把握,通过直觉,通过知觉感知到它的存在。 在这部小说中有大量合乎理性的传统叙述和描写,但是,作者经常使用内心独白,使小说看起来总象处在主要人物的意识之中。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现代小说》一文中说“当原子落在我们大脑上时,让我们按它们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去描绘每一瞥或没一件小事刻在意识上的图案,不管这些图案表面上是多么地不相关,多么地支离破碎”。这是她对自己使用的方法最好的形容。她的意识流部分比乔伊斯的更合乎传统,而且比《尤利西斯》更连贯。但是,即使是在她的作品中仍然有计划地加入了一些不连贯的成分,故意使故事的原由和意义显得模糊,迫使读者去思索,以找到答案,理解作品。 意识流小说中的许多形象具有传统小说中所不具备的多层次的内涵,而意识流说法的加入也使小说的叙事过程变的扑朔迷离、天马行空。在人物的内心意识的展现过程中,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审判,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作家分析心理化。心理小说家常以叙述人的身份对人物心理作剖析,这些心理现象是人物本身没有意识到,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作家把他对人物心灵的认识和理解讲述给读者,形成作家分析心理化。小说描写作家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引导语通常是“他没想到”“他想错了”“她不知道”等。例如《包法利夫人》中浪漫恋爱的心理分析是作家对爱玛爱情发展结局的心理预测和它的产生缘由的心理分析,作家的分析是客观的,不带主观色彩。 以人系事,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心理小说的情节叙事简单,事件平凡朴实,大量的心理描写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如于连性格中的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多疑与敏感、感性与冷静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都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得淋漓尽致。安娜的情爱与母爱、反抗与激情的性格冲突在心理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现。 心理描写从属于情节。19世纪心理小说依然存在一个情节框架,心理描写依附于情节,不具独立性。情节触动、引发了心理描写,并把心理描写串连起来,体现了传统小说叙述的线性因果关系。它不同于现代心理小说独立存在的意识流描写。 情节心理化。心理小说中的人物经历和心理描述互为层次,有机结合。情节好似引河,心理描写好似水流,它盈满河道,充畅情节,构成了以心理描述为主的叙事结构。情节心理化通常表现为三种情况:引发式、插入式和夹叙式。引发式是以一个很小的事件为引子,以此引出大量的心理描述。例如于连握住德·瑞那夫人的手的细节,引出于连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插入式是在心理叙述中插入现实描写的细节。例如对爱玛不堪忍受乏味的家庭生活的描写。夹叙式是一边叙述情节,一边心理叙述,叙述引出心理描述,心理描述又带出情节。例如《红与黑》第43章对于连和玛特儿爱情关系的叙述,既是叙事,又是心理描写。 心理小说在20世纪发展为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波及到欧美各国。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社会意识的产物,它的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由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
showyoupenny
意识流小说的最大特色,是打破了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而直接表达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
“意识流”的提法,最早出现在研究心理学的著作中,最先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后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的第九章中 加以详尽的阐发。
詹姆士的理论被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些小说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因而形成意识流文学。英国女作家陶罗赛·瑞恰生在1915年发表的小说尖尖的屋顶是这种文学最初的代表作。到四十年代,意识流小说发展到了高潮。代表作家有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浮吉尼·伍尔孚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有《尤利西斯》(乔伊斯)、〈喧嚣的愤怒〉(福克纳)、《波浪》(伍尔孚)以及《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等等。
意识流作家竭力探求和创建自己的文学理论和艺术手段。他们认为,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有着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不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只重视人物的性格描写和环境描写,而且这种性格仅仅表现为理性活动。因此,不足取者居多,成功者极少。他们确信,只有人的精神和意识才是生活的"真实",在意识之中主要又受下意识的支配,下意识是最真实的心理,尤其是“性爱”,它是人的其他心理的原动力。由于性爱与社会环境形成冲突,受外力或自我抑制,因而就产生了人和各种思想感情。显然,这是弗格伊德(又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因袭与搬用,也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曲解。鉴于上述的认识,作家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人的意识活动和内心奥秘上。
在表现手法上,意识流作家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途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乙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语言形式的离奇的试验以及舍弃标点符号,等等。由于意识流小说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得他们的小说走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终于衰落下来,被其他艺术流派所取代。
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说,“意识流”仍然有其可取之处。意识流小说能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在有限的篇幅,短暂的时间内,反映出人物思想活动的全过程,因而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例如,乔伊斯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就是集中记述三个主要人物在都柏林一天之内的经历和感受;伍尔孕夫人著的达罗维太太,只写女主义公在十二小时内在伦敦街头及家中的见闻观感;奥茨不满万字的短篇小说《过关》,只写女主人公雷尼从加拿大进入美国国境线上的一刹那。这些伤口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着力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透彻地辐射、流动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意识流小说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的小说多少都"意识流"的影响。
作为当代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来说,意识流小说已日趋衰败,目前已不存在意识流小说这样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说,“意识流”依然存在。因为它有其合乎生活和艺术规律的一面,如能合理运用,会有助于人物形象有的刻画和深化。
原贴: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曹展鹏Boris
面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复杂性,一些作家认为过去写实主义的方法,一定环境一定性格的单一方法,不足以表达已经被认识到的复杂性,需要寻找一种表现这种复杂性的恰当的文学形式。意识流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形成的。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作家整部作品都用这种手法,有的则在部分章节或某些片断使用;有的作家使用这种方法重点在于再现外部世界,有的则侧重对问题的思索或表达一种感情状态;有些作品的特点是回忆性质的,但并不是所有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人都用回忆的办法,有些作品既有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遐想。总的说来,这些作品的结构与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的结构是不同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意识流小说中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但这样的作品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自由联想也不是毫无依据或漫无边际。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糖尿病候补银酱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本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原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超级寳牙妹
1、以人物内在的,主要是非理性、非自觉的精神生活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意识流小说是描写人的意识活动的小说,是按照意识流自身的特点来创作的小说。意识流小说中的事物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物,而是经过作家意化的、带有主观意识特征的存在物。它起一种象征作品中人物某种意识的作用。
2、意识流小说主要的叙述手法是梦呓般的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表现的主要是非理性的心理内容。意识流作家把内心独白作为主要的叙述手法。在这种内心独白中,人物仿佛摆脱了作家的控制,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内心思想和盘托出,且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常常是混乱纷杂、无逻辑、无中心的。
3、用自由联想来形成意识流小说独特的结构。意识流小说常常以穿插跳跃的自由联想和时空倒错的方式来形成意识流小说的复合结构。意识流小说用来控制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是心理自由联想的原理。在意识流小说中由人物心中的一个念头或眼睛看到的某件东西引起许多仿佛毫不相干的事件,由一个联想中心贯穿这些事件或想法构成复合式情节。有此意识流小说的整体情节结构往往是由前后混杂、跳跃穿插的联想形成。
4、象征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手法。意识流小说中的人物、细节、事件、场面往往作为一种隐秘含义的象征物出现,有的作品甚至主题和结构都是有象征寓意性的,且意识流小说的象征一般比较晦涩模糊。
原贴:评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蛋糕上的草莓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等。
心理小说以分析人物的意识层和潜意识层的情感、意识、思想、活动、态度为主,或直接以人物的意识活动来结构作品。
心理小说产生于18世纪的感伤文学。感伤文学崇尚感情,把艺术的力量诉诸感情。它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同名小说感伤旅行(1768)。感伤旅行和他的另一部小说《项狄传》(1765)以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与感情为主,充满颠倒时序、没有逻辑的联想,使文学开始具有新的内容,描写人物的复杂印象和情感。英国作家理查生把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和行为动机,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欧文学。其描写心理活动的代表小说是帕米拉(1741)和克莱丽莎(1748)。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卢梭的小说新爱洛绮丝(1761)和德国作家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都受到感伤文学的影响,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描写爱情心理为主。
心理小说的开创者为19世纪的法国作家司汤达。司汤达擅长心理描写,他全神贯注于人的心理现象,把其他一切都置之度外。心理小说的心理描写反映了19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水平。他的心理描写是意识层的心理思维,限于头脑和感情的理性分析,没有涉及潜意识层的生理状态的反映。因而,他的心理描写非常冷静和理智,充满逻辑和理性,由此显出人物性格力的特点和现实态度。
司汤达的心理描写在内容层次上分为社会和爱情心理两个层次,描写时代的普遍心理状况和精神面貌,细致分析爱情心理的微妙变化和发展进程。他对人物内心紧张的表现已具有现代意识的特征。为此,他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由于他的心理意识所表现的“现代性”,使他至今在世界各国仍拥有广泛读者。代表作是《红与黑》(1830)。
19世纪著名的心理小说有奥斯丁的《爱玛》(1816)、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1857)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877)等。心理小说的情节通常比较单纯,心理描写的鸿篇巨制主要是靠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建构的。一是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包括人物的所思所想和内心独白。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引导语通常是“他想”、“他继续想”、“他暗自说道”、“我想”、“我在心里说”等,这是传统心理描写的套语。
作家分析心理化。心理小说家常以叙述人的身份对人物心理作剖析,这些心理现象是人物本身没有意识到,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作家把他对人物心灵的认识和理解讲述给读者,形成作家分析心理化。小说描写作家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引导语通常是“他没想到”“他想错了”“她不知道”等。例如《包法利夫人》中浪漫恋爱的心理分析是作家对爱玛爱情发展结局的心理预测和它的产生缘由的心理分析,作家的分析是客观的,不带主观色彩。
以人系事,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心理小说的情节叙事简单,事件平凡朴实,大量的心理描写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如于连性格中的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多疑与敏感、感性与冷静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都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得淋漓尽致。安娜的情爱与母爱、反抗与激情的性格冲突在心理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现。
心理描写从属于情节。19世纪心理小说依然存在一个情节框架,心理描写依附于情节,不具独立性。情节触动、引发了心理描写,并把心理描写串连起来,体现了传统小说叙述的线性因果关系。它不同于现代心理小说独立存在的意识流描写。
情节心理化。心理小说中的人物经历和心理描述互为层次,有机结合。情节好似引河,心理描写好似水流,它盈满河道,充畅情节,构成了以心理描述为主的叙事结构。情节心理化通常表现为三种情况:引发式、插入式和夹叙式。引发式是以一个很小的事件为引子,以此引出大量的心理描述。例如于连握住德·瑞那夫人的手的细节,引出于连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插入式是在心理叙述中插入现实描写的细节。例如对爱玛不堪忍受乏味的家庭生活的描写。夹叙式是一边叙述情节,一边心理叙述,叙述引出心理描述,心理描述又带出情节。例如《红与黑》第43章对于连和玛特儿爱情关系的叙述,既是叙事,又是心理描写。
心理小说在20世纪发展为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波及到欧美各国。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社会意识的产物,它的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由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
意识流小说的共同特点如下:
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2.意识流描写。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融会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永远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家的表现领域。
以下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相关资料:
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1913-1927)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作。小说以叙述者“我”追忆往事为主线,插入了“我”的所见所闻。按人物思想流动的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着意描写人物意识流程。以人物主观感受代替传统小说中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主导地位。作品突出带有“内审性”特征,被认为是“革新了题材与写作技巧的新型小说”。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代表作《尤利西斯》(1922)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性作品”,也是20世纪现代派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小说叙述1904年6月16日广告经纪人布卢姆和他的妻子莫莉、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三人在都柏林的活动情况。这天在文学史上称为“布卢姆日”。小说通过三人一天的经历和各个器官的感受,描绘了都柏林的社会生活全景。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1929),它和《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为意识流小说的三大杰作。小说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讲述三兄弟与他们的姐妹凯蒂母女有关的故事,深入人物的潜意识,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病态心理。 其他的例如《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沙龙!押沙龙!都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名著。
·维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
英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维吉尼亚·伍尔芙也是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她在对一些意识流小说家的创作进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意识流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对它进行理论阐发。1919年,伍尔芙发表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达罗卫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是伍尔芙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前者表现的是达罗卫夫人在家庭晚会上重见旧日恋人彼德并得知附近一患精神病的男子自杀后二人意识的跳跃纷呈;后者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的是作者对超越了功名恩怨的彼岸世界的向往盘,呈现给读者的是人物的深层意识。
伍尔芙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她的文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原贴:意识流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
品位的私享家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临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
原贴:评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我爱dinosaur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本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小枇杷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最早出现于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期,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着重描述心理活动。
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之一,它之所以会引起误解是因为它听起来很具体而用起来却象“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一样变化无穷甚至含糊不清。
意识流小说具有以下特点:
① 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② 意识流描写: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③ 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原贴: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八一无聊小子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意识流小说理论封面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等。[1]
原贴: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pinky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本人最钟爱的作品,[4]也是首次全面体现作家的思想倾向和纯熟技巧的作品。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扛鼎之作,是备受推崇的南方文学杰作;作为一部复线结构的纯意识流小说,是广受好评的现代文学经典。
书名出典于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主人公麦克白的著名独白:“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5]的确,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痴人说梦式的喧嚣和混乱,体现了美国南方没落世家中人生的无意义和深刻的精神危机。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年、约克纳帕塔法县杰斐逊镇一个姓康普生的南方世家。这个家族曾经显赫一时,祖上出过州长和将军,广有田地,黑奴成群。但是南北战争之后,家族渐趋没落,只余下一幢破败的家宅以及一户黑人佣人,连长子上大学、女儿办婚宴也要卖了最后的田地才能应付。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只知道缅怀过去,发表空论,成天借酒浇愁,致使开办的律师事务所一败涂地,最后酒精中毒而死。康普生太太念念不忘自己的南方闺秀身份,她精神抑郁、无病呻吟、自私乖僻,极度地以自我为中心。长子昆丁生性懦弱、多愁善感,怀着对妹妹的病态之爱,19岁时在哈佛大学投河自尽。女儿凯蒂富于生命力,性格开放,由于未婚先孕,便与一位银行家结婚以掩人耳目,被丈夫发觉后撵回娘家,却又不为思想保守的家庭所容,只好将私生女小昆丁寄养在父母家里,漂泊异乡以出卖色相为生。次子杰生没有享受到分毫遗产,中学毕业后便做了办事员,进银行工作的美梦也因姐姐的离婚丑闻而归于破灭,他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爱钱如命,用种种手段敲诈凯蒂,虐待小昆丁,侵吞凯蒂寄给小昆丁的生活费。小儿子班吉纯洁善良,可惜是个白痴,33岁却只有一个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因为试图强奸邻居女孩,被做了阉割手术。小昆丁在冷漠无望的环境中长大,17岁时偷了舅舅杰生的不义之财,跟一个劣迹斑斑的流浪艺人私奔。[6]家庭中唯一的亮色来自黑人女佣迪尔西,她是康普生太太出嫁时带过来的家奴,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不仅担负起家务重任,还一直保护着班吉、凯蒂、小昆丁等人免受杰生的伤害。
整部小说由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叙述者不同,所以又被称为:“班吉部分”、“昆丁部分”、“杰生部分”和“迪尔西部分”。
第一部分是“班吉部分”,正式标题为“1928年4月7日”。这一天是班吉的33岁生日,迪尔西的小外孙带他到外面去玩。这一天的见闻与回忆,构成此部分的主要内容。由于班吉没有时间观念,过去与现在了无界限,所以他的意识流狂杂混乱,成为一个典型的“愚人所讲的故事”。在他回忆的15个场景和几十个断片中,能够依稀拼凑出童年的圣诞节、凯蒂的婚礼、祖母的去世、父亲的去世、昆丁的自杀等家族重要事件。在班吉的世界里,姐姐凯蒂处于不可替代的中心位置,因为凯蒂真正地关心他、呵护他,所以他依赖凯蒂、崇拜凯蒂,为凯蒂的失身而痛哭,为凯蒂的出走而难过。
第二部分是“昆丁部分”,标题为“1910年6月2日”。这是昆丁自杀的那一天。清早,在哈佛的寝室里,他被手表的滴答声弄醒。在砸碎手表、打好行李、写好遗书之后,他乘电车横穿波士顿。这一天他遭遇很多事——购买自沉用的熨斗、被误认为诱拐犯而遭逮捕、被朋友保释、与朋友打架,不过主宰他思想的,是对妹妹凯蒂的耿耿于怀。他回忆起与凯蒂丈夫和情人的两次不愉快的会面,心绪复杂。昆丁对凯蒂充满一种不正常的爱怜,既为凯蒂的有辱门风而愤怒,又因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沮丧。到晚上,昆丁投水自尽。因为昆丁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所以他的内心独白时而紧张,时而涣散。作为大学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哲理性体悟,与精神恍惚状态的梦呓和种种潜意识活动一道,构成一股复杂的意识流。
第三部分是“杰生部分”,标题为“1928年4月6日”。这是杰生暴跳如雷的一天,种种不如意接踵而至,包括小昆丁逃学并且与流浪艺人交往;凯蒂来信问及寄给小昆丁的钱;收到情妇来信;还有错过了在股票上赚钱的机会。杰生痛楚地回忆着家人是如何对不起自己,他对凯蒂母女充满着怨毒心理。在饭桌上,他冷酷地暗示母亲,应该把班吉送进疯人院、把小昆丁送进妓院。杰生虽然工于心计、富于逻辑,但同时他又是偏执狂和虐待狂,经常发作头痛病,这使他的叙述也有混乱的一面,特别是其自我表白和辩解,反而使他的扭曲心态暴露无遗。
第四部分是“迪尔西部分”,标题为“1928年4月8日”,改用第三人称叙述。这天是复活节,早晨,杰生发现小昆丁偷了他的7000元存款逃跑了,于是气急败坏地报警。但因为这些钱的大部分是他克扣的凯蒂寄给小昆丁的生活费,无法向警察解释钱款来源,因此只能自己四处找寻,怎奈毫无结果。女佣迪尔西忙完家务,带着家人和班吉去黑人礼拜堂做了复活节礼拜。这一部分采用传统的叙事角度,补充了前三部分没有交代清楚的情节。迪尔西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目睹了康普生家族的兴衰。同时,她的忠诚、仁爱与忍耐,与前三个叙述者的病态性格形成鲜明对照。
《喧哗与骚动》通过康普生一家的没落,为南方传统和贵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挽歌。“南方骑士”昆丁对老南方传统恋恋不舍,不过,他虽然保留了贵族式的骄傲,却缺乏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最终以自杀的方式逃避现实。杰生顺应潮流,完全抛弃了贵族价值体系,却同时丧失了人性,那种资产者的实利主义和市侩精神,残忍、自私得令人发指。班吉的思想纯真得像一面镜子,但是没有思考的能力,只不过是一个无法自理的善良的白痴。凯蒂曾经天真活泼,充满活力,然而后来失足堕落,彻底摧毁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手足相残,更是破坏了南方重视家庭与亲情的传统。在福克纳笔下,老南方已经彻底解体,新南方却又异化充斥,在绝望之中,唯有正直、善良、乐观的劳动者迪尔西,体现出人性复活的人道主义理想,那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
《喧哗与骚动》颠覆了平铺直叙的传统叙事模式,其艺术风格的创新一直为人所称道。
小说构思巧妙,结构奇特。福克纳曾说,“这是一个美丽而悲惨的姑娘的故事”,凯蒂实为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处理方式,通过其他人物对主人公的看法与回忆,塑造出更为饱满和立体的人物形象。福克纳相信:“间接叙述能更加饱含激情;最高明的办法,莫若表现树枝的姿态与阴影,而让心灵去创造那棵树。”作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展现出凯蒂的“姿态与阴影”,并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来“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这种从不同人物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手法,也叫“对位式结构”。
在小说中,福克纳纯熟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作品除了第四部分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外,其他三部分皆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方法。三兄弟的意识流活动各有特色,不仅能够体现白痴、精神崩溃者、偏执狂与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语言特色,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他们的意识与潜意识动机,借此塑造人物性格。福克纳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堪与爱尔兰意识流大师乔伊斯媲美。
从叙事角度看,小说时空倒置,寓意深刻。全书四部分的叙述时间分别为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不仅如此,人物在内心独白中不断陷入回忆,而且回忆中还有回忆,班吉部分中由现在返回过去的时空切换大约有100次,昆丁部分大约有200次。在此,时序的颠倒有着深刻的含义。书中的人物觉得时间是一种与人为敌的力量,他们始终在与时间搏斗,这种搏斗体现了康普生家族无力抗拒历史进程的悲剧。萨特曾经指出《喧哗与骚动》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7]福克纳对时间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南方文化的“回忆”特质,即对现实的失望、以及从昔日旧梦中觅得安慰的期望。此外,作品吸引读者去寻找叙述线索、重建时间顺序,客观上也提高了读者的参与程度、加强了小说的效果。
福克纳经常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结构与人们熟知的某一典故大体平行,使作品在神话原型这一参照系前得以突破具体内容的限制,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意义。在《喧哗与骚动》中,故事和结构以基督受难周为原型。1928年的三个日期,恰是那一年的基督受难日、复活节前和复活节;1910年昆丁自杀的那个日期,又恰是“圣体节”的第八天。作品与原型既有对应关系、也有反讽关系。比如,复活节前夕是基督下界拯救人类的日子,可怜的班吉正需要拯救;复活节那天小昆丁的出走,与基督临死留下的箴言“你们要彼此相爱”形成鲜明对立;圣体节是供奉耶稣圣体的节日,昆丁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作耶稣、设法对妹妹的堕落进行救赎,但是他所能奉献的,不过是自己凡人的生命;小说结尾黑人教堂里复活节礼拜的场景,也与主题相呼应,颇为耐人寻味。
最后,小说的语言别具一格。福克纳的文体风格植根于南方文学传统——演说体散文,并善于运用南方方言,尽管这种口语风格有时不符合书面语的严谨规则,但是生动形象。福克纳小说中的句子也不同凡响,似乎作者要把一切都塞进一个句子中去,所以叠床架屋、宛若迷宫,无法进行传统的语法分析。
月见草草
SWTY
bobbyquennell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原贴: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溜溜果果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吴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等。
。
原贴: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凤爪二笔禅
zenglm
Apple
Chrisbonxu
Yamasaiking
CrazyLeona
原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王小璐的夏天
策马奔腾
原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froda
原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艾柏儿
原贴:评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李大傻帽
原贴:评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雨中的云007
原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严珉摄影
wendyqm
喵喵小飞侠
京沪直达动车
原贴:意识流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
almondran
原贴:意识流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
realleo
hislegal
apple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