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看了历史穿越小说很久了,很多都很扯淡,书不在多而在精,强烈推荐《民国投机者》。写的很是不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中国历史小说的感受
波妞快跑
好看的我看过很多,不过不改变历史??那主角去干嘛去了???
1908远东狂人【穿越历史】【清末】
大明王侯【穿越历史】【明】
大宋金手指【穿越历史】【宋】
大学士【穿越历史】【清】
官居一品【穿越历史】【清】
十龙夺嫡【穿越历史】【清】
重生寡头1991【穿越历史】【1991】
朱门风流【穿越历史】【明】
大唐盗帅【穿越历史+武侠】
重生于康熙末年【穿越历史】【清】
混在三国当军阀【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历史】【明】
锦衣夜行【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医卫【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衣当国【穿越历史】【明】
驻马太行侧【穿越历史】
异时空中华再起【穿越历史】
拯救大唐MM【穿越历史言情】
一等家丁【穿越历史】
我的老婆是军阀【穿越历史】
明朝的那些事儿【穿越历史】【明】
锦衣为王【穿越历史】【明】
锦衣杀明【穿越历史】【明】
回到三国当保镖【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大明当才子【穿越历史】【明】
大争之世【穿越历史】
大唐全才【穿越历史】【唐】
曹贼【穿越历史】
篡清【穿越历史】【清】
锦衣夜行【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锦衣卫【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书友,有喜欢的可以给我留邮箱\(^o^)/~
~~~~~~~【我爱电子书】团队与你分享
原贴:不改变历史的历史小说
fangshujia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半个灵魂
不可能的,
历史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人们所写的史书或者是历史小说一类只是对历史的人类的记载,只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当然史书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比历史小说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历史。
已经过去的都已经成为历史,都已经成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了,而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我们无法更改的。
离会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
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gndsnc5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09-11-2 16:17:00 来源:散文吧
本篇系鲁迅一九二四年七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记录稿,经修订后,收入西北大学出版部一九二五年三月印行的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集(二)。
我所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许多历史家说,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那么,中国当然不会在例外。但看中国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然而就并不进化么?那也不然,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文艺,文艺之一的小说,自然也如此。例如虽至今日,而许多作品里面,唐宋的,甚而至于原始人民的思想手段的糟粕都还在。今天所讲,就想不理会这些糟粕——虽然它还很受社会欢迎——而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一共分为六讲。
第一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
考小说之名,最古是见于庄子所说的“饰小说以干县令”。“县”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誉。但这是指他所谓琐屑之言,不关道术的而说,和后来所谓的小说并不同。
因为如孔子,杨子〔1〕,墨子〔2〕各家的学员,从庄子看来,都可以谓之小说;反之,别家对庄子,也可称他的著作为小说。至于《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这才近似现在的所谓小说了,但也不过古时稗官采集一般小民所谈的小话,借以考察国之民情,风俗而已;并无现在所谓小说之价值。
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
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像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所以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但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只是中国并无含有神话的大著作;其零星的神话,现在也还没有集录为专书的。我们要寻求,只可从古书上得到一点,而这种古书最重要的,便推《山海经》。不过这书也是无系统的,其中最要的,和后来有关系的记述,有西王母的故事,现在举一条出来: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如此之类还不少。这个古典,一直流行到唐朝,才被骊山老母夺了位置去。此外还有一种穆天子传,讲的是周穆王驾八骏西征的故事,是汲郡古冢中杂书之一篇。——总之中国古代的神话材料很少,所有者,只是些断片的,没有长篇的,而且似乎也并非后来散亡,是本来的少有。我们在此要推求其原因,我以为最要的有两种:
一、太劳苦 因为中华民族先居在黄河流域,自然界底情形并不佳,为谋生起见,生活非常勤苦,因之重实际,轻玄想,故神话就不能发达以及流传下来。劳动虽说是发生文艺的一个源头,但也有条件:就是要不过度。劳逸均适,或者小觉劳苦,才能发生种种的诗歌,略有余暇,就讲小说。假使劳动太多,休息时少,没有恢复疲劳的余裕,则眠食尚且不暇,更不必提什么文艺了。
二、易于忘却 因为中国古时天神,地只,人,鬼,往往肴杂,则原始的信仰存于传说者,日出不穷,于是旧者僵死,后人无从而知。如神荼,郁垒,为古之大神,传说上是手执一种苇索,以缚虎,且御凶魅的,所以古代将他们当作门神。但到后来又将门神改为秦琼,尉迟敬德,并引说种种事实,以为佐证,于是后人单知道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而不复知神荼,郁垒,更不消说造作他们的故事了。此外这样的还很不少。
中国的神话既没有什么长篇的,现在我们就再来看《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小说:《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许多小说目录,现在一样都没有了,但只有些遗文,还可以看见。如大戴礼保傅篇中所引青史子说: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
……”
青史子这种话,就是古代的小说;但就我们看去,同《礼记》所说是一样的,不知何以当作小说?或者因其中还有许多思想和儒家的不同之故吧。至于现在所有的所谓汉代小说,却有称东方朔所做的两种:一、神异经,二、十洲记。班固做的,也有两种:一、汉武故事;二、汉武帝内传。此外还有郭宪做的洞冥记,刘歆做的《西京杂记》。神异经的文章,是仿《山海经》的,其中所说的多怪诞之事。现在举一条出来:
“西南荒山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西南荒经)
十洲记是记汉武帝闻十洲于西王母之事,也仿《山海经》的,不过比较神异经稍微庄重些。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都是记武帝初生以至崩葬的事情。洞冥记是说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的事情。《西京杂记》则杂记人间琐事。
然而神异经,十洲记,为《汉书》艺文志上所不载,可知不是东方朔做的,乃是后人假造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则与班固别的文章,笔调不类,且中间夹杂佛家语,——彼时佛教尚不盛行,且汉人从来不喜说佛语——可知也是假的。至于洞冥记,《西京杂记》又已经为人考出是六朝人做的。——所以上举的六种小说,全是假的。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3〕是真的。晋的葛洪又作《神仙传》〔4〕,唐宋更多,于后来的思想及小说,很有影响。但刘向的《列仙传》,在当时并非有意作小说,乃是当作真实事情做的,不,到现在还多拿它做儿童读物的材料。现在常有一问题发生:即此种神话,可否拿它做儿童的读物?我们顺便也说一说。在反对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种神话教儿童,只能养成迷信,是非常有害的;而赞成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种神话教儿童,正合儿堂的天性,很感趣味,没有什么害处的。在我以为这要看社会上教育的状况怎样,如果儿童能继续更受良好的教育,则将来一学科学,自然会明白,不至迷信,所以当然没有害的;但如果儿童不能继续受稍深的教育,学识不再进步,则在幼小时所教的神话,将永信以为真,所以也许是有害的。
第二讲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上次讲过:一、神话是文艺的萌芽。二、中国的神话很少。三、所有的神话,没有长篇的。四、《汉书》艺文志上载的小说都不存在了。五、现存汉人的小说,多是假的。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隔离的,因欲人与鬼神交通,于是乎就有巫出来。巫到后来分为两派:一为方士;一仍为巫。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炼金及求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像《博物志》上说:
“燕太子丹质于秦,……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卷八史补)
这全是怪诞之说,是受了方士思想的影响。再如刘敬叔的异苑上说:
“义熙中,东海徐氏婢兰忽患羸黄,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嫂即平复。”(卷八)
这可见六朝人视一切东西,都可成妖怪,这正就是巫底思想,即所谓“万有神教”。此种思想,到了现在,依然留存,像:
常见在树上挂着“有求必应”的匾,便足以证明社会上还将树木当神,正如六朝人一样的迷信。其实这种思想,本来是无论何国,古时候都有的,不过后来渐渐地没有罢了。但中国还很盛。
六朝志怪的小说,除上举《博物志》、异苑而外,还有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但《搜神记》多已佚失,现在所存的,乃是明人辑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至于《搜神后记》,亦记灵异变化之事,但陶潜旷达,未必作此,大约也是别人的托名。
此外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思想之输入。因为晋,宋,齐,梁四朝,佛教大行,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而同时鬼神奇异之谈也杂出,所以当时合中,印两国底鬼怪到小说里,使它更加发达起来,如阳羡鹅笼的故事,就是: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
‘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中具肴馔。……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
‘……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暂唤之……’……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
此种思想,不是中国所故有的,乃完全受了印度思想的影响。
就此也可知六朝的志怪小说,和印度怎样相关的大概了。但须知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
六朝时志怪的小说,既如上述,现在我们再讲志人的小说。六朝志人的小说,也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现在待我举出一两条来看: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卷上德行篇)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卷下任诞篇)
kaishincc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MX_2013
好看的我看过很多,不过不改变历史??那主角去干嘛去了???
1908远东狂人【穿越历史】【清末】
大明王侯【穿越历史】【明】
大宋金手指【穿越历史】【宋】
大学士【穿越历史】【清】
官居一品【穿越历史】【清】
十龙夺嫡【穿越历史】【清】
重生寡头1991【穿越历史】【1991】
朱门风流【穿越历史】【明】
大唐盗帅【穿越历史+武侠】
重生于康熙末年【穿越历史】【清】
混在三国当军阀【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历史】【明】
锦衣夜行【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医卫【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衣当国【穿越历史】【明】
驻马太行侧【穿越历史】
异时空中华再起【穿越历史】
拯救大唐MM【穿越历史言情】
一等家丁【穿越历史】
我的老婆是军阀【穿越历史】
明朝的那些事儿【穿越历史】【明】
锦衣为王【穿越历史】【明】
锦衣杀明【穿越历史】【明】
回到三国当保镖【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大明当才子【穿越历史】【明】
大争之世【穿越历史】
大唐全才【穿越历史】【唐】
曹贼【穿越历史】
篡清【穿越历史】【清】
锦衣夜行【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锦衣卫【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书友,有喜欢的可以给我留\(^o^)/~
~~~~~~~【我爱电子书】团队与你分享
原贴:不改变历史的历史小说
viger
人们做事情通常都是有目的的。读书亦是如此。
先搞明白为什么要读古典小说?
如为了消遣,那么,读个大略,看个热闹,也就可以了。譬如,读《聊斋志异》,只需让心绪伴着情节跌宕起伏,享受作品,以资消遣。
如为了学习,那么,不断积累、掌握古代汉语知识,从一字一词,到一音一调;大量阅读文言典故书籍,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妙处,表情达意的技巧,章节安排的匠心。等到可以快速阅读而能领悟文章中心思想,小说篇章结构,领略作者或铺垫,或呼应的笔触,可以预测小说情节发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旨趣,那么,便基本算是读懂古典小说了。
这么说起来简单,其实需要深厚、扎实的古典文学知识,要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历史局限性,等等,非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讲清的。
说到把我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脉络,那更不是一个非专业人士,朝夕之间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从未间断,是因了总有有兴趣,有志气的“乐之者”为之。
愿同好者共勉!
迷糊迷糊
小说以虚构皇朝为背景,叙述主人公失忆后,进入郁国都城西鉴,以卧底的身份卷入到朝政斗争和列国纷争的传奇故事。
小说为多重视角,以郁国的亲王、公主在太子离奇去世后进行的权力斗争为核心而展开,呈现了中国古代宫廷生活、传统官僚政治运作、市井营生、军事战争等诸方面。通过刻画皇族的斗争以及士大夫、外戚、宦官三大集团间的博弈,表达作者对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书写的见解。
一叶梧桐
二月河的作品是依托于历史背景而演绎的故事。这些作品不是学术意义上的历史资料,所以不具备学术性、研究性的历史资料。但作品本身可以成为历史资料,可以作为编写时代的历史资料、文学资料和语言资料进行历史研究和学术探讨。
叶小星
感谢邀请,读历史小说比如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可以帮我们了解历史。因为二月河在创作三部曲时,翻阅了大量的史料,野史及明清笔记。在这基础之上,拉出框架,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前清生活画卷。鄙人中学时代起,陆陆续续《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隔一段时间翻一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从顺治驾崩,康熙选后,除吴良辅,微服悦朋店访吴次友,鳌拜查抄白云观,布库少年擒鳌拜可谓步步惊心。
剿白云观,灭三藩,收台湾,岂是只言片字可以表达。
祸起萧墙,阿哥党争,杀气隐隐,如何运筹操胜券。
雍正登基,缘何飞鸟尽走狗烹,亲兄弟成案上之鱼,赢尽天下躲不过恨水东逝。
乾隆青年登基,风华初露,秋声紫苑,云暗夕阳落空山。
有空读它使人明智。
I★红丸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读历史小说,对我们了解历史还是有一点点帮助的。
理由有两点:
一、历史小说虽然是小说,虚构成分比较多,但是它的主题框架,以及大的历史方向还是忠于历史的。
以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为例,这部小说虽然虚构的情节也很多,而且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如伍次友、魏东亭、李云娘等,历史上也并不存在。但是,向除鳌拜、平三藩、治理黄河、晚年九子争储等重大事件,历史上是真是存在的。二月河在怎么虚构,也不可能把三藩之乱的结局写成吴三桂最终干掉了康熙,对吧。
二、历史小说与正史相互对照阅读,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印象。
这里我以《三国演义》为例子,《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写得神乎其神。当我们读完《三国演义》,再参照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时,就会发现,诸葛亮的军事才华远没《三国演义》刻画的那么亮眼,而像草船借箭、祭东风、三气周瑜等,更是无中生有的故事。两相比较,我们不禁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史实的印象。
总结:读历史小说,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还是有一点点帮助的,当然要想学好历史,仅仅读历史小说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对正史的研究上。
sai.wang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读二月河先生的历史小说能不能帮助我们了解清朝历史的问题,
我对二月河先生是非常尊敬的,我也是通过阅读二月河先生,帝王三部曲这三部小说,开始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说是演绎,并不一定是事实!但是他是在历史的真实基础之上进行演绎的,对于我们研究清朝社会还是有些一定借鉴意义!
比如,小说中穿插的主要人物,为了更加生动的引人入胜都做了一些虚化,我们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会更加想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一些事情,也就会去查阅一些典集,和一些史学资料!从而使我们达到了解清朝的目的!
二月底先生的作品,是戏剧化最接近真实的著作!书里面反应清朝人们的政治生活民风民俗都是正确的,也是可圈可点呢!
这些小说的出现和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清朝的政治生活,但更多我认为是激发我们研究清朝历史的兴趣和热潮!
白熊C'est la vie
历史小说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不会让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
很多历史小说取材于民间传说,没有历史依据。不能当做真正的历史来看。想了解历史还是要读史书。
cicicat
著名作家二月河所著的康熙、雍正、乾隆三部作品,是有史以来对清王朝社会发展刻画最为细腻、展现最为全面的文学作品。该部作品基本上以史实为依据,伴以文学性的夸张修饰。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一定高于生活。这也是好的文学作品为什么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了解历史和专业学习历史不同,了解历史是兴趣爱好,读一些好的历史文学作品;观看一些好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并激发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bobocome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zhouwei_zw
慢慢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人类历史上,就下了及其璀璨的一页。5000年华夏文明,历史书籍汗牛充栋,一时真说不出来,因为太多了,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择优读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人应该是孟子,而不是孔子。我们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熏陶,孟子书籍读的不多,最有名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建议大家多读读孟子,一生浩然正气,大丈夫气概!而不是以和为贵,忍天下,圆滑世故。读历史书可以明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指导我们后来者,产生共鸣。
Melanie
一手的历史书,可以看《左传》,二十四史(至少看看其中的《史记》、《汉书》)。不耐烦看文言繁体,也可以看翻译过的白话文版;
一手历史书还包括各朝代的历史笔记,都是一条一条的史事,当然有很多不一定真实,如《世说新语》、《涑水记闻》、明季南北略;
二手历史书,属于作者从大量历史题材中搜集整理进行再加工出来的,最著名的是《资治通鉴》、《中国通史》、国史大观,也包括《明朝那些事儿》;
第三类是历史小说,以真实历史事实为背景或依据,刻画历史人物。这一类比较多,例如:《李自成》、《大秦帝国》、《康熙大帝》、雍正。这些书看下来,也可以对那一段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四类是历史演义,这类书基本只是拿历史当背景,大格局没有错,其中的历史细节就错得离谱,不能当真,比如:《三国演义》、《岳飞传》、《封神演义》;
第五类是历史研究类,专门探讨历史中一些不确定或历史表述不完整、有分歧的问题,这一类就不举例了。
球虬
我认为任何一本历史书籍都是值得读的。关键是推荐就属于偏见。所有的历史书籍都是人写出来的。这些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填写历史的。比如说易中天的品味三国就是按照他的逻辑去填写的。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历史。光靠史记记载和史料的文献那是不行的,你必须得靠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去总结。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才是你要真正了解的历史。
150061318
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社会兴替最好的镜子,让我们来盘点历史书籍排行榜的前十名,来看一看那些书籍才是最好的“明镜”。
历史书籍排行榜前十名第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第二、上下五千年
第三、国史大纲
第四、全球通史
第五、万历十五年
第六、中国大历史
第七、罗马帝国衰亡史
第八、人类简史
第九、东晋门阀政治
第十、中国文化史论纲
music在放肆
既然您说演义类的书看多了,那我想请问,您看的演义是各朝各代所有的演义吗?如果不是所有的,那我推荐您看民国的蔡东潘写的书,历朝通俗演义丛书是民国著名演义历史小说家蔡东潘耗十年之功完成的一部通俗历史著作,内容文字通俗易懂,没有任意编造。
我最近就在看,是我教高中历史的舅爷推荐给我的,他说他看完后都感觉涨了好多知识,而且是半白话文,生僻字带注释,对文言文学习也有很大帮助的
看你喜欢那部分的历史了,不过唐以后的史书多有篡改,推荐看“史记” “汉书”“后汉书”这几本,真实性,严谨性,文学性都不错,如果你的古文知识很扎实,可以看“国语”,这是先秦时期的书籍!
baoweifan
t_tao
略读历史的话推荐你可以先去去看《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讲述了中国从黄帝开始到建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还有一些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比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鄱阳湖大战。读完这本书,你可以在有针对性的去读一些书籍,现在电视剧上面放映的朝代也基本上就那几个。像三国,你可以看看《三国演义》这样比较有趣味,另外易中天品三国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节目。汉代唐代清朝,这几个都是谈的比较多的朝代。针对这些可以去看看百家讲坛那些老师讲的,都是非常的详细,而且分析的很到位。看了这个对于历史你也基本上对中国的各个朝代了解的差不多了。再要精细的话就可以看24史,不过这个时间就有点长了。
果核子弹
victoria
原贴:中国的历史朝代
鱼~ 鱼~
原贴:中国的历史朝代
♚后生凉薄
楚河
qianzhiiii
2011资深小白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沙罗双树
深入掌握?你想怎么深法?
我很奇怪那些上来就对楼主列出那么一大撂书单的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研究历史的人。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说的,你捧着那么一堆所谓通史断代史看,看完了就叫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了?
拜托,别耽误历史爱好者们的兴趣了好不好?时间有限,学历史掌握历史研究方法比这种猛灌史料有用多了!
再牛逼的通史也是一家之言,没有稳定的历史方法基本技能你只能是名家跟屁虫,人云亦云。
人家要的是历史了解,不是青少年看个通史拉倒。就算你让他们看个《汉书》《资治通鉴》,看什么,从哪看,怎么看,为什么看 总要有立足点才能开始读吧?
推荐史学理论,先搞明白第一步——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史料怎么样分析理解,再去看史料。
我就不给你看史学理论的书单了。你去搜大学历史系教材吧!
云中小鸟
深入的话,山海经,搜神记,尚书,周礼,离骚,史记,汉书,神仙传,资治通鉴(胡三省),二十四史。
春秋战国:东周列国志,史记。战国策,国语,上古烟波-历史是造物主写的小说
三国:三国志(裴松注),三国史话,品三国
魏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史,世说新语。
明朝:明史笔记,南明史,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
我是大胖纸
蔡东藩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按朝代写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或'简史','新编'太冗长,愿意看也可以.作为兴趣,看完这两种书就行了,就挺深了,了解了历史进程的脉络,也了解了文化发展的脉络.如果作为专业,那这两种只能算杂书.另外,最好能看下<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作为眼界的扩充.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见得非要读多少本书才行,杂乱无章反而不好,当然这些书也不少.
枫织邂逅
看是了解历史事件,还是真正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明,以及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尤其是西部文明的关系。
如果是了解历史事实,可以先读中国通史类通俗读物,再读吕思勉先生《中国通史》,该《中国通史》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
现在,了解中国通史,还有更方便的途径,就是看100集《中国通史》电视纪录片。
了解世界历史也可以读世界通史通俗读物。如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通史》图书,作者是崔连仲。本书分古代、中世纪、近代上、近代下、现代、当代六卷,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1996年初,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如果是要真正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世界中心地位,以及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尤其是西部文明的关系,那么,光了解历史发生了什么当然是不够的,需要对世界地理有一个理论认识,然后,认识不同文明区域的文明性质,不同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什么发生那些历史事件,文明运动的周期是多长。
南里 ジ
谢谢悟空君的邀请!
这个问答题可以说很大很大,如果细起来,绝不是几句话就可以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优秀灿烂的历史,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历史,应该是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应做到的。
但中国洋洋洒洒的中国历史,都是宏篇巨箸。《中国通史》,《中国上下五千年》,都是要好好学习的。如果有兴趣再系统阅读资治道鑑,相信自己会有预想不到的收获。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要完成对中国二十四史《中国通史》资治通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通史》《资治通鉴》在我的书架上巳放了有点年头了,但真正我去翻阅去学习的时间却相当有限。所以人说大话十分容易,但做起来就难上加难了。
学习肯定是件好事,特别是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将在自己的人生中,会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香草-薇儿
谢邀,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历史读物很多,但要系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本人首推巜上下五千年》历史读本,该书合为三册,上册自远古〈原始部落时期)至秦汉,中册自三国至唐、五代,下册自宋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由于历史跨度大,作者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亊件,主要人物都有触及和描述,虽不详尽但我们可从该书中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故该书不失为一本较全面的史料读本。
图片为私人藏书
大表哥-文正
首先,如果对中国历史有个基本的了解,那么先读一些通史类的,比如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可惜张荫麟先生英年早逝,只写到汉朝末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也强烈推荐。其次,西方的汉学典籍,比如剑桥中国史,这套书是大部头,好处是是白话文写的,容易读懂。
除此之外,重点推荐的就是《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最好读胡三省音注版。其次就是如果觉得编年史人物事件太芜杂,可以看《通鉴纪事本末》。
先秦,包括春秋战国:首先读两部,一个是《史记》,一个是《左传》,《史记》不用说了,推荐中华书局版的,特别是有三家注的。《左传》推荐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除此之外,还可以读读《战国策》和《吕氏春秋》。至于《尚书》,对一般人来说太难了。
汉代:首推的就是《汉书》和《后汉书》,除此之外,推荐吕思勉的《秦汉史》。东汉荀悦有汉纪,评价似乎也不错。
魏晋三国南北朝:首推《三国志》,最好是裴注版,其次就是晋书,再就是《十六国春秋》,总讲南北朝十六国的事。期间可以对照着看看《华阳国志》,陈寅恪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唐长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至于二十四史里涉及到的此段历史的其他正史,也可以参照着看看。
隋唐五代十国:就是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期间可参看王仲荦的《隋唐五代史》,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如果对隋唐的政治史还感兴趣,可参看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两宋辽金:则是《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辽史》金史宋诗纪事本末,期间可参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宋会要辑稿,宋代野史笔记很发达,很多记闻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例如《容斋随笔》、《齐东野语》、《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太平御览》、等等。
元代:则以新元史为主,可参照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元史纪事本末》。
明代:则《明史》明实录 为主,辅以《南明史》国榷明通鉴《明会典》,此外明代野史也很发大,例如《万历野获编》《典故纪闻》。
清代:则《清史稿》是主要的史料,辅以《大清全书》、皇朝通志,孟森先生的《清史讲义》,辅以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
以上这些主要以中国的古代史籍为主。除了这些,我觉得还要对史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看看《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三大史学家的三部重要史学著作也很好,即《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天使之梦童品会
谢邀!回答这个问题,就像面对着烫手的山芋,闻着香甜,但不敢一口吞下。“读史以明鉴,察古而知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章典籍,灿若星河。非得分门别类,排出哪些著作,我无能为力,就思想文化而言,是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杂剧,明清小说,这些都难以割舍。一部《红楼梦》,多少学人为其贡献毕生精力,才成为红学专家,他们为文化传承发展不遗余力,皓首穷经,矢志不渝。中国上下五千年,既有史实记录,如《史记》,也有艺术宝库如《诗经》,更有政治,军事,哲学,天文,地理,医药……等等,真是无所不包。我觉得,了解中国历史,还是从基本入手,把握历史脉络,循序渐进,在满溢着历史馨香的书海里,撷一朵浪花,细细品味,让历史的风韵,把自己陶醉,能达如此境界,对我而言已足矣!
铁钴镍铜锌
谢邀请,有时间的人可以把关于掌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著作都读个遍,不管怎么读,也会学不到书中所写的十全十美,但基础知识做人还是要以人为本,要有人性,从小就需要父母教会思想品德教育,读书后才学书中知识,这样才能成为中华五千年传承的历史文化,有些人认为学历高就不得了,但学历高没有思想,没有品德,没有素质,那又有什么用呢!
lisa喵
谢邀。要想深入了解历史,那只有去读历史系了(笑)。对普通人来说,想要让自己的历史知识更丰富更全面,《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可以和《全球通史》一起对照看),从这两本入手可以对中国历史概貌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按照历史进程从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一路拿对应时期的史书看看,先不要去记各时期各事件的年代日期,先把大的框架顺序脉络理顺,在了解历史的大致进程的基础上,再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去深入掌握,比如对历史各民族的演化变迁感兴趣,就可以以此入手,如选现代民族由今向古回溯,了解起源,再由古至今顺推,了解那些历史上的民族现在怎么样了,等等。总之学史就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普通人不可能学得很细,不然就得花大功夫去考据了,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必要,我们学史除了是需要对历史有个基本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有一定自己视角的历史观,它将对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补充一点,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它时刻充满着燃点、泪点、怒点、笑点,历史中有优美的诗歌文赋,有令人击节赞叹的伟大发明,有深邃的哲学思辨,有恢宏的战争,有奇诡的计谋,有经典的商业运作……因此,学史千万不能傻学,不能单纯地以为学历史就是记各种历史事件,历史有着丰富的营养,如果你只记得历史发生了什么,那你的学习是低效的,失败的。
面对历史,你就是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文明。
和轩
谢邀:
就这个问题我个人的一点感受与大家交流下,不到之处请见谅!我觉得首先读懂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写的全面记录的准确,而且覆盖面广。著名的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这说到了我们历史的重要和宝贵。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一个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源远流长,波涛汹涌,即有繁荣的辉煌,也有曲折的艰难。但是我们的历史一直坚定的向前发展。感谢过去的历史积累,铸就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而在新的千年和历史时期中,我们更加需要历史的光辉照亮前方未知的道路!其实博古通今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追求,因为历史中蕴含着经验和真知。无论是王朝的兴衰成败,还是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还是重大历史的曲折内幕,伟大改革背后的艰难。这些历史无不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有识之士,大都是博古通今的人。我们学习历史,从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其实说从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的头脑,得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处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时刻的中国,尤其需要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汲取营养。说到历史知识的普及对历史读物的通俗和趣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使历史从神圣的殿堂走向民间?如何能使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一般的欣赏历史 我觉得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就可以的,我读后觉得因其独特的体例在普及历史知识做了表率。
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经典历史读物。一经问世,便因为其独特的体例,丰富的知识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我觉得内容非常丰富的,科学全面,深入浅出。比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灿烂文化等内容,在保证历史完整的基础上,又将其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交融,乾坤变幻,王朝的更迭等等非常精彩。精彩的勾勒出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而且里面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有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的文物,历史遗迹,现场的照片,人物绘画和文字相辅相成。力求达到准确无误,而且是最具代表和说服力的经典。确实做到了文图对应,将我们中国的丰富历史与精彩更加直观更加真实的,更加立体的呈现给了我们,使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演变!我更加觉得这是一本全新理念,理想的读本,从内容看也是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全面的感受历史和思考历史。
我个人觉得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就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另外也可以读一读史记,资治通鉴,诗经!这些都可以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我个人的感受,谢谢交流,你认为呢?
735218924
原贴:中国书法的历史
willlemon
原贴:中国书法的历史
oyll欧阳丽丽
原贴:中国书法的历史
仰望星空
原贴:中国书法的历史
muziyingxiong
原贴:为什么要读历史?
木木同学。
原贴:历史怎么读
luciawen
西方历史悠久而漫长,记载西方历史的书籍,真可谓浩如烟海,卷帙万千。那怕一个人穷尽毕生精力也难于阅读殆尽。只能做到挂一漏万,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被确认的精品力作加于阅读。当然也得根据各个历史爱好者的兴趣所然,作出选择!
对此,今天所推荐的有关历史研究的著作文章,仅供阅读参考而已。
1: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作者,麦克尼尔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发展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互动进程。使之前隔离的,孤立的世界史一变为动态,互相交流的世界史。为世界文明的交流绘制了一幅互动的网络图景!
此种历史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也引起了历史研究界高度的关注。
2: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这也是当代历史类研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此书主要讲述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用。
作者着眼全球,侧重于那些对促进历史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事件的研究,以历史上产生过广泛,深刻,持久的历史事件为主轴展现历史发展的真实图景,这也是历史研究中新的开拓。
全书包括对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文明进展,地域分割后西方世界的崛起,近现代西方人统治的世界的成功与衰落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见解颇多新颖。
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尤瓦尔,赫格利
本书讲述了人类为何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人。
从认知改变,农业创立到工业,科技革命……,而我们人类究竟认识了多少,我们能了解自已吗?我们的生活过得如此快捷,金钱和宗教又从何处产生?历史上的解答又是如何呢?这就需要认真地去研究!
人类创建的帝国王朝,为何兴起又衰亡?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男尊女卑的观念呢?
要理清理解影响人类历史文化中的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也许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课题!
这本《人类简史》提出的历史性问题的思考,是值得重视的。
倘若有志于对西方历史的了解与研究,除了上述例举的三部书。
还应该读一下《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维尔,杜兰持著
这部从古埃及,希腊,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开始一直记述到法国大革命的拿破仑。全书IO余卷册,历时四十年完成!
这是一部揭示人类文明遗产的旷世巨著,几乎涵盖了历史上每一时代,每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教育,艺术,音乐,科技等各个领域。史料丰富,记述详尽,阅读十分有益。
当然,假如你对西方历史兴味甚浓,还可拜阅以下史学名著:
1《世界史纲》(英)韦尔斯
2《历史研究》(英)汤因比
3《罗马帝国衰亡史》(英)吉本
4《罗马史》(德)蒙森
5美国文明的兴起(美)比尔德
6《欧洲史》(英)罗伯茨
7伯罗奔尼撤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
8高卢战纪(古罗马)凯撒
9希腊史(英)哈蒙德
10《英国史》(美)罗伯茨
11《法国史》(法)乔治,杜比
12俄国史教程
上述推荐,仅供参考!
小白_BY
发布时间:2009-11-2 16:17:00 来源:散文吧
本篇系鲁迅一九二四年七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记录稿,经修订后,收入西北大学出版部一九二五年三月印行的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集(二)。
我所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许多历史家说,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那么,中国当然不会在例外。但看中国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然而就并不进化么?那也不然,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文艺,文艺之一的小说,自然也如此。例如虽至今日,而许多作品里面,唐宋的,甚而至于原始人民的思想手段的糟粕都还在。今天所讲,就想不理会这些糟粕——虽然它还很受社会欢迎——而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一共分为六讲。
第一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
考小说之名,最古是见于庄子所说的“饰小说以干县令”。“县”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誉。但这是指他所谓琐屑之言,不关道术的而说,和后来所谓的小说并不同。
因为如孔子,杨子〔1〕,墨子〔2〕各家的学员,从庄子看来,都可以谓之小说;反之,别家对庄子,也可称他的著作为小说。至于《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这才近似现在的所谓小说了,但也不过古时稗官采集一般小民所谈的小话,借以考察国之民情,风俗而已;并无现在所谓小说之价值。
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
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像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所以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但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只是中国并无含有神话的大著作;其零星的神话,现在也还没有集录为专书的。我们要寻求,只可从古书上得到一点,而这种古书最重要的,便推《山海经》。不过这书也是无系统的,其中最要的,和后来有关系的记述,有西王母的故事,现在举一条出来: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如此之类还不少。这个古典,一直流行到唐朝,才被骊山老母夺了位置去。此外还有一种穆天子传,讲的是周穆王驾八骏西征的故事,是汲郡古冢中杂书之一篇。——总之中国古代的神话材料很少,所有者,只是些断片的,没有长篇的,而且似乎也并非后来散亡,是本来的少有。我们在此要推求其原因,我以为最要的有两种:
一、太劳苦 因为中华民族先居在黄河流域,自然界底情形并不佳,为谋生起见,生活非常勤苦,因之重实际,轻玄想,故神话就不能发达以及流传下来。劳动虽说是发生文艺的一个源头,但也有条件:就是要不过度。劳逸均适,或者小觉劳苦,才能发生种种的诗歌,略有余暇,就讲小说。假使劳动太多,休息时少,没有恢复疲劳的余裕,则眠食尚且不暇,更不必提什么文艺了。
二、易于忘却 因为中国古时天神,地只,人,鬼,往往肴杂,则原始的信仰存于传说者,日出不穷,于是旧者僵死,后人无从而知。如神荼,郁垒,为古之大神,传说上是手执一种苇索,以缚虎,且御凶魅的,所以古代将他们当作门神。但到后来又将门神改为秦琼,尉迟敬德,并引说种种事实,以为佐证,于是后人单知道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而不复知神荼,郁垒,更不消说造作他们的故事了。此外这样的还很不少。
中国的神话既没有什么长篇的,现在我们就再来看《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小说:《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许多小说目录,现在一样都没有了,但只有些遗文,还可以看见。如大戴礼保傅篇中所引青史子说: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
……”
青史子这种话,就是古代的小说;但就我们看去,同《礼记》所说是一样的,不知何以当作小说?或者因其中还有许多思想和儒家的不同之故吧。至于现在所有的所谓汉代小说,却有称东方朔所做的两种:一、神异经,二、十洲记。班固做的,也有两种:一、汉武故事;二、汉武帝内传。此外还有郭宪做的洞冥记,刘歆做的《西京杂记》。神异经的文章,是仿《山海经》的,其中所说的多怪诞之事。现在举一条出来:
“西南荒山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西南荒经)
十洲记是记汉武帝闻十洲于西王母之事,也仿《山海经》的,不过比较神异经稍微庄重些。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都是记武帝初生以至崩葬的事情。洞冥记是说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的事情。《西京杂记》则杂记人间琐事。
然而神异经,十洲记,为《汉书》艺文志上所不载,可知不是东方朔做的,乃是后人假造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则与班固别的文章,笔调不类,且中间夹杂佛家语,——彼时佛教尚不盛行,且汉人从来不喜说佛语——可知也是假的。至于洞冥记,《西京杂记》又已经为人考出是六朝人做的。——所以上举的六种小说,全是假的。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3〕是真的。晋的葛洪又作《神仙传》〔4〕,唐宋更多,于后来的思想及小说,很有影响。但刘向的《列仙传》,在当时并非有意作小说,乃是当作真实事情做的,不,到现在还多拿它做儿童读物的材料。现在常有一问题发生:即此种神话,可否拿它做儿童的读物?我们顺便也说一说。在反对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种神话教儿童,只能养成迷信,是非常有害的;而赞成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种神话教儿童,正合儿堂的天性,很感趣味,没有什么害处的。在我以为这要看社会上教育的状况怎样,如果儿童能继续更受良好的教育,则将来一学科学,自然会明白,不至迷信,所以当然没有害的;但如果儿童不能继续受稍深的教育,学识不再进步,则在幼小时所教的神话,将永信以为真,所以也许是有害的。
第二讲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上次讲过:一、神话是文艺的萌芽。二、中国的神话很少。三、所有的神话,没有长篇的。四、《汉书》艺文志上载的小说都不存在了。五、现存汉人的小说,多是假的。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隔离的,因欲人与鬼神交通,于是乎就有巫出来。巫到后来分为两派:一为方士;一仍为巫。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炼金及求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像《博物志》上说:
“燕太子丹质于秦,……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卷八史补)
这全是怪诞之说,是受了方士思想的影响。再如刘敬叔的异苑上说:
“义熙中,东海徐氏婢兰忽患羸黄,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嫂即平复。”(卷八)
这可见六朝人视一切东西,都可成妖怪,这正就是巫底思想,即所谓“万有神教”。此种思想,到了现在,依然留存,像:
常见在树上挂着“有求必应”的匾,便足以证明社会上还将树木当神,正如六朝人一样的迷信。其实这种思想,本来是无论何国,古时候都有的,不过后来渐渐地没有罢了。但中国还很盛。
六朝志怪的小说,除上举《博物志》、异苑而外,还有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但《搜神记》多已佚失,现在所存的,乃是明人辑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至于《搜神后记》,亦记灵异变化之事,但陶潜旷达,未必作此,大约也是别人的托名。
此外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思想之输入。因为晋,宋,齐,梁四朝,佛教大行,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而同时鬼神奇异之谈也杂出,所以当时合中,印两国底鬼怪到小说里,使它更加发达起来,如阳羡鹅笼的故事,就是: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
‘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中具肴馔。……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
‘……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暂唤之……’……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
此种思想,不是中国所故有的,乃完全受了印度思想的影响。
就此也可知六朝的志怪小说,和印度怎样相关的大概了。但须知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
六朝时志怪的小说,既如上述,现在我们再讲志人的小说。六朝志人的小说,也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现在待我举出一两条来看: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卷上德行篇)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卷下任诞篇)
天使打烊
先搞明白为什么要读古典小说?
如为了消遣,那么,读个大略,看个热闹,也就可以了。譬如,读《聊斋志异》,只需让心绪伴着情节跌宕起伏,享受作品,以资消遣。
如为了学习,那么,不断积累、掌握古代汉语知识,从一字一词,到一音一调;大量阅读文言典故书籍,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妙处,表情达意的技巧,章节安排的匠心。等到可以快速阅读而能领悟文章中心思想,小说篇章结构,领略作者或铺垫,或呼应的笔触,可以预测小说情节发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旨趣,那么,便基本算是读懂古典小说了。
这么说起来简单,其实需要深厚、扎实的古典文学知识,要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历史局限性,等等,非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讲清的。
说到把我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脉络,那更不是一个非专业人士,朝夕之间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从未间断,是因了总有有兴趣,有志气的“乐之者”为之。
愿同好者共勉!
echo崇优释
嬴政掌权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谋划灭亡六国的策略;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任命王翦、李信、王贲、蒙恬等为将军,展开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因此,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秦军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灭掉了东方六国。
原贴:中国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