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为了应试教育而入门的历史的话,首先要从熟悉教科书开始,然后辅以一些简单的历史书籍对中国的和世界的历史有大概的认知,再辅以练习。如果是因为对历史的热爱,那你应该先从掌握基本的史观开始,推荐可以先阅读《全球通史》
番茄免费小说历史豌豆荚
car_hyacinth
哈喽,这里发表一下个人建议,历史初学者学入门历史,我个人感觉从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下手,列如我,从小就特喜欢关羽~关二爷,自然而然就会多关注上三国演义里的其他英雄,被他们的事迹所感染,这可能也是爱屋及乌的一种表现,自然也就能对当时的朝代,所出的事件大致有个了解,从而慢慢入门。感觉不管学什么,或者入门什么从兴趣代入很重要,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lgdstudio
很多人总是在问如何学好历史,但是我认为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得解决好的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中学课程要求我要学好历史。基于这个目的,仅仅是课业要求,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上课好好听老师讲课,多做练习,多分析答案的解题思路,慢慢地熟悉了中学历史出题的套路那就能“学好”历史了。
2.个人兴趣爱好。既然是兴趣爱好,那就没所谓学好学不好之说,只是在接触的时候接触的多少之别和理解上因人而异的差异,这就好比有人喜欢吃萝卜,有人喜欢吃白菜,吃萝卜不见得就是比吃白菜要优秀。因此在这一点上,与其说是学好历史,不如说是通过更多的阅读,接触甚至是在生活中体验来返回对历史的感悟。
3.专业志好。假如将历史作为一种专业志好来看待,那么你叫要做到专家的程度,那么就真的要下很大的苦工,毕竟历史是一个“坐冷板凳”的专业,掌握历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比如考据、训诂、历史地理、历史文献等等这些术的层面,在多翻的术的运用中逐渐总结经验,上升到学的层面,有了学和术,在上升到抽象的历史哲学,即道的层面,那么也就是集道学术于一身,届时自是成一家之言,成为当之无愧的历史“大家”
李游游You
1,培养兴趣。从最基本的入门读物读起;
2,建立整理好历史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便于学习;
3,树立正确史观。学会批判,敢于批判,培养理性真实,公正严谨,实事求是的正确求学精神;
4,大量阅读历史书籍,相关书籍。增强史学功底,拓展眼界,培养思维原型启发,运用多学科角度看待历史;
酱油妹暖暖
我觉得兴趣最重要,任何人要喜欢上一个新事物起码要对它一直抱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可能也是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历史文化浓郁的大省,从小就喜欢去博物馆,喜欢听历史故事。
然后就是看书,一开始别看太生硬的就看着通俗易懂,什么二十五史什么的等你有感兴趣的点你会不由自主的想深挖。刚入门别死记硬背,任何事都是要讲方法的。
suiyu_long
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列个时间轴之类时东西挂墙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边写同时代的中国史大事(只放你觉得对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无巨细地都写下来),读书过程中不断补充。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在学术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较严重。另外极简欧洲史脉络清晰,有史识也好读,可以看看。中国史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配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你做的时间轴是否精彩不是关键,对比地把中外通史读完才是关键。
如果你真的把书读完了,时间轴做出来了,你的知识框架就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取得感性认识。你可以去看历史主题的美剧英剧(唐顿庄园、都铎王朝之类),或者去玩游戏(全面战争、轩辕剑、文明或者其他我在好玩单机游戏的回答里列举的游戏),或者去读小说(比如芮玛丽的波斯少年,了解亚历山大),给自己点时间,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看,直到你发现自己主要的兴趣在于哪个历史时期为止。
利用各种工具查找你感兴趣时期的专史。如果你感兴趣的是西方史中的一段,可以查看历史著作史找到主要史书和史料。中国史的主末流更容易辨识,每个时代的官史的资料一般最全(都到了这个阶段了野史什么的就别查了,非看不可的话纳入第二阶段建立感性认识,但是注意存疑,凡是没有注明言论来源、或者来源无法考证的,均应视作谣言处理。谣言也不是没有价值,因为它可以读出当时的民意,不过对于第三阶段来说,野史不足以凭据),此外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刘知己的史通也都可以检索该时代的主要资料。当然你也可以偷懒查维基了解领域概况,或者豆瓣相应主题的书单,只是一定要注意鉴别资料来源。面对专史时永远必须以原始材料为第一凭据,以当事人写的当时史为最佳,后人转述概括的二手材料,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应划入第一阶段通史画框架的部分。
了解到该看什么,有个书单了,接下来就是读。读史时切切不可无图,从网上搞钱伯斯历史地图,或者直接维基地图看位置(注意古今地名差别)都可以,史实一放在图上,就会出现很多不言自明的当时状况,很有意思。此外,读别的无所谓,读史一定要做笔记。把史实以时间表的形式列出,把作者的解释一一概括分条,以各种历史证据来理解其正确与否。这个过程很像在读推理小说,具有强烈的精神愉快。
要入门历史估计至少半年到一年。等你脱胎时,恐怕就不只是业余爱好者,而是比很多科班出身的人都胜一筹了。
原贴:历史初学者如何入门历史?
潘虹宇
这看初学之人需要学到什么样的层次,若只是对历史小有兴趣,则可阅读一些通俗性读物,如《明朝那些事儿》,或者看一些专业历史学者的讲座,如百家讲坛。若学人需要更上一层楼,也需要系统的阅读史书古籍,初时读之费解,也可先尝试阅读一些地方史志或者传记,如明人王士性的广志译,培养兴趣的同时可提升古籍史料的能力,经过大量的阅读之后对于基本史实有所钩沉,能够知所从来。同时阅读的深入对于历史的解读能力和个体思维的训练也会大有裨益。个人拙见,望请方家指正。
长腿叔叔
对于想了解历史,或是对历史典故有兴趣亦或是想查找某件文物作品的真实历史信息的朋友,我个人推荐以下几种方式
1 学会背诵中国历史表(网上有我就不列了),这是入门级别的。
2 对于想找的典故出处,建议你最好有一本成语字典,因为中国的大部份成语都出自历史止真实的年代和有专门的出处记载,成语字典就是一部历史的缩减版
3 如果有时间或精力,多跑跑历史文化博物馆,那里也有很多的介绍。
4 如果更想学得快,就试着读二十四史吧,前提是你得能看懂文言文或能准确理解其意义。
suk_wah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习好历史,就必须要对历史感兴趣。紧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上有趣的故事有很多,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所以完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虽然这些故事不一定都是史实。
当读的历史故事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历史上是否有这个故事或者故事中的人到底怎么样这些疑问,学习者就可以借着这些疑问寻找更多的历史典籍来看,从而慢慢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且具备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
当然,当学习者做到这一步也只算对历史提起了兴趣而已,还没有完全入门,因为学习者的历史知识是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的,所以需要进一步总结所学到的知识,使之成为框架。对于历史知识来说,只要把握住了时间这条线索,建立起知识框架是不难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就读一读《中华上下五千年》;高中阶段的读一读易中天中华史;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读一读《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以及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至于社会人员请参照自己的学历和认知水平作出正确的选择即可。
当用时间把自己原本了解到的历史串在一起之后,学习者就算初窥历史的基本面貌了,如果再在这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历史观点,并且是别人不曾提过、还没有明显错误的话,恭喜你,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就算入门了。
盟主
从比较浅显的历史知识入手,发觉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比如国别史、世界史;断代史、专门史;总之,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是非常重要的,找到兴趣点以后慢慢往深处挖掘。比如说,对东南亚史感兴趣,会发现在东南亚史与中国史、世界史在某个历史时期(如中国的明朝后期、世界地理大发现开始)有很多的交汇点,这些交汇点可以是白银的流向、丝绸陶瓷的进出口、东南亚各个王朝的兴替以及与当时中国、印度、日本、琉球等的各种关系,这样一个抽丝剥茧和“掘墓”的过程是让人很兴奋的point,从而勾勒出那一时期的中国-东南亚-日本-世界其他地方的关系等等。滨下武志、安东尼·瑞德的东南亚史研究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到大、从细微到宏观的过程。值得很多喜爱历史的同学去学习。
紫翎
谢谢邀请!
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比如人名、地名、年代等学习历史的基本功,而这些又非常的繁多琐碎。如何记忆这些呢?肯定要下苦功夫,但不是盲目地死记硬背。我提供一个值得大家一试的方法,在记忆历史作者和作品时,我们可以用联想法。例如,顾恺之:东晋优秀画家著有女史箴图、洛阳赋图。我们可以这么记:女史洛神,在东京(同:“东晋”)回忆顾恺之,既简单又有趣。
学习历史要及时归纳总结,很多初学者学完一单元都会出现时间凌乱的现象,这时需要及时总结。该怎么总结呢?将这一单元所学的历史事件分板块,一个事件一个板块,每个事件罗列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历史意义等。总结完后就需要自己经常翻开看看啦。
学习历史需要像学习地理一样多看图,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在哪?我国著名的大好河山、历史遗址都在哪?红军长征路线?历朝历代的边疆轮廓等等都需要我们熟悉相关的历史图片。
JoannaWu
看你的目地,如果为了应付考试,按照历史课本的章节结构去找寻对应的历史典故,争取找到这一章节的兴趣点,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记忆的深刻度; 如果是爱好,那就没有什么限制,当前阶段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要注意的是,在对某段历史不清楚的时候,先不要看演艺小说,要先看正史,比如三国时期,建议先看陈寿的三国志,再看三国演义,你会发现更多的精彩,也不至于和人讨论时,误把演绎当真事~培养兴趣是持续性地做好一件事情的根本!
卢迪茜茜
其实对于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如何入门学历史,是一件非常让很多人苦恼的事情,但其实对于一个历史的入门者,哪怕历史知识完全是一张白纸,也没有关系,其实入手的方式,只需要注意这么几点就行了。首先就是兴趣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拿到今天来说也没有一点问题,你对于哪段历史感兴趣就去看哪段历史,很多人学历史有一个误区都要从夏商周开始看齐,但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比如你对于唐朝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从唐朝的历史开始看起,你对于三国感兴趣,你就可以从三国开始看起,不需要去从头到尾的看历史是现行的,但是我们学历史不需要线性的去学,只需要从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环节开始看起先培养自己的习惯,之后再开始去看一些其他历史学历史不要线性而是发散性的去看。当然除了挑好了自己的兴趣点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学历史要学会举一反三,当你看到一个历史事件之后,你要通过这个历史事件去延展出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的人物,通过这些事情和人物再看到其他的书,所以学历史的人通常都会从一本书看到,最后发现看了100本书都没有看完,这就是发散性的思维,举一反三,把一件事情要想真正明白它的脉络,必须要看多方人的判断才可以。
reneeelf
历史学的4个要素时、空 、史、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与空间了,初学者可以不急于去接触具体的历史事件。可以先买一本中国历史纪年表来阅读。这里推荐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杜文玉老师编写的中国历代大事年表这本书不仅有年代。而且也有具体发生了些什么事,收录得很详尽,初学者先把时间框架和通史结构建立起来。读好这本书足矣。
冰境星辰
历史初学者应该首先要要对历史感兴趣,入门时应该可以看看《上下五千年》,然后了解一下世界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定要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看看各个国家的历史,可以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按照时间线索,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归类总理,汇总。深刻把握历史的线索,有助于大家记忆。结合史料,一定要有所思考,以史为鉴,服务好现代社会。
mary-D
1.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列个时间轴之类时东西挂墙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边写同时代的中国史大事(只放你觉得对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无巨细地都写下来),读书过程中不断补充。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在学术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较严重。另外极简欧洲史脉络清晰,有史识也好读,可以看看。中国史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配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你做的时间轴是否精彩不是关键,对比地把中外通史读完才是关键。
2.如果你真的把书读完了,时间轴做出来了,你的知识框架就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取得感性认识。你可以去看历史主题的美剧英剧(唐顿庄园、都铎王朝之类),或者去玩游戏(全面战争、轩辕剑、文明或者其他我在好玩单机游戏的回答里列举的游戏),或者去读小说(比如芮玛丽的波斯少年,了解亚历山大),给自己点时间,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看,直到你发现自己主要的兴趣在于哪个历史时期为止。
3. 利用各种工具查找你感兴趣时期的专史。如果你感兴趣的是西方史中的一段,可以查看历史著作史找到主要史书和史料。中国史的主末流更容易辨识,每个时代的官史的资料一般最全(都到了这个阶段了野史什么的就别查了,非看不可的话纳入第二阶段建立感性认识,但是注意存疑,凡是没有注明言论来源、或者来源无法考证的,均应视作谣言处理。谣言也不是没有价值,因为它可以读出当时的民意,不过对于第三阶段来说,野史不足以凭据),此外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刘知己的史通也都可以检索该时代的主要资料。当然你也可以偷懒查维基了解领域概况,或者豆瓣相应主题的书单,只是一定要注意鉴别资料来源。面对专史时永远必须以原始材料为第一凭据,以当事人写的当时史为最佳,后人转述概括的二手材料,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应划入第一阶段通史画框架的部分。
了解到该看什么,有个书单了,接下来就是读。读史时切切不可无图,从网上搞钱伯斯历史地图,或者直接维基地图看位置(注意古今地名差别)都可以,史实一放在图上,就会出现很多不言自明的当时状况,很有意思。此外,读别的无所谓,读史一定要做笔记。把史实以时间表的形式列出,把作者的解释一一概括分条,以各种历史证据来理解其正确与否。这个过程很像在读推理小说,具有强烈的精神愉快。
三步走完,估计至少半年到一年。等你脱胎时,恐怕就不只是业余爱好者,而是比很多科班出身的人都胜一筹了。
原贴:历史初学者如何入门历史?
翻-白眼儿
1.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列个时间轴之类时东西挂墙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边写同时代的中国史大事(只放你觉得对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无巨细地都写下来),读书过程中不断补充。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在学术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较严重。另外极简欧洲史脉络清晰,有史识也好读,可以看看。中国史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配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你做的时间轴是否精彩不是关键,对比地把中外通史读完才是关键。
2.如果你真的把书读完了,时间轴做出来了,你的知识框架就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取得感性认识。你可以去看历史主题的美剧英剧(唐顿庄园、都铎王朝之类),或者去玩游戏(全面战争、轩辕剑、文明或者其他我在好玩单机游戏的回答里列举的游戏),或者去读小说(比如芮玛丽的波斯少年,了解亚历山大),给自己点时间,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看,直到你发现自己主要的兴趣在于哪个历史时期为止。
3.利用各种工具查找你感兴趣时期的专史。如果你感兴趣的是西方史中的一段,可以查看历史著作史找到主要史书和史料。中国史的主末流更容易辨识,每个时代的官史的资料一般最全(都到了这个阶段了野史什么的就别查了,非看不可的话纳入第二阶段建立感性认识,但是注意存疑,凡是没有注明言论来源、或者来源无法考证的,均应视作谣言处理。谣言也不是没有价值,因为它可以读出当时的民意,不过对于第三阶段来说,野史不足以凭据),此外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刘知己的史通也都可以检索该时代的主要资料。当然你也可以偷懒查维基了解领域概况,或者豆瓣相应主题的书单,只是一定要注意鉴别资料来源。面对专史时永远必须以原始材料为第一凭据,以当事人写的当时史为最佳,后人转述概括的二手材料,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应划入第一阶段通史画框架的部分。
了解到该看什么,有个书单了,接下来就是读。读史时切切不可无图,从网上搞钱伯斯历史地图,或者直接维基地图看位置(注意古今地名差别)都可以,史实一放在图上,就会出现很多不言自明的当时状况,很有意思。此外,读别的无所谓,读史一定要做笔记。把史实以时间表的形式列出,把作者的解释一一概括分条,以各种历史证据来理解其正确与否。这个过程很像在读推理小说,具有强烈的精神愉快。
三步走完,估计至少半年到一年。等你脱胎时,恐怕就不只是业余爱好者,而是比很多科班出身的人都胜一筹了。
原贴:历史初学者如何入门历史?
燃烧灵魂
大宋之风流才子
北宋生活顾问
《家好月圆》
小富即安
皇商相公
穿越以和为贵
南宋生活顾问
明朝五好家庭
福运来(起点完结文)_作者:卫风
天启悠闲生活_
生活是项技术活
我看过觉得还不错的,暂时就写这几本 楼主觉得好看的话 再密我
陈诚 305588870
初学者应该从通俗读物开始读起,多了解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这样对历史的基本脉络有个简单的认识,也可以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另外就是读一些通俗易懂的史学名著,了解史学家是怎么看待历史的,以及培养自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总之就是多读历史一类的书籍,不断积累知识,与此同时,也要不断的去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sihanfei0925
关于这个问题,下面我就给大家解答一下。
历史初学者应该如何入门历史呢?我觉得想要学习历史应该多历史有敏感性。如果喜欢历史的话,可以多看看历史故事书,很多的历史都在一个一个的故事里。这样对于学习历史很有用。
也可以多看看历史电视剧,就是那些古装剧吧,虽然有的电视剧有一些改动,但是大部分比较好的电视剧都是历史还原的,所以多看看这些会对你学历史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shaoyufei
说说我的经历吧,本人学渣一枚,严重偏科,但是说到历史确实不得不说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首先不管学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因为自小喜欢看一些纪录片,所以对于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有一些了解,这就是兴趣的基础,而有些人,学起来就感觉很枯燥,很无聊
YAMILU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历史初学者应该如何入门历史呢?我觉得想要学习历史应该多历史有敏感性。如果喜欢历史的话,可以多看看历史故事书,很多的历史都在一个一个的故事里。这样对于学习历史很有用。 兴趣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拿到今天来说也没有一点问题,你对于哪段历史感兴趣就去看哪段历史,很多人学历史有一个误区都要从夏商周开始看齐,但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比如你对于唐朝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从唐朝的历史开始看起,你对于三国感兴趣,你就可以从三国开始看起,不需要去从头到尾的看历史是现行的,但是我们学历史不需要线性的去学,只需要从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环节开始看起先培养自己的习惯,之后再开始去看一些其他历史学历史不要线性而是发散性的去看。 当然除了挑好了自己的兴趣点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学历史要学会举一反三,当你看到一个历史事件之后,你要通过这个历史事件去延展出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的人物,通过这些事情和人物再看到其他的书,所以学历史的人通常都会从一本书看到,最后发现看了100本书都没有看完,这就是发散性的思维,举一反三,把一件事情要想真正明白它的脉络,必须要看多方人的判断才可以。 也可以多看看历史电视剧,就是那些古装剧吧,虽然有的电视剧有一些改动,但是大部分比较好的电视剧都是历史还原的,所以多看看这些会对你学历史很有帮助。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 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 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 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想要旅游的啊梓
我认为首先定好自身的定位,一是一开始就明确是做一个业余爱好者来学习历史;二是抱着做学问的态度来钻研历史,考证历史。
如果是前者,看些有趣的,消遣类的书即可,收获也会不小;但若是后者的话,则先要夯实基础,看些专业书籍,考研的书就很好(不推荐上手就直接看二十五史,可以将其当作工具书来考据式的看),然后多看大学公开课,多看论文(建议买些历史学者的论文集),多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
这两种学习方法会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历史感受,前者会收获历史的有趣,但可能会陷入局部和情绪化;后者则会给你一些历史经验,并且会真的深入了解历史,且会颠覆你的历史观,但后者很枯燥,也很乏味。
如果真心热爱历史,我建议后者,因为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你会真的了解历史,历史观会颠覆又颠覆。如果仅仅只是对历史感兴趣,想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推荐前者,可以丰富一些知识,可以知道一些过去的事情。
cf浮萍
历史初学者在学习历史专业课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有计划、有目的的读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读自己必须读的书,另外,读史要通,不能仅读一方面的书,要多读各方面的书,要尽量博览,要做通家,不要做专家,桑兵先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严耕望先生在回忆钱穆先生时也说钱穆先生也是这个“通”的观点。我在这里仅提一点意见,请自主采纳。
天凉好个秋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顺着历史脉络简单了解,到具体王朝具体事件的深入挖掘
简单了解的时候可以:
1.先看一下《上下五千年》,按照时间脉络可以先理顺朝代更迭等历史知识,也包括一些朝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
2.看纪录片,《中国通史》古代史部分从炎黄子孙讲到清朝灭亡,看一遍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历史脉络,当然在看的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其他的纪录片和影视剧,这样就能加深理解,比如战国的时候可以看风云列国之战国,讲述了战国七个国家的崛起与灭亡和秦国最终如何实现统一,看到三分魏蜀吴的时候,可以看《三国演义》,看到汉朝的时候也可以看《汉武大帝》,看到唐朝重视宗教的时候,也可以看《西游记》等。
想深入了解的时候,就要专门看这个朝代的历史著作,去历史博物馆参观,去历史遗迹的现场去走访感受了解,寻找历史真相,如果还没有基础和系统,就先从简单的抓起来吧!
pumpkin925
初学者,首先要培养兴趣,一切源于兴趣,可能觉得历史枯燥乏味,当你领略秦皇汉武的千秋大业,见识了唐宗宋祖的神采飞扬。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海洋里!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你可以穿越历史长河和他们吟诗作对!不断积累。让历史为你指导前进的路!
筱沫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历史初学者应该如何入门历史呢?我觉得想要学习历史应该多历史有敏感性。如果喜欢历史的话,可以多看看历史故事书,很多的历史都在一个一个的故事里。这样对于学习历史很有用。
兴趣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拿到今天来说也没有一点问题,你对于哪段历史感兴趣就去看哪段历史,很多人学历史有一个误区都要从夏商周开始看齐,但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比如你对于唐朝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从唐朝的历史开始看起,你对于三国感兴趣,你就可以从三国开始看起,不需要去从头到尾的看历史是现行的,但是我们学历史不需要线性的去学,只需要从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环节开始看起先培养自己的习惯,之后再开始去看一些其他历史学历史不要线性而是发散性的去看。
当然除了挑好了自己的兴趣点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学历史要学会举一反三,当你看到一个历史事件之后,你要通过这个历史事件去延展出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的人物,通过这些事情和人物再看到其他的书,所以学历史的人通常都会从一本书看到,最后发现看了100本书都没有看完,这就是发散性的思维,举一反三,把一件事情要想真正明白它的脉络,必须要看多方人的判断才可以。
也可以多看看历史电视剧,就是那些古装剧吧,虽然有的电视剧有一些改动,但是大部分比较好的电视剧都是历史还原的,所以多看看这些会对你学历史很有帮助。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 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 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 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XIANGYING
历史 是讲的从古至今发生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要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看古人的人生,并且谈论古代人的得失,而且历史最重要的是记时间。从夏至今,四千年的历史,你对它没有兴趣怎么能滤清怎么多的时间以及事件。死记硬背当然也是一种办法,但是绝对记得不牢固。
平常多看一些关于历史的书。课外书也行,但是不要看太多的野史,容易带偏你。
劉星
炎炎夏日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作为一名历史领域的创作者,我认为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已经忽略了很多的历史的问题。以历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我们对于历史还是需要重视的。我们不仅要关注历史的问题,还要学会在历史中寻找答案。今天我把该问题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与获得相关的启发!
首先,我认为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拿到今天来说也没有一点问题,你对于哪段历史感兴趣就去看哪段历史,很多人学历史有一个误区都要从夏商周开始看齐,但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比如你对于唐朝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从唐朝的历史开始看起,你对于三国感兴趣,你就可以从三国开始看起,不需要去从头到尾的看历史是现行的,但是我们学历史不需要线性的去学,只需要从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环节开始看起先培养自己的习惯,之后再开始去看一些其他历史学历史不要线性而是发散性的去看。
还有初学入门先看故事,故事就是过去的事情,别人的经历也许就是我们的经验。比如”触龙说赵太后”,看完就知道说服别人需要有艺术;比如“秦始皇死前不立太子”我们就知道家族企业的接班人一旦被他人控制,整个企业就有破产的可能。所以,历史故事会教人很多道理。
当然除了挑好了自己的兴趣点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学历史要学会举一反三,当你看到一个历史事件之后,你要通过这个历史事件去延展出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的人物,通过这些事情和人物再看到其他的书,所以学历史的人通常都会从一本书看到,最后发现看了100本书都没有看完,这就是发散性的思维,举一反三,把一件事情要想真正明白它的脉络,必须要看多方人的判断才可以。
也可以多看看历史电视剧,就是那些古装剧吧,虽然有的电视剧有一些改动,但是大部分比较好的电视剧都是历史还原的,所以多看看这些会对你学历史很有帮助。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马不停蹄的飞
flora_y_wang
观赏植物种植,后来出现零星的食用栽培,20世纪以后才作为重 要蔬菜栽培。 我国栽培番茄的历史仅有60〜70年,新中国成立前 只限于大城市郊区,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发展到中小城市和农村,目
前,全国各地栽培番茄十分普遍,栽培面积很大,已成为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
觅食金鱼
前者的话就是借鉴的作用,也有预知未来的作用。
正所谓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后者的话不同的思想流派有不同的答案。
辩证法的看法是人类进步的必经之路。
原贴:历史,战争历史的作用?
春春
ijt7epn
日军所到之处烧伤抢掠,奸淫妇女,甚至将这几个老太太轮奸至死。还有一个仅有七八岁的小女孩,也是同样的命运。
1943年12月中旬,日军在常德会战中没有占到多少便宜,预订的进攻芷江机场,让过去失去以此为基地对日军华中占领区的军队进行空中打击的基地的目的已经无法实现,而国军在不断抄袭日军后路,日军前线部队已经前出达上千里路程,补给困难,加上冬天刚好大雪纷飞,日军冻饿交加,只好下令全面撤退。国军确认日军已经下达了总退却令之后,全面转入追击,消灭日军。
因为常德会战主要是在陈诚为战区司令长官的第六战区进行,所以陈诚的嫡系部队十八军也参加了此次会战。在追击过程中,十八军下属的十八师部队发现,日军所过之处,拆墙扒屋,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将占领过的地区的农民的房屋拆掉,以拆下来的木材作为取暖燃料,还到处抢劫居民财物,把农民的粮食抢去做饭。有些来不及逃走的农民被日军强征为民夫,老弱病残则被日军直接杀死。
十八师一个先头营的部队发现,日军还将一部分重伤无法带走的日军集中在一个房子里,准备放火烧掉。在此之前,日军都会将战斗中的阵亡将士或者掩埋,或者焚烧,并且割下死者的耳朵或者手指带回去,再带回国内,交给他们的亲人留存。只要还来得及,日军就都会在处理完阵亡者的尸体之后再撤退,如果日军连阵亡者的尸体都来不及处理就撤退,那就说明日军确实在被动的撤退,而且非常狼狈。现在到了连重伤的士兵都要直接烧死,这么影响士气的事情,日军都要干了,说明日军确实撤退比较仓皇。也说明日军已经丧心病狂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这还不是最丧心病狂到让人无法理解的,还有比这更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因为追击部队发现差点被日军集中烧死的,除了日军的重伤员之外,还有五百多名青年妇女,也集中在一起,准备烧死。这些人都是日军在进攻过程中从所过之处强拉来的,充作随军的营妓,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慰安妇。日军原本是准备将这些人都带回到原驻地的,现在来不及带走了,就准备集中起来放火烧死。
日军不仅将这些年轻妇女全部奸污,而且将其中一部分杀死,之后就将尸体抛入当地的沱江,下游的国军将士中,不少人都在江面上发现了这样的尸体。但这仍然不是最为丧心病狂的,对日军来说,只有更加丧心病狂,永远没有最丧心病狂,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民族。日军在一个村子里搜寻年轻妇女,发现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已经跑完了,只剩了七八个无力逃走的老太太,他们也不放过,将这几个老太太轮奸至死。还有一个仅有七八岁的小女孩,也遭到同样的噩运。
还有一个妇女因为有病,行动不便,无法逃走,她丈夫就只能留下来陪护。日军到这里之后,也要将这个妇女拉去充作营妓,丈夫不从,并进行了反抗,用砍柴刀将日军杀死了一个。日军大怒,将这个丈夫反吊起来至死。这个妇女在反抗中咬伤了一个日军,日军同样进行报复,将一颗小松树砍断,只留出一尺多长的部分,并且削尖,从这个妇女下体插入,直至腹部。这还不肯甘休,又将村子里的几个老百姓,用铁丝从脚踝处穿起来,吊在树上至死。
所以说,说日军是禽兽,都是对禽兽的污蔑。日军所到之处烧伤抢掠,奸淫妇女,还不允许反抗,只要反抗中杀死一个日军,日军就会杀死当地的大量老百姓作为报复。日军为了恐吓老百姓,公然到处扬言说,要是老百姓杀死一个日军,他们就会杀死十个老百姓进行报复。但实际上,他们做得比这个还要过分,一旦老百姓杀死一个日军,日军杀死的远远不止十个老百姓,而是经常将能够抓到的老百姓都杀死。连被他们强拉来挖战壕之类的民夫,在撤退的时候,都会集中起来杀死。
小0
清朝末年,卡尔梅克部落出了一个人,中国称他为黑喇嘛。黑喇嘛盘踞在大西北18万平方公里内,修建城堡切断丝绸之路,打家劫舍,但从不动蒙古人,专门祸害过往的商队和政府官员。手段极为残忍,摘取活人心脏、以人皮装饰卧室。
黑喇嘛本名丹宾坚赞,惯爱装神弄鬼,而且心狠手黑,他原本活动在伏尔加河流域,到处兴风作浪,带兵攻打中国军队,对汉人和回人进行血腥的屠杀,继承了元蒙的狼性本质。他的残忍和冷酷震惊了清政府,迫于压力,沙皇把他投进监狱。
几年后,刑满释放,他跑回中苏蒙交界的大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并以此为据点,建堡垒,专门打劫过往的客商,除了蒙古族,其他的全部被他残忍杀害,甚至于把活生生人的心给摘取出来,人皮剥下作为卧室的装饰品。
掌握商道命脉的黑喇嘛手握着富可敌国的财富,安全感也是一天比一天低,据说,黑喇嘛常常在半夜三更,鬼神莫测地潜入部下帐篷,观察他们动静,在他心里,每个人都是敌人,除了自己。
界山外的库伦政权不能容忍黑喇嘛继续逍遥法外。他们同样垂涎黑喇嘛手上的亿万财宝,他们日夜部署针对黑喇嘛的斩首行动。于是他们派了一个身手敏捷的特工接近了黑喇嘛,这个人也是蒙古族,名叫南兹德巴特尔,他混进黑喇嘛身边,和他成了好朋友,但要下手并不容易,自知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的黑喇嘛相当惜命,身边保镖云集。怎么办?
于是那特工就装病,类似于病入膏肓,黑喇嘛放下戒心,亲自探望,因为黑喇嘛自称可以医死人,但他医治的过程并不愿意让外人看到,独处一室,那个人手起刀落,一刀刺中黑喇嘛心脏,割下他的头颅,黑喇嘛就此毙命。盘踞在丝绸之路的一大隐患终于消除。
﹎葒顔劫︷﹖
““九.一三事伴”——骇人听闻的事件!
△1971年9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防部长的林彪携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乘“三叉戟”飞机仓惶出逃,在蒙古乔巴山的温都尔汗机毁人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九.一三事件”。
△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上,林彪被写进新修改的党章:“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这位“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的副统帅,两年多之后,竟然阴谋夺取最高领导权,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4月15日于长春※——
爱村小灰灰
我给大家说一个真正意义上“骇人听闻”的故事。
鸦片战争的两大帝国:大英帝国与清帝国的统治者维多利亚女王与清宣宗道光帝其实是“拐弯抹角”的亲戚,身上流着相同的血脉,虽然非常非常稀少。
真的,这不是胡说,维多利亚女王与道光帝如果追溯家谱的话,两个人真的很远很远很远的亲戚。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东罗马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米海尔八世,之所以说他“伟大”,不是说他历史功绩有多大,而是说没有他,就没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清朝道光皇帝的亲戚关系。
米海尔八世是东罗马帝国历史上最擅长外交的皇帝,他为了拉拢当时的伊尔汗国的大汗旭烈兀,把自己的女儿玛丽亚·佩利奥洛吉娜嫁给了伊尔汗国的大汗旭烈兀;同时把自己的私生女嫁给了金帐汗国大权臣那海。
而那海与米海尔八世的私生女生了好几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诺盖诸汗国;但是那海与米海尔八世的私生女其中的一位孩子的后人在与其他部落征战中失败了,于是他们开始了东归之路,后来这一部落其中一支迁移到科尔沁草原,并且与当地女真人通婚;这就是满洲八旗贵胄喜塔腊氏最初的祖先。
而清宣宗道光帝的生母就是清仁宗嘉庆帝的皇后喜塔腊氏,也就是说道光帝身上流着万分之一的东罗马帝国皇帝米海尔八世的血脉。
说完清朝这边,我们再说欧洲这边。
米海尔八世的母亲是东罗马帝国皇帝阿莱克修斯三世的女儿,而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巴利奥略家族成员。
说起巴利奥略家族也非常传奇,最开始巴利奥略只是意大利的一个普通古董商家庭,机缘凑巧去到东罗马帝国,居然成了小亚细亚的小领主,再到总督,最后成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
而巴利奥略家族也因为成为东罗马帝国皇族,成了许多欧洲贵族联姻对象,其中就包括神圣罗马帝国望族艾斯特家族。
而艾斯特家族就是韦尔夫王朝的父系祖先,而韦尔夫王朝则是布朗史维希王朝的前身,而布朗史维希王朝有一支分支就是汉诺威王朝,1714年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英王乔治一世。
换言之,通过米海尔八世的私生女,原本看似毫无关系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清宣宗道光帝其实是“非常拐弯抹角”的亲戚。
所以,这个角度说,东罗马帝国米海尔八世皇帝真是凭借自己一己之力联通了19世纪东西方最强大的两个帝国。
再说一遍,维多利亚女王与清道光帝的联系真不是笔者胡说八道,他们两人身上确实流着非常非常稀少的巴利奥略家族的血脉。
Niedlichfi
可能在中国人看起来很“骇人听闻”,但是对欧洲人来说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是——一战中的各君主国元首,基本上都沾着亲戚,而且这亲戚还挺近,基本都在五代甚至是三代以内。
这还要从“欧洲的祖母”——维多利亚女王说起。这位在位六十四年的女王的一生可谓极不平凡,不仅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更在全世界树立起了大英帝国的霸权。正是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赢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而在开疆拓土、为英国争取利益的同时,女王的家庭生活也极其丰富,比如——她非常能生育,一共生育了九个孩子。而这些孩子们的孩子——也就是女王的孙辈们,成为了一战中各国的首脑。
一战主要是由协约国(即英、俄、法以及中途反水的意大利)对抗同盟国(德、奥匈和土耳其)。而这些国家除了法国以外,在一战开始时还都是君主国。他们的君主和维多利亚女王的关系如下:
英国:时任国王为乔治五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嫡孙;
俄国:时任国王为尼古拉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子;(他和乔治五世虽是表兄弟,却几乎像是孪生兄弟)
德国:时任国王为威廉二世,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子。
此外,其他的非主要参战国,比如罗马尼亚、西班牙、希腊、瑞典、丹麦等国的王室,也还有着英国王室的血统。维多利亚这个“欧洲祖母”的绰号,倒是真的名不虚传。
当然,这么近的亲戚关系,依然没能阻止一战的爆发。实际上这也算是欧洲的老传统了——亲戚归亲戚,打架归打架,反正死的也不是自己。
最后再说个小花絮——尽管尼古拉二世和乔治五世长得非常像,但是在俄国爆发革命后,尼古拉想要去英国避难的请求却遭到英国的断然拒绝,最终尼古拉全家都在西伯利亚被处决。
melissaowen
历史上这些事情并不少见,但在我看来,最为骇人听闻并真实的事件,当属长平之战白起坑杀活埋了赵国40余万青壮年。
长平之战前期,秦赵对阵的将军是王齕与廉颇,这两人打了几次小仗,赵军连连败退,最后廉颇退守长平,两国要打持久战,心里都发虚,于是都想迫不及待的想要决战,紧接着就是秦国偷偷换上了白起,而赵国大张旗鼓的换上了赵括。
白起生平大小战争无数,无一败绩,经验丰富,而赵括这是第一次当统军大将,带了几乎全国之兵,战争的结局是很显然的。白起用诱敌深入的办法,成功地包围了赵括和他带领的40余万赵国士兵。
赵括带大军几次试图突围,均没有成功,反而在突围中被射杀,群龙无首的赵国士兵,缴械投降。
四十余万降卒,该如何处置,白起很犯难,但紧接着就释然了,因为他看到了长平此地适合挖坑。挖坑干什么呢,当然是要把这40多万人给活埋。
你可能会说,这40万人看到挖坑,难道不会反抗吗,其实没有,后来有人根据发掘考证,这些人是被饿了好多天,又被绑着,所以想反抗也是有心无力了。
一战坑杀40余万人,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当然也是骇人听闻的,白起惨无人道的杀降,一次还杀了那么多,最终落得了个“人屠”的称号。
此外,白起做的骇人听闻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事,伊阙之战,白起斩首韩魏联军24万人,鄢郢之战,白起水淹鄢城百姓10万人,华阳之战,白起斩首赵魏联军15万人,陉城之战,白起杀死韩国5万人,算着长平之战死在白起手上的人接近百万人。
一个人杀死了战国时期百万人,这究竟是什么概念,是不是有些骇人听闻。战争是残酷的,是要有人牺牲的。
白起究竟是战神还是人屠呢?
苏洹
进入照相机时代后,我们有幸看到了过去历史留下的影响,也让我们看到历史残忍的一面。
照相机时代的第一桩重大的国际暴行,发生在离我们不算久远的一百年前。在世界上所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中,非洲刚果经历了最黑暗、最残暴的殖民统治。
这个现在非洲的第二大国,世界上第十一大国曾经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
当利奥波德二世意识到亚洲已经没有他的插足之地时,他敏锐的将眼光盯向了非洲,他打着“科学”与“人道主义”的幌子,骗过了英、法等强国,将刚果纳入了自己的殖民统治之中。
这张照片是由爱丽丝·西利·哈里斯夫人拍摄的,她在不要叫我淑女这本书里面描绘了这个场景:
这个男人名叫Nsala,他悲伤坐在地上看着面前的一只手和一只脚,这是他年仅5岁的女儿Boali的。
因为作为一名刚果自由邦的黒人,没有完成殖民统治者规定的橡胶配额,比利时监工残忍地砍下了他女儿的手和脚,并且杀死了年仅5岁的姑娘。
悲剧没有结束,当他又一次没有交齐橡胶时,这些残忍的监工还杀死他的妻子。这还不够残忍,他们这些殖民统治者甚至当着他的面烹饪了Boali和她的母亲。
为了给Nsala提醒,这些残暴的殖民者留给了他一些礼物:他女儿的手和脚。
在刚果自由邦,橡胶是大自然馈与这片热土上人民的礼物,现在却成为了他们的梦魇,每日无数村落的土著人被逼着去采集橡胶原材料,定额的采集任务几乎难以完成,一些殖民者和其雇佣的士兵则用砍手砍脚来作为惩罚,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苦力的孩子和妻子。
对于一些监工的士兵来说,手在这片大陆上成为了“硬通货”,因为砍下的手可以作为一种货币,用来弥补橡胶任务未完成的不足。
悲惨的当地土著被“文明”西方国家所奴役,有统计数字表明,在那个黑暗时期,刚果人口减少了近一半。
讽刺的是,这个贪婪汲取非洲刚果人民血汗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却从来没有到过非洲大陆。
更讽刺的是,这个断人手脚的幕后黑手利奥波德二世的情妇为其生了两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一只手天生残疾。
也不知道是不是现世报。
狮子
历史学会的水平,得要专业认可吧......发表一些作品,是起码的,这也是我的一点浅见。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其实我个人很希望加入一些区域性的历史爱好者群,方便线下活动,实地交流,可惜不尽如人意。
jsh0609
1.如果你在上大学,先加入大学的历史又关社团,他们会引导你参与这方面的社会活动,活着直接跟历史系的老教授沟通了解这方面。
2. 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那就上网搜索历史学会,打电话或发邮件寻找地方级的学会加入,也可以找其他高一级的学会参与活动。
nionioniooo
历史爱好者分专业和业余的,业余历史爱好者很难加入专业历史协会,因为有官方性质,但可加入业余爱好者自组的社会,下面说说如何区分专业和业余历史爱好者。
历史学、文学这种人文学科,其实并没有什么学科壁垒,即便是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通过自学也能了解历史学的基本知识。或者你可以这么想,你是一个历史研究爱好者,但你去北大跟历史专业的本科生一样听过了四年的课程,又在网上看了许多专业教师的公开课,你的水平和素养不见得会比科班出身的人差。史学素养或者说专业水平与上大学还是自学没有任何关系,但相对来说大学历史系会有三部分内容是普通历史爱好者不太涉及的: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哲学。这三部分内容是要从根本上告诉学生历史以及历史学是什么、历史研究应该怎么搞以及历史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历史学不拒绝任何非科班出身的人,比如前段时间去世的高中生林嘉文,他的两本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和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就相当出色。按照我校历史教授李裕民的说法,虽然林嘉文目前的情况还是处在整理、综合史料然后阐发观点的阶段,但无论其史料的甄别能力还是基本的史学素养,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其著作的水平也不必博士生差。
我也认识很多学历史专业的人,这种人除了在本科阶段看了几本专业书之外,谈不上任何史学素养,甚至连基本的古文阅读都是问题——毕竟,在本科教学中一大半时间都被公共课占用着。
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中,历史学领域的民科和专业学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以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学者具备最基本的史学素养,如史料阅读能力、史实甄别能力、辨伪能力、文物鉴定能力以及相应的考察经验,而民科往往连读《史记》都费劲。区别专业学者与民科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看齐文章中直接文献的引用量,如果很少引用原文或者引用的基本都是二三四五手资料,则基本可以断定为民科无疑——道理很简单,直接文献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论据,舍此而用其余则不可信也。
2、专业学者言必有据,往往从史料、史实对历史进行推断,而民科往往从权谋等角度进行推断。例如在对“四一二政变”的研究上,杨奎松先生的多篇论文通过梳理中共、国民党以及当时报纸、外国人的笔记见闻等详实的史料分析了国共两党矛盾爆发的根源以及是怎样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的,而民科则往往习惯于拿蒋介石的阴谋来说事。
3、专业历史学者通常会从比较小、比较具体且有详实资料的点去研究和考证历史,民科则喜欢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一些大而无当的问题。如有人会从北宋时期某几年的马匹贸易情况来研究宋代的军事实力、外贸政策、民族交流情况以及具体的物价等,但民科们的议题往往是“北宋为什么在战争中屡战屡败”。当然,向黄仁宇先生这种既能写明代漕运这样的微观历史,又能写《万历十五年》这样的宏观历史的,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做的了微观才能写出让人信服的宏观。
4、由于很多时候历史研究的资料欠缺,因此如无确证无疑的证据,史学家往往不敢轻易对一个问题下结论,但民科们对很多历史事件下的结论往往言之凿凿。对于这一点,鉴别的方式是:在没有新的确切证据拿出来的前提下,对既有的疑难问题下定论的,基本是民科无疑。
5、专业历史学者的结论通常承认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理解历史人物在当时环境下的诸多限制,其研究结果往往指向事件本身,而无关其道德定性,民科则往往习惯于给研究对象、事件贴标签,进行道德判断。例如,对袁崇焕事件,目前专业历史学者普遍倾向于认为崇祯杀袁崇焕的理由是切实存在的,袁崇焕死的并不冤,不过袁崇焕抵御后金的功绩也是实实在在的,因而袁崇焕的形象是复杂的。但是,民科对于袁崇焕的争论则集中在“袁崇焕是不是汉奸”之上。
6、专业历史学者对于错误勇于接受,并习以为常,民科往往对此不能忍受并经常以此为理由嘲笑专业历史学者。例如,我曾看到过无数的人在说20世纪的考古证据啪啪的打顾颉刚等一大批古史辨学派的历史学家的脸,并由此证明上古史是可信的。然而,历史学本身就是要依靠证据来说话的,在没有新的证据的前提下,史学家依据现有的史料进行研究,并甄别出其中的疑点,这是完全正确的。至于新证据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结论,那修正原有的观点就可以了,何至于“打脸”?反倒是那些不打脸的人,至今既无法解释为何历史越往后有关古圣先王的记载越多、越丰富,也无法解释《史记》、《尚书》与竹书记年对上古史的记载差异究竟以何为准。
7、专业历史学者的讨论,只集中在三方面:第一,对史料真伪的讨论,比如我说了一个观点,你指出我的史料引用错误、史料为伪作或者其他问题;第二,史料是否缺失或偏颇,比如我拿一个朝代的官方文件来证明这一朝代的税收很轻,但你用另外的史料告诉我虽然正税很轻,但杂税很重;第三,对论证逻辑以及研究方法的讨论,比如我论证因为这个时代的经济水平高,所以军队战斗力强,这个逻辑本身就是有错误的,这一点也是可以争论的。除此之外,其他问题的争论都属于民科的范畴,比如我的论文论述的是“美国对华援助对中国抗战胜利帮助很大”,你可以反驳我说“美国援华物资总量计算下来只能在战争状态下用一个月”、“援助物资85%被国民党高层瓜分”(只为举例,不是真实历史)等对我的观点进行反驳,但民科们往往会说“XX,你居然认为美国的援助对中国的抗战起了很大作用,你这么说你一定是汉奸”。
Sing沁
首先要理解加入的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历史学会。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资格加入历史学会的人。我也不想多说,历史学会怎么样。但是历史爱好者加入历史学会的目的就很容易理解
因为历史学会中有一些大佬。人家阅历丰富,见识长远。加入历史学会因为那些大佬会带着你。历史会更进一步。而且他们线下进行一些活动。让自己跟那些历史大佬有一些沟通交流,从而使自己的历史造诣更上一层楼
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历史观点,从而找到自己的盟友和朋友一起学习历史。因为我感觉学历史需要有争议。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有一些观点相似的朋友感觉很重要。 但是也不能全是观点相似的,所以历史学会就是让你找到那些跟自己观点不相似的有争议的。从争议中进步,所以感觉这就是加入历史学会的目的。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追名逐利之徒通过加入自己的历史学会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当然,我相信这都是少数。
李欢欢L
历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科学,学历史是要讲究触类旁通和研究方法的。
类比法记忆年代,特别是常用年代,比如朝代的建立时间就要类比数学的乘法口诀,是要熟练掌握和记忆的。
初学者不要贪多,要重点记忆朝代的年表,比如唐代618年,清代1645年等等。
兴趣法历史是一门学问,不是死记硬背的八股文,要重点培养自己的历史感,能够知道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小说,能够比较历史与小说的不同点。
阅读法历史教科书也是图书,学历史就是读书,就是阅读,不要有额外的心理压力。
首先要有求知若渴的精神状态,比如看完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然后可以阅读历史教科书的相关章节,看看历史与电视剧有何不同,带着问题到教科书中去。
这样学习历史,你就不觉得有什么压力和烦恼。
gracelh
历史初学者该如何入门历史?
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多批评,以便改正,谢谢。
一、兴趣是第一步
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讲的非常对,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初二的时候成绩非常差,门门不及格,有一次闲得无聊,随手拿了一本历史教科书看了起来,想看看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东西,呵呵,也不怕你们笑话,马上初二就快毕业了,历史书还非常新呢!
打开目录,远古历史、古代史、唐宋元明清,等等。咦?那个时代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怀着好奇的心理翻开了历史书,也是从这一刻,我深深的爱上了历史这一门学科,因为对历史有兴趣,我开始补习历史,历史也终将成为我唯一一门及格的学科。
二、听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有很多的有声读物软件,我感觉喜马拉雅这个软件就非常好,我不是在给喜马拉雅打广告哈,就事论事而已。在上面多收听历史相关的频道,可以增长自己的历史知识点,多听听别人是怎么评价历史的。
三、看
买一些历史书籍回来,比如《史记》、《资治通鉴》、24史等等,不过要看你具体想研究哪方面的历史,你是想系统的学习历史,还是说对某一个朝代感兴趣,又或者对某一个历史人物感兴趣。不管怎么样,只有多看,才是王道。
四、读
这里的读是朗读的意思,有时候看书不一定能记住,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合朗读来加深记忆了,比如小学生早自习总是在大声的朗读课文,很多小朋友在朗读的时候感觉在唱歌,有没有发现老师从来不制止,因为这样可以加深印象,比死记硬背要有效率一点,所以,不妨用朗读来加深记忆,这个也是一个好办法。
五、写
当我们已经对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们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提高自己,比如在今日头条上注册一个账号,或者在抖音上录个小视频,把自己对历史的想法通过文章梳理出来,用文章的方式去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去学习。这个类似于老师一样的性质,自己的学问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要学会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才能让历史不至于出现断代,才能让下一代继续对历史深耕厚植。
六、悟
当你的历史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也就是需要参悟的时候,比如,古代一些武林高手把自己的功力练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就会天人合一。这个时候跟多的是去创造历史,因为你的理论水平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境界了,此时你的学术水平在历史界,应该都不会低到哪去,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这时候你要主动承担责任,去研究和开发未知的历史。一方面在学术上要创造新的理论思想,另一方面,要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把这些规律及时的记录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才能不负历史,不负人民。
总结: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都有璀璨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发展,他们产生了历史,创造了历史。21世纪的今天,我们通过的学习新的文明和先进的技术,并且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今天的我们,是历史的缔造者,更是历史的主人翁,我们会继续把历史推向一个更加文明的高度,当然,这个也是你和我共同的责任
老克
作为一个历史的入门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爱好。作为一个纯粹的爱好者,非文科专业的人,完全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作为一个学科而言,它需要花一定时间去积累、沉淀的。下面是一些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包涵。
对于历史的爱好,我认为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小时候同学、好朋友有这方面的爱好,平时多沟通、交流,自己也喜欢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不断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爱好,提升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慢慢也对国内外的一些历史有了一点点的了解。
到了高中,没有选择了文科,并没有放弃对历史的爱好。后来大学虽然时间有些紧张,但是由于大的方向和历史还算有点关系,所以不知不觉中还是继续学了一点相关的东西。
我觉得对于非专业的人,更重要的学以致用。虽然有一定急功近利,但是有反馈才有学习的动力。圣经 旧约 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Whatever has happened before will happen again. Whatever has been done before will be done again.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诚然,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发展的,但是,过去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读历史,可以增长智慧,避免走一些弯路。
下面是我的学习历程,可以当作参考。
(一)观其大概。对于爱好者而然,没有必要上来就啃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书籍,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对于中国史而言,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朝代及大概时间顺序,还有就是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认知体系。
(二)不断充实。有了骨架支撑后,丰满其血肉就比较容易了。可以根据喜好不断学习、了解某一段时间的历史。如果对某一类历史感兴趣,比如兵器等,可以分门别类的研究。
(三)总结归纳。最好是多与别人交流,闲聊也好,写作也罢,都是一个不断切磋进步的过程。这样才能了解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方便以后进一步学习。
以上仅为个人一点爱好者的意见,欢迎交流。
敲黑板啦!
yqbei
谢邀,您指的学习历史应该是中国历史吧?
入门历史,最好要看看中国通史
如果嫌麻烦,网上还有讲述中国通史的视频和节目,有空就看几集。不用太长时间就会对大概历史进程有所了解。
了解大致历史进程之后,接下来就是了解历史演变过程,简单点说就是历朝历代的兴衰过程。有哪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在历史中这些事件或人物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当时的社会结构,风土人情等。
专业的历史研究最大目的就是了解还原真实历史,上到国家大事,风俗文化,下到衣食住行,百姓的各种生活状态。这是浩瀚博大的事情,单是每个朝代的研究就是个大工程。
现代人研究一个现存的国家,真要了解所有方面,研究透彻都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况是隔着时空的历史?只能从流传下来的一些典籍记载中仔细辨别,去伪存真。历史学家常常为一个小问题争论不休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发现古墓历史学家会很兴奋。通常历史学家真正精通的只是历史的一方面或者说一个朝代。比如说秦史学家,唐史学家,汉史,宋史等。研究通史的一般都是研究文化方面。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一般了解历史大致进程是比较容易的。了解大致的兴衰演变也不是太难。然后就看你兴趣了,可以专注了解历史人物,也可以专注了解历史军事战争,或者政治,或者外交,或者经济,或者文化,或者当时的社会生活,或者传说和野史,民间故事技艺等。您可以随便选择。
maglinda
作为历史初学者,首先应当掌握最基本的史实,脱离基本历史事实谈历史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有一定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但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前人通过文字记载留下的片段,既然是文字加工,就必然参杂作者的主观偏见和个人立场,因此,面对史料,初学者一定学会甄别,有所受有所不受;再次,要体系化地看待历史问题,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系统化、国际化思维来看待历史发展。
Watermelon丶
很简单先把历史口诀背会,就是朝代表,这个就好像你学五笔肯定要背五笔字根一样,可能有些人说他学五笔时根本没看过字根,打着打着就会了,我相信有这种神人存在,但我更相信你我都不是这种神人,然后就是平时积累电视剧,电影,日常听到,书上提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一一查资料弄清楚来龙去脉,就是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整理,复习,其实历史的入门并不难,只要你平时多留意就可,用一句俗语就叫日久生情,难的是记住它的关联,什么意思呢,你说李白,无非就是唐朝诗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这些但当你学习的深入后你就会关联到一系列内容如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一学你就会牵扯到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无限的关联下去。总结一下就是:1口诀,2积累,3关联。
沫 槡&
写下这个文章题目时候,真真陷入沉思十来秒,整个大脑断片了,啪一声,又给续上了,嗯,这才接着往下吹,哦,不是,往下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一片高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在学好英文,升职加薪不是梦的时候,学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有什么用,确实,没有什么现成的用,它不能带给你升职加薪变现,不能让你成为迷倒无数异性的魅力型男或靓女,它也不能让你成名成家(所谓明星学者本质是商人包装的IP品牌)
历史它是千百年前的那一堆故纸堆,是腐烂到灰都不剩的人物名字,是小时候妈妈口中的神话故事,是无数岁月长河当中偶尔泛起的某朵小浪花,再刹那间又复归平静,了无痕迹。
历史它只有且唯一的目的:带给你思辨的能力
思辨的能力,元能力,就是构筑我们一切能力的能力,套用星球大战的话来说,就是原力与你同在。那个原力,一个婴儿从出生一无所知到最后成才,这一路过程,都是离不开思辨的底层思维,而今天我们很多人恰恰缺少了思辨的能力,我们习惯了被动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追求的是标准的答案。
不信?不信我举几个例子。五十步笑一百步,一般认为解释是什么,那些逃跑50步的人去笑话逃跑100步的人,然而50步难道不也是逃跑吗?还好意思笑话人家,对不对,标准答案。
然而实际情况呢,春秋时期战争有个规则,就是失败的一方跑了五十步以后胜利的一方就不能再追了,这是战场规则. 这是那个时代的规则。 就像现在的交枪不杀一样,真正的意思是你逃跑50步以后,敌人就不会追击你了,你没有必要逃跑100步。这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意思,但是没有老师会教授春秋战场法则,你也不会去考证这句话出处,你只要在考试卷子填上标准答案拿分就好了
再有,每当我们遇见不公时候,长辈都是教导我们要以德报怨,用良好德行去感化你的对手,还说这是孔圣人教导的,孔子表示,这个黑锅太大了,我不背,明明子日:以德报怨,何如?我回答的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对你好,你就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就以耿直对等的态度回敬他,谁让你当圣母了?
对不对,可怕不,从小到大,我们学的是标准答案,还是学筛选过滤的标准答案,而且只学了一半,在这样训练专业工匠的这种灌输式的记忆教育之下,我们已经可以习惯直接追求标准答案,答出来一百分,说的好,学生都是如此努力,已经放弃了我们的思辨能力,放弃去质疑标准答案能力,而我认为这样的损失是无可弥补的,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多再好的成绩,都不值得拿你的思辨能力去交换,思辨是智慧的开端,智慧是你一生上天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从小到大,你周围所有的人都是以成绩高低来衡量你的一切行为,比如上课睡觉,拿着一本书,在睡觉,如果你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老师就会说,你看这个人睡觉的时候,手里都还记得拿本书,而如果这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看了就会说,看你这个人就难成才,看本书就知道睡觉。同样一件事件,老师给你的评判标准就是完全不同,标准就是你的成绩好坏。所以我们都是只能做分数的奴隶。
回到开头说过的,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思辨的教育,历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领袖的教育,我们做不了一城,一国的领袖,至少我们要做自己生命的领袖吧。主宰自己的命运吧。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时代,在自己的时代里,去建功立业。当人死以后,所留下的思想,事迹通过文字流传下来,他人生的是非成败,总结的人生经验教训,就是历史,我们学习它,就是不需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掉同样的坑里,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去试错。
学历史,从学会问问题开始,从问一个好问题,然后用一生时间去回答这个问题。孔子是求仁得仁,亦复何怨,他老人家一生坎坷,却从没怨言,他回答了自己的人生问题,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坦白来说,每个人都要当十几年的学生,可是很多人当了这么多年学生,没有学会生,反而学死了,老祖宗给学习的人为什么叫学生,就是希望学得明白,学得活,学得生机勃勃。很遗憾的是,现在教育都是功利教育,教育产业,批量生产出教育产品,有的是合格产品,有的是失败产品,人全部是流水化的商品了。一切都是经济指标为唯一依据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钱。
学历史,更为重要是,从中获得什么,如果一本书读完,书还是书,你还是你,那就和没有读过这本书没区别。历史是块磨刀石,思想的利剑通过历史这个磨刀石愈发的锋芒。那些历史的拐点,历史人物当初做出的选择,能不能带给我们启发,是历史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如此,不断磨砺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的智慧,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当代史都是历史的重演而已,今天遇见的事,相处的人,历史上早就重复千百遍了,就看我们有没有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
因为历史曾经是现在,现在也终将成为历史。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历史感兴趣的唯一原因。
小杰杰1987
很高兴您热爱历史,以我的经验,手写要有一颗对历史感兴趣的心。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应当由浅入深的着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于是一张白纸所以先从通史入手,先看中国的在看世界的。下面给您推荐几本书。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这本书依照大学教材的体例著作,所以非常浅显,通俗易懂。且涉及多个方面,值得推荐。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这本书堪称文人写史的上乘之作,这本书以时间为轴记录了从混沌时期(神话传说)到清代的终结,全书独辟蹊径,内容浅显深刻,独具一格,且有柏杨先生的批注。适合初学者研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前面两本都是中国通史,这本是涵盖全球的一部著作。这三本书如要仔细研读足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大的历史框架,如若把学史比喻为人体,那现在你就有了骨骼,一副完整的骨架。
第二阶段
我们说第一阶段是构造人体的骨架,而这一阶段就是把血肉与器官填充到骨架上,那什么是血肉和器官呢。答案就是具体研究各个朝代的具体事情,由于篇幅有限前面的通史只是大概的将历史简述下来有的事情没有,有的事情一笔带过。所以仔细学习各个朝代的历史就是第二阶段。
在这里我只推荐一部著作《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清史稿为二十六史)
正部书需要花时间进行仔细研究,而且对书上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你的第二阶段就大功告成了。
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是学史人最后的阶段,只要研究某一年代某一朝代的历史 ,前面两个阶段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人体而这个阶段就是赋予它思想。为什么要研究某一朝代的历史呢。因为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是学不完的,只有把精力放在一个点上这样才能有所突破。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这一年代的各种方面,不单单要读正史,有关这一年代的文学著作都是要学习的东西,还要辅以这一时代的人物传记进行深入研究。把所有有关这样时代的书研读透彻,在大脑中行程一个体系,那么学史你就成功了。这个时候的你完全可以说称得上一位历史学者了。
所以初学历史应该先完成第一阶段,学习历史要有耐心,因为学历史往往都是一学就是一生,有太多人半途而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看了几部通史已经够了,是一个历史达人了。其实还远远不够,学习历史的道路上一定戒骄戒躁,谦虚好问,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习到东西。希望大家共勉之。
P_松糕。
我认为历史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并非一天两天就能懂得那么多的,以我学习历史的经验来看,我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学习历史,那个时候对历史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因为有了这种兴趣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动力十足,并且在每次的测验中都能名列前茅,因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我总结了两个方法对新手来说
1、必须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2、时时问问自己对历史是否真的有所了解,可以通过测试去测验自己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满不满意。
princessgrace
首先,多跟导师交流。上好专业课,读导师推荐的参考书目。读参考书目首选原始文献,次及名人学者。
其次,选择1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试着写小论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搜集前人研究成果,看期刊论文,了解前人对此问题的认识。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可以看一些优质的影视剧,或者名人讲坛,公开课视频等等,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我是本科硕士博士到高校教学,一路过来的,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体会。
星星人类
如果是对世界历史感兴趣的话,入门级别强烈推荐张联芳的六卷本《世界史通俗演义》,这本书阅读起来的畅快感,丝毫不亚于《水浒传》《三国演义》。张能把繁乱的世界历史写成如此之简明有趣,实在佩服。另外推荐的书籍其中之一为风靡全球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这本书在中国总有大量的粉丝,一些历史爱好者将这本书奉为经典。世界通史又一著作为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魏凤莲译,这本书配有图画,问题,以及故事的引入,便于读者理解。这两本书都为世界通史著作,只不过本特利更为注重文化的交流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本人觉得,是有一些夸大的成分,但是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sccdy
这个问答,我来答更合适——曾经我也为此烦恼。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学习历史,从入门到专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懵懂阶段,这一阶段,暂未有一个框架,脑袋里基本对中国古代史、现代史、远古时代、封建社会等等一团浆糊,分不清朝代,记不住人物。这一阶段建议先读一些科普版的历史书籍,越简化越好:初中历史课本、高中历史课本就很好——可以了解朝代关系,以及每一个朝代大致的经济、文化、政治状态等。
第一阶段学习好了,脑袋里基本有了一个历史框架,当别人再问你元朝、南北朝、大金等等朝代的时候,脑袋里可以立马想到大概属于哪个历史时期。
第二个阶段:当学好了第一阶段之后,第二阶段可以学习一些更深入的东西。如果第一阶段是画饼,那么第二阶段就是往饼里面撒糖,让你的饼口感更丰富。这一阶段主要是细化每个朝代的知识: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历史的框架,仅仅知道朝代的开国皇帝、建国时间等等很粗浅的知识,第二个阶段就是进一步细化,了解每个朝代有哪些主要皇帝、做了哪些贡献;每个朝代更加细致的文化、政治、艺术等等成就;每个朝代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等等。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之后,会更加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也会变得更自信,当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别人忽然提到哪个名人轶事,你会立马想到他的生活时代。
第三阶段:专攻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更加细致,会了解某个朝代的细枝末节,以及思考它的成因,从中探究历史的轨迹;这一阶段可以学习的就更多了,刑法、经济、政治、管理形态、人物、考究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等等。
达到第三阶段的,基本是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
第二阶段的书籍推荐:《中国通史》——春秋历杨宽;《先秦史》吕思勉;《三国志》;《隋唐五代史》;《明朝那些事儿》...等等,喜欢哪个朝代,就去搜索哪个朝代的历史去读即可。推荐吕思勉编的书籍,吕老先生是现代四大史学家之一,专业。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书籍非常晦涩,很多引出各种古文、杂文、野史、传说等书籍,非专业人士,一般读不下去。
TOP1:《史记》司马迁;TOP2:资政通鉴司马光;TOP3:《二十四史》清朝汇编,含史记。还有一些历史学家编写的研究史:搜钱穆、吕思勉、陈寅恪等即可。
花果山上一毛球
第一阶段:通俗史引导兴趣
读正史未免太过吃力,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读通俗史。
第二阶段:从不同角度看历史
以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角度研究历史
第三阶段:历史的切片
所谓历史的切片,就是截图历史中一个单个因素,进行单点突破,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第四阶段:借助外人视角来看中国史
看港台历史学家,汉学家,日本史学家的文献综述
Ms_Musik
历史比较广,有人类文明起源、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也有东方史、西方史、世界史,主要看你的兴趣点在哪里。
个人觉得若是按人类进化开始可以从人类文明起源开始。
以中国为例,如北京周口店元谋人、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著名的炎黄大战蚩尤,再到兵器时期的夏商周,接着按照中国古代史的时间顺序从五代十国到元明清,由上至下梳理一遍,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演变。
也可以中国经济发展的演变开始,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的,就看个人的兴趣爱好更注重那段历史节点了。
窿zzl
不敢说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但有几本特别好的入门书推荐给题主。
第一本书,中华书局出版、文史知识编辑部编《学史入门》。
封面如下:
目录如下:
由上图可见,此书为一些历史界的专家学者特为一般爱好者所写的入门书,深入浅出,重点而系统地介绍学史方法,初学者读它,可以少走弯路。
但此书电商基本缺货,可上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或者找电子书。
第二、三本书,中华书局出版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中国历史研究法》共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谈论史料的种类、如何搜集史料以及怎样鉴别真假史料;第六章阐述如何发现史实之间纵横方面的联系。本书主要以文言写成,对初学古文的读者可能有一些障碍,但本书乃是新史学的开山之作,在史学思想、史学方法上均有创见,不可不看。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梁先生在清华学校所作的演讲记录,分为总论和分论。
总论有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长;五种专史概论。
分论包括人的专史;事的专史;地方的专史;断代的专史。本书较上一本白话,对初学者较为亲切,可以自行选读。
两本书电商皆有销售,封面仅供参考。
第四本书,中华书局出版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按照钱穆先生自己的说法,本书的总讲题为“如何研究中国史”,是根据钱穆先生的八次演讲词整理润饰而成,并附入略论治史方法历史教育几点流行误解等。作为传统史家的代表,钱穆先生的史学见解尽在本书之中,奉目录以飨诸公:
本书各电商均有销售。
第五本书,中华书局出版吕思勉先生的《为学十六法》。
本书并非吕先生亲自编写的,而是编者从《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史学与史籍四种《吕思勉论学丛稿》等书中编辑出的一部作品。读者可以从中概览吕先生关于经史子集四部研究的基本方法。吕先生的著作史实扎实精确,历史叙述清楚(不建议初学者看他的断代史系列,因为吕老先生默认读者已经看过相关古史了,所以事件总是一笔带过,令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建议看完了相关史书再看他的断代史),见解独到而精辟(所以初学历史者还是不建议看他其他的书,过于独到难免被带坑里),这本书主要是体现了他旧学的功底和新学的方法,建议一看。只是此书为摘录而成,其中的语体不一,但不影响获取知识。
本书各大电商目前缺货。
第七本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
本书是严耕望先生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的集合,作者总结数十年来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
本书在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上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这本书语言比较平实,见解大胆而细致,尤为可贵的是,严先生确实做到了“实用”二字,凡结论必举例,使我辈一目了然,举一反三。
这本书语言比较平实,见解大胆而细致,尤为可贵的是,严先生确实做到了“实用”二字,凡结论必举例,使我辈一目了然,举一反三。
涂鸦
如何入门历史,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兴趣。我就非常喜欢历史,经常阅读历史名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来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如果说你对历史没有兴趣,那么你想入门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是一种煎熬。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想入门历史就比较简单了。
如何入门历史呢?
1.读。你想入门历史,你要知道历史线吧,你要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吧。我建议你可以读读《世界通史》,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名著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看看中国人自己写的历史书,比如《史记》的白话版等等,不管怎样,一定要了解史纲,知道什么时间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2.看。如果读书太过单调,还可以看,看什么呢?看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历史电视剧,历史电影,当然抗日神剧除外,也能对历史有大体的认识。
3.写。在看史料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一写,画一画,如果已有历史框架,写一篇历史文章也是很好的。
4.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历史涵养,就会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看法,我们通过阅读史料来获得我们对历史的感性认知,通过对感性认知的积累,我们会“去粗存精,去除糟粕”,对它们又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价。
5.最重要的一点:努力,坚持。假如说以上几点你都能做到,但唯独这点你做不到,那么你的历史也是很难入门的。
jtt
历史涵盖内容犹如天上的繁星,大多数人都是只知其中一部分,精通其中一点,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是历史的初学者。我有几点建议,也欢迎大家同我讨论交流。
如果是为了应试,那就学教材,少点自己的观点,找个规律,比如时间线,比如事件线,找个自己觉得好记忆的点,按照规律去串联,去记忆。
如果是兴趣,个人爱好,或者是排除应试后的其他原因,那就不要先去接触自己难以理解的的部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正史等。建议先从自己喜欢的朝代,自己感兴趣的野史,自己有自己看法的历史事件,或者有兴趣的历史名人,慢慢来接触,先把兴趣爱好培养起来,然后也有个大致概念了,在去一块一块的充填其他历史内容,最后汇成一个完整的框架,里面有正史野史戏说,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看法,说不定还有对眼前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相似事件的比较,对事物的发展理解。
历史是人创造的,离不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不开生活活动过的山川河流,所以地理也是学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有名的战役、文人雅客的诗词创作,大国小国之的外交,各类名山大川的传说,都跟当时的地理条件和人们的出行能力有关联。
历史也是留给后人来看留给后人来学的,当时的人们,可不会去照顾百年后千年后的后人,到底看到的是不是到历史的真实面貌呢?不少历史是经过精心修饰的,歌功颂德、颠倒黑白、掩盖真实。所以学史不能完全相信史,不能完全相信某一本史书。再说啦,去伪存真的过程,也充满了乐趣嘛。
每一项学习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要能坚持下去,要能积累起来,如果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如果看过就丢,不求甚解的,肯定是学不到什么东西,很难有深度的沉淀为自己的知识的。写这一段,也是想讲给我自己听,与君共勉!
最后,也欢迎大家跟我联系、讨论、分享想法呀经验呀观点呀,虚席以待!
wallacel
感谢邀请,作为今年刚刚毕业的高三文科生。今年的历史也是考了80多。我学历史都是一些野路子,但往往野路子比较实用。 我看到了那一本封面是必修一的历史。我就懂你肯定是高一的学生。
1 首先,你学习历史在初中的时候应该有所接触。高中的历史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入讲解。 所以对历史不要害怕,把它当成一个的小故事来学习。
2 其次,在应该盲从的年纪,学会盲从。一定要听你任课老师的话。任课老师的经验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3 第三,学好语文 因为以后历史会有大量的文言文题,并且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有助于历史以及其他科目,重视平时的积累。
4 第四,做好历史笔记 注意归纳 笔记是自己复习和预习一个重要依据 这就是我的血泪经验,希望你历史学的非常优秀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能教授你的道理。谢谢
刹那芳华
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列个时间轴之类时东西挂墙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边写同时代的中国史大事(只放你觉得对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无巨细地都写下来),读书过程中不断补充。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
原贴:历史初学者如何入门历史?
泡泡星人
第一阶段:通俗史引导兴趣。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然后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学习。通俗史中亦有佳作,易中天写的易中天中华史系列,兼顾史实与史观。听袁腾飞的腾飞五千年系列讲座,最好走在路上听音频,当听故事和相声,可节约时间。
第二阶段换角度,按照中国传统的历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历史。接下来就是取得感性认识。可以去看历史主题的美剧英剧,给自己点时间,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看,直到你发现自己主要的兴趣在于哪个历史时期为止。
第三阶段:历史的切片。截图历史中一个单个因素,进行单点突破,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此外还可以从一个历史片段或事件看一个王朝的兴衰,经典有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通过那一年的历史看整个明朝历史的特点和成败。了解世界历史脉络,如果想更多了解史实可以选择《简明新全球史》,本书史实更为详尽,且通过政治、经济、宗教三条线写,较为清晰。
原贴:历史初学者如何入门历史?
重装上阵
也不完全是陈圆圆的事吧。我觉得没有陈圆圆这吴三桂该反也就反了。哪那么多的红颜祸水都是借口而已。
要非说红颜祸水的倒有几号人物:褒姒、杨玉环(杨贵妃)、武则天(也能算吧- -!)
bluearly
一个陈圆圆起不了那么大作用的,没有她,满族一样会入关,清朝也一样统一全国,这是历史大势。小说、电视剧一般是不太真实的,即使相当真实也避免不了夸大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而与真正的历史相违背。如果对真正的历史有兴趣,建议看看清史稿吴三桂传或相关史书。历史上与其相似的还有很多,妹喜、妲己、褒姒、西施、赵飞燕、杨贵妃…
11
陈圆圆,字畹芬,原姓邢名沅。中国常州武进人。曾是姑苏名妓,后为明末山海关名将吴三桂妾,最终被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成为其妻。父业“惊闺”,俗呼货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陈氏家,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陈圆圆的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圆圆,倾国倾城,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遣田贵妃的父亲田戚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戚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据传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但陈圆圆却下落成谜。有一说吴三桂为平西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吴氏进爵云南王后,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陆次云在陈圆圆传里称赞她说:“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刘建庭闻录记载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
庭闻录记载:“陈姬,名沅,字圆圆。”
刘健庭闻录说:“ 辛酉城破,圆圆先死。”
平吴录记载:“桂妻张氏前死,陈沅及伪后郭氏俱自缢。一云陈沅不食而死。”
吴逆始末记记载:“当吴逆将叛,圆圆以齿暮乞为女道士,于宏觉寺玉林大师座下薙度,法名寂静。”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圆圆曲是清初诗人吴梅村的诗歌作品,同时也是清诗中享有最高声誉的七言歌行。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在作者由明入清后八年。诗所写的历史背景是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变,而以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悲欢离合构成全诗的叙事情节。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所部农,民,起,义,军向,北,京,发,动,了猛烈攻击,明廷在军,情万分紧急情况下,最后才决定将驻防于关外的宁远总兵吴三桂撤回保,卫,京,师,当吴三桂军行抵河北丰润时,北京已经陷,落了,并且得知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的消息。吴三桂弛返榆关,准备向起,义,军投诚。
传说因为他听到爱妾陈圆圆被掠,才愤而投清,并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大战中,起,义,军失利,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城。这一历史的骤然变化,使本来走向胜利的起,义,军归于失败,终于导致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建立。
圆圆曲中陈圆圆原名陈沅,又字婉芬,是江南苏州的一个名,歌,妓,她先被外戚嘉定伯周奎携往北京,预备送入宫中供奉液庭,但她没有得到皇帝的垂,幸,仍被遣出宫。一说她再回周邸后,于宴席上为吴三桂所识,并订约聘娶。
圆圆曲把吴陈情事从初识、定情、分离、被掠到团圆,在诗中作了生动的描绘与渲染,但在这当中一个严肃的主题却始终贯穿于全诗。这一主题或者说诗的意旨就是代表着当时多数人,特别是入清的故明士大夫,对于吴三桂叛明投清所怀的愤激与讽刺。诗以极其精巧的结构把这个主题和吴陈情事融汇在一体。
在诗的开端中,作者用着强有力含义的诗句来申叙他的主题:“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燕。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这也就是全诗的要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就看到在甲申事变发生了急剧变化之后,这时跃居于力量中心的是建立了新政权的建州奴,隶,主,贵,族,集,团,那些怀着亡,国的沉痛的哀恨的士大夫,他们所面对的是入关新的统,治,者,而不再是甲申这一历史悲剧的一幕了。
圆圆曲的主题在全诗达到结束时,再一次以强烈的诗句显示出来:“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一段把诗开首的主题做了进一步的推演,“全家白骨成灰土”吴三桂投,降,后,全家三十余口,被,起,义,军,处,死,是对于吴三桂最峻刻的讽刺。当吴三桂向清人乞援时,他还是以大明臣子的身份这样做的,他所宣传的也上所谓为君父“报仇”,但是从诗中传诵一时的名句“冲冠一怒为红颜”看来,作者显然并不以吴三桂具有报国的诚意,更深刻地说,在所有故明士大夫的思想中,吴三桂的过在于投清,而不在于讨“贼”。他们把在新政权统治下无法表达的亡,国的哀恨,都发泄在对于吴三桂这类变,节,投,敌的人身上。所以诗虽以天亡“逆贼”,电扫黄巾开始,但实在却包含着无法言说的亡,国的隐,痛。再看“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这四句,作者原也以为男女情事无足重轻,并且这也不全是为吴三桂申辩,而在于加重了“全家白骨成灰土”这一句话的含义,申明吴三桂所得的惩,罚竟如是之残,酷。这就是在这通首不失风人意旨的诗中,却也突出地呈示着一如史家的直笔一样的严厉的讽刺。
圆圆曲从倒叙开始,然后写吴陈的初见,同时补叙陈圆圆的乡里和最初的入宫,诗再回过来写定约、分离被掠、团圆,至此吴陈的情事就全部结束了。以下才从女伴心目中写圆圆,这是这首诗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因为它显示出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近代学者把这一首和作者同时期的作品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相比较,作了精辟的论断。至诗的结尾则是反复咏叹,诗旨得到了最后的发挥。
古人云情至文生,圆圆曲的成功是艺术上的,也是思想上的。梅村身经亡国、历尽沧桑,他的诗都是反映了他一生经历中感受最深的时刻。圆圆曲的细节虽然不一定和客观史实完全相符,但那久已消逝了历史悲剧的一幕,终于被作者为我们保存了下来。
圆圆曲包含许多类似于电影镜头的故事片段,诗人就象是运用蒙太奇。开始的时候先给观众展示最重要的一幕,再将镜头一个个往前推,到陈、吴初次相见。然后,来了一个化出化入,一下子转为顺叙,用一连串的镜头表现陈圆圆的全部经历。接着,又将陈圆圆与其旧时同伴截然相反的境遇,陈圆圆本人前后迥异的贫贱与富贵,吴三桂,全,家,的,被,杀与陈圆圆一人的受宠,两两放在一起,分别进行对照。最末,用一系列吴国灭亡的历史镜头,暗示吴三桂即将来临的可耻下场。这样处理,全诗就显得首尾连贯,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寓意深刻,艺术感染力也就更强了。
圆圆曲在艺术构思方面很有特色。诗人以西施比喻陈圆圆,说两人都生长在江南水乡,也都很美丽。西施是越国人,越王勾践为了施展美人计,将她进献给吴王夫差,使夫差沉,湎,声,色,不理政事,借以灭,亡,吴国。而吴三桂爵封平西王,又姓吴,所以诗人利用“吴”字双关,以吴王夫差比喻吴三桂。诗歌叙述陈圆圆入京以前的事迹,是这样开头的:“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这就巧妙地将陈圆圆和吴三桂与西施和吴王夫差密切联系起来,为以后陈圆圆嫁给吴三桂埋下了伏笔。篇末又说:“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这是借历史上吴国的灭,亡来影射眼前不可一世的吴三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圆圆曲写作之时,吴三桂正在汉中一带,因而结尾两句说:“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以汉水点明汉中,又融化了李白江上吟里面的诗句:“功名富贵如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指出汉水永远流向东南,汇入长江,直达昔日吴宫所在的江苏;吴三桂必将和吴王夫差一样,最终亡于荒淫。可见,诗人在圆圆曲中,同时运用了比喻、双关、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更加有力地鞭挞了吴三桂,重,色,卖,国,的,罪,行。本诗主题过去认为是讽刺吴三桂的。以往文人对政,治,敏,感,而历史上吴三桂的名气比陈圆圆大得多,人们不论反满还是崇满都痛恨吴三桂,而圆圆曲开篇即推出甲申年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山海关之战,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顺理成章。娱乐社会的好处是使文学从,政,治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就不难看出此诗是圆圆曲而非三桂曲。吴三桂在诗中所占篇幅很小,而大量的篇幅用来描述陈圆圆身世和遭遇,还不惜笔墨,倾注了深切的同情。尤其是本诗没有提到满汉的民族冲突,而引狼入室正是吴三桂百,世,莫,赎,的,罪,行。
圆圆曲之作成,应在顺治八年辛卯初冬,即与听卞玉京弾琴歌为同一年之作品。当时满清替明朝皇帝报仇的谎言已被其,凶,残,的,罪,行所揭穿。他们大,肆,屠,戮,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昆山、屠江阴、屠湘潭、屠大同、屠广州,除了疯,狂,的,屠,杀,外,还强行剃头、圈地、掠奴,豺狼本性暴露无遗。作者作为明朝遗臣,对此只字未提,实属遗憾。由此可知作者在满,清,统,治的重压下,不可能直数吴三桂的罪,行,所以此诗主题是歌咏陈圆圆事迹。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本诗主题不够和谐,它虽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关系为主线,但并不歌颂陈吴的爱情,而是一提到吴三桂,就旁敲侧击地讥刺嘲讽,可又不能写成明白无误的讽刺诗。从而影响了本诗主线陈圆圆爱情生活的性质,说不清究竟是幸福的抑或是悲哀的。主题的自相矛盾对本诗的艺术价值有所影响。
圆圆曲主要是作为一首爱情诗来写的,诗中对于吴三桂措辞隐约闪烁,似乎带有婉曲的嘲讽,却又带有颇多的同情。“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些诗句写出了吴三桂的悲剧性处境,他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作出与李自成为敌的决定,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也不可能对吴三桂作全面的评价,但他确实指出,人处在历史造成的困境中时,无法作出两全的选择,他不能不承担悲剧的命运。这里面包含了诗人自身的人生体验。也正因此,这首圆圆曲写得烟水迷离,百感交加,极富于艺术魅力。
菁
一,明末的统治者当时已经无力维系摇摇欲坠的政权,遍地而起的农民起义已经严重的撼动了政治根基。
二,自废武功一般的杀掉袁崇焕,早就埋下了北方战局倾颓的诱因。
三,在吴三桂因满清入关前,李自成已经攻陷了北京,基本覆灭了明政权。
四,李自成进京后,抢掠百姓、猜忌李岩宋献策等行为,严重的暴露出农民起义的劣根性;就算没有吴三桂引满清入关,他的势力分崩离析也不好说。很可能会更乱。
五,满清连续的人才辈出,就算是没有吴三桂,满清入关也会成为必然;虽然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六,历史兴衰,朝代更迭,有时看似美女祸水,但问题的根本都在男权社会里手握权力的统治者自身上。
综上所述,没有陈圆圆,明一样会亡、清一样会兴;俺们男同胞们正视历史吧,不要总是拿女人来说事了。
吴梅村的圆圆曲怎么说来着?
“妻子岂应关大计 ”
事关民族兴亡的抉择,岂能让色欲做主?
温颖
红颜祸水是古代男人把责任推倒女人身上的借口!
历史上所谓祸国的女人有很多:妹喜祸夏,妲己祸商,褒姒祸周,西施祸吴,飞燕乱汉,玉环误唐......这些都是替那些封建统治者背黑锅的女人,即使没有她们也是会亡国的。
kobewh
都不是
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由此可见,所谓封建,自应有部族战争以来已有雏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有人主张始于西周。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原贴:历史的!历史的!
松狮妹儿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1][2],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4],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韩非子像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原贴:历史的!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