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本书用叙事学、价值现象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学等方法,从性别话语、影像化、经典建构与时尚话语等方面,对当代小说情爱叙事进行了多维透视与研究,揭示了情爱问题在小说叙事中的深层内涵及其内在动因。【作者简介】- 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周志雄,1973年生,湖北黄冈人。200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在《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合著有《沂蒙文化与现代沂蒙文学》。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当代小说作文
[作品]五岁时,我杀了我自己
我喜欢的女孩,洁西卡,因为父亲去世而伤心哭了。我想安慰她,但是她说,她不想再当小孩,所以我们做了那件事。因为这样,他们说我伤害洁西卡,害她住进医院,就把我送进托管中心关起来。 在禁闭室里,没有窗,没有...
shltd
我其实不太会划分小说的时代,所以到底哪些算是当代外国文学我也不太清楚,我写几部时间比较新是小说,你做一下参考吧
1、《灿烂千阳》
《追风筝的人》的作者的第二本小说,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2、《大象的眼泪》
具体内容是关于甜美背后的残酷、多舛的命运和复杂的人性以及忠心耿耿的爱。《大象的眼泪》以大萧条时期的马戏团为背景,时空跨越七十年,让我们感受到萧条时期最炫目的华丽,困顿景况里最动人的温暖。
3、《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本书讲述的是一种放下后的人生状态,生活的希望往往充斥在不经意间,在你以为自己已经准备放弃的时候,只有人处于一种“放下”的状态才是最初始、最好的。该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就如同你身边的一个朋友,你为他生活中的意想不到的遭遇而费解、思考、伤心、难过,或者同他的朋友一样在说,“小心一点,这是一个圈套”但是当故事结束的时候,你会觉得要感谢作者,在这个灰暗的世界,昏暗的时代,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感、归属感、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你会觉得对生活又重新充满了斗志和希望。
4、天堂的声音
假如你对生命感到绝望,读过本书后,你会明白: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生命所给予你的礼物,你可以从中发掘美丽生命的真实意义,找到自我的。只要张开心眼,你会发现每天都有一件美好的礼物在等着你,可能微小如一道光或一片美丽的叶子,也可能是一件大喜事。有时这些礼物很难被发现,你必须花点功夫才能够找到它。
5、《我在雨中等你》
我叫恩佐。我老以为自己是人,也一直觉得我和其他狗不一样。我只是被塞进狗的身体,里面的灵魂才是真实的我。这里记录着我和主人丹尼相依度过的风雨悲欢:当妻子凄凉死去, 当岳父母和他反目成仇,当他镣铐加身被突然逮捕,唯有我知道真相。可是,我只是一只狗,我无法发音,不能说话……现在我老了,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与你分享我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就翻开书,我在故事里等你……[
6、《在路上》
《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7、《消失的地平线》
这里有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被森林环绕的 宁静的湖泊,徜徉在美丽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净如明镜的天空,金碧辉煌的庙宇,这些都有着让人窒息的美丽。纯洁、好客的人们热情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这咀是宗教的圣土,人间的天堂。在这里,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这就是传说中的一香格里拉。
8、《五岁时,我杀了我自己》
全书以八岁男孩波登的口吻,描写出一个不被成人理解,始终遭到扭曲的孩童孤独心灵世界,他只能在一个与之格格不入的世界中生存,故事相当感人。这其中,波登的单纯与大人世界的复杂形成强烈的对比,他无力摆脱身边那些讨厌的大人的处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国经典名著《小王子》;而波登被视为超越常规、不被理解的困顿,以及对成人世界的不知所措,亦常被引比为《麦田捕手》的霍尔顿。
9、《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一个新颖的故事,它涉及到三个层面的连动:引人入胜的科幻概念、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以及感人至深的爱情。全书交织贯穿了亨利和克莱尔不同角度的视野和叙述,传神地表达出克莱尔那种总是被丢下后的思念,那种不寻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对亨利超乎一切的爱;还有这个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将身在何方的男人,他的恐惧,和他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的感激之意。
10、《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他叫爱迪,八十三岁生日那天,为了拯救在突发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女孩而殒命游乐场。醒来时,爱迪已身处天堂,这才发现:那里并不是牧歌萦绕的伊甸园,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断的交叠重现。五个被爱迪或铭记或忽略或遗忘的人,轮流登场,引领他寻找逝去的时光,追问人生的谜底。无形间,天地间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锁链,爱迪只是其中的一环。
11、《相约星期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12、《一日重生》
让某个辞世已久的亲人,陪你再过一天。只有一天。如果可以如愿,你需不需要这样的机会?
机会,在一个尴尬的时刻,落到了查尔斯·贝奈特头上。这位退役棒球运动员在挫折与酒精的消磨中,已经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事业碰壁,婚姻破裂,酗酒成瘾,众叛亲离,就连女儿的婚礼都不愿意让他露面……查尔斯起了轻生之念,他以为只要一辆高速运行的汽车,一次忘我的狂奔,就可以挥手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电光火石中,他的肉身徘徊在此境与彼岸之间;恍然苏醒,他竟然看到了多年前就意外去世的母亲。
母亲引他走进昨天。昨天是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场又一场角度诡异的悲喜剧,一串又一串彼此纠缠的心结。沿着母亲指的路,查尔斯的归宿究竟通往何方?一日顿悟,是否足以改变一生?
……
再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周围全是掉落的树枝、树杈、树叶。石头压着我的胸口和肚子。抬起下巴,我看到了:年少时的棒球场,沐浴在晨光中,还有球场边的两个球员候场区,以及投手站立的地方那撮隆起的尘土。
还有,我妈妈,我去世多年的妈妈。
……
我几乎不能动弹。但她的手臂环绕着我,我再一次感觉到她抱起了我,空气划过我的脸庞。我看到的只是黑暗,好像我们在一张长长的黑幕布后飞行。突然间,黑幕布拉开了,我的眼前出现了星星。成千上百的星星,她放下我,让我躺在湿漉漉的草地上,把我受伤的灵魂还给这个世界。
(PS.以上三本书是同一位作者)
目前只能想起这些,应该都是当代的吧,希望有你喜欢的
原贴:推荐一些外国当代小说
syh890829
从苏童身上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因其创造的独特形象,在使法国公众接受中国当代文学时起到不容怀疑的作用。但电影在为苏童吸引了异域关注的目光的同时,也对异域观者产生了诱导,强化,而不是修正了其文化思维模式和民族集体想象;对于被接受的作家而言,这并非是一种丰富因素,而是一种固化因素,它对作家完整的、真实的文学形象的树立产生了阻力。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凭借其强大的爆发力和创新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紧贴中国现实的时代气息,丰富多样的写作主题,不拘一格的写作手法,形态各异的文学思潮,使得这一文学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汉学历史的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汉学界就敏锐地捕捉到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趋势,翻译了当时很多“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更出现了持续稳步上升的态势,中国文坛的主力人物几乎都拥有了法译本作品。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尤为频繁,特别是中法文化年期间,巴黎图书沙龙首度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将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主推对象,三十余名中国作家应邀赴法,与法国读者直接接触,进一步引发了法国出版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出版热情和法国公众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阅读兴趣,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出版,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作家在法国的影响力。
如果谈到在法国受到关注较多,影响较大的中国当代作家,苏童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法国先后出版了六部他的作品:《妻妾成群》(Epouses et concubines,1991年,弗拉马利翁出版社)、《红粉》(Visages fardés,其中还收录了《妇女生活》,1995年,毕基耶出版社)、《罂粟之家》(La Maison des pavots,1996年,中法文对照版,友丰书局)、《米》(Riz,1998年,弗拉马利翁出版社)、自选小说集纸鬼(Fantómes de papiers,其中收录十八篇短篇小说,1999年,德克雷德·布鲁韦出版社),以及去年刚刚出版的《我的帝王生涯》(Je suisl'empereur de Chine,2005年,毕基耶出版社)。
苏童的文学创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但真正令他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并为他带来国际性声誉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小说《妻妾成群》的问世。苏童也同样是凭借着这部作品吸引了法国人的视线,登上了法国的文学舞台。在张艺谋获奖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光环照耀之下,《妻妾成群》迅速拥有了法译本,普通本出版不久便又出了袖珍本,并以巩俐的倩影作封面,封底则标明小说为电影原本。《妻妾成群》在法国的发行量达到六万册,成为在法国最畅销的中国当代小说之一,苏童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为法国的汉学界、文学界和普通读者所知晓。在法国出版界,两三千册的销量就可以收回成本,一般的中国文学作品达到六七千册的销量,已经是不错的表现,因此,作为苏童在法国被翻译的第一部作品,《妻妾成群》六万册的销量是一个很高的起点。改编电影的成功,带来了苏童小说商业上的成功,令苏童从众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中脱颖而出,迅速走入法国读者中间,赢得了较大的读者市场,这是很多只求被翻译就好,并不计较销量的中国作家难以企及的,这也使得苏童成为一个法国出版商从其身上能看到相当商业价值的作家。
同时,与电影的紧密关系,使得苏童在法国的接受方式成为一个特例。大多数在法国得到译介的中国当代作家,首先是以某一方面独特的文学品格(作品叙述层面的先锋实验性、思想层面的探索性或哲学性、内容上的现实性和批判性等等)吸引了某一位或某一些法国汉学家的注意,然后借助其推荐,逐步得到翻译和出版,在一个并不短暂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法国汉学界更广泛的认可,最终引起文学批评界和法国大众的注意。而苏童在法国被发现、被译介、被接受的过程直接而迅速,几乎没有任何过渡。可以说,因为改编电影成功而带来的强大的商业连锁反应,使得法国汉学界、文学界和普通读者对苏童的认识和接受几乎是同步的,汉学界在后两者的认识和接受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原有的引导作用,作家的形象不是依靠汉学家有选择的翻译和有侧重的推介而逐步塑造出来的,而是由电影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视觉影响力,在读者阅读文本之前,先入为主地、直接而直观地植入了读者的脑海。
苏童在法国的这种起步方式对他日后在法国的译介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而要分析这种影响,我们必须先了解法国人是怎样来解读《妻妾成群》的。
法国的一家杂志这样评论苏童的《妻妾成群》:“苏童不动声色地描写最残酷的折磨,最隐秘的痛苦。喊叫、暴力,甚至是巫术都像在一层薄雾中,或者是在一层纱幔后出现。一些富有诗意的细节,例如知更鸟的歌唱,蜿蜒的紫藤,奇特而引人侧目。这种奇异的视角,不仅远没有减轻阅读的焦虑,反而令人更加恐惧。表面上简单的文字,实际上是一座迷宫。没有一个人物可以作为标准,因为没有一个人令人同情,也没有一个人令人厌恶。这些黑色的灵魂同时也是受害者。发疯的颂莲,不停地围着弃井转来转去,是最为恰当的形象。”这样的评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无权去指责这样的解读,从阐释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妻妾成群》,更何况很多中国读者所读到的《妻妾成群》也正是上文所描述的形象。但是从这样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法国文化背景下特有的接受视域,使得法国读者对于苏童作品的某些因素尤为敏感。苏童所精心营造的阴森恐怖的氛围,神秘诡谲的意象,暗合了法国读者对于陌生而遥远的东方世界的集体想象;颂莲们的悲剧命运,又能够引起法国人对于生活在黑暗制度下的东方女性的深刻同情。汉学家安妮·居里安曾经从法国人的角度谈到改编成电影的当代中国小说和西方读者的关系问题,她写道:“许多中国作家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这既能使他们出名,又能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因此他们的写作受到诱惑,追求强烈的视觉风格和可能引起西方人的兴趣、使他们入迷的意象,而他们展示的是西方人可能已经了解的那个中国,带着古典色彩,却不是当代中国(然而小说和电影都是当代的);为此,他们求助于中国文化中一些对西方而言富有异国情调的乃至公式化的意象,如《妻妾成群》的大宅或有人在抽鸦片的屋子。”苏童写作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取悦西方读者,但安妮·居里安的话印证了苏童作品中的某些因素,特别是叙述层面的某些因素,即使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并非最重要的部分,却恰恰是可以引起法国读者兴趣的阅读兴奋点。
苏童曾说,“我的终极目标不是描绘旧时代,只是因为我的这个老故事要放在老背景和老房子最为有效。试想一下,如果我把《妻妾成群》改写,抛开外表所有可以剥离的东西,那些院子、宅子等,我可以把它处理成当代生活中四个机关女职员和一个上司之间的关系,这样写不是也很有趣吗,会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篇小说。”对于苏童而言,历史仅仅是一件外衣,一个衬托人物表演的布景,他的目的是以历史为道具,描写、探索人性中复杂的方面。然而,正是因为以遥远的时代为背景,有了与现实拉开距离的叙述空间,才使苏童的叙述才华得以充分地发挥,恣意绽放。细腻的心理描写,含糊玄妙的意境,准确的细节将《妻妾成群》的故事讲得如此生动、如此逼真、如此精彩;而苏童的描写越是灵气十足,越令法国读者感受到作品强烈的异国情调,令其为之入迷,流连于作品华丽的外表,深陷于作者引人入胜的故事,却失去了拨开情调、意象的迷雾去追寻掩藏其中的内在实质的意识,忘记了作者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苏童意欲摆脱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却牢牢地吸引住了法国读者的视线,精彩绝伦的故事带来的“感官性”的享受主导了他们的阅读。如果真的将《妻妾成群》的故事改为四个机关女职员和一个上司的故事,离开阴沉恐怖的旧宅院和裹足的小脚,也许苏童作品的思想性、普世性会得到更为有力地凸现,会更为有效地传达给法国读者,但苏童在法国的命运也许也将改变了。
《妻妾成群》内在思想性的被忽视是不是意味着苏童的叙述才华和写作风格得到了法国读者充分的肯定?问题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安妮·居里安在谈到法国新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时说道:“虽然新小说较晚被翻译到中国,但它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影响。例如萨罗特、罗伯-格里耶,他们的理论著作和小说都被翻译成中文,并且得到广泛讨论。像《古典爱情》和在细雨中呼喊的作者余华,以及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小说原本的作者苏童,他们在新小说技巧的影响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打破了叙述的线性,采用多视角的写作。”在安妮·居里安的描述中,苏童是一个具有先锋实验性质,在叙述技巧上有独特追求的作家。《妻妾成群》虽然讲述的是一个旧派的故事,也借用了一些古典小说的元素,但它并不等同于传统小说,苏童有意识地在其中融合了具有现代性的叙述手法,并创造了独特的叙事风格。他在行文中取消人物对话的标点符号,使得小说人物和叙述融为一体,相互制约相互辅助,在阅读和感官体味上更为流畅;他采用语言“陌生化”手法,以产生特别的审美感觉和深邃意味,令小说的叙述话语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表达范式。同时,他大量使用句号,而不是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感叹号,以处于零点的情感状态、尽量不动声色的态度进行叙述,使读者的感受不再是从语句中被动地获得,而是从相关的情景和细节中主动地获得。作者冷却了自己的主观情绪,以不褒不贬的态度叙述一切,退让出阐释空间,由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一种能动的判断。他还大量地运用长段,以控制小说的节奏,小说的叙述语调也变得平缓从容,不动声色,形成舒缓沉静的叙述风格。
然而在《妻妾成群》的法译本中,原文的行文方式与结构被改变,原文中本没有引号的对话全部加上了引号,多处对话结尾的句号被改换为感叹号这样具有明显感情色彩的标点,原文中很多长段被断成短段。事实上,由于中法两种语言的差距较大,将原文中的一些形式进行改变,使之符合法语的表达习惯、易于读者接受本无可厚非,但进行这种改变需要十分谨慎的态度,因为作者的语言特点、整部作品的风格是与其表达形式密切相关的,上文提到的无引号对话、句号标点及长篇段落可以说直接体现着作者的风格,甚至本身就是作者风格的组成部分。但它们却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流失了,这种流失不论是译者的选择还是出版商的选择,其用意都在于将作品浅析化,减少阅读障碍,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从而将读者的阅读重点指向作品的故事层面。经过这样的翻译处理,很难想象苏童的叙事魅力是否还能较为完整地传达给法国读者。
事实上,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出版具有两种较为明显的并行不悖的特征。一是追求具有轰动性的作品,例如获奖电影的原本小说,或是在中国引起巨大争议,能够刺激法国公众神经,颠覆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印象的作品;例如,李碧华的《霸王别姬》、李晓的门规,卫慧、棉棉作品的翻译,这种翻译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商业效应,更多地反映的是出版商的选择,而不一定是汉学家的偏好。二是着眼于作家的文学创作品质和创新独到之处,力求反映中国当代文学特有活力和创造力,例如对先锋派作家余华、格非、马原等的译介,对寻根派作家韩少功等的译介,这种翻译较少考虑商业因素,主要着眼于促进法国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逐步树立作家的国际声誉。
应该说苏童《妻妾成群》的翻译属于第一种类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在《妻妾成群》的翻译中,译者和出版商强化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因素,而忽视在文学审美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叙事手法的倾向。而在《妻妾成群》之后,作为一个在法国已经获得商业成功和一定知名度的中国作家,苏童似乎也因此失去了成为第二种出版对象的机会。即使翻译家希望在翻译中保留苏童的叙述特征,也可能在和更看重商业利益的出版商的周旋中妥协。《米》的翻译者诺埃尔·杜特莱就曾提到:“在形式方面,苏童将对话融于叙述之中,没有使用引号将其明显地标示出来,有时会令人难以分辨这些话是出自对话还是人物的内心独白。英文版保留了这种手法,而遗憾的是法国出版社并没有这样做。”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法国出版界、文学界还是普通读者,对苏童的印象始于《妻妾成群》中所创造的那个充满神秘的中国意象的旧宅院和悲剧性的东方女性形象。可以说,《妻妾成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苏童在法国读书界和普通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苏童被翻译成法语的作品大都属于所谓的“新历史小说”和“妇女系列”,所有关于苏童作品法译本的评论和介绍,无一不提到苏童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小说原本的作者。时值2005年,法国出版社宁可选择苏童1992年的作品《我的帝王生涯》,而不考虑苏童较为新近的《蛇为什么会飞》这样的现实题材作品。虽然苏童也在法国出版了短篇小说自选集,但其影响远不及《妻妾成群》之后的《红粉》和《米》。
2004年巴黎图书沙龙介绍受邀中国作家的手册上,关于苏童的条目基本上概括了法国公众对苏童的印象:“苏童非常擅长描写模糊遥远的历史,他的小说经常以中华民国和封建时代作为背景。令他名声鹊起的是描写女性的作品,例如1989年被张艺谋搬上银幕的《妻妾成群》。他的笔触敏感细腻,具有内敛的诗意,传达出悲剧意味,在苦难、堕落和颓败的背景上,描绘现代人物和历史人物复杂、犹疑的精神状态。”如果说,不通晓中文的法国读书界和普通读者对于苏童的印象来源于他第一部在法国获得成功的作品,这并无可厚非,那么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情况相当熟悉的汉学家对苏童又有怎样的认识呢?
有中国评论家说:“苏童是一位善变的作家,他从不愿意固定自己的风格,他甚至视风格为一种‘陷阱’。从‘枫杨树’、‘香椿街’到‘妇女乐园’,从历史到现实,从古典到现代……苏童的创作视点始终游移不定,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但在法国,汉学界对苏童的认识却并非如此。正如我们在上文所提到的,由于苏童在法国的一炮走红,使得汉学界与普通法国公众几乎在同一时间接触到苏童,很多汉学家对苏童的印象也始于《妻妾成群》,从而忽略了苏童其他类型的创作,例如为苏童博得中国文学界最初赞扬和肯定的“香椿街”的故事和苏童晚近的关注现实的作品。同时,由于苏童在法国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法国出版商在出版苏童作品时具有相当的主动性,汉学家的注意力可能更集中在另一些需要其大力推介的作家身上;而出版商对苏童作品有选择性的出版,在不断强化《妻妾成群》对读者造成的印象的同时,也对汉学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只将目光放在苏童女性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作品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米》的法语本译者诺埃尔·杜特莱在他的中国当代文学爱好者使用概要中这样概括苏童的创作:“苏童喜欢将他的小说置于他并不了解的历史背景中,并且擅长描绘女性形象。”
上文我们提到专攻中国当代文学的汉学家安妮·居里安曾把苏童与余华相提并论,指出新小说对他们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居里安注意到苏童在叙述层面上的独特性和文学品质,并不受制于苏童作品的历史外衣。但这样的声音似乎显得十分微弱,更多的汉学家执著于苏童所虚构的历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这种倾向贯穿了对苏童《妻妾成群》之后的作品的解读。以《红粉》为例,从故事情节上看,苏童在其中描写了旧时代妓女秋仪、小萼在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沉浮的生活,写就了一曲女性曲折凄婉的命运悲歌。我们且不论作者写作的立意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国汉学家是怎样进行解读的。
“在《红粉》中,苏童描写是在1949年后,在共产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的最初阶段,两名被带进劳改营进行改造的妓女的生活。”
——诺埃尔·杜特莱
中国当代文学爱好者使用概要:苏童的小说“以虚构的方式表明了虽然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极力禁止,但旧中国的某些东西依然存在,无法被消灭:那就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对性的欲望,那种远不是洁身自好的贤妻良母所应具有的女人的欲望……苏童笔下的女主人公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呢?性欲,她们强烈的性欲,似乎为她们画出了人生的轨迹。毛泽东强调男女平等,甚至是男女无别,而这些女人却费尽心机想要在男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靠男人过日子。”
——玛丽-克莱尔·于奥
《红粉》法译本序言:“两名在解放后被强制改造的妓女,厌弃可以自主,却失去性生活的辛劳生活,死心塌地地要依靠男人过日子。这种女性观是否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弥漫在文学话语里的女性厌恶论同出一辙?至少,这一观点表现的是对任何形式的乌托邦的拒绝,对旧式小说的永恒真理的认同——直至作者的风格也是如此:男人永远是男人,女人永远是女人,金钱永远是金钱。”
——安热尔·皮诺和伊莎贝拉·拉碧1994年-1997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综述
被带进劳改营进行改造,只是《红粉》中情节的一部分,而诺埃尔·杜特莱则把它放大为小说的主要内容,在他的概括下,《红粉》俨然成为一部反映敏感的政治问题的具有揭露性的小说。玛丽-克莱尔·于奥则将重点放在了“性欲”两个字上,在她的不乏女性解放意味的话语中,秋仪、小萼这两个旧的灵魂在新的生活来临之际的失重与挣扎,实为“性欲”与压抑女性欲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激烈冲突。而安热尔·皮诺和伊莎贝拉·拉碧则对作者的女性观提出了质疑,从作品中读到的是作者“男性话语霸权”的嫌疑。
苏童一再强调:“我把女人当成男人来写。”“我首先关注的是人的问题,人性的问题,人的生存处境,性别特征是裹在里面涌现出来的。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然而,这样的表白无法阻止法国汉学家在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知识结构的支配下,对他的作品所作出的解读。诚然,秋仪和小萼可以是两个抽象的灵魂,但既然在作者的笔下,她们生活在刚刚解放的中国,她们是妓女,她们有着依附男人的意识,从她们身上就有可能读到政治、性和男性霸权。如果说这是苏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达,不如说这是西方社会最为敏感,最为关注的话语在苏童作品中的影射。
当汉学家的眼光也往往局限于苏童作品的经验层面,忽视作品的隐喻意义,无法跳出苏童无意中挖掘的历史陷阱的时候,不难想象法国媒体和普通读者是否有能力走出这个其实由他们自己编织的中国幻象。让我们再来看看法国媒体和出版界是怎样来评价苏童想要表达“一种不确定性,包括人的身份和处境的不确定性”的作品《我的帝王生涯》的。
“作者细致的描绘,让我们沉浸在一段想象的中国历史中。由于出生在历史被全盘颠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苏童怀有一种重塑历史的激情。”
——菲利普·毕基耶出版社网站
“在历史与虚构之间,苏童描绘的世界极端残酷,带着一点中国式的感性的情色肉欲色彩。”
——马赛某书店负责人
“这是一部构思精巧的小说,充满异国情调,精致的中国风物俯拾皆是。”
——法国《读书》杂志
无可否认,这样的介绍有哗众取宠之嫌,强化苏童作品中的政治性、地域性和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商业目的的有意之举。但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苏童的尴尬:作为一个已经走入法国读者中间,并在法国出版界获得一席之地的中国作家,苏童在逐渐摆脱自己文学地位的地域性,融入法国文学系统的进程中,却不断地在被强化其文学作品的地域色彩。被法国文学、文化系统接纳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受制于法国文化定势,无条件地接受“他者”对“我”的文化定位的过程。
从苏童身上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因其创造的独特形象,在使法国公众接受中国当代文学时起到不容怀疑的作用。但电影在为苏童吸引了异域关注的目光的同时,也对异域观者产生了诱导,强化,而不是修正了其文化思维模式和民族集体想象;对于被接受的作家而言,这并非是一种丰富因素,而是一种固化因素,它对作家完整的、真实的文学形象的树立产生了阻力。
文学作品所包含的丰富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角度去解读它,苏童的小说也不例外,更何况文化的差异,截然不同的接受视野有时会为解读一部作品、一个作家提供意想不到的角度,开拓另一种曲径通幽的可能。然而,我们忍不住去期待,是否有一天,在法国,人们能够拨开弥漫在苏童作品之上的或阴郁、或凄婉,充满诱惑的迷雾,去发现那个为他们所忽视的,也许是一个更本真的苏童呢?走出了中国的苏童,什么时候能够走出这层迷雾,在更宏大的文学宇宙中得到释放呢?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赏析
人之初性本善
1、《灿烂千阳》
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2、《大象的眼泪》
甜美背后的残酷、多舛的命运和复杂的人性以及忠心耿耿的爱。《大象的眼泪》以大萧条时期的马戏团为背景,时空跨越七十年,让我们感受到萧条时期最炫目的华丽,困顿景况里最动人的温暖。
3、《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本书讲述的是一种放下后的人生状态,生活的希望往往充斥在不经意间,在你以为自己已经准备放弃的时候,只有人处于一种“放下”的状态才是最初始、最好的。
4、《我在雨中等你》
我叫恩佐。我老以为自己是人,也一直觉得我和其他狗不一样。我只是被塞进狗的身体,里面的灵魂才是真实的我。这里记录着我和主人丹尼相依度过的风雨悲欢:当妻子凄凉死去, 当岳父母和他反目成仇,当他镣铐加身被突然逮捕,唯有我知道真相。
原贴:推荐一些外国当代小说
钱包包里钱多多
1、
钱钟书:《围城》
幽默源于智慧,智慧写尽人生!
2、 路 遥: 《平凡的世界》
正视苦难,震撼心灵;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3、 金
庸:《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飞狐外传》
“凡有井水饮处,皆看金庸”,金庸的武侠雅俗共赏,是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
4、 王
朔: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浮出海面、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
痞子是一种误读,其实王朔深藏不露,是地道的言情高手!
5、
王小波:《黄金时代》、《未来世界》、《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
黑色而幽默,特立而独行,一把独立思考的匕首,扎进时代的肺中!
6、 张爱玲: 《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又世俗,又贵族,又虚无;风情万种的智慧女人,笔下字字珠玑!
7、 沈从文: 《边城》
如一幅极具东方神韵的水墨山水,怎一个美字了得!
8、 默 默: 《四十大惑》、我在梦见你
灵性的默默、梦幻的默默是又一个天才;默默的世界,透着纯净!
9、 尹丽川: 《贱人》
迷茫的灵魂,穿着反叛的外衣,加上骨子里抹不掉的性感!
10、石 康: 《晃晃悠悠》
久违的青春和曾经沧海的初恋,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过去了!
11、顾 城: 《英儿》
童话诗人的另类人生,纯粹的爱情,无法承受,生活之重!
12、安妮宝贝:《彼岸花》
灰色、忧郁又自恋,如暗夜里的春光,有一点颓废,有一点旖旎!
13、贾平凹: 《废都》
平凹是个才子,《废都》是锅杂烩;世俗百态,原形尽露!
14、古
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七种武器》、《楚留香传奇》
狂放不羁的浪子,潇洒落寞的剑客;留给世界一道孤傲的背影!
15、罗 珠: 《黑箱》、《巫河》
又一个诗人在编织着陷阱,要小心,再小心,别走了火,别入了魔!
16、萧 红: 呼兰河传
写得干干净净,又美又心碎!
17、陈忠实: 《白鹿原》
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长篇,作者努力想达到的,正是扉页上的那行字:民族的秘史!
18、王安忆: 《长恨歌》、《荒山之恋》
一半是孤独,一半是欲望;一不小心就是又一个张爱玲!
19、张贤亮: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在反思中批判,在性爱里升华!和王小波一道,将时代的荒诞,揭露的淋漓尽致!
20、姜 戎: 《狼图腾》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5346131
文笔很业余,内容很精彩;值得一读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更是故事背后!
豆泥
一直都有争议.节选:
上述过程来看,随着时代和认识的发展,我们尝试把“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范围作相对调整完全是有历史渊源可循的,也是必要的。目前大陆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界定主要成型于1950-1920世纪60年代(1950年,中央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文法两学院各系课程草案,其中对“中国新文学史课程”内容做了如下规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讲述自五四时代到现在的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史,着重在各阶段的文艺思想斗争和其发展状况,以及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作家和作品的评述。”这个大纲要求把新文学定义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论证“新文学的发展是无产阶级占领文学历史舞台的过程和结果”),就如钱基博在1930年写作“现代文学史”的时候不可能把“现代文学史”的范围划定到1949年一样,成型于1950与1920世纪60年代之间的大陆主流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界定,也不可能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范围延伸到1970年代。
近代,从1840到1919
现代,从1919到1949
当代,从1949年至今
这是中国文学的时代划分
并不是历史领域的划分
游走的生菜
一般来讲,按时间来不很认真的划分。近代,从1840到1919 ,现代,从1919到1949 ,当代,从1949年至今 。
当代的我个人认为有很多,我知道的你可以按照作者来找其作品,这样比较容易一些。
王朔,贾平凹,莫言,余华,王蒙,陈忠实,刘恒,韩少功,阎连科,史铁生,铁凝,张洁,毕飞宇,刘心武,张抗抗,张承志,叶兆言,池莉等等等等太多了。他们一代的很多名家。我喜欢他们的东西,和现在的年轻人有代沟,但是作品有深度。
至于在近一些的就是石康,格非,东西等等的。更时尚一些,商业味能浓一点。
个人观点,一笑了之。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有哪些
jerry5337
提起莫言,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因为他就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人。《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小说,于2009年首次出版。作品生动地讲述了一位乡村女医生“姑姑”50多年来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来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蛙》一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乡村女医生“姑姑”,她的父亲曾经是八路军的军医,因此她继承衣钵,在建国后的新中国乡村里实行新法接生,成为一名妇产科乡村女医生。“姑姑”用新法接生下来的婴儿成千上万,遍布高密东北乡,于是“姑姑”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很高。但是,由于新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在“姑姑”手上丧生的未出世的婴儿也是成千上万的,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同时扮演着“天使”和“魔鬼”的角色,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蛙》这部作品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写作手法新颖,很有艺术表现力,不愧是莫言笔耕四载、三易其稿而创作出来的力作。小说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人物形象丰满,自我反省深刻,描述了国家为实行计划生育所走过的艰巨复杂的历史过程,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来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同时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深刻地剖析了以书中的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卑微和矛盾的心理世界。
我起初不理解莫言为什么把这部小说命名为《蛙》,不过现在我有了自己的看法。也许“蛙”是“娃”的谐音,因为这部作品就是跟娃相关,不管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娃还是未能来到这世上的娃。计划生育确实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我们没法评价它的对与错,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但是,有关计划生育上的混乱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重视和深刻的反省。
《蛙》,这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小说,这部展现农村波澜起伏的计划生育史的力作,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巨著,这部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的文学作品, 非常值得大家阅读、思考和深刻的反思。
四季豆110
以下是几本外国当代小说的推荐:
1.《卡拉马佐夫兄弟》(Fyodor Dostoyevsky):这是俄罗斯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三个卡拉马佐夫兄弟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家庭矛盾。
2.《百年孤独》(Gabriel Garcia Marquez):这是哥伦比亚文学大师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3.《追风筝的人》(Khaled Hosseini):这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哈立德·胡赛尼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两个阿富汗男孩的成长经历和友情故事,反映了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
4.《房间》(Emma Donoghue):这是爱尔兰作家艾玛·多诺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母亲和儿子被困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的勇气和爱。
5.追逐繁星的孩子(Khaled Hosseini):这是哈立德·胡赛尼的另一部代表作,讲述了一个阿富汗家庭在历史变革中的命运,反映了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是一些外国当代小说的推荐,它们涉及到不同的主题和文化背景,适合各种读者阅读。
原贴:推荐一些外国当代小说
northstarboy
中国现当代经典小说排行榜
1、
钱钟书:《围城》
幽默源于智慧,智慧写尽人生!
2、 路 遥: 《平凡的世界》
正视苦难,震撼心灵;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3、 金
庸:《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飞狐外传》
“凡有井水饮处,皆看金庸”,金庸的武侠雅俗共赏,是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
4、 王
朔: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浮出海面、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
痞子是一种误读,其实王朔深藏不露,是地道的言情高手!
5、
王小波:《黄金时代》、《未来世界》、《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
黑色而幽默,特立而独行,一把独立思考的匕首,扎进时代的肺中!
6、 张爱玲: 《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又世俗,又贵族,又虚无;风情万种的智慧女人,笔下字字珠玑!
7、 沈从文: 《边城》
如一幅极具东方神韵的水墨山水,怎一个美字了得!
8、 默 默: 《四十大惑》、我在梦见你
灵性的默默、梦幻的默默是又一个天才;默默的世界,透着纯净!
9、 尹丽川: 《贱人》
迷茫的灵魂,穿着反叛的外衣,加上骨子里抹不掉的性感!
10、石 康: 《晃晃悠悠》
久违的青春和曾经沧海的初恋,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过去了!
11、顾 城: 《英儿》
童话诗人的另类人生,纯粹的爱情,无法承受,生活之重!
12、安妮宝贝:《彼岸花》
灰色、忧郁又自恋,如暗夜里的春光,有一点颓废,有一点旖旎!
13、贾平凹: 《废都》
平凹是个才子,《废都》是锅杂烩;世俗百态,原形尽露!
14、古
狂放不羁的浪子,潇洒落寞的剑客;留给世界一道孤傲的背影!
又一个诗人在编织着陷阱,要小心,再小心,别走了火,别入了魔!
16、萧 红: 呼兰河传
写得干干净净,又美又心碎!
17、陈忠实: 《白鹿原》
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长篇,作者努力想达到的,正是扉页上的那行字:民族的秘史!
一半是孤独,一半是欲望;一不小心就是又一个张爱玲!
在反思中批判,在性爱里升华!和王小波一道,将时代的荒诞,揭露的淋漓尽致!
20、姜 戎: 《狼图腾》
文笔很业余,内容很精彩;值得一读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更是故事背后!
岁月--神偷
原贴:中国著名当代小说推荐
EDISON-SHENG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的特点
pavin
ElvaKoo
cross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赏析
green桑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赏析
叮当猫
任何一类型的题材小说,都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武侠小说,其实是以武侠为表,传达一定的人生理念,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因前有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大家把新派武侠小说推到了一个历史高点,让当代的武侠小说想要超越这个高度,确实难度很大,这个方面也与当代作家的文学敏感性不够强有关,也与现在读者的要求更高有关,毕竟现在海量的信息时代,要能牢牢抓住读者,确实对武侠小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勇于创新,更加贴近读者的感受,相信武侠小说一定会有一席之地的。
楚箫竹
有,却很困难了,第一点个人认为前辈对门派,招数,剧情都已集大成,后人想再次创新困难急大,二来武侠毕竟是过去式,文笔也是近古典,或文白夹杂,当今社会环境已经不同,一些流行语反而容易引起共鸣,而在古典武侠中就格格不入了,所以玄幻,都市流渐多了,三来当年的媒体除了报纸就是小说,与当今差距太大,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类武侠,所以自己也写了本类似玄幻的,但尽量都是武侠的语言。
EVER
这个是必然的。
武侠小说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比如与科幻结合 ,比如与魔幻结合等等,其实武侠不过是载体 ,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最关键的,也许是爱情,也许是武侠,也许是关于言情。
Emily's ki
孙悟空曾经说过: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孙悟饭饭曾经说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中国的市井流行文学从一千多年前诞生之日起就不外乎那么几个品类轮流坐庄,仙幻、侠客、乱世英雄、爱情。其中出类而拔萃、达到艺术高度的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了。
现在的中国和古代也没什么两样(只加上了科幻这一个外来户),武侠在60年代到90年代独领风骚,整个天下都是它的,然而过了那个风头很快就敛迹潜踪了。
我们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曾经那么火爆的武侠小说为什么会突然衰落至此。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玄幻修仙不声不响地就占领了整个场子。
明白了潮流的轮回、明白了那是潜藏在我们集体无意识深处的心理需求的轮转就很好理解了。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当然武侠小说当然还会一直存在,因为它已经是中国人心理、精神中的一部分。
什么是侠?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著有游侠列传,概括了侠义的精神: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重诺轻死,砥砺名节,救人急难。这样的人听着就让人悠然神往。侠义精神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虽然极稀有。小生在大学时有一个湖南宝庆的同学,智商高笑咪咪爱打牌,然而在关键时候却是能眼睛一横挺身而出帮你和流氓干仗的人。
中国人非常现实、自私,所以就非常需要那种理想主义、忘我助人的精神作为心理补偿。所以侠义精神是中国人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小说中幻想自己也是这样快意恩仇的侠客那也是很满足的事。
在司马迁的笔下侠和武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他记载的大侠朱家是个富翁、剧孟是个赌徒、郭解是个混混。虽然侠以武犯禁,但要杀人并不用九阳神功,只要够狠敢动刀就行了。作为市井消费文化的武侠小说当然不能让笔下的侠客行侠仗义那么现实那么艰难,所以给他们一身横行无忌的武艺就超爽了。
中国人对武侠题材的小说兴趣可不是盖的。可能有人认为武侠小说是近代才兴起的,但事实可能会让人们震惊,且看下面小说萌芽阶段唐以及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武侠风味小说列表:
干宝王三墓干将莫邪、东越祭蛇记、李寄牛僧儒乌将军记、郭元振、郭代公杜光庭扶余国王、虬髯传、虬髯客传、沈亚之冯燕传罗大经秀州刺客、张魏公张师正张乖崖灭黑店刘斧王实传、王寂传、张齐贤周密王小官人、李全皇甫枚李龟寿袁郊《红线》裴鲽韦自东、《昆仑奴》、崔生、聂隐娘、蒋武薛调《无双传》王定保胡证、宣慈寺门子冯翊张祜、崔张自称侠许茂佐柳氏传我想这足以证明中国人武侠基因之强大。根已经扎下,他就不会灭亡。只是在等待适合的气候和雨水而再次萌发。
当然道与时俱化,一千多年来武侠小说在不同的时代外在形态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上一个武侠时代的侠客们会九阳神功、有神奇的内力、总是纠缠在爱恨情仇里,下一个时代武侠们会有怎样奇妙的行态呢?真是期待啊。
mxy1973
当代小说作者尽量不要再涉及武侠小说了,因为写作这个题材纯粹是费力不讨好,主要原因是珠玉在前,有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武林前辈的大量经典力作深入人心,后人如果不是旷世奇才已经很难超越了。
就如同现代的人也没必要在古诗词方面耗费精力了,唐宋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高峰已经无法超越了,诗人还是在现代诗上下功夫为好,虽然现代诗也有不少经典但空间依然非常广阔,武侠小说已经没有发挥的空间了,不如在其他小说领域认真写写或许还有些成绩。
bidou
当然有,虽然比不上金古梁,但也有一席之地。
其实武侠几乎被金庸、古龙、梁羽生写绝了。但武侠不死,只是凋零。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作品可以媲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作品,但这些年间也有不少作品得到了很高的美誉。
比如,萧鼎的《诛仙》就被誉为金庸之后的作品,虽然性质上是一部仙侠作品,可是本质上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很不错的武侠小说。不仅有网络小说最基础的娱乐性,还有许多宗教人文知识在这其中。除此之外,还有盖世双谐《拜见教主大人》《逍遥派》都是很不错的武侠精品。
武侠,已经改变了原有传统武侠的姿态,更多另类的武侠小说也在这些年间诞生。就像金庸把完美主义的武侠人物写绝了,古龙便逆道而行将武侠人物都附着上一些明显的缺点,创下了新形式的武侠小说一样。
如今,武侠小说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可能会融入很多以前没有的元素,创造更新型的武侠小说。
duoduoaidoudou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武侠梦,时代不同,梦有不同。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记忆和时代烙印,时代在变,正能量不变,核心价值观就不会变!不管当前流行的是仙侠文化还是修真文化,"侠"文化都是主基调。
greeny
当然有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了,每个类型都有喜欢的人,而现在武侠小说没有以前好,一个是因为新题材的小说类型的小说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扩展了思维空间,但是任何类型小说都是以质量为王,一个小说是新题材如果写的内容很差劲也是不会有人去看的,现在武侠小说没有仙侠异世小说阅读量多,一个是文笔不够精彩,二个就是新题材小说内容更丰富还没有到审美疲劳期不过也快了。我觉得只要小说内容好一定会有很多人去看的。
Leader_Lee
武侠和玄幻,都是中国人精神胜利法的延续,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虚幻的强大当中。其实这反映出中国人历来现实生活的压抑与无奈。那么如果继续病态幻想继续,那么还会有八国联军进北京的一天。
奔跑的三毛l
金庸武侠小说就像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古龙武侠小说就像是一部惊险悬疑的侦探小说。
还有很多其他武侠作家,都在两者之间或者偏向某一边。
如果谁能突破这几种武侠写作方式,我觉得也不是没有可能再火爆一次。
紫衣星辰
当然有,小说吗!包罗万象,总有人喜欢就总有人写!还要多写翻译成外文向世界扩散,外国人对的武侠小说很感兴趣,还要改编成电影供爱好者观看,可提高中国影响力!电影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
微笑的鱼ling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武侠小说也不例外。武侠小说会使那些自控力不强的少年沉迷其中,甚至模仿一些动作伤害别人或者自己;武侠小说可以培养那些爱思考的小伙伴的想象力。时代不同了,练武的人少了,爱看武侠小说的人少了,当代武侠小说要有一席之地恐怕很难。
小陈
武侠小说大多描写侠肝义胆的骑士,路见不平替天行道的万丈豪情。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善与恶,都需要大侠来主持公道。比如美国当代社会中,蜘蛛侠就深得人民爱戴。在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蜘蛛侠从天而降总能化险为夷。
同理,在我国也迫切能有作家写出优秀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永不过时。
Lisa白话
任何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所以,诗词歌赋,都上千年的流传,现在语文课还在学习呢!
任何艺术不会被时代淘汰的,只是因为没有了兴趣爱好者而淘汰!
时光
当然会有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但的确最近几年武侠小说较前几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所下降,但这就是流行文化的规律现象,阶段性爆发或者消沉,另外也需要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或者优质作品横空出世,就会带动武侠小说的再次崛起。
彼得潘
我认为是有的,但是难度非常高。
比如金庸武侠,驾驭历史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让读者觉得好像真有那么个人那么些事。
要想达到或是超越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大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文学的发展都有极致,正如王安石所说“世间好词语已被乐天言完,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于是出现了宋词,当宋词达到极致时又出现了元曲。
可见武侠小说的创作是如何的艰难。如果想创作小说应该另辟蹊径。
王小六
大家好,我是棋行智慧张鹏,当代小说还会有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要看武侠小说作者的水平了,能否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
当代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大师们曾快意江湖,纵横武林,引领一代武侠风。“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金、古、梁三大家已然作古,纵马驰骋不见射雕英雄、紫禁之巅难遇孤城吹雪,天山雪莲尽染云海玉弓,他们的作品已成绝响。
然温瑞安大师尚在,四大名捕,还有机会伸张正义,神州奇侠,尚需再展家国情怀。说英雄 谁是英雄?期待温瑞安处理好俗事纠纷,再入武林,王者归来。
古龙先生的弟子丁情、申碎梅,传言曾参与过《白玉老虎》续集的撰写,令人期待之际却如昙花一现,殊为可惜。
后辈文学爱好者应该加强努力,继承、发扬、创新当年盛极一时的武侠小说;喜爱武侠,因为人人都有一颗追求公平,伸张正义的侠义之心。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河狸
武侠小说我比较欣赏金庸的作品,金庸小说不仅有刀枪血影,更有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还有别家武侠小说中所没有的历史沧桑、野史传说。这些都是别的题材小说很难具备的,中国是个有厚重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国人也都有古遗风的传承,虽然现在快餐文化很盛行,但这只能占一部分,可能这部分比较大,但传统题材小说不会消失,其中占重要篇章的武侠小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也将继续会流传下去,但武侠小说的鼎盛时代已然过去了。
jan 忧然字得
现在都是快餐文,这些传统文学想要起来,还是很难。这么说吧,就算是纯粹的套路快餐文,也无法不动脑,更别说原创的传统文需要花上多少心思了。在这期间,因为读者受众小,这种作品一开始的成绩绝对远远比不上快餐文,经济价值一般,没什么推广的价值。——没推广就更没有数据没有钱,所以……很容易死在路上!敢写的人已经是勇气可嘉,更别说敢不顾惨淡的成绩成年累月呕心沥血埋在里面把它写完的人了!
vvbaby
前言:如果非要说一句大实话,无论是武侠还是玄幻小说,都是一种通俗的快餐文学,以娱乐为主,毫无艺术价值,它的衰退是历史的必然。
通俗小说出现的原因中国的通俗小说的出现和流行,主要集中在宋朝。
北宋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市民阶层。这些人的文化素质不高,需要娱乐,于是说书、戏剧等城市娱乐大量兴起。
说书的市场火爆,刺激了大量读书人写通俗小说。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的雏形在当时逐渐出现,经过多次加工,才在明朝成书。
情节猎奇、刺激,有时候加入道德教育等因素是通俗小说的特点,所以在文学创作方面不见得有什么亮点。
传统武侠小说也只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例如《风尘三侠》、红拂女等等。
新派武侠只是馒头配可乐的快餐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只是在传统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加工。例如,金庸的《越女剑》就带有很明显的传统历史武侠小说成分。
在20世纪50、60、70年代,西方产业转移,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都市化越来越快,需要符合新一代人的口味的快餐文化产生了。
金庸和古龙都不同程度上在武侠加入了西方电影的技术,满足武侠可以拍成电视剧和电影的需要。
于是梁羽生的类传统派没落,金庸和古龙异军突起。
武侠衰落的必然21世纪后,随着西方电影技术的革新,魔幻电影兴起。
《指环王》三部曲把武侠电影的空间挤压出去了,接着美国爆米花式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补上一刀,武侠世界毫无还手之力。
手机、电脑游戏兴起,娱乐多元化,新生代对阅读不感兴趣,武侠小说这种快餐文化都成了“阳春白雪”。
可是本来就是下里巴人,怎样包装都是下里巴人,高级的知识分子以研究阳春白雪为荣,他们不愿研究武侠。
失去了通俗的娱乐市场,没有高级知识分子加持,武侠小说只能扔进垃圾桶,完成它的历史任务了。
小 结任何东西有出生,就有结束,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能源源不断。
《诗经》是千年前的古董,今天仍被传颂,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它吗?不是,是因为它代表高雅。无论懂与不懂,人们喜欢用它来装饰自己。
武侠小说生于快餐,死于快餐。
舍不得离开家
现在是看比较难!
写作是需要天分的,由于现在的环境因素,有天分的人又不会把重心放在武侠小说上面上!
如果不能跳出金庸,古龙等名家的圈子,写出新的创意,依然会没有人看得!依然无法占有一席之地!
于小超人
纠结啊!我就是写历史武侠小说的,明知道现在的武侠小说已经没落了,但能是心有不甘,为了儿时的梦想,还在坚持写,心中也是非常的纠结,哎!算了,还是先说说为何没落吧[流泪]
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武侠文化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式,武侠小说步入式微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武侠小说开始盛行,步入了武侠文化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经济和科技都不像如今发展这么迅猛,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还处于比较低端的层次,温饱是大多数人的状态,甚至温饱是一部分人追求的理想状态,由此带来的则是精神领域的相对匮乏和单调,武侠文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能通过武侠文化吸收其中的正面、积极的东西,比如侠义情怀、家国情怀,给人一些正面的力量和鼓舞。同时,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杰出的武侠小说巨匠,给人们奉献了数量浩繁、风格迥异、精彩绝伦的武侠小说,塑造除了乔峰、郭靖、杨过等傲人的大侠形象,带给读者很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美的享受。他们的作品差不多已经穷尽了武侠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这种形式的文化已经穷尽了它的魅力和作用。
人们对武侠小说经过了四、五十年的欣赏、玩味,进入新世纪以来,武侠文化就逐渐走向衰弱和式微,包括了武侠小说、功夫片的影视剧等等,都是渐渐走向衰弱和式微。自古任何事物都是如此,盛极而衰,繁华过后,必定要慢慢归于平静和衰退,正如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李小龙为杰出代表的功夫巨星掀起的功夫热一样,进入新的时代以后,功夫热以及功夫片也慢慢归于平静和衰退。因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刺激人们要用更多的精力和世间来追求经济和物质方面的极致,很少有人把这种文化当作人生追求的主流。同时,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享受也呈爆炸式增长,人们不再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被迫局限于武侠文化等形式比较单一的精神文化。可以说,当今休闲和放松的方式和办法太多了,武侠文化的拥护者自然慢慢变得越来越少,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即便是涌现出再伟大的小说家也改变不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规律。
第二个原因:武侠小说黄金时代涌现出的经典武侠小说已经穷尽了其妙处,后人再也难以超越。
武侠小说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主要是金庸、古龙和梁羽生,他们也代表了三种迥异的风格,梁羽生的风格是偏旧式武侠小说,更多脱胎于传统武侠小说,带有浓厚的传统武侠小说的风味,注重一招一式的打斗,宣扬善恶有报的传统道德思想,他是近代武侠小说的正宗开拓者,拥有一批比较年长的读者粉丝。古龙的风格是结合了西式笔法的新式武侠小说,不管是结构、文句还是构思,都充满了西式小说的味道,更注重的是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刻画,不拘泥于具体一招一式的武功描写,小说中的人物都散发着一种扑面而来的现代感,因而拥有众多的年轻粉丝。金庸则是介于梁羽生和古龙之间,既保留了传统武侠小说的风味,又借鉴和渗透了一些西方和现代小说的特点;既注重人物性格的精雕细琢,又注重主题立意的高远和正面,尤其难得的是着力于对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探求,体现出一种更大格局的家国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他笔下人物的最高境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主角的悲壮结局,这种家国情怀使作品超越了私人的恩怨情仇,具有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如果以金庸的武侠小说来具体分析,更可以看出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大师的作品难以超越。金庸武侠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借用历史作为故事的大背景,让虚幻的小说和真实的历史交相辉映、虚实相应,读来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的厚重感、大气感,让人感觉凝重而庄严。金庸武侠小说还有着丰厚扎实的文学底蕴。一是结构严谨。他的小说通常都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人物心理的变化和故事情节的推进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小说整体读起来给人一种严谨的感觉,几乎找不到什么疏漏。二是语句通常都是介于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既可以表述简洁、凝练,又让人读出其中的古味盎然,而不像有的武侠小说,通篇都是大白话,甚至完全是现代化的语言。三是穿插了大量的诗词名句,运用得恰到好处,让人读来心旷神怡,带给读者一种如痴如醉的享受。
第三个原因:这个时代已经孕育不出金庸、古龙、梁羽生等这样伟大的武侠小说家了。
像金庸、古龙、梁羽生等这样伟大的武侠小说家,其实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这个很容易理解,就如同现在很多人抱怨说,为什么如今的传统武术在自由搏击面前不堪一击?因为传统武术的黄金时代和顶峰时期是在冷兵器时代,那个时代战乱频仍,逼迫寻常百姓也得学一些功夫,既为保家卫国,也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一旦整个社会形成了习武的风气,自然就有频繁、深入的交流、切磋、比拼、杀戮,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迫使人们必须重视修习武功。大家都把习武当成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就推动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和提升。在那个时代,传统武术所说的功夫那就是杀人技,讲究的是又快、又准、又狠,往往追求一招制敌、一招致命,这样一来,就把传统武术推向了巅峰。比如将军中的武林高手俞大猷、谭纶和戚继光等。
反观当下,人们大多忙碌于自己的衣食,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和未来的生计奔波,大量的精力都花费在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上面,练习传统武术不再是生存和生活的必须。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因为从事相关工作或者兴趣爱好而需要练习传统武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武术必然走向没落和衰败。同样的道理,当下已经不具备孕育伟大武侠小说家的土壤和环境——武侠小说家除了要具备小说家所必须的素质和能力之外,还要有极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素养,有丰富的古典文学和历史知识积累,有开阔的胸襟和浓郁的中国文化情怀。还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过,以当下的形势来看,即便是有人具备了武侠小说家的素质和能力,只怕还得受市场这个指挥棒的制约,因为当下武侠小说已经没有多大市场,写出来的作品再优秀,缺乏市场号召力,还是难以为继。从这方面来说,市场这个指挥棒也不容许孕育武侠小说家了。
向前辈们致敬!
奇妙
自然有,武侠小说在国内对于男性来说是特殊的情怀。况且随着中国文化的流出以及众多国外对中国文化的主动学习了解,也会产生很多新的一起特殊爱好者。有些人认为武侠小说上不了台面,但我认为武侠小说与其他书籍一样属于我们中国文化传承中一部分重要组成。
夏威夷果糖
武侠小说现在已没落,但还会有崛起的机会,期待优秀的小说家。
武侠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古龙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在19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古龙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至于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
温瑞安,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曹正文在1989年将其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武侠中的侠,是脱胎于墨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武侠小说以后还会兴起,因为儒家文化、隐士文化、侠客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我们非常期待胸怀天下、才华横溢、忧国忧民、侠肝义胆的优秀小说家出现。
B i u ﹉~
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
对于武侠小说而言,也是这样,慢慢的会被其它生活内容所取代。
网络时代 ,随便打开任何一个APP,都可以让人消磨一天的时光。有音乐,有影视,有新闻,有热点……应有尽有;有看的,有听的,有学习的,也有展示自己,发表意见的,什么东西都可以让人大开眼界。
所以,武侠小说热,注定也是慢慢的消退了!
文竹君子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武侠小说是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作品,到90年代便已日渐式微,江河日下。大浪淘沙,无论武侠小说曾经多么风光,比较脱离现实生活,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更多的是那一代人的休闲娱乐工具,没有多少教育意义,文学价值相当拮据。所以与武侠小说同时代的朦胧诗虽然也不再风光,但由于朦胧美文学价值比较高,其中还出了不少精品,所以朦胧诗无论在当代诗歌还是当代文学史上,都占据有一席之地,而武侠小说则几乎在当代文学史上如飞鸿踏雪,无影无踪,在当代小说史上,也将渐渐沉沦,最终将杳无声息。
rommon
有,但这个席面却已经在角落里了,随时都有可能被撤下。
在我看来当代的时代环境改变了市场的导向,加上武侠小说缺乏创新,产品竞争力不足,才导致武侠渐渐的没落下去。
古龙,金庸等武侠前辈的相继离世,他们的经典也难以复制。现在的网络小说作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一味的追求小说的爽与快,渐渐的忘却了武侠小说中的侠义。
这种迎合根本就不是在创新,而是在拆武侠小说的桌面,拆掉桌面的武侠,已经是个没用的席面了,只能在角落里被渐渐的遗忘……
farida_xd
中国现当代经典小说排行榜
1、
钱钟书:《围城》
幽默源于智慧,智慧写尽人生!
2、 路 遥: 《平凡的世界》
正视苦难,震撼心灵;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3、 金
庸:《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飞狐外传》
“凡有井水饮处,皆看金庸”,金庸的武侠雅俗共赏,是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
4、 王
朔: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浮出海面、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
痞子是一种误读,其实王朔深藏不露,是地道的言情高手!
5、
王小波:《黄金时代》、《未来世界》、《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
黑色而幽默,特立而独行,一把独立思考的匕首,扎进时代的肺中!
6、 张爱玲: 《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又世俗,又贵族,又虚无;风情万种的智慧女人,笔下字字珠玑!
7、 沈从文: 《边城》
如一幅极具东方神韵的水墨山水,怎一个美字了得!
8、 默 默: 《四十大惑》、我在梦见你
灵性的默默、梦幻的默默是又一个天才;默默的世界,透着纯净!
9、 尹丽川: 《贱人》
迷茫的灵魂,穿着反叛的外衣,加上骨子里抹不掉的性感!
10、石 康: 《晃晃悠悠》
久违的青春和曾经沧海的初恋,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过去了!
11、顾 城: 《英儿》
童话诗人的另类人生,纯粹的爱情,无法承受,生活之重!
12、安妮宝贝:《彼岸花》
灰色、忧郁又自恋,如暗夜里的春光,有一点颓废,有一点旖旎!
13、贾平凹: 《废都》
平凹是个才子,《废都》是锅杂烩;世俗百态,原形尽露!
14、古
狂放不羁的浪子,潇洒落寞的剑客;留给世界一道孤傲的背影!
又一个诗人在编织着陷阱,要小心,再小心,别走了火,别入了魔!
16、萧 红: 呼兰河传
写得干干净净,又美又心碎!
17、陈忠实: 《白鹿原》
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长篇,作者努力想达到的,正是扉页上的那行字:民族的秘史!
一半是孤独,一半是欲望;一不小心就是又一个张爱玲!
在反思中批判,在性爱里升华!和王小波一道,将时代的荒诞,揭露的淋漓尽致!
20、姜 戎: 《狼图腾》
文笔很业余,内容很精彩;值得一读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更是故事背后!
imkaiyo
积极共振的微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