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到任宝鉴

——(明代戚继光练兵实纪

  将者,三军司令,惟悔吝固人事所召。然时日吉凶,所以定众志而作气,拟之他任不同。今将紧要应验用忌日辰,开略于左。

  《道藏经论》:“本命支于对冲。”凡上官赴任,移居入宅,嫁娶出行修作一应等事,先看作主之人,本命无犯冲克,然后选用。今人但求日吉,而不知本命冲克所犯,是宜详察。

  甲子生对戌午、庚午,甲戌生对戌辰、庚辰,甲申生对甲寅、戊寅,甲午生对庚子、戊于,甲辰生对庚戌、戊戌,甲寅生对戊申、庚申。

  乙丑生对己未、辛未,乙亥生对己巳、辛己、乙酉生对己卯、辛卯,乙未生对己丑、辛丑,乙巳生对己亥、辛亥,乙卯生对己酉、辛酉。

  丙子、戊子生对壬午,丙戌、戊戌生对壬辰,丙申、戊申生对壬寅,丙午、戌午生对壬子,丙辰、戊辰生对壬戌,丙寅、戊寅生对壬申。

  丁丑、己丑生对癸未,丁亥、己亥生对癸己,丁酉、己酉生对癸卯,丁未、己未生对癸丑,丁巳、己巳生对癸亥,丁卯、己卯生对癸酉。

  庚子生对甲午、戊午,庚戌生对甲辰、戊辰,庚申生对甲寅、戊寅,庚午生对甲子、戊子,庚辰生对甲戌、戊戌,庚寅生对甲申、戊申。

  辛丑生对丁未、乙未,辛亥生对乙巳、丁巳,辛酉生对乙卯、丁卯,辛未生对乙丑、丁丑,辛巳生对乙亥、丁亥,辛卯生对乙酉、丁酉。

  壬子生对丙午、戊午,壬戌生对丙辰、戊辰,壬申生对丙寅、戊寅,壬午生对丙子、戊子,壬辰生对丙戌、戊戌,壬寅生对丙申、戊申。

  癸丑生对丁未、己未,癸亥生对丁巳、己巳,癸酉生对丁卯、己卯,癸未生对丁丑、己丑,癸巳生对丁亥、己亥,癸卯生对丁酉、己酉。

  紫微鸾驾帝星。直日一应选用,合得此日,百事大吉。

  玉皇帝星一名显星。孟月:丙子、壬子、丁卯、癸卯、乙酉、辛酉、甲午。仲月:丙寅、壬寅、甲申、乙亥、辛亥、癸巳、庚申。季月:乙丑、辛丑、癸未、己未、甲戌、庚戌、壬辰。

  天皇帝星一名曲星。孟月:丁丑、癸丑、甲辰、戊辰、丙戌、壬戌、乙未。仲月:丙子、丁卯、壬子、癸丑、乙酉、辛酉、甲午。季月:丙寅、壬寅、甲申、乙亥、辛亥、癸巳。

  紫微帝星一名传星。孟月:庚辰、丙辰、辛未、丁未、戊戌、己丑。仲月:丙午、庚午、乙卯、己卯、戊子、己酉。季月:戊寅、甲寅、己巳、乙巳、丁亥、癸亥、庚申。

  论上官赴任,十二月吉日为上,后通用日次之。亦当兼尽。正月:上官赴任,丁卯、庚午、己卯、壬午、辛卯、甲子、癸卯、丙午、乙卯、戊午。二月:上官赴任,甲戌、丁丑、甲申、丁亥、甲辰。三月上官赴任,丙寅、癸酉、戊寅、乙酉、庚寅、丁酉、庚子、壬寅、己酉、壬子、甲寅、辛酉。四月上官赴任,庚午、己卯、壬午、己丑、甲午、丙午、戊午。五月上官赴任,丙寅、戊辰、戊寅、丙戌、戊戌、丙辰。六月上官赴任,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己亥、壬子、甲寅。七月上官赴任,甲子、丙子、壬子、庚子、戊子。八月上官赴任,庚辰、癸未、庚寅、庚戊。九月上官赴任,庚午、壬申、乙亥、己卯、甲申、乙亥、辛卯、丙申、乙亥、癸卯、丙午、戊申、辛亥、乙卯、庚申、癸亥。十月上官赴任,甲子、丙子、乙酉、戊子、庚子、壬子。十一月上官赴任,壬申、甲申、壬辰、甲辰。十二月上官赴任,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庚申。

  四不祥日:上官初四不为祥,初七、十六最堪伤,十九更兼二十八,凡人不信定遭殃。运好任中人马死,改任终须有一场。若是寓官知此日,官升职显禄高强。

  给由考满,致仕归老同。

  宜黄道:天恩、要安、天解、益后、续世、生气、民日、守日、旺日、复日。民日:春午、夏酉、秋子、冬卯。守日:春酉、夏子、秋卯、冬午。旺日:春寅、卯,夏巳、午,秋申、酉,冬亥、子。复日:正卯、二寅、三丑、四子、五亥、六戌、七酉、八申、九未、十午、十一巳、十二辰。猖鬼败七日:丁卯、戊辰、壬辰、戊寅、辛巳、戊子、己丑、戊戌、己亥、辛丑、戊申、庚戌、辛亥、戊午、庚申、壬戌。此日巳上,上官赴任求名俱忌。

  论进呈策、上书陈言、参官见贵:宜天恩、黄道、天德、月德合、黄道、月空、母仓、又宜建、除、满、定、执、成、开日。

  求谋文书印信:宜天贵、天恩、天德合、月德、六合、黄道吉庆、福星贵人、官印喜神、左辅右弼。忌赤口大小空亡。巳上,俱可看后卷十二月黄道通用吉日,选用则吉。

  逐日黄道,吉时用之,亨通。

  子午日:子时,月迁星、福德星;丑时,天德星、宝光星;卯时,天开星、少微星;午时,日迁星,凤辇星;申时,天贵星、太乙星;酉时,明辅星,贵人星。

  丑未日:寅时,月迁星、福德星;卯时,天德星、宝光星;己时,天开星、少微星;申时,日迁星,凤辇星;戌时,天贵星、太乙星;亥时,明辅星、贵人星。

  寅申日:子时,天贵星、太乙星;丑时,明辅星、贵人星;辰时,月迁星、福德星;巳时,天德星,宝光星;未时,天开星,少微星;戌时,日仙星,凤辇星。

  卯酉日:子时,日仙星,凤辇星;寅时,天贵星、太乙星;午时,月仙星、福德星;未时,天德星、宝光星;卯时,明辅星、贵人星;酉时,天开星、少微星。

  辰戌日:寅时,日仙星、凤辇星;辰时,天贵星,太乙星;巳时,明辅星、贵人星;申时,月仙星、福德星;酉时,天贵星、宝光星;亥时,天开星、少微星。

  己亥日:丑时,天开星、少微星;辰时,日仙星、凤辇星;午时,天贵星、太乙星;未时,明辅星、贵人星;戌时,月仙星、福德星;亥时,天德星、宝光星。

  夫天时不足忌,在尽吾人事,自能感召天禄,所谓人定亦能胜天,阴阳时日何为者哉?但吾辈武夫,罔习史事,到任之初,手足无措,巳失先后缓急之序,故其设施颠倒,如向风理丝,无怪其然。予与诸将叨有一日之长,师率之责,乃撰其节要,为到任宝鉴。吾辈真肯信而行之,决无不利。凡吾将领,无论大小,不拘边腹地方,奉有钦命推选之日,或生长此地,或习为熟伍,日夕面见,地方事宜,似不必询众而后知也。但一官自有一官之体,或内而衙门之群务,或外而上司之新政,便是旧游,终隔藩篱,况曾未经其地者,安得不为先事之图乎?

  悉当于未仕之前,于曾经彼地游宦,或士大夫,或前官,或闻知彼中事情者,先行多方谘访,其时人言尚公。语云:“礼失求之野,”闾阎小人,心无所为。间访一二谨慎知事之人,亦无不可。是吾未至之先,已得地方之情矣。姑默存之,未可就信。履任之日,见过官属,且勿轻论地方事情,本日只了应酬。虽对宾客,亦勿论地方,轻开此口。左右便莫测我意向所在矣。

  应报上司,先具揭贴,掾书左右,和以遇之。即有不是,亦且勿分可否,惟存于心。次日即将衙门内要紧号薄文卷检览,稍知大义,三日行香礼毕,投文后,且收在退居亲行检看。稍知任内之略,乃将钱粮、兵马、城池、地理各文册,于案牍中择出,粗涉一过,先取大数,抄为手折,常在袖中,应参上司。则赴参见,询以职守兵边之事,只云:“卑叨遇主司,罔敢不竭力报国,心虽切切振作,练兵饬武,厘弊兴废,以保地方,但初至未谙,容回任事事讲求。应该自行者,不敢迟意,应该请详者,请详遵奉,第以设施之初,人信未信,不无耳目之异,望主司姑为主持,以需其后,如果行不逮言,甘辱明法,倘设施果合时宜,果中利弊而人言市虎,亦望主司坚执投杼之嫌,以裨责成于终。”如此对人,方见老成。回任之日,务信其言,不止务信其言,当终身以此言为鉴戒,务付之于其行。

  寻当巡行境内,每到一城,先将城池形势边墙看过。详问四方险易,建置始末,保障缘由。入衙门,将地方父老延入,优以礼见,问其弊病,大率如系边墙,步步亲行,备问墙外,所对何项敌人?部落某处?某年深入?因何失事?因何成功?夫前人之事业,后人之龟鉴。今当如何,庶可固守战胜,谘访在心。且勿就言方略。次则查点库藏。如神器,则云库在某处。即亲诣件件验过,某件某年造?如何用?见今堪否?且待士人与守者言之,勿出己意。乃又卜日:“入操其军马。”逐名点看强弱,器械堪否?使地方形势,人情土俗,军马强壮,衙门利弊,一一在我心中,有如素游之地。乃先将极贫无告之军查出,优以言辞,省其差役,问其疾病,次革科敛之弊。次将衙门内役占贿赂之弊,尽行痛革。次为各军清楚粮饷,务得实惠。次将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亲行存问其家,式其门闾。

  如此,人心大定,人人知我是为民之吏,爱军之将。然后乃行择访名望才猷素重一方之人,真心求教,盖彼于我初至之日,未知我作用何如,即有衷言,未肯尽吐,稍见我作用,知为贤者,必以嘉言告我,必以地方利弊、宜军宜民之略导我,凡有不忠之言,偏拗之人,自然不敢诳罔于我,此后任我所为,皆宜军宜民之政也。

  如有利弊,所当行革,事重而不可专者,明白申报上司,如力可自举者,便宜行之。凡有大事申报上司,于文书之外,仍附以揭贴,备言其事之始末,情节利害缘由,上司无不听允。自此之后,既得上司之欢心,下人之悦服,可谓尽善矣。但人情难测,患变无常,又须日甚一日,无敢少安。在内地常若上司督责于上,在边方常如敌患临前,慎之又慎,敬以胜怠。如此战胜守固,完名全节,为贤将,为美官,永无灾患矣。

  一、居官不难,听言为难;听言不难,明察为难。凡将官所听言系军卒之利弊,士气之盛衰,疆场之得失。初任如有多方博问,得言之后,必俟经历言合者,信而无疑,则即行之;言不合者,再以未任与初任所闻质之,质之非利,其为我言之人亦非也,我则渐渐远之,而不用其言。所言该验,行之有益于地方,则所言之人必心地光明,识见高远,我则时时请教,以匡不逮。以闻所未闻,又勿彰人耳目,使言者获谤,百计投杼,则我之好必不终,善言不复入耳,不忠之言必胜。如此,而邪人日密,所行日非矣。鉴之鉴之!

  一、一切军马钱粮,强弱等第数目,钱粮出入缘由,边塞城池地里形势,驭军防边方略规则,应兴应革事宜,一一于到任一月之内,务要取勘明白,画图贴说。具一手册随身,以便次第举行。上司询问查取,即以手折择出对答登报。

  到任之后,即置号簿,所属置簿赴比于我,我亦自置一簿,以比我应行及查掾书迟早,以防奸弊。凡要紧者,复密书贴粘于暗室,毋容人见。及不急之务,人不在意者,每一月之内,量记一二,不时觉察之,掾书将谓我为神明,属下将谓我为记事不忘,自然警畏。为官之道,臣子之职,鉴戒万亿,亦不能尽。第一要紧,在练兵杀敌,《实纪》一部尽之,兹三言以蔽之曰:勤、敬、廉。

《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练兵实纪》 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练兵实纪》内容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它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的编成保结及其同训练等建军、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
《练兵实纪》热门篇章

【戚继光】简介

山东备倭
  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十七岁的戚继光袭任父职,成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分工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
  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一年(1552),奉命率领卫所士兵远戍蓟门(今北京市东北),春去秋归,每年一次。
  二十八年(1549)考中武举,次年进京会试,正逢蒙古俺答汗兵围北京城,戚继光临时守卫京城九门,并两次上书陈守御方略。
  三十二年(1553),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到任以后,戚继光整顿卫所,训练士卒,严肃纪律,使山东沿海的防务大大改观。


浙江抗倭
  当时浙江倭患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此后,戚继光多次与倭寇作战,先后取得龙山、岑港、桃渚之战的胜利。实战过程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作战不力,多次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最后得到批准。
  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无意目睹到义乌矿工与永康矿工打架的场面(几万人打架),戚继光惊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军。”戚继光在义乌招募了近4000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就是著名的戚家军。
  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
  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浙江巡抚胡宗宪诱捕斩杀了海盗汪直,其党羽三千余人盘据岑港,声称要为汪直报仇。岑港在舟山岛的西面,地形非常复杂,倭寇只留一条小路以便出入,将其余通路一概堵死。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各路官兵进攻岑港,戚继光由左路进攻。倭寇居高临下,明军仰攻很不方便,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岑港久攻不下,明政府认为将官作战不力,撤去俞大猷、戚继光等人的职务,限令一个月内攻克岑港。未至一月,嘉靖便下旨,自总兵官以下,全部戴罪立功。随着期限的临近,戚继光等亲率士卒,奋勇冲锋,倭寇抵挡不住,在一个深夜乘船退出岑港,转移到舟山北面海中的梅山,此后扬帆南下,转寇福建。


龙山所之战
  龙山所在定海县(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境内,北面濒临大海,是倭船往来必经之道。
  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八百多人打到龙山所,戚继光这时新任参将不久,听到消息立刻率军前往。倭寇分成三路猛冲过来,明军纷纷溃退,戚继光见形势危急,连忙跳到一块高石上,一连三箭将三个倭酋射倒,倭寇这才退去。十月,倭寇又在龙山所登陆,戚继光与俞大猷等率军抗击,三战三捷,倭寇乘夜撤退。明军跟踪追击,至雁门岭遇伏,纷纷逃走,倭寇得以乘船出海。两次龙山所之战,戚继光初露锋芒。同时,在此战役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兵无专统,谋不佥同」,有必要训练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
  战后不久,戚继光便连续两次上书,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建议未能及早实现。
  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继光第三次提出建议,决定到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得到上司同意。到义乌后,戚继光进行了严格的挑选,他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严厉的要求还在下面:(1)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要;(2)胆子小的人不要;(3)长得白的人不要;(4)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要。
  而被录取者,还必须具备如下特征:臂膀强壮,肌肉结实,眼睛比较有神,看上去比较老实,手脚比较长,比较害怕官府。
  最后选定四千多人,编立队伍,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台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四、五月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船只达数百艘,人数达一两万,骚扰地区达几十处,声势震动远近。其中大股倭寇窜犯宁海、桃渚、新河等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原则,在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大败倭寇,先后十三战十三捷,共擒斩倭寇一千四百多人,焚、溺死四千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其它将领也在宁波、温州一带和倭寇交战十多次,取得重大胜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由于台州大捷,戚继光被提升为都指挥使,「戚家军」也闻名天下。


福建抗倭
  福建的倭患也很严重。嘉靖三十九年(1560)后,倭寇由于在浙江受到沉重的打击,在福建的活动更加猖獗,一支筑巢于宁德城外海中的横屿(时人称夺命岛),另一支筑巢于福清的牛田,形势非常危急。
  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随后回浙江补充兵员。戚继光刚离开后,倭寇就相互庆贺说:「戚老虎去,我们还怕什么!」活动又猖獗起来,攻占兴化府(今福建莆田)城,随后又据平海卫为巢。
  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抵达福建,于平海卫大败倭寇。随后率军解仙游之围,灭山贼吴平于南澳,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横屿之战
  横屿是宁德县东北的一个小岛,离岸约有十里,和大陆之间隔着浅滩。涨潮时,海水将岛屿与大陆分开;潮退后,又尽是泥淖。倭寇在岛上结下大营,修筑防御工事,侵占已达三年之久。戚继光为了渡过浅滩,命令士兵铺上干草,随着鼓声向前爬行。到达横屿岸边时,倭寇早已布成阵势,士兵们奋勇冲杀,放火焚烧倭巢,倭寇四处逃窜,明军乘胜追击,斩首三百四十八人,生擒二十九人。残余倭寇向海上逃命,被淹死六百多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三个时辰。随后,戚继光进军牛田、林墩,铲除了福建的三大倭巢。


平海卫之战
  铲平福建三大倭寇后,戚继光回浙江补充兵员,倭寇又猖獗起来。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倭寇六千人攻陷兴化府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次年二月,倭寇退出府城,据莆田东南的平海卫为巢。四月,戚继光率领一万多人到达福建。五月,福建巡抚谭纶命戚家军为中路,刘显为左翼,俞大猷为右翼,向平海卫发动总攻势。倭寇仓皇应战,戚家军用火器猛烈射击,倭寇战马受惊,乱跑乱窜,左右两翼乘势并进,倭寇大败,逃回许家大巢。明军进围敌巢,四面放火,倭寇或被烧死,或被杀死,逃窜者也多坠崖、蹈海而死,共被斩首二千二百一十人。


解仙游之围
  平海卫之战不久,又有大批倭寇陆续登陆。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约两万人围攻仙游,城内居民昼夜死守,双方伤亡都很严重。谭纶和戚继光统兵来救,驻扎于仙游城外二十里处,这时戚继光的部下只有六千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不宜立即决战。次年一月,换防的军队到达,戚继光进行周密部署后,分道向仙游进军。当时倭寇结为四巢,分别盘据于东、南、西、北四门,中路军直冲倭寇南巢,其它各路配合作战,倭寇丢盔弃甲,全线崩溃,仙游之围得以解除。戚继光这次以寡敌众、大获全胜,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灭山贼吴平
  吴平是福建南部漳州诏安县梅岭人,他与倭寇勾结,招纳海盗、流氓一万多人,盘踞在梅岭一带。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戚继光攻占梅岭,吴平率部南逃,占据闽广交界的南澳岛,戚继光跟踪追击,将南澳岛封锁起来。十月,戚继光率军在龙眼沙登陆,命人散布劝降檄文,吴平党羽军心动摇,戚家军乘势进攻,大获全胜。吴平伤魂落魄,率领部下遁入森林。月底,戚继光与俞大猷合力进讨,吴平惨遭失败,仅率八百余人乘船逃脱。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和俞大猷进剿吴平残部,吴平投海自杀,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惊人战绩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己方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己方阵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己方牺牲金渔等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己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己方无一人阵亡。
  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己方牺牲31人。


调镇蓟州
  东南沿海的倭患虽然平息了,但北边仍然存在鞑靼的威胁,为了加强北边的防务,朝廷决定调戚继光训练边兵。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命北上,到京师不久,便上《请兵破虏四事疏》,提出自己的边防策略。但一些官员议论不休,纷进谗 言,戚继光结果被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二年(1568)夏天,由于新任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推荐,戚继光被任命为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之军务。当时坐镇蓟州的是总兵郭琥,戚继光来到后,权力不统一,诸将多不听命令。不久郭琥被调走,由戚继光单独负责蓟州防务,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


整顿边防
  戚继光到蓟镇后,将全部防区划分为十二路,上面设东、西协守,分管东西各路军队。他虽然全权负责蓟州一线的防务,但练兵主张却得不到朝廷的积极支持,于是将精力主要用到了防御工事上。他将旧城墙加高加厚,并修筑了大量空心敌台。敌台修成后,戚继光又设立车营,创立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在此期间,因北方士兵纪律散漫,荀且偷安,戚继光请求调浙兵北上,得到朝廷同意。开始只调来浙兵三千,后增到九千,最后增至二万,成为守边的主力。通过戚继光的艰苦努力,北边防务有了很大的改观。


建立车营
  戚继光到蓟州后不久,即根据北方的地理条件,提出了车、骑、步三军配合作战的策略。敌台修筑完毕后,戚继光便建立七座车营,分别驻守建昌、遵化、昌平等地。每营有重车一百五十六辆,轻车二百五十六辆,步兵四千人,骑兵三千人;每车配备士兵二人,「佛朗机」炮两门。这种战车有八片可以折 叠的屏风,平时平放在车辕上,战时打开树立在一边,最边的两扇可以活动,供步兵出入。作战时,骑兵在前面阻挡敌人,战车在后面排成战斗队形;敌军逼近时,骑兵退入战车阵内,车上的士兵施放火器;火器的威力发出后,步兵从车后冲出;敌人攻势被挫后,骑兵又从车后出击。


抵御鞑靼
  戚继光镇守蓟州不久,俺答汗就放弃了骚扰政策,与明政府达成协议。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设立互市于大同、宣府等地,俺答汗则严禁诸部入边劫掠。不过,辽东的图们札萨克图汗(或称土蛮)还经常攻掠边境,朵颜部的董狐狸也不时和明军发生冲突。戚继光积极防御,多次击退董狐狸的进攻,使其保证不再攻扰边塞。万历七年(1579)冬,图们汗带领骑兵四万多人进犯辽东镇,辽东总兵李成梁坚壁清野,朝廷命戚继光出兵声援,图们汗见明军准备充分,只得空手退去。


罢归故里
  戚继光从东南抗倭到北镇蓟州,上司胡宗宪、谭纶、刘应节、梁梦龙,以及执政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对他的工作都比较支持。尤其是张居正,常把那些作对的官员调开,甚至免除职务,所以戚继光能久镇北边,发挥所长。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死,反对派群起攻击,戚继光也受到牵连。十一年(1583),戚继光被调往广东。 十三年(1585),戚继光被朝廷罢免官职,回到家乡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88年1月5日),戚继光突然发病,与世长辞。

更多戚继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