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怎么解?

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怎么解?
提到的作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周易

本书以清代武英殿刊刻的四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经传卷次一依其序。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原文,皆译为通俗...

靳极苍

[作品]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isbn:7100034779 商務印書館1978年12月第1版(有1979年11月10印本) 1983年1月第2版 1996年7月修訂第3版 2002年5月修訂...

[作品]说文解字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许慎

最新跟帖
申斯基特拉尼奇

申斯基特拉尼奇

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这样解: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luluwkaka

luluwkaka

速,拆字为束、走,结束就走。客人远来,一般会按停留的计划作别,也就是有归期,但“天雨留客”“宾主甚欢而多留”等客观因素,造成最终没有结束原定归期就离开,人生短暂,知音难觅,如果家庭粮钱不是很狼狈,与朋友们多在一起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真是悦心之事啊。
风雨橡树

风雨橡树

“不速之 客”者,非“不速 之客”也!意指“未能‘宿于本’,而‘客于外’也。”有“人”,将“不速之客”者,‘错’解为“不请自来的人”,并将“此”收入进“中华现代汉语字典”。而更多的人,又拿着“中华现代汉语字典”,来“解释”《论语》之“不速之客”。——此法,焉有“不正确”之理?我们的全部古著,就是这样被“颠覆”的!
你我记忆中最冷

你我记忆中最冷

速者来也。
田亮

田亮

速:招致。
cui20121219

cui20121219

不速之客,原意解为迟滞的客人,本人赞同。不过,既然客人本不是受邀之人,而又迟滞不走,令主人生厌,就是不受欢迎之人,迟滞不受欢迎的没有邀请的人,也免强说得通,用现在将不速之客,理解为不受邀之人,约定俗成吧
xinxin萱

xinxin萱

隐闭偷袭
冷暗天堂

冷暗天堂

“不速之客”一词目前所知是最早出自《周易》“需”卦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需大象:君子以饮食宴乐。这个卦象是举办宴会招待客人,引申为等待(客人)的意思。孔子教学生有“自行束修”,此“束”为十条干肉为一“束”。周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速、束、餗”当为互义字,都是以“束”为字根,引申为干肉、礼物之意。不“速”的造字可会意为“远路而来没有带礼物”,“餗”则会意为“鼎(餐具)里面的干肉汤”,那么“不速之客”可理解为参加宴会没有带礼物的客人,这是“无礼、失礼”的行为,主人仍然“敬之”,以礼相待,所以体现了君子之德,还是吉的结果。“需”在周易里引申为等待,宴请客人当然是需要等待,要得到赏识也需要等待,想要有所成就也是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所以各个卦辞是在讲人生中的“磨练、畜德”的过程。“需”者“儒”也,象征着古代的“儒者(不只是儒家)”修身畜德等待“治国平天下”的机会。礼记·学记里面有一篇儒行,很全面的解释了儒者的德行,可以与“需”卦相参照。本人特意查了一下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里面的“不速之客”是写作“不楚客”,可见古代人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字规范,通假、假借或者说错别字是相当多的,《说文解字》离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比较遥远,很多的解释对后世影响很大,对古文字的解释很多地方比较牵强或错误,应当与近代的甲骨文研究相结合,取长补短。
西贝

西贝

速一一邀请的意思。不速之客一一没有邀请到而自己来的人。
鹅卵石

鹅卵石

没有速度的客人,有的人赴约总是姗姗来迟,是为不速之客。
破財公主Q哈哈

破財公主Q哈哈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不速之客”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周易》:"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后世对于这个成语的解释有很多争议,不速之客究竟是什么含义?其中的“速”又作何解释呢?一、对不速之客最通行的解释是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特制意想不到的客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标准解释,其中的“速”是“邀请”之意。 熊宝宝的床上躺着一位不速之客二、“速”是迅速、快的意思,那么“不速”就是不快之意,引申为滞留或者久久不走的意思。按照这个意思不速之客就是滞留很久或者久久不离去的客人。三、第三种解释,速与肃通假,肃是恭敬、恭顺之意。按照这个解释,不速之客是不恭不敬的客人。其实这种解释比较符合《周易》中“不速之客”的含义。
chenyue

chenyue

关于不速之客的“速”字怎么解释,我提供一个思路吧。我们知道,古圣贤大典中几乎都出现了“通假字”这一现象,譬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敝)。设九宾(傧)于廷,臣乃敢上壁。这些个通假字还算离得近的,有的形和音都差别很大,譬如:罢(疲)夫赢老而易于咬其骨。通假字是怎么来的?相当大的概率是圣贤们的错别字!后人为圣人讳,不敢说圣贤的不是,只能再造一个“通假字”的名号。可以揣测的是,“不速之客”其实也是属于“通假字”的范畴,“速”字很可能是“柬”字的通假字。
菌菌

菌菌

沅君引经据典的解说好,受麦了!
peach1119

peach1119

这个成语,反映出了一个生搬硬套的问题。《周易》是深奥的经典,有字字玄机的境界,里面组合出的政治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往往并不适用。在《周易》里面,速字有特别的含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这个成语里,用这个字是不严谨的,是将错就错的。平时使用这个词,可以写成“不素之客”。不素,就是平素没有什么交情的意思。如果交情到位,不请自来也很正常。“不速之客”带有贬义,然而不请自来未必都是坏事。去好朋友家串门找酒喝,有时候不打招呼去,比提前打招呼更受欢迎。由此也可见,不素比不诉更准确。当然了也要根据语境,“请客诉客”,就是告诉的意思,就得写成诉。不素还可以解释成不吃素。来了不素之客,主人有点不乐意,甚至有点紧张,为什么?因为来的人不是吃素的,不是善茬。这个日常语言运用,要有利于表情达意,没必要死抄经典。即使在经典里面,前两句说“需于血,需于酒食”,后一句说“不素之客”,也说的过去,又是血又是酒的,挺符合语境。来的客人不吃素不是善茬,虽然没有交情,但是要好好招待,能拉拢就顺便拉拢了。一方面,引用经典,不能生搬硬套。另一方面,经典已经转手传抄了很多遍,可能会有错别字。读书需要有客观的态度,不能死钻牛角尖,如果真的是个错别字,却还非得把它解释出来,那就只能牵强附会了。总体来讲,周易的错别字很少很少,比起尚书诗经要少很多,但是少不代表一个没有,在读的时候也需要慎思审问明辨。其实在易经里面,写成不素之客,意思会更明显,写成不速之客,意思也不错。不速就是不着急的意思。“有不速之客三人来”,为什么是三人,而不是二人四人?因为在商周时代,按惯例,天子要在州牧之国设置监察官员,定员为三人。周文王作为雍州牧,纣王有必要在他身边设置这三个人,这三个人受纣王派遣,负责收集周文王叛乱的证据。然而这三个人来到周国后,并不急于跟周文王对着干,而是有观望的态度,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算盘,也知道商朝气数有限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周文王拉拢他们,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如果周文王敌视他们,他们就只能一气之下公事公办了。周文王是智者,考虑的面面俱到,把“不急于找他麻烦的敌客”,招待的妥妥当当,成功地瓦解了敌方,成功地团结了可以团结的力量。
谷zi

谷zi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