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跟今天的拳击冠军相比如何?

sazabiz
这个问题其实很扯蛋。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妨换个对抗事物来说。
武状元还是拳击手都是比“打”
那么我们换个方式来比。
古代的骑兵和博尔特谁跑的“快”?
答案很清楚了吧。
马最快的时速可以达到六十公里。博尔特只能在后面吃灰尘。
有人说骑兵的速度是借助“马”。
对了。没错。
武状元能干死拳击手,无外乎依靠的还是长矛,砍刀,弓箭。
若是徒手呢?
正面徒手一对一,拳击手不招不架不还手,武状元也打不着吧!
若是比兵器,拳击手一把半自动步枪,对付十来个武状元,我想打死第一个后,应该也没人敢接着上了吧!
永远别做远古吹。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在进步。别说古人,就是几十年前的二战军队,遇上现在的军队,恐怕你连对方在哪里还不知道,应该给炸成灰了。
看看美军打萨达姆吧!
拼徒手其实也是一样,ufc初代王者格雷西凭借七十公斤的体重就能吊打各路高手(举例而已,拳击踢拳除外,因为当时的ufc还出不起价钱请到拳击和踢拳顶尖拳手,当然到了今天拳击顶尖高手,ufc一样请不起)到了今天,还有哪位大神可以凭借七十公斤的体重横扫ufc?
所以题主这个问题,就是拿了两个不相干的职业在做对比。
你还不如想想博尔特跑那么快,跳进泳池能比孙杨游的快么?
梅西厉害还是詹姆斯厉害?
乔丹牛逼还是马拉多纳牛逼?

冷眼向洋
现代职业运动员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古代冷兵器时期是为保命,目的不同,而且古代全靠肩扛手拎脚走,体力耐力非今人可比。
现代职业运动员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和物质条件,古人吃饱都很困难,一般参加科举都集中在富裕的大户人家。
科举考核的都是一些比较便于考核的内容,武艺成分比较大,如步射,骑射,舞刀,举石头等,而现在的比赛场则是以规则内进行比赛。

阿双
古代的武状元可以在街头以一敌十打坏人,还可以单挑两个以上的同行武术好手。熟习多个拳种和器材演练,不知现在的冠军行不行?

菜菜TinMan-Ver_0
斯巴达克打得过泰森不?

chendaic
古代的武状元和今天的拳击冠军比较而言,自然是武状元要厉害了许多。
很多人以为所谓的武状元不过是一群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会耍枪玩棒的群体,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古代的武状元考起来比文状元更加不易,因为每一个武状元都要文武双全,内外兼修才行。
武状元出现的并不早,其最早出现于崇祯四年。可能在这里很多人混淆了武举人和武状元的区别。
我们知道中国的科举制度起始于隋朝。隋文帝也因为发明了科举制被世代传颂。科举制度为文人进入仕途提供了途径,为底层人民开辟了上升途径,可以说是一项极具前瞻性和重要性的发明。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才的选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武人的选拔却一直是个空白。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有了和文人科举类似的武举出现。
武则天创立了武举制度
然而,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重文轻武,所以选拔武人的考试一直只有乡试和会试两类,而没有最高的殿试。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时间内,其实是没有武状元的,最高的级别也就是武举人而已。
到了崇祯年间,因为有了殿试,所以才有了武状元一说。不过此时的明朝已经将末,武状元发扬光大的其实是延续了明朝科举制度的清朝。
清朝有尚武的传统,所以很自然的就接纳了武状元的选拔制度,并加以改良。在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就是讲述了这个武状元的产生过程。
那么要想成为武状元,主要考察哪些内容呢?是不是只要拳脚功夫好就可以?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电影中,我们就能知道,苏乞儿之所以变成苏乞儿,就是因为不会写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种情况在真实的武状元考试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想要成为武状元,和文科科举一样,要考很多经典。当然,这里的经典除了一些必备的儒家经典外,更多的是兵法类的内容。因为毕竟武状元今后是要上战场的,不懂得排兵布阵绝无可能担当重任。所以,朝廷对武人的文化要求还是很高的。这一点和我们现在对体育生要求太低是完全迥异的。
除了这种书写的考察办法,还要能自陈方略。也就是不仅要会写,还要能说的说来。可见,其考查难度一点都不次于文科。
最后就是要考查他们的武艺了。
明清时期因为各自的民族特性不太相同,所以考查方式也不尽一致。明朝主要考察拳脚功夫,也就是肉搏和短兵器。但是清朝出身游牧,所以重点就转向了马上的的武艺,对骑射的要求更高一些。
但是无论哪种,对武艺的要求都非常高。
题主提到和现代武打冠军的比较,其实,古代的武学别说到了武状元那么一个级别,就是一个普通的武举人甚至落第的武人,在武艺方面也完全不是今天所谓的武打冠军所能比较的。
要知道,古代的武艺是建立在长期的实战基础上。这种实战,并非现在那种花拳绣腿的表演,而是实打实的对战,会流血,会伤残,甚至会死人的实战。
在那种情况下,所有的招数都是为了置人于死地而创造发明的。所以,在面对武状元的时候,我们的冠军们会分分钟被打倒在地,甚至失去性命

一天八小时
谢谢邀请,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训练,完全没有可比性。武状元需要考弓,刀,石,马,步,箭,来行武报国;拳击运动员是为了比赛荣誉。通俗的说武状元更贴近军旅,更适合战场拼杀,拳击冠军练的只适合擂台赛,而且训练的时候是有规则的。让武状元上拳击擂台,按照拳击规则打,那武状元肯定不行,同样让拳击冠军按照武状元的规则打,拳击冠军也不行,甚至丧命。

dorisko
古代的武状元是为了战场而生的,战场是带兵打仗,运筹帷幄。杀人如麻,与现代的规则下的运动员是两码事。一个是不讲规则要你命。一个是单挑,降伏就胜利。区别不言自明。

colanavis
这是真实的,我太爷是武秀才。比妆元还低的官。单那叫厉害。我家现在还有他练功的石墩,有2百多斤,4百多斤两个。125斤大刀单手拿住,凤凰三点头。马上耍大刀,刀耍飞了,没等落地,一脚挑起。手接住,因此得了个秀才。我爷说在县城里与受惊的耕牛互相推拉。

yingjie
这得分情况而论吧,武状元进攻的方式比较多,如果在开阔地是武状元胜,但在拳击舞台那么个小空间里拳击冠军发挥近战优势胜出。

ear_mama
现代人能跟古代人相比吗,现在武术和古代能相提并论吗,现在的拳击和古代武术比,就是渣,分分钟秒杀现代最强的拳击冠军!

莹莹冰露
武状元就是在封建社会中,武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选拔出来的或者经皇帝认定的第一名,或者称为一甲一名武进士,这就是武状元。自古以来,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存在着文治武功。人们已经习惯于一方面“以文教佐天下”也就是叫教化民众,维护社会太平;另一方面“以武功戡祸乱”也就是保护国家安定、巩固国家政权。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郭子仪: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马全: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是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许泰: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封爵、被皇帝收为义子、被赐国姓(朱)的武状元―明弘治十七年(1504)武状元许泰。
张三甲: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张三甲。
朱虎臣:中国科举史上年龄最小的武状元―宋绍兴年间的朱虎臣,皇帝赐他武状元时,年仅九岁。
李遵顼: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状元而当皇帝者―西夏元庆十年(1203)状元李遵顼。
郑冠:中国历史唯一先考取文状元又武举高第的人―唐朝长庆三年(823)文科状元、大和二年(828)“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登第者郑冠
武状元究竟有多厉害?一、家境厉害:武状元家里一般都很有钱!自古是“穷学文,富学武。”学文的成本很低,发蒙后笔、墨、纸、砚、书,准备齐当,在家自学即可。学武就不一样了,请师傅要花很多钱,兵器也是不小的开支,马术也很重要,普通人家连马都买不起,还要找人陪练增进技艺,陪练员也需要工资。
所以说,武状元一般家境都比较殷实,不然的话,高强度的训练营养都跟不上。
二、武术厉害:武状元武力超群。武状元都是武举中万里挑一的,长期兵器、负重、武术练习,使得他们身强力壮、身手敏捷,一般五、六个普通人都不是个!
三、谋略厉害:武状元一般是文武双全!在宋朝以前,武举是以考武力值为主,有没有文化无所谓。到了宋朝,光有武力就不行了,还要考兵法策略,甚至还要考四书,不过后来四书改为默写武经。笔试很重要,笔试如果不及格就无法参加武试,更别提角逐武状元了。相反,文状元就没有武功方面的要求。
武状元在必要时指挥大军,身先士卒去战场上厮杀,“以武功戡祸乱”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
跟今天的拳击冠军相比如何?如果要以武状元来跟拳击冠军相比,那么这错乱时空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通过上面所举的例子,不难发现,武状元并非单纯从武艺考核中夺魁,还有策略、军事思想等的考核,且占据了很大比重。另外,外场的比试,也不是单纯的技击,更多的是考核战阵中实用的科目。
比如唐宋时,就比较注重射术以及马术,这两个科目都是冷兵器时代十分重要的军事训练,议定程度上,精锐的弓箭手和骑兵,左右了一场战争的胜负。
现代拳击冠军并不是奥与会射箭比赛冠军,也不是马术冠军,他们也不会把时间花在这两个项目的训练上,大抵是不如武状元的。而如果说拳击的话,在古代,拳术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很受重视,戚继光和俞大猷这两位明代杰出的武术家,都以兵器作为个人武力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非赤手空拳的搏斗,拳术的发展,还要到清中后期以后,然而到那个时候,武举已经堕落了,当时的武举人、武进士大多武德败坏,连名字在历史上都没能留下来,生平如何更是无从得知。

gengwei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女人喜欢的包,中国设计的包对比爱马仕和LV设计的包。女人就是喜欢国外的,金钱都流进国外,国内也开始仿制国外。时间久了初衷都没有了。传武和拳击一样,要看时代的,拳击有人出钱打,传武并没有。练得少了也就成了花架子

陌上花开的小陌
现实中古代武状元都是大力士,比如他们考试的科目二和科目三就能体现。科目一是射箭,科目二是硬弓和舞刀,首先要选刀,刀的重量有三种,分别是80斤、100斤和120斤,必须全部通关才算合格。科目三就是掇石。掇石也要先选择石头的重量,有200、250、300斤三个标准的。而成为武举人之后一般用的都是370斤的练功石。
如今的人因为没有训练所以不相信古代的人有那么大力气,比如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有82斤,人们认为是不现实的,因为太重所以不适合实战。实际上武状元考试用的刀可达到120斤,远比关羽的刀还重。这也不是我吹牛,小时候爷爷家就有一把锈迹斑斑的一百四十多斤的偃月刀,后来这把刀不知道去那里了。而那个时期没有盐巴,吃盐需要到几百公里的县城背,路又不是如今的好路,全是山路,而那个时期我们贵州这边的老人们需要走几百公里的山路去背盐吃,一背就是两三百斤,还得走几百公里的山路,害怕山里的土匪抢盐,所以日夜赶路。如今就算运动员也下不了这种体力活。而古代遗留下来的练功石如今保存了很多,据说最重的状元石有400多斤。那个时期的普通人都这么厉害,去几百公里背盐,这就能就说明那个时期的武状元力量有多强了。
除了力气大以外,武状元身边是不缺乏陪练的,战乱的年代武状元也是要上战场的,实战当然很强。比如郭子仪就是武状元出生的代表。如果生死战的话如今的拳击冠军无论从体力和力量上都是无法与武状元相比的。

简单、jiu好
现代搏击训练更系统哥更科学。搏击技术也进化了很多,和古代武状元徒手一对一应该让MMA选手上更合适。看肯定有人会说战场搏斗都是一招制敌取人性命挖眼踢裆都有,没关系开放规则打就是了。那么大的人头都没那么容易打到挖眼踢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缠斗常见的十字固好多人说要腿啊,忍着断臂的痛苦咬腿有点难。就算是咬成功了,起来继续搏命,一只手打恐怕会吃亏吧。

seaminweihai
我在山西考察武术,一个村子清嘉庆年间的“武状员”牌匾的院落就有5个。村里人说以前还多,现在都破落了。在四川腹地还看到北方三进的大四合院,正门头也悬挂“武状员”牌匾。据说是一位曾经在京城做卫戍的将军府邸。极为气派。估计在全国也是唯一的。这些都没有成为武术文化产业的元素基础。都还迷恋世俗市井习气的故事呢。
研究武术更核心的是你看到了什么,而不是臆想想到了什么,或者说听到了什么。中国武术演化史(纲)沈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