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总有种声音在贬低诸葛亮?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竹书纪年

《中国古代文化丛书:竹书纪年》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多年来,我们组织了诸多人次的相关调研,从中了解到,广大读者一直都在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能够看到...

古本整理

最新跟帖
淡然若水

淡然若水

因为诸葛亮被古人送上的神坛太高,现在有些人眼红了,把它打下来会有成就感。

风信子

风信子

网上确实有很多贬低诸葛亮的文章,认为他能力有限而且是愚忠等等。

我们不能完全以现在的价值观评价古人,要结合当时的国情,民情,也不能片面的评价一个人,非黑即白。有些文章是博人眼球,“标新立异”而已。

其实网上除了贬低诸葛亮这样的名臣以外,还有很多给秦桧、魏忠贤等翻案立碑的文章。

见怪不怪了。

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全盘忽略一个人的贡献或者恶行,只往相反的一面描写说明。有时候一些作者的观点是断章取义得到的,不管前因后果和具体处境。这样对人的评价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

历史类的文章最主要的还是客观,不能做“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pongbir

pongbir

谢邀。坦白说,和很多人一样,诸葛亮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人物之一,即便不掺加其他的感情,诸葛亮的小说人物形象也是塑造得十分好的。当然,由于罗贯中的个人原因,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这种完美,自然就变成了后来人评价的一个黑点。

-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刻意贬低诸葛亮,基本分为两类,一种人,的确是对历史有自己的追求和理解,在经过年轻时对诸葛亮的盲目崇拜之后,随着年纪的增大,履历和思考的增长,对于诸葛亮的原型也会有新的探求,这是一种正常的思考方式,不存在对于不对。而另一种,则挺让人不齿的,那就是哗众取宠。而这类人,往往是以一些小有名气,或者很有名气,有了一点墨水就开始胡说八道的人为主。其实还有一部分,就是收了黑钱,以故意抹黑中国英雄为目的的那类,我也归进了这类中。这种抹黑不仅仅是现在,也不局限于诸葛亮,很多古代英雄伟人都中了枪,顺带着还有洗白汉奸之类的。

-

对于第一类人,我们没什么可指责的,历史的真相本来就是在不断的探讨中浮现传承的,同样的历史在不同朝代也都有不同的理解,探讨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对于第二类人,就绝对要棒打落水狗,一杆子打到底。至于怎么区分两类人,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看他们的论点。如果论点符合客观规律、正常逻辑,且有史实依据,那即便发挥一下个人思考也无伤大雅。但是如果找不到什么逻辑,或者逻辑牵强,最喜欢说的话不是“我认为”,就是“我觉得”,或者“我想”之类的,十之八九就是第二类。

-

最后应题主的要求,说一点关于个人对诸葛亮的理解。首先,诸葛亮的定义并没有错,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甚至于是军事家。但是,三国演义的形象绝对是过于神话了,就如同我自己写的小说,尽管对于历史人物会尽量客观,但是也有喜好之分,会美化主角刘备一样。罗贯中美化诸葛亮并没什么不对的,不对的在于美化过头了。就如同鲁迅说的,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指的就是其刻画太过完美,失去了“人”的气息。这里面既有罗贯中自己设计的情节原因,也有很多将别人的故事移到诸葛亮身上的原因。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在历史小说中很常见,并不奇怪。而角色完美本身恰恰就是黑点,以至于现在有很多人评价诸葛亮会持一定的批判意见也不奇怪。

-

至于诸葛亮本人到底是一个什么人物,就要从当时的环境,以及和他相关的人,以及他的成绩来说了。我综合各方面得出的结论,按照三国志游戏的设计。诸葛亮的政治,毋庸置疑是100,武力不考虑,智力实际没有那么高,至多只能算90。他对刘备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其中既有敬畏,又有知遇之恩。后者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诸葛亮会敬畏刘备呢?首先必须考虑两点,一是诸葛亮加入刘备前和后,刘备有什么变化,或者说刘备的军队或战绩有什么变化。其次就是刘备死前和死后,又有什么变化。其次,街亭之败,马谡之死看似简单,实际上道明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诸葛亮在识人用人这块不如刘备,再往深了推理,刘备为什么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就足以明白诸葛亮在军事兵法这块理论大于实际,和刘备的差距巨大。

-

当然还有很多论据限于篇幅不一一说明。至少从一些简单的线索可以看出,刘备的军事才能,远高于诸葛亮,而对于人心的洞察力更是如此。因此诸葛亮对于刘备不单单是知遇之恩,同时也是又敬又怕。这才会出现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那番话的时候诸葛亮痛哭流涕,立马表忠心。因为刘备绝不是什么大善人,以当时那个时代,一个皇帝敢说把江山相让、九成九都是杀招。可以说,刘备对于诸葛亮的驾驭已经到达了极致。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的确只能说一般,因此才会出现后来六出祁山而不胜的古怪结果。顺道说一句,为什么刘备能请出诸葛亮?实际上这么一说就很明显了。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

gome_gogo

gome_gogo

假如诸葛亮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我认为他的政治生涯会走得更高,在刘备过世时,他就会接过蜀国政权,集权力于一身,然而孔明是一个忠君之人,宁愿辅佐刘备之子,也绝不趁虚而入,夺取政权。贬低诸葛孔明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如今时代,利己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只愿意为谋私利,以至于诸葛孔明这样的人和今人之心态格格不入,导致贬低孔明。另外可能也有人是因为孔明刚开始都是全胜而归,而后来却节节败退,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从而觉得他自比管仲、乐毅是不符实际而贬低。灼见,不喜勿喷。

韩雪及

韩雪及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完人?答案是没有。但是国人的传统,美化一个人的时候,把这个人说的天上没有,地上就这一个。而丑化一个人的时候,则一定要搞死搞臭永世不得翻身。这固然是千百年来统治者的需求,又何尝不是国人内心的一种恶趣味!

现代人的思想逐渐被解放,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或者坏蛋,开始把他们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个人认为,只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言论,不要带有政治色彩,我们应该尊重这种言论自由。

关于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从刘备流落荆州的时候就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一生追随刘备,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在治理蜀国期间,蜀国内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些实实在在的都是他的过人之处,蜀国人口94万,支撑起10万军队六次北伐而没有发生内乱和民变,所有这些功劳都是诸葛亮受之无愧的,而他的个人能力也是无可辩驳的!

但是一个人总有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我们不能要求诸葛亮样样能行,在军事和人事方面,确实是诸葛亮的短板。包括司马懿在军事方面也并不擅长,所以两个人才能你来我去的打了那么久,这就好比两个臭棋篓子下棋,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者都是保守型的指挥风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若论军事人才,在魏莫过于曹操、吴则周郎、蜀国应数早亡的庞统。而在演义里面这些人都被诸葛亮压了一头,今人还原历史本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人矫枉过正,否定诸葛亮政治方面的天赋,也是不可取的。

祁连dream

祁连dream

1、题主的逻辑有问题。一但怀疑古人,就说难道古人不如你?

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要允许人质疑。

水平高的人未必什么都对,怀疑他不需要一定比他强,需要的是言之有理。

2、武庙十哲里,民众最熟悉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但诸葛亮应该不是武庙十哲里最优秀的。诸葛亮自比管乐,而乐毅一直在十哲里,管仲更只是有时在十哲里。

诸葛亮死后一直为历代赞叹,但他能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的美化起了很大作用。用今天大众的认知看,智近乎妖的孔明是不真实的。没有多少人认为他真能借东风吧,那简直是灵异事件了。

所以哪怕按武庙十哲的排序看,诸葛亮也应该降低高度。

3、武庙十哲的提法源自唐代,选张良等十人作为姜太公的陪祀,人员名单其实是有争议的。

在唐代,武庙陪祀的历代名将扩大到六十多人,而且前后有变动。

到宋代,赵匡胤把十哲之一白起逐驱出武庙,有宋一朝,也是几番变动武庙陪祀名将。例如:水浒闹事的宋代宣和年间,管仲入选武庙十哲。

今天贬诸葛亮,也不要奇怪。

4、大家越来越分清《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诸葛亮走下神坛也是必然。但再怎么黑诸葛亮,也改变不了诸葛亮的优秀。

wgn527

wgn527

丞相金句相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悲哀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幸涌现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这样的思想先贤,也有卫青、霍去病、李靖、岳飞这样抗击外族侵略的沙场战将,而诸葛亮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历朝历代已将其塑造为中国传统文化“忠”与“智”的化身。

就是这样一个中华民族的伟人,近年也在翻案风中连遭贬低甚至污蔑,确实令人失望甚至是愤慨。

正如2015年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的,互联网丛林中,历史虚无主义悄悄披上了摩登的外衣,罔顾事实质疑一切,恶搞戏说颠覆主流。恶搞雷锋、恶搞黄继光、恶搞邱少云、恶搞刘胡兰者有之,翻案秦桧、翻案白彦虎、翻案汪精卫者有之。诚然,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不能简单以好坏区分,但站在民族、历史的角度,还是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不容随意歪曲。

说回诸葛亮,中国绝大多数人对诸葛亮的了解,源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演绎,小说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奇门遁甲等虚构的情节,将诸葛亮打造成“智多而近妖”的形象。当民智开启,尤其有了互联网这么个知识工具,一搜发现这有不少是假的,很快就推导出:原来诸葛亮没什么牛逼之处啊。那一刻,能够将古人先哲踩在脚下的快感,与HWB打倒学术泰斗应无二样。

不过他们忘了,《三国演义》120回中诸葛亮36回出场(元直走马荐诸葛)、104回落幕(陨大星汉丞相归天),区区70回怎能详述孔明走出草庐纵横天下的二十七载(207年-234年)辉煌人生。笔者看来,现在这些贬低诸葛亮的人都是图样图森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不是被高看了,而是被低看了。

第一,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

百度百科定义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两道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诸葛亮称得上吗?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上隆中对。一个此前完全无实战经验的27岁青年,对着已经戎马半生、也曾割据一方、当时寄居刘表帐下的45岁中年刘备高谈阔论,深刻剖析天下形势,定下“踞荆占益,西和诸戎,南抚彝越,联吴抗曹、三国鼎立”的策略,古往今来几个政治家能有这份洞察力。

别忘了当年没有互联网查资料,简陋的邮驿系统在战火中也基本瘫痪,诸葛亮是靠什么做出如此深刻的战略规划的呢?纵观华夏5000年,唯有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媲美。

第二,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

更神奇的是,这个年轻后生不是赵括,“信口雌黄”的一番话,日后14年竟一一应验,你说刘备登基那会的心情是怎样的?“吾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要知道,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从冀州打到豫州被排挤到徐州,一路被曹操赶的满地跑到荆州寄人篱下,形容如丧家之犬也不为过。

诸葛亮对理想的实践能力得益于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虽然《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说法遭到唐代名将李靖的驳斥,“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史官不懂兵事,多是以结果倒推过程,就匆匆得出诸葛亮不善打仗的结论。

要知道战争和足球非常相似,人员结构、赛前训练、后勤补给、球探情报才是赢球的根本,到了场上球员的发挥、主教练三次换人调整,这些只能算是“奇”的部分。奇谋一半靠运气,每次比赛就靠换人乱中取胜那叫玄学,如果带着数十万将士征战杀伐次次靠赌运气,那不是军事家那是赌博大玩家。

“治戎为长”是指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治军严整,这恰恰说明了诸葛亮作为三军实际指挥者的能力。至于陈寿所言“将略”这哪是诸葛亮的事情,这是前方一线将军关羽、张飞、赵云他们的事,诸葛亮定下的大好策略,结果因为关羽贪功北伐丢了荆州、马谡XJB乱搞丢了街亭,这锅难道要诸葛亮这个战略制定者来背?反围剿时期,毛主席、朱总司令都是坚持游击战术,结果两个二货非要下令正面刚,这锅怪我主席军事素养不过关吗!

第三、诸葛亮的“忠”万世楷模

现在中国人说起“忠”,自然而然先联想到愚忠,似乎封建社会的一切都是糟粕,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反倒是一种错误。诸葛亮作为蜀国军事、丞相,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的治理下蜀国百姓算得上安居乐业,国富刑清(孙权语)。以孙权vs诸葛恪对话为证:

孙权尝问恪,君何如丞相(诸葛亮),恪曰臣胜之。孙权曰:“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且为君叔,何宜言胜之?”恪答曰:“实如陛下明诏,但至于仕于污君、甘为伪主、暗于天命,则不如臣从容清泰之朝,赞扬天下之君也。”

孙权和诸葛亮小侄儿的对话中可以看到,二人对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才能无不佩服,诸葛恪也仅能从其叔未投明主这一点上拍孙权的马屁。然而是诸葛亮没眼光,不知道曹操、孙权的根基强于刘备?以孔明的智慧,三分天下都能点透,岂能看不出这点道道。

这就是孔明的道德境界。当下不少人从“就业”选择角度看待诸葛亮投奔刘备,认为选择一个有一定军事实力、又没有太多智囊根基的团队,有利于提升诸葛亮个人地位,加入曹魏或孙吴集团,诸葛亮家族根基不够深厚,难以进入核心圈。这是看轻丞相了,诸葛亮大哥诸葛瑾自认才能不及二弟甚远,也早在七八年前就进了孙权的幕僚集团。

诸葛亮选择刘备,固然是看清刘皇叔的潜力,更因为其深明大义。站在封建伦理道德上,忠君乃是第一美德,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董卓、袁绍、曹操、孙坚哪个不想取代汉室,这在读书人眼里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是不可与之同行的,怎么还能去辅助。而汉室衰微,又确实扶不起来,只有刘皇叔是汉室宗亲(虽然远了点),辅佐刘皇叔才能达成其夙愿“匡扶汉室”。对比荀令君荀彧,同样是立志匡扶汉室,荀彧却所托非人,最终抑郁而终,他就没有诸葛亮的识人,没有提前观察到曹操篡汉的野心。

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命托孤。刘关张第一代全部死了,刘备根基大动的时候,诸葛亮没有篡权,这要放给司马懿一家人,早就等不及了。要知道,刘备攻占四川,在当地并没有多少根基,益州当地门阀随时可能被诸葛亮统战了,要篡权自立那个时候真不算难,但是诸葛亮没这么干,这是他与刘备的君臣之礼、知遇之恩,也是终生践行他匡扶汉室的宗旨。诸葛亮的忠君,比一般臣子的忠君更高一层,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汉室将倾甚至已倾的背景下,仍殚精竭虑为理想献身。

第四,别拿司马懿来磕碜丞相

近年翻案风肆虐,扬司马抑诸葛的人很多,奉劝这种人千万别拿司马宣王来寒碜丞相。司马家族为篡权曹魏,大力扶植士族,导致中央政权旁落,最终引发八王之乱进而搞出五胡乱华之事,险些就把整个中华给非掉了,司马家族从司马懿这个野心家开始全体都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就光以军事才能来讲。诸葛亮明知蜀汉疲敝,固守川中必然被拖死,兵行险着主动出击,不断骚扰曹魏。而司马懿占着天下六成人口/经济,面对偏安西南的蜀汉政权畏畏缩缩,且一直处于守势,虽说你策略上是成功了,但是好歹面对已经逼近长安的诸葛亮你也得有本事硬刚一把吧。结果呢?

至于诸葛亮琴棋书画、精文学、搞发明,促进祖国西南大融合,这些都是洒洒水了,更牛逼的是诸葛亮家教无双,子孙后代个个风骨可颂,你们还能挑点什么刺?

粘豆包和甜

粘豆包和甜

其实题主所问已经说明对历史有所了解,我不需要对诸葛武侯的功绩做过多赘述,只对现在社会为何越来越多人贬低武侯做说明。

庄子曾经在逍遥游中讲解过小大之辩,更是生动的道出了井底之蛙鸠与蜩的论调——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如何能知道大鹏九万里而南为的能力和决心?当今社会,急功近利之心、笑贫不笑娼之思想比比皆是,正如演艺中假托武侯之口所言:“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他们需要拉低人们的道德观念,让社会接受自己的恶劣行为;他们也需要破坏历史上的丰碑,这样才没有圣人踩在他们的头顶;他们更是这样一群人——自己随波逐流,便见不得坚定屹立在高山上智者,自己与蝇虫共舞,便认为古今中外的历史篇章里全是同自己一般的蝇营狗苟。

便是有了那几个圣人、那几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脊梁,他们便不同意、不理解、不认同。或许是苦心经营旁门左道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利益,就将厚黑学奉为圭臬;抑或是自信于本人的学识和才华,便将周遭和古人全都看轻;更可能是他们的眼界只和朝菌蟪蛄一般,不知晦朔、无论春秋。

孔夫子、诸葛武侯、岳少保、于少保,古人不会于今日言语,只能任凭小丑们在玻璃外涂涂画画。小丑们喷完漆,还不忘发出布告,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都认同他们所涂绘出“真正的”历史人物。他们不知道齐国舍命记录弑君史记的太史兄弟们“是何居心”,他们不明白苏武十九年牧羊“所图何事”,他们不理解颜杲卿为何“逞口舌之快”,他们咒骂张巡拉上了一城老小为自己的忠名陪葬,他们关心李白、杜甫的花边新闻,他们挖出了鲁迅的“卑鄙企图”,甚至,他们抱起了《竹书纪年》、抱起了各种“在封建统治者和酸腐儒家删减的历史中幸存下来”的山间野史,开始朝着华夏的起源和美好开刀,美名要为你们破开历史的面具,展现只有小丑们知道的千年真相。

我们觉得这种人最近多了起来,事实上,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凡此种种如同过江之鲫。武侯过世无几便有跳梁儿上朝喜奏,于谦前挡瓦剌扶社稷,后就有言官提议重罚少保,只不过是当前社会人的发言权被无限放大,猫猫狗狗都能在伟人的玻璃门外评头论足,在古代让人们记住你的可笑发言,至少还得是个能写得进史料的朝官,这已经是民间传说研究者和喷子精英的天花板了,而其他的流言蜚语,不过是史书上的寥寥几字,甚至无人得知。

可是,那些妄图拉下伟人的小丑们,那些“拿捏了历史真相”的“大智者”们,那些睿智的未被虚假历史蒙蔽了双眼的“研究者”们,那些秉持着“历史不过是被人肆意打扮的小姑娘”的迫害妄想症患者们,你们在玻璃外的自娱自乐真的会对这些中华文明的良心和明知造成一丝一毫的损坏吗?时间的玻璃板随着舞台更换,不变的只有端坐在历史长河中不发一言的先贤,你们可笑的涂鸦终将和你们低下的思想一同死去,而天地正气却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年,杜甫看着那些嘻笑初唐四杰文采风华的跳梁小丑怒而写下气势磅礴的名言,时间证明了他的正确,而这句话,如今我原封不动的送与你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Sing.

Sing.

评价一个古人,首先你得看过关于那个时代的史书,而不是看了几篇地摊文学,网络段子就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了。

诸葛亮如何,看看三国志、魏略等等当时的权威史书如何记载的。身为臣子,被三国志单独列传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诸葛亮。即使这样,陈寿的三国志也因为和诸葛亮有私怨被历代史学家批评不够客观(陈寿的父亲被诸葛亮打过板子,虽然三国志被认为是二十四史中准确性最高的,到在诸葛亮传这一篇里有不少主观臆测)。这么说吧,陈寿的三国志虽然把单独立传的荣誉给了诸葛亮,但他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对诸葛亮的评价,还不如蜀国敌国魏国的郎中鱼豢写的魏略高。

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刘备时期看不出来。刘备自己是宿将,带兵带老了的,虽然天赋不是很惊艳,但毕竟打了一辈子仗,这种情况下,军队不可能交给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年轻人指挥。

但诸葛亮的五出祁山,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一个奇迹(诸葛亮北伐正确与否的战略问题我们等会再说)。孔明北伐,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曹魏大将军曹真,另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司马懿。这两人都是当世名将,司马懿大家熟悉我就不多说了,可以说司马懿在对上除诸葛亮外的任何人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论是平定辽东还是奇袭孟达,都能用用兵如神四个字形容。曹真名气没那么大,但是战绩比之司马懿有过之而无不及。汉中之战就曾经击败过刘备,杀刘备大将高翔,镇守河西曾经以少量兵力大破诸胡联军,为曹魏恢复了汉末大乱后中断的西域统治,是班定远似的英雄人物。还曾打得孙权损兵折将,不得不重新向曹魏称臣纳贡。

但就是司马懿、曹真这样的英豪,在面对兵力远远不如自己的诸葛亮时,却束手束脚,顾此失彼。曹真击退过诸葛亮两次北伐,过程一曲三折,很难用短篇幅描述,诸葛亮以较少的兵力主攻,曹真手握优势兵力主防,最后诸葛亮没有达成既定目标,但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战绩比较难看,演习中关于司马懿不肯出战的描述基本属实,包括穿女人衣服都是有史记载的。司马懿坚守的原因现在有各种阴谋论,什么养寇自重都出来了,都是扯淡。纯粹就是因为司马懿跑出去和诸葛亮浪了几次被教做人,不得已而为之罢了。什么甲首三千、大败溃逃、张颌王双等等。以至于第五次北伐,司马懿闭门不出,部将忍不住请战,他压不住了还和皇帝演了一出双簧。

魏国和蜀国的国力相差是非常大的,从双方军队数量和国力对比来说,几乎相当于现在墨西哥和美国发生战争,墨西哥把美国压着打不说还占领了好些边境城市,打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然后你指责墨西哥指挥官军事实力不行?这不是笑话吗?

震宇Simon

震宇Simon

这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所说诸葛亮的缺点恰恰是我中华民族慢慢消失的,“忠孝节悌,礼义廉耻”,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导致人们攀比心理越来越重,越来越功利化。有的人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有文化,没学到里面的精髓,却把嘴皮子练溜了,于是就开始贬黑别人来衬托自己地位,其实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小丑。你看看诸葛亮所做的事,再看看你自己所得的成就简直给诸葛亮提鞋都不配。古人讲究言而有信问心无愧,而这是我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精神和风骨,诸葛亮一生做人可以说是堂堂正正,不像有些人表面一片斯文满肚子男盗女娼,更不要说风骨了。如果出生在抗战时候恐怕早就是汉奸了,毕竟人家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才是明智之选。别的我也不想多骂了,看看诸葛亮生前死后都没人骂过,而你还在活着就已经被骂了,套用孔明先生的一句话“你枉活数载,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vivipiggy

vivipiggy

个人认为,有意识贬低诸葛亮的人,就是那些“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的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颠履中国人的原有的价值观念。有意把崇高的说成卑微的,把正义的说成邪恶的,把高大的说成渺小的,把善的说成恶的,把美的说成丑的。把是非颠倒过来,妄图把评论历史和现实的话语权抓在他们的手中。前些年,他们更是疯狂到把黑手伸到了人民英雄的身上。比如抵毁“狼牙山五壮士”,抹黑刘胡兰,邱小云,他们的恶毒行为,最终还是引起了有良知的人们的强烈愤慨,部分人被正义所惩罚。

虽然受到了打击,可是,这种人依然还是存在的。向人民英雄伸出的黑手虽然缩回去了一点,可是,他们又把手伸向了历史人物。这些年来,一些历史上的正面人物不断被否定,而许多历史小丑不断试图翻案。恐怕也是这种现象的延伸。

诸葛亮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高大而神圣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诸葛亮的形象,其实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他当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但也不能因此否定诸葛亮的形象。《三国演义》中为什么会夸大诸葛亮的形象,无非是因为诸葛亮身上的品质是当时人们所推崇的。如果说明朝以后的诸葛亮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那么看看历史就会发现,明之前历史上推崇诸葛亮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杜甫的“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比如宋朝的陆游等等。

诸葛亮的品质不用看太多的史料就很容易看明白,他是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一篇隆中对几乎就能概括。一介书生,躬耕陇亩,未出茅庐便定三分天下。这样的政治才能政治眼光,历史上能有几个。

诸葛亮被后世所敬重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他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忠诚。一篇《出师表》就能说明任何问题了。汉魏时期,是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时期。汉失其鹿,天下共逐。曹丕能代汉,司马家能代魏,为什么诸葛亮不能代蜀汉呢?诸葛亮的忠诚就体现在他是有能力取代,却又忠心耿耿保蜀汉的。现在翻案的人以种种理由说明诸葛代蜀的不可能,以否定诸葛之忠。其实,拿出任何材料都没有用。因为连刘备临死之前都明白,诸葛亮有这样的能力。所以留下遗言,后主能辅则辅,不能辅,君可自取。然而诸葛的品格当然不同曹家与司马家。

权利和地位,当然是人人喜欢的,可是权利的争夺,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张养浩不是说过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因权利的更迭是百姓受苦,正是诸葛亮这种忠诚的意义所在。这才是他为后世所推崇的根本原因。

说起了诸葛亮的忠诚,我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经济界的大事。它和去年姚振华等人搞出的收购案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黄光裕入狱后,国美股权争夺案。这起事件的发起人就是黄光裕的大管家陈某。他通过一系统的股权变更与操作,希望使得国美易主到自己手中,后来在黄光裕妻子的奋力反击之下。操作没有成功。杜鹃保住了黄光裕的家产。

我们对此事不做道德上的评价。但很可以把当今这位陈某的做法与诸葛亮比较一下。结论就不用说了。做人还是忠诚一点好吧。相信经此一事,这位陈某在中国经济界将再无立身之地,你想想,谁愿意用一个在主人遇难时谋夺主人家产的大管家呢?

诸葛亮在职场上表现出的这种忠诚,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积极的,向上的。对社会有益的。值得我们尊敬的。虽然陈寿在《三国志》的评价中说他“将略非其所长”,这点与《三国演义》有很大不同。但这一问题并不否定诸葛亮的整体形象。

那些抛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来否定诸葛亮的,比如他多大生的孩子,他的老婆丑不丑等等,都与大节无关,拿这些没有太多根据的事情来说事,得出荒谬的结论,并以此来否定诸葛亮,只能是哗众取宠。无聊之极。

uta

uta

关于这个我写了八篇文章。专门介绍,从诸葛亮的出山到去世。




诸葛亮和周瑜比较


托孤疑云




以后会专门写几章诸葛亮的权谋。不黑不褒诸葛亮,尽量还原三国志中最真实的诸葛亮。

诸葛亮为相十余载专而不横,辅幼主忠而不越,为官清而不贪,为吏勤而惰,利国利民,民颂之。立德,立言,立功 儒生之榜样。
时雨MOON

时雨MOON

并不是在贬低诸葛亮,现在的人分成大致是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人就是认为诸葛亮还是那个神可以做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确实诸葛亮能够做到,但是他们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第二部分的人认为诸葛亮已经并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神话里面的人物了,他只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在军事上面是不可能有任何建树的,因此我们的反思诸葛亮的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曾经跟蜀国带来什么样的功劳,这是一批头脑清醒的家伙开始对于历史的反思,或者说撇去三国的神话影响,传说对整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评价。

至于第三部分的人,不用我说,哗众取宠的确实特别多,他们希望抨击一个已经定型的历史人物带来的社会影响,给他们带来阅读量和点赞量,还有流量给自己带来利益,历史也好,民族文化也罢,都不如他们户口帐头悦动的那个金钱的数目。

诸葛亮并不是神,他确实没有做到逆天而行。甚至有一些事件分析了看诸葛亮是做错。不影响他三国时期正统一流谋士的地位,只不过,当今的人,对于神话过后真实的历史所带的真面目揭开以后,看到之后感受到的那种失望。但是能够在青史之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并且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是庸才吗?

对于历史,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贱贱如果说你听见别人声的贬低诸葛亮,然后就感觉诸葛亮这个人确实是一个垃圾一个渣渣,那么你就别学历史了,历史真的不适合你去做一个打工的工人,整天无所事事起来刷牙洗脸,然后赶紧给老板办做工作,任凭老板打你骂你,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一类人,你可以直接不用学历史。

至于说一些窃国之贼,就是那种侮辱民族文化精神的家伙,比如说把五胡乱华改成了五胡入华的这一类人。这种人应该提防他们,他们是一群只为了利益,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在那损害民族利益的家伙。说他们是窃国贼,确实没有过分。

中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的民族意识,有的自己的民族认知。正是由于至三点,组成了中华民族在黄色的土地上屹立了5000年而不倒的真正的由来。日本人为什么当初一意孤行的想要在中华的土地上,改掉所有的汉语教学全部改成日文教学,因为他们生气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不摧毁他们的民族文化根基是很难征服中国的。但是现如今,很多东西不需要外敌去做,我们当中的很多自己人都会亲自去办这件事情他们办的开心,但是真正受苦的是我们的后来者。

闹不起来

闹不起来

这个其实要怪演义塑造问题了。罗贯中小说写的很好,贯彻主线的桃园结义和诸葛亮的忠信传递着很正面的价值观,但他的史学功底并不是很扎实,地理、军事、制度常识都是一塌糊涂。正史里的诸葛亮是个有血有肉的全能型天才,而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一个强到只剩下神机妙算的神棍。如果只论罗贯中本心的话,不至于说是贬低了诸葛,因为三国演义是继承了民间平话的基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然而到了现在,三国演义的时代局限性就很明显了,“多智近妖”的形象越来越不被认可。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易中天等人出现后,一些受过三国演义影响的人,接受了“诸葛亮并非神机妙算”的设定,于是直接在三国演义形象诸葛亮的基础上将智力砍掉,于是得出结论:诸葛亮只是政治家,打仗不行。据我多年来的观察,贴吧等处曾经一度主流的对诸葛亮的否定,大都是出于此种逻辑。贬亮成风的第一个时间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诸如抑制魏延,以北伐集权等等论调都可以追溯于此,瞅瞅一些旧论文,真可谓无奇不有,现下的新生代不过玩当年玩剩下残羹剩饭而已。当然,倒霉的也不止诸葛孔明一人,瞅瞅历代英雄人物,君则秦皇汉武,文则孔孟,武则关岳,中华历代英雄人物哪个头上没被人拉了一堆屎?

变肉包的菜包

变肉包的菜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又要说个老生常谈的观点,题主说的诸葛亮到底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还是正史里记载的诸葛亮。

或许你会说了,此话怎讲?诸葛亮就是诸葛孔明,莫非还有第二人?实际上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什么区别呢?

小说里是诸葛亮是艺术人物,经过作家添油加醋包装过的,比如鲁迅先生就曾经评论说“诸葛多智而近妖”,啥意思?鲁迅先生说的很明确,诸葛亮的智慧是经过包装和夸大的。我们举个例子吧,你所熟知的“草船借箭”、“空城计”、“赤壁之战”、“骂王朗”、“舌战群儒”这些事情全是虚构的。

看待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但是并不能一味的贬低,甚至把小说艺术中塑造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当成真实的史实。既然有人被夸大,就肯定有人被贬低,比如周瑜、鲁肃这些人都快被黑成碳了,我们必须知道“赤壁之战”的主将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而鲁肃也著名的谋士,可是在小说里的鲁肃就是个酒囊饭袋,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些很显然不是史实。

我们再说诸葛亮谋士的身份,其实刘备麾下的杰出谋士是法正、庞统等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说“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这句话告诉我们,诸葛亮是个管理型人才,但是并不善于带兵打仗。是的,诸葛亮是个杰出的CEO,而不是一流的谋士。比如刘备的地盘益州、荆州都是法正、庞统这些谋士帮谋划的。

但是诸葛亮的确是个杰出的战略家,比如在“隆中对”中,他就已经帮刘备规划处了蜀国的发展蓝图。

说这么多,并不是说诸葛亮不行。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诸葛亮一直是个杰出的管理人才,他用法家治蜀,让蜀国一度出现政通人和的气象。

同样,赤壁之战虽然不是诸葛亮主导,但是合纵孙权共敌曹魏的战略的确也是诸葛亮提出来的,虽然彼时的东吴鲁肃率先提出。同时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一心辅佐刘禅。一生南征北战,的确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明确,诸葛亮是萧何式的人才,而不是张良、韩信、陈平那样的战争,如果论战绩的话,的确不是非常杰出。

所以,我们看待和评论历史人物时,应该保持客官,用史实结合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能仅靠小说的一家之言。合理、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并不一定就是贬低,否则周瑜、鲁肃岂不是更要哭晕在厕所里了?

更多历史国学文章,敬请微信关注:鬼谷道(guiguzi7619299)。

WANAND

WANAND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