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听书和看书有多大的区别?

提到的作品

[作品]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出色的艺术技巧也是历来受人称道的。《伊索寓言》中除了一部分是以现实的人作为故事人物外,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动物寓言的特点是将动物拟人化,让动物像人一样行为和说话。寓言中这种拟人化来自对动物行...

伊索

[作品]安徒生童话

《青少年世界名著读本:安徒生童话》包括了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故事,如:公主与豌豆、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十分具有吸引力。《青少年世界名著读本:安徒生童话》,带孩子走进一...

H·C·安徒生

[作品]克雷洛夫寓言

本书收入十九世纪俄罗斯寓言家伊凡·克雷洛夫的作品《乌鸦和狐狸》、《橡树和芦苇》、《乌鸦和母鸡》、《三个乡下人》等208篇。

克雷洛夫

[作品]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对外汉语读本,供青少年和普通成人阅读。每篇寓言短小精练,又有汉语拼音、英语和德语。可谓,边看故事,边学英语和法语,轻松愉快,一举三得。

唐晓青

最新跟帖
nancylyi

nancylyi

身教。

家长读书做标范~孩子就自然摩仿了。

immrchung

immrchung

都能接收到知识,都是好的习惯

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相对来说更喜欢听,毕竟认识的字少,听就相对轻松些

年龄大点的孩子,会挑自己喜欢的书,如果特别喜欢的书,他们更喜欢自己读,如果一般的,可能就喜欢打人读给他听,能有一种被陪伴的感觉

AKI

AKI

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听书和看书有多大区别?

不管孩子选择看书还是听书,都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在前期没有养成看书习惯时,听书也许能够带他进入自学的大门。

那么看书和听书有多大区别呢?

其实他们两者还是有差异的,我是选择看书为主,听书为辅,这样安排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在看书的同时,很容易把自己带入到思考当中,读书伴随着思考,才是最有效的,然而听书却没有这样的好处,也许你听到某句话,或者某一个例子,让你感触颇深,你还来不及思考,它的下文就已经播报完了,此时上下文不能衔接,也是学习的一种损失。假如说放弃思考,而保证全文能够都听,完显然也是得不偿失。

同样的,看书也不是很方便,比如说你在公交车上,或者在等地铁之类的,时间过于碎片化,你不可能有时间看书的,除非车程比较远。

一般来讲,零散的时间选择听书最好;看书一定要有整体的时间,他们两者各有各的局限,也各有各的好处,具体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听书,也很容易判别。

如果在孩子听书时,家长为了让他养成看书的习惯,而限制听书,那么很可能会让他厌倦看书,到头来书听不成,也看不成。

既然他有听书的习惯,就让它继续保持下去,说不定哪天他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想买一本实体书来看,慢慢的看书的习惯就养成了,反正我是没见过,只听说不看书的人。

我平时听的都是一些人物传记,或者情商课程,这些内容精华部分比较少,大多是人物案例,当我走路坐车或者等人的时候,听书更能有效的利用时间。

除了这些场景,我更愿意选择看书,因为我这个人喜欢做笔记,直接写书上,听书就没有这么方便,我有什么感想没办法记录,也许很快就忘记了,对我来讲是一种损失。

结语:

孩子想听书就让他听,总比什么都不干的好,他现在读书习惯还没有养成,也没有看书的意思,暂且先让他听着。

不过一定要了解,他所听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尽量不要让他沉醉于消遣类的读物,要不然他的注意力会被严重分散。

你平时喜欢看书还是听书呢?

homyee

homyee

听说和看书只是方式不同,各有优点,如果您的孩子能坚持下去,也是件好事,同样会增进自己的学识。



听书和看书的区别

方式不同

看书:直接刺激的是人的眼睛

听书:直接刺激的是人的耳朵

效果和带入方式

看书,主要是文字,有些会有插图,这样会使人不断的去琢磨书中内容,提高人的思维想象空间。

听书,内容就比较丰富,播讲人的情绪起伏变化、背景音乐的气氛渲染等,会更加快捷的将听书人带入其中。但有时也会限制听书人的想象空间。

阅读节奏

看书时,眼球运动有10-15%是回溯的,就是说眼睛经常倒退看一下,只不过速度太快而不被人察觉。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人对书本的理解。

听书时,我可以倒回去重听,但是相信很多人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走神问题

每一个人都不可控制在的存在走神的问题,对待书籍时更是如此。

看书时走神,人们能迅速回到走神的位置继续去阅读,听书则只能继续听下去。



研究总结

2010年有一个研究,通过播客授课,主要就是听。在做理解测试时成绩比通过纸上学习的学生差很多(平均低28%)。

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得到一个小结论,对于那些需要更多注意力,学习内容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书籍,建议去看,理解效果会更好一些。对于一些内容简单的或休闲放松类的书籍,听或看都无所谓,看个人爱好。

但是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坚持去做,对孩子都是很有好处的。


bunnywind

bunnywind

1.孩子喜欢听书这非常好,说明孩子具有想象力。在听书的时候他能够把他听到的东西转化成头脑里的画面,是把语言转化成画面。会让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的。

2.看书,如果是绘本的话就是把语言和图画相连接,通过语言更好的来理解图画。看文字书的话孩子是通过文字想象画面,锻炼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

3.无论是听书看书都是学习的方式,都是非常好的。孩子感兴趣哪种方式就用哪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也许过了段时间孩子又会喜欢上读书了。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突然的自我

突然的自我

看书可以从听书开始,我就是小时候跟姥爷听评书开始的,后来识字了,觉得听书太慢,自然也就开始看书了。

秋意暖

秋意暖

好的,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关于听书和看书。

首先是听书。“听”的介质(声音来源),一是播放器,一是家长和老师的嘴巴。低幼儿童,还不会认识太多的字,这个时候多是“听书”,播给他们听,讲给他们听。孩子们都喜欢有趣的故事,用有趣味、有意义的故事(寓言和童话)去“童蒙养正”,这是学前教育的大智慧。这份养料,跟唐诗宋词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很多优秀的、有才气、良知和智慧的寓言作家、童话作家。这跟教育体系需要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也需要幼儿园教师是一样的道理。“听”是“看”的启蒙,主要是培养兴趣,轻松而愉快。幼儿园很爱组织“故事大王”比赛,我觉得很好。

其次是“看书”。“看”是识字阶段以后的必然。家长们、老师们要鼓励孩子们多看书。先从兴趣入手,从有趣的绘本开始,让他们慢慢爱上纸质阅读。我始终相信,电子阅读永远不可能取代得了纸质阅读。教员和家长要带头看书,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应该给孩子们一份什么样的书单呢?我觉得要有一定数量的寓言和童话,经典的要有,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也需要当代作家的寓言童话。“看”是“写”的积累。多看,会为“写”和“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两点,“听书”和“看书”同样重要,是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而已。愿你们的孩子成为书香少年!也请各位家长,能认识寓言和童话这两个文体的价值,让孩子们多读寓言童话、多读唐诗宋词,它们太有思想的营养了,跟牛奶鸡蛋一样有营养。

我是儿童领域创作者牧原,中国孩子成长思想营养专家。今日头条这个地方,我是初来乍到,但决心很大,信心很大,望各位关注我、关照我!

奎T_T

奎T_T

看书可以提高专注力,会集中精神融入书中的情节。会有代入感,还会思考。听书做不到这些。

7做自己的主角

7做自己的主角

我从老师的角度讲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现在的高中进行新教材改革,改革了之后,有一个单元叫做整书阅读单元。国家教委还设置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回归原著读书,这已经很明确的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多读书,读好书。

于是我在布置阅读教学任务的时候,有些学生就在网上看了一些解读的视频,诸如快看,快读什么的,直接把中心跳个过程讲给你听。这对他的阅读是没有帮助的。不管是听讲解也好,听原著也好,都是经过他人的理解和思考来讲给你听的,不是自己看来的,中间隔了一层。听原著我们可以明显的通过叙述者的语调的变化来感知故事内容情感的变化。甚至是褒贬和评价都可以在声调,语调当中可以感知出来。这就不利于孩子对文本的把握。

而且从实用性的效果来说。读书本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认字,其实相对于小孩子而言。阅读的首要任务是认字,我见到过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题目都看不懂,叫家长帮着读题目的。而一些初中生就存在认识单个字,但是合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直线或点A。老师都不会想到这句话有什么问题,有个小孩子却理解为路过,反正这个点A就不在这条线上。这就是对字词的理解不通透,就会对孩子的这个学习产生影响,就我接触过的学生而言,他们说不会除了知识积累记忆方面的问题,就是题目理解的问题。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

其次从考试的角度上来说,现在的考试制度。像温如敏所说的。到时会有15%~20%的学生做不完语文卷。这正常的合理范围。也就是孩子对文本的阅读速度,能不能支撑他在固定的时间里面去完成试卷设置的阅读量。并且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内容。这是考察的重点。特别明显的就是高考语文卷。相对于全国卷而言,除了60分的作文,其他的90分都可以算作是阅读题,包括背诵默写,其实就是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文的句子给默写出来。所以对于高中生而言,不会读书就肯定是受影响的。

但听书也有好处,至少比不听要好。如果在读原著的基础上再进行听的话呢,可能就更好一点。一是可以加深理解,二是可以复习巩固。

mengxiaoxiang

mengxiaoxiang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书籍以“听”这种形式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孩子听书也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了,那么听书和看书有多大的区别?表面上看,只是阅读方式的不同,一个是孩子听机器读出来,一个是孩子自己读书。实际上,差别还是很大的。

01 各自的特点

听书:对于小孩子而言,听书相对于看书要简单一点点,因为受到识字数量的限制,孩子读书可能有一点点难度。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还得准备一本字典,特别麻烦,所以听书可以让孩子阅读轻松一点。听书的时候还可以做些其他事情,孩子可以边走边听,边吃饭边听等等,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只需要有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不用到处携带厚重的书本。

看书:看书可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小朋友听书的时候经常会同时做别的事,很容易就溜号了,有时候听完了回头问他们,有部分听过的内容就会忘记了,但是看书后却很容易记住。而且,听书的速率是固定播放的,有时候孩子还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开始读下一句了,看书却可以根据孩子自己的速度,一点点前进。看书的同时可以在书上做笔记,可以停下来进行思考,听书却没有这个步骤,如果停下来,回过神后就不一定读到哪里了,所以孩子会一直听。

02 不同方式适合的书籍

孩子阅读首先讲求的是趣味性,故事、儿歌、文学、科普类的读物适合孩子听书,这样的书籍理解难度较低,他们会更有兴趣进行接纳。

历史、地理、自然类等专业性较强的读物应该让孩子直接阅读,尤其是需要配图讲解的书籍,只依靠听书是很难理解的,不能让孩子囫囵吞枣似的听书。

03 看书和听书的关系

有些人觉得看书适合孩子,有些人觉得听书让孩子更有兴趣。实际上看书和听书各有优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谁比谁好的关系,而是在不同情况下谁更适合的关系,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听书不会代替看书带来的深度思考,看书也不会代替听书为阅读带来的便利。

04 如何帮孩子进行阅读

如果孩子想要看书,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进行阅读,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帮他进行解答。同时,家长在陪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与孩子进行互动和沟通。

如果孩子想要听书,那我们不妨将故事读给他听,将许多说教难以传达给孩子的认知和观念,通过讲故事的过程让孩子深刻理解。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也可以进一步加深。

小君儿

小君儿

各有利弊,听书更能把一些零碎的时间利用上!

左布

左布

区别大了,听书只是娱乐,阅读可以增加识字量,对于幼儿园和低年级的小朋友,听一天的书还不如看半小时书,更有意思。

vitalman

vitalman

谢邀。

听书只是在耳朵里过一遍,忘的特别快(懒人听书)。看书是比较好,能够很容易记到心里

yangmei

yangmei

听觉,视觉,触觉是不同的感觉!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听觉感知非常好,有的孩子触觉感知好,有的孩子祖觉感知好!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是可以做到多方面感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时候你看孩子在漫不经心的玩别的,但是他听到到,看到的都有可能被他记住!所以小孩子学习知识不必要限制某一种方式,只要他能记住,理解就可以了。不管是听书还是看书,都要养成好习惯,学习思考和发现问题。一些经典书籍还是要读,不仅仅是看,要读出声,那样才可以更好学习理解!

明天就要启程

明天就要启程

反正我看书时遇到好的篇章段落会放慢速度或者多看几遍,稍微理理,体会一下。这个听书肯定不方便。

某是陈锡铭

某是陈锡铭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