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听书和看书有多大的区别?
君君爱旅游~
对于孩子是选择听书,还是喜欢看书,大可不必纠结。
一、听书一样可以学到知识。
学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喜好就好。有的孩子听书感觉更有趣味性,更容易吸收,有的孩子感觉安静地读书更舒服,更容易接纳书中的知识。
在我外甥小的时候,哪怕她还什么都听不懂,也会坚持放一些诗词、儿歌、简单的英语给她听。
虽然她好像一直在玩,但是听的时间久了,她就会经常说出听到的内容。
所以,无需拘泥于形式。在跟大人的交流中,在与伙伴的玩闹中,听书或者读书都可以学到知识。
二、孩子喜欢听书的原因
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一本书有很多生僻字,晦涩难懂,那读起来就会感觉很累,从而排斥。
对于孩子,他们认识的字还太少,读书可能就会感觉有挫败感,从而丧失兴趣。
但是听书,相对而言就简单的多,他们就会更加趋向于这种学习形式。
三、家长的指引作用
虽然孩子听书也是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是家长也需要做好指引工作。
比如,家长需要对孩子听的内容进行取舍。
现在市场上的听书内容繁杂,不排除很多没有经过细心筛选,为了利益而产出的产品。所以,家长要提前对这些产品进行筛选,选择内容质量高的产品。
另外,在孩子听书以后,家长也可以跟他们多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吸收。
woaidongbang111
“听说读写”正好对应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
最开始是“听”婴儿呱呱坠地,听上小一年,才可以开口发几个音,蹦几个字。
其次是“说”一开始以单字为主,像“饿、抱、走、拿”之类的,或者是叠字“爸爸、妈妈、车车、狗狗、饭饭、饼饼”等。
一岁半以后会有电报句出现,即2、3个词组成的不完全句,如“妈妈抱、上班班、大花花、车车来坐”等。电报句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因为有的时候会有次序倒装、省略,很多时候只有经常带孩子的人才能明白孩子具体说的什么。
通常要到两岁半左右,孩子才能说比较完整的句子,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外,也会有连词、介词等,和大人说的语句比较接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所说的句子会越来越长,条理性也更加清晰,跟家以外的人交流也基本没有问题了。通常都建议孩子3岁上幼儿园,有一个因素就是这个年龄孩子的语言能力普遍能够满足社交需求了。
接下来是读孩子能听懂大人的话,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了,就可以开始试着读书了。当然,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还是以家长陪着读为主。
一方面孩子小,专注力通常只能持续5~8分钟,没有家长的陪伴很难独立翻完一本书;另一方面书上的字对于孩子来说很多都是陌生的,让孩子自己读也不现实,家长读给孩子听降低了难度,还能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随时解惑。
而且,亲子阅读时的互动,这种温馨的氛围会让孩子对于书的好感增加,有助于培养孩子爱书的习惯。
最后是写孩子学习写字的敏感期,一般要到四、五岁出现。这时孩子听、说、读都很顺畅了,手部肌肉群发育渐趋成熟,对于精细动作的把控越来越熟练,确实可以尝试握笔了。
不过,拿笔和写字是两件事。以正确姿势握笔,学着字帖上的字,将一笔一画准确放入田字格中,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孩子一开始写字写不好,就是因为手眼协调能力还不完善,所以动不动就写出格,也没办法写得和范字一模一样。
因此,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多玩玩涂色、连线、迷宫之类的游戏。这些游戏过程能够继续锻炼手部肌肉群,手有劲儿才能握得好笔,划出横平竖直,还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剪纸、贴纸、串珠等游戏,也同样能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孩子喜欢听书不喜欢看书,得看孩子的具体年龄和识字量。
在孩子识字量不够的时候,一本书读起来总是遇到生字生词,情节被打断,阅读体验不好,孩子自然也不会有太高的兴趣。
而听书就不一样了,听是孩子在语言学习道路上最先得到锻炼的,能力最强,做起来不费劲,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那么孩子更喜欢听书就不奇怪了。
要改善这种状况,家长要坚持亲子阅读,至少让生字生词不成为孩子阅读上的“绊脚石”,同时也能帮孩子认识更多的字。当孩子识字量上去后,再引导他自己看书就不是难事了。
搬书回巢,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有书智库领读达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Laughing
不知道你孩子现在几岁,所以只能大致做出以下猜测:
可能一:你的孩子属于听觉学习者
Education Planner是美国一家辅助老师教育、指导学生学习的机构。他们将学习者分为三种类型: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以及触觉学习者。
对于视觉学习者来说,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形式的内容更容易在脑子中留下印象;而对于听觉学习者来说,他们对声音以及其传达的情绪更为敏感;而触觉学习者则喜欢亲自触摸、参与操作。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以上三种方式的结合体,但是也有个别的学习者会有比较极端的表现。例如一些有阅读障碍的人,可以听懂别人说的话,但是自己却无法阅读书本上的文字。
如果您的孩子极端排斥看书,那么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原因。
可能二:音频更易消化。
对于成人来说,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可以一边做家务或者是开车,一边听书。但我们却不能一边捧着纸质书一边做其他事情。纸质书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
或许你的孩子也希望“一心二用”,在听书的过程中继续玩玩具。
可能三:家中没有看书的环境。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潜意识的塑造者。如果家长本身就没有看书的习惯,那么孩子也很难养成这样的习惯。
如果你想有意识改变这一情况,则需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去。
estherzy
小孩子最开始的语言学习,没有一个不是从“听”开始的。
孩子最爱听妈妈的声音。这个是得到过很多早教专家认可的。
孩子最喜欢听到的声音,来自于妈妈。
我家孩子即便后来自己会看绘本之后,在每天晚上已经习惯的睡前故事时间,她还是要听妈妈讲故事。一遍一遍的听那些都烂熟于心的故事。
家长更喜欢孩子自己看书,一方面可以借机教他识字,另一方面呢,有点小小的私心——上一天的班,谁累谁知道哦。
孩子看书的时间,大人多少可以有点自己的时间——哪怕对着墙发个呆也好。
可是孩子不干,他就要听。
其实,孩子还是想和爸爸妈妈亲近一会儿呢。我猜想,孩子靠在妈妈旁边,闻着妈妈的味道、听着妈妈读的故事,一定非常的愉悦和满足。
给孩子读书,是最好的亲子时光。
我看到过一个短视频,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逛书店。
大孩子有3岁的样子,妈妈挑本书坐下小声读给孩子听;小小孩呢,也就有3个月左右大吧,爸爸一只胳臂抱着,一只手拿来一本书,和孩子凑在一起,跟她一起看——好像娃能看懂一样。
习惯——喜欢书、习惯读书的习惯,就是这样子一天一天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
在孩子小小的时候,家长把书带到他的世界里面,陪着他一起读书,这是大人可以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了。
孩子小的时候——越小越好,语言的刺激是孩子的大脑皮层语言中枢最最需要的。
越多的语言刺激,大脑接受到的刺激越丰富,孩子的语言中枢发育越好。
喜欢听书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和大人一起看书了。
读给孩子听吧,这个阶段,孩子不一定能真的理解故事内容——最多是记住这个故事,
但是他可以慢慢的养成读书的习惯。
这个习惯比这时候孩子自己看书识字更重要。
我家孩子的听书时间一直持续到她上小学,停止的原因是作业来了,晚上的时间不够用了。
她上学以后,迅速的认识了很多的字,随着识字量的积累,孩子自己看书去了。
这时候她看的书,却是以前经常听我讲过的那些书。
有几本书,她看好几遍。有不认识的字,就跑过来问我。
我没有催过她去看书,我只管往回来买书——学校每年都有阅读书目,我还会给她增加一些。
三年级这个假期,我给她买回来一整套《哈利波特》,她找出所有的时间去看。
后来被伏地魔吓到了,自己居然不敢在自己房间睡觉;抱着小枕头过来躺在大床上不走了。还不许关灯。
把孩子带进阅读的世界,才是我们大人的方向。
————————————————————————————————————
我是芯妈,与孩子共同成长;与您共同探索孕育养儿之道。每日遇到新问题,每日解答新问题;互帮互助,敬请关注[芯妈心语]。
越野毕加索
听书和看书还是有挺大区别的,但并无好坏之分,不用过分焦虑
选书的问题
父母要考虑一下,给孩子准备书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图书?有没有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题材的图书?
小孩子喜欢图画更多,颜色丰富的绘本。男孩子往往会喜欢汽车、恐龙类画面的书籍,也喜欢科普类的图书。女孩子可能会喜欢一些画面唯美,小公主风的书籍。
如果孩子年龄小,选择文字少一点的绘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文字逐渐增加,故事性逐渐增强。
网上有很多推荐儿童绘本的文章,还有一些获得博洛尼亚奖项等大奖的绘本,建议父母可以多关注一下。
有效亲子共读
孩子的读书意识是从小培养的,从宝宝一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亲子共读。亲子共读可以很好的增进亲子间情感,帮助孩子建立早期的读书意识,培养读书兴趣。
父母应该考虑,是不是没有做好有效的亲子共读?陪孩子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对孩子限制过多,要求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有没有不停的提问孩子,让他在读书的时候感觉到压力?有没有把书丢给孩子,让他自己去看。六岁以前的孩子是没有自主阅读的能力的,需要在父母的引导和陪伴下读书。
听书同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只喜欢听书而对他进行责备,听书也是很好的习惯
听书获取的知识面更广
家里买书买的再多,也不可能把图书馆搬到家里,听书可以获取更多更新更全的信息,随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渠道来源,让孩子的知识面更广,更能了解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领域。
听书的朗读者更专业
听书可以听到别人更专业的有感情的朗读,让孩子知道专业的朗读是怎样的,对孩子的朗读有很大的帮助。
让孩子多听一些唐诗宋词,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的东西,可以当做是传统国学的磨耳朵了。
听书,让孩子接受知识更轻松
我们家大宝也是一直坚持亲子共读的,但有了二宝后,常常没有时间陪伴大宝,就给他买了网上听故事的会员,里面有很多长篇故事,他听起来津津有味,本来就应该过渡到长篇故事的时候,网上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他经常会用读故事的语气,跟我讲一些故事里的情景,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学会了这么多成语。还有那些我自己都整不明白的历史人物、地理名词,都在聊天中我才发现,原来他知道这么多知识了。
听书很好,但需要家长的筛选和监督,不能什么内容都给孩子听。
读书是影响孩子一生高度的阶梯,听书不能完全替代读书,在孩子的关键时期,还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帮助孩子逐步过渡到自主阅读。
南小希爱旅行
作为一个陪伴了孩子十年阅读的妈妈,作为一个资深听友,我认为读书才是孩子最好的选择,听书也不错,可以作为读书的一个补充,并需要适当的引导。
一、听书更容易注重情节,容易忽略语言和文采
听说的时候,节奏太快;很难像读书那样,让阅读者更深刻地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描述;容易让倾听者抓住最易于接受的东西——情节。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的很大优势就是学习好的语言、好的措辞和描述;对于孩子来说,听书有些舍本逐末了。
二、听书不能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
听书也有各种优势,但听书不需要经过孩子脑和眼睛的配合,也不需要孩子耐着性子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听书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
现在是应试教育,需要孩子经常去阅读各种题目,完成各种作业和试卷;阅读能力的培养就相当重要,耐心和认真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读书可以培养这些,听书的效果要稍逊一筹。
三、听书容易让孩子脱离家长的控制
听书的时候需要使用电子设备,你是全权交给孩子负责;还是自己负责播放和选书,孩子只负责支起耳朵听?我家孩子只是喜欢听歌,拿起手机就不受控了,总是看到他盯着屏幕。
如果是孩子全权负责,就是交给孩子一个电子产品了,孩子会只用它来听书吗?
如果是家长负责,你选的书目孩子喜欢吗?能做到全程陪同全程监控吗?
所以听书的时候,适当的引导和制定规则是必要的,适当的引导和监督也是必要的。
听书也有好处的,听书也像看书一样,可以扩大视野,可以扩大知识面,可以增强理解能力等等。
我家孩子十一岁,不爱听书,但是爱听英文歌。最近我陪他英语阅读的时候,发现他词汇量还是挺大的,某些很复杂的单词他也认识,说是看漫威电影或者听歌学来的。
原来,我家孩子听歌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单词,会去查阅歌词,边听边查阅的过程中,记下来不少单词。
这不完全是听的功效,更大的原因是一个认真的态度。不管是看书,还是听书,认真上心了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学习来说,形式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颗带着求知欲、带着认真踏实的态度去对待。
1391443784
很明显,听书和看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读书方式。
听书的好处在于,很容易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看不下去的大部头书,却能很轻松就听完。其次,听书比较方便,随时打开手机等电子设备,既可外放也可戴上耳机听。第三、对于没有阅读兴趣的孩子而言,听书也不失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
但是,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听书不能取代看书。听书是被动吸收,来不及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只能一直跟着讲书人往下走。而看书是主动的,文字也好图片也好,都会让我们产生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也更容易培养专注力。
所以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尝试听书,但对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以后的孩子来说,听书其实弊大于利。只有在看书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感知文字,认识文字,并生长出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听书不能取代看书,只能作为一种阅读之余的补充。
刘孟庄不哭
感谢邀请
首先,看您的问题是听书和看书的区别是什么,那我就从看书和听书这两个方面来去说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接触和了解环境中信息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感官来进行,即使是通过工具,最后也是归结到我们自身的五感上,听和看是我们感觉系统中很重要的两个部分,它们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帮助我们获取外界的知识,所以,相应的,听书和看书也就稍微有一定的区别。
看书所谓看书就是通过视觉去辨识图画书中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学龄前的孩子对字的认识量较少,看书所看的内容也主要就是去看图画,从图画中去汲取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也会根据图画来去想象故事的情节发展,这个主要锻炼孩子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当孩子在看书的时候,他的视觉是被孤立出来的,孩子同时再使用的感觉器官就只有眼睛,没有听觉味觉触觉的干扰,孩子能够专注于自己所看的书上面,视觉带领着孩子的意识来去了解书里面的内容,这样的情况下的孩子能够更容易的进入到思考的环境中去,能够将注意力都放在书的内容上面去。
听书相应的所谓听书就通过听觉来去了解和认识故事的内容,现在的电子产品越发的发达,孩子们能够接触到的刺激也变的越来越多,各种听故事的软件和平台也多的数不胜数,当然,这样也就给家长们提供了许多的方便,给孩子听故事,可以吸引孩子的部分注意力。
这个时候的孩子的听觉就会被孤立了出来,但是由于孩子是在亲子阅读,在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一边听一边去看故事中的图画和文字,当孩子看到故事中的图画的时候,她会将自己听到的内容与书中的图画进行结合,这种整合是在孩子的意识里完成的,没有通过嘴巴说出来,也没有通过肢体表现出来。
哪一种更好?个人觉得,这个没有哪一种好或者哪一种不好的区别,只是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它反应的是孩子发展的差异性,并不是孩子学习方式的好与坏。
喜欢读书的孩子视觉辨识能力、读图能力比较强,同时,相应的,其想象力与联想能力也会发展的比较强,他会将自己看到的东西在脑海里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进行连接,同时,还会再去进行猜想和想象接下来的故事,等一本书读完之后,孩子的脑海里就建立了完整的一个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发展的是读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联想整合能力。
同时另外一个方面,孩子独立完成阅读这件事,其得到发展的是其独立性,所以喜欢读书的孩子可能会独立性比较强。
而喜欢听书的孩子其听觉辨识能力比较强,他能够从听到的语言中汲取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赋予到所看到的图片中,这个过程,孩子进行的是一个梳理与整合的过程,将听到的语言整合到看到的图片中,再将所有的图片梳理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个过程孩子得到的发展是听觉能力,梳理能力以及整合能力。当然,孩子听书是需要家长的陪同的,这样的话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连接就会比较多,孩子就会更加富有安全感。
所以,leo老师的个人观点就是不管孩子读书孩子听书,孩子都能够有所发展,都能够反应出孩子的兴趣,反应孩子的是喜欢读书和听故事的。作为成人,我们不用去因此而焦虑。
我是Leo李老师,一个专注于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共同探讨育儿与教育。
晴天去旅行
看书和听说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看书强调的是看,主要运用的是人 的视觉功能,而听书呢主要是运用的人的听觉功能。
我们知道人用来感知学习的主要有视觉,听觉和触觉。就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来说,也主要就是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孩子他们天生的优势就是视觉功能,比如他们的观察力特别强,能够分辨图片的细小差别,在找不同的游戏中每每最先发现微小差异的就是这些视觉感知功能强大的人。
而另一些孩子的听觉工功能比较强大,这些人能轻松分辨出不同的声音中的微小差别,比如音乐家对节奏和旋律的把控就比普通人要强。还又一类人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比较强大,他们在学习中需要大量使用触觉功能去接触许多东西才能更好的学习。
当然我们用来学习在很多时候是调用综合的感官来学习的。比如我们经常在做实验中既要看,又要听,同时也需要触摸物体。
孩子喜欢听书,有一种可能是孩子的听觉感知功能比较强大,他使用听的能力比较强,通过听书能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这个喜欢听和喜欢看都代表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无所谓哪个好,哪个不好。而这并不代表他只具备听的能力,不具备看的能力。如果想要孩子加强看的能力,就需要家长合理的引导,让他体会到看的好处,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可以了,不必要为喜欢听,不喜欢看纠结。
eliane
人都是有惰性的,对于孩子来说,听书和看书,哪个更轻松?自己做题和听别人讲题哪个更轻松?很显然是听书,让孩子去读一本书,困难还是挺多,哪有躺着那儿来的轻松愉悦。
听书和看电视之类,往往是被动的输入信息,大脑的活跃度并不高,长期使用这种方式的话,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当然孩子小的时候,当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听听故事,既能学习知识,培养兴趣,还可以收获很多快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一定要逐步的往看书上面去引导。
最终让孩子能够看得进去书,喜欢阅读,才是更好的方式。
Straw
有区别的,区别还挺大。
听书是别人读给你听,把故事讲给你。
你只用听觉接受,相对容易。而且你也是在被动接受。
而阅读是你去认字,一句句一段段理解,比听书难,不信你自己可以试试。
我经常听书,听多了我自己都不乐意读了。
另外读书利用的感官更多,更难,所以能记住的内容更多——大脑倾向于记住仔细思考过,且引起强烈情感的内容。
学习都不容易,越是难,学习效果越好。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就能考高分的学习方式,有那也是骗人的。
所以,学习还是要回到纸质书上。
2 一定要培养阅读习惯看完上一条,你一定意识到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了。
关于习惯养成,我有几点建议:
从孩子喜欢的书入手,降低阅读门槛;每天固定时间,比如晚饭后半小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有成就感;坚持住,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是我的回答了,最后推荐一本关于习惯养成的书——微习惯,读过你会大受启发的。
我就利用书里的方法,帮孩子养成了许多小的好习惯。
再见!
W i l d
听书与看书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还不小。听别人说书(包括老师和家长等)绘声绘色,手势动作一起上,给听书者一个很生动有趣的形象。而看书就冷情多了,需要一个人静静地读仔细地想象,很费脑筋很吃力。单然孩子喜欢听书而不喜欢看书。老师,家长们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看书,因为看书比听书的条件耍少多了,而且,人的一生读书看书主要由个体耒完成。这里,我只说说听与看的区別和难易,致于怎么教孩子养成爱好看书的习惯,就另当别论了。
mokkun
您好!我是浩源妈妈,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听书和看书有多大区别
一:共同点
听书和看书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不同点
1:听书更适合幼儿阶段的宝宝
低龄阶段的宝宝注意力有限,可能坐那儿看一会儿就干别的去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放点儿有意思的故事听,或者古诗,或者音乐,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潜意识的都记住了
我家老大小时候,玩积木的时候喜欢给他放音乐,时间久了,放不同的音乐,他会有不同的节奏,到老二的时候(去年老二5岁)哥哥在背课文,他在旁边玩玩具,结果哥哥背着背着忘了的时候,他还能接上,当时真的让我觉得:这怎么可能哈哈哈
2:小学阶段更注重纸质阅读
而到了小学阶段,就要学着大量阅读了,看书不仅可以思考还有助于专注力的提高,并且能够认识很多生字,提高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听书和看书对孩子都是有益的,我家老大开始也是不喜欢看书的,就是每天一点一点的坚持,而且老师要求每天打卡,就这样,现在每天读几十页是没问题的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看书也不要太过于强求,保持听书的好习惯也不错,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或许有一天,孩子突然就喜欢看了呢
总结:听书和看书都是一种好习惯,不要过于强求,家长可以以身作则,有时间多拿起书来读读,有时候可以故意制造出一种特别享受的样子,比如,有一次我拿着我儿子的书看,我读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故意笑出了声(当然要发自内心的),孩子就凑过来问:妈妈你笑什么?我也看看。趁机,我就和孩子讲起了书中的内容,果然奏效,孩子觉得这本书真的好有意思,从此,当他读到有趣的地方时,也会跑过来和我分享,我觉得特别好嘿嘿
我是浩源妈妈,一位普通的二胎妈妈,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亲身经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我。
01
只要提到语言类的学习,我们就不可避免的提到四个字:听、说、读、写。
其中,听和看虽然是不同的感官体验,但听是看的基础。 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会积累到大量的听觉词汇和语音元素。 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从小开始通过"字正腔圆"的故事"磨耳朵"的孩子,普通话的发音更标准,后期涉及到拼音的应用时,正确率更高,口语上的词汇也更丰富,这些词汇的"储蓄",能反过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字,了解字和句蕴含的意义。 而真正的阅读就是将文字转换成意义的过程。 02
孩子为什么更喜欢听书?
听的过程中,对内容的获取更快捷,但是听者往往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取、留存信息。 播讲者的语气、语调、背景音都会帮助孩子产生"情景化"的感受,更容易理解。 而看书呢,孩子就要从对字型的熟悉过渡到认识字的含义,再到对词语的分析,句子、前后文的理解。 对于之前没有形成读书习惯的孩子来说,听书就要省力得多,听故事,让他跟得上故事的发展,听得懂故事的内容。
03
听书有好处,学会看书也是必须的。
听书的过程中也可以积累很多知识,但是看书是一种眼手脑相结合的活动,过眼的东西不一定过了脑,需要孩子集中精力,"沉入其中"才能对映入眼中的文字有所感受和理解。 而且在孩子的学习中,各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孩子只有对文字符号和图片开始形成主动认知的习惯,才能有兴趣和能力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
04
要让孩子对看书产生兴趣,先要让他享受读书的过程。
像前面说的,孩子之所以喜欢听书,是因为他在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享受和可掌控的感觉。 那么要让孩子喜欢看书,就要先让孩子看到读书的乐趣,并在读书这件事中找到自信。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会咬书、撕书,那是因为他们在认识物品、认识世界,这个认识的过程让他们惊奇不已。 一些孩子喜欢反复让父母给他阅读同一本书,因为父母给他讲了前面,他就知道后面的故事走向,这有种"一切尽在掌控中"的满足感。 既然孩子喜欢听书,父母就可以从亲子阅读做起,从读给他听,慢慢过渡到父母读一半,引导孩子读一半。先让他走入书中,孩子才能在其中发现乐趣,发现更大的世界。 另外,孩子能否形成对书的兴趣,与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家庭中随处都有书的存在,父母总是通过自己看书的方式给到孩子间接的影响,孩子多少也能耳濡目染。 如果当孩子某天拿起书的瞬间,能得到父母正面的回应,在父母讲故事的过程中,就细节展开想象或进行提问时,等到的是父母耐心的对待,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继续阅读的动力。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自信和快乐,他们才能愿意以书为伴。
hxb
对于小孩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的问题,我想说喜欢听书也是很好的习惯呀。
其实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不少人也是喜欢让父母给我们讲故事,但是要是让自己去看书,似乎就不那么乐意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这也是听书和看书的主要区别:
1、 听书比较有氛围、容易代入除非是机器阅读,否则不管是大人读的、还是其他主播录制的书籍,多少都会带上一定的感情。小孩子的思维通常都比较活跃,如果是那种带很多插图的绘本可能还好,比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要是全篇只有文字,他们必然会觉得很枯燥,不愿意自己看。
不同于看书时眼睛的跳跃,听书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我们大人读书时,有时候也会看了前面忘了后面。但是如果是听书,比较容易代入、更能沉浸到故事中。
相比较看书,听书更容易接收。因为在读书识字之前,幼儿已经和外界通过听、说沟通过一段时间。即使是最基础的读本,对他们来说,阅读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听书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一定能看懂,但是却有可能听懂。而且如果是自己看的话,很容易视觉疲劳。相对来说,听书就轻松多了。
当然,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听书可能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获取了,所以可以有意地培养他们阅读文字,一开始最好是从带图的书籍看起。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如果有疑问,欢迎和我一起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