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有江湖吗,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随便杀人吗?

gbqzzgb
现在常说的江湖是指大江湖泊,因武侠小说用得多,大家都明白江湖就是武林一道,是武夫的说法,可以快意恩仇的那种。
那古代真的有江湖吗?
答案是肯定的,一部《水浒传》就得到了证实。
《水浒传》是明朝施耐庵写的,听说后半是罗贯中续写,总之都是明朝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不过,细想一下,小说好像很少用到“江湖”二字,快意恩仇倒是常见。江湖是晚清武侠小说兴盛的时候才惯用的字眼。
既然施耐庵都写到了侠客之事,也就是江湖。宋江一伙人在历史上并不显眼,多为民间传说,施耐庵收集起来,经过苦心编写才有了这部《水浒传》名著。
小说背景是宋朝,说明快意恩仇在宋朝已经很普遍,但绝对不是随便就能杀人。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后,不小心将之打死了,他虽然有小职位在身,但也搞得亡命江湖,最后落草为寇。还有武松、林冲等人,有正职身份者杀人尚且四处逃命,更何况是普通人。
所以,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不能随便杀人,快意恩仇仅是过程爽,事后却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如果看过李连杰和林青霞主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那部电影,相信大家都记得任我行说过的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武侠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所说的江湖其实是狭义上的社会,特指舞刀弄枪的那些武夫口中提及的同类。
大家看古书的时候也有看到江湖二字,但大多数是指真正的江河湖海,并没有武侠小说所描述那样的武道江湖。
因此,古人不说江湖。
但有江湖仇恨恩情存在,《水浒传》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提及,比如关羽出场的时候就说过,他宰了一个恶霸逃难异乡。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已证实三国时代同样存在着江湖快意恩仇的事情。只不过,古人并不知道那种模式是后人所说的江湖而已。
在古代,“天下”这个词语反而常用,“江湖”则是另类,也许早就有这个词语意思存在,但并没有被文人雅士认可。此外,在古书上连现在最常用的“爱情”一词我也没有见过,如果有谁看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睹为快。
可能这些词语在古代过于俗气,或者别的原因,总之,文人雅士不屑一顾。
按古人说,“江湖”一词是雅语,但指的是湖光山色的江湖,而不是武侠小说所讲的江湖。
大家总以为江湖在古代才有,其实恰恰相反,江湖是在现代才常说的,当然,现代说江湖是指古代的江湖,而不是现在的江湖。那种可以快意恩仇的地方就叫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反过来说也行,有恩怨就有江湖。
准确来说,是武侠小说开始兴盛的时候才有了小说人物口中所说的“江湖”。
不知我这样说是否能让大家明白,总之,江湖模式在古代的确存在,只是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美好,什么劫富济贫、快意恩仇之类,仅是极少数的人才会玩的把戏。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从来不会为衣食住行烦恼,仿佛去到哪里都有花不完的钱,其实完全脱离了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侠根本不存在。
感觉古龙写的人物比金庸写的更真实,因为金庸写的江湖侠客从来不会为钱苦恼,古龙则不同,快意恩仇的同时也非常现实,杀手为了金钱杀人,大侠为了银两也会去做工。
所以,金庸的江湖与古龙的江湖是不同的。

rrudi
古代是没有江湖的,不可能快意恩仇随便杀人,如果这样的话,那社会秩序就会乱套了。

SisFerro
古代并没有江湖,不能够随便杀人,随便杀人的话,会遭到官府通缉。

qianzhiiii
江湖有啊,比如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是朝廷,与朝廷相对的是江湖,江湖是形容远离繁华大都市的边缘地带,通常是三不管的地区,行政能力爱莫能助……在古代也叫草莽,或者绿林……但后来也演化成边缘人群(如罪犯,土匪)的代名词……
王守仁当年到荒凉的龙场上任,前任说,你如果遇到苗人不用害怕,他们不懂汉语,顶多抢劫,不杀人,但是你要是遇到汉人,一定要小心,王守仁不解,前任说,汉人要是没事,谁会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只要是汉人,都是穷凶极恶的流窜犯……
那龙场就是江湖之地,远离官府,没有法律……江湖动荡不安,形容十分贴切……王守仁在此悟道,成为一代圣人……不仅如此,他还较苗人读书,把龙场改造易居之所……
而武侠小说里,那是架空时代,似乎古代没有官府和法律……应该是加上官府限制剧情……
实际上古代大城市皇权法律森严,虽然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但是县以下的治安也通常有乡规,或者村长等有威望的人主持,甚至占山为王的土匪,也会为了笼络民心,而进行治安维护,并非完全没有约束的……
这个例子可以看水浒传,水浒传和三侠五义那种武侠小说不同,是古人的真实生活,非常写实的……
比如鲁达打死镇关西,下场是跑路,后来又因为救林冲继续跑路……武松杀了张都监一家上下一十七口人命,下场,是跑路,杨志丢了生辰纲,本来想自杀,后来一想,还是跑路……最后这个三个人都去了二龙山当了强盗首领,官府管不到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那些远离人群的荒郊野岭,也属于江湖地带,比如孙二娘的黑店,原本是单干的,后来成了二龙山的前哨……
而柴进,广招天下客(罪犯),还有郓城县的宋江,长期和梁山,清风山等犯罪集团长期保持暧昧关系,所以慢慢的江湖一次也逐渐从地理名词转向特定人群……
至于快意恩仇,水浒传上哪个不是快意恩仇……鲁达能够看见几百人的桃花山土匪也不怯,但是他也怕官府,吃官司……
适逢乱世,一个军阀一旦想站稳脚跟,必须维护治安,想搞个化外之地,那是不太可能地……
但是金庸小说中,除了《鹿鼎记》之外,官府的存在感似乎很弱……就连守卫襄阳的将领都变成了郭靖,而堂堂的朱元璋,为一个小角色……
应该为了行文方便,官府去掉,只剩下了一片江湖……成为侠士的专属……

愤怒的公牛
江湖,自古有之,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至于快意恩仇是可以,但随便杀人,是没有那么随意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也分三六九等。具体划分就有很多派别了,具体到现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圈子都是江湖,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人情世故,都要讲究江湖规矩,所有的圈子都有一些行业规矩,有可能这些规矩不受法律保护,但内行人都在遵守,这就是江湖规矩。
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就不是江湖人。

听旋律~
古代江湖和官府管理下的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所遵守的法则截然不同,官府管理下的社会是有一套王法的,谁触犯了王法必然会受到惩罚,有官府的律例,杀人要尝命。但是江湖却遵守着完全不一样的秩序,江湖里面的人更尊重的是实力,你的实力越强那么江湖里的人就越尊重你,即使是杀人越货也不受官府那一套的影响。所以在古代的江湖中有很多犯了王法的人,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和通缉而亡命江湖。在这里可以容得下这些人的生存下去,只要他们遵守江湖必要的规则。正是因为这二套截然不同的生存规则决定了江湖是个是非很多之地,复仇的事情层出不穷,更不要说打打杀杀了,这都是常见的事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古代江湖的构成
在古代江湖的构成非常复杂,里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大多数都是在正常的社会混的不好而失意,或者是犯了命案的人,所以江湖不同于普通的官府统治下的社会,他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在这里有乞丐、盗贼、抢匪、武艺高强之人、文人士子也有,甚至有和尚、道士,可谓是各种人等都有。在江湖里面不是看你的官位有多高,人多有钱,而是更看重你的义气,在面对江湖朋友时候的态度,不管这些人是好的时候还是落难的时候,如果都能一视同仁的话,那么他在江湖中的地位必然不低,他也会成为大家公认的中间人或联络人。
这里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案例,就是大家所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之一的宋江,他虽然是个官府里面的吏员但是认识的人却很多,就是因为他对待江湖人的态度,宋江仗义疏财,面对落难的江湖人士愿意提供自己的帮助,自然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所以后来他被逼上梁山时,之所以能够取代王伦成为梁山伯的当家人就是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也是因为他在江湖中的名声是众人皆知的。
江湖和官府的矛盾
江湖历来和官府都有矛盾的,因为它是脱离了官府控制之下的另外一套社会秩序,并且这里面有很多发了王法之人以及对官府不满之人。但是尽管如此,官府却不能把江湖给清除干净,因为江湖的存在为社会上的人提供了另一条路。
有时官府还需要依靠在江湖里面的人来处理某些官府不能处理的棘手事件,因此虽然历代王朝都不喜欢江湖的存在,但是又不得不默认其存在的合理性。讲不过凡是都是有底线的,一旦江湖的存在威胁到了封建王朝的统治,那么官府是绝不会坐视不管的,所以一定要维持在一个限度之内。这也是在江湖里面生存的人要遵守的一条规则,比如官府的运米运钱的船和车不能抢劫,不能打劫杀害朝廷官员等。
综上所述,在古代江湖是不同于官府的另一种存在,历朝历代都有,它的存在是社会的需要所导致的。

pwslt
江湖就是人群,只要有人群,就有所谓的江湖。
生杀大权,那个时代都不是个人可以随意拥有的,不然就国之不国了

❤️做梦的哆啦A
侠以武乱禁,

签qtkyj
江湖是存在的,但并不能快意恩仇随意杀人,古代的官府也是会保护人民生命的,随意杀人会成为官府通缉的目标。

繁星
有纷争,有套路,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
例如俄乌战争现在是焦点吧?这都是江湖恩怨,看看世界各大派举动都是江湖上的那点事。
不止人界,动物界也一样有江湖。如果有一天你修炼成神,步步高后会发现,有利益的地方你就逃不脱江湖圈!

小雪猪宝贝
当然不可以,“一命偿一命”这是古人说的话,可见古人也是很反感杀人的,他们也有律法

皮拉拉的小肥肉
江湖的确存在,但跟大家理解的江湖相去甚远。
由于武侠小说的广为广播和改编影视剧的播出,在人们看来,江湖似乎是一个独立于国家的民间争斗场,各大门派在这里明争暗斗,侠客行侠仗义、魔道残害生灵。
正邪两派打生打死,经常又牵扯到国仇家恨、地位伦理等等,不论是小说故事还是影视内容,都极为精彩,尤其是打斗部分,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
但其实,江湖远没有那么美好,官府不可能会允许这种争斗场的存在,实在太影响社会治安了,那真正的江湖是怎样的呢?
真正的江湖我们都知道,“江湖”这个词,比较有格调的出处是《庄子》中的“大宗师”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里的“江湖”,指的江河湖海,虽然相濡以沫变成了爱情用语,但其本体指的是鱼,江湖里的鱼。
后来,江湖又有了新的涵义,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江湖已经从具体的江河湖海中抽离出来,和庙堂对立,成了远离中央的地方。
俗话说,山高皇帝远,江湖自然引申为天不拘地不管的逍遥所在,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再早也是上世纪才出现。
真正的武林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中人必定混迹于江湖,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武林跟江湖密切相关,而从地理上来说,武林还真跟江湖有关。
长期以来,武林一直是山名、城名、地名,武林山在杭州附近,武林也由此成为杭州的别名,而杭州附近,自然不缺江湖。
武林最早用于书名,是在宋朝周密所撰的《武林旧事》,讲的都是杭州城的故事,跟武侠没关系。武林跟武侠扯上关系并成为常用语,要等到民国时期。
民国武侠小说家宫白羽在创作时阅读参考过一本学术著作武术汇宗,此书内涵丰富,宫白羽借其演化,创作了不少作品,并且根据儒林、绿林的说法,他衍创了武林的新义,应用到他的小说《十二金钱镖》中,书中第一回就有“他的十二只金钱镖,尤属武林一绝”的内容。
武侠小说的虚构武侠小说家笔下的江湖武林,绝大多数是虚构的。
小说中的侠士标配是随身携带武器、经常外出行走四方(故事就从此开始),偶尔还会参加武林大会。但这些都不可能出现。
在我国古代,绝大部分朝代都会实行兵器管制,平民不准私藏兵器,更别说携带,想象一下大侠手持菜刀砍人的情景?
而且朝廷为了治安考虑会禁止民间大规模集会,武林大会想都别想,凑在一起喝酒的人多了官府也要找你去坐坐。
还有就是百姓的流动性,除非天灾人祸导致的灾民,否则平时民众不准随便离开籍贯地,要走得有路条,需要机关批准。
所以,出现一两个亡命之徒玩侠客是有的,但群体性现象不可能,而且那些武功秘籍,哪里是什么江湖门派原创拥有知识产权的,大部分都是军队整理流出来的。
真实的侠客绝大部分朝代没有“武林”,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在某些时候,有类似于江湖武林的存在,如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墨家这个有巨子(掌门)、有纪律、有信仰、有绝技的民间武装组织。
同时,战国时期各地豪强广招门客,其中就有小贵族团体:武士。《庄子》也有“说剑篇”:“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侧面表明当时这些武士有用剑的风气。还一活跃于政治场上的刺客们。
到了汉朝,武装团体已经烟消云散了,以《秦时明月》为例,这种民间武装的确可能走向反政府的方向,官府不可能允许他们存在。而那些零零散散的游侠却是存在了较长时间,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韩非子的五蠹说“侠以武犯禁”,但这个“侠”是怎样的人,司马迁在游侠列传勾勒出游侠的形象:讲义气、重然诺、轻生死,言必信,行必果,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根据记载,朱家、田仲、剧孟、郭解这些人,在某段时间是可以召集到一定规模的跟随者的,而且快意恩仇,也杀过人,与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中人很是相似的。
显然,这种在江湖上瞎晃,动不动就杀人的游侠,是不可能持久的的。在汉武帝的眼中,游侠们太影响治安了,郭解就被以“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的理由灭族。
而在此之前,“济南氏、陈周庸亦以豪闻,景帝闻之,使使尽诛此属”,由于藐视律法,再加上集结成众、威胁性强,游侠们遭到了皇帝的严肃整治,游侠之风也被皇权压没。
自此之后,史书再也没有专门记录侠客的分属,这也证明了侠客在帝制时代的消亡。
至于自古长存的走私黑道,本来就跟侠客没什么关系,在小说中,也多为反派,还要镖局这类,属于商业性质,佛教、道教、全真教等,是宗教性质,或许有强身健体的法门,但绝无上乘的武功秘籍。

Aquarius
有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古代自然是有江湖的,难道现在就没有江湖吗?
什么是江湖?能快意恩仇就叫江湖?有人说江湖在远离统治者的民间,是古代侠客们活动的范围,但是也有这么一句话,再远的江湖也有庙堂,在高的庙堂也有江湖,江湖无处不在。
江湖这个词最早源于道家思想:“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要把江湖的范围做个具体的划定,那么把江湖理解成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更为合适。这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的概念,里面包含了儿女情长,包含了恩怨爱恨,社会也同样包含了以上的感情,江湖当然有快意恩仇,但是在这之上是有潜在的规则维持秩序的,有一群“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维持着正义,在社会也同样有法律来维持社会的正义。即便在古代的江湖,快意恩仇也并非无法无天。
题目中说道的快意恩仇就能随便杀人,这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都是不可能的,虽然在古代,法律的完善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也有“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皇子犯法和庶民同罪。”等名言。我们试想一下,随便是个混迹江湖的人,都为了快意恩仇而打打杀杀,那么天下早晚会大乱的,如果随便一伙“好汉”都去占山为王,喊着“替天行道”。那么哪来的大一统王朝呢?所以不论那个朝代的江湖都很难出现快意恩仇的情况。
在一些武侠小说里,就像《笑傲江湖》的日月神教,《葵花宝典》是从宫中传出来的,大内高手的实力,应该不会比江湖大侠们差多少,日月神教如果已经发展到小说中的这种规模,明朝的统治者早就该开始派人来清剿了,不论是任我行,还是左冷禅,他们虽然是江湖人士,但是他们的野心绝对不只是一统江湖,甚至《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最后把元朝灭了,朱元璋还不是为了夺天下政权吗?像令狐冲,任我行在他们活动的区域,估计到处都贴满了抓捕他们的告示了。
所以在古代的江湖,并不会像武侠小说中那样的热闹,多数会和今天的社会差距不大,这些所谓的大侠,换到原来可能只会是某个帮会团伙,或是混迹一方的土匪,这和我们想象中的江湖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伊筱苒
事实上,“江湖”一词最早是春秋时期道家发明的词汇,本意指广阔的江河、湖泊,指代的是远离朝堂与统治阶级的民间天地。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江湖便是《庄子》里那句著名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这样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可见,江湖最早指的便是民间社会。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江湖一词又有了更多的衍生,慢慢泛指为古时候不受当权者和律法约束的社会环境。
这个环境没有了权与法的制约,便以“义”“道”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的法外之地,在交通与通信皆不发达的古时候,是很容易出现的,却并没有那么多得侠义柔肠,更多的是杀人越货的草莽勾当。
然而,到了近代,武侠小说的盛行,便引用了这古时候的江湖一词,将之发扬光大。
因为武侠小说里往往是快意恩仇,律法与权柄似乎并不看重,这与古时候的江湖之意不谋而合。
到了现代,与江湖相类似的便是充满暴力冲突的黑社会,“混江湖”成了混黑道的代名词,“老江湖”也被泛指为混黑社会很久的人。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风的呢喃
武侠小说兴起的时代是有黑社会的,比如被称为“武坛一怪侠”的古龙古大侠,少年时代就一度混帮派,身上被砍得刀疤累累。
古大侠混江湖,创造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八字格言,一直到现在,这八个字都是很多人的口头禅。
由此可见,“江湖”一直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港台、大陆以前都有黑社会,随着法律越来越健全,警备力量越来越强大,在无数次“严打”之后,黑社会日渐式微,土崩瓦解,“当街砍人,血溅五步”的时代不复存在。
无数次“严打”是付出很多代价的,无数位不被人们所知的英雄血洒战场,所以,大家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生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是幸福的,因为黑社会不能横行,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现代人的“江湖”,无非是与陌生人之间的一些“小摩擦”,或者职场、亲朋、甚至家人之间的“小争执”,争执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跟古代之“江湖”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古代的江湖远比现在凶险,大的像《射雕英雄传》中“靖康之耻”时代——“宁当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小的像侠客游侠江湖时代——“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武侠小说是有别于《史记》式文学的另一种文化,“武”代表乱世,“侠”代表拨乱反正的勇敢行为,“武侠”宣扬的是一种“人间大道。”
武侠小说中的反派是“黑社会老大”,练武为了欺压别人,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正派人士学武为行侠仗义,斗智斗勇,斗败黑社会,不让黑社会欺压百姓,给黎民和平的生活。
王重阳练武为杀金兵,保卫国家,张三丰练武为杀蒙元兵,保护百姓,所以他们是英雄!水泊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不为国为民,成长为反贼聚集窝的大黑社会,岂能有好下场?
武侠是时代的产物,在和平时代,谁学武仗义杀人,只会锒铛入狱;在乱世之中,仗义杀人才能成为英雄人物!
武侠小说是来源于历史的武侠幻想,也就是说在古代乱世之时,真的有快意恩仇、可随意杀人的武侠江湖。
杀手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据说有人类的时候就有杀手存在,“杀人不见血,剑下一点红”,一点红是中原第一快剑,也是最有名的杀手。
一点红是个孤儿,自小被杀手集团的头子收养,教他练剑,把他培养成冷血无情的杀人机器,他杀人的价格虽然高,但从没失过手,而且信誉极好,只要给够钱,就相当于判了一个人死刑。
这样一个杀手无疑是可怕的,这样一个杀手集团无疑更可怕,严重威胁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杀手集团极其隐秘,谁也查不到他们,杀手个个武功高强,远不是官府有能力制裁的!
杀手集团是黑社会集团,杀手是黑社会老大赚取利益的爪牙。
杀手集团的可怕,就连江湖大侠也无能为力,恰巧这一回,一点红刺杀易容改扮的楚留香失败,与楚留香杠上了,几番交锋,一点红被楚留香感染,脱离组织,不再当杀手。
这样一来,一点红就成杀手集团的叛徒了,杀手头子派杀手们寻找一点红,杀了这个叛徒。
一点红帮楚留香破了丐帮帮主南宫灵祸乱江湖的大阴谋,斗败南宫灵之后,为了躲避杀手,孤身远走大漠,想不到在大漠又遇到楚留香,跟楚留香联手灭了恐怖的大漠黑暗势力——石观音集团。
一点红不知不觉跟楚留香走上侠义之路,他不懂侠义,只知义气,在石观音巢穴被胡铁花误砍掉杀人手,“中原第一快剑”彻底没有了!
胡铁花砍石观音的门下曲无容,一点红为曲无容挨这一刀,失去一只杀人手,一点红没怪胡铁花,对胡铁花说:“你不用难过,我若是你,也会砍这一刀的。”
一点红收获曲无容的爱情,两人为了不给楚留香惹麻烦,悄悄离去,处处躲避杀手们的追杀,想不到在神水宫外又遇到楚留香,楚留香施以援手,灭了杀手,打跑杀手头子。
杀手集团把楚留香列为必杀之人,楚留香正愁查不到杀手集团,被杀手头上盯上,楚留香正中下怀,一番斗智斗勇,灭了杀手头子,彻底覆灭了杀手集团。
由此可见,南宫灵和无花兄弟俩、杀手集团都是秘密行事,石观音在大漠穷荒称王称霸,这些黑社会没在城市里光明正大杀人,只是暗地里行凶。
楚留香只是破案,从不杀人,他认为黑社会的不法分子应该交给法律制裁,官府制裁不了的大黑社会,他来对付,所以楚香帅能成为人人敬仰的游侠。
江湖中像楚留香这种侠义道中人很多,虽然他们没有楚留香的本事大,但也尽力行侠仗义,所以歹徒不能横行,社会能够安定,人们能够安稳生活。
这是“官侠协调”的江湖。
李寻欢熟读圣贤书,是皇帝钦点的探花郎,他心中装着社稷和百姓,出道“七年”以朝廷探花的身份惩恶扬善,大小300多战未尝一败,出刀76次例不虚发,被百晓生列为天下兵器谱第三名,威震江湖。
李寻欢为朝廷办事,把凶徒绳之以法,后来辞掉官职,被卷入江湖浑水,但他始终坚持原则——小李飞刀不随便杀人,只杀实在该杀之人!
李寻欢杀诸葛雷、邱独、五毒童子、唐独、燕双飞这些凶徒,杀百晓生、上官金虹这两个黑社会头子,不仅为民除害,还掀起正能量,被官方和民间视为“正义之神。”
只有正义才能被人们认可,小李探花虽然不当官了,但依然是朝廷支柱,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被朝廷认可并尊重。
叶开得到李寻欢的传承,主持武林公道,平定江湖风波,上官小仙秘密领导金钱帮死灰复燃,暗地里利用叶开吞并魔教,想要雄霸江湖当女王。
叶开揭破上官小仙的阴谋,瓦解金钱帮和魔教两个大黑社会,给人们安稳的生活,被人们敬仰,称他为“人外的人,天外的天。”
叶开也是正义的,只有正义才能站住脚。
有人问 : 傅红雪杀那么多人,也是正义的吗?
马空群贪图结拜兄弟白天羽的财富,勾结30多个武林高手灭白家满门,做大万马堂,成为关东第一势力。
边城是边关小城,万马堂的地盘更是山高皇帝远,马空群灭白家满门做得太隐秘,除了傅红雪母子,没有人知道马空群的恶行,甚至连一丝证据都查不着,花白凤只能养大儿子,让儿子去报仇。
傅红雪在边城只杀了公孙断一个人,公孙断几次三番要杀他,他杀公孙断属于正当防卫,其余马空群找来对付傅红雪的杀手,都是被叶开杀的,叶开像李寻欢一样,只杀实在该杀之人,杀那些杀手属于为民除害。
傅红雪只杀了公孙断,却把无法承受压力的马空群逼出万马堂,像丧家之犬一样亡命天涯。
马空群找当年跟他合力杀白天羽的那些帮凶对付傅红雪,那些帮凶被逼无奈,只能出面杀傅红雪,傅红雪被逼还手,杀人一直是正当防卫。
傅红雪坚持杀叶开的岳父丁乘风、丁灵琳的姑姑丁白云,叶开不得已说出真相:“白家血案跟你没有关系,因为我才是白天羽和花白凤的儿子。”
叶开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傅红雪差一点被玩死,回家找娘亲告知一切,花白凤这才了结恩怨。
傅红雪陪娘亲过了几年,叶开游子归来,和丁灵琳一起侍奉娘亲,傅红雪踏上江湖。
江湖不是“我不犯人,人就不犯我”,公子羽一个劲招惹傅红雪,傅红雪又被逼着拔刀杀人,傅红雪杀人从来都是正当防卫。
对付傅红雪的势力都是大黑社会,傅红雪覆灭那些黑社会,谁能说他错了?
总而言之,江湖一直存在,随便杀人的都是黑社会,覆灭黑社会的都是英雄。
您认为呢?求关注,求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