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当时已经拥有七千兵力,为何还是当了好几年团长没被提拔?

睡不饱的死娃儿
提起来干嘛?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看起来好像李云龙的资历很深,当一个团长是屈才的,可是实际上当时历经了2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可以说90%的同志都牺牲在了路上,能够活着达到陕北的全部都是干部,这些人,班长可以当排长用,甚至排长用,甚至当连长用团长可以当师长用,这个时候扩不扩军其实都只是一个面子上的事情,是一个形式
同样是7000人,你说团长和师长有什么区别吗?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满足一下虚无缥缈的虚荣心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而这些形式主义却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灾难。

Shirley0401
这个得先从抗日战争我军的编制说起了:
1937年随着日军全面扩大侵华,国共双方达成共同抗日协议,并将全国军队统一整编,红军被编为第8路军,后改编成陆军第18集团军,具体编制如下:
原红一方面军编成第115师,师长林彪。
原红二方面军编为第120师,师长贺龙。
原红四方面军编为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另外南方八省游击队被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4军。
国民党军政部只认上述这些部队的编制,其余部队一概不认。
李云龙团隶属于129师386旅,386旅在军政部编制表上只有771团和772团,独立团属于“黑户”,不是被认可的“正规军”。
红军之前的建制一般是:军团—师—团—营—连—排—班。如红一军团2万人左右,基本相当于国军一个军,因此军团长相当于军长。
统一整编之后,三大主力方面军被编成3个师,军长变成了师长,师长变成团长…依次类推,干部都被动降级了。
李云龙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团长,这个官职已经不小了,虽然这个团不被国军认可,但它属于386旅战斗序列,而且还是一个主力团。
在八路军总部眼里,李云龙团和772团等主力团是平级的,也就是说李云龙和陈锡联、叶成焕、李天佑、杨成武……等名将是平级的。
原著小说中李云龙在原四方面军中也是一个团长,相当于改编之后李云龙没有降级任职,这个已经相当于提拔了。
129师在挺近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后,部队迅速发展,在1940年整编后,师下辖的正规作战部队有9个旅,28个团,另外还有受129师指挥的决死队及地方部队。
以李云龙的资历和指挥能力,按理说提拔为旅长或者更高级别也是有可能的。
以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为例,平型关大捷后独立团由17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独立团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杨成武任师长。抗日战争后期,杨成武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
杨成武独立团和李云龙独立团差不多,都属于“黑户”,但两人后来的发展就大相径庭了,李云龙性格占了主要原因。
李云龙指挥打仗不按套路出牌,往往和上级的意图背道而驰,在团级规模的战斗中,这样可以因为充分考虑战场实情,而做出的必要变化,有时在战斗中可以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上级部门事后也可以理解,因为这种规模的战斗不是战略级别的,不影响大局。
而如果是旅长、师长就大不相同了,手下的部队多,根据地面积也大,总部不可能会认命一个不听指挥的军事长官,在战略级别的会战中,必须得有严格的计划和坚决的执行力,由着自己的性子一统乱打,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
李云龙不是综合型的军事人才抗日战争中,因为我军和日军在装备、训练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造成我们只有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将游击战提到战略高度,游击战的精髓就是发动群众。
敌后战场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斗争,更多的是政治方面的,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劣绅,搞土地改革,发展根据地,搞好经济建设,协调调度一切抗日力量……这样必要要求军事主管是综合性人才,不能仅仅只会打仗。
李云龙在这些方面欠缺很多,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原著小说中,李云龙就是因为不善于搞政治斗争,最终以悲剧收场。
最后套用剧中陈赓大将对李云龙的评价:作为男人,你有种,是条汉子;作为军人,尤其是指挥员,你他娘的根本就不够格。

张木头ivan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南京国民政府只给了三个师的正规番号,每师下辖2个旅共4个团,加上另外的几个团,八路军最初一共是16个团。
八路军开往山西前线后,由于积极对日作战,八路军很快便发展壮大。到1938年10月时,八路军第129师已由最初的1.3万人发展到5万人。5万人已经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规模了,其编制仍然是一师两旅四团,很明显不利于作战和指挥。于是八路军将多余的部队自命番号,组建新的旅和团,隶属于第129师建制。
到1940年时,第129师除了下辖第385、第386两旅外,还下辖新编第1旅、新编第4旅、新编第7旅、新编第8旅、新编第9旅、新编第10旅、新编第11旅。除了第385、第386两旅是国民政府给的正式番号外,另外7个旅都是中共自己给的番号。李云龙的独立团同样不是国民政府给的正规番号,当他的独立团发展到7000人时,任命李云龙当旅长是最为正常不过的啦。但是为什么李云龙还是个团长呢?
我认为之所以不让李云龙当团长是为了和楚云飞平起平坐。楚云飞的晋绥军358团有5000人,抗战中晋绥军这个人数别说是旅长了,楚云飞都可以当师长了(抗战中晋绥军一个师的人数约3000-5000)。楚云飞拥有5000之众是个团长,同样李云龙拥有7000人仍然是团长,这样才对等。此外,我认为小说的作者不懂当时我军的编制。除了实行和国军一样的编制外,我军还实行军区制度。军区负责统一领导该区域内的作战、训练、政治、后勤、民兵等工作。因此,除了团长这一职务外,李云龙应该是二级军区下辖的军分区司令员。由于是军分区司令员,所以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时,除了能指挥独立团所属部队外,还能调动和指挥县大队、区小队等武装力量。

小沐75
当时李云龙的部队编制国民党还不承认,支援前线还是和程瞎子部队合并才过的大桥。

路上的sue
《亮剑》虽然是一部小说,但也有很多与事实相符合的内容,因此不能以李云龙的兵力来定他的职位。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当时李云龙拥有七千兵力,相当于一个旅的兵力了,那么不可能将李云龙提上去做旅长,要知道他的上级可是赫赫有名的陈赓大旅长,李云龙打心底不敢跟陈赓平起平坐。其实连李云龙自己的“独立团”都不在编制之内,丁伟的“新一团”,孔捷的“新二团”都不在编制之内。在《亮剑》中李云龙是说过自己有整整八个营,可是孔捷也说过“都听说你李云龙今年发了财,没想到你小子成了暴发户了,部队直接扩充了近一倍”,这说明孔捷他们是知道李云龙部队会扩充,只是没有想到他的部队扩充了那么多,所以孔捷、丁伟的部队也在扩充,如果李云龙提拔了,孔捷、丁伟也会提拔,这不就很明显告诉国民党我军实力在增强,那么蒋介石要么就发动第二次“皖南事变”,要么就要求共产党进入正面作战,无论哪方面对共产党都不利,所以不管李云龙有多少兵力他仍然是一个团的团长。

九间
主要是这小子当时在横店太狂了,前几集这货打了几个胜仗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如果提拔太快害怕这货把横店影视城给砸了!所以我们导演组一致决定到最后几集在提拔这小子,这货当时还不服气呢,当时我们导演组就火了!再敢呲牙马上叫你提前牺牲掉!一下子这货可老实了!哈哈。

沁清
都是体制惹的祸呀!我们先来看一下八路军的组织构成,大体上就能明白李云龙为什么不能晋升了。
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每个师下设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每师编制15000人。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一个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按照海陆空战斗序列,重新编制,将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上述这些称为正规军,享受国民政府的津贴补助。并且装备,军饷也是按照这些编制发放的。
反观李云龙的身份129师386旅的独立团团长的。直白一点儿这支部队是非法武装,是八路军的野孩子,爹不亲,娘不爱,装备靠自己缴获。在火力配置、人员素质上,跟八路军正规军差着不是一星半点儿。说白了就是炮灰级别。只要国民党还当政,他们就是野孩子。
李云龙的能力是很强,可是我个人认为他与正规军的团长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若他真有那个能力,他就不会仅仅只是一个非法武装的团长了。那个年代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就那点编制,那些旅长,师长都是牛人,李云龙跟他们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上面的人如果不牺牲过晋升撤职,一般情况下团长的变动也不大,所以在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各个职位变动不大,一干就是8年的团长、旅长、师长呀。
就算上面有什么变动,其实也是由那些正规军的团长去顶,而不是一个非法武装的团长去顶,他还没那个资格,也没那个能力。他的老伙计丁伟是新一团正规军的团长。从《亮剑》中也可以隐约看到李云龙为什么不能当正规军团长了。
李云龙这个人非常容易冲动,也不愿意接受上级领导的指挥,并且没有什么文化,战略目光短浅。违反上级命令正面突围坂田联队,私自攻打平安县城,过草地时伤友军的粮食等等,当他成为师长了仍然带领警卫团冲锋……这不是一名指挥官应该做的。反观丁伟,一名正规军团长中的垫底货(55年授中将衔,其他团长都是大将、上将,当然也有极少数授中将),拥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从他学业结课的论文上可知)。李云龙是比不过他的,更何况是正规军的团长呢?

泡沫之夏
几个方面的原因。
1,是没有编制。当年的八路军总共就3个师编制,3个师长。李大脑袋升官,谁让位?
2,意料之外,李云龙没想到张大彪这么能拉人
3,迷惑日军。这个大家可以参考百团大战。虽然战术很成功,但是,我感觉战略上不划算。主要2个原因,一个是让日本人重视八路军的发展,开始跟八路硬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蒋委员长觉醒,开始限制八路发展,为后面的摩擦打下基础。这句话,358团团座总结的很到位。
4,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升官有啥好处啊?没有权利,没有工资,没有福利,p事那么多,你看看陈大将军,看李云龙烦死了。哈哈

科里
一
首先要明确一点,李云龙的独立团按照当时的编制来看,属于非法武装,是得不到政府承认的。
按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编制,八路军下辖三个师3万多人。李云龙部属于129师386旅,386旅从编制上来看只有两个团,771团和772团。
晋西北铁三角的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都不是政府认可的武装,都是八路军在编制之外,自己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
1940年,八路军已发展到100多个团,50多万人。到了抗日战争结束时,共产党的武装已发展到100多万正规军,200多万民兵。
二
在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日本人和重庆政府惊奇的发现共产党的武装已经尾大不掉。先是蒋介石搞起了反共摩擦,停掉了八路军的军费。
然后使日军发动了几次大扫荡,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受到了日军的沉重打击,从几十万人锐减到几万人。
这时的八路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化整为零进入敌占区建立根据地,发展武工队游击队,基本退出了正面战场。
当时毛泽东的指示精神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要求八路军,重点是发展壮大自己,尽量避免与日军方面发生正面冲突。
三
李云龙的独立团从10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对于八路军的军队来说并不奇怪。但真正让人奇怪的是,李云龙的职务却并没有晋升。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李云龙经常犯错误,甚至还被降级,这是他职务没有升起来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当时戴笠的军统已发展遍布整个亚洲,在各战区都有自己的情报网。如果李云龙晋升职务太快,就很容易引起重庆政府的注意,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在我的兄弟是顺溜中,陈大雷的六军分区其实只有一个连,他自己也号称是司令。共产党的军队编制从来都是很奇怪的,有的会超编,有的不满员。
这就让与共产党作战的对手非常困惑,有时很轻松就打赢了,有时反而被揍得屁滚尿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也是战争中的基本策略之一。

丛南
李云龙拥有七千兵力,应该是他在打完平安县城之后的事情,当时晋西北铁三角在一起聚会,李云龙声称自己有“八个营”。
按道理来讲,军队中指挥员的职位高低跟他的士兵数量是相对应的,李云龙的兵力已经足够一个师了,可他为什么还是团长呢?
一、八路军的编制有限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1937年8月22日,国共达成共同抗日的协定,红军主力将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
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西北红军正式改编为第八路军。出于对红军强悍战力的忌惮,国民党只给了八路军三个师的编制,分别为115师、120师、129师和总部特务团。
到了9月11日,为了规范战斗序列、便于指挥,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编制依然没有改变,所属的战斗序列依然只有三个师。这三个师的编制, 一直维持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始终没有改变。
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例如李云龙就有了八个营的兵力,但国民政府只认这三个师,也只有这三个师才能够得到“正规”的补给和保障。
所以,别说李云龙有七千兵力,就算他有七万兵力,也没法提拔,因为没编制啊!
二、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团长已经是相当厉害的了一个团长不算什么,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团长,建国之后无一不是独当一面的军中大佬。李云龙之所以没有提到提拔,只需要看看他的上级是谁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李云龙的独立团隶属386旅,旅长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副旅长是陈再道,参谋长是李聚奎,无论是能力、资历,李云龙敢跟哪个叫板?
再往上,129师的师长是刘伯承,副师长是徐向前,李云龙当年只是老师长的警卫员而已,见了老师长比谁都乖。
而115师的师长是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随便一个人都能把李云龙压得死死的。
这些资历极老、能力超群的军中悍将,也仅仅就是个师长、旅长而已,他李云龙当个团长难道还委屈了?
三、八路军的编制八路军在整编之后,虽然编制上是三个师,但兵力却已经扩充到百万之众。
例如在1940年8月,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发动了以破坏敌交通线为主要作战目标的“破袭战”,前后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也让蒋介石忌惮之心更重。
以129师为例,在抗战初期,兵力仅有13000余人,但当八路军建立起根据地,不断发动群众之后,到了抗战中期,整个129师的兵力已经超过了10万人。
到了抗战末期,129师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30万人,而八路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百万之众,成为一支令敌胆寒的强大力量。
李云龙在短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团扩充到一个师的规模,难道别的团长就在一边袖手旁观?那些打了十几仗的老油条,哪个不是人精啊!
结语:李云龙确实牛,可他的那些上级一个个却比他更牛!其实以当时八路军的总兵力而言,一个团拥有七千兵力真不算啥,那么凭什么提拔你李云龙?老老实实当你的团长!

newcolor
1.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李云龙为什么没提拔,很简单,他搞根据地,不灵。
2.我们在讨论类似提拔问题的时候,可能都会比较集中在军事领域,但其实不然,在抗战期间,考量共产党的一线指挥员的,不光是军事领域,更在于根据地这样的政治领域。
3.敌后根据地,生存是第一要务,除了要搞军事力量,更要开拓和开发根据地、大本营。不能总盯着军事作战说事儿。
4.虽然八路军抗战后编成了三师六旅十二团的编制,但自从老蒋暗地里停发军饷和后勤之后,那也就只剩个名头了,所以这个编制和抬头就是空架子,从老蒋到老毛都没怎么当回事儿。
5.看115,在敌后那是撒开了脚丫子在发展,简直就是开枝散叶——晋察冀、山东,就连新四军三师也是源于115师;而120师则是早早滴被中央收回陕北做战略预备队;129师最辛苦,老彭这个前敌总指挥实际上手上一直握得最紧的也就是刘邓的129师,抗战打得也相对最苦。
6.从实际效果看,抗战结束时,我军的19块根据地中,115师占据了晋察冀、山东和苏北(新四军三师),无论是人口还是兵员,都可以用雄厚来形容,也所以后来中央一纸令下“十万大军挺进东北”,原115师体系下的部队占到一多半——山东根据地加上新四军三师,足足6、7万之多……而罗荣桓、黄克诚、萧华、梁兴初等开国将帅的地位,也相当一部分源于此。
7.抗战时期尤其到后期,经营根据地的政治能力甚至超过了军事能力,比如罗荣桓,这是山东根据地后续大踏步发展的关键,单凭他亲自带到东北的几万雄师,这个帅位就跑不了;类似的还有经营晋察冀堪称党政军全能的程子华(四野第一个兵团司令,资历绝对大将,因故未授衔)、经营中原军区的李先念……
8.所以到抗战后期,根据地建设已经成为压过军事战争的首要任务,正规军的军区化趋势明显,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二级军分区,就至关重要了(毕竟一级战略区就那么几个,坑不够。连彭总都要主动请缨回西北,把贺老总挤去搞后勤),而诸如冀中、滨海这样的军分区,需要的可不光是战将,更需要军政兼修的全能人才,老李在这个环节上,丢分比较多。
9.当然还有个问题,当时虽然空间很大,但也确实是萝卜多坑少,连陈旅长后来也只能去太岳军分区挂帅,作为部下的老李要想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也不见得,毕竟晋西北虽然是抗日前线,但到了抗战之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劣势就显露无疑,别说跟东北这样的地方比了,就是跟山东、晋冀鲁豫比也是差距明显……
10.老李做带兵杀敌的团长没问题,但讲政治这三个字却是比老丁和孔捷、赵刚都有差距,类似的可不止钟伟、王近山这种,就连大名鼎鼎的许和尚也是,虽然领衔打完了济南战役,但济南战役之后就靠边站了,之后的淮海和渡江一直都未参与,虽然最后上将也不亏,但这样一个战将,这样被边缘化,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11.整个抗战时期,老李要想再进一步,难度也确实忒大。核心问题:能打的战将太多了,显不出他来。而军政全能的帅才太稀缺了,所以诸如程子华李先念罗荣桓纷纷迎来职业生涯的爆发期……
12.补充一下,李先念的老部下、后来一样转投三野的皮定均,也是战将一员,不比老李差多少,后来也是拟授少将,老毛一句“皮有功,少晋中”,才给了个中将……
13.太平本由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太能打了,不见得是好事情。

kimifan7
提拔与否,什么时候提拔,需要很多因素去综合考量,并不是因为手里管理的人多了就一定会提拔。
第一、李云龙的文化水平太低,不识字,很影响工作,看地图可以靠天分,识字只能靠学习。在那个特殊年代,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李云龙起初靠着篾匠的手艺活,勉强生活,后来黄麻暴动才参加了革命,一直忙着打仗,凭着军功一路晋升到团长,可是晋升到团长以后,似乎没怎么升职了。李云龙最重要的一个自身原因就是不识字、没文化,没文化也就罢了,而且还经常说脏话,动不动张嘴就骂人,和很多政委都闹矛盾,很难一起开展工作,旅长也说李云龙是一个刺头,不好共事。但是赵刚就不同了,北大的学生,后来参加抗大,毕业以后直接分配进了独立团当政委,和李云龙的职位相差无几,一个管军事,一个管生活,有文化就是不一样,不仅把李云龙治得服服帖帖,而且军事素养也不低,在攻打山崎大队和反扫荡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狙击手的潜质,连李云龙都夸好枪法。试想一下,如果赵刚文化水平也不高,也不可能直接从一个应届生直接分配成了团级干部,如果赵刚文化水平不高,也很难把李云龙治得服服帖帖,后来解放战争,赵刚被调走,李云龙仍然念念不忘,这个时候赵刚的职务已经高于李云龙了。
长征的时候因为买不到粮食,就纵兵抢粮,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直接从团长将为伙夫,这次错误不可原谅的,差点就被枪毙了。还有苍云领反攻坂田连队、攻打平安县和黑云寨,每一个单位和组织都有很严格的纪律,不能总凭个人意愿去肆意妄为 ,李云龙的行为说是肆意妄为有点严重,但是这抗命的毛病总部也不会惯着,有问题你可以向上级反应,在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这三次犯错也都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但凡事还都要以大局为重。
军队人数配置等都属于机密,不可轻易为外人所知,如果不是集结部队攻击平安县,连李云龙自己也不知道独立团已经发展了这么多人,楚云飞也感叹八路军拉队伍的速度太可怕了,提前把人数暴露给潜在对手是很不明智的,平常化整为零,闷声发大财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李云龙因为兵力增加就升职的话,那升为什么合适,386旅陈赓也无非是一个旅长,难不成真的把李云龙升为师长,历史条件的特殊性显然是不允许的。
但是到了解放战争就不同了,没有隐藏实力的必要了,李云龙也升职为了师长,出于对优秀军事的干部的爱护,老首长拿五吨炮弹换下守赵庄的李云龙。
综合《亮剑》整部剧来说,李云龙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军人,如果放在和平年代李云龙恐怕早已被复原回家,剧中后来段鹏就因为搞男女关系被复原回家,孔捷都说以李云龙犯的错误枪毙两次都够了,李云龙别说升职,不枪毙就不错了,这其中不仅有战争条件的限制,也有上级爱护人才的原因,军事人才不是几杆枪炮就能简单替代的。

另一種永遠
李云龙的独立团从10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对于八路军的军队来说并不奇怪。但真正让人奇怪的是,李云龙的职务却并没有晋升。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李云龙经常犯错误,甚至还被降级,这是他职务没有升起来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当时戴笠的军统已发展遍布整个亚洲,在各战区都有自己的情报网。如果李云龙晋升职务太快,就很容易引起重庆政府的注意,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在我的兄弟是顺溜中,陈大雷的六军分区其实只有一个连,他自己也号称是司令。共产党的军队编制从来都是很奇怪的,有的会超编,有的不满员。
这就让对手非常困惑,有时很轻松就打赢了,有时反而被揍得屁滚尿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也是战争中的基本策略之一。
我是美少女的时间,喜欢我,就关注我! 90后小姐姐陪你聊娱乐!!!
getwolf
编制受限,没有番号的部队都这么厉害了,那有番号的部队不得上天了。就犯的错误真实历史中够枪毙多少回了,党指挥枪是基础原则

菠菠菜
小说作者都梁先生和编剧跟导演开会一致决定不让他升。一部经典电视剧非要用历史的思路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