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当时已经拥有七千兵力,为何还是当了好几年团长没被提拔?

mag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领导的独立团,短短2年多的时间,就从分兵时的1000多号人,迅速发展到总兵力7000余人,如果再算上独立团游击区范围内的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等武装力量,独立团手中的兵力可能有上万人之众,这几乎是一个满编师的兵力,可是为何李云龙还一直只是个团长呢?
抗日战争期间,国军一个团的标准兵力到底是多少人呢?根据国军班、排、连、营、团、旅、师、军、集团军的等级梯次来计算,一个标准团的兵力,一般在1000至1500人左右,李云龙的独立团在分兵前的兵力是1000来人,正好也是一个标准团的兵力。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则有可能达到3000人的规模,所以李云龙领导的独立团兵力达到7000人,实际已经是一个步兵师的标准兵力配制。所以,领导着七千多兵力的李云龙,仍然只是一个团长,着实有些委屈,当个师长刚刚好!
明明拥有一个师长的兵力却为何不能成为师长呢?1937年8月22日,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寇,在救国存亡的关键时刻,经我党多次呼吁,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西北红军主力和南方的游击力量,统一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奔赴抗日前线。但是由于国民党对红军既用又防的思想,只同意给了一个集团军和一个军的序列编制,即第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
将红军的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4万多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实际编制和兵力规模未变。按照国民党框定的部队编制,八路军最多也只能是五万余人。
由于改编后红军的编制和规模大幅下降,原来的红军总司令朱德成了方面军的总司令,原来的军团长如彭德怀为方面军的副总司令、林彪为115师的师长,许多在红军时期的军长都成了旅长、副旅长,许多师长都成了团长、副团长,都是在降级级使用,李云龙在红军时期是个团长,在抗日时期仍然担任主力团的团长,已经算是“高配”,没什么可委屈的。
敌后战场我党领导的队伍都在扩张壮大。虽然有国民党明确的编制限制,但由于抗日作战的现实需要,以及党中央深入敌后发展壮大自己的工作指示要求,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队伍,都在敌后的对日作战中快速发展壮大,部队的编制虽然没变,八路军仍然是下辖三个师,但实际的兵力与原来相比却已是天壤之别了。
以八路军为例,1937年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3个师以及总部直属部队,共计4.5万余人,其中有9000多人留守陕甘宁保卫党中央,其余3万多人渡过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时,八路军不但收复了大片国土,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等敌后革命根据地,并且在根据地建立了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等地方武装组织,总兵力已经由八年前的4万多人,发展到了100多万人了,兵力总数是原来的25倍多。
再看看八路军三个师中实力最弱小的129师的发展壮大历程,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中央的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时,下辖的115师共有15000余人,120师共有14000余人,129师只有13000余人。129师主要由原红四方面军整编而来,红4军整编为385旅,红31军整编为386旅,385旅辖769、770团, 386旅辖771、772团。129师整编后开赴抗日前线时, 770团及129师特务营、工兵营、辎重营和骑兵营,又奉令留守陕甘宁边区,129师赶赴山西抗战前线的部队,其实只是769、771、772三个主力团,总兵力9000多人。但是,到1945年,由129师领导下的根据地内的总兵力达到30余万人,发展后来的中原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两大主力野战军。
所以,《亮剑》中李云龙领导的独立团,2年时间总兵力从1000余人增长7000余人,虽然表现突出,但相对于当时所有的部队都在快速扩张的大环境下,也属于正常的情况,没有什么值得必须提拔重用的特别资本。再举几个实例作一下比较,情形就很清楚了。比如杨成武将军领导的115师独立团,从离开陕甘宁时的1700余人,到1937年底时就快速发展到了7000余人;再如王震将军领导的120师359旅,从最初的旅直部队及717团2000多人,到1938年初已经发展到3个主力团1万余人。
所以,手下有7000多兵力的李云龙仍然是个团长,一方面是国民党的编制限制,为了抗日大局,减少国共两党之间的摩擦,我们的兵力虽然大幅增加,但在明面上,给定的编制仍然维持不变,即使发展到1万兵力,团长还只能是个团长,当不成师长;另一方面,我党领导的部队,都在这一时期大快速发展壮大,他李云龙也没什么特别可以邀功的资本;其三,抗日战争时期的许多团长、营长,在红军时期都已经是军长、师长了,根本不会计较职务大小的个人利益问题,也就不在乎当个团长还是营长,只要可以赶赴抗日前线。

吊儿郎当妞
看过原著小说,也看过电视版的《亮剑》。
李云龙人数最多的时候,前期应该是攻打平安格勒战役的时候,电视剧的说法是,参战部队上万人,还不包括地方武装和民兵。
如果说他的团这时实力是相当雄厚的,从战果上看,也是相当显著,但为什么不提拔他?
第一个要回答的是:凭什么提拔?就凭他人多?那岂不是犯了我党的“决不允许枪指挥党”的原则?凭他在这场战役中的战果?要注意,他是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发动的这场战役,用战后上级的结论“未经请示擅自调动部队攻击县城,造成各部较大伤亡。”如果不是战果显著,估计又得去背大锅了,甚至枪毙都有可能,这正是体现了党纪律严明,功过分明的铁的纪律。
第二个,时机不成熟。
根据书中描述,李云龙1927年参加革命,参加的是徐帅的红四军团,参加过万源保卫战,北上长征的时候,传令通知他的通信员在路上淹死了,所以他的那个团没接到通知,等他醒来的时候人都走光了,他才出发,还在藏民居住区纵兵抢粮,这都是纪律所不允许的,所以从团长降到了马夫,后来在长征途中遇到了林彪的队伍,他对这个白捡的主力团十分高兴,就成了林的手下,后来才成129师的下级,像他这样资历的,有功,有过,如何提拔,和他同时期的,基本也都是与他同级,提拔他,别人怎么想?更何况,旅长比他更有资历,战功更大,旅长还没提拔,提拔他?让旅长去哪里?
当时,还在和日本人打仗,朝不保夕,要不是李云龙足够警惕,赵家峪一战,李云龙团的指挥系统差点就被山本给一锅端了,总部机关还被山本差点穿插成功,如此危机,时机也不恰当啊,又不是到了抗战胜利,全国解放的时候。
而且他这种有战功又有“黑历史”的指挥官,用上级的评价是:“只要一有功劳,过不了几天,尾巴就会翘起来,总会给你惹出点儿事儿来。”这样的指挥官,这样的时机,提拔他也不合适。
第三,时机合适的时候自然提拔他,解放战争期间,李云龙被“调到了华野,据说是不知道华野和中野不知道做了什么交易,帮着华野打了一次援之后就被粟老总给硬留了下来”。这个时候,他就被提拔了,刚开始给的是副师长,李云龙回复说的是“做不来副职,如果首长信得过,就给我个师长干,然后首长一拍桌子,给了他个师长。”这个时候是根据他的能力和李云龙得到了提拔,由此可见,提拔不提拔他,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并非一成不变。
以上引用的话是凭记忆写的,毕竟不想去一页一页的翻书,或者再看一次视频一集一集的搜,有些是书上的,有些是电视里的,有些可能在字句上未必一模一样,但相差不大。

davidge10
英勇善战,但脾气爆,太直帅。

smilingair
如果提拔李云龙的话,那么丁伟、孔捷他们就都需要提拔了,好像谁不是手下有几千人似的。
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不允许共产党有那么多武装力量。
当时还处于国共合作时间期间,八路军名义上还是受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所管辖,由国民政府发放军饷,蒋介石也严格限制了八路军的发展和扩张。
当时的八路军总共下辖3个师:林彪师长率领的115师,贺龙师长率领的120师,刘伯承师长率领的129师,全军共4.6万人。当时朱德是总指挥后来改为总司令,彭德怀是副总指挥后来改为副总司令。
所以说李云龙、丁伟、孔捷他们都是私下发展力量,自筹军饷枪支弹药军事装备等等。
到了抗战胜利之后,八路军的总人数大约达到了120万左右。如果人数到了就升师长,那得有多少师长呢?
毕竟革命队伍不是现在的连锁企业,规模到了,人员够了,业绩够了,成立一个分店,然后又多了一个分店店长。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相当于一个局似的,只能有一个局长十个副局长,你说有个副局长业绩干的好,下面管理的人非常多,那可以再成立一个局,让他当局长吗?
绝对不可以呀,因为编制就是严格的编制,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不是连锁企业。
不过,对于当时的革命军人来讲,像李云龙、孔捷、丁伟他们虽然也愿意自己升职升官但是最主要的心思还是这样可以更好的扩张革命队伍、指挥更多人打仗。

番薯小姐
这显然是作者不懂八路军的编制,八路军主力团基本不超过两千人,李云龙独立团如果真有七千人,那么按照八路军的模式,必然要成立军分区,李云龙担任军分区司令员,下辖四个团而不是一个团。当然,如果李云龙特别能打仗,那么这七千人也可能单独编成一个旅例如新九旅,隶属于陈赓的太岳军区。八路军早在百团大战时就从最初十几个团发展到一百多个团,八路军的团是稳定的,总部计算兵力也是以团为单位,只是各旅(纵队)下辖的团各有不同。此外,三八六旅一直作为拳头使用,属于野战部队,下辖各团扩编后,留下主力隶属于三八六旅,其他部队会编入各军区、军分区,建立根据地需要部队需要人手。八路军分为主力部队(野战部队)、地方部队,他们有专业分工。李云龙的部队,按照规矩应该留一两个主力团作为野战部队,剩下的作为地方部队建设根据地。

板栗栗栗
那时候共产党没有编制,人再多也没用,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上面阵亡了

ZQBBEN
当时是属于国共合作期,蒋介石只给了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这三个师的编制,就是说当时李云龙手下就是有2万人也是团长,因为没有编制,包括新四军蒋介石也没有给编制,建议你可以看一下东方战场,这个电视剧讲的比较全面

William
不听话

feidao
因为八路军处于敌后战场,作战的局域非常破碎,就更天上星星一样繁多,而是交通不便、联系也不方便!
加上考虑到后勤保障和实际作战,还有和国民党的政治影响,当时八路军是全力扩充团一级的单位:地方小就放一个团,地方大就多放几个团,地方实在太小就扔一个营或连过去自己扩充成团!
扩充的发生很简单,除了直属的直属营或直属连保护团部,其他部队按照地域的大小,以营连排班为单位分散出去,自己扩充部队!
而八路军总部对于扩充以后部队的处理很简单:
要么提升等级,团升旅、营升团、连升营;
要么把一部分队伍拆出去,再组建一两个团;
要么就只能向下发展,上限就只能是团了,但是可以向下发展,在班下面设组长、队长、小队长……等等,能指挥得当就行!
所以你问为什么李云龙部队扩充了不能升职提拔?
答案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扩充了部队,个个兵强马壮,不是李云龙独一份!要提拔升职,肯定是一大批人一起提升的!
但是考虑到和国民党的政治影响和实际作战需要,军师旅级的职位不动,上面的不升,下面的人谁敢升?
你问问李云龙,在旅长师长不升的情况下,他敢升吗?他敢和旅长师长平起平坐吗?———砍了他脑袋,他都不敢!
没办法,上级职位不动,自己扩军以后为了指挥得当只能向下发展延伸了,反正只不过是名字的区别,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
等到解放战争时期,部队为了作战需要和便于指挥,部队的等级开始全面提升,达到和人数相等的等级———师长升了野战军司令、旅长升了兵团司令,自己也升到了师长!

斯蒂芬
这里确实是一个漏洞,根据电视中说的李云龙的部队已经有八个营的人马,所以不可能还是一个团的编制,这点不符合历史,属于作者的虚构。
不可否认《亮剑》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并且《亮剑》电视剧拍的也很好,观众看的很过瘾,里面李云龙的经典语录都可以写好几张纸了。
但是小说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亮剑虽然属于抗战剧中比较良心的剧,可还是有很多让人吐槽的地方。
比如李云龙一个团七八千人,楚云飞的五千人加强团,这样的情况在历史当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团级单位人数过多是不好开展工作和作战的。
李云龙的独立团有七八千人,这个经典桥段在攻打平安县城时出现过,当时山本特种队趁着李云龙和秀琴结婚的日子,对独立团团部发动了突袭,目的就是杀死李云龙,摧毁独立团的指挥系统。
可是由于李云龙的警觉性很高,当他发现朱子明的被窝是凉的时,就马上集合部队,可是还是晚了一步,李云龙和赵刚一起突围出去,身边仅剩八人,赵刚受了重伤,老婆则被山本一木抓走。
残忍的日本人,临走时还杀了赵家裕几百无辜的老百姓,真是丧心病狂。
李云龙突围出去后,在得知山本一木抓走秀琴,逃到了平安县城,李云龙马上派人通知各营连部队迅速归建,他要打到县城去,救出秀琴并为独立团和赵家裕的百姓报仇。
当独立团各营连归建后,李云龙发现现在手下竟然这么多人,有七八千之众,比如张大彪是一营长兼团参谋长,他对邢副团长说:“不多不多,只带来了两千多人!”
要知道那是一个营啊!一个营两千多人,独立团三个营,还真有六七千人,再加上县大队和区小队,都达到上万人了。怪不得打平安县城之前邢副团长就对李云龙说,你都快当师长啦!
等打完了平安县城,李云龙和孔捷、丁伟在一起吃饭喝酒时,李云龙又说自己有八个营的部队。
当然李云龙说自己有八个营,是指的有八个营的兵力,并不是说下面的编制是八个营,有可能还是三个营,但是一个营的人数可能相当于团。
李云龙的部队都有这么多人了,为什么抗战结束的时候还是团长?
这个问答确实困扰着很多人,一开始不懂这段历史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是因为部队化整为零,发展的很快而已。
等稍微了解这段历史时,又觉得亮剑没有错,因为历史课本上不是说了嘛!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展很快,到抗战结束时,都一百多万军队了。
而蒋介石只给了八路军三个师的番号,自然下面的团兵力就很多了,所以李云龙的独立团七八千人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并且各级领导都没变,没有编制,李云龙当然还是团长了。
可是等到现在,当我们仔细研究八路军时期的部队编制时,我们发现七八千人的团级建制根本不可能。原因很简单,八路军有自己的番号。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被改编成了八路军,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全名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下面有三个主力师,八路军明面上看是军级,但是实际上是集团军级别,因为八路军的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虽然后来路军都改成了集团军,八路军改成了第十八集团军,属于二战区。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为“八路军”。可是蒋介石为了限制八路军,却只给了三个师的番号。
虽然只有三个师的番号,八路军用了三年时间,部队迅速发展,等到1940年百团大战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一百多个团了,要不怎么会叫百团大战呢?
所以八路军虽然最初只有十二个主力团,但是没过几年我们就发展到了一百多个团,这么多部队不可能都用最初的主力团番号。八路军自己也有番号,只是这个番号在国民党那里是不知道的,国民党也不会给这些团发军饷,因为连主力团的军饷都没有发放及时。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是靠自己解决军饷的,比如自给自足,靠各方面的募捐。
所以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八路军队伍迅速壮大,主力师的编制就三个,不可能直接多编几个师,这样不利于抗战,所以只能在师内陆续增编了纵队、支队、独立旅、教导旅等。
由此可见,八路军当时是不缺编制的,随着部队的发展,也不可能让一个团达到上万人,就拿129师为例,百团大战结束时已经发展到了11万人,这么多部队如果还用最初的几个团,那么一个团得两万多人了,这是不可能的。
而实际上,百团大战八路军参战部队的统计显示: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一二九师46个团、第一二〇师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平均每团两千人左右。当然后续百团大战中实际参加的团比这还多。
并且抗战一开始我军还成立了很多军区,这些军区有像晋冀鲁豫这样的大军区,一般都是主力师兼任,下面辖几个二级军区。
像太岳军区这样的就是二级军区,二级军区辖旅、军分区、团等部队。军分区隶属军区或二级军区,是八路军军区体制的第三级建制,下辖团(分区独立团),并领导各县大队(独立营)。
然后我们再回到问题当中,亮剑一开始李云龙是新一团的团长,这个新一团就是八路军比较早的新建团,这样的团一般都是以最初的主力团的一个营甚至一个连为骨干,由最初的主力团营长任团长发展而来的。
新一团这样的还是比较早的团,抗战后期的团甚至最初的连长都可以单个拉出来发展部队,所以抗战快结束时,很多团长都是当初的连长。而最初的主力团营长,都有可能成为新编的旅长。
比如梁兴初中将在八路军时担任115师343旅685团营长,等到抗战中期就担任115师教导第五旅旅长。还有尤太忠将军原来是129师386旅772团12连指导员,等到抗战后期,都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十七旅副旅长。
所以基本上八路军最早的营连长,到了抗战后期都成了团级或者团级以上干部。李云龙最开始是772团三营营长,所以按照正常情况,李云龙到抗战后应该能担任旅长或者军分区司令员。即使李云龙因为经常违反纪律,没有得到升迁,继续担任团长,这个独立团也不可能达到七八千人。
原因很简单,就像前面说的八路军不缺番号,如果李云龙的独立团达到了七八千人,早就会被拆分成两三个团了,肯定不会允许一个团七八千人。
八路军最初的主力团人数大多都在三千人上下,至于八路军自己编制的独立团,人数则比较少,只有一千多人。比如《陈锡联回忆录》中提到,1938年1月成立的第129师385旅独立团只有1200余人。
抗战前期,朱德总司令路过三八六旅七七一团,问团长徐深吉该团现在有多少人?徐团长报告说有3853人。所以771团算是人数比较多的团了。
等到百团大战时,基本上就是一个团两千多人,百团大战结束后,1941年,八路军各部队进行精简整编,出现了甲、乙、丙3种团制。甲种团,人数两千多人,乙种和丙种团大约也就是一千人左右。
所以八路军的部队会经常进行整编,李云龙的八个营不可能存在,可能四个营的时候就会进行升级或者拆分。战争时期,部队大多采用三三制,这样更利于作战,李云龙八个营都不方便指挥作战,根本没有这样的编制。
还有,亮剑中邢副团长对张大彪说:“平时让你们报编制,藏着掖着,现在可好家底都抖出来了吧!”
这个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八路军有严格的党政、军政体制,瞒报实力数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发生,所以这段完全就是属于剧情的需要,如果李云龙没有这么多部队,打县城就更不合理了,所以为了打县城合理,也直接给李云龙的独立团配了七八千人。
总结一下,那就是八路军时期的团,是不可能达到七八千人的,即使最早的主力团,人数也只能达到三四千人。等到抗战中后期,虽然八路军的总兵力在增加,可是团的数量也在增加,基本上主力团都会维持在两千人左右,非主力团可能一千左右。
至于李云龙的七八千人大团,这个只能在亮剑中看到,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而李云龙在抗战时期一直是团长,只能说明李云龙违反纪律的次数比较多,影响了升迁。如果独立团真的发展这么快,肯定早就升级为旅了,而不会一直以团级编制存在,所以这是个漏洞。
当然有人会不服气,电视剧中旅长不一直是旅长吗?而实际情况陈大将早就不是386旅旅长了,在1941年8月陈赓已经是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太岳军区司令员,管辖386旅、决死一纵队、212旅和决死二、三纵队的一部分八路军武装,所以旅长早就不是原来的那个旅长了。

黄梁鹏
无背景

ThomasBH
抗战时期386旅陈赓麾下有多个新扩编的旅或军分区部队,想从历史上现有的去套清楚真实历史中的是谁很难,小说作者只是想打个马虎眼,不想套得太清楚,否则军迷就能根据蛛丝马迹套出是历史上的谁,到时候会给作者带来不必要的官司麻烦,

心平气和
因国民政府给八路军三个师编制,到抗战胜利还是三个师,确是一百万正规军,二百万民兵,一个旅相当于一个兵团,后来各师成为野战军,各旊成兵团。

哎哟哟
猥琐发育才是王道!

ringo
百团大战时,包括民兵八路军出动40万兵力,还有没出动的。五六十万兵力总有吧?
但编制还是一军三个师,蒋委员长不给编制,国共合作还是国民党唱主角,共产党只是辅助。
所以共产党领导人就动了脑筋,按个什么独立团,独立大队,什么抗日武裝,县大队,区小队等等,都属于民间武装,不上报蒋委员长的,老蒋想找麻烦都没借口,实际就是共产党军队。
比如亮剑中,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都属蒋委员长不同意的新编团,收编的民间武装,在一军三师中不存在的编制!好像至到皖南事变后,共产党军队才开始自己整编!
反而剧中进攻山埼大队失利的772团,才是八路军绝对的主力团,有编制的团,首任团长王近山,开国中将,李云龙的原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