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树深时见鹿”频频被改,如“林深时见鹿”,你如何看待?

最新跟帖
juliahirai

juliahirai

"树深时见鹿″是诗句的体现,广意深层次的去理解,才能体现作者的本意,这里的树是许许多多的树,是树林是密密的树,加上"深"表示很多,成片,一见望不见的树林的比喻手法,读来令人深思凝神,表达诗人的写作之技非常人可比。

应理解为树的林子,一眼望不尽,很远很远,里面有鹿的影。

如改为林深时见鹿,就意思就变了,不具诗意,淡白无味。

树深时不能狭义理解为一根树,那样就乏味。

这里的"时"在古时是否应理解为状态景象才对,不能用现时的时间概念去理解,否则就无法理解诗人的意思。

还是要尊重作者原文,意思吗你自已去理会思攷吧!

(原创)


Sandalwoods

Sandalwoods

我的理解为“树深时见鹿",这里的树深表示季节,树深就有时令演变慢慢转凉天气的意味,应是深秋之意;而“林深时见鹿”,这里的林深表示茂密而大片森林,则是暗示盛夏,古诗稀字如金,全在心领神会。

我行我不素

我行我不素

谢邀!

首先,“树深时见鹿”与“林深时见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迥然不同。“树深时见鹿”语出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诗是这样的: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意思是: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

这是李白年轻时候的作品,说的是他某次去戴天山寻仙访道,这一路上的见闻。前半阙写的是他入山后看到的景色:先是隐隐约约的听见溪流声中夹杂着狗叫声,再是看见路旁盛开的桃花和桃花上的露珠。这里诗人由远及近的描写了自己的所闻所见,而且观察的非常仔细。然后他走进了树林深处,便看见了有鹿在远处的密林间时隐时现。再是提到时间,正午时分他来到了小溪边,却已听不见寺院的钟声了。下半阙写的是自己的心情。你看那碧绿的竹子长得冲天而上,仿佛直插云霄,飞流而下的瀑布还高挂在青峰上,可是我要访的人呢?已经不知到哪里去了,于是只好倚靠在古松旁排遣消愁。全诗表达出了一种静谧通达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寻仙”不得的百般惆怅。

而“林深时见鹿”则是网友的改版,再创造。原句是这样的: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意思是:在林子深的时候就能看见鹿,在大海碧蓝的时候就能看见鲸,在做梦醒来的时候就能看见你。

这完全表达的是一种思念,一种小情小爱。与前者相比,意境实在是差的甚远。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释义。在字典中“树”是这样解释的:树,木本植物之总名,主要由根、干、枝、叶、花、果组成。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数据结构中又被引申为一种集合,如树状图,树状结构。而“林”字则解释为:平土有丛木曰林。表示一片土地上有大量的,成排成片的树木。如诗经·邶风·击鼓中便有这样的句子:“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由此可以看出,“树深时见鹿”和“林深时见鹿”,虽然在字面上看来并没多大区别,但树包涵的范围要比林广,而且此处的树不一定完全指树林,也有可能是指灌木丛或木本花丛,(高大的叫林,低矮的叫丛),这是把两个句子各自分开来讲的,如果再放到各自的句子中,则释义又完全不同了。

故而我还是认为“树深时见鹿”更好。

一壶好酒

一壶好酒

谢谢邀请!

我说朋友啊,依我看,这事儿没啥了不起!有什么呀,不就是改变一个字吗!在当下网络社会里这种现象多着呢,不足为奇。尤其是在同音字与同义字的运用上,更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创造发挥,巧妙运用,已经是当下一种时尚!木(没)有什么啦,勿用(毋庸)置疑啦,简直是美美嘀(的)啦,棒棒哒啦!哈哈哈,网上不都这样吗!通过这些句子,还有什么可强求呢!其实,文化也好,网络也罢,都是在发展变化中永恒!虽然是唐诗宋词扬名海内外,有韵,有律,有仙又有圣,那又能怎样!历史就是历史,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发光闪亮足够了,在发光发亮中任凭你去发挥呀,反正有历史(原文)在!在原文对照下“树”与“林”无所谓啦!都是木头,都有根有梢,咋写还不行呢!依我看,写成投石问路(鹿)都行!哈哈哈!这就是我对此的看待!

赵宇儿孔雀窗

赵宇儿孔雀窗

在我看来,虽然看似只改了一个字,但后者与李白的诗作已经没有什么关联性了。

两者的意思其实完全不一样,李白的“树深时见鹿”,是这样断句的,“树深 / 时见鹿”,这里的“时”带有时隐时现的含义,这样反过来突出了前面的“树深”,正因为林深树密,这野鹿才看不真切,而且让野鹿更具动态感,仿佛这野鹿是在不停移动的,所以才能时隐时现,五个字就写活了这一句,十分高妙的。

另外,这里的“见”不见得就是看见的意思,要知道“见”在古代是可以通假为“现”字的,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中的“见”,就通“现”,解释为“出现”。李白这句诗如果读作“树深时见(xiàn)鹿”,并不违和,也说得过去。

李白突出的是一个“仙”字,他是干什么去的?看诗名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去访道的,结果不遇,只有带露的桃花,青霭的山色,淙淙的飞泉,高耸的碧峰这些深山盛景,唯独不见想见的道士,从资料来看这是李白十八、九岁的作品,而唐朝当时“求仙学道”之风盛行,戴天山的风景秀丽,足见“仙”气,但道士却是“仙”踪飘渺,不露痕迹,这里的李白多少有点仙道难求的意味。

再来看被改后的句子,“林深时见鹿”,它的断句在后面——“林深时 / 见鹿”,树林深幽之处,方才看见了野鹿。表现得是难寻二字,结合此后的“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已然成了痴情的话语。“林深时见鹿”突出一个“情”字,这里的“情”是思念之情、爱慕之情。整段只是稍加含蓄,总体还是挺直白的。

所以,在我看来,两者句意不同,立意更是南辕北辙,虽然形似,但内里没有太大的牵连,无伤大雅。

宝贝儿

宝贝儿



谢邀。

李白的“树深时见鹿”频频被改,如“林深时见鹿”,你如何看待?

看了几个回答,都是回答“树深时见鹿”改成“林深时见鹿”的意境差别,说改得不好,肯定是李白写得好——诸位的古文修为我是佩服的,但是你们真的不知道“林深时见鹿”是怎么改动的吗?

其实这个改动,单独来看,是没有问题的。树木成林,“林深”未必就比“树深”要差。而且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二冬”部的孤雁出群格五言律诗,首句押“一东”部。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基础平仄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也就是说“树深”改成“林深”,更加符合基础平仄关系,连“首字不论”的借口都不用了。

但是从本联上下句平仄相对来说,“树深时见鹿”是“仄平平仄仄”,对句“溪午不闻钟”为“平仄仄平平”,在首字不论的情况下,既相对又对仗,比“林深”的完成度更好。

不过这都不是这个改动的问题所在。



真正使用“林深时见鹿”的这句很流行的网络句子是: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看上去很唯美对不对?有山林、有大海,有麋鹿,有蓝鲸,有美梦,还有你。

这三句形成排比,也是一种比喻,用林深见鹿,海蓝见鲸的美好感觉来比喻清晨看见你,既平常、又虚空,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受,抒发的是对爱人超越情欲的爱。

不过这句“林深时见鹿”实际上和“树深时见鹿”差得很远了,差在文白之间。

这句话很好懂,也不必翻译,我们只需要断一下句: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因为是排比,所以三句结构一致,所以第一句的意思其实是,在树林深处的时候能看见小鹿。



而“树深时见鹿”呢?在李白诗中的断句节奏为: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时”在这里是“时不时”的意思,其实“树深”还是“林深”关系不大,只不过李白的意思是在山林里行走,时不时能见到小鹿——这个意思就和现在改过的“林深见鹿”差别很大了。

不排除是某位美文作者,看到了李白的这首诗,并没有正确断句,没有精细了解这句诗的意思,只是觉得感觉很好,便加上了后面的句子重新创作。

“树”改成“林”问题不大,但是“时”字之差,就直接将文言文理解成了白话文。

当然,放在各自的语境中,也能讲得通。



但是你要问我怎么看,我觉得这就是没有理解透彻的缘故,而且后两句是否有其他典故,或者从别的地方拼凑而来,也未可知。

原本很美好的句子,因为这种断句的文白差异,让我对整个句子都产生了怀疑。

我还是很认同这种虚幻美感,特别像一些日本动漫电影中的情境设定。

其实李白早期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勾勒出来的正是这样一种隐秘、寂静、访友不遇有些惆怅加无聊的个人情绪,其闲淡感觉完全不是修改后的爱情表白句子所能替代。

毕竟这些句子只摘抄修改了颔联中的一句,氛围就已大成。

李白原诗并没什么难的,就不详解了。

不过“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的流行让我们重新找出李白年轻之时的作品赏读,也算是一份功德了。

撒欢1215

撒欢1215

"树深时见鹿"。诗人看见鹿时是在树林里面,身处其境,见到的自然是树,用树深更具体,妥贴。

逍遥叶子

逍遥叶子

充分暴露了当下年轻人热衷小清新却对汉语文化一无所知的现状。

此前就有段很出名的狗尾续貂之作:“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硬生生将家国情怀改成了不知所谓的表白。

将“树深时见鹿”改为“林深时见鹿”也是不知所谓的改动。因为改动者将“时”字误认为是“……的时候”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看,“树深的时候看见鹿”确实没有“林深的时候看见鹿”符合生活经验。

然而问题在于,这个“时”字其实取的是“时而,偶然”之义,本句的意思是在“深树之间偶尔看见鹿的踪迹”。而“林”本来就是“深”的,不深怎么能称为林?于是将“树深”改为“林深”犯了重复的毛病,反而让意境低了许多。

永远的意大利

永远的意大利

没有自己的原创,就别拿别人的原创经修改为自己的原创,这种移花接木的错误的行为做法,我是从来不赞同的,这种换字不换意的抄袭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在别人的眼里叫老婆放你这里来了就是媳妇,这些称呼叫法都是换词意不换本质的都是女人。

长缨在手

长缨在手

我认为李白原诗不应更改,如更改李白的诗原质原味就失去了意义,倒不如说是现代人改作。

又为什么要去改呢?留着诗的原文原句,原享那不好吗?既可看到唐代李白的诗仙的文学水平,又可反映出李白对大自然风景爱好,更反映出李白当时胸怀和内心世界。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对于李白去破土改动,将来会,你改一字我改一句,势必会造成移古换风之局势,時间长久,岁月的推移,古人的诗作恐怕会流失,或许含难古人诗迹。

古迹是瑰宝,应该是珍惜,将之源诞流畅,赏之诗风。

花花大师

花花大师

写得很好。古时人少动物多。所以入深山密林,时常遇到鹿也就不足为怪。据说,明朝时华南虎横行四方,如今的陕西,四川一带常有虎吃人,伤人之事。I949年后的一段时间,江西等地也常见虎踪。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kayla

kayla

“树深时见鹿”,这儿的“树”本意就是树林,所以树改为林在表达的意思上并无大碍。只是何必要改呢?不见得更好反而有抄袭之嫌,更显示不尊重原创的狂妄自大。

bayern

bayern

回答了:树深时见鹿和林深时见鹿。只是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千差万别。

树可以是一颗二颗三、四颗的高大浓荫遮蔽之下时见到鹿在树下跑步,场景何等抒情妙景。

若是,被一个奇芭改成林,一小片林还能见鹿,若是大片林鹿鹿还能见到吗?

果子design

果子design

我认为,林深时见鹿。比较好些。

a_yao

a_yao

谁能改一下"时“字,哪才是高手!还记得"身轻一鸟(?)"的句子吗?难倒了那么多大诗人。

梦想旅行家

梦想旅行家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