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儿时的年味,那些在农村过年的难忘记忆?
家有三宝1
过年放鞭炮
lualex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腊月,是迎接过年的前奏曲。
如今,已是腊月,马上就要过年了。我看看装修不久的新房,翻翻柜子里几件还没上身的新衣,瞅瞅冰箱里塞得满满的鸡鸭鱼肉,想想城市全面禁放鞭炮的规定,真不知道该为春节做些什么准备。
想起年少时在农村过年。一进腊月,人们清扫房子、置办新衣、采购年货、磨面蒸馍、杀鸡宰羊……为过年做着各种准备,显得非常忙碌。
那些年,虽然清苦些,但那份期待、那份欢喜、那份虔诚,让人刻骨铭心,记忆犹新。
我的家在晋南农村。
那时候物资匮乏,又限制集市贸易,家里的粮食、蔬菜与食油基本都由生产队分发。
只有到了腊月二十三,平素间纠察投机倒把的民兵们才抬抬手,放任“资本主义的小尾巴”伸一伸。村民们在村中心的小广场摆个小摊,主要还是编个席、卖个筐、扯块布、用鸡蛋换个盐等等。
七岁那年,我跟着母亲去赶集。集市上人很多,每个摊位前都异常热闹。
母亲左看右看,买了几块布料、一斤糖瓜,还特意买了一张大大的年画,一个小胖娃抱着个大鲤鱼。
村东头王二家,祖传制作烟花爆竹技术,长年下地劳动,没有用武之时。过年这当儿,他加班加点做些鞭炮卖,好换些零花钱。
你看,他正好点燃一挂鞭炮招徕顾客。清冷的空气中鞭炮声格外脆响、紧促,好像催促着人们过年的步伐。
一群小孩紧紧地围着摊子,我挤在最前面,等着他燃放下一挂鞭炮。他看孩子们没有钱买,边往后推搡着孩子们边吆喝着:不买靠后点,回家要钱去!
我受到了鼓励一般,拉着妈妈要求买鞭炮。妈妈可能带钱不多,说离过年还有几天,到年根再买。我蹲在鞭炮摊位前耍赖不走,母亲一路把我拖着回去。到家里,我罢饭不吃,躲在稍门外哭嚎。
宠我的妈妈很无奈,只好给了我五毛钱。我拿着钱,顾不得擦干眼泪就跑到王二那里买了一挂鞭炮。那时的我胆小,又舍不得一次放完,就把那挂小鞭拆开,分成百十个小炮,然后一个一个的点燃。每点燃一个小炮,我就捂着耳朵躲得远远的,“嘣”的一声,引得全家人一阵欢笑。
我知道,过春节家里会买许多鞭炮,但当时我就急切得不行。现在想起来可笑,但对那时的孩子而言,放鞭炮、穿新衣、吃好的,就是对过年的全部期待。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写春联了。
父亲是个文化人,家里每年都支应这事。院里摆个桌子,备好笔墨。左邻右舍拿着红纸过来,有人编,有人写,一大堆人围着观赏。虽然每家每户的春联内容不一样,但都是增加节日喜庆和寄予良好祝愿与希望的词语。
在农村,每家都要贴多幅春联。但凡有门、有窗、有口的地方,都要贴上一幅。
门口要有大对联,歌盛世、颂党恩,大多是“四化振人心,春风拂大地”、“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这样的对联。
灶神、财神、门神要有相应内容的对联。开门见喜、抬头见喜、满院春光、身卧福地等等寄托希望的小春联也因地制宜,张贴到位。
七十年代初,村里刚用上电灯。原来的春联“小心灯火”要改成“安全用电”了。父辈们书写春联时,我也掺和着露了一手,把刚学会的“安全用电”四个字歪歪扭扭地写在红纸上。
自己亲自写的,感觉必须亲自贴上才圆满。当时觉得“安全用电”就应该贴在闸盒边,于是自己跑进屋里,踩着凳子,爬到了摆放在门口的水缸上去贴春联。
因为个子低,我踩在水缸的盖板上还要踮起脚尖。谁知缸里水不多了,没掌握住平衡,缸倒了,水洒了一地,我也被长长地摔在地上。
家人并不责怪我的冒失,父亲边扶起我边念叨着:过年福(水)到(倒)了,这是好兆头!
大年初一早上,除了放鞭炮,烤柏叶火是孩子们看来最有趣的事情。
在农村,有这样的一个民俗:家家都要点燃柏树叶烤火。听老人们讲,柏树有灵性,初一早上烤柏叶火,可以把家中的邪气驱散掉,可以保佑全家人一年不生病。现在我想,应该是借柏树四季常青之性,寄托延年益寿之意吧!
我们住在吕梁山下,进入腊月,本家的叔叔们上山砍柏枝,回来总要给我家里送一大把。
除夕晚上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春节晚会。但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热炕上包饺子,熬年夜,回顾过去,畅想新年,也是很晚才睡。
睡梦中,奶奶挨个把孩子们摇醒。奶奶说,天不亮时,不能叫小孩的名字,不能大声说话,不然不吉利。
左邻右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们知道到烤柏叶火的时候了,赶紧穿上新衣,洗过手,跑到院里。
爷爷已跪在院子中心,前面一张四方桌,摆放着各种祭品。爷爷点着火,柏树枝叭叭叭地燃烧着,火光飞扬,香味扑鼻。
全家人围成一圈,争相把双手伸向火苗,火焰烤着脸颊,暖融融的,心里也暖意盈盈。
对村里人来讲,这是神圣的仪式。此时,每个人心里都默默地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全年大吉大利,顺风顺水。
我们烤柏叶火的当儿,母亲和奶奶就煮好饺子了。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国人的传统。 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饺子里包硬币的传统习俗,好像整个北方都挺流行。
每到大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母亲都会找几个小硬币包进饺子,我们叫“钱”饭。包好后她会专门单独存放,然后在初一早上将普通饺子与包钱的饺子混合,分舀在每个人的碗里。谁吃的“钱”饭多,谁在新年挣钱多、福气大。
饺子一端上来,我们兄妹几个争抢着吃,大人不时提醒小心点,生怕把硬币吃到了肚子里。我吃到钱了!我得意地从嘴里取出硬币,让全家人看。好像真的发了大财一样!
看起来每个饺子没有区别,但估计母亲包时有记号,只要舀在她碗里的“钱”饭,她都以吃不了为由夹给儿女们。
所以每个初一,吃到钱饭最多的总是孩子们。母亲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寄托着对自己孩子们的期望。
农村拜年讲究早。早饭稍一耽误,碗筷没有收拾完毕,邻居们就来拜年了。
都是同村本巷的,晚辈们拜年要给长辈磕头。家家户户献桌前铺个褥子,大人小孩都穿的是新衣服,可不能给弄脏了。
小孩跟着大人们一起串门。主人们见到小孩给个压岁钱,或者抓一把花生,乃或一把爆米花。偶尔有条件好些的,给几个糖块,孩子们高兴地装在口袋深处,生怕别的孩子抢走。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拜年的队伍越来越大。十几号人相跟着拜年,你一波,我一波,你出张家,我进李家,整个村里、巷里热闹非凡。
拜完年,人们自然地集结在生产队门口的空地上。中年人聚在一起递烟、说笑,天南海北地聊;妇女们围成一圈,你摸摸她的衣服,她看看你的鞋子,家长里短,唱戏一般;孩子们你追我跑,鸣鞭放炮,有沉不住气的掏出压岁钱当众数起来。
大街上闹红火的好事者,已经开始敲锣打鼓了,人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开始为元宵节排练节目。
年复一年,大家都嚷嚷着说年味淡了,越来越怀念儿时的年味。那儿时的年味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呢?
在我看来,年味是妈妈给买的那一挂鞭炮,是碗里包着硬币的饺子,是揣在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压岁钱,是劈劈啪啪温暖四溅的柏叶火,是邻居们挨家挨户串门拜年的热闹劲儿,是全家团圆围坐炕头的幸福感。
年味里那一幅幅温暖的图画,无论回想起哪一幅,心底都会倍感甜蜜与温馨。
Q゛♥
一群人去磕头,一群人去放烟花爆竹……
ankie
炸油角,炸煎堆,大鱼大肉
montree
90后前来报道,看图就知道我是多怀念小时候!
AkireSi
想想过年,真是太多的回忆了。记得小时候去走亲戚,都是骑自行车,碰到下雪天,手里拿根棍子,因为家农村的,路不好走,边走边把车上的泥弄下来,现在都是小车了,路也好了。那时候初夕就把新衣服穿好了,那个美资资的。以前的快乐,现在的小伙伴体会不到,放鞭炮,那个热闹啊,大年初一早上差不多5点就要起来,给长辈们瞌头,一直到现在,我们这就起5更。
ljfwm
说一说儿时的年味,哪些在农村过年的难忘记忆?
曾经过年,想想都会幸福地睡不着
现在过年,总夹杂着说不清的疲惫、惆怅
曾经过年,“穷的像孙子,但快乐的像爷”
现在过年,更像一场赶一场的任务
曾经过年,可真好啊
那时候,过年总是和寒假有关。
寒假一到,就开始扳着手指头算日子,墙上的挂历翻了一遍又一遍,总是忍不住问大人:过年还有多少天?
终于,年味渐渐浓起来了,“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
过年,就在这些隆重的程序中,拉开了序幕。
曾经,过年就是早早准备好,却要等到初一那天才能穿上的新衣服。
那时候,妈妈总是早早就将新衣服准备好。
有的是从集市上买的,有的是伴随着缝纫机哒哒的响声做的。
女孩子的泡泡袖、蝴蝶边,男孩子的军裤缝,都是崭新崭新的。
除了新衣服,女孩子还能得到头上扎的两朵大红花,走在路上,感觉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公主。
现在,早已不用等到过年时才有新衣服穿,一年四季衣服不停地添,各种款式、各种品牌、各种材质,只要动动手指和鼠标,就能买买买,但小时候那份纯粹的快乐,却再也买不到了。
曾经,过年就是扫房、洗被、贴窗花,将家里折腾的干干净净、红红火火。
那时候,过年前一定要来一场全家出动的大扫除,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擦玻璃,每一个死角都不放过。
小孩子这时候也是要帮忙的,虽然活干不多,但被允许浑身是灰脏兮兮,也有别样的快乐。
做完大扫除,就要贴窗花、贴对联了。
毛笔字写的好的大伯爷爷,那几天忙到团团转,被一大堆人围观写春联。手巧的奶奶,则亲手剪窗花,比买的都好看!
现在,年前大扫除的程序基本都省了,即使有,也往往会请家政公司代劳。
春联也都不靠手写了,都买现成的,花样繁多,但总觉得少了那股子年味。
曾经,过年就是放鞭炮。
那时候,进入腊月,就能听到鞭炮声。
窜天猴、大雷子,两响三响、摔炮、划炮……
888响的大地红,不舍得一气都放了,就裁成一个个小炮。
到年三十十二点,整个世界都在放鞭炮,电视调到最大音也听不到里面在说什么,一出去都炸耳朵,到处都是炮味儿。
现在,很多地儿都禁止放炮了,不到年三十都听不到炮声,年三十也就稀稀拉拉响一阵。
空气是清新了很多,但从鞭炮声里长大的人们啊,总觉得过年没鞭炮,不是那个味儿。
曾经,过年就是花样繁多、供应不断的零食。
那时候,一到过年,各种美味的糖果就都来聚会了,到谁家都装上两块,兜里总是能翻出零食来。
各种瓜子、花生、南瓜子、栗子、核桃等干果,都是抢手货,从早晨吃到晚上,胃里饱了,嘴上却停不下来。
西瓜糖、橘子糖、花生糖、橡皮糖,还有明星产品大白兔奶糖,平时不让吃,现在可以敞开吃了。
跟着大人去赶趟集,买回用大米做的的爆米花、玉米条、糖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幸福感爆棚。
现在,能吃到的零食很多,却没有了吃零食的心情,到超市逛一圈,也不知道该买点什么。
对现在孩子来说,零食也早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他们热衷的,是手机、IPAD,是虚拟世界里的打打杀杀。
曾经,过年就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好吃的。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鸡鸭鱼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敞开吃,所以在准备程序上,隆重程度前所未有。
因为母鸡要留着下蛋,于是家里养了一年的公鸡,就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
爸爸杀鸡宰羊,妈妈烫毛拔毛,忙的不亦乐乎。这些都会成为年夜饭桌上绝对镇得住场面的硬菜。
村子里的豆腐坊忙得团团转,许多磨豆腐的人家,都要提前把黄豆拿过去等着排号。
在经过了磨、煮、点等多重程序后,一块块雪白的豆腐就成型了。
腌着吃、冻起来吃、炸着吃、炸完之后再腌着吃,或者炒着吃、炖着吃,都绝对是新年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因为年后很长时间不能动工,年前就要多蒸几锅馒头,存在大缸里。
心灵手巧的姥姥或者姑姑、姨姨,还会做花馒头,红枣、芝麻,还有梳子、剪刀,做花馍馍的时候都会用到。
用糯米或黏米做成的年糕,代表年年高,吃到嘴里都粘牙。
开始是蒸着吃,后来吃腻了,就炸着吃,炒着吃。
过年,炸货必不可少,炸果子、炸丸子、炸馓子、炸麻花……香气四溢。
以上所有准备的,都是为了年三十那顿饭,那可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啊。
那一整天,妈妈婶婶们都在厨房里转,烹炒炖炸,整个房间都弥漫着肉香、菜香,每样菜的分量都很大。
爸爸、叔伯们围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聊大天,孩子们则时不时去厨房看看,趁大人不注意偷一点吃的。
那顿年夜饭,全是幸福的味道。
那时候,以为长大后的年夜饭,必定更丰盛、更隆重,也更快乐,却谁曾料到,年夜饭是更丰盛了,快乐却没有了。
超市里什么都有,随时可以买,所以再也不必大张旗鼓地准备、囤积。
鸡鸭鱼肉天天吃,没有什么菜,能特别吸引味蕾,所以再也不用期盼年三十的那一顿饭。
一桌子菜,吃不了几口,人们拿着手机,在朋友圈里客套着、热闹着,眼前的现实,却只能寂寥着、落寞着。
曾经,过年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
那时候,春晚的地位很崇高,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就摆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春晚。
看一遍不过瘾,第二天还要看重播。
现在那些我们心心念念的演员,很多都演不动了。
春晚总为人诟病,不再是过年的必备项目,我们一边说着“有什么好看的,没劲儿”,一边心里却涌出淡淡的惆怅。
曾经,过年就是盼着的压岁钱。
那时候的压岁钱,不像现在动辄几百几千,几块几十块拿在手里,已是巨款。
睡前压在枕头底下,生怕被谁偷了去,但第二天妈妈肯定会说:
红包拿来,我帮你存着上大学娶媳妇。
妈妈,我的压岁钱,什么时候还我?
现在,早已没人给压岁钱了,都是我们给别人压岁钱,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花出去多少,盘算着年后要加把劲儿工作,才能赚回来。
曾经,过年就是见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姑姑、叔叔、表哥表妹。
那时候,就盼着亲戚们来串门,大人们忙着吃饭聊天,小孩子就笑着闹着满屋子里跑。
一年当中,那几天是最热闹的,没有作业,没有大人的呵斥,有的只是无所顾忌的玩闹。
现在,最害怕跟亲戚们见面,升职加薪买房结婚生子,哪个话题聊起来都让人头疼。
小时候过年,程序很多,连快乐都那么郑重其事;
现在过年,什么都有,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再也感受不到那么浓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无忧无虑,只用等着被爱;
长大后过年,顾虑太多,要去给予、去关怀。
我们怀念小时候的年味,是因为如今再也无法得到曾经的满足;
我们怀念小时候的年味,是怀念那被爱包围的温暖、安全。
小时候盼过年
长大后怕过年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真想回到那时候啊
但不能够
只有流逝的时光,没有重来的岁月
所以,只能珍惜每一次过年
珍惜和家人的每一次团聚
或许若干年后
你也会怀念现在的过的年
deepbluesee
小时候有压岁钱,穿新衣。
❿ソ冄➻洛丨辰`҂g_﹌┏╮
小时候过年,一进腊月就高兴的不得了,那个时候白天很长,也冷,把手脚都冻肿。那个时候大人小孩都盼着过年,心情各外舒服,好几个小孩玩游戏,一说回家吃饭,撒腿就跑,回家找吃的,吃的还多。那个时候的饭真香,现在找不到那个味了。
林肉丝
那样情感
9小时前 · 情感领域创作者
以前过的年才叫真正的"年味"!那时大年三十一早,老家大队里就开始组织各家各户出来打扫村街卫生,大家忙得热火潮天,瞬间把村街道打扮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下午1点多,各家都准备做些好吃的,有油炸鱼仔、红薯片、芋头片、炸扣肉等等,平时不曾见的美食一下做了好多,嘴馋的小孩围在油锅边不时伸手接大人刚炸好的鱼片品尝起来,那个香真美!到三点,开始忙贴春联了,那时村上读书识字的不多,我在县中上学,也学得一手好字,自家的春联就自己写吧!我大叔家在村上波那二百米远,他大早也赶来我家邀我去家里写写春联,那时我觉得挺自豪,上的学没白费!忙完到四点多,也该吃年夜饭里,个别家动作快的到差不多五点就率先点燃鞭炮了,比比啪啪的声音充满年的喜悦,我怱忙完成大叔家的写春联任务,三步拼两步赶回家中,父母兄弟姐妹都等着我呢,见我一落位,先点响爆竹,然后个个开始举杯庆祝新年,希望来年大丰收生活更加美好!
吃过年夜饭,每个人都开始洗梳打扮,小孩子换上新衣服与大人围坐在炭火边,聊聊年的故事,吃吃爪子花生糖果,直等零点新年钟声的到来,更多鞭炮声响起,然后向父母拜年,祝福老人福寿安康!新年吉祥!领得两块五块红包,高高兴兴上床睡觉,等天亮邀约朋友逛大街看新春大片电影,每个人都沉侵在年的喜悦之中!
过去年少时过的年,生活是清平些,但是人心很容易满足,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嘘寒问暖,大家互相祝福,期待来年生活更好更快乐!现在又到年,大家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钟玟君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天天盼着过年,可以穿新衣,那个时候还是买布,妈妈自己给做的时候,可以吃好吃的,可以放鞭炮。可以尽情的玩,不用学习,穿着新衣服,头上带两朵小红花,蹦蹦跳跳地去和小伙伴玩,可好玩了
kukie
儿时昐过年才有新衣服穿,
qwe
放煙火食年夜鈑 收红包 祖父母 父母 跟凡兄弟姐妹一起玩 回想也有凡拾年了
小玉ever
等着烤红薯 玩着小炮仗 打着白雪球 穿着新衣服 拿着压岁钱
aiwandexiaolu
自己儿时的年味。除夕那天父亲上街买回来半边猪,炖上一大锅。母亲也是忙着腾空房间大扫除洗这一大顿衣服。大年初一我们一群小朋友就开始各种打仗游戏。父亲也会在这天带着我在同村开始串门。初二就开始我们一家全部出去走亲戚,基本上每天都会选择在某个亲戚家吃顿饭才会走,年味十足。 现在的我们过年更多的是在走形式(礼到人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