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儿时的年味,那些在农村过年的难忘记忆?
鼓励
说起儿时的年味,穿新衣,贴春联,吃饺子必不可少。夜里零时放鞭炮,五千至一万响,那叫个兴奋,借此期望来年红红火火。还有每年相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难忘的情结。这些都组成了一年又一年完美的春节记忆。
舞韵
说到过年,总是感觉这些年年味变淡了,回想起小时候,总是意犹未尽,那些永远封藏在记忆里的过往,永远不能抹去,怀念过去。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我们上下两个村,是两家大姓,王姓徐姓,孩子们都是一般大,到现在大家都30多岁了,时过境迁,忘不了过年那一次,两家孩子都准备好小鞭炮,扔到各个阵营打仗的,你来我往好一个热闹,大家都追来追去,那次徐家追我们,让我引到我叔家的粪池里了。第二天我们去拜年,徐姓家孩子家长都找我们,怎么搞的孩子都掉粪坑里去了,都哈哈一笑这个事就过去了。
记得还有一次我扔鞭炮,扔到姐姐过年新买的羽绒服口袋里了,炸了一个洞,姐姐因此还哭了一天,我心里胆战心惊的,到现在都无法释怀。
我有一次拿鞭炮在手里,手里还有一个滴滴丝,一边玩耍一边跑,不小心引燃了手里的鞭炮,手指甲被炸掉了,手指连心,那个疼呀,不言而喻,回家不敢说,吃饭把手放口袋里,一直瞒到现在,家里人都不知道,说起来挺搞笑的。
年味一点点变远了,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放在以前,大家盼着过年吃点好吃的,买点新衣服过年,现在大家随时都可以买好吃的,新衣服,大家就是过年聚聚,也就这么多念想了,过年回家多陪陪家人,聊聊天,说说话。干点家务,父母就高兴。
up_to_up
以前过的年才叫真正的"年味"!那时大年三十一早,老家大队里就开始组织各家各户出来打扫村街卫生,大家忙得热火潮天,瞬间把村街道打扮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下午1点多,各家都准备做些好吃的,有油炸鱼仔、红薯片、芋头片、炸扣肉等等,平时不曾见的美食一下做了好多,嘴馋的小孩围在油锅边不时伸手接大人刚炸好的鱼片品尝起来,那个香真美!到三点,开始忙贴春联了,那时村上读书识字的不多,我在县中上学,也学得一手好字,自家的春联就自己写吧!我大叔家在村上波那二百米远,他大早也赶来我家邀我去家里写写春联,那时我觉得挺自豪,上的学没白费!忙完到四点多,也该吃年夜饭里,个别家动作快的到差不多五点就率先点燃鞭炮了,比比啪啪的声音充满年的喜悦,我怱忙完成大叔家的写春联任务,三步拼两步赶回家中,父母兄弟姐妹都等着我呢,见我一落位,先点响爆竹,然后个个开始举杯庆祝新年,希望来年大丰收生活更加美好!
吃过年夜饭,每个人都开始洗梳打扮,小孩子换上新衣服与大人围坐在炭火边,聊聊年的故事,吃吃爪子花生糖果,直等零点新年钟声的到来,更多鞭炮声响起,然后向父母拜年,祝福老人福寿安康!新年吉祥!领得两块五块红包,高高兴兴上床睡觉,等天亮邀约朋友逛大街看新春大片电影,每个人都沉侵在年的喜悦之中!
过去年少时过的年,生活是清平些,但是人心很容易满足,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嘘寒问暖,大家互相祝福,期待来年生活更好更快乐!现在又到年,大家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有多远走多远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小时候一年当中最期待最快乐的节日就是过年,相比平时的粗茶淡饭,日子的波澜不惊,过年有太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让人新鲜和好奇。
离年越来越近时,我会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十天,五天,三天,简直度日如年,妈妈把新衣服锁在箱柜非到过年才能穿,我软磨硬泡已经试了好多次了。奶奶买了一篮子炒花生准备过年吃的,我们还是忍不住每晚围坐炉火旁吃点,再吃点……年快点到吧,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雀跃。
进入腊月年味越来越浓,大人们也越来越忙,孩子们只管尽情地撒欢儿地疯玩儿。扫房子常常有惊喜,忽然就发现了好久不见的玩物,家具重新归置又换一种心情,贴上年画顿时蓬荜生辉,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蒸馒头,包子,豆包,一锅又一锅,炖肉,蒸花糕,炸丸子,香气四溢,糖果瓜子水果必不可少,丰盛的食物在儿时的记忆中格外香甜。
对联是爸爸写的,我们打下手,围观练字,贴春联和五颜六色的大字,忙得不亦乐乎,崭新的小院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盘馅儿,包饺子,馅料剁得当当响,奶奶做的猪肉大葱馅饺子,那叫一个香啊,以至多年后越回味越香醇,那是满满的爱的味道!
年三十的夜最热闹最欢腾最令人期待,年终于到了,好激动,吃过饺子就放鞭炮,整个村子鞭炮声一波又一波,不绝于耳,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年的氛围,迫不及待穿上新衣服,不得不说,每次爸爸给我买的新衣服都很洋气漂亮,每每过了年回到学校都成为众人的焦点,甚至和老师擦肩而过竟叫住我问,这衣服哪儿买的?
和小伙伴约好晚上守夜不睡觉,到处跑着玩,院子各角落都点上了蜡烛,灯火通明,焚上三柱香,奶奶虔诚地上供跪拜,为家祈福。
说好了不睡觉的,说好了等天不亮就去拜年的,我们守着窗户等啊等啊,这夜是有多漫长,窗外的天依旧黑漆漆。终于熬不过磕睡虫的骚扰,各自乖乖睡下。
早上被鞭炮声惊醒,迅速爬起,埋怨家人没有早点叫醒自己,似乎错过起早迎大年初一的体验,还好天还黑着。黎明前的这一时刻尤其兴奋,和小伙伴一起挨家挨户去拜年,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去,进门就磕头,主人热情地抓把瓜子糖花生给我们,口袋装满了一袋又一袋,倒回家里再去,一早上基本都拜过了就告一段落,挣了好多吃的,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
早上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代表一年的好运气,图个乐呵,也让人对来年充满希望。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人们互相走访拜年,大街小巷热闹起来,家里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等到姑姑,叔伯们带孩子回来聚到一起,给我们压岁钱又是一大乐事。话家常,吃美味,拍全家福,其乐融融。真是最幸福的时刻。
到了小年正月十五,点灯笼,放河灯,看灯展,吃元宵,还有绚丽的烟花竟相绽放,此时的不夜天格外美丽,而光波粼粼的水面一簇簇不灭的灯火带着人们的祈愿飘向远方……
过了十五算过完年了吧,但不出正月我的心就一直浸润在年的氛围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wen71012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尤其到年尾的时候,都是掐着日子算的,小时候的农村条件相对较差,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好吃的,过年的时候就有各种好吃的,到处又有鞭炮声,祝福声,特别的热闹,走到哪都有好吃的,心里特别开心
jacques1
你好,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个问题!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比现在可有意思多了!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赶大集置办年货,那时候的农村冬日都比较清闲,过了腊八大家就开始陆续的往家里置办年货,我们小孩子们也差不多都放假了,每到赶集的日子就嚷嚷着跟着赶集买新衣服,买糖果,买鱼肉,各种忙碌。回到家就赶紧去找小伙伴们显呗自己在大集上的收获!一群小屁孩每天都掰着手指头数着离过年还有几天呢?日子过的简单又快乐!
等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就更浓了,大家都把家里打扰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年三十除夕这天可是重头戏,早上我们都要早早起床,打开大门贴上春联和福字,然后放上一串大地红(鞭炮的一种)迎接新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小孩子没有包饺子的任务,我们一群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服,带上新做的小灯,背上小口袋,开始挨家挨户的拜年,要糖果,从村东到村西,每到一家就大声喊着“过年好”,然后大人们就开始挨个的给我们装糖果,小口袋装满了就跑回家把糖果放到家里,然后再跟着小队伍去别的家,乐此不疲!拜完了年,我们各自被大人们捉回家吃饺子,吃完饺子看春节晚会是每年春节必备的项目!
看完春晚,十二点一过,我们又要兴奋了,大人们开始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终于到来了!
川泽小菊
74年的我。小时候对过年那种感觉是特别期盼的,因为小孩子都喜欢吃,喜欢玩,那时候可以说一年之中也吃不了几顿肉,吃肉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儿时最难忘的记忆。那时候小孩子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了,过年小孩子能添点衣服。有肉吃,而且还有炮竹放。那时候过年特别热闹人生的从除夕早上开始。我们洪河两岸早上开始给自己祖先一个门子上的,成群结队到自己祖先的坟上,烧纸放炮竹,那个场面现在恐怕很难找了。人三三两两,有的门阵上人多的那特别多特别壮观,有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轮流的上,每个祖先的坟都要去。那种场景至今难忘。现在也有近20年没回老家了。不知道现在这种红薯还有没有。延安除夕晚上。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那在那个年代那个春节联欢晚会,那确实是轰动全村呢。因为那个年代一个村上也就是一两台黑白电视机。那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场面,叫人难忘了。主人会把电视机放在自己的院子里,全村的人都去看了这个场景,现在是看不到了。我们那一代初一是不拜年的,初一都在自己家里吃饭。从初二开始,拜年的队伍络绎不绝,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之前。现在人还拜年,但是总是感觉到找不到那种感觉了。总之现在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年味了。平时我也在问,现在的生活水平各方面都不错了,为什么现在过年反而没年味儿了,反而没有那个时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过得开心呢?自己有时候也在跟自己的小孩子说,我们小时候过年是怎么样过的,但是确确实实是时光一去不回头。好了,今天都给各位网友聊到这。欢迎网友给予评价讨论。现在的年味儿到底怎么了?喜欢老男人的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谢谢大家。
一枚小镇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有两点记得最清楚了,第一,我记得三十晚上,我和小伙伴们拿着用高粱穗做的刷子头,再栓个绳子,用火燃起,在手中甩起来,在寒冷的星空下火星四射,黑夜中划成一个个耀眼的光环,小伙伴们的兴奋程度绝不亚于现在广场上五彩斑斓的烟花盛况。第二,就是三十晚上,很晚了我妈还坐在缝纫机上做我们明天要穿的衣服,夜很深了,也很静,听着缝纫机的哒哒声我们进入梦乡,早上醒来,各自的新衣服都摆在自己床头,我们开心极了,当时体会不到老妈的辛苦,有的都是盼望过年,好吃的,好穿的,还有零花钱,真是穷并快乐着着!
X_Mo
美美的回忆起童年的时光都是美好的,作为一个90后的农村小伙,小的时候可以放鞭炮,买的新衣服总想着早点穿上,天天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花(大部分的压岁钱都是大人收着只可以花一小小部分可以买炮仗)现在长大啦可以挣钱啦,但是就是回不到最初的童真了
HENRY
儿时的年味——超越半个世纪的记忆。
我以这篇短文回答儿时的年味儿和难忘的农村过年记忆。
1950年代、60年代,我还是一个孩子,在农村的老家过了很多个春节。儿时过年的记忆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我的故乡,是燕赵古风千年熏陶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风古朴、民俗丰富的古镇。过年、过正月十五是辛劳一年的农家最快乐、最喜庆的日子,也是最能展现淳朴民俗风情的时候。
小时候,我随母亲在故乡生活。那时爷爷家、姥爷家和乡亲们一样都很清贫。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几次饺子:年三十儿一次、初一早晨一次,破五那天,也就是正月初五一次。一家10口人,过年时才会割8小两羊肉(那时是16两秤)包一次饺子。日子虽然清苦,但年味十足。
爷爷是一位饱览群书的乡村书生,毛笔字了得。深得乡亲们敬重。每到年关,乡亲们都来到现在被称为“张家大院”,建于乾隆年间,被清庭授予衛守府称号的祖宅,请爷爷书写春联和大小方胜。
年关将近,整个镇子上家家户户都贴上了门神和春联。门神秦琼、蔚迟恭两位隋唐英雄神采奕奕、威风凛凛,把守着各家宅门,保佑平安。街上拉上了不少三角形或长方形彩纸、剪纸制作的吊挂(小彩旗),一派喜庆、祥和。
我们家那座深深的古宅,影壁墙、几十个门楣、神龛、水缸、谷仓、驴棚、锤布石、捣米捣豆的石臼、厕所等处,都贴上了红纸条、书写着祝福、吉庆、辟邪的话语。谷仓会写上五谷丰登,驴棚会写上五畜兴旺、通往二楼的楼梯会写上《步步登高》等等。那时,各家的奶奶们会点上柴火大灶,连续几天,蒸出够一家人半个月吃的馒头、玉米面菜团子、年糕。那时没有钟表,奶奶们会在蒸笼上气时点上土香。香息了,一屉干粮冒着热气香喷喷的出锅了。出锅的干粮放在大缸里冷藏。巧手的奶奶、姥姥、妈妈、小姨,会用白面做一些可爱的小刺猬、小鱼、小佛手、小兔子、小龙等等,专门给孩子们吃。用红豆、绿豆点缀的这些动物的小眼睛分外传神。
除夕晚饭前要先祭祖、拜神。黑洞洞的祖宅,只有几个灯盏在深冬的夜晚飘飘忽忽地闪动着微弱的光亮。加上祭祖拜神的肃穆和神秘,让我有一些害怕,无奈地得跟着爷爷往姜太公分配的诸神神位,比如姜太公前妻马氏——扫帚神的神位——厕所的门墩,灶王爷、土地爷的神龛、锤布石等处奉献上几根面条。其后才能吃年三十的饺子。睡觉时,奶奶会把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塞进被窝里暖着,怕第二天早晨穿的时候太凉。那座上下14间的楼屋只有一个直径15公分的灶眼,小小炉膛的煤火,微弱的煤火,根本暖不了7间的大屋。冬天太冷了。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五更时分就要摸黑起床,穿上只有每年过年才有的,妈妈缝制的粗布新衣服、新布鞋。这时爷爷打开一个草纸包,拿出50响的红衣小炮,领我到院子里放鞭炮。鞭炮不多,我必须省着放,留几个天亮后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放。
吃过初一早晨的饺子,爷爷奶奶已经端坐在八仙桌两边,等着晚辈们磕头。一个头磕下去,会得到2分钱或5分钱的压岁钱。那时,5分钱可以请医生看一次病。家家都没有几元现金。这些压岁钱可以在下街的小店买好几块糖。
爷爷在家族辈分最高,他不用去给别人拜年,只等着一批一批的人给他拜年。爷爷辈分高,使得我也有了一大批比我年长很多的晚辈,我一出生,就是很多人的爷爷、伯伯、叔叔了。
就这样穿着新衣,吃着一年里最好的饭菜,东家串串、西家跑跑,满街跑着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
过年的晚上,照例会跟大人们去下街的戏园子里看几场戏。看戏、听河南来的乞者沿街唱河南坠子、听乡村书生讲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是当时农村唯一的文艺活动。那些流传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戏,其实像后来的样板戏,剧情大家都知道,很多唱段人人都会喊上几段。你走在太行山的田野,行走在路上或者在田间劳作的汉子们不时会吼上几段,或者是包青天、或者是寇准、杨宗宝;姑娘们会羞答答地唱上几句穆桂英挂帅。高亢的豫剧、乡土之声的武安落子在山间回荡、余音缭绕。
戏园子里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除了舞枪弄棒出场、激扬的锣鼓响起,我会睁开眼睛,其他时间都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散场时常常被背回上街的家中。
破五以后就是十五了。真正的社火是在正月十五。
爷爷家相隔一条街,是我的姥爷家。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姥爷门前的石磨会被搬走 ,腾出这块平地,架起一架叫作“漫梁过”的游乐设施,其实就是现代的摩天轮——一架两端由4米左右高,用横梁粗的巨木支起的木架上面,横装着一段粗大的圆木,圆木上安装了十字交叉的4架短绳秋千。每次上去4个人,利用人的蹬力和重力,使这个人力摩天轮旋转起来,转到最高处的人可以看到三面的山川。除了“漫梁过”,还有爬竿、卷棒槌——高高的木架上固定一根粗绳,粗绳下端横穿一个洗衣服用的棒槌,玩的人依靠身体扭动使绳子卷曲升高自己,能爬或者卷上去的人就可以得到放在高处的香烟等礼物。想得到礼物并不容易,很多人爬拧到一半就被反作用力甩了下了。青年人跃跃欲试,观看的人们不时哈哈大笑。
十五的晚上,村子里会在打谷场上用木桩和麻绳组成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其实更像诸葛亮布下的迷魂阵,或者今天的迷宫。每根木桩上都放置了一个小灯盏,古老的灯盏注满灯油,在漆黑的冬夜,空旷的山谷里,星星点点,充满了神秘古朴的气象。
晚饭过后,各条街的乡亲们就在头人带领下,敲锣打鼓,整队前往村东南的打谷场去“转黄河”。
姥爷是一个强壮忠厚的太行汉子,也是社火不可缺少的主力。平时姥爷所在的“股道”(胡同)社火用的唢呐、大鼓就放在姥爷家的东屋。我小时候常常去玩儿。姥爷会很多流传的鼓曲。
一条街的乡亲们,敲打着激动人心的古老鼓曲、穿过一家挨着一家,大门口神龛点着灯盏的街道,成队来到“黄河”入口处,入口处有一个哪吒似的裸身男孩造像,男孩的小鸡鸡滋出清水,象征着福气和吉祥,淋在乡亲们的头上。从“生门”进去,转过九曲十八弯,走出迷魂阵。如果不会走,一大队人都走不出来。走出“黄河”,就可以观看舞龙表演,龙腹中有灯火,被一群平时种地的庄稼汉子舞得上下翻飞,龙腾虎跃。
参加“转黄河”的人非常踊跃,传说转转黄河会免灾祛病。对于贫穷、多病、多灾的农民,“转黄河”对他们有着特殊的魔力般的吸引力。
到了正月十六,年已经到了尾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来到街上,点起柏树枝,烧掉一些旧物。在飘着柏枝香气的熊熊大火周围唱着“烤烤手、百病走”、“烤烤脚、活到老”的古老的歌谣,期盼来年的健康平安和丰收。
参加工作以后,我几乎没有在老家过过年。但儿时过年的感觉和对亲人的思念一直未能淡忘!
绒布冰川
一、大家早上好!离春节还有1天,新衣新裤新鞋都买了吗?看到孩子对新年的期盼与兴奋,就联想到小时候过年的那种让人愉悦的年味。人生还是要多快乐为好。
二、还记得小时候过年,那是有浓浓的年味~很怀念。除夕那晚吃过饭,拿起灯笼和同伴们一起串门向邻里乡亲讨要瓜子儿、花生、糖果吃,一起放鞭炮,看星星,做游戏…虽然都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却在我成长的长河中记忆最深刻的“过年”,也是也是“年味”最浓的那几年。虽然现在科技发达,距离不再是问题,但却永远也找不回那纯真的“年味”了。
三、离过年没有多少天了,又是一年春节到。人们回家的回家,办年货的办年货,虽是与家人团聚共度新年的愿望一点也没有减退,但怎么也比不上小时候记忆中过年的样子。
四、小时候的年味是来自长辈们的压岁钱,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一桌子的好菜好零食,现如今长大了,年味是一放假就急切想回家的那种心情,尽量给正在老去的长辈们最好的享受,工作第一年过年回家,真好。
五、年味越来越淡…小时候的年总是提前一个月都能感觉的到过年的气氛,人真的是,越长大想留住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
六、所谓的年味,小时候就是有足够的时间去花光足够的年货;长大后便是多陪陪家人,启迪新年。
七、少了烟花爆竹的年非常平静,小时候感觉的年味又变淡了一些
八、放假回来这么多天了,今天终于和家人出去逛了一下商场和超市,本来想体验一下浓浓的年味和过年的喜庆,结果满眼的人把我整的心烦意乱,拥挤的商场和超市的熙熙攘攘,让我头疼到现在……都说现在年味儿不如以前了,还真是,不觉得是热闹而是满心的疲惫和心烦,真的没有小时候过年的感觉了~
九、喝一碗大庆奶粉,吃一块俄罗斯蛋糕,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十、小时候过年才有意思,长大后感觉年味没有小时候那么有趣……
juwanwan
各家各户在同一天打扫卫生,不少家里杀猪宰羊,腌咸猪头,咸猪蹄……有的做酱肉……家家户户给孩子们做新衣服,新鞋,年初一都穿上新衣服去给老辈人拜年。还有的家炒南瓜子,炒花生,发芽豆……大年除夕拜祖宗……太多了,儿时的记忆是孩子们盼过年,当家人怕过年……
苏苏a7
很高兴和你交流
小时候过年特别有意思
过年的时候会有新衣服,还有各种糖果,各种好吃的肉和菜[微笑],小伙伴们大晚上拿着各种鞭炮,和小花炮三五成群,走街串巷,呼朋唤友,走到哪儿都弄的鸡飞狗跳哈,然后和家人一起看看春晚,逗逗乐子,打打牌,熬年到凌晨都不觉得累,
初一小朋友其实是要睡懒觉的哈,我们是在初二开始给长辈们拜年,收红包,走亲戚,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种年味和人情都很浓
对了,我在北方,过年时候家家都要点旺火,基本都是晚上12点左右开始点旺火的,会找人看一下点火口冲那个方位,对家人好。然后有时候一堆调皮鬼会趁别人家不注意,偷偷给人点着了就跑[呲牙]
也许,那个年龄段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其实现在也一样,成年后有各种不如意,但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大家在节日期间,抛下包袱放开手脚,放松心情,人这一生,只要享受到快乐(正常范畴,要有底线,不是啥快乐都算的),才算活的明白
生活就应该有时有令有年有节,这样,岁月才有层次感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伙想到自己的童年
gigiandekin
儿时的年味 很多 可以吃到过年的时候才有的食物,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放烟花 可以穿新衣服新鞋
mornlunar
“过了腊月就是年”小的时候进入腊月,每家每户都会置办年货,都会去大集市上买东西,买一件衣服,一双鞋子,有的时候会妈妈做的鞋子,新衣服和新鞋子放起来,等着大年初一再穿。过了腊月十五,日子就一天天数起来了,家家户户都是选个好日子,蒸上几锅大馒头,在腊月29就会煮一锅肉,我们姐弟几个都会等着啃骨头,那个时候煮的肉没放多少调料,但却格外的香,因为那是一年来唯一一次啃骨头日子,到了大年初一的头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男的去贴春联。女的就在家里包饺子,晚上一家人弄点饺子一吃,就等着看春晚了。大年初一的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有人放炮了,那天我们姐弟几个都会早早的起来去给年长的拜年,因为会给压岁钱!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走亲戚,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小的时候过年的日子总希望慢点过。特别怀念小时候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