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
prphawk
不管你我喜欢还是不喜欢,肯定是任宰相并推动变法的王安石第一。
咱 已忘记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这八位散文大佬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论名气的话,除了曾巩这位大佬之外,其他七位“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解,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不是读过他们的散文,就是背过他们的诗词,亦或是看过他们的书法作品,再或者就是了解过他们的政绩、轶事。
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指导下,但凡有条件的家庭都会让小孩子去读书,而古代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也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所以,古代当过官的人不一定文学成就高,名气大,但是文学成就高、名气大的读书人基本都当过官,“唐宋八大家”这八位大佬也不例外。
要说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那非王安石莫属,即便是对其他人的官职官位不了解,但对王安石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石变法”的主导者,王安石可是以“宰相”的身份来推行变法改革的。在宋朝,宰相是正一品的品级,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所以,其他七位“大家”的官职,再怎么高,也不可能高过王安石正一品的宰相职位。
那么,除了官职最高的王安石,其他七位都当过什么官呢?让我们一一来看下:
柳宗元21岁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以后,先后担任过校书郎、蓝田尉、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邵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官职,其中这几个官职中,职位最高的当属唐朝“下州”的柳州刺史,品级也不过四品。
韩愈先后担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尚书”,所以,韩愈官当得最大的也就是吏部侍郎,正四品官。
欧阳修作为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的三朝元老,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官职,在这些职位中,最高的官职当属正二品的参知政事。
苏洵的仕途相比于其他七位“大家”简直就不值一提,他仅仅是在被推荐的情况下,担任过校书郎以及县主簿之类的末官小吏而已。
苏轼的仕途也比较坎坷,基本就是做做各州的知州,当然也做过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官职,最大的官职就是从二品的礼部尚书。
苏辙的仕途要比苏洵和苏轼都要好很多,他先后担任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郞,最高的官职也就是正二品的门下侍郎。
曾巩算是八大家中名气最小的了,他41岁才开始做官,基本就在地方做做知州,最高官职是正四品的中书舍人。
所以,这八位大佬,在官场上的成就,王安石的当过的官算是最大的,最高为正一品宰相;其次是苏辙,最高为正二品的门下侍郎;官职最低的当属苏洵了。
TM007
王安石,到宰相了,改革派,有魄力。唐宋八大家主指文学成就,八大家各有擅场,综合讲,苏轼摘冠。
苹and猫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的是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仨。还有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各人皆有散文名篇传世,这八人不光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在诗词书画方面各有所长。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同时还是忧国忧民,位高权重的政治家。
官是一个当得比一个大,下面就来扒一扒他们的官职。
一: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中,最厉害的是王安石,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王安石还是位改革家,拜相后主持变法,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虽两次被皇帝重用为宰相,又两次被罢免,总体说来仕途还是不错的。
生前得到皇帝重用,得以施展政治才华。虽后来保守派得势后废了新法。王安石死后仍被新皇追封荆国公,追为舒王。
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很强的逻辑性。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王安石最出名的散文名篇只有88个字就是读盂尝君传,是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二:欧阳修唐代大文豪欧阳修也是历史上出名的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
欧阳修在宋六位中是辈分最大的一位,为官四十余年,临到退休时还得到了太子少师之位。死后追赠太尉。
欧阳修的早期政治抱负并没有得到极致发挥,仕途失意,经常被皇帝贬来贬去,索性寄情山水诗酒,名篇巜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安徽滁州做太守所作。晚年仕途比较顺利,得以发挥其政治才华,负有政治盛名。
欧阳修与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辙苏辙是苏轼的弟弟,文学光芒被哥哥完美碾压了下去,官却当得比苏轼大。
苏辙做官做到门下侍郎,也是个国家副总理级别了。他的文采不逊于苏轼,性格低调内敛,不喜张扬。死后被追封太师。
苏辙三十岁时也参与了“王安石变法”,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不改往日年轻气盛上书直言的性格,屡屡遭贬,二十多年后才靠自身努力做到宰相这个位置。
四:苏轼苏轼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流量王,名气最大,当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却没几天现世安隐,半生几乎都在被贬的路上。可谓命运不济,仕途坎坷。
世称东坡先生,文如其人纵横恣肆,豪放不羁。他别具盛名的其实是个美食家,他做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是中华名菜。
唐宋八大家里,苏轼名作是流传最多的。诗词中金句也是被今人频繁运用。
苏轼正因为仕途的不顺,寄情于美食,山水,诗文。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一个大文豪苏轼,他的巜寒食帖》千古流名,诗的题材广阔,豪放不羁。
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此后一直不停地走在流放的路上,每到一处都能随遇而安,并力所能及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留给后世的不是显赫的官名,而是他的诗词人生。
五:韩愈唐代的韩愈被排在八大家之首,官至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市委书记,正部级干部。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所以后人尊他为首席位。他第一个提出了散文的写作理论,为后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韩愈一生屡遭贬谪,文章却气势雄伟,说理透彻。他力拓文风格局,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文中。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有“百代文宗”之名,他对散文诗歌,律诗绝句样样精通,自成一派。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韩愈的名句。
六:曾巩曾巩当的官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在八大家中是不出名的一个。
但曾巩在北宋是有些头衔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王安石评价他是:“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不出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靠文章刷存在感,曝光率太低了。其它几个都有文章入选中小学课本,曾巩一篇没有。
七:柳宗元柳宗元做到柳州刺史,相当于今天地级市市委书记。
他一生中留下了600多篇诗文,属高产作家。笔锋犀利、辛辣。如他的捕蛇者说借文字揭露了苛政之毒,是散文中的杰作。
柳宗元还是写山水游记的始祖,如他的巜永州八记》,巜小石潭记》、巜钴鉧谭记》最是脍炙人口,争相传诵。
八:苏洵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一起高中上榜。做了个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干部。也就是今天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苏洵在唐宋八大家占一席之地,并不是沾两个儿子的光,相反,他是有真才实学的。
为人父母,为子女计深远。苏洵亲自在家教出了两儿子,并且还陪着他们一起进京赶考,一起高中。
苏洵先前有过两次落榜经历,仍不气馁,继续闭门苦读。他和俩儿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苏洵擅长散文,政论尤佳。笔势雄健。所作文章皆收录流传了下来。他当时所作的时论文章朝野都在读,如果放今天,篇篇都是阅读量过万的爆款文。
唐宋八大家虽然官位有大小,有的位极人臣,有的只是个小小校书郎。但他们在文学史上却是大放异彩,照耀古今的。
唐宋八大家里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宋6人中,除王安石外,5人参加了同一年的科举考试,其中欧阳修还是主考官。
hamotala
应该是王安石吧,宰相,还试过变法,推行新政。政治领域他应该最好,写词最好的应该是苏轼,反正八大家各有所长吧。
幸福摩天轮897
唐宋之际,文学领域上应以唐宋八大家为首。唐宋八大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八大家的名气贯彻古今,他们的散文水平堪称古代史上最高。唐宋八大家不仅在文学领域颇有成就,在官场上也是风生水起。但论述官场上谁的官职最大,应当属王安石为最。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相当于当今的人事部副部长。病逝后,朝廷追封为礼部尚书,故称“韩文公”。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为人直爽坦率,但是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柳宗元,生前官至礼部员外郎,参与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官场深似海,一步错,满盘皆输。一系列改革失败,被一贬在贬。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担任地方官,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担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苏轼一生最顶峰的时期就是担任翰林学士之职。苏洵,苏洵的为官之路比较平稳,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晚年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一生,虽官职不大,但胜在平稳。苏辙,出入朝廷时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哲宗即位,被召回入朝为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后因上书谏事而接连被贬。仕途也是坎坷。欧阳修,其在文坛上的成就相当之高,但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早期为官之路崎岖,后期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其在文学领域成就较高,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领袖。王安石,一生位高权重,主张变法。变法过程也颇有曲折。早年在地方任职,政绩显著,任参知政事,后拜相,深得宋神宗喜爱,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两次任相,病逝后被追封为舒王。一生权柄可谓达到顶峰。曾巩,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后因事被流放通判。一直在地方任职,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虽官职不大,但为官清廉,素有作为,深受民众爱戴。由此可见,单看官职,应当是王安石为最,一生权柄也是最高,在朝廷颇有话语权。唐宋八大家,大多都仕途曲折,历经坎坷,政治上不尽如人意,在官场上沉浮,遭遇贬谪。也就唯有王安石虽历经罢相,但际遇较好,施展了一身报复,逝后还被追封为舒王。从历史上看,唐宋八大家在职场的成就不如在文学领域上取得的成就。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倡导散文,反对骈文。在散文领域上独树一帜,引领了唐宋及后世的文风走向,使诗文发展的陈旧外貌焕然一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由于跨越两个朝代,唐代品级压的低,我们得从官职的实际大小进行比较,另外,我们统一采用生前的最高官职,追封的不算。韩愈(768——824),最高官职不像很多人说的是吏部侍郎,应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这个官职约等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主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妥妥的副国级干部。柳宗元(773——819),最高官职为柳州刺史,唐代中后期,由于节度使的出现,州刺史权力下降,约等于今天的地级市市委书记。欧阳修(1007-1072),最高官职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约等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曾巩(1019——1083),最高官职为知州、中书舍人,约等于今天地级市市委书记。王安石(1021——1086),最高官爵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观文殿大学士、荆国公,标准的国务院总理级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苏洵(1009——1066),最高官爵为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约等于现在副处级干部。苏轼(1037——1101),最高官爵为礼部尚书,约等于管理现在科教文卫事务的国务委员。苏辙(1039——1112),最高官爵为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属于副宰相之一,约等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因此,从行政级别来讲,最高的是王安石,最低的是苏洵。
kongyue
论官职,王安石在宋英宗朝任过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属宰相,以现在的级别算得上正国级,唐宋八大家中官职最大者。当然,欧阳修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其余六人,最高不过三品,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
juana_eat
唐宋八大家里八人的官职如下:
1、王安石,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拜过相,死后还被追赠为了太傅,那基本上可称为“位极人臣”了。
2、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这个官职级别算是副相,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最后这个太师、楚国公的赠号,那级别也可谓臣子的顶级荣誉了,可以这样说,我个人认为欧阳修死后级别和王安石差不多,甚至可能还算高一点,太师比太傅算同级中稍微高一点点,何况欧阳修还有楚国公的赠号,不过,欧阳修生前官级没有王安石高,他最高只到副相,副丞相。而王安石拜过相,即正的丞相,虽然时间不长。
3、苏轼,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身前最高官为礼部尚书,从一品,副相级,但比正式的副相比如参知政事之类的,略逊半级,我的个人理解,但他死后的追赠不逊于上述两位,他被追赠太师了,也有谥号“文忠”。
4、苏辙,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在他生前所做的几个官职中,我认为门下侍郎算是最高的,在北宋,“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郞,行侍中之职,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为宰相,又另置门下侍郞、中书侍郎为副相。建炎三年(1129),改宰相及副相官名,门下侍郎随废。”也就是说,这个门下侍郎差不多算副相级,不过他死后获得追赠,太师、魏国公,那就和上面三位同级了。
5、韩愈,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这一些官职中,其中“晚年官至吏部侍郎”算最高的了,监察御史也差不多,我理解的这些官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部长级,监察御史大概副部长级,但吏部侍郎算正部长级,但他死后追赠礼部尚书就又升了一大级,差不多从一品,而吏部侍郎只是三品的官衔。
6、柳宗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礼部员外郎,是柳宗元做官做的最大的一个官职了,后王叔文被贬,柳宗元也被贬了,他死于柳州刺史任上,唐朝的一个州的刺史,我理解属于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一省之长。
7、曾巩,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在他生前做的官里,显然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这个大概算最高的了,我理解最高也就算文化部副部长级,此外他做的最多的官是知州,其实也很高,知州基本上是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即现在的省长。按照中国现在的职官,省长应该是不逊于部长的,但古代中央集权厉害,尤其宋朝,所以京官往往比地方官要更荣耀、品级更高一些,京官又有朝官的称呼,因为京官都需要上朝,而地方官因为路途遥远,当然不可能三天两头去上朝。
8、苏洵,苏轼、苏辙的父亲,世称“三苏”。苏洵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陈州(今河南)项城县令姚辟一同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秘书省的职责是保藏各种图书、资料,即兼图书馆和档案馆,不过其重要性,在各个朝代不一样,有的朝代里,秘书省最高长官监的品级有从三品,这个品级和六部最高长官差不多同级了。不过有的朝代会将其贬低一些,在北宋开始时秘书省也有所贬低,在神宗元丰改官制时,秘书省职事恢复,宋之日历所、会要所、国史实录院等均归秘书省管辖,规模较唐时较大。不过校书郎一职很低,在唐时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所以,苏洵是八个人里生前做官最低的。
最后答案,毫无疑问,论生前做官做的最大的应该是王安石,曾经拜相,即做过正丞相,这个官职在古代大多数时候属于一人(皇帝)之下,千万人之上。
Vow
王安石无疑,能在中国改革历史上留名的牛人。
白面包LL
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见现代人的官本位思想有多严重!像这样的事有必要去关心吗?还不如换一个问题:唐宋八大家谁的成就最大?或者:唐宋八大家哪个作品最著名?诸如此类。格局决定思维,只有满脑子官瘾的人,才会整天关心别人的官位。
二筒子小朋友
王安石,曾两任宰相
FALL景
当然王安石了!
lvcpdan
当然是王安石,官至宰相!
呼噜zzОo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官最大
小丽讨厌蛋挞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其中数王安石的官职最大,他最高职至参知政事。其实从王安石可以发动变革就知道他官职并不一般,可以说他的官职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死后,被宋徽宗追封为舒王,这是唐宋八大家中绝无仅有的一例。
非皇族官员封王,这个在历朝历代都堪少出现,能封王者已经是很大的尊敬了,地位更是远超宰相。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侍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下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开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的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被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杜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
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