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

提到的作品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宋史

著名宋史专家陈振先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对宋朝这个中国历史积弱王朝的政治、军事等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举教育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作了详尽而精确的论述,充分反映了当代宋史研...

陈振

[作品]新唐书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奉敕撰。其监修者则曾公亮,故书首《进表》以公亮为首。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旧例修书,止署官高一人名衔。欧公曰:‘宋公於我为前辈,且於此书用力久,何可没也?’遂...

欧阳修/宋祁

最新跟帖
金诺

金诺

应该是苏辙、欧阳修以及王安石三人,都是做过宰相的人!

唐宋八大家,虽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文豪,可是,这几位在官场上的影响力,也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这里就要一一介绍他们生平到底做过多大的官,谁的官职更大。首先说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韩愈是这八个人里面,被尊为首位。韩愈,人到终年才做到吏部侍郎,侍郎是个什么官儿呢?,大可以把它比作我们现在的人事部的副部长,两者含义相差无几。他一生为人耿直,性格爽朗,虽然官路非常波折。在他去世以后,朝廷念其人情世故,被追封为礼部的尚书一职,这个差不多宣传部或者外交部的部长了。

柳宗元,柳宗元几乎是在革新运动中不断失败而被一贬再贬,最风光的时候是在朝廷当职礼部员外郎,参加过一次永贞革新,但永贞革新并没有成功,所以他就被打压,打压的方式就是贬官,他当时被贬到永州做司马。本以为这次被贬已经是意外之中,谁知十年后又被贬,贬做什么呢,就是永州刺史。刺史时一州的行政最高长官,这个官职换算到现在,应该可以算作当地的市长。

这肯定就没有韩愈的官儿大了,一个部长级,一个顶多厅级!

苏轼,曾经在多个地方担任地方官员!后来因为有关诗的问题被贬,后在新主人宋哲宗上位后,他被委派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一些有名无实的职位。到了年老,苏轼又因为一场失败的变动被贬。所以他最高是尚书,其实说起来,和韩愈差不多,部长级!

接下来是他的弟弟苏辙,他的一生就比较顺利了,其官职做到了门下侍郎,这个位置算是宰相级别,差不多算是国务院总理。更为风光的是,其死后也是荣誉颇多,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然后是苏轼他老爸苏洵,苏洵应该是八大家里面政治成就最低的,考了二十几年的进士都没考上,最终也没当什么官儿。

再然后是,欧阳修在那时是一位比较有声望的政治家,学术地位非常的高,仕途也不错,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所以也是当过宰相的人。

再然后是王安石他从一开始就起点很好,收到很多人的信服,并且官位也高权利也大,曾是北宋变法带头人,两度为相,一人之下,却万人之上,死后被追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

最后一位曾巩,进士出身,当过知州,说起来和柳宗元差不多,官不算高!

所以,综上所述,官位最高的应该是苏辙、欧阳修以及王安石,都是当过宰相的人。论死后地位,应该是欧阳修最高,毕竟楚国公,谥号文忠要比苏辙的魏国公,谥号“文定”要高那么以丢丢。

而要论谁的权力大,那就是王安石了,他主持变法之时,整个国家差不多都是他管!

Sue

Sue

唐宋八大家里面,如果论及官职,谁的官位最大?

我们先来看一下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哪几个人?唐宋八大家就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这个8个人不光有诗词流传,而且文学造诣非常高,是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在当时政治地位也非常高。

王安石

这8个人里面,官位最大的就要说王安石了,他最高的时候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那个时候欧阳修在朝廷的地位也非常高,但是和王安石比起来还差了一点,王安石一生两次为宰相,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王安石死后还被新皇帝追封为荆国公,后来还为舒王。

欧阳修

欧阳修在宋代6位大文学家里面,他的威望最高,在当时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虽然说和欧阳修是两个派别,但是王安石也是极其尊重欧阳修的。

欧阳修做官40余年,直到退休了,还是太子少师之位。后来时候被追赠为太尉。

苏辙

苏辙就是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方面和哥哥相比稍微逊色了一点,但是做官做的却比苏轼大,而且比苏轼稳,或许是两个人的命运不同,苏辙的性格稳重,做官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波折,相比之下,性格低调,这在官场上面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此后被追封为太师。

苏轼

苏轼在唐宋八大家之中是最有名气的一个人,他一生的文学造诣非常高,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但是苏轼的一生却是命运多舛,经常被贬,因为仕途不顺,经常寄情于山水诗文之中。

韩愈

韩愈是唐代的,被排在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官职就是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市委书记,正部级干部。

但是韩愈的一生也是屡遭被贬,文章气势宏伟,在散文诗歌里面自成一派,也是非常有造诣的。

曾巩

曾巩的官职也不小,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但是他在8大家里面是最不出名的一个。

或许是因为文学造诣有一些限度,所以说造成了他不出名的原因。

柳宗元

刘宗元在当时的官职是柳州刺史,相当于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柳宗元一生有许多的诗文,他的文学作品也是脍炙人口,流传颇多。

苏洵

苏洵是苏轼的父亲,他们父子三人,就占了唐宋八大家三个位置。

苏洵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是苏洵是在27岁的时候才开始发奋读书,到苏洵50多岁的时候,能够有如此大的一个功绩,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个成绩了。

苏洵先前经历过两次落榜,但是最后也有了功名,光宗耀祖。

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唐宋八大家他们之中,谁的官职大小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最大的意义则是他们留下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古人文采。

毛子健-Zachary

毛子健-Zachary

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由于跨越两个朝代,唐代品级压的低,我们得从官职的实际大小进行比较,另外,我们统一采用生前的最高官职,追封的不算。

韩愈(768——824),最高官职不像很多人说的是吏部侍郎,应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这个官职约等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主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妥妥的副国级干部。

柳宗元(773——819),最高官职为柳州刺史,唐代中后期,由于节度使的出现,州刺史权力下降,约等于今天的地级市市委书记。

欧阳修(1007-1072),最高官职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约等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

曾巩(1019——1083),最高官职为知州、中书舍人,约等于今天地级市市委书记。

王安石(1021——1086),最高官爵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观文殿大学士、荆国公,标准的国务院总理级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苏洵(1009——1066),最高官爵为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约等于现在副处级干部。

苏轼(1037——1101),最高官爵为礼部尚书,约等于管理现在科教文卫事务的国务委员。

苏辙(1039——1112),最高官爵为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属于副宰相之一,约等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

因此,从行政级别来讲,最高的是王安石,最低的是苏洵。



草莓精灵8

草莓精灵8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大家。

唐宋八大家中,官职最大、实权最高的毫无疑问是王安石。王安石之下,苏辙做过宰相,巅峰官职仅次于王安石;欧阳修做过参知政事(副宰相),苏轼做过翰林学士,地位稍差于苏辙。官职上最低的,则是苏洵,最高只做到县主薄。总体来说,唐宋八大家这几位文学家同时也大多是地位很高的政治家。

下面一一说下唐宋八大家各位的官职。

韩愈,最高做到礼部侍郎。六部一般尚书一人,侍郎一人或二人,综合来说,侍郎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中央部委的正部级。

柳宗元,最高做过柳州刺史。不过当时柳州偏远,柳州刺史实际地位不高。柳宗元真正的巅峰官职,是礼部员外郎,大致相当于今天中央部委下属某司的常务副司长,副厅级官员。不过柳宗元做礼部员外郎时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人物,实际政治地位比官职高得多。

欧阳修,最高做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两者都是副宰相职位,可以理解为今天的副国级政治局委员。

苏轼,大文学家苏轼最高做到了翰林学士,距离宰执只有一步之遥。苏轼的最高官职,大致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也是副国级实权高官。

苏洵,苏洵虽然生前已经名气很大,但科举不顺利,进入官场自然很坎坷。苏洵最高只做过霸州文安县主簿,大致可以理解为今天的常务副县长,副处级官员,在唐宋八大家中最低。

苏辙,苏轼的弟弟苏辙做官上比苏轼要好,最高做到过门下侍郎,按当时制度,已经位居宰相。苏辙的宰相生涯很短暂,但说唐宋八大家中官职仅次于王安石没有问题。
王安石,王安石现在给大家的印象,政治家的角色远远大于文学家。王安石最高做宰相之首六七年,实际掌权的时间更长。王安石主导的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有不小争议,但毫无疑问王安石也是在历史上名气很大的有作为宰相之一。

曾巩,曾巩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地的知州,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正厅级地级市书记。不过宋代知州升任中央高官的难度比今天小得多,实际地位要高于今天的正厅级。

还没想好

还没想好

王安石,参知政事,副宰相位置。苏辙也当过参知政事。苏轼当过参知政事下边儿一级的那个职位,忘了是啥,好像是翰林院大学士吧。韩、柳不清楚官职。


18克的爱情

18克的爱情

唐宋之际,文学领域上应以唐宋八大家为首。唐宋八大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八大家的名气贯彻古今,他们的散文水平堪称古代史上最高。唐宋八大家不仅在文学领域颇有成就,在官场上也是风生水起。但论述官场上谁的官职最大,应当属王安石为最。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相当于当今的人事部副部长。病逝后,朝廷追封为礼部尚书,故称“韩文公”。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为人直爽坦率,但是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柳宗元,生前官至礼部员外郎,参与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相当于地级市市长之职)。官场深似海,一步错,满盘皆输。一系列改革失败,被一贬在贬。

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担任地方官,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担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苏轼一生最顶峰的时期就是担任翰林学士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

苏洵,苏洵的为官之路比较平稳,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晚年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一生,虽官职不大,但胜在平稳。

苏辙,出入朝廷时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哲宗即位,被召回入朝为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相当于副宰相级别)、门下侍郎等职。后因上书谏事而接连被贬。仕途也是坎坷。

欧阳修,其在文坛上的成就相当之高,但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早期为官之路崎岖,后期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其在文学领域成就较高,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领袖。

王安石,一生位高权重,主张变法。变法过程也颇有曲折。早年在地方任职,政绩显著,任参知政事,后拜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之职)。深得宋神宗喜爱,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两次任相,病逝后被追封为舒王。一生权柄可谓达到顶峰。

曾巩,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后因事被流放通判。一直在地方任职,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虽官职不大,但为官清廉,素有作为,深受民众爱戴。

由此可见,单看官职,应当是王安石为最,一生权柄也是最高,在朝廷颇有话语权。唐宋八大家,大多都仕途曲折,历经坎坷,政治上不尽如人意,在官场上沉浮,遭遇贬谪。也就唯有王安石虽历经罢相,但际遇较好,施展了一身报复,逝后还被追封为舒王。

从历史上看,唐宋八大家在职场的成就不如在文学领域上取得的成就。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倡导散文,反对骈文。在散文领域上独树一帜,引领了唐宋及后世的文风走向,使诗文发展的陈旧外貌焕然一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饼干达人

饼干达人

这个不用多问吧,当然是王安石了,宋神宗时期是王安石一手主持了变法,他曾两度任相,又两度罢相,为变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苏轼和苏辙都是明确反对变法的。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既有唐也有宋,说明这八大家不是来自唐就是来自宋。八大家里面,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都是北宋人,只有柳宗元和韩愈来自唐朝。八人都才华横溢,比如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与欧阳修都是北宋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同为江西人的王安石、曾巩则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在文化领域造诣都很高,很受后世推崇,同时,他们在明显的文人标签之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官员,八人全部都学而优则仕,都曾经在官场上浸淫很多年。在学术造诣不相上下的同时,他们在官场上的境遇也出现了两极分化。

唐宋八大家,在文化上的成就要远远超过政治上。尽管他们最后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官场,个个都怀着忧国忧民之心,但这八个人,除了王安石,其他几人虽都历经官场浮沉,却无人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抱负,更多的是被政见不合者排挤、贬谪,一生抑郁不快,生前饱受政治排挤和攻击,死后却得到了无比推崇。



这其中,唐宋八大家仅有两位来自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和柳宗元,在官场上都是极为失意的。韩愈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才登科及第,先任地方节度使推官,贞元十九年(803年)破格晋升为监察御史,又因耿直敢言,遭人谗害,贬为连山县令,此后长期任官地方,即便短暂回京,也是担任国子博士、员外郎、中书舍人这样的小官。元和年间,宪宗迎佛骨于长安,韩愈上书谏止,被贬至潮州当了多年刺史,直到晚年才遇赦回京,官至正四品的吏部侍郎,这已经是韩愈当过的最大的官了。长庆四年(824年),五十七岁的韩愈病逝,朝廷追赠其礼部尚书(正三品),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而柳宗元,在官场上比韩愈还失意,唐德宗驾崩后,年轻的顺宗皇帝在宦官俱文珍等人的支持下继位,当时在朝任礼部员外郎的柳宗元,支持王叔文发起的“永贞革新”。而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乘着顺宗病重,拥立太子李纯继位,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遭到无情打压,王叔文被赐死,王伾病死,受到牵连的柳宗元从此走上了谪贬之路,被贬任永州司马长达十年,元和十年(815年)刚遇赦回京,便再一次无辜卷入政治斗争,远贬为柳州刺史,在柳州生活四年后病逝于当地。柳宗元长期在地方为官,一生政治不得意,境遇比韩愈还差。



再说到“三苏”,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澈父子三人独占三席。三苏之中,除了苏洵,苏轼和苏辙兄弟在官场上的成就可谓有着天壤之别。苏洵当官时间很晚,一生也只当过秘书省校书郎这样的小官,但他的两个儿子同榜进士后,却牵绊于变法,屡受新党打击。宋神宗时期,苏轼在地方上当过好几年知府,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新党借此案大肆对他进行打击。直到哲宗即位后,苏轼被再复起用,在朝先后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可惜,苏轼此前虽远离朝堂之争,但对他的诬告陷害却并没有停止,苏轼最后被破自请出知杭州。哲宗亲政后,此前沉寂许久的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7年年)已经年过六旬的苏轼被远贬至荒芜的边远海盗之地儋州(今海南儋州)。苏轼在儋州生活了三年,落下了一身的病,直到宋徽宗即位后,才遇赦返京,途中病逝于江苏常州。宋高宗在位时,苏轼被追赠为太师。可以说,苏轼官场浮沉几十年,夹在新、旧党中间,境遇是很不如意的,他长期在地方为官,多次受到诬告陷害,与其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形成对比的是,苏轼的官场生涯始终没有什么突破。



苏辙也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打击,担任过河南留守推官和其他地方职务。不过,在宋哲宗亲政后,旧党得到重用,朝廷将在安徽歙州绩溪县任县令的苏辙召回。当时执政的欧阳修很是欣赏苏辙,也因此苏辙在官场上混的要好过他哥哥,先后担任过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中大夫、尚书右丞(正二品)等要职。由于苏轼在朝廷屡遭排挤,乞求外任,苏辙也随兄连上四札同求外任,但朝廷不允,而是继续重用他。元祐七年(1092年)四月,苏辙被朝廷任命为代理太尉,两个月后,升任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北宋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为宰相。又另置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副相。也就是说,苏辙曾短暂当过副宰相,这是三苏之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一人了。但很可惜,一年后的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后新党再一次得势,一向反对熙宁变法的苏辙再一次连遭贬斥,哥哥苏轼被贬到海南,他则被贬于雷州,直到徽宗继位才遇赦北返,此后便远离朝堂,不问政事。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逝世,高宗时期追赠太师。



唐宋八大家中名气最低的曾巩,则长期在地方为官,从未在中枢担任过要职,这可能与他以史学才能出名而缺乏政治能力有关,在朝廷担任的也多是修撰、太常寺卿之类的文职。从熙宁五年(1072年)后,曾巩便长期在地方担任知府,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府,在地方上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很受当地百姓爱戴。总的来说,曾巩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破,少在京师而多任地方。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极高,《新唐书》由他主修,自撰新五代史,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学巨著。而在文学上独树造诣的同时,欧阳修在政治上的地位丝毫不亚于他在北宋文坛的地位。自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以来,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却因为政见不合而同僚倪墙。仁宗前期,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受到反对派打击,因此在政坛没有什么建树。但仁宗爱惜人才,对欧阳修仍相当重用,嘉祐三年(1058年),欧阳修便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两年后(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正二品),后又任刑部、兵部尚书等朝廷要职。欧阳修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作为旧党领袖,宋神宗对他学问极为欣赏,又因为是三朝元老,而始终不以其与王安石变法相突而弃之不用,也因此,欧阳修在神宗一朝得以继续发挥作用,虽然此时已经步入晚年的欧阳修所任之职皆为虚职,如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熙宁五年(1072年)欧阳修逝世,获赠太子太师。而欧阳修身后,对他的褒封却也持续不断,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此后历经多次追封,在徽宗政和三年(1114年),以楚国公止之。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的地位不亚于王安石,是与王安石变法公然对抗的旧党领袖,深得三朝(仁宗、英宗、神宗)皇帝的重用,身前位列枢臣(宰相),死后一再追封,在文坛和政坛都成绩斐然。



唐宋八大家中,政治地位最高,官当的最大的非王安石莫属。欧阳修于王安石有提携之恩,但当王安石以变法求变的时候,欧阳修却极力反对,新党与旧党之间激烈碰撞,直接导致苏轼和苏辙等人在仕途上屡受排挤,长期郁郁不得志。宋神宗是北宋颇有作为的一位皇帝,面对已经积弊日久的北宋王朝,他大胆起用青年才俊王安石,励行变革,寻求强国之道。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入阁参与国政。一年后(1070年)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此职在北宋虽然品级不是最高的,但地位却和宰相相当。也正是在这一年,王安石大力发起变法,然而,变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新、旧两党在朝中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吵,导致王安石先后两度罢相又两度起用,中间被迫出知地方。王安石第二次任相时,对变法依然保持热情的宋神宗再一次对他寄予厚望,拜之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令其总揽朝政,主持变法。然而,待到宋神宗驾崩,变法不得不中道而止。哲宗皇帝在位,在高太后的主持下,欧阳修拜相,新法被全面废除,失望至极的王安石在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病逝。宋徽宗继位后,新党得到重用,王安石在政和三年(1113年)被追封为舒王。到高宗时期,又遭追夺王爵,毁去配享的画像,被降从祀于庙廷。



唐宋八大家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极高的,但与之相反的是,他们在官场上的境遇却各不相同。这其中,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在仕途长期不顺,屡屡被贬斥,苏洵入仕时间较晚,因为年龄原因所以当的多是闲职,曾巩则长期在地方为官,文人气质明显。而苏辙、欧阳修和王安石算是在官场上成就最高的,苏辙曾短暂为副相,而欧阳修作为旧党领袖,在哲宗时期曾短暂拜相,当然,只有王安石,超越了其他七人,两度任相又两度罢相在北宋本身就不多见,死后还被追封舒王,更是为其他七人所不及,因此,唐宋八大家中,官职最大的自然非王安石莫属。

moireveins

moireveins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有唐朝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在中国古典文学上都占据着一席之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人物。而韩愈和柳宗元则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了当时的古文革新浪潮。他们八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他们当中也有位高权重的政治家,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唐宋八大家,他们当中谁的官职更大。

王安石画像

要说又出名,官又大的必定当属王安石,对于很多读者而言。对王安石的认识可能并非是他的文学造诣,而是他在宋朝官至宰相,权倾朝野,推行新法,也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曾经两度拜相,又两度被罢免。

他在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开始入仕,任淮南节度判官,后又改任舒州通判。王安石为官期间爱民如子,清廉勤政,宋神宗继位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一年后拜相,开始推行新法,然而,王安石虽然官至宰相,但在推行变法上却受到重重阻碍,最后被迫罢官隐退,公元1086,王安石病逝。

苏辙画像

另外一位拜相的是苏辙,他是苏轼的弟弟,名气没苏轼大,官职却比苏轼大很多,嘉佑二年进士及第,嘉佑六年任职试秘书省校书郎,修礼书,后来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官。一直到了神宗驾崩之后,才回朝任官,担任中书舍人。

之后苏辙迎来了仕途的小高峰,元佑五年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一年后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封开国伯,但是好景不长,哲宗亲政后,苏辙连遭贬谪,仕途迅速跌入了低谷,政和二年苏辙病逝。

欧阳修画像

然后就是欧阳修。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欧阳修的科举之路非常坎坷,在天圣七年终于金榜题名,任将仕郎,前往洛阳为官。在这期间欧阳修开始钻研文章风格,留下了多篇千古名篇。

欧阳修虽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仕途却很坎坷,他随范仲淹改革,却受到牵连被贬官夷陵县令,几年后回京开始担任馆阁校勘,不久又被贬为太守,在此期间做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十多年后,再次回京的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后又拜枢密副使,任参知政事,宋神宗继位后,熙宁五年病逝。

苏轼画像

苏轼可能是唐宋八大家最有名的一位,他在入京应试时,就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并在京师名声大噪。但是苏轼入仕后,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贬官。于是苏轼便离开了京师,先后在杭州,凤翔等地任职。

后来苏轼在湖州任知州时,时不时会写一些诗文,其中有一些嘲讽政治的内容,因此受到牵连,差点被斩首。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也因此变得心灰意冷。在宋哲宗继位后,苏轼才再次东山再起,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然而苏轼的仕途并不顺利,宋哲宗亲政后,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三年后,62岁的苏轼被放逐至海南岛儋州,直到宋徽宗继位后,苏轼才被调回永州,后来天下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但却在归途中病逝了韩愈画像

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官宦世家出生。韩愈的科举之路更惨,三次参加科举三次落榜。贞元八年终于进士及第,之后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四年后再次前往长安参加吏部考试,好不容易入仕之后,仕途却非常坎坷,屡次遭到贬谪。

后来韩愈被聘用为行军司马,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后来被升任为判官,之后几年韩愈的工作都和礼乐有关,长庆元年开始担任兵部侍郎,平定镇州兵变,之后又转任为吏部侍郎,一年后韩愈病逝,赠礼部尚书。

曾巩画像

曾巩名气并不大,出身儒学世家,自小天资聪明,青年时就结识了王安石,欧阳修等人,嘉祐二年,曾巩进士及第,入仕之后被安排到太平州,任司法参军。后来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又先后在齐州、襄州、洪州等地任知州,曾巩为官清廉,体会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史官修撰,拜中书舍人,不久曾巩在江宁府病逝。

柳宗元画像

柳宗元也被称为河东先生,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有才,年仅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任校书郎。后来参与永贞革新,变革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贬官期间,柳宗元开始专研哲学、政治,颇有成绩。最后柳宗元被派往柳州担任刺史,不久柳宗元便在柳州去世了。

苏洵画像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的两个儿子都曾官居要职。苏洵却和两个儿子不同,年轻时游山玩水,增长阅历。一直到了母亲去世之后,才开始发奋读书,两次科举均为考中,便开始教育儿子读书,后来他在韩琦推荐下任职校书郎,编撰书籍,不久便病逝于京师。

所以唐宋八大家中,以王安石,苏辙官职最高,都曾入朝拜相,而苏洵的官职最低,仅为校书郎,不过两个儿子也足以光耀门楣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分局委托fjwt

分局委托fjwt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历史考试可能会考到哦。

这八位其中有两位是唐朝人,他们是韩愈和柳宗元,其余六位全都是北宋的,分别是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是根据什么来评出这八位大家的呢?

其实评选标准是按照他们所写的散文水平来评定的,这八个人在文学造诣上都很高,但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一定是苏轼,因为他的词写得特别好,是这八个人里乃至千古以来写词写得最出色的一位词人。

但是他在文章方面,却必须要跟其他七位并驾齐驱了,因为这七位的文章也都是精妙绝伦。这八个人的文章一般出现在中学课本里,那都是必背课文,令人痛苦不已。比如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赤壁赋等等。

这八位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都是品性端正的官员,这就有些不简单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口碑都很好,所以在选入唐宋八大家的时候,应该也要看看作者的人品的。

八大家中,王安石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这八位都是朝中官员,而且绝大多数官位都不小。不过他们跟王安石比起来,其实就稍微差了那么一点了。因为王安石是正儿八经的宰相,在北宋宰相的权力,就跟现在日本的首相一样,那是相当高的。

北宋的政权基本上都操控在宰相的手里,而王安石更是宰相中的首相,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此外王安石并不安于现状,他看出了北宋的弊端,所以开始着手变法事业。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前后十几年,王安石两起两落,成为了北宋政坛上的一颗新星。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并没有成功,因为皇帝不敢变法了,所波及的面太广,所以王安石的变法事业安然谢幕。

欧阳修是苏轼等人的恩师,也是当年的主考官,更是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那个年代的文坛领袖,可见欧阳修多厉害了。他一直做到了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职位。但是他没什么权力,一生也没有出色的政绩,属于保守派元老级别的人物。后来还有一位苏辙,也曾经做过宰相,那时候被称为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不过相当于是首相的助手,比王安石稍微低一个等级。而且苏辙这个副宰相只做了很短一段时间,并没有实权和显著的业绩。

其余几位的地位也都不能跟王安石相比。韩愈一直做到了吏部侍郎的职位,死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吏部侍郎上面还有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还达不到宰相的级别,最多算个副宰相,上面还有副宰相和宰相。所以韩愈的官位一般般,而且韩愈一生失意,屡遭贬谪,压根就没什么政绩。他有个侄儿倒是挺出名,叫做韩湘子,是八仙过海中的一位哦。柳宗元就是写捕蛇者说的这位老夫子,他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被贬谪到了永州这个地方,后来更是被贬为柳州刺史,一辈子就在贬谪当中度过了。柳州刺史,可不是汉朝时期的刺史,其实相当于一个县的县长,而且当时的柳州已经属于不毛之地,可见柳宗元并不得重用。大名鼎鼎的苏轼,那是千古文坛领袖。不过他这一生也是挺坎坷的,二十出头就考上了进士,被皇帝预言为后世宰相。可是苏轼自己不给力啊,非要跟王安石和司马光唱反调,结果各种被贬谪。他做了最大的官是翰林学士,在北宋可不是小官,那是预备宰相的职位。可惜苏轼命不好,一直都在预备期,后来甚至被踢出了预备期。苏轼父亲苏洵更是悲惨,一辈子都没考上进士,只能在自己县里面找点事情做做,压根就没怎么担任过国家干部,最多属于基层公务员。所以他的身份地位自然也不能跟其他几位相提并论了。曾巩是我们最喜欢的文学大家,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文章没有出现在教材里面让我们朗读并背诵全文。他差点就做到了中书舍人的职位,可是因为老母亲去世,所以辞职回家守孝了。所以他的身份地位是没办法跟宰相相比的,他最出色的是史学功底,为此曾经被朝廷选来编纂史册。

总结:王安石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文学家。

我最佩服王安石这个人,我们可以看看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几位,不是被贬谪,就是辞官回家,甚至有没做过官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掌握什么实权,就算是我最崇拜的苏轼,其实他本身也一直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形象,跟王安石是不好比的。

王安石能够成为一国首相,掌握天下最高权力,这本身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还不惜得罪权贵和皇族,为了北宋的经济发展,实行变法,这就更加不容易了。

要不是后来皇帝不坚持的话,那么王安石的变法,一定会跟商鞅、雍正等人的变法齐名于世,可惜世事弄人,王安石又被自己的手下吕惠卿出卖,不幸的是王安石儿子这个时候也死了,最终只能归隐田园。

xiaofei

xiaofei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和欧阳修等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也称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人;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是宋代人。

唐宋八大家都曾担任过朝廷命官,在历史上也都非常有名,他们当中谁的职务最高呢?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他们所任主要职务:

1、韩愈:晚年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

2、柳宗元:礼部员外郎、柳州刺史。

柳宗元画像

3、苏洵: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

4、苏轼:朝奉郎、知州,南宋宋高宗时期被追赠为太师。

苏轼

5、苏辙: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宋高宗时追赠太师、魏国公。

6、王安石:参知政事、丞相,追赠太傅。

7、曾巩:曾多地任知州和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等。

8:欧阳修: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

欧阳修

从以上内容可知,不论是生前职务还是死后追赠,都是王安石所任职务最高,他曾担任过丞相,相当于今天的政府总理。

dianazhow

dianazhow

唐宋八大家的名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细心地去完整了解他们的生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拨开重重迷雾,共同探寻八大家的传奇人生吧。

首先说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提到韩愈大家可能会马上就想到韩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谏迎佛骨疏,这一篇文章可了不得,恨不得直接指着皇帝老子的鼻子诅咒他了:“你要是敢迎佛骨,就会身败名裂就会早死早超生,就会马上成为昏君。”皇帝看完之后勃然大怒,心里寻思自己长这么大还没遇到过这么邪门的事情,不相信,一定不相信,像韩愈这样的家伙,就不应该在中央做大官,而应该贬去边远地区受苦,于是皇帝大笔一挥。

皇帝不知道他这大笔一挥,韩愈就倒了大霉哦,韩愈用他那包含深情的笔触是这样写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瞧瞧看,活脱脱一个受到打击的忠臣形象,至于皇帝,活脱脱一个小丑一个心胸狭隘的昏君嘛,所以说在古代得罪谁都不要得罪文学家,一篇诗文写不臭仇敌算他输掉;韩愈除了写诗是一把好手外,写起文章那也不是盖的,刷刷刷,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师说要求背诵全文哦,就是韩愈先生写的,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对韩愈更熟悉了呢?

值得大说特说的一件事是,韩愈的才能还不止于此,他的政治才能也非常了不得,毕竟比起写文章和写诗歌,做官才是人家的专业,你看看,副业都这么强了,主业能差吗?差不了的!前文不是说他被贬潮州了嘛,后来那个贬他的昏君皇帝真的在迎佛骨不久后暴毙了,韩愈简直是大预言家,朝廷当然要把他接回来好好对待。所以,韩愈的政治才能得到了较大的施展,最后到了晚年官至吏部侍郎,晚年官至吏部侍郎,死后哀荣那更了不得,直接追赠礼部尚书、追封昌黎伯,从祀孔庙。

再说柳宗元,柳宗元比起前辈韩愈就要倒霉多了,过早的参与朝廷高层的斗争,成为了一个可悲的牺牲品,如果假以时日,也许柳宗元就不会这么倒霉了,不过历史没有假如,永贞革新之后,柳宗元被流放,剩下来的日子经常哀叹,他的官职也几乎被一撸到底,我们姑且算他最高的时候,那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参与永贞革新),是礼部员外郎。

下一位是欧阳修,这位爷号称六一居士,也为很多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背诵全文的美好经历,一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最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位子。

之后还有苏洵、苏轼、苏辙苏门三学士了,这三学士,那可是许多人的中学之友啊,三人文章偏偏都非常经典,几乎只要入选中文课本就一定是背诵全文的待遇,但是与他们出色的文学功底不匹配的是,他们家的官运确实不怎么样,苏洵就不用说了,想到读书的时候人已经上了年纪了,苏轼则因为乌台诗案差点死掉,此后一贬再贬。苏辙是三人里面最老实的官运平平无奇,只喜欢关起门生孩子。这三个人,官职最高的时候分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死后追赠为太师、门下侍郎。苏轼死后哀荣还是不错的,但是苏轼的那个学生就有点倒霉了,苏轼的学生是曾巩,他官职最高的时候是中书舍人。

最后来说一说王安石了,王安石那可就相当牛逼了,直接主导了一次可以载入史册,并且真的载入史册的变法改革运动,担任过参知政事、枢密使、尚书左仆射和门下侍郎,活着的时候就被封为国公,死后哀荣更不得了,直接被追封为王。这么一看,还应该是王安石官职最大。

尘

唐宋八大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这八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在古文领域贡献最大的大家,可谓是宗师级的人物,而作为宗师他们在文学上的地位肯定是无人撼动的。同时这八人也都是入朝为官之人,除了苏洵,其余七人都是万中无一的进士,而在官途上任职最高的也是当朝宰相,最低的也是天子近臣。



韩愈

韩愈被人誉为八大家之首,他曾官至吏部侍郎,为天官副职,协助尚书管理整个唐朝的文官的进阶、评级等事务,可谓是位高权重。



柳宗元

其为官期间基本都在地方,虽曾在永贞革新期间短暂入住过中央任职为礼部员外郎,但是不到数月即因变革失败被逐出京师,最终官至柳州刺史。



欧阳修

欧阳修可以说是宋朝的第一文坛领袖,他在宋朝的文学地位无人可与之匹敌,可谓是祖师。而在官场上欧阳修的地位也同样位高权重,他官至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



苏轼

苏轼可以说是八大家中最让人熟悉的大文豪,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可以说地位同样斐然。但是他的官途却极其坎坷,其先后数次被贬,又先后被启用,最终官至礼部尚书。



苏洵

苏轼的父亲,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没有考上进士的文豪。他因欧阳修的赏识而名震京师,之后因韩琦的举荐得以入朝为官,但最终也只是做到了霸州文安县主簿。



苏辙

苏轼的弟弟,他是三苏中,也是八大家中官位最高的,同时也是唯一在世被封爵的文豪。他官至门下侍郎,位同宰相,授爵开国伯,实封食邑二百户。



王安石

神宗时期变法的核心的人物,也是变法的领导者,他可以说是神宗时期权位最重的宰相。王安石先后两次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



曾巩

被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中最没存在的大家。同时官途也是最为不顺的大家,其先后数次被贬至外地任官,历任过数州的知州,之后晚年回京官至中书舍人。



那么八大家中的官职谁最高呢?当然就是王安石和苏辙啦,他们都是位同宰相。当然如果说是权势的话,那么毋庸置疑主导神宗时期变法的王安石权利最大,在当时朝廷内外所有的权利几乎都在王安石的手中。

caitouya

caitouya

唐宋之际,八位名家在文学上的早已脱颖而出,他们就是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位大家名气冠绝古今,在当时,绝对是文学领域的八座最为宏伟的高峰。

当然了,八位大文豪虽然在文学领域上达到了巅峰,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在官职地位上同样遥遥领先。

若是要比较他们八人的官职地位,最需要比较的是什么?自然便是他们生前的最高职位,若是比较他们临终前的职位,或者是死后追封的职位,意义就没那么大了。

几人中谁的官职最大呢?当属王安石,而谁的官职最小呢?很遗憾,却是苏洵。

唐宋时期的官职定位大不相同,有时候,相同名称的官职,权力却大不相同,若是单论官职,当然也是很不客观的,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他们的实际权力。

首先就是韩愈,韩愈身为八大家之首,曾经也是位及礼部侍郎,这应该就是他生前最为主要的职位,这个职位放到现在,算是教育部副部长一类的权力。

然后看柳宗元,柳宗元的职位更低一点,也是从事礼部,但却仅仅是个礼部员外郎,比之韩愈还要低一些。

欧阳修在宋朝的名气,绝对是相当大的,八大家中的宋朝文豪,大多也都跟欧阳修有些关系,很多都是受到过欧阳修提携的。而他的职位为参知政事,绝对的军委副主席级别的。

苏家三人的职位高低区别其实比较大,苏洵作为两兄弟的父亲,反而是官职最低的,他入仕的时间也比较晚,入仕以后,最终的官职也不过相当于如今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而苏浙的职位高很多,最后的职位达到了尚书右丞,也相当于国务院二把手。

苏轼的一生就比较坎坷了,他一生的职位飘忽不定,也就后来职位升的比较快一些,但也不是特别的高。

曾巩相对其他几人名气不是很大,官职也不是很高。

要说八大家中职位最高的一人,绝对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可是曾经官拜宰相的人,在宋神宗时期更是发动了改革,只是改革的成果不是很丰硕。

唐宋八大家,八位绝顶才子,其中官职最高的必然要数王安石,毕竟王安石可是改变了一个时代的人,甚至不少人都说过,如果王安石的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大宋也不会沦落到那般地步。

donzi

donzi

明初朱右将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便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编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称呼便固定并流传下来。

不谈文学修养,单论职位高低,唐宋八大家各有千秋。首为韩愈韩昌黎,这位文坛领袖终官于吏部侍郎任上,也就是唐帝国人事部副部长。吏部负责官员职位的升贬,左右着官员的仕途命运,所以吏部在历朝都有着极高的位置,吏部尚书更是有着“天官”的别称。

排名第二的便是与韩愈齐名的柳宗元,时人称其为“柳柳州”,原因就是他终官于柳州刺史。在唐代行政区划中,有道、州、县之分,但道只作为州的监察机构,所以唐时的州相当于如今的直辖市。州之间也有着高下之分,其等级由本州的人口数量何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规定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所以柳宗元作为封疆大吏,其职位应该在正四品至从三品之间。

第三位大师是欧阳修,他虽仕途坎坷,但是守得花开见月明,在艰困过后,相继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两职务虽然品秩不高,但职权极重,相当于副宰相一级。

第四位大师是苏洵,也就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父亲。他在进京应试时,得到了翰林学士欧阳修的青睐,并被宰相韩琦推荐为秘书省校书郎,主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其仕途止步于此职。

第五位是苏轼,历经乌台诗案的贬谪,在宋哲宗时被起复,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这一职仍然秉持宋代官制的特点,品秩虽低而职权极重,是皇帝身边的智囊,但仍低于宰相。与哥哥苏轼相比,弟弟苏辙的仕途走的更远,他最高升为尚书右丞,拜相参政,居于宰相一级。

第七位便是政治名气最盛的王安石,作为新党领袖,他主持了熙宁新政,在神宗一朝两次拜相,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标准的一朝宰辅,当世无双。最后一位是曾巩,相比前面七位大师,他的名气稍逊一筹,在仕途上,他与自己的老师欧阳修类似,长期在外担任知州,直到晚年才调任京枢,擢拜中书舍人一职,位列副宰相一级。


综上,在八大家中,拜相者只有王安石和苏辙两人,而王安石相比苏辙更进一步,他全面主导了变法新政,两起两落,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唐宋八大家中官阶最高的,便是王安石。


参考资料:

1.《宋史

nancylbb

nancylbb

“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的散文作家团体。


唐代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继韩愈之后的古文运动领导者。韩愈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古文”概念的人。韩愈说的古文是先秦、两汉那种奇句单行的散文,主要对立于被他称为“俗下文字”的六朝骈文风格。韩愈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最终登进士第,官职做过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就是《红楼梦》里薛宝钗家祖上所任的官职“紫薇舍人”,这个官职曾经一度有宰相的权力。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导者柳宗元少有才名,科举得意,曾登进士第也中榜博学宏词科,但官职最高只做过礼部元外郎。

北宋“三苏”父子是古文运动延续到宋代的继承者。“老苏”苏洵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一生也只做过校书郎、县主薄这样的小官。苏洵的文章有人说是“博辩宏伟”,也有人说是“书生欺人之谈”。“大苏”苏轼,论起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苏轼虽然中过科举,年少时就名动京师,被认为它日文章必定独步天下,但就仕途来说,苏轼一直未居高官,乌台诗案还险遭杀身之祸。苏轼的文名远远大于官名。“小苏”苏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人,实际上苏辙是个不事张扬的人。而实际上历代都有人觉得苏辙不次于其兄,甚至有些地方更过之。苏辙一生官职更低微,甚至还不如其兄苏轼,任职都是教授、书记、县令等低微末职。

除了“唐宋八大家”这个团体,还有一个“千古文章四大家”,这里是把八大家里的“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又列为一体。欧阳修是苏轼的前辈,苏轼刚刚入京师参加科考时就是得到了欧阳修的盛赞。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入则翰林学士,出则太守,死后追赠“太师”、“楚国公”算是官职比较高的一个。

唐宋八大家里最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应该是王安石。王安石在文学史上是自成一家的人,诗文俱佳。同时王安石又是一个文学家兼政治家。王安石在宋神宗时两度拜相主持变法。王安石去世后,北宋末年甚至曾经一度追赠王爵。可以说毫无疑问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里曾任官职最高的。

唐宋八大家里的曾巩,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大概是八个人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但是钱钟书评价说: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诗歌远比苏洵父子好,绝句的风致更比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曾巩曾任洪州知州,后转福州。

墨莉

墨莉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