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结局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肉小多
黛玉逝去,宝玉出家。
关于红楼梦结局的说法,众说纷纭。多数以高鹗的叙书结束为准。在那个结局里,凤姐设法让宝玉误娶宝钗。黛玉悲伤而亡,贾家被抄,不久便复苏,宝玉中举后落发。
很多红学研究会专家认为,曹雪芹构思的红楼梦结束不是这样的。贾家被抄的结果是注定的。关于宝玉的婚姻,林黛玉在宝玉结婚前已经离世,所以宝玉娶薛宝钗时并不勉强。还有人说,宝钗也是早卒,宝玉最后娶了流落中的湘云。关于其他人,凤姐被休冰丝,探春远嫁和亲。巧姐被买到娼僚,被刘姥姥救下。妙玉流落风尘。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生女,因为父母早亡,外祖母看其可怜,便收留贾府抚养。尽管她是一个孤儿,但她生性孤僻,单纯率真。和贾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从来不会劝宝玉走官宦仕途。她鄙薄权贵,当宝玉当北静王赠与的宝珠送与她时,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着相同的志向和报复,真诚相爱,无奈被贾母等人扼杀,林黛玉最终泪尽而逝。
打滚的团子
《红楼梦》的结局,就人物来说,各自的判词,已经很明确地预示了这一点。曹雪芹只写到八十回,就去世了。后四十回,高鹗续箸,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个提示续写的。这一个方面的问题,很多人论及了,也比较中肯,在此,我就不饶舌了,说说另外一层的结局问题。
也就是《红楼梦》的大结局。《红楼梦》的大结局体现在十六个字中,即第一回中明确出来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即“由空而空”。
“由空而空”,既是《石头记》(《红楼梦》最初的书名)故事的大框架,女蜗补天多余的遗留下来的一块灵石,因耐不住空寂,去到了那“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游历一番之后,依然回到空寂的青埂峰,结构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又是一种庄禅式的哲学,对于人生的禅悟。
这种主题思想,如果仅仅只限于此,还不够警世的话,那么,更深入一层解读,就有问题了。那就是隐射了当朝的末世之态,而后归于空寂。《红楼梦》传抄流行之后,很快被禁,被禁的原因很多,而这个叫人惊恐的末世空寂,是被禁的主要原因或者深层原因。
立夏
两种:①好一以飞鸟各投林,落得个自茫茫大地干净。②秦可卿夭折黄泉路中,警示王熙鳳,多置田产,走耕读之路。如还有一种结局,便是“桂兰"齐芳,贾桂贾兰(宝玉之子)走科举之路,再度中兴。我以为以耕读为本,走科举之路不失为上策。
kuangru
林黛玉最后沒有嫁人,她在贾府被抄,宝玉入獄时苦苦等待,流尽了泪水,耗尽了生命,魂归太虚。应了她说的:你走吧,等你回来我就死了的话。
贾家最后被抄家,有罪的获罪,但似乎沒有大家想的那么重,因为贾琏、王熙凤均放出獄,才有王熙凤被休一事。宝玉在黛玉死后娶了宝钗,这在说藕官为药官烧纸,而后又和蕊官相隨时就说明了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因不满宝钗仕途经济的说教而出家。贾府"各自需寻各自门",落了个白芒芒大地真干净。
joyzhu26
在书中林黛玉是听到宝钗和宝玉大婚的消息,所以一病不起,焚稿断痴情。但我推测,黛玉很可能是听到要将自己许配给北静王,甚至可能是北静王找了官媒来求亲,才惊痛而亡。
只有黛玉已逝,贾母才会同意金玉良缘;宝玉才能接受宝钗;凤姐从拥黛到拥钗的立场才能转换。整个大观园也才会显得不那么冷血无情。整个逻辑也才能理顺。
北静王与林黛玉的缘分十分隐蔽但也有迹可寻。一是他送给蒋玉菡的大红汗巾,经宝玉之手给了袭人,成为两人结良缘的证物。二是赠送宝玉的麝香串,经宝玉之手在黛玉那里露过面。黛玉的表现是掷之于地「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三是第四十五回宝玉雨夜探黛玉时的蓑衣斗笠棠木屐。蓑衣亦是北静王赠送,宝玉说若她喜欢明儿再要一件。黛玉无心接了句「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恰与宝玉的渔翁成对,是否也暗谶她将来真的与这蓑衣的原主人成了一对呢?
整个荣国府,只有王夫人和贾赦会支持黛玉嫁给北静王,但依然缺一个穿针引线的人。黛玉的家庭教师贾雨村,又要出场了。
榴槤可麗餅
谢谢邀请。
文学的魅力就是作者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留下悬念和未解之谜。这样一来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给予合理的解析,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深谙之道,即使是他写完全部的作品,未必有只写前八十回有影响力。
至于作品结局是怎样?根据盛极必衰的自然法则,四大家族最终由兴旺走向没落的过程,这是无法否认的必然结果。
以作者前八十回文章里的暗示,推测一些结果,贾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无用的顽石,在经历大千世界情感的悲欢离合,释放了对人性痴的解读之后,最终回归自然,恢复了顽石的本性。
林黛玉的一生,是来还恩的,香魂殆尽,也流尽最后的泪水。
……
wenwen2543
《红楼梦》初名《石头记》。开始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立刻受到人们的珍爱。后来(乾隆五十六年丶五十七年),程伟元把它和高鹗所续写的四十回合在一起,用活字排印了两次,这样,《红楼梦》便由北方到南方大量地流行起来。《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字兰墅,一字云士,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人。在乾隆丶嘉庆两朝,曾先后做过内阁侍读丶刑科给事中等官职,著有兰墅诗钞丶砚香词丶兰墅文存等书。高鹗的续作,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比不上前八十回,但由于在续写时,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一线索上大体遵循着曹雪芹的宗旨,完成了悲剧的主题,又由于在某些重要情节上处理得宜,因此续作一般能给人故事大致完整的感觉,而且更加产生了艺术感染力量。它对扩大《红楼梦》的流行以及加强这部作品的影响力,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鹗的续作力求完美,笔力也见功夫,立意也不错,结局也写得入情入理,无须更改,如强行改动,恐有狗尾续貂之嫌。
Sissi开心
蝉闻答题。
这个问题问得很大,很宽,我简单回答下。
首先我先界定一下范畴:此回答仅以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为探讨的基础,不考虑高鄂整理的后四十回。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全书并未写完,因此也就没有结局可言,所有的回答均为个人推测,当然,此推测都会尽量遵从曹公的原始文字。
我们都清楚,曹雪芹前八十回文字中留下了大量伏笔,几乎隐含了主要人物的命运,这样就给我们打开了探索的窗口。数百年来,有太多人做了推测,分歧也比较大,我只能就此大略谈谈。
我们先看看所有人物活动的背景,贾府的结局。
这是红楼十二曲的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曹雪芹为整部红楼下的一个基调,无论贾府如何荣光,人物如何富贵风流,最终都会面临一个彻底的悲剧,该倒的倒,该逃的逃,该死的死,该看破的看破,落下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贾府最后的结局便是如此,因为坏了事,被官府抄家,一个钟鸣鼎食的公侯之家就这样崩塌,坐牢的坐牢,遣散的遣散,可以想见,当年热闹非凡的大观园变得残败零落,寂寂鸟鸣,分外冷清。
那么那些个公子佳人又如何呢?我们拣选几个主要人物来大略看看。
除了几个已经死掉的人,如秦可卿,最先迎来结局应该便是绛珠仙子林黛玉。
黛玉是来还泪的,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曾施恩于她的神瑛侍者,也就是贾宝玉。这也就注定了她薄命的一生。始终哭哭啼啼的她本就身体纤弱,面对贾府的日渐凋零,她应该是极为敏感的,身体自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在曹雪芹的行文中有一段黛玉的心理活动,当时宝玉对她倾诉了肺腑之言,她又惊又喜,又悲又叹,说自己病症已成,已无转机,哀叹自己命薄。一个弱弱的黛玉就始终活在命不久矣的状态中,令人心碎。
有很多人推测黛玉最终的结局是投水而死,我不太相信,有什么理由能令黛玉以自杀结束生命呢?难道真是贾府中人的暗中迫害,生生拆散了她和宝玉的姻缘?
我觉得大可不必,我猜测黛玉应该没有经历这些个残忍的阴谋,而是在贾府风雨欲来的紧迫中一病不起,宝玉则遭遇困折,黛玉终日以泪洗面,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泪尽而亡。
黛玉之死,对宝玉的影响绝对是痛彻心扉,但是伤心归伤心,面对贾府的困境,他只能压住悲伤而一心想法子辅助贾政打理公务,希望能挽回败局。最大的一个金钱靠山无他,只能是薛家。于是跟薛宝钗的婚事可谓顺理成章。
薛宝钗也是个苦命人,她选择贾宝玉也算一片真情,可惜两人的婚姻并未建立在举案齐眉的和谐之上。宝玉心中念念不忘林黛玉,对宝钗始终无法全心以待,而宝钗何等的心高气傲,虽表面不露,心里的疙瘩必然也是越聚越多。直到贾府迎来抄家的结局,富贵烟消,家人零落,仆人星散。以宝玉的正邪两性的本性,他必然看破人世的炎凉,再无黛玉在旁解开心结,于是,他只剩一条出路,剃度出家,从此一人一钵,流浪人间,再不理红尘之事。
宝钗孤落一人,或许另寻良人嫁了,或许守寡一生,无论如何,经历过炎凉之景,她的心再也无法回到当年。
至于湘云,王熙凤等,自也是历经苦痛,或死或生,都只剩下悲凉而已。
这里不再详谈。
红楼的悲剧,震慑人心,有无限慨叹。
大家如有更多想法,可留言讨论。
记得点赞,关注『如是蝉闻』
zoe1104
有两个问题必须注意:第一,亲友们借阅的书稿是曹雪芹的草稿还是脂砚斋的抄录稿呢?当然是后者。那么,被借阅者迷失的应当也是抄录稿。第二,从书稿面世(1754)到曹雪芹逝世(1763)有十年的时间,如果这段时间迷失了书稿,为什么不再誊抄了呢?即使原手稿也迷失了,曹雪芹尚有十年时间,为什么没有重写呢?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不需要抄录和重写。为什么?因为八十回后的内容已被作者化整为零,分别安插进了前八十回之中。例如总结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好了歌解、飞鸟各投林等皆是,主角金陵十二钗则通过判图、判词、判曲大致交代清楚。
有人一定说,这个结局太笼统、大抽象,不明皙、不具体,这就不怨作者了,其实每个人的详细遭遇也都交代明白了,只不过书中使用的是密码,不那么直接和明显而已。比如“樱桃九熟"和“九连环",就是在告诉我们,前三册十二钗各有九钗死于非命,在怀古诗前面有三则灯谜,那是正册中侥幸活下来的三钗,即湘云 、巧姐、惜春,其余九钗都已成了古人了,也就是作古的人了。
还有,将四王的平安宁静反看,哪个也不平安也不宁静,都或轻或重受到了治罪。八公怎么样?以四大家族为例,“三山半落青天外"就是结局,除了王家,两座冰山一座空山薛家(江南一支)都有一半的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说,结局都是为了规避文网用一种相对安全的文字告诉我们的。
详细情况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留待以后慢慢讨论吧。欢迎指正!
yuer牛
《红楼梦》的开篇即是结局。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整部书之大纲,所有人物命运及故事结局都包含在这里。
由于清朝对《红楼梦》的破坏,后40回已成千古迷踪。但通过脂胭斋等人的批语,仍然向我们透露了很多蛛丝马迹。宁荣藉没后,备及萧条。此时林黛玉和贾凤姐已死,丫环们也已四散。贾雨村恩将仇报,贾家人大多都被投进大牢或关进狱神庙里。贾宝玉也不例外。这时候有一个情节,茜雪狱神庙慰宝玉,茜雪并没有因为贾宝玉曾把她赶走而报复,而是设法联系外面的朋友进行营救。展现了她崇高的心灵!
宝玉释放后与宝钗过着清贫的日子。不久宝钗死去。宝玉无以为家。无以生理,只得去做了打更人。这时候史湘云已经做了乞丐,大雪天与宝玉在京城相遇,两人拿出信物金麒麟——此时卫若兰也因犯了罪被官府杀害——相认。宝玉复娶湘云为妻。两人“寒冬咽酸荠,雪夜围破毡”,相依为命!但湘云很快又被认出身份,只得逃走。此时的贾兰已经考取功名,李纨也成了官封的贵夫人,宝玉央求李纨搭救,李纨怕被连累不从。后湘云自杀。宝玉万念俱灰,“悬崖撒手”!
为官的,家业调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于是一干风流冤孽在历劫完成后,复归于太虚幻境销号。石头也回到了无稽崖上。警幻情榜大功告成。全书完结。
czcchen
大家好,我是小白,很高兴能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巨作,因为它的不完整让它添加了更多的神秘感,也因此,无数喜欢《红楼梦》的人都在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测《红楼梦》的结局。
由于《红楼梦》人物众多的关系,所以在此,我暂且推测一下大家所关心的宝黛钗三人的结局吧。【一】宝玉的结局:
贾宝玉,前世为女娲补天所剩的一颗顽石,机缘巧合之下又做了神瑛侍者;他之所以下界是因为他听到了那两位化作一僧一道的仙人说起人世间的事勾起了他,想去富贵场、温柔乡中体验一回的欲望,所以他百般的求着这两位仙人,也终于梦想成真了,只是这两位先人也说了,那富贵场、温柔乡中虽然有几分乐趣,但也难逃“好事多磨,美中不足”的悲剧。
在《红楼梦》里,曹公一贯喜欢用藏语的手法来预示人物的命运,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似乎能看到贾宝玉两次说了同样一句话:如果你死了,我要去做和尚去。
第一次:《红楼梦》第三十回里,宝玉和林黛玉吵后和解,林黛玉说到死,宝玉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你死了,我做和尚。
第二次: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里,就有这样一段话:
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由此可见,宝玉最终的结局,应该正如他这两次说的看破红尘,出家做和尚去了,在这一点上,似乎我们并没有什么争议。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也是如此安排的。【二】林黛玉的结局:
林黛玉,前世为三生石河畔的一颗绛珠草,她之所以下界,是为了还神瑛侍者当日的灌溉之恩的,所以,她的结局,必定是悲剧性的,而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有三个地方预示了她的命运:
第一次的预言:
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里,宝黛二人共看《西厢记》,因宝玉说的那句“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林黛玉听了生气了,宝玉情节之下说了这样一句话:
“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
等明日你做了“一品夫人”,这是重点,曹公为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可谓呕心沥血,因此,宝玉在此说的这句话,应该是有深意的。
第二次的预言: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里,贾探春组织诗社,替林黛玉起了潇湘妃子的别号,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名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做‘潇湘妃子’就完了。”
似乎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曹公对林黛玉命运的安排,似乎这么有让她做妃子的打算,那么,既然安排她做了妃子,自然她与宝玉之间,是再无可能的。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提。
第三次预言: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中,贾宝玉因为晴雯的死,悲痛不已,又从丫鬟哪里听到晴雯死后可能做了花神,所以给她写了一篇祭文,可巧的是,当宝玉在祭奠晴雯之时念出的祭文被林黛玉听见了,并同贾宝玉一起修改了一句话:
林黛玉嫌宝玉写的‘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这句话不好,所以他们二人进行了一番讨论,而最后的变成了这样一句话:
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陡然变色,虽有无限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小白认为,曹公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里的这一笔,应该算是他打算安排林黛玉结局的重要依据了,晴雯素来就有黛影之说,而茜纱窗下,并就是林黛玉居住的地方,所以,这一篇祭文,其实也是宝玉日后祭奠黛玉的伏笔。
问题的关键是,黛玉是如何死的?高鹗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对林黛玉的安排是这样的,认为林黛玉听到了宝玉宝钗成亲的消息,所以她悲伤欲绝,终于焚稿魂归,但许多人却并不认同这一点,小白也有同样的疑惑,其疑点有三个:
其一:贾母真的会让宝玉和宝钗结婚吗? 其二:宝玉真的愿意娶薛宝钗为妻吗? 其三:薛宝钗又是否愿意,在贾府落败之时,甘愿做林黛玉的替身而同宝玉结婚呢?因此,我认为林黛玉的死,不应该在宝玉同宝钗成亲的时候,因为宝玉和宝钗能不能成亲还是一回事。
而我们通过《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两次预言,似乎能够确认一点,那就是林黛玉的死同妃子有关。那么,她究竟有没有可能做了妃子呢?我认为即使她不愿意,她没有做,但也是有可能的。
因为在贾府落败之际,元春这个贾府的依靠已经死了,而探春远嫁和亲,迎春嫁到了孙家,惜春一直心心念念想着出家;所以,对于贾府贾母而言,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是只能牺牲林黛玉这个女子做为政治婚姻了。
因为她无父无母,算是一个真正的贾府之人了,而薛宝钗则不一样;有人或许会说,宝玉会同意吗?然而,在金钏儿被打;在晴雯被赶走怡红院的表现来看,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这种遭遇,或许并不能做出什么反抗的行为;这也正应了林黛玉当日对他说的:你就是个银样镴枪头。反而是林黛玉,极有可能,因为贾府的这一举动,而选择自杀。这同林黛玉决绝的性格,葬花的性格是符合的,她知道自己无缘同宝玉在一起,所以她不愿意其他人来玷污她的名节,所以尽管她不能违抗贾府为她安排的做妃子的命运,但选择死去,林黛玉还是可以的。
因此,我认为,林黛玉极有可能是自杀身亡。而贾宝玉得知林黛玉死了,终于看破红尘,出家去了。(贾宝玉从来都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所以贾府衰败之时,我认为他并不会太在意,他的心里,只有林妹妹。我们还记得王熙凤弄权铁褴寺的事吗?因为强权的干涉,金哥这个女子认为婚约改了,自己对不住守备之子,所以她自杀了;而随后守备之子得知她的死训后,也选择了结束;这个故事其实同宝黛钗三人的故事很相似,所以,林黛玉自杀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三】薛宝钗的结局:
薛宝钗,为了拯救薛家,所以处心积虑想同宝玉成婚而搭上贾府这颗大树,然而贾府日渐败落,尤其是因为抄检大观园的事,薛宝钗的不辞而别,让我们似乎怀疑了,薛宝钗究竟还愿不愿意委身于贾府,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薛宝钗,一个商人出身的,以利益二字当先,即使她在贾府里,因为金玉良缘的事,而对宝玉有好感,但薛姨妈似乎又会愿意让她嫁给宝玉呢?
所以,小白认为,薛姨妈一家,在看到贾府落败之后,会放弃贾府这颗大树,而薛宝钗,也许会嫁给同她家地位相当的黄商,这就如同薛潘取夏金桂一样。
当然,每一个喜欢《红楼梦》的人,对这几个人的结局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最后,欢迎朋友们讨论讨论你眼中的宝黛钗三人的结局。
匆匆而过
《红楼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1736-1765)左右。这本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一直是个谜,也有很多的版本,比如由高鄂整理的后四十回,红学家们通过87版的电视局《红楼梦》演绎出来的版本;还有人认为第八十回本身就是结局。
细读前八十回文章,里面有很多伏笔已经可以大致判断出故事的走向,而高鄂结的里面有很多似乎不符合曹雪芹本意的内容,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个结局违背了原作者的本意;而红学家们研究、通过87版的电视局《红楼梦》演绎出来的结局,对于很多人来说感觉要比高鄂续的合理多了,而且主要人物的结局除了宝玉和湘云的结局,其余的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争议;至于认为第八十回就是结局的理由,是因为作者在八十回之前已暗示了所有结局,比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说明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而探春的诗句旁边画着一个女子站在大海的孤舟中,眼中饱含泪水,拿着放飞的风筝线,孤独的远去等等。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的《红楼梦人物谱》中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惊才艳绝,只可惜红颜薄命,令人惋惜。我也尝试着从其中几个女子的命运,来窥见红楼梦真正结局的模样。
一、林黛玉并非因为无法与宝玉结婚含恨而死,清朝存在选秀女的制度,只要是年满十三岁的少女,就必须要参加秀女的选拔。当时黛玉已十四岁,正是参选年龄,因此很有可能是她得知自己要参选秀女,于是使得病情加重,最终抑郁而死。因为在前八十回,曹雪芹不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封建制度中秀女选拔的不满和控诉。
二、薛宝钗热衷于“仕途经济”,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最终贾宝玉离家出走,当了和尚,应了那句“金簪雪里埋。”
三、史湘云嫁给卫若兰。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来看,感觉卫若兰所带的麒麟正是史湘云的那个麒麟,所以两人最后成了一对的可能性其实也非常之大。
四、秦可卿与公公贾敬有着私情,所以在私情暴露之后,受到了阖府上下的冷遇与嘲笑,内心郁结加上身体不适,郁郁而终。
《红楼梦》的玄机太多,这里也只是写了几个,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命运是有一定的不可抗性的,就像金陵十二钗的女子,无论如何抗争,最后还是按照判词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仿佛一切都没有存在过!
蔻子
红楼梦的结局,按照曹公的判词,都是悲剧,不管是谁都逃不开这个悲剧的大结局,哪怕是看似会有幸福结局的邢岫烟和薛蝌,还有贾芸和小红都逃不开这些,只是他们的结局会相对比其他人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