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ω— v
郭子兴不仅是朱元璋的“伯乐”,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当年朱元璋在黄觉寺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投靠郭子兴,结果濠州城的红巾军不识货,担心朱元璋是元军奸细,就想砍了他脑袋一了百了,幸好郭子兴看他高大威猛又神色自若,才留他做了自己的护卫。
后来眼看朱元璋势力渐大,两人之间就起了一些摩擦,朱元璋还因此被郭子兴关过一段时间,马氏还胸口藏热饼给朱元璋送过饭。不过朱元璋一直待郭子兴如生父,所以郭子兴对朱元璋态度也越来越好,等到在郭子兴死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是郭军里的重量级人物了。
朱元璋借刀杀人
在国军中有两个人对朱元璋很不服气,也就是郭子兴的二儿子郭天叙和妻弟张天佑。虽说女婿是半个儿子,但是怎么也比不上亲儿子吧。所以郭天叙和张天佑对朱元璋得势很不服,张天佑还跑到毫州从小明王韩林儿那里领到了委任状: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这样一来,朱元璋成了三号人物,被郭天叙和张天佑压了一头。
说实话,郭天叙和张天佑没有大能耐还总想压过朱元璋,让朱元璋很难受。不过朱元璋城府很深,他想的是吞下整个郭家军,如果直接闹翻,反而会引起分裂。正好朱元璋收降了一个白眼狼陈垫先。陈垫先是淮西义军元帅,后来被朱元璋收编。但是陈垫先在朱元璋要攻打集庆时,偷偷和集庆城中的元军取得联系,准备投诚。这事让朱元璋知道了,就将计就计,让陈垫先和郭天叙、张天佑分成两路大军进攻集庆。
两军到了集庆城下时,郭天叙和张天佑攻集庆东门,陈垫先攻集庆南门。陈垫先就让人叫郭天叙和张天佑两人去他营帐吃酒,两人就屁颠屁颠跑去了,结果酒没吃上,一顿大刀伺候。两个碍事的绊脚石就被朱元璋借势除掉了。陈垫先后来死因不详,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也不在乎了,他在得知陈垫先的死讯后,说他背盟负恩,天杀也。
斩草除根
两年以后,朱元璋要离开应天南下,又不放心留郭子兴的小儿子郭天爵在应天,就以“谋叛”的罪名给杀了。在清朝修撰的明史·郭子兴传中记载了:“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得太祖,诛死。”因为郭天爵有职无权,所以经常发牢骚。时间久了让朱元璋知道后,朱元璋深知郭天爵是个隐患,所以就找了个由头除掉了他。
请输入图片描述
郭子兴的长子郭大舍在起义的时候就战死了,儿子郭天叙被陈垫先杀死,三子郭天爵又被朱元璋斩草除根,至此,郭子兴的几个儿子都先后死了,郭家也就断了后。在权力面前,没有恩情可言。哪怕郭子兴对朱元璋有大恩,但是谁要是敢挡道,必定将有人死去。在朱元璋手下做事,早死晚死的事,也就不用怨他们自不量力了。
虽然郭子兴儿子死绝了,但是郭子兴将亲女儿郭氏和义女马氏都嫁给了朱元璋,也算是在大明朝皇室中留下了郭家的血脉。代价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儿子和妻弟的性命,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祭品。
sunrises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号称“一介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这位当过乞丐,做过和尚的穷苦百姓,终于在投奔郭子兴以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而郭子兴不幸死掉了。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也就是以后的马皇后,所以作为郭子兴心腹的朱元璋自然就接过了郭子兴留下的军队。
郭子兴的小儿子直接被朱元璋诛杀!郭子兴的小儿子是郭天爵,在老二郭天叙战死以后,郭天爵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中书右丞,职位在朱元璋之下,然而,郭天爵对这样的安排非常不满,他不愿意屈居在朱元璋的手下,因为当年朱元璋只是自己父亲手下的将领,而自己现在却在朱元璋之下,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落差。所以,郭天爵为了夺回他认为属于自己的权势,就密谋准备陷害朱元璋,结果被朱元璋提前察觉,被朱元璋处死了,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郭子兴的女儿被朱元璋纳为己有!郭子兴还有一个女儿,朱元璋在马皇后的同意下,就直接把郭子兴的女儿纳入了自己的后宫,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皇帝以后,等她为郭惠妃,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有了一个善终!
朱元璋在洪武年间,追封已故的郭子兴为滁阳王。算是对有知遇之恩的郭子兴一个交代。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喜欢大衣柜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岳父,在朱元璋前来投奔的时候,是他不顾别人的怀疑将朱元璋收纳,后来又将养女嫁给了朱元璋。很多人觉得没有郭子兴的接纳,也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但实际上两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成就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朱元璋也成就不了郭子兴。
在朱元璋还没有打下天下的时候,郭子兴就已经死了,他的后人在朱元璋坐稳天下以后,其实死的差不多了,只有两个女儿还活。尤其是养女马皇后,朱元璋可谓是一往情深,在马皇后死后,朱元璋一生都没有立过皇后。
后来朱元璋在为郭子兴建庙的时候,还曾有人自称是滁阳王的后代,前来祭祀,但是被朱元璋一句滁阳王没有后代给打发了。
剧照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马皇后是他的养女,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郭家人,因为在马皇后被收养之前,她已经懂事了。郭子兴的大儿子是在起义的时候战死的,因为死的时间比较早,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而郭子兴的二儿子也是战死的,他在南渡攻打江南之时,被乱军所杀。但因为郭天叙为了争权与朱元璋多次冲突,也有人怀疑郭天叙的死是朱元璋在背后设计。
郭子兴的三儿子郭天爵在哥哥郭天叙死后一年,因为夺权,他与朱元璋直接的产生了正面冲突,但是因为支持朱元璋的人比较多,郭天爵直接被朱元璋处死。
而郭子兴唯一的女儿,直接进入了朱元璋的后宫,后来为朱元璋生下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在朱元璋的后宫之中比较的得宠。至于养女马皇后,不用多介绍,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
剧照
由此看来郭子兴是绝后了的,因为女儿在明朝没有继承权,至于那个说自己是郭子兴的第四子的郭老舍,因为朱元璋不承认他的身份,所以并不算在他的后代中。
就算郭子兴有后代存在,在朱元璋建朝以后,也不一定会得到重用,更多的是做一个富贵闲人罢了,因为除了朱元璋自身的性格以外,最大的原因还是翁婿两人的关系并没有那样好。
在朱元璋的心里,他的岳父郭子兴是一个十分的矛盾的存在,因为是郭子兴把被当成间谍的朱元璋给提拔上来的,但郭子兴在后来十分的提防朱元璋,差点就将他给害了。
郭子兴是一个脾气极其暴躁的人,而且十分的亲信别人,在郭子兴受合作伙伴们的残害之时,是朱元璋屡次救他于危难,若不是朱元璋的帮忙,郭子仪都死好几次了。在郭子仪面临未知的危险时,也是朱元璋数次提醒危险。在郭子兴被自己的合作伙伴排挤出创业集团的时候,也是女婿接纳了他。因此可以说没有朱元璋的帮助,郭子兴活不过几集。
剧照
尽管朱元璋小心的讨好郭子兴,朱元璋也没有打消岳父的怀疑和迫害,要不是马皇后的帮忙朱元璋差点就被郭子兴给设计饿死了。朱元璋还在郭子仪军中的时候,就连马皇后对她的养母都是小心侍奉,以期养父郭子兴能够对丈夫手下留情。
当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才可以心无芥蒂的为岳父建庙,封岳父为滁阳王,做一场念旧情的戏给天下人看。若是郭子兴的后代还在,想必朱元璋还会为了马皇后给她的养父一家一些体面,但权利朱元璋怕是不会给很多。
kimiko
元朝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政权。
而它的寿命并不长,只有98年,虽然它退出中原之后,其政权并没有立即土崩瓦解,而是又持续了三十多年,但这只勉强算是“苟且”吧。
既然说到元朝,飞鱼觉得有必要说说它与蒙古帝国的关系,严格意义上讲,元朝并不是蒙古帝国,而是属于蒙古帝国中的一个相当有实力的汗国,除了元朝外,还有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窝阔台汗国四大汗国。
他们的建立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虽然这些汗国统治的地域不同,不过也都称为蒙古,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像现在兄弟几个分财产,各得其中的一部分。
元朝全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后来其余的四大汗国在元成宗时期方才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所以这导致了我们会认为元朝其实就是蒙古帝国,就好比现在总有人认为前苏联其实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一样。
元朝的终结者是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此人原本只是一个吃不上饭的穷和尚、叫花子,甚至他最初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人称朱重八,这是根据朱元璋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出生日期起的名字,拿到现在就是阿猫阿狗之类的。
那么就这样一个“要饭的和尚”的为何就能当上皇帝呢,当然他自身的努力必不可少,但如果没有贵人相助,朱元璋再努力都是白搭。
汤和是朱元璋儿时一起放过牛的发小,不过汤和却比朱元璋幸运,因为当朱元璋流亡乞讨的时候,已经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元朝末年,民不聊生,起义军并不是只有郭子兴一支,但这支起义军会因为即将加入的朱元璋大方光彩。
汤和加入了起义军之后,没有忘记朱元璋,于是就带信给朱元璋,让他也一起来,毕竟起义军还是可以吃饱的,不过汤和究竟以怎么样一种方式,能把信带给朱元璋,小编不得而知,不过想想,这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而重点是,朱元璋还真得到了汤和“邀约”,于是也投到了郭子兴的麾下,这算是朱元璋荣耀一生的起点,加入起义军的朱元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打起仗来那简直不要命,再加上为人机警,很快便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
郭子兴对朱元璋很好,但是他一定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基业,其实都是在为朱元璋做嫁衣,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自然而然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领导人,最后成就了一番伟业。
说到这,可能就有人要说了,郭子兴难道没有儿子吗,怎么会让朱元璋捡了一个现成,他当然有,而我们接下来就要说说朱元璋和郭子兴后代的事以及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外加一养女,我们就从这一个养女说起吧,朱元璋的原配是历史上很有名的马皇后,她便是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把她立为了皇后,并且在马皇后死后,朱元璋也再没有立后,足见他们二人的感情之深。
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郭氏也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就把她立为郭惠妃,毕竟皇后只有一个,郭惠妃的分量还是没有马皇后重,所以她只能当个妃子,这也就是说朱元璋把郭子兴的两个女儿都娶到了手,并且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还一直宠爱着她们。
郭子兴的长子叫什么名字已经不可考证了,因为他死得早,应该是随着郭子兴打天下的时候就战死了,而郭子兴的次子叫做郭天叙,郭子兴死后他被小明王任命为都元帅,也就是接了郭子兴的班,不过后来和舅舅张天祐攻打集庆府,被手下人出卖也战死了。
郭子兴的小儿子叫做郭天爵,在哥哥郭天叙死后,被小明王册封为中书右丞,不过他的职位却没有朱元璋高,这让郭天爵很不爽,于是他就使出阴谋诡计,想从朱元璋手里夺回权力,结果被朱元璋来了一个漂亮地反杀,也死了。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由上文我们已经可以得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郭子兴的三个儿子其实都已经死了,自然也谈不上待遇问题。
而郭子兴的养女和亲女由于都嫁给了朱元璋,而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她们都还活着,一个被封了后,一个被封了妃,待遇那也是相当好,而对于死去的郭子兴,也被朱元璋追封为了滁阳王,由此可见,朱元璋其实对这个老丈人还不错。
我们可以从浩如烟云的史料中寻找可能的真相。 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一位叫郭老舍的“以滁阳之故”,又称郭老舍的后代郭琥为“滁阳王玄孙”。
县志还有一条记载“丙午宣德元年正月己亥孔颜孟三氏子孙孔克勤等及滁阳王后人郭畀等来朝。 赐钞遣还 ”。也就是说,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名字叫郭老舍。 让我们回到洪武年,根据各种史料,大致还原郭老舍的经历,可谓是非常的坎坷。
一直到了弘治年间,一个叫郭琥的自称自己是郭老舍的重孙,又到京里去要待遇去了。弘治皇帝发飙了,窝巢,人家有爵位为什么不给待遇?但是朝臣们,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授予冠带奉祀滁阳王,此外又给了点钱,让他回去了,郭璞也表示很满意。
大家本来认为这事就应该这么顺利解决了。结果大家别忘记宥氏为郭子兴守了几代墓了。是因为宥氏跟郭子兴感情深,是忠仆么?非也!
那是因为朱元璋当年答应他们家,给郭子兴守墓,可以免除他们家赋税徭役的。这样一来,人家家里有正主了,这个墓就不用你宥氏守了,你们继续纳税服徭役吧。
这么一来,宥氏不干了。于是告发郭璞,说郭家人早就死绝了,庙碑上已经刻得很清楚了。因此即便有一个叫郭老舍的人存在,他也不是郭子兴的儿子。这个几朝悬疑而未决的事情,最终定性了,郭琥的奉祀资格也就被夺了,你要是再敢以郭子兴后人的身份进京那啥,杀无赦。
晟璟
我是七哥。
朱元璋与郭子兴两人之间的恩怨,说来话长。
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前来濠州投奔郭子兴。郭子兴见朱元璋相貌不凡,一番交谈之后,便将朱元璋升为十夫长。
接着,朱元璋在军中屡立战功。郭子兴喜得良将,便将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了朱元璋,而这位马姑娘就是后来的大脚马皇后。
朱元璋有勇有谋,郭子兴十分信任他,将其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也正是有郭子兴这样的贵人帮扶,朱元璋才在群雄逐鹿的元末时期,得以崭露头角。可以这样说,没有郭子兴的提携,就没有朱元璋的大明朝。
面对这份知遇之恩,朱元璋也是铭记于心,始终将郭子兴视为主帅。
濠州城内,有郭子兴、孙德崖、彭大、赵均四大势力。彭大素有智谋,深得郭子兴敬重。孙德崖、赵均等人与郭子兴素有恩怨。
赵均得知郭子兴小看自己,一怒之下抓了郭子兴。朱元璋得知岳父被抓,心急如焚,亲自请求彭大支援,然后与彭大一起,犯险救下了郭子兴。
后来,彭大去世,赵均也就没了忌惮,对待郭子仪越发凶狠。濠州城之内,郭子兴处境堪忧,性命难保。这时,朱元璋攻取了滁阳,便立马派人来警告赵均,告诫赵均休动郭子仪。
赵均听闻朱元璋现在势大,心生畏惧,因而,郭子兴躲过赵均的陷害。
朱元璋如此有心,几次出手相救,这令郭子兴更加信任他。但郭子兴猜忌多疑的性格,却让这份信任大打折扣。
郭子仪每次遇到危机事件,总是倾听朱元璋的建议,好像十分信赖他。事情完了,郭子兴就开始听信谗言,疏远朱元璋;而且还有意削弱朱元璋的实力,直接把朱元璋周围能干的手下都调去替自己办事。朱元璋也不是省油的灯,见岳父如此,也只得小心谨慎行事。两人嫌隙已生。
后来,朱元璋奉命驻扎和州。
孙德崖因为遇到饥荒,便到了和州境内。朱元璋不计前嫌,接纳了他。可消息传来,郭子兴气红了脸,在濠州城内,就是孙德崖排挤、陷害自己,如今朱元璋接纳了孙德崖,是几个意思?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郭子兴连夜赶到和州后,朱元璋告诫岳父,请求其防备孙德崖。这时,郭子兴的戒心才消解了一些。
而在和州城内的孙德崖,听闻郭子兴来了,便有意避开他,但不想还是与郭子兴碰了个正着。
两军交战,朱元璋被孙德崖的部队抓了,孙德崖被郭子兴抓了。
这样的结果,似乎说明孙德崖与朱元璋并非一伙儿。这时,郭子兴的戒心才消除。于是,郭子兴令徐达替代朱元璋,自己释放孙德崖,从而换回朱元璋。
经此一事,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戒心虽暂时消散,但他终结还是不放心,毕竟朱元璋在军中的功劳太大、又得人心!
朱元璋有大才,又是自己的女婿,如何权衡他在军中的势力呢?削弱他?重用他?实……一切都还没有考虑完,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就因病去世了。
至此,郭子兴与朱元璋这一代人的恩怨,就划上了句号。而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又悄悄地跟朱元璋对上了。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战死,二儿子郭天叙、三儿子郭天爵长伴其父。
朱元璋在军中战功赫赫,笼络了不少人心。因而,郭天叙担忧自己在郭家军中的地位会受到严重威胁,便有意陷害朱元璋。
郭子兴生前,尚能平衡平衡朱元璋与自家儿子的矛盾;如今郭子兴一死,朱元璋与郭天叙的矛盾就难解了。
郭子兴去世,小明王封郭天叙为都统帅,郭子兴的内弟张天祐为右都统,而朱元璋仅为左都统,职位在郭天叙、张天祐之下。
朱元璋职位虽低,但却握有郭部的实权,大部分士兵皆由朱元璋亲自招募。面对这样的职位分配,朱元璋为避免内乱,暂时曲于郭天叙麾下。
1356年,郭天叙和张天祐两人率军攻打南京,遭遇叛徒出卖、战败而死。主帅已死,朱元璋就顺理成章地接管了郭家军,从此奠定了未来大明王朝的基业。
而郭天叙的死因,大家也有多种猜测。朱元璋与郭天叙不和,并且郭天叙曾多次阴谋陷害朱元璋,郭天叙攻打南京,被叛徒出卖、战死,是不是朱元璋的安排?参照朱元璋后来心狠手辣的做法,这是极有可能的。但真相究竟如何,还需要解开许多谜团。
南京城破,朱元璋顺利入驻。接着,小明王册封郭天爵为中书右丞,居于朱元璋之下。
父亲去世,哥哥战死,郭天爵认为自己才是郭家军的唯一继承者,但现实却是朱元璋掌握了大权。郭天爵满腹牢骚,结果被朱元璋当作“谋反”逆证,直接处死。
至此,郭子兴及其子孙,与朱元璋的恩怨告一段落。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贵人,在元末乱世之中让朱元璋站稳了脚跟,但他性格上的缺陷,却造就了两人的隔阂;其次,郭子兴的能力欠缺,没有安抚、平衡好朱元璋在军中势力,最终祸及子孙,郭天叙、郭天爵纷纷惨死。
而朱元璋呢,他是敬重郭子兴的,这是他的岳父加贵人。但他的儿子们,却将朱元璋视为对手、阴谋陷害,而素有大志的朱元璋,只能以绝后患。
及至大明朝建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回忆往昔,依然十分敬重郭子兴,便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而郭子兴的后人们早已归西了。
我是七哥,关注我!一起看世间百态,品悟其中真味!欢迎各位点赞、评论、转发!
lucky_zoe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这点是世所公认,老朱自己也承认。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安徽老乡,是元末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经同乡汤和的举荐,朱元璋投奔在郭子兴麾下。起初,朱元璋仅被郭子兴处任为十夫长,后因战功逐渐得到郭子兴的认可和器重,一跃成为郭子兴最为倚重的亲信,并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著名的的马皇后)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逐渐发迹。郭子兴死后,经过一系列斗争,朱元璋接管了郭的大部分势力,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最终完成了穷小子翻身当天下主人的逆袭。在这过程中,郭子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郭,就没有朱的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后,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圆了郭子兴的称王梦。
郭子兴有三子一女一养女。长子名不详,很早战死;次子郭天叙在郭子兴死后,攻打张士诚时战死,三子郭天爵则在权力斗争中被朱元璋所杀,都发生在朱元璋称帝前。女儿郭氏,就是郭惠妃,被朱元璋纳为妾妃,生有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三子两女;养女马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皇后,生有懿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朱元璋建立大明时,郭子兴儿子都已死亡。
永乐大帝朱棣的孙子朱瞻基宣德年间,滁阳人郭老舍以滁阳王亲戚的身份,到京城朝见。到了明朝的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弘治年中,有一个名叫郭琥的人自称是四世祖老舍,即滁阳王的第四个儿子,因而被授予冠带奉祀滁阳王,引发宥氏(郭子兴的邻居,一直负责主持滁阳王的祭祀)为首的庙户的不满,被宥氏揭发。礼官说:“滁阳王的祀典,是太祖所定,滁阳王没有后代,庙碑上已经刻得很清楚了,因此老舍不是滁阳王的儿子”,郭琥的奉祀资格被夺。至此,郭子兴后人之争圆满画上句号。
ellen000049
众所周知,朱元璋小时候很穷,不过他并不会饿死,因为他还能放牛,后来朱元璋所在的地方发生了发生旱灾,而在第二年又发生了蝗灾和瘟疫,朱元璋不仅没吃的,就连他的父亲、大哥和母亲都在这场灾难中死了。更为悲催的是,朱元璋连安葬父母的地方和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在邻居的帮助下,朱元璋才得以让他死去的亲人入土为安。家乡发生了灾难,又失去了几个重要的亲人,家乡是待不下去了,于是朱元璋就和未丧命的二哥、大嫂等亲人分开逃命,可是朱元璋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了,毕竟年纪小,于是他就投身了寺庙剃度为僧,好歹吃喝不用愁了。
不过命运是不会让朱元璋混日子的,因为寺庙在朱元璋去后没多久,也断了干粮,原因是寺庙所在的地方也闹起了饥荒,不得已,朱元璋只能再次流浪,就这样朱元璋一路乞讨,一路云游,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元朝末年风起云涌,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但是此时的朱元璋尚在外地流浪,过着只能吃饱的生活,没有作为。当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人起兵造反后,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在郭子兴等人的指挥下,起义军的地盘越来越大。也就是在郭子兴有起色之后,朱元璋才最终下定决心参加起义军,投靠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刚刚加入起义军时差点被误认为是元朝的奸细,幸好被郭子兴所阻拦,并被郭子兴留在身边成为郭子兴的护卫队。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朱元璋的命运开始有了转机。虽然说郭子兴这个多疑易怒,在世期间与朱元璋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但是也正是因为郭子兴原因信任并且重用朱元璋,才使朱元璋最终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并且建立后来的明朝。
我们也可以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郭子兴,便不会有后来的朱元璋。但是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善待他那幸存的几个儿子。在郭子兴的几个儿子中,大儿子首先战死。老二因为能力不足又想挤兑朱元璋,最后中了朱元璋的借刀杀人之计,死于叛徒之手。郭子兴的小儿子则因为有职位却没有实权,对朱元璋不满,也被朱元璋杀掉。也就是说,在郭子兴死后,老郭家没有一个儿子活下来。而老郭家断后的主要原因便在于朱元璋手段太狠。当然,朱元璋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很有可能会被郭子兴的几个儿子扳倒。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也就是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郭子兴为滁阳王,了却了郭子兴生前想自立为王的心愿。权力斗争、政治斗争是险恶的。朱元璋虽然说继承了郭子兴的势力,但是也是凭借朱元璋自己的本事得到的。
郭子兴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尚存于世,朱元璋确实做的过分了一点。
文:史海泛起舟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 史海泛起舟
wenshirlay
郭子兴有一个小舅子,是他的妻室张氏的弟弟,而这个张氏和郭子兴一起抚养过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
这个小舅子叫张天祐,他随郭子兴起兵于濠州,郭子兴死后,韩林儿也被刘福通迎为帝,也就是小明王,韩林儿封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为都元帅,而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也就是说朱元璋排在第三,排在张天祐之后,其实当时郭子兴的队伍主要是朱元璋的,韩林儿这样做,就为了让郭天叙、张天祐与朱元璋有矛盾。
郭天叙为了证明自己也是有军事才能的,所以就与张天祐率军攻打集庆路(南京)。
郭天叙的手下有一个将领叫陈埜先,本来是元军将领,率领数万大军攻打朱元璋,被朱元璋打败,而陈埜先选择了向朱元璋投降,后来与郭天叙一起攻打集庆。
陈埜先选择了背叛郭天叙,他与集庆守将福寿联系上了,然后里应外和,最终郭天叙和张天祐全部战死,而集庆最后被朱元璋所攻破,守将福寿战死,朱元璋将集庆改为应天府。
郭天叙还有个弟弟叫郭天爵,朱元璋打下集庆之后,他被韩林儿封为中书右丞,在朱元璋之下,而郭天爵觉得自己的父亲死了,哥哥死了,那么濠州军就应该是自己的,所以就不满朱元璋,打算除掉朱元璋,被朱元璋发觉,于公元1357年处死。
郭子兴有个养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马皇后了,朱标与朱棣都是马皇儿的儿子,另外还有秦王,周王,晋王三个儿子。
郭子兴与张氏还有个亲女儿,嫁给了朱元璋,被封为郭惠妃,郭惠妃给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蜀王,谷王,代王。
总的来说,郭子兴的后人的结局都不怎么样,而他的外孙子们,毕竟是朱元璋的孙子,严格来算,应该归到朱元璋的后代比较合适,当然也算是郭子兴的后代了。
90后boy
不可否认朱元璋是靠郭子兴这块跳板起家的,说实话,当年如果没有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还不知道在哪流浪呢?
所以说,朱元璋发迹之后,对他的皇后郭子兴的义女马大脚是言听计从。也不能说全听她的,反正朱元璋对他的这个皇后是挺依附的,也可以说当初没有马大脚也就没有朱元璋的未来。
提到郭子兴的后人,马大脚怎么说也应该算一个,郭子兴一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算是亲生的,马大脚是他收养的义女,加一起一共五个后人。
那么朱元璋在创建大明王朝之前,事实上郭子兴的三个儿子已经都死在了战场上,大儿子早年就跟随郭子兴死在了战场上,剩下的两个儿子,与其说他们俩都是被朱元璋借刀杀人设计陷害死的,莫不如说他们俩是草包一个该死。我们都知道元末明初的时期,正是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年代,而且也是农民起义军爆发的一个阶段,所以那个时候,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也就是说谁有能力,谁的势力够大够强,谁就是王。因此,朱元璋为了称王称霸,难免会灭掉眼前的障碍,所以郭子仪两个儿子就成了朱元璋扫平障碍的牺牲品。
郭子兴两个儿子没了,仅剩下一个亲生女儿和义女马大脚,马大脚大家都知道,嫁给了朱元璋后来成了马皇后。郭子兴唯一幸存的女儿,据说后来也被朱元璋霸占做了妃子。受没受宠不知道,反正是纳入了后宫,后来怎么样了,历史上也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
综上所述,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后,郭子兴的直系后代基本上也就没有了,所以就没有什么待遇可言。
西门汀刘华
老无历史观来回答这个问题。
郭子兴是谁?
元末时期,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朱元璋正是投奔于他,后来获得郭子兴提拔、重用,才有了后来的明王朝。
郭子兴在元朝没有灭亡就病逝了,他共有三子一女,另还有一养女。
下面详细介绍下他的三子一女以及养女。
正史未给出名字,在抗元战斗中战死,估计死得早,连名字也没留下。
在郭子兴死后,全国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小明王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他的舅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而朱元璋只是左副元帅,排第三。
虽然郭天叙时常耍阴谋诡计,妄图夺取权力,但朱元璋以当时的抗元大局为重,并未后郭天叙撕破脸,只是小心防备。
后来郭天叙和张天佑在打南京的战役中,被元朝义兵元帅陈埜先所杀,当然后世有人怀疑他们是被朱元璋设计了。
在郭天叙死后,小明王任命郭天爵为中书右丞,地位在朱元璋之下。
郭天爵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接受任命之后,能和朱元璋平起平坐,何况自己是郭子兴的儿子,他常以郭子兴接班人自居。
为了夺取更高权力,他企图除掉朱元璋,结果反被朱元璋处死。
郭天叙和郭天爵是否有儿子,正史没有记载,但即使有后代,以朱元璋的性格,估计也不会让他们活下去。
后来也嫁给了朱元璋,封为惠妃,为朱元璋生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马氏是由郭子兴许配给朱元璋为妻,明朝建立后,马氏成为一国之母,死后谥号孝慈高皇后。他给朱元璋生了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明成祖朱、周王朱橚、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如果从郭子兴儿子这一方看,郭家应该没有后人。
如果从女儿这一方看,几个外孙都被封王,其后代一直世袭。
uiluiliulei
谢谢邀请!
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起义之初,朱元璋仅是一个十夫长,后来因战功显赫逐渐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凭借自己非凡的智慧常常为郭子兴出谋划策,且所料之事言中者十之八九,久之成为郭子兴最为倚重的将领。后来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成为郭子兴女婿的朱元璋,在军中的地位因此飞升,成为了郭子兴红巾军中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元末各路起义军相互利用又相互颠覆、时而合作又时而厮杀的混乱状况下,郭子兴不堪纷扰郁郁而终,享年53岁。此后,朱元璋凭借其个人超凡的智慧和号召力,收拢整编了郭子兴的势力,形成了与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相抗衡的局面。可以说,是郭子兴为朱元璋打下了半壁江山!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很早就死在了战场之上。次子郭天叙在郭子兴死后,曾和朱元璋有过权力争斗,被朱元璋设计在攻打张士诚时战死。三子郭天爵则在权力斗争中被朱元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女儿郭氏,被朱元璋纳为妃,就是后来的郭惠妃,生有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早年嫁给朱元璋的养女马氏,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马皇后,生有懿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
朱元璋开国之后,观郭子兴后人男丁已绝,内心日趋平衡,为昭显自己高风亮节;达慰藉马后和惠妃二人之目的,下令追封郭子兴为滁州王,并命人为郭子兴修建庙宇,四时祭祀;重修王陵,遣人派俸常年守陵扫墓。但是由于郭子兴的儿子均已死亡,所以滁州王爵位本来就是一个空爵。后来曾有人评价:“太祖(朱元璋)建大明基业,实肇于滁阳(郭子兴)一旅也”。
兔死必烹狗,况养狗者乎?
小丫头
人类出现后,权力的争夺也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封建社会,为了权力可以说不择手段,他们抛却了感情、人性,哪怕是对于自己有知遇之恩、养育之恩的人,依然可以舍弃,在帝王权力的争夺中,这样的现象最为明显,刘邦建国后把所有异姓王都抹杀了,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虽说没有诛杀功臣,但是杯酒释兵权的做法,和夺去别人的权力又有何区别呢?
、
说起封建王朝的皇帝,有一个人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建立后,当初那些跟随他东征西讨的功臣诛杀殆尽,包括徐达、李善长、胡惟庸等等,没有一个善终,那么郭子兴作为朱元璋的发家之人,朱元璋又是如何对待郭子兴的后人呢?
作为创建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他这一路走来付出了不知多少血汗;放弃了多少自己所想所希望要做的事情,甚至为了天下大权连人性和美德都无情地抛弃了。可能他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可奈何,很多事情发展到最后他不得不如此行事。要知道朱元璋可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出身,出生在微末贫苦家庭的他可没有什么依凭能让他去争去闯。在他年纪还非常小的幼孩时期,他多数亲人就因为缺少食物而曝尸荒野。而为了他能活下去有一口饭吃,他的父母早早地就把他送进寺庙讨生存。自此,他就削发做了和尚常年伴在青灯古佛身旁。
朱元璋或许是看清了局势,决定加入郭子兴的部队,在加入了郭子兴麾下后,朱元璋建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不仅如此,说起来朱元璋还是郭子兴的救命恩人,可是感情再深,也抵不过现实,当时郭子兴见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一直想着办法削弱他的实力。
前期的朱元璋看在郭子兴是自己的恩人,自然隐忍,况且郭子兴还把自己的义女嫁给了自己,肯定不会亏待自己,若不是郭子兴,朱元璋根本就难有这般成就;他对朱元璋可谓是有再造和救命的恩情。
但是后期的朱元璋可不这么想,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跟随自己作战,很早就阵亡了,最后就只剩下郭天叙和郭天爵两个孩子陪伴左右,在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为了夺得郭子兴所有兵力,竟然杀害了这两个儿子。
当时小明王被推举为共主,郭天叙成了新的元帅,朱元璋和郭天叙的舅舅担任左右副帅,所以说朱元璋的兵力不小,几乎能够和郭天叙抗衡了,可是朱元璋的野心不仅如此,他要郭子兴所有的兵力,而不是一半的兵力,为了达到目的,朱元璋使用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
合伙人就是陈野,他投靠了元朝,郭天叙和其舅舅就在陈野努力地窜到下,决定亲率大军进攻集庆。最后他们自然是落入朱元璋的圈套,被埋伏好的陈野给杀害了,就这样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所有的兵力,还有另外一个儿子郭天爵,虽说没有兵权。
可是朱元璋依然不想放过他,以造反罪名杀害了郭天爵,从此之后郭子兴的后人彻底没了,在建立了明朝后,朱元璋为了表示自己对郭子兴的尊重,不仅修建了祠堂,还前去祭拜,但是这一切又有何用呢?哪怕是想要报道曾经的恩人,连恩人的后人也全部被自己诛杀了。
天地之间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恩人,朱元璋投靠的第一个起义队伍就是郭子兴,朱元璋发迹就是被他提拔的,不仅如此郭子兴还是朱元璋的老丈人,干的真的都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病逝,后来他的势力大抵为朱元璋继承,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他为滁阳王。
郭子兴记录下来的后代一共是三子一女。长子并没有留下名字,很早就战死了;次子名郭天叙,他长期了朱元璋不和,曾经陷害排挤朱元璋。郭子兴死后,他继承了其父的军队,后来和舅舅张天祐领军攻打集庆府,也就是南京,最后被叛徒出卖而战死;三子名叫郭天爵,他也和朱元璋不和,后来被朱元璋杀了;这三个儿子都没有后代也就是说郭子兴男系后人断绝。
郭子兴还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是养女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嫁给了朱元璋,另一个是亲女儿也嫁给了朱元璋,就是郭惠妃,后来生下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十三子代王朱桂,十九子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也就是说郭子兴的后人只有女儿这一支。
朱元璋在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因为他没有后人,所以让他的邻居一家姓宥的世代看守他的陵墓,作为回报免去了宥氏一家赋税徭役。没想到这给子孙后代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朱元璋死后到了宣德年间,突然有个名叫郭老舍的自称是郭子兴的后人,具体来说是郭子兴第四子的后人,当年是被偷偷生下的所以外人不知道要求给郭子兴看守陵墓,继承该有的待遇。这一下子给皇帝犯了难,毕竟这些事都过去几十年了,知道这件事的人大多都死了,谁能说他是,但是也没有证据说他不是。最后皇帝也不想管,息事宁人给点钱打发了。
到了弘治年间,这个郭老舍的曾孙郭琥又一次来到京城要求继承奉祀郭子兴,而且给钱也不好使了。这一次宥氏家族没有再沉默,再沉默饭碗就没了,于是上奏这个郭琥是假的,一时双方争执不下,孝宗下令调查。
结果调查中发现祭祀郭子兴的庙里有
一块太祖朱元璋亲手写的碑文。里面一面详细写了郭子兴一生和家庭状况,明确写了郭子兴只有三个儿子,而且都死了没有后代。朱元璋说的就是圣旨,不管郭琥是不是他都和郭子兴没关系,于是,明朝以此为借口将这个郭琥赶走了。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亲手写出郭子兴的事迹,然后命太常丞张来仪将其刻在碑上。宣德年间,滁阳人郭老舍以滁阳王亲戚的身份,到京城朝见。弘治年中,有一个名叫郭琥的人自称是四世祖老舍,即滁阳王的第四个儿子,因而被授予冠带奉祀滁阳王。不久,被宥氏揭发。礼官说:“滁阳王的祀典,是太祖所定,滁阳王没有后代,庙碑上已经刻得很清楚了,因此老舍不是滁阳王的儿子。”郭老舍被剥夺奉祀的资格。
yulinling3
元朝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政权。
而它的寿命并不长,只有98年,虽然它退出中原之后,其政权并没有立即土崩瓦解,而是又持续了三十多年,但这只勉强算是“苟且”吧。
不过相比较秦朝、隋朝等这些极其短命的王朝,元朝这近百余年的光景,似乎要好很多。
既然说到元朝,飞鱼觉得有必要说说它与蒙古帝国的关系,严格意义上讲,元朝并不是蒙古帝国,而是属于蒙古帝国中的一个相当有实力的汗国,除了元朝外,还有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窝阔台汗国四大汗国。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朱元璋和刘邦是出身于平民,而刘邦在起义前就已经是亭长,算是秦帝国的基层干部,这一点上比朱元璋要强一些,朱元璋完全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
但是,朱元璋虽然是白手起家,却在刚刚加入郭子兴的队伍时,就获得了郭子兴的亲兵这么重要的职位。亲兵,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警卫员,是将帅身边的贴身护卫,自然也就最接近将帅的权力核心。
作为创建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他这一路走来付出了不知多少血汗;放弃了多少自己所想所希望要做的事情,甚至为了天下大权连人性和美德都无情地抛弃了。可能他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可奈何,很多事情发展到最后他不得不如此行事。要知道朱元璋可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出身,出生在微末贫苦家庭的他可没有什么依凭能让他去争去闯。在他年纪还非常小的幼孩时期,他多数亲人就因为缺少食物而曝尸荒野。而为了他能活下去有一口饭吃,他的父母早早地就把他送进寺庙讨生存。自此,他就削发做了和尚常年伴在青灯古佛身旁
在郭军中有两个人对朱元璋很不服气,也就是郭子兴的二儿子郭天叙和妻弟张天佑。虽说女婿是半个儿子,但是怎么也比不上亲儿子吧。所以郭天叙和张天佑对朱元璋得势很不服,张天佑还跑到毫州从小明王韩林儿那里领到了委任状: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这样一来,朱元璋成了三号人物,被郭天叙和张天佑压了一头。
说实话,郭天叙和张天佑没有大能耐还总想压过朱元璋,让朱元璋很难受。不过朱元璋城府很深,他想的是吞下整个郭家军,如果直接闹翻,反而会引起分裂。正好朱元璋收降了一个白眼狼陈垫先。陈垫先是淮西义军元帅,后来被朱元璋收编。但是陈垫先在朱元璋要攻打集庆时,偷偷和集庆城中的元军取得联系,准备投诚。这事让朱元璋知道了,就将计就计,让陈垫先和郭天叙、张天佑分成两路大军进攻集庆。
真正对朱元璋造成威胁的,其实是郭子兴的三儿子郭天爵,因为郭子兴死后,小明王韩林儿刻意用郭天爵制约朱元璋,一个是中书右丞;一个是平章政事。实际上就把义军的权力分成了两块,让他们相互制约。所以这其实就是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的矛盾,永远无法调和。《明史》倒是很本分,实话实说,“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原因吧,公开承认了郭天爵是朱元璋杀死的。
总结:虽然郭子兴儿子死绝了,但是郭子兴将亲女儿郭氏和义女马氏都嫁给了朱元璋,也算是在大明朝皇室中留下了郭家的血脉。代价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儿子和妻弟的性命,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祭品。
好想告诉你
提起朱元璋,我们脑子里第一印象浮现出来的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当时群雄并起的局面下脱颖而出,不可谓不厉害,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过朱元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但是,朱元璋明明出身于一个很穷苦的家庭,要势力没势力,要钱财没钱财,他是靠谁发展壮大起来的呢?
人们常说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用来形容虽然有些人有着雄图大志和一身抱负,但是没有遇到一个赏识他的人,于是被埋没了。不过朱元璋却不属于这类人。虽说朱元璋一直都生活的非常困难,到处逃荒,为了混口饭吃,最后不得不在寺庙当和尚。
但是就是在寺庙当和尚的时候,朱元璋的伯乐来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受不了压迫的各方人马纷纷组织起义,号称红巾军,而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朱元璋这时收到了好友汤和的信,邀他加入义军,干大事。朱元璋本来就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于是立马就去找汤和,加入郭子兴的麾下。
而作为朱元璋的伯乐,郭子兴也不是一个庸人,郭子兴(1302年-1355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散尽家产,结交不了少壮士,这也是郭子兴势力集团庞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郭子兴特别会识人,朱元璋加入之后,打了不少胜仗,并且在军队里声誉很好,郭子兴注意到他之后,观察了他一段时间,觉得朱元璋能堪大任,把他作为自己的心腹知己,一步步提拔,朱元璋一跃成为郭子兴集团数一数二的人物。
得了势的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传奇。按说,如果没有郭子兴的提拔和赏识,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那么,后来建立起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这位伯乐以及伯乐的后代的呢。
郭子兴总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一个养女。要说郭子兴儿女的待遇,那可真是天差地别,郭子兴的大儿子,甚至史书都没有记载他叫什么,“名字待考,战死”,史书的记载少之又少,寥寥数笔。二儿子郭天叙倒是还风光了一把,郭子兴死后,由他接任总指挥,郭天叙倒也是个有头脑的主,当时虽然自己是一把手,但是朱元璋势大,郭天叙就想通过打胜仗,夺地盘来证明自己,可惜天不随人愿,在攻打集庆府时,被叛徒陈埜出卖而牺牲。
按理说,大儿子和二儿子是战死的,跟朱元璋没啥关系,可是老三不干,他一上台,就想杀掉朱元璋,一方面为了报仇,另一方面夺回自己家的势力集团,可是朱元璋又不是等闲的主,既然你对我起了杀心,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三下五除二,老三就也走了。
郭子兴的俩个女儿,倒是真正享受到了荣华富贵,养女就是后来的马皇后。而女儿郭惠妃也甚是得宠,生有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也算郭子兴的后代了。总之,郭子兴的儿子都死在了战乱年代,那时候大明王朝都还没建立,也谈不上享受,而俩个女儿后来不仅身份尊贵,还均得善终,也算是朱元璋对郭子兴的报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