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mamin
红巾军老板,马皇后就是郭子兴的义女
骑士
郭子兴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岳父,朱元璋是靠他才得以发迹,而且朱元璋的正室马皇后还是郭子兴的养女,有了这一层关系,郭子兴后来虽死但后代依然过的很好。
女儿被封为了郭慧妃,从史书记载来看朱元璋对他死后的待遇很是不错,不仅把他追封为滁阳王,还给他建庙竖碑。
李专哟西
作为老丈人,在朱元璋称帝道路上,郭子兴对其帮助巨大,不仅多次提携,还将自己的养女嫁给当时一无所有的朱元璋,且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在后面成为朱元璋的嫔妃,那么在老丈人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又是如何报答郭家之后呢?
弘治年间,有一个自称是郭子兴后人的人前去京城讨要滁阳王的爵位,而这滁阳王正是在朱元璋称帝后追封郭子兴的爵位,这件事最后怎么处理呢?
没过多久当朝礼官便给出了回应,那便是先祖朱元璋曾亲自命人为郭子兴刻下庙碑,并在庙碑上记载滁阳王郭子兴没有后代。从而该人并没有得到滁阳王的爵位。
先不说这人到底是不是郭子兴的后代,要知道郭子兴共有三儿两女,除了长子早年去世,其余几个孩子在郭子兴去世的时候都健在,这件事朱元璋也是知情的,那为何朱元璋要记载郭子兴没有后代呢,是因为两人之间有所间隙,所以是朱元璋故意如此吗?
朱元璋最大的贵人——郭子兴作为青年豪杰的郭子兴凭借着侠义的性格结交了一大帮朋友,眼看元朝腐败,至正十二年,他便迅速起兵自立门户占领濠州,一时间附近的豪杰纷纷响应号召投奔郭子兴。
当时正在外面流浪的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跟着想要投奔郭子兴,相比较其他的志向来说,此时无家可归的朱元璋只想找到一个住处,并吃顿饱饭,而在投奔过程中也是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在投奔过程中,门口护卫因怀疑朱元璋是间谍于是便将他抓了起来,等郭子兴赶到时,发现此人面貌非同寻常,将来毕竟会成大事,经过一番交谈后郭子兴便将其留下。
为了考验朱元璋,郭子兴多次让朱元璋外出征战,随着经历的战事越来越多,朱元璋也更加得心应手,出战在外也是屡立战功,这让郭子兴十分开心,多次提拔朱元璋。
不得不说朱元璋能有之后的成就,郭子兴算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了,为了表示自己的看重,郭子兴还将自己的养女嫁给了此时还一无所有的朱元璋,没错,这个养女便是日后的马皇后。
此时的朱元璋可谓是人生得意,手中带着兵马虽然不多但最起码还是个官,还有个媳妇,虽然只是郭子兴的养女,但却非常贤惠,于是他便更加的敬重郭子兴,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朱元璋和郭子兴之间彻底有了过命的关系。
虽说当时有好几人同时起兵反抗元朝,但这几人的关系并不融洽,各自为帅谁也不让着谁,几人之间因为这事还没少闹矛盾,在徐州城被攻破,里面的守城将军来投奔濠州后,这层矛盾彻底激化。
当时来投奔的有两人,分别是彭大和赵均用,郭子兴更加看重彭大所以屡屡对其赞赏,而对另一个将领赵均用,则是熟视无睹,这让赵均用心中不太好受。
这时候作为郭子兴对手之一的孙德崖便故意站出来挑拨矛盾,试图让赵均用对付郭子兴,从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在孙德崖的三言两语下,赵均用便被激的恼怒不已,马上命人偷偷捉拿郭子兴并将其关押起来。
等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郭子兴已经被逮捕并囚禁于孙德崖家中,朱元璋只好求助于彭大,在得到彭大的支持后朱元璋迅速前往孙德崖家中救出朱元璋,如果不是朱元璋及时赶到,那么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从此以后郭子兴便更加重用朱元璋,就凭他敢冒死救自己这一点便是足够了,朱元璋也顺利再度升官,手下的士兵也越来越多。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和郭子兴之间并没有太大矛盾,甚至郭子兴还是朱元璋的岳父,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特意注明郭子兴无后呢?
其实这也不能怪朱元璋,在当时郭子兴确实有两个儿子和女儿,但等到了朱元璋登基的时候,郭子兴的儿子已经全部去世,只剩下两个女儿在朱元璋身边,按照古人的说法,郭子兴还确实是没有可以继承王位的后人。
郭子兴共有三子两女,除了老大英年早逝和那两个女儿外,二儿子郭天叙和小儿子郭天爵的死,或多或少都跟朱元璋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还有一个甚至是被朱元璋亲手处死。
二子郭天叙
在朱元璋迎娶了马氏之后,他的生活便开始顺风顺水,郭子兴对他越来越器重,这让郭子兴的亲生儿子郭天叙不满,因为他非常害怕父亲因为看重朱元璋,从而会在他死后将自己手中的大权全部交给朱元璋。
于是郭天叙便想方设法地找朱元璋的谋反,毕竟只要朱元璋死了,那么他郭天叙则肯定可以继承父亲郭子兴的权力和地位。
拿定主意后,郭天叙便天天到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不好,起初郭子兴还十分相信朱元璋,可是在郭天叙的多次举报之下,郭子兴也起了动摇之心,认为朱元璋必然会谋反,于是便先一步将朱元璋拿下。
为了让朱元璋快速消失,郭天叙还想到一个办法,那便是在将朱元璋囚禁起来后,不给他吃喝,让他活生生饿死,幸好有马皇后多次救助,朱元璋这才死里逃生,很多人都羡慕朱元璋对马皇后的爱情,殊不知马皇后对朱元璋的所作同样也不少。
虽说是没有了性命之忧,但濠州却是呆不下去了,在亲信的帮助下,朱元璋选择离开濠州自己外出打拼,郭天叙则是应愿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至正十五年,郭子兴因病去世,儿子郭天叙顺势接过父亲的权力,在小明王的安排下,郭天叙成为元帅,而朱元璋则是一个副元帅,然而就是这样了,郭天叙仍旧没有放过朱元璋。
在朝堂之上,郭天叙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力于是便多次诬陷朱元璋,朱元璋并没有选择跟他一般计较,两人便以这样的态度共事一个朝廷。
为了谋取更大的权力,郭天叙多次率兵出战,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他还未创出巨大战功的时候,便被元军逮捕并杀害,郭子兴的二儿子就此离开人世。
三子郭天爵
郭天爵跟自己的哥哥郭天叙一样,都觉得朱元璋有愧于他们郭家,所以总想抢回朱元璋手中的权力,但这次朱元璋并没有选择无视。
在郭天叙战死后,为了弥补他,小明王便将他的弟弟郭天爵破例提拔成中书右丞,这个官职也不算小了,仅次于当时如日中天的朱元璋,但郭天爵就是不乐意。
所谓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说的就是郭天爵,在得到官职后仍然想抢夺朱元璋的权力,这让朱元璋彻底恼火了,一个小小的郭天爵又怎么能斗得过心思缜密的朱元璋呢,没多久后,郭天爵便被朱元璋亲手处死,至此,郭子兴的儿子全部去世,子嗣当中也仅剩下一个养女和一个女儿。
所以再说朱元璋是如何报答郭子兴后人的,这事还真不好说,你说朱元璋报答了吧,他确实处死了郭天爵,让老郭家彻底断了后。
但要说没报答吧,郭子兴的两个女儿也确实是衣食无忧,一个当了皇后被朱元璋终日宠爱,一个则是当了宠妃,生活也确实不错。
不过到头来看,倒是这个女婿受益最大,娶了自己两个女儿,还当上了皇帝,你说是不?
贵贵猫猫
两个女儿,一个是皇后一个是皇妃。
小七@
朱元璋的成功是离不开郭子兴,他不仅是朱元璋的伯乐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可以说没有郭子兴就没有未来的朱元璋,郭子兴在朱元璋即将给砍头的时候救了他,并留下他作为自己的护卫,朱元璋从心里是感谢郭子兴。
金子总是会发亮的,朱元璋在郭子兴这里越做越好,并且待郭子兴为生父,郭子兴在看到朱元璋态度后对朱元璋越是十分好的,并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他为妻,郭子兴死的时候,朱元璋可以算的上郭子兴部队里面重量级人物。
郭子兴给了朱元璋如此高的地位,自然也会招到其他人不满,郭子兴二儿子郭天叙和妻弟张天佑对朱元璋产生了不满,在怎么说自己是郭子兴的儿子自然比得上作为女婿的朱元璋,他到韩林儿那里取得了委任状,郭天叙成为都元帅,张天佑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可以说朱元璋一下子成为郭军的三号人物。
朱元璋原本就是不好惹的主,而且也有一定野心,他想吞下郭子兴的军队,但是直接闹翻又不可以,朱元璋最后借刀杀人处理掉了郭天叙和张天佑两人,这个刀就是陈野先他不负朱元璋期望最后顺利帮助朱元璋处这两个碍事的人给处理掉,陈野先最后也死因不明,可以说朱元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郭天叙死后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郭天爵,朱元璋对他并不放心,也在寻找借口处理他,郭天爵因为对自己现有情况不满意,经常发牢骚,时间久了之后要朱元璋知道后,朱元璋认为郭天爵是个隐患,最后找了个“谋逆罪”处理掉了郭天爵。
朱元璋本身就是狠角色,对于自己有危害的人他都会毫不留情处理掉,我们知道郭子兴大儿子郭大舍是战死的,二儿子郭天叙是朱元璋借刀杀人而死,三子郭天叙因为发牢骚最后给朱元璋以谋逆罪处死,郭子兴的几个儿子先后各种原因处理掉后,郭家就断了后,可以说在权利面前,一切亲情都是浮云,毫无恩情可言,不管曾经郭子兴对朱元璋有多大的恩德,只要挡了朱元璋的道都必须死,可以说朱元璋做事情是十分狠毒。
郭子兴虽然儿子都死光了,但是郭子兴的女儿、义女都嫁给朱元璋儿子,这个也可以算朱元璋给郭家在皇室中留下了血脉,但是这个代价就是郭子兴两个儿子和妻弟的性命,他们成为了大明皇朝建立的祭品之一。
端太久的mm豆
概述
感谢邀请,郭子兴是朱元璋王朝的重要贵人,但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主要是靠自己,跟郭子兴没多大关系。
第一朱元璋看中郭子兴儿子冒进,让叛徒干掉了郭子兴最有实力的二儿子。朱元璋对郭子兴的加封祭奠措施,这是因为朱元璋需要明朝有一个精神领袖的存在。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明皇帝朱元璋对待郭子兴这一层身份利用。果然能当上皇帝的每一个简单的……
第三郭子兴的三子,被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处死。这一举动同样是利用郭家,因为我们所知道朱元璋需要杀鸡儆猴,不然郭子兴的三子也不会被一图谋不轨给处死。
第四朱元璋纳郭子兴的幼女为妃子,生了不少孩子。这点是因为马皇后的关系,朱元璋在狠的心,看在马皇后的面上也不会对郭家赶尽杀绝。不过最后郭家后代基本离开了纷扰的朝堂,过上平凡人的生活。
结语大儿子早逝,总的来说郭子兴并未绝后,其子孙生生不息,开枝散叶。
薇tifferny
郭子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使朱元璋崛起的关键人物。
郭子兴既然对朱元璋有恩,那么朱元璋称帝后,对郭子兴的后人又如何呢?
郭子兴有三子,一个女儿,一个养女。
长子,在反元的战争中牺牲。
次子郭天叙曾阴谋对付朱元璋。郭子兴死后,小明王任命其为都元帅。后与舅舅张天祐领军攻打集庆府,被叛徒陈埜出卖而牺牲;
三子郭天爵阴谋对付朱元璋,被朱元璋所杀。
女儿郭氏,郭惠妃,生母张夫人。明太祖朱元璋之妃妾,生有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养女,就是朱元璋的马皇后。
飞大壮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没有郭子兴,便没有朱元璋,也就没有 276 年的大明王朝,这个历史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郭子兴是朱元璋崛起的关键人物,也是朱元璋从军的开始。朱元璋从郭子兴的亲兵,十夫长成长为后来的军事统帅,开国皇帝,虽然其中多是朱元璋个人的能力和本事,但与郭子兴相处的三年(1352——1355)仍是其人生不可忽视的历程和财富。
郭子兴和刘邦是极相似的两个人,1352年郭子兴举兵反元,时年五十岁,刘邦起事时也是五十岁,正所谓“五十岁造反,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刘邦娶了有钱人吕公的女儿吕雉为妻,郭子兴虽没娶有钱人家女儿,但他的父亲郭公却是娶了个有钱人家的女儿为妻,郭家由此发迹。
郭子兴也正是靠着这笔遗产广交豪杰,杀牛宰羊,聚兵反元。刘邦成功了,他的老爸刘公在史书上变成了刘太公,郭子兴失败了,他的父亲郭公依然只能是郭公。
(朱元璋)
郭子兴是最早一批起兵反元的义军首领,但在群雄大乱斗的时代,早起的鸟儿不一定有虫吃,比如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都早早的离开了历史舞台。郭子兴也是如此,作为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从 1352 年起兵到 1355 年去世,三年时间便匆匆而去,他的儿子们也紧跟其后尘,离开了这个历史舞台,父子四人都没有等到大明建国的那一天。
史料记载,郭子兴有三个儿子,老大姓名不可考,早早战死。1855 年, 53 岁的郭子兴去世后,次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在军中虽位列第三,但这支部队毕竟绝大多数是朱元璋拉扯起来的,且朱元璋有胆有谋,所以这支军队名义上为郭家军,实则已是朱家军。
郭子兴死后的第二年即 1356 年,这支部队开始渡江攻打南京,在这场战斗中,郭天叙,张天祐吃了一趟鸿门宴,被叛徒出卖被杀,有人认为这是朱元璋所精心设计的。此时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尚在军中。
郭子兴去世后的第三年 1357 年,朱元璋的威望日盛地位日高,作为郭子兴的儿子郭天爵自然心中不服怨声载道,朱元璋便以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至此,郭子兴病逝,老大战死,老二被杀,老三被处死,郭家父子四人都离开了人世,朱元璋彻底掌握了这支军队,再无半点郭家痕迹。而此时距离大明朝的建立还有 12 年时间,朱元璋任重道远。那郭子兴还有后人吗?有!
(马皇后)
大家都熟知郭子兴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即孝慈高皇后,马皇后,殊不知郭子兴唯一的亲生女儿郭氏后来也成为了朱元璋的女人即“郭惠妃”,并为朱元璋育有三子一女,即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和永嘉公主。
蜀王朱椿聪明好学,有“蜀秀才”之称。就番成都后,在成都红照壁一带修建了气势磅礴的蜀王宫,并在锦江沿岸修建了不少亭台楼阁。朱椿的王妃更是名将蓝玉之女,蓝玉案发后,蓝氏也应蜀王妃的身份才免得一死,逃过一劫。
代王朱桂的封地在山西大同,为明朝“九大塞王”之一。 1399 年建文帝开始削藩,朱桂因罪被废为庶人,朱棣上台后恢复了朱桂的王爵。
谷王朱橞的封地在宣府,修长城,建关楼,为明朝北部边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谷王朱橞带兵勤王入驻首都南京。 1402 年朱棣大军兵临城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开城投降,迎接燕军入城,史称“金川门之变”,建文帝不知所踪,永乐皇帝朱棣登上历史舞台。后朱橞自视有功,逐渐横行无道起来并有谋反之举,被朱棣废为庶人囚禁起来,最终在囚禁中死去。
洪武三年,即 1370 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并赦免其邻里的赋税,令其为郭子兴守墓。宣德年间,也就是朱元璋的曾孙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有个叫郭老舍的人自称是郭子兴的亲戚,入京朝见并获得一些赏赐。
弘治年间,这就有点久远了,此时已是大明朝建立百余年之后的事情,又有人自称是郭老舍,被朝廷赐予官带,但不久被为郭子兴守墓的人家所揭发,免官。
郭老舍是郭子兴的后人吗?大概率不是!一方面,当时的礼官说郭子欣的事迹是洪武皇帝朱元璋亲书并刻在庙碑上,庙碑上明确写着郭子欣已经没有了后人。另一方面郭老舍是被为郭子兴守墓的人所揭发,为郭子兴守墓的自然对郭家的事情了如指掌。我们都期待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们都子孙绵延,香火不断,但很可惜,郭子兴并没有!
郭家在历史上出了不少人物,明有郭子兴,唐有郭子仪,当然严格来说郭子兴是元朝人,他并没有等到明朝建立的那一天。历史上有姓郭的人做皇帝吗?当然有 !
五代中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也是一个狠角色,曾打抱不平而暴扁屠夫,没错,《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原型便印在这位周太祖郭威身上!
朱元璋的确是靠郭子兴发家的,而且郭子兴对他还有再造之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乱世之中,一介草民没有一点社会根基没有一点资源,很快也就会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了。
当年朱元璋当和尚,据说在剃度的时候香头一挨他的头皮就灭,方丈认为他戾气太重不便留下,后来误打误撞到了郭子兴的义军里。郭子兴慧眼识珠,重用朱元璋,还把自己的养女马大脚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也正是因为郭子兴的慧眼识人,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最终能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登上皇帝宝座。那么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是怎么样对待郭子兴的后人的呢?
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首先“感念郭子兴之恩情”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并建庙祭祀亲写祭文:“朕方从军,几乎被他人所害,惟王能活我,致有今日尽平天下,家国已成,再生之恩,终世不忘”。
至于郭子兴的儿子,在明朝建立之前就都死了,其中有一个儿子还是朱元璋处死的。但是郭子兴的女儿结局不错,没有被朱元璋赶尽杀绝,被纳为妃子,还为朱元璋生了三子两女。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郭子兴死时,大儿子已战死沙场,另外两个还正值壮年。而郭子兴死后,这两个人还是没有放过朱元璋,处处与他作对,仗着自己的官职比朱元璋高,便时时刻刻刁难朱元璋,这令朱元璋十分头疼。
这两个人是伯乐之子,朱元璋心里明白不好对付他们,若是真的和这两人起了争执,定会影响军队的稳定,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不过,没过多久,1356年,郭天叙在攻打江南时战死了。而另一个人郭天爵也没有活下来。因为他总是与朱元璋作对,忍无可忍的朱元璋便将其处死了。除了这两个儿子,郭子兴的两个女儿是幸运的。一个是后来的马皇后,另一个成了朱元璋的妾室,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这样看来,能够狠下心对待郭子兴的儿子,保证自己的称王之路,又能善待他的两个女儿,朱元璋确实适合做一个上位者,但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如果他不狠下心,死的那个人就是他自己了。对此你怎么看,评论一下吧!
gloria2010a
郭大帅唯一的儿子被他杀了哪来的后代?
twinkle
首先来看郭子兴的女儿,她的结局算是比较好的,被朱元璋抱回了家,封为了“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了二子二女,分别为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但郭子兴的儿子们,就没这么好的运气的,朱元璋让郭子兴绝了后。
郭子兴总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早年战死我们姑且不论,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之死朱元璋脱不了干系。
在郭子兴死后,其次子郭天叙成了新的元帅,而朱元璋只是左副元帅,所以为了权力,郭子兴的这两个儿子成了朱元璋最大的阻力,所以在朱元璋的眼里,他们必须死。
当然朱元璋还没傻到光明正大地去杀死郭天叙和郭天爵,而是现在攻打集庆的时候,故意不出兵救援郭天叙,好利用叛将陈埜之手将郭天叙与军队的二把手张天佑一起除掉,如此一来朱元璋就顺势成为了这支义军的一把手了!
可能大家以为朱元璋成为了军队的首领了,也该收手了,毕竟此时的郭子兴仅剩一个儿子郭天爵了,总不能让自己的救命恩人绝后吧!
但坏就坏在朱元璋占领南京后,郭天爵被封为江南行省右丞,在地位上仅次于朱元璋。加上此时的这支义军中除了朱元璋自己的嫡系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郭子兴的旧部,这些人视郭天爵为“精神领袖”。二者结合,郭天爵已经对朱元璋的地位造成一定的威胁,那么对朱元璋来说郭天爵也必死!
不过对付起郭天爵就简单多了,直接被朱元璋用“与群小阴谋”的罪名给处死了。
至此在朱元璋的操纵下,郭子兴算是绝了后,郭天叙与郭天爵全部被朱元璋以阳谋阴谋除掉,唯一的女儿与养女有都被朱元璋“抱回了家”,这下子朱元璋便可以以“郭子兴女婿”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将所有的军队收入囊中。
摩托再好也要骡拉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江南行省庐州路和州(今安徽和县)城内,江淮红巾军首领之一的濠州元帅郭子兴,在养女婿、和州总管朱元璋的府邸中去世,时年五十三岁。此时,郭子兴的军队分别由其妻弟张天佑、次子郭天叙、以及养女婿朱元璋所统领,在江淮红巾军名义上的君主——龙凤政权小明王韩林儿的诏令下,郭天叙成为濠州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三人一起共管濠州军队(当时的人们遵循元朝仪制,以右为尊,右副元帅高于左副元帅)。
三年前,至正十二年(1352年),还在家乡孤庄村皇觉寺当小沙弥的朱重八,因为儿时伙伴汤和(此时已经加入郭子兴军队)写来密信,请他前往濠州投军,于是离开了家乡,投奔濠州郭子兴所部。当时,因为一些误会,还留着和尚光头的朱重八差一点在濠州城外被红巾军兵士当做奸细逮捕并处决,幸好元帅郭子兴恰巧路过,遇到朱重八后见其为人豪气、见识不凡,因此下令释放了这个前来投军的青年,并把他收为自己的亲兵十夫长,随侍听用。
朱重八成为郭子兴的亲兵后,作战勇猛、处事机智,多次建立功勋;再加上他初通文墨,能协助处理文书案牍事宜,在一群文盲组成的亲兵队伍中更显得鹤立鸡群、表现突出,郭子兴越来越喜欢这个看起来前途无量的年轻亲兵。于是,郭子兴做主,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重八为妻,还给他改名为朱兴宗,字国瑞,后来又改名为朱元璋。
当时,濠州城内有包括郭子兴在内的五位起义军首领,郭子兴因为以孙德崖为首的其余四人粗鄙鲁莽、经常肆意劫掠民间而对他们很是不满,时常想要削弱他们的势力,所以遭到了孙德崖等人的忌恨,于是合谋想吞并郭子兴部。正好这时候,元军攻破徐州,徐州义军首领彭大、赵均用等人辗转投奔到濠州。孙德崖等人为了对付郭子兴,于是故意推举他们为濠州新首领,地位在原有的五位首领之上。郭子兴因为彭大有智谋、气度高而亲近彭大,却对心胸眼界一般的赵均用不加尊崇。
于是,孙德崖等人趁机挑拨赵均用,说郭子兴“只知道有彭,不知道有赵”。赵均用果然大怒,发兵捉住了郭子兴,把他关在孙德崖的家中,准备杀死。这件事被刚从其他军营办事归来的朱元璋知道后,立即联络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直接跑到彭大的营中求救,然后和彭大一起冲到孙德崖的家里,摆出火并的姿态,强行砸破屋门,把郭子兴救回了家。因为此事,郭子兴对朱元璋这个养女婿感激不尽,更是重用。
此后,元军大举包围濠州,围城攻打,这时候濠州城内的义军首领们才暂时放下私人恩怨,合兵一起抵抗元军。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抵抗,到至正十三年(1353年)春天,因为指挥攻城的元军统帅贾鲁病逝,元军撤退,濠州这才惊险地获得了安全。
但守城获胜后,濠州城内又开始内讧,彭大和赵均用凭借所辖军队较多而开始称王,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五人实力弱小,只得继续称元帅。彭大称王后很快去世,赵均用看不起彭大的儿子彭早住,在濠州城内一天比一天专横,还挟持着郭子兴等人强行进攻盱眙、泗州等地,并企图吞并原濠州义军势力。
年轻的朱元璋志向远大,并不想局促在小小的濠州一地,他见城内诸首领争权夺利、彼此敌视,内讧不断,知道这里不是自己发展壮大的最佳选择。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向郭子兴请求回乡募兵,并以濠州义军的名义向其他地区发展,以扩大义军的影响,郭子兴认为这样做可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并和赵均用部相抗衡,于是很高兴的同意了朱元璋的意见。
于是,朱元璋凭借着郭子兴“濠州元帅”的名头,返回家乡——钟离乡太平孤庄村招募壮丁,他幼年时的伙伴徐达、郭英等人,以及孤庄村附近村子的青壮年得知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并在军中做到了中层将领、此次返回家乡来招募新兵后,都踊跃报名从军,投靠朱元璋;不久的时间内,朱元璋招募到七百多人,顺利返回濠州。得到这么多有生力量加入的郭子兴大喜过望,把立下大功的朱元璋提拔为军队镇抚。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天,朱元璋在濠州城内观察了半年之久,见诸首领彼此之间勾心斗角、相互提防,没有兴盛发展的气象(包括自己的主帅、养岳父郭子兴在内),知道和他们混在一起成不了大事,便再向郭子兴请求,自己愿意“为军前驱、南略新地”,单独率军向南方发展、扩大势力。郭子兴因为有之前朱元璋募兵成功的先例,也表示支持,但不希望朱元璋带更多的军队出濠州(因为要留军队在手、和其他首领对抗),朱元璋于是只带了自己的心腹亲信二十四人(即淮西二十四将:徐达、汤和、费聚、周德兴、郭兴、郭英、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出城,向濠州以南的定远等地进发,从此开始了自己独当一面、扩张发展、乃至于攻略天下的第一步(淮西二十四将中,除了在大明建国前就战死、病薨的几个人外,其他人在大明建立后,都成为获封公爵、侯爵的开国勋贵)。
至正十四年(1354年)初,朱元璋带着二十四名心腹一路南下,先后招募了进军途中的地方武装三四千人,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然后在定远横涧山击败当地驻守的的元军,获得了降军中的精兵二万人,都编入自己麾下,并在南下滁州(安徽滁州)的半路上得到了定远当地有名儒士李善长的投效,朱元璋任命李善长为自己幕府的掌书记;就这样,离开濠州不过才几个月,朱元璋的基业就初见雏形、并向着更加兴旺发达的态势发展,这和固守濠州、固步自封的诸义军首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元璋势力大涨后,在徐达、李善长、汤和等亲信的协助下,很快攻取了滁州,得到了自己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地盘。而此时的濠州城中,义军内讧却越演越烈,赵均用在自称永义王后,对自称鲁淮王的彭大之子彭早住不断压制其权力、夺占其势力范围,而彭早住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两家终于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六月爆发火并,在濠州城内大打出手;而郭子兴、孙德崖等五元帅也各自站队,郭子兴支持彭早住,孙德崖等支持赵均用,纷纷出兵参与混战。
内讧火并的结果是赵均用一方获胜,彭早住大败被杀,濠州城被赵均用、孙德崖等人全部掌握。对于站错队的郭子兴,起初赵均用、孙德崖想要把他直接杀死、吞并其部属,但远在滁州的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被,写信给赵均用,述说当年他被元军赶出徐州,投奔濠州时,是郭子兴主动接纳,这才得以立足,现在如果要杀郭子兴,那么天下人都会认为你赵均用是一个恩将仇报之人,将来怎么能再招纳人才、成就大事;况且郭子兴现在还有一万多部属,如果硬要强行火并的话,你们也会损失惨重,另外,自己作为郭子兴的养女婿,也不会坐视岳父被杀而不管。
因为有朱元璋这样强硬的表态,所以赵均用、孙德崖等人也不敢真的对郭子兴下手,但又不愿意他继续留在濠州碍事,便借口濠州地方狭小贫瘠,不足以维持这么多军队,排挤郭子兴出城,带着他那一万多人的军队,和妻弟张天佑、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女儿郭氏、养女马氏等亲眷,到滁州去投奔养女婿朱元璋(郭子兴长子在其起兵之初就去世了,或许是战死在战场上,其名经后世考证,大概是叫郭大舍)。
朱元璋在滁州得到郭子兴要前来的消息后,没有做出任何不满地表示,并亲自出城迎接岳父,将所掌握的兵权和地方治理权立即交给郭子兴,态度恭敬而谦逊。郭子兴很是高兴,让朱元璋像以前一样辅佐自己,担任左右手。
郭子兴是地方豪强出身,性格强悍、豪迈、耿直,但也有易怒、多疑、不能容人等缺陷(所以才和孙德崖、赵均用闹翻),虽然他很赏识朱元璋,也确实是他提携、重用了朱元璋,才使得这个当年的乞丐小沙弥得以迎风而起、成就如今的一番事业;但郭子兴本人起兵后屡屡遭受挫折,又被赶出老巢濠州,狼狈地投靠原本的下属、养女婿,所以心里一直怨气深沉;再加上别有用心的人(大概率就是他自己的亲眷等)为了攫取更多权势,多次挑拨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撺掇他削弱朱元璋的权力,收归自己手中;所以郭子兴慢慢地开始对朱元璋猜忌怀疑起来,疏远而冷漠地对待他,还把朱元璋下属中的得力之人调离他的管辖,以削弱朱元璋的兵权。
朱元璋机智聪明,怎么会不知道这是郭子兴听信了谗言,在猜忌自己。于是,他平日里行事更加小心谨慎、不落把柄给想要陷害自己的人,其妻马氏在他的示意下,也加倍殷勤侍奉养父郭子兴,替朱元璋笼络人心。因此,郭子兴和朱元璋这对翁婿,在滁州时总算可以安宁相处,没有明面上的龃龉。
和当初主动请求离开濠州、以便出外建立自己的独立势力范围一样,朱元璋见和郭子兴一起呆在滁州的结果是处处受制、不能成就心中的大事业,于是又一次向岳父提出向滁州外围扩张发展,以壮大己方的势力(以此借机出外镇守、离开郭子兴的直接统领)。郭子兴也有这种扩张势力的愿望,便采用朱元璋的谋划,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初,命妻弟张天佑与朱元璋部将汤和率军出征,假装元军,偷袭和州(今安徽和县)并一举攻克了和州。
和州被攻克后,朱元璋向郭子兴请缨,愿意前往和州驻守,作为滁州的外围屏障,郭子兴因为之前朱元璋将滁州经营得很好,自己才有这块稳固地盘,也想朱元璋将来把和州像滁州一样治理好,便同意了朱元璋的请求,委任他为和州总管,率本部军队前往和州驻守。
当初,赵均用、孙德崖等人在火并彭早住、赶走郭子兴之后,独占了濠州,但濠州经历多年战火之后,地方穷困,灾荒连连,义军队伍缺粮情况严重。孙德崖无奈之下,只得率部离开濠州,四处就食,此后辗转来到和州境内。孙德崖知道和州守将是当年曾经一起抗击过元军的朱元璋(选择性遗忘了曾经抓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甚至要杀害他的旧事),于是向其去信,请求进入和州城内,暂时解决一下缺粮的窘境。朱元璋大度地同意了孙德崖的请求,让他的军队入城,还提供粮食给孙德崖的军队。
朱元璋前脚接纳了孙德崖,后脚就有人向在滁州的郭子兴告状,得知仇人来到了自己的地盘,而养女婿没有为自己报仇,居然还提供粮食给孙德崖之后,怒气万分的郭子兴立即率军赶往和州,要向朱元璋当面问罪,并发兵攻打孙德崖。
朱元璋在郭子兴来到和州后,恭恭敬敬地前来参拜,郭子兴心中愤怒,很久都不理会朱元璋,还命令军队戒备,要发动对孙德崖的进攻。朱元璋苦劝良久,以“家事缓急皆可理,外事当速谋,为大恢复计,应以和为贵”为由谏言岳父,郭子兴才勉强同意了朱元璋的意见,但是要朱元璋立即将孙德崖部驱逐出和州。
此时,孙德崖已经得知郭子兴来到和州,为了不给接纳自己的朱元璋添麻烦,他准备主动离开和州,朱元璋提出自己去孙部已经出发至城外的前营,以送行的名义做人质,孙德崖则在城中的后营中主持撤军,双方都尽量保持和平的态势脱离接触。可就在朱元璋按承诺到孙德崖前营中送行时,城内的孙德崖却被郭子兴发动突然袭击生擒。得知主帅被擒后,孙德崖的前营也将朱元璋抓住,声称如果不放回孙德崖,那么就杀了朱元璋。
当时郭子兴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断,形势万分危急。关键时刻,是朱元璋的心腹大将徐达主动提出出城去换回朱元璋,并联合城中的朱元璋亲信们“力劝”郭子兴不能坐视朱元璋的安危不管(否则就不再奉郭子兴为主帅),一定要保证孙德崖的安全。此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人质交换过程,孙德崖被释放出城,朱元璋和徐达也先后安全归来,这一场惊天动荡才最终落幕(这也是明太祖戎马一生中,最为凶险紧张的时刻,几乎因此而丧命。)
郭子兴平生最恨孙德崖,这次几乎将他除掉,可是因为女婿的缘故,最后还是让他给逃脱,心中的懊恼就别提了。另外,因为此事,让他也知道了朱元璋如今的实力已今非昔比,不再是自己能够轻易掌控的(徐达为首的诸人“力劝”他要保证朱元璋的安全就是明证),女婿羽翼已丰、势力扩张迅猛,自己再也没有对其发号施令的资本了。在这些负面因素的刺激下,心里既懊恼怨恨、又焦虑失落、且惴惴不安的郭子兴抑郁成疾,直接病倒在和州,虽然朱元璋和马氏细心侍奉、尽力照料,但还是没有使其痊愈,就在孙德崖逃离和州后不到一个月,心病和身疾都十分严重的郭子兴在和州病逝,年五十三岁(郭子兴死后,孙德崖想乘虚偷袭滁州,被郭子兴部将击败、斩杀)。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护送其灵柩返回,归葬于滁阳。此时,郭子兴部的大部分军队都归于朱元璋所掌握,但也有一部分军队是由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及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统管。龙凤政权首领小明王韩林儿趁机招揽这支颇有实力的军队,发布令旨,以郭子兴次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女婿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按实力和智谋来说,朱元璋勇谋兼备、将士同心,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更有资格担任主帅,继承郭子兴所遗下的军队和地盘。但朱元璋考虑到龙凤政权的名号正统、又势力强大,可借助威势壮大自己,于是同意听从其号令,屈居张天佑、郭天叙之下,并奉小明王为主,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朱元璋所部虽然占据了和州,初步建立起势力范围,但和州地方狭小,出产不足,不利于朱元璋继续扩大势力,而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安徽当涂)、芜湖等地,则地方富庶、物产丰富,是适合建立根据地的好目标。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猛将常遇春归附朱元璋,巢湖廖氏、俞氏水师也前来归顺,朱元璋渡江攻取更大地盘的条件已经成熟。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渡江攻克采石、太平,把势力范围扩张到江南。
朱元璋攻克太平后,亲元的江南民间武装首领陈埜先率领数万人前来攻打太平,在徐达、邓愈、汤和等将领的合击之下,陈埜先大败,被生擒至朱元璋面前。见到朱元璋之后,陈埜先立即要求投降,当时有多人向朱元璋进谏说陈埜先为人狡诈阴险、心怀不轨,劝朱元璋不要接受其投降。朱元璋则以:“杀之,恐失豪杰之心”为由,接受了陈埜先的投降,还把他释放回自己的军中,让他率领地方民军作为己方的附从军。
至正十五年(1355年)七月,郭天叙、张天佑、朱元璋等人率军攻克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等地,完成了对元朝江南重镇集庆路(今江苏南京)的包围;八月,各军逼近集庆路,其中郭天叙、张天佑率军驻守集庆东南处的方山,陈埜先部驻扎在城西南的板桥,朱元璋部由徐达等率领驻牛首山,朱元璋本人则以左副元帅的身份留守于太平府。
当时,已经有人探知了陈埜先正在谋划复叛、重新投靠元军的计划,并秘密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并没有立即对陈埜先采取反制措施,而是派人把他召来,大方的说:“人各有志,我不强求;从元还是从我,任你所选。”陈埜先则对天发誓:“我如果背叛您的再生之恩,神人共殛之!”朱元璋不加深究,放陈埜先返回了军营,也没有把陈埜先有谋叛意图的消息告诉正在前线的郭天叙和张天佑。
陈埜先返回驻地后,积极准备复叛,并向朱元璋请求,邀他到前线来指挥攻击集庆路,朱元璋心知肚明,没有应答。陈埜先见朱元璋不肯来,就又诓骗朱元璋,说元集庆守将左答纳识被自己诱到营中,请副元帅前来将其俘获,朱元璋也没有中计,不接受这个意见,但还是没点明陈埜先要作乱的企图。
见蒙骗不了朱元璋,陈埜先转而将目标放在了驻军方山的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身上,于是在九月间向郭天叙、张天佑发出商议军事计划的邀请,请都元帅和右副元帅到自己驻军的板桥军营内会面,并讨论进攻集庆路的计划。郭天叙、张天佑事先根本没有任何提防,于是应邀赶赴陈埜先的军营中议事。
郭天叙、张天佑到来后,陈埜先趁其不备,突然发动袭击,当场杀死郭天叙,擒获张天佑,然后押着张天佑向元集庆路最高守将、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福寿投诚请功;福寿大喜过望,重赏了陈埜先,并处死了张天佑。随后,福寿和陈埜先里应外合,对群龙无首的郭天叙、张天佑部发起突袭,将这一部分郭子兴的旧部击溃,损失惨重,溃败逃散。
不过在追击溃军的时候,陈埜先在金坛县(今常州金坛区)被地方武装“误杀”,只比郭天叙、张天佑多活了两天。陈埜先死后,福寿命其子陈兆先接管他的旧部,驻守在方山,协助守卫集庆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再次进攻集庆路,破城外的陈兆先部,收降陈兆先和其部属三万余人。当时朱元璋看出陈兆先与降军们心存疑虑,军心不稳,于是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人充当亲卫,在夜里守卫在自己身边。陈兆先知道此事后十分感动,从此甘愿追随朱元璋左右,效尽死力。后来,在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大战中,陈兆先奋勇作战,最终战死在军中,被追赠为颍上郡侯。)
就这样,名义上地位高于朱元璋的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都莫名其妙地死于陈埜先以及元军之手,所统帅的军队也大都溃散,失去了整体作战能力。而在郭天叙、张天佑被杀,军队溃败后,在后方太平府的朱元璋派出军队,将四散逃亡的原郭天叙旧部收拢,归并到自己属下,重新整编,成为了隶属于自己的军队。
郭天叙被杀后,郭子兴的子女只剩下三子郭天爵和女儿郭氏尚在,为了将来能够生活安定,郭子兴的二夫人张氏(郭氏生母)主动提出,把郭氏嫁给朱元璋为妾室,以求日后的平安,对于这个请求,朱元璋和马氏都没有异议,于是,郭氏就追随养姐马氏的脚步,嫁给了朱元璋。
而郭子兴第三子郭天爵,此次没有随军出征,而是留在后方滁州、和州。原本他以为舅舅和二哥被杀后,将由自己接替他们的位置,成为父亲所留下军队的新统帅;但当时军政大权早就被朱元璋全部掌握在手中,郭子兴的旧部也因溃散而被朱元璋收编,再也没有了原先的势力,所以郭天爵什么职位也没有捞到,成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外人。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汇集大军,再次攻打集庆路,在十天内便破城,并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得知获胜的消息后,晋封朱元璋为龙凤政权同佥枢密院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但不知出于何故,小明王又将郭子兴仅存的儿子郭天爵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成为朱元璋的副手。
根据后世《明史》的记载,郭天爵担任行省右丞后,“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朱元璋),论罪诛死”,就是说他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又对朱元璋“夺占”了郭家的基业而充满怨恨,久而久之,便想谋划作乱,暗杀(或者直接起兵)朱元璋,被查明后,论罪处死。但郭天爵的死因,更加真实的太祖实录中,却言辞模糊,没有过多记载,很大可能是朱元璋不想留着郭天爵这个威胁,找了个借口除掉了他。
郭子兴三个儿子中,长子很早就战死了,没有后代,而郭天叙、郭天爵也没有后代在世的记载,因此,郭子兴的正统男性后裔就此断绝了。不过,野史还有记载,郭子兴有一个小儿子,叫郭老舍。
当朱元璋建立大明,成为皇帝的时候,他在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岳父郭子兴为滁阳王,敕令建庙祭祀,并让郭氏当年的邻居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这个时候,还没有郭老舍的记载。但宣德年间时,曾经有一个滁阳人名叫郭老舍,以滁阳王之子的身份到京城朝见明宣宗,宣宗“赐钞而还”(定远县志记载)。弘治末年,又有一个名叫郭琥的人,自称是郭老舍的曾孙,是滁阳王的玄孙,向朝廷请求奉祀郭子兴,居然一度得到同意,授予冠带“奉祀滁阳王”。
不久后,奉太祖诏命世代祭祀郭子兴的宥氏家族向朝廷揭发,说郭琥的身份是冒充的,滁阳王早就绝后了。此事经过弘治、正德、嘉靖三代查访,最终嘉靖帝一锤定音,以礼部的名义宣布:“滁阳王的身后祀典,是高皇帝当年所定的,滁阳王有没有后代,他的庙碑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郭老舍及郭琥不是滁阳王的后代。”自称郭子兴后代的郭氏从此被剥夺奉祀郭子兴的资格,依旧由宥氏负责祭祀。
不过,郭子兴虽然男性后代断绝了,但女儿这一系还是有后代的,他的亲外孙就有三个。当初,郭子兴之女郭氏嫁给了朱元璋,大明建立后,郭氏被太祖(朱元璋)册封为惠妃,并生下了三子两女,即: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其中长外孙蜀王朱椿朱椿性格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好善近儒,是太祖诸子中少见的温文尔雅、气度温和之人,太祖时常以“蜀秀才”来称呼他。
因为滁阳王郭子兴是朱椿的外祖父,所以朱椿稍稍长大后,在前往成都就藩前,每年清明前都专门向太祖请求,去滁州祭祀外祖父以示孝道,太祖对朱椿的孝心甚为赞许,每年清明都让朱椿代替自己给岳父扫墓、致祭。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成年后也曾数次前往滁阳,给外祖父扫墓。郭子兴的外孙中,除了谷王之外,蜀王、代王世系都传到了明末,这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延续了郭子兴的血脉传承。
郭子兴的长外孙女永嘉公主嫁给了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生子郭珍。永嘉公主一直活到景泰六年(1455年),八十高龄才寿终正寝,是太祖最高寿、也是最后一个去世的子女。永嘉公主的儿子郭珍一系后来世袭武定侯,家族爵位传到了明末,这也是太祖一朝所封的开国侯爵(仅指侯爵)中,唯一一家和大明相始相终的勋戚。
郭子兴的另一个外孙女汝阳公主,长大后嫁给了开国功臣、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谢彦的儿子谢达,虽然谢家不如永嘉公主的驸马郭家门第、爵位高,但也是朝廷武将中的顶级成员。汝阳公主后来在明仁宗时期晋封大长公主,生活安宁平静,高寿而终,也是很惬意的一生。
如上,这就是明太祖成就帝王事业的最初领路人——滁阳王郭子兴及其家族后代的故事,虽然郭子兴的儿子们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都没有能够善终,而且还断绝后嗣,但他的女儿以及外孙、外孙女,却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女婿统一华夏、成就帝业后所带来的富贵荣华,女儿晋封皇妃,三个外孙是亲王,两个外孙女是公主,子嗣代代不绝;更不要说他的养女马氏,最后成为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大明皇后。郭子兴在地下有知,应当不会再怨恨当年的那个亲兵养女婿在自己死后,接管了自己所开创的基业并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件事了。
zoeontheroad
郭子兴的后代是谁。这个事没有明确记载。咱们说的是正史啊。不过也可以有正反两个方向的推测。前提是,郭子兴确有后代。
正向的推测:郭子兴的义女就是朱元璋的正牌皇后,也就是著名的马皇后,这位皇后可以说是朱洪武的患难之妻,朱元璋也是对她有情有义。连接班人也是必须她的儿子莫属,就是太子朱标。甚至太子去世之后。也没有立其他皇子,而是让朱标的儿子当了皇太孙。这个情义,放在朱元璋身上,也是非常不易了。如果郭子兴有后代。他们也和皇后走得近。那应该可以保全富贵。当然,前提是不要参与朝政。
反向说明也就是基于这一点,如果郭子兴的后人参与朝政,那么结果就不用猜测了。明初四大案。尤其胡惟庸和蓝玉案。这些郭式子弟必是无法幸免的!
思密达
朱元璋对郭子兴是真的好,给他封王,但对他的子女相当不好。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并下诏命有关部门为之建庙,用中牢祭祀,免除他的邻居宥氏的赋税徭役,让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
朱元璋的个性是落难时对他好,发达后,回报是真的大。比如给朱元璋父母一块地用于安葬的好心人——刘继祖,直接封侯——义惠侯。
但朱元璋对敌人是相当狠,比如郭子兴的儿子们。
郭兴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中,长子战死,次子郭天叙被朱元璋阴死,三子:郭天爵被朱元璋所杀;女儿被朱元璋收了,就是郭惠妃。
先说朱元璋离开郭子兴独立发展,可没想到在濠州的郭子兴被挤出濠州,投奔女婿朱元璋,朱元璋立马将大权交给这位老丈人。
然后濠州的“敌人”来到滁州,经过一系列的事件,郭子兴死了。
郭子兴名义上是属于小明王领导,郭子兴死了后,小明王依照地位,给滁州的军队设了三个领导,郭子兴老婆的弟弟张天祐为老大,儿子郭天叙为老二,朱元璋为老三。
但问题是在滁州的部队大部分是朱元璋拉起来的,且朱元璋会拉拢人,所以很自然地朱元璋就想阴掉这二人。
没过多久,朱元境从和州攻太平(靠近南京),太平守将陈埜先不敌,投降。朱元璋与陈埜先祭告天地,结为兄弟,相约一同攻取集庆。
张天祐得知朱元璋大胜,他想先拿下集庆,朱元璋将陈埜先及其部下送了过去。朱元璋明知陈埜先是大地主,根本不可能参入他们这种农民起义干的事——打地主分田地。
结果可想而知,陈埜先背叛红巾军,引来集庆元军围攻,并杀了张天祐与郭天叙,时间是1356年。
于是,朱元璋趁势当了老大。
郭天爵在郭天叙死后,被小明王册封为中书右丞,权利在朱元璋之下。因阴谋想取代朱元璋,被杀,时间为1357年。
klklly
郭子兴没有嫡系后裔。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三子分别是长子郭某某(具体名字不知道,明末王士贞考证为郭大舍),次子郭天叙以及三子郭天爵。
一女是郭惠妃,一养女是马皇后。
三子之中,郭子兴的长子是战死的。不过因史料匮乏,他什么时候战死的,不知道。但跟朱元璋没关系。
次子郭天叙(?~1356年)也是战死的,也跟朱元璋没关系。他是在郭子兴死后,奉小明王韩林儿之令攻打元朝的南京时,与舅舅张天佑被叛徒陈野先出卖而被杀害的。
当然了,也有人说导致郭天叙之死的幕后黑手是朱元璋。这个说法来自明初野史记事录的记载。
记载的大致内容就是说郭子兴死后,郭天叙和朱元璋争老大,因为滁阳以及和州等地被朱元璋控制了,郭天叙为了对抗朱元璋就跑去攻打南京。一来,打下南京可以获得属于他自己的根据地,二来,凭借此功也可以稳固他的统帅地位。不过郭天叙打了两次都没成功,最后因此还丢了命。
而朱元璋对陈野先的叛变早已得知密报,但他就是故意不说,最终让郭天叙丧命。
不过这只是传说,具体是不是,不知道。即便是的,那也是郭天叙自己要作死。跟朱元璋没直接关系。
第三子郭天爵(?~1357年)确切是死在朱元璋手上的。
郭天叙死后,郭氏的嫡系人马就归附到了郭天爵旗下。他跟朱元璋当时是有矛盾的。具体的说,就是谁吞并谁的矛盾。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记载为“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
记载的很简略,语焉不详。应该是朱元璋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不想多讲,找了个借口把郭天爵杀掉了。
郭天爵死后,正史记载的郭子兴的嫡系后裔就死绝了。
另外,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郭子兴貌似还有一个儿子叫郭老舍。不过明朝官方貌似并不承认。
比如明孝宗弘治年中,有一个叫郭琥的人自称是滁阳王(郭子兴)的第四个儿子郭老舍的曾孙,要求朝廷允许他为郭子兴奉祀。但当时的礼官却说:滁阳王的祀典是太祖钦定的,滁阳王没有后代,庙碑上已经刻得很清楚了,因此老舍不是滁阳王的儿子。郭老舍的后裔也没资格为郭子兴奉祀。
这个案子在明武宗、明世宗时期又两度被翻出来炒现饭,涉及多位内阁大学士,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辩,最终郭老舍后裔失利,被判非滁阳王后人,不许干预郭子兴的祀事。
如果这个人是真正郭子兴的后裔,那只能说明朝对郭子兴的后裔不怎么样了。
虽说郭子兴没有亲孙子和亲孙女,但他有外孙和外孙女。
马皇后因为是养女,不多说了。郭惠妃是郭子兴亲生女儿,要讲一下。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娶了郭惠妃。后来郭惠妃给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三个儿子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两个女儿是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儿子中混的最好的几个儿子之一,建文帝削藩时,没牵连到他。朱元璋掀起靖难之役,他没支持朱棣,朱棣后来也没有追究他。朱椿死后,蜀王一脉又传承了14代,一直到南明灭亡才绝嗣。
代王朱桂、谷王朱橞就不如朱椿了。建文帝削藩时,代王朱桂是第一批被削的藩王,朱桂被废黜为庶民。后来朱棣靖难成功,朱桂才又重新恢复藩王身份。代王一脉在朱桂死后又传承了十代,明朝灭亡时,随大明一起灭亡。
谷王朱橞是个奇葩,典型的骑墙派。他的封地在现在河北张家口的宣化和怀来,离朱棣的封地最近。朱棣造反时,朱橞明确表示了反对朱棣。命人将宣化城门堵死,防备朱棣偷袭。而他自己则带三千人马以勤王救驾的名义逃到了南京投奔建文帝。
四年后,眼见建文帝大势已去,谷王朱橞和纨绔子弟李景隆一起开门迎降,又成了拥立朱棣登基的功臣。
又过了十五年,朱橞被自己的同母哥哥蜀王告发谋反,被朱棣削爵为民,终生囚禁。谷王爵位也被废除。
最后是两个外孙女,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永嘉公主于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给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汝阳公主下嫁给了明朝开国将领谢彦的儿子谢达。她两人都很长寿,尤其是永嘉公主,一直活到了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才去世。她是当时代宗皇帝的曾祖姑母。
另外,代王朱桂也很长寿,他死于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享年73岁。
如果不考虑谷王那个作死奇葩,郭子兴的外孙和外孙女都是比较长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