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到底有多厉害?
joninea
“金戈铁马”,对辛弃疾来说,那是他的终极梦想。
辛弃疾的一生,唯一的临界点就是他的24岁,跨过这个年龄之前,他是骁勇的武将,跨过这个年龄之后,他是文官兼诗人。
从他的过往来看,辛弃疾的前半生经历了太多的悲喜,他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金戈铁马的生活,可是皇帝却一次次啪啪的打他的脸。如果说,年轻的辛弃疾是愤青的话,中年的辛弃疾还怀揣着希望,老年的辛弃疾就只能空悲叹了!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历城,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年少的辛弃疾因为卜了一卦,于是下定决心要南下到南宋为官,当时的北方一片战乱,尤其是金国的完颜亮去世之后,北方的起义军拔地而起,好不热闹的样子,所以辛弃疾就加入了当时的农民起义中首领耿京的队伍中,负责掌管大印。
但是,辛弃疾正是因为这颗大印,差点丢掉了自己的脑袋。一个叫做义端的人在晚上悄悄偷走了大印,耿京听说了这件事情,准备杀了辛弃疾,但是辛弃疾说他三天就能将义端给搞定,把大印抢回来。果不其然,辛弃疾抄起家伙奔袭千里,追上了偷大印的义端,一刀劈下了义端的脑袋献给了耿京。
耿京一看,呦呵,小伙子不错啊!之后的耿京打算投靠南宋王朝,命辛弃疾前去和南宋王朝交涉,辛弃疾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谈妥了,但是回去和耿京复命的时候,耿京被张安国给杀了,还带着五万的军队投降了金国。
辛弃疾找了50多个勇士,快马疾驰冲进了金军的营帐,将张安国给活捉了,还在数万人的重重包围中逃了出来,这也太生猛了。。。。。
张安国被辛弃疾捉回来后,辛弃疾将他献给了南宋朝廷,斩了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因为这一次牛逼吊炸天的举动,辛弃疾成了大名人,在当时的临安城成为了众人皆知的新偶像。
而此时的辛弃疾,才仅仅24岁,一个冲动的年纪,一个热血的少年。
南方的偏安一隅辛弃疾一生的梦想是北征收回故土,让北方的金人滚回老家,但是他不会想到久在南方的赵氏皇族、达官贵人早就已经失去了北征的野心和欲望,他们只想老老实实呆在江南,苟且度日。
来到南方的辛弃疾不会想到,他金戈铁马的梦想早已经被南宋王朝的小富即安思想给逐渐吞噬。壮志难酬,辛弃疾远离临安,来到了滁州担任滁州知府,在滁州,宋孝宗让他着手组建了一支飞虎队,此时的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他心中的梦想仿佛再次被点燃了,他下令组建营阵,招募士兵,达到了2000多人的规模,朝堂之上的官员看到这个辛弃疾这么能干,赶紧向宋孝宗上书,举报辛弃疾组建队伍是图谋不轨。
大臣们这一说,宋孝宗还真的听进去了,给他一道御前金字牌,小子,停,停!
可是辛弃疾不听,他要让宋孝宗看到自己打造的飞虎队是多么的霸气和威武,为了快速建造营地,辛弃疾无奈之下只能向百姓借瓦片,他冒着大雨发动了一场动员大会,希望大家能够每家每户捐出来两片瓦,不到两天的时间,辛弃疾拿到了20万的瓦片,飞虎营成功的筹建成功。
但是,这一次,辛弃疾却惹怒了皇上宋孝宗,辛弃疾被罢免了。辛弃疾知道自己复国无望,可能他再也不会将北征的念头告诉当今的皇上,这满腔的热血,只好全部放在了他的词中。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已经绝望了,他看不到南宋王朝的一丁点复国的希望,那片被侵占的北方故土,已是他注定永远归不得的家园。
据说,辛弃疾去世之后,好友路过他的坟墓,隐约听到了铿锵声呼啸声喊杀声,声声呼啸在耳,那是辛弃疾对于复国的呐喊,那是对于兴国的渴望。
坐标
辛弃疾,我们大抵都知道,著名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豪放派词宗。从初中时代开始,我们就学了辛弃疾不少的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以上是随便举的辛弃疾的一首军旅词 ,脍炙人口,气势磅礴。对于辛弃疾在宋词上的成就,大家都知道,就不在多说了。
在领兵作战方面,辛弃疾也是胆识过人,如果在朱元璋手下,辛弃疾应该能与常遇春一较高低。
辛弃疾少年出道,出道即为巅峰。20来岁的时候,辛弃疾组织了一只大概2000人队伍抗金,并投靠了另一个抗金将领耿京。不过这个耿京手握20万大军,却被自己的手下给干掉了。这个叛徒带着数万的军队投靠了金人。
辛弃疾一看,这还得了。于是率领数十人,夜袭叛将军营。按照记载,这叛徒带走的人数应该不下5万,辛弃疾才几十人,这明显就是就是去送死啊!不过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辛弃疾不仅把这个叛徒给干掉了,还完好无损的从数万敌军中突围出来。这可比当年张辽800骑突袭孙权还要猛啊。
经此一役,辛弃疾威名远扬,可谓成名之战。真的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是没有想到,这一战,也是辛弃疾最后和敌军短兵相接。南宋皇族偏安江南,辛弃疾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只能写下千古绝唱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顺便提一句,后来的辛弃疾虽没能再上战场杀敌,却始终不忘厉兵秣马,准备北伐,一度还组建了“飞虎队”,据说战斗力爆表,可惜没能上战场检验一下成色。
吃货王小猫
把辛弃疾成为大宋第一古惑仔,当然只是一种善意的调侃。那么,真是的辛弃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辛弃疾的词,我们以前的语文课本里没少学。“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时候的辛弃疾是一个留连山水,享受大自然风光的文人墨客形象。“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时候的辛弃疾,又是一个壮志未酬,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失意之人。其实,历史上那些文人们写自己怀才不遇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是文人一直以来大都有个缺点,那就是自命清高,很少那些将军政客放在眼里,总以为,如果让他们来带兵打仗或者治理国家,情况一定要更好。但是辛弃疾不同,百度百科对辛弃疾的介绍,先是将领,然后才是词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南宋词人的开挂人生。
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即南宋绍兴十年,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家乡就已经被金人占领,成为沦陷区。他深以为耻,不断告诫自己是一个汉人,与金国有不共戴天之仇。齐鲁大地养育了辛弃疾,也赋予了嫉恶如仇,快意恩仇的侠士风范。老实说,辛弃疾的家族在金国混的还不错,没有像大多数汉人一样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他祖父辛赞还当了金国的官。但是,祖父虽然在金任职,却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心里对金人满怀仇恨,希望有一天能拿起武器同金人战斗。祖父的言传身教,以及自己所见的汉人被羞辱,杀戮,使得报国雪耻,恢复中原的种子在青少年时期辛弃疾心中就已经发芽长大。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军大举攻宋,遭到南宋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这时,金军内部爆发内讧,在瓜州渡江作战时,完颜亮被部下所杀。剩下的金军向北方撤退。金国沦陷区里的汉人得到消息,认为起义反抗的时机到了,纷纷扯起义旗。时年21岁的辛弃疾也加入了一支由耿京率领的义军,并迅速崭露头角,被耿京重用。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被派往南下,同南宋政府建立联络。完成任务后,在返回途中,得知耿京以被部下叛将张安国杀害,余下的义军也被张安国拉进了金人阵营。辛弃疾顿时悲愤不已,率领亲信五十余骑冲进几万人的叛军大营,将叛将张安国活捉,待会南宋都城健康处决。
拉起义军,深入敌营擒拿叛将,这些事迹使得辛弃疾在南宋朝野身名大震,深受宋高宗赏识,委任辛弃疾江阴签判一职。此时的辛弃疾才二十五岁,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不断上书要求抗金,恢复中原,成为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但现实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南宋朝廷只求能偏安一隅,并无恢复之志,对于辛弃疾的上书,置诺罔闻。宋高宗只希望利用辛弃疾的才干来治理地方百姓,随后又任命辛弃疾转运使,安抚使等地方官职,并没有让他带兵打仗。辛弃疾的直率个性也与官场格格不入,此外,他还有一层“归正人”的身份,使他在南宋官场深受歧视,仕途一直没有大发展。
步入仕途后的辛弃疾并不如意,他的抗金主张屡屡和南宋的偏安政策起冲突,屡次被朝廷罢官。从淳熙七年(1180)到庆元四年(1198)这近二十年间,是他人生中较为难得的一段闲适惬意的时间。这期间,他陆续担任过江西安抚使和福建安抚使等职位,但大都任期不长。很多时间他都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在做江西安抚使期间,辛弃疾在上饶亲自设立并修建了带湖庄园,耕读传家,并告诫家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他自己也把带湖庄园改名为“稼轩”,稼指庄稼,农事,并自号“稼轩居士”,表明自己的归隐之义。后人将辛弃疾所做之词收集整理成册,命名为《稼轩长短句》,这或许也是了了他的心愿吧。
南宋嘉泰三年,时任宰相的韩侂胄有心北伐,大量起用主战派人士,朝野士气为之一振。六十多岁的辛弃疾也得到任用,并任命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之后被进为从四品的龙图阁待制,这是他的仕途巅峰。但北伐气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之后南宋朝廷又恢复了死气沉沉的局面。开禧三年(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命他速到临安复职,但此时他以是卧病不起,同年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临终前还大呼“杀贼”,“杀贼”。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青少年时期便有胆有识,一心希望恢复中原,报国雪耻。无奈个人主张与朝廷的偏安政策相左,得不到重用,军事才能得不到运用。在官场浮浮沉沉数十年,最终带着一腔未竟之志病逝而终。
S_叽哩咕噜_S
辛弃疾在古代绝对是一个奇才,可惜少年得志、初露锋芒,就数十年郁郁不得志,最终抱憾而死,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他生于金国土地,老子是金国的一个县令,十几岁参加了几次科举,也没考上什么,忽然有一天,正当完颜亮大举南侵的时候,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跑到南边的山区,在金军的后方,拉起几千人马,造反了。
南宋皇帝给辛弃疾赏了个“掌书记”,让他驻扎在山东,那不就是金国的地儿么,说白了就是南宋在金国扶持的反对派,在金国搞点大动作什么的,随后,他便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时他的一个一起创业的小伙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给害死了,辛弃疾闻讯大怒,带着50个骑兵杀入敌阵,把叛徒一路抓回南宋首都斩首,当时,围住他的敌军至少5万人。经此一役,辛弃疾的名声震动南宋,简直战神一般的存在。当时他才20岁出头,真是少年出英雄!
这么好的人才,皇帝赶紧重用啊!可惜,南宋皇帝偏安一隅,被金国人打怕了,每年交点岁币,称金国做大哥,这样太平一点,挺好的,毕竟还有安稳日子过,真打起来,还是铁定要被金国给灭国的啊。
在这个思想下,辛弃疾从此被荒废雪藏40多年,他一直在为北伐做准备,但是皇帝压根就没有想和金国打仗的想法,最高给辛弃疾也就4品官位。老辛郁闷至极啊!他隔三差五就给皇帝上书慷慨激昂,但是皇帝不待见,就是不提北伐。
到了60多岁,金国再一次打过来了,南宋求和,金国要南宋拿丞相的脑袋表示求和诚意,皇帝不得不再请辛弃疾出山,但是辛弃疾已经快70的人了,他也想出征,可惜,他站不起来了,没几天,他就死了,死之前,他高呼:杀贼!杀贼!
愿时光待你好伴你终老@
古惑仔的精神是有仇必报的快意、是不顾后果的仇杀、是一言不合的刀棍相交,是村头街面上的械斗、是不成气候的草莽相争,如果要说辛弃疾是大宋第一古惑仔,我是不同意的。
因为我觉得辛弃疾的身上蕴含的是上古的豪侠精神,这种精神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是面对不公血溅三尺的豪迈、是面对屈辱收复故土的民族大义、是壮志未酬而灰心丧意的笔墨飞溅。
辛弃疾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一面就是他宋朝大词人的身份,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会忽略了他高深的武功、忽略了他豪侠的身份、忽略了他民族英雄的盖世壮举。
辛弃疾出生在山东,他出生前的山东早已经被金朝占领了十来年,虽然辛弃疾的父亲在金朝做着官员,但是辛弃疾从小就受到了父亲收复故土的教育。
辛弃疾除了受到父亲兵法上的教育之外,他还练就了一身高深的武功,一柄长剑在他的手中早已使得高深入化,他从小也因为受到豪侠精神的影响,经常会在乡里做着为人打抱不平的事情,所以在乡里面立下了一番不小的威望。
在辛弃疾二十一岁的时候,耿京在山东起兵,天下风云霎时变动,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候辛弃疾提着他的三寸铁剑站了起来,他凭借着他在乡里面的威望瞬间敛聚了2000名壮士响应耿京的号召,加入了耿京的部队中。
辛弃疾凭借着他的勇猛在耿京的义军中大放异彩,他自小学习的兵法和他高强的武艺成为了他赖以建功立业的资本,所以辛弃疾很快得到了上升,成为了耿京的左膀右臂,在这中原的故土中奋起厮杀着,在后来辛弃疾因为受耿京的命令,带着士兵将手书送往南宋朝廷去归附。
在辛弃疾骑着战马奔涌向南宋的时候,耿京被他的另一个左膀右臂杀害了,当辛弃疾向南宋朝廷归附文书准备回营时,猛然听说自己的老大被自己的曾经的战友杀害,对辛弃疾来说这可还了得?
辛弃疾喝了两口烈酒,持着铁剑带领着50名的壮士就快马冲回了原本的阵地中,当时在阵地中的起义军有上万人,他们正对着外面严阵以待着,但是辛弃疾就这么带着他的50名壮士快速破开了防线,冲入了这万军营中直取叛徒的首级。
当叛徒的头颅被辛弃疾斩下的时候,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豪壮的时候,然后他带着这一万多名的士兵,向南归附了南宋。
在敌方领土中的辛弃疾肆意挥洒着自己的豪心壮志,四处纵横的马上生涯令他享受无比,但是令他想象不到的是,他在带兵归附南宋之后竟受到了冷落,他虽然文采飞扬,但是他梦想所要做的却是在马上定天下的远大目标,南宋朝廷却封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文官官职,这让武夫出身的他如何受得了?
所以他当即陷入了一片被冷落的寂寞当中,整个人都郁郁寡欢了起来,为了一抒自己内心的豪心壮志,辛弃疾以笔作剑,开始挥洒出了他有志难平的斗意、开始书写了他平生难言的惆怅。
他真正想要的是醉里挑灯看剑的军营生活、他真正想要的是梦回吹角连营的引兵作战,但是来到南宋之后迎向他的却是天凉好个秋的无尽寒意,却是如今惆怅赋招魂、儒冠多误身的痛苦难言。
他开始灰心丧气了起来,他热诚的心被冷酷的现实摧磨的变成了一块坚硬的石头,所以他每每夜深的时候,总会想起自己年少时快意的生涯,再看着自己身上穿着的文生官袍,最后所能发出的只是又一阵的唉叹。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觉得辛弃疾是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酬心未壮者,他有着大将的风范却没有机会一展才华,他有着平定故土的雄心却只能在自己的诗词上一抒壮志,辛弃疾的词厉害到能和北宋第一词人苏轼并列为苏辛,在这个时候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我相信如果给辛弃疾一个机会他绝对会成为为南宋收复故土的北伐大将军,成为和岳飞一样声名振赫的人物,这就是辛弃疾的厉害程度,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宋第一古惑仔的身份是完全配不上辛弃疾的。
双份幸福
很多人小受教科书的影响,背习惯了辛弃疾“听取蛙声一片”的词,以为他只是个文弱书生。其实,辛弃疾的第一身份不是词人而是将领,而且其战斗嘛……放到三国时代不输甘宁。甘宁曾经“百骑劫曹营”,那也不过是带领百余人“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而辛弃疾呢?
辛弃疾二十一岁聚众起义,后同为义军将领的张安国诛杀了义军领袖耿京准备投靠金国,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二话不说,带了五十骑勇士飞马奔向济州,举手之间活捉张安国,并带了上万人南下到了南宋——此时辛弃疾才二十二岁。
如此文武双全之人,到了南宋之后会不会得到重用?答案是:当然不会。辛弃疾遇到的尴尬与《水浒传》中宋江遇到的尴尬相似:宋江等人本为贼匪,接受招安之后方入朝为官;而辛弃疾也是起义军出身,由北方的沦陷区南投,这种人在南宋有个专门的称呼:归正人。南宋右丞相史浩很瞧不起这些归正人,他有一个很奇葩的理论:“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也就是说,北方沦陷区是没有豪杰的,如果有,为什么不起义而灭亡金国?这么不要脸的言论居然得到了南方朝臣的支持,甚至朱熹也认为归正人是盖自邪而转於正也。最后辛弃疾的武略得不到重用,也只能以诗词抒发他心中的愤懑了。这一来,又有多少千古绝唱传世!而史浩,千年又有谁认识?
3101
答:作为无可争议的“大宋第一古惑仔”,南宋大词人兼大英雄辛弃疾的“厉害事”,好些都家喻户晓:比如他在北方誓师抗金的豪迈,独闯金营处决叛徒的胆略,“沙场秋点兵”的热血,“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执着。一幕幕飒爽英姿,叫多少后世的粉丝们,不知不觉就跟着燃。
但比起这让人熟悉的,那位横练满身硬功夫,却壮志未酬的悲剧英雄辛弃疾来,下面两件辛弃疾比较“低调”的“厉害事儿”,却足以让我们更懂这位“古惑仔”,看清一位更值得后人肃然起敬的辛弃疾。
首先一个“厉害”处,就是辛弃疾“厉害”的个人生活。
后人说起辛弃疾,常哀叹这位大英雄在南宋王朝遭遇的不公排挤。但以仕途来说,作为南宋朝堂上常被歧视的“归正人”,辛弃疾的官运其实已经很不错:既做过掌管司法的提刑,也做过掌管一方军政的安抚使。待遇也是极高,在浙东安抚使任上时,除了有200亩职田,每月还享受11万钱的工资补贴。退休时还是以“守龙图阁待制致仕”,凭着“守龙图阁待制”的身份,每个月就有30万钱的“退休金”。
而且千万别以为,南宋的官员都是这“高待遇”。比比同样“矢志北伐”的陆游,就知道辛弃疾的“官运”如何。陆游四十八岁那年,才熬到夔州通判的岗位,按说官也不低,薪水却是极低,外加家里人口多负担重,所以“一日禄不继则无策矣”“直以其穷可哀而已”。单是和这位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比,辛弃疾享受的,都是绝对的高官厚禄。
所以,作为一位享誉中国诗词史的文学大牛,“高工资”的辛弃疾留给宋代词坛的,可不止是国仇家恨的呐喊,更有舒适生活里的恬淡悠闲。比如鹊桥仙里,那“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的热闹,或是《清平乐》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的童趣。甚至那“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的温情,还有“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乐窝”的恬淡,无不缩影了这位大英雄,另一面的铁汉柔情。
这一类的记述,不但记录了辛弃疾人生的另一面,更揭示了一个真谛:辛弃疾,这位“大宋第一古惑仔”,曾多少次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却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向往着普通人都在渴望的幸福。
这样的幸福,以他当年在南宋的官位身份来说,可以说触手可及。甚至,如果他再“懂事”一些,“体察”南宋满朝文武高官们“偏安”的心态,不那么积极的嚷嚷“北伐”,他南渡的岁月,完全可以过得更舒坦悠闲。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幸福”,即使是那么多对家人亲情的牵挂,都未曾磨灭他的雄心壮志,更不曾让他放弃初心。高官厚禄的人生里,他从未忘记北方沦陷的国土,“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同胞。从未忘记光复山河的心愿。因此,也有了他一次次“自讨苦吃”般的选择,从上书到练兵,一次次的失败,却又一次次的坚持,有了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凉,和从不曾放弃的一生……
我们常常把英雄,幻想成铁石心肠的铁人,或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辛弃疾的另一面告诉我们:英雄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感,以及同样的脆弱,有着心灵里同样柔软的地方。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会把这一切扛在心中,为永不忘的家国情怀,以“男儿到死心如铁”的执着,负重选择一条“凭谁问,补天裂”的艰难道路。看懂辛弃疾,就看懂多少英雄。
而与辛弃疾的“私生活”同样值得一说的“厉害处”,就是他的军事谋略能力。
辛弃疾的一身强悍武功,无论生前身后,都强到没有争议。但争议颇多的,却是辛弃疾的军事才能。不管在南宋年间还是后世,辛弃疾都遭到了同一类吐槽:你辛弃疾再有决心又怎么样?又不看看眼前的形势。北伐不是空喊两句就行的,像辛弃疾这种呼喊,就是“无用书生”的空泛议论,南宋听了才会误国。
但对这类论调,1172年担任滁州知州时的辛弃疾,一句话就能将其砸得粉碎:仇虏(金人)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
作为从北方来的“归正人”,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辛弃疾,绝不是夸夸其谈的酸腐书生,他亲眼见过金国统治下的北方国力民情,对宋金局势的每一句话,都来自缜密的思考与调查。这一句判断正是如此。在辛弃疾看来,国力早已是衰退状态的金人,“国运”也就是这六十年了,但到那时,北方必然有新的强敌崛起,南宋遭受的威胁将比金人大得多——不抓紧时机北伐,没准就要和金人前后脚亡国。
而就是在辛弃疾说完这番话六十二年后,穷途末路的金哀宗死于蔡州,曾雄踞东亚大陆的金王朝,在南宋蒙古的联合夹击下灭亡。但南宋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新敌人”的马刀就呼啸杀来,与南宋展开了数十年更加残酷惨烈的战争,直至南宋的末代君臣崖山跳海……
较真的话,辛弃疾的神预言,比起接下来的历史,仅仅“误差”了两年。只此一条就证明,辛弃疾是一个有着何等睿智眼光的谋略家。
如果说这个“神预言”,还可以说是辛弃疾“蒙”的。那么他的另一个遗产,可绝不是“蒙”。矢志收复山河的他,也在用一生在思考:北伐这仗,怎么打才能赢?当宋孝宗至宋理宗年间,南宋的几次“北伐”都是傻乎乎往河南扑,把军队往人家口袋里送时,辛弃疾却精准戳中了其中要害:唯一的北伐制胜之道,就是“我得山东 , 河朔必大乱 , 河朔震乱 , 则燕山可塞南门而守 , 然后恢复则指日可待”。
概括下来,就是先取山东,再拿下河北,这样就能避实击虚,一口气收复中原。
如此颠覆当时南宋“北伐理念”的战略,当时有没有道理呢?作为实打实的“山东大汉”,辛弃疾对宋金双方的情况都知之甚深:南宋长期缺马,步兵军团扔进中原,可不就容易被围?但打山东就不同了,一来从江南进军山东,可以有水路支持,正好弥补步兵的机动性。二来黄河改道之后,河朔地区等于没了屏障,只要拿下泰山济南,就是断掉金人一根胳膊,进军燕京将一马平川。
甚至就连怎么打,辛弃疾都想好了,南宋完全可以在洛阳、川蜀等方向假装囤积重兵,摆出大举进攻关中洛阳的架势。金人必然会将兵力调到这一线。然后发挥南宋水运优势,将“精兵锐卒”集中在山东这一线,一鼓作气拿下……
辛弃疾这打法靠不靠谱?虽说在南宋年间,由于统治者不思进取,这事儿没被验证过,但仅看谋划环节,显然就要比南宋简单粗暴的“符离北伐”“开禧北伐”,都要靠谱得多。
更给辛弃疾“正名”的,就是几百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面对依然“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之众”,坐拥中原以及漠北西南要地的“庞然大物”元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几乎“完全复制”辛弃疾当年的战略,就是以精兵直捣山东,一口气横扫中原,完成了一场由南向北一统天下的伟业。那摧枯拉朽的一幕足以证明,当年的辛弃疾,曾经以多么“接地气”的思考,送给大宋一件被遗弃的宝贝。
矢志不改的追求,立定脚跟接地气的努力,负重前行的执着,所谓英雄,正如辛弃疾!
参考资料:《宋史》、颜家安论辛弃疾恢复谋略及军事思想、张宇辛弃疾诗歌主题与风格略论、寻味开封宋朝官员的退休金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jingjing
古惑仔在人们的言谈之中多少带有些贬义,被当作是‘坏蛋’的代名词,但是辛弃疾被称作“大宋第一古惑仔”。
在我看来,这个称呼散发着热血暖意,并无贬义,反而是一种对辛弃疾抱有崇敬,喜爱之意的称呼。
这个“大宋第一古惑仔”到底有多厉害呢?
一句话,辛弃疾,文能提笔与文豪苏轼并肩,武能上马率军杀金兵。是厉害的角,别羡慕,他是个传说。
传说辛弃疾生于金国,出生时,家乡济南已经沦陷,他的父亲不久就战死沙场,由爷爷辛赞带大。
辛弃疾的爷爷当时是开封的市长,一心想要抗金,收复中原。
可那时他老了,就寄希望于孙子身上,他希望孙子辛弃疾能成为像西汉名将霍去病那样的猛将,于是给孙子取名:辛弃疾!
辛弃疾从小习武练剑,饱读诗书,不负爷爷的厚望,成为了一个全能人才,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有多大能耐:
一、少年辛弃疾是007-詹姆斯·邦德
辛弃疾少年去燕京赶考,借此机会,他到金国的首都去摸探军情。
他考完试,一个人满城的转悠,把金国的高管住所,军营位置,政府要员之类的情报统统摸透了,还绘制了一副地图,为以后的抗金做好充分的准备。
好一个了不起的007。
二、青年辛弃疾义斩义端
我追,我追,我追追追!月光下,22岁的辛弃疾血气方刚,对一个人穷追猛追,他追谁?美人吗?
不是!他追一个和尚,一个偷了抗金义军印信的和尚,他叫义端。
事情是这样的:绍兴三十一年,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再也忍无可忍,终于扛起了反金大旗。
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
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耿京看中辛弃疾的文才,给他当个掌管军印的文官。
其中与辛弃疾拜过把子的小和尚守不了清规戒律,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
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别人,只得拿辛弃疾问罪。出现这样的事情,辛弃疾自己也是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追了大半夜,后来埋伏在了义端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
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那义端和尚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个箭步窜了出来,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当义端的头颅被扔到耿京面前的时候,义军的阵营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
一些娃娃兵狂喊“威武,阿疾!”。
耿京只给了他几个字“年轻的老司机!”这是何等精炼的赞誉!
三、辛弃疾是再世赵子龙
27岁的“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把栏杆拍遍,万军阵中取敌人首级,实乃文武兼备的英雄。
耿京和辛弃疾一直有收复中原的雄心,但他们的义军中出了个叛徒张国安,他跟几个同伙,趁耿京在大帐睡觉的时候,将其乱刀砍死,一时义军内部人心涣散。
辛弃疾气得差点喷血,欲除张贼而后快。
他率领50名骑兵夜袭金营,于数万敌人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连夜狂奔千里,将其押解到临安正法。
这不是赵子龙再世又是什么?
四、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大V。
辛弃疾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辛弃疾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
辛弃疾看懂了南宋统治者的怯懦,知道靠武是难成大业了,郁闷攻文,大书特写词,他的词作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南宋的大V。
后人对他的评价,“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豪放词,他有破阵子。
清新情趣的词作也可以写,他有《清平乐》。
也可以来点婉约沉郁,他有《青玉案》。
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总之,辛弃疾一言不合就开写,不管他手中拿的是剑还是笔,他永远在作战。
世界虐他千百遍,他仍爱其如初恋,一个古惑仔,就该永不言败!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
┢┦aΡpy
21岁那年,他领着50人,直冲万人敌营生擒张安国,并且全身而退。
随后,他押解着张安国,快马加鞭,一路上闯关南下,抵达南宋杭州。
这不是写小说,这是写在正史里的,可信度极高。
这应该是个武林高手吧。
五十人啊,在人家万人大营里冲个来回。
这个消息,于南宋官场而言,无疑是于无声处起惊雷,时人评价“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
他以为,他年少成名,必能得到皇帝赏识,金戈铁马,收复国土,毕生理想,触手可及。
他胸有谋略万千,他武功高强沙场万人敌,他想为国报效,他想一雪靖康耻,他想如霍去病一般,直捣黄龙,封狼居胥,成就万世之功名。
可惜,现实对于辛弃疾而言,是残酷的。
因为,他虽有出色才干,却无明君敢用。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归正人:宋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即投归正统之人。这是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南宋丞相史浩(南宋淳熙五年,史浩出任宋朝右丞相)首先提出,随后成为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归者的统称。于是,武林高手辛弃疾,一代名将,被荒废整整四十年。
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又有谁真正明白他这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
行伍出身,却在文词方面称为一代大家。只不过,他的词不是用墨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千刀万剐,万蚁噬心。
终于在大呼着“杀贼,杀贼”中,不甘逝去,享年68岁。
诶。
你真的不能说南宋没有名将,要怪就只能怪皇帝根本就没想着赢回那半壁江山,亿万黎民百姓。
毛线球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看辛弃疾就像个武侠人物,还是个练家子。而且从小就有爱国情怀,励志要收复中原失地,一雪靖康之耻。他为人有很侠义,颇有燕赵侠士之风骨。
辛弃疾在21岁的时候,就曾追随着一个叫耿京的抗金义士,一起抗金。而后耿京被叛徒出卖所杀,辛弃疾一怒之下,拔剑冲冠,只带了50多人,就杀进了敌军大营,斩首了那位叛徒。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辛弃疾身上就可看出一二。
辛弃疾从小就苦练剑术,是个剑道高手。平时就喜欢与友人切磋武艺。在辛弃疾南归以后,南宋朝廷曾任命他当过知府、提刑使、安抚使的官职。在别人眼里,他是整日佩剑在侧的朝廷官员,也是随时可以拔剑相助、抱打不平的侠客。
甚至有的同僚为了排挤他,弹劾之言就是“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可见辛弃疾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不服咱就比划比划,有啥事先打一架再说。
辛弃疾到底有多厉害,他不只是武艺高超,还是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并有“词中之龙”之称谓,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高的成就。
辛弃疾的词,有着非常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文学创造。辛弃疾始终把爱国的这一腔热血,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而别的词作家,很少有达到他这种高度的。他为中华的词史,也增添了浓厚的一笔,真是非常厉害的文武双全的人物。
MARY
说到“古惑仔”,大家都会联想到香港电影里身上纹满了带鱼、皮皮虾的哥们,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兄弟之间义字当头,平时话不多,一言不和提刀就是干!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古惑仔形象,如果说辛弃疾是一位这样的古惑仔,你们信吗?开始我也不信,后来有资料说他娶了7个小妾,还贪污,而且还乱杀人,我就有点信了。
辛弃疾的古惑人生小时候的辛弃疾经常被爷爷抱着指点江山,告诉他金人多可恨,于是一颗“反金”的种子就在他心中萌芽了,这个人生理念跟随了他一辈子,他也确实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终生。少年时期,辛弃疾连考两次科举都没考上,气得他直接放弃考功名这条路,开始习武。由于有着天生的身材优势,很快就练就了一身的武艺。在他22岁那年就召集了一千多人准备反金,并投靠了耽京的队伍。
在军队生涯中,辛弃疾有两件事让他扬名立万,一件就是他为了拿回被偷的印信,追着一名和尚跑了三天三夜,最后追到了,和尚人连带马被他砍翻在地;另一件事是队伍中的老大耽京被叛徒杀害,他为了报仇领着50人冲进几万人的军营,不但生擒了叛徒,还当众策反了一万多名士兵归降。这两件事使他名声大震,皇帝也为此而开始重用于他。
但辛弃疾确实是问题多多,做官的时候风格独特,与同僚总是不能好好的相处,导致经常被弹劾,多次弹劾又多次被重新任职,这样的仕途恐怕在整个历史上也不多见。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辛弃疾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皇帝没有找到一个管理他的办法。俗话说“是龙就有性”,孙悟空能耐大了,管不住他就闹天庭,给他戴上金箍就老实去取经了。像辛弃疾也是缺少管理他的“金箍”。
辛弃疾的能力用四个字可以概括——文武双全。他的文彩也和他的性格一样,时而豪放,时而婉约。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成了千古佳作,他的诗词豪放不输苏东坡,婉约可比李清照,很难想象这样的威武大汉可以写出如此细腻的词句。
历史记载的辛弃疾身材高大魁梧,目光炯炯有神,健壮的就像一头牛。他可以追一个人追了三天三夜,然后还有力气连人带马给砍了,可见他的身体素质不在武松之下。
看到这里大家都觉得辛弃疾太强大了吧?不过根据一些资料记载,他的诗词有些有可能是出自“写手”。辛弃疾有7个小妾,而其中有两个叫田田和钱钱的,就是经常帮他“代写”的。
据陶家仪书史令要记:“田田、钱钱,辛弃疾二妾也,皆因其姓而名之,皆兼笔札,常代稼轩答尺牍。”如果这些都属实,那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他的诗词会有完全不同的风格了。
从辛弃疾的这些小妾可以看出,他的生活过得还是比较奢侈,要维持一个这么大的家庭必须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柱。辛弃疾本来官职就不高,而且总是被弹劾,他哪里来这么多钱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贪污,而他每次被弹劾的理由都是“横征暴敛”、“好色贪财”,更有意思的是每次弹劾成功后,他都不作辩论,收拾包袱走人,没多久又回来重新任职,好像是要告诉那些弹劾他的人:“我最喜欢你们这种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辛弃疾的一生是充满问题的一生,后人对他的评论也有褒有贬,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标杆。在辛弃疾的身上或许可以找到很多人的标杆,因为他的一生确实充满了传奇!
❀ 小楠
称辛弃疾为大宋第一古惑仔,我是严重反对的!因为,辛弃疾是历史第一古惑仔!他实在是太强了!
要说文的,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词坛霸主,是与苏东坡双峰并峙的豪放派词人!
要说武的,辛弃疾是能提刀上马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的武功高强的著名将领!
论政论文,辛弃疾精通兵法,曾经写下美芹十论等一系列政论文,每一篇都切中世事,观点深刻且目光高远。
你可能还不知道,辛弃疾还做过间谍。他有一个号不为人知,叫“六十一上人”,搞不好就是他的代号。(好玩的国学瞎猜的)
你可能还不知道,辛弃疾还被人说成是杀人如麻的屠夫,是克扣军费的贪污犯!
1.辛弃疾是年龄最小的间谍!辛弃疾出生在南宋时期的山东济南,那个时候已经是金朝的地盘了,用现在的话就是出生在白区。辛弃疾的祖父可能也是一个间谍,他虽然做了金朝的官,但实际上是一位渴望复国的英雄。在他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在十四岁去参加金朝的科举考试,就一路注意搜集情报,为以后的抗金做准备!
2.辛弃疾是壮岁旌旗拥万夫的青年英雄!在那个风起云涌抗金起义队伍遍地开花的时刻,年轻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并加入了耿京的大部队。在叛徒张安国投敌之后,辛弃疾竟然能够率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偷袭敌营并将叛徒亲自带回,这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勇气了!还需要智慧和谋略!
3.要说辛弃疾智慧打仗,那你可大错特错了!他是一个高超的谋略家!辛弃疾在南归后,写了10篇论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他详细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美芹十论是献给皇帝的,因此,作者谦称十论不过是他自己觉得好,皇帝不一定就会喜欢--就像宋人喜欢芹菜一样--事实上,皇帝的确不喜欢。
4.辛弃疾是豪放派词的巅峰上的巅峰!辛弃疾和陆游其实差不多的风格,一生的词都与他的抗金经历和思想相关,连做梦都是洗雪国耻、收复失地。这也形成了他豪放的风格。他又与苏东坡有相同的贡献!苏东坡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辛弃疾也是如此,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是能用文字写的,辛弃疾都能给你写出一首美妙的词来!
5.辛弃疾是婉约的不要不要的大家!你可能还不知道,辛弃疾其实是个婉约派的大师,在他的词作中,百分之八十是婉约词,他的婉约词的婉约程度,我个人认为可以超过李清照。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词嬉笑怒骂很幽默!
烟途风径
这个问题谁提的?
把辛弃疾比古惑仔?你陈浩南看多了,还是山鸡看多了!
懒得理你,没文化就不要调侃文化人,还捡最硬的惹!
不说了,回答这个问题绝对是浪费感情。886
澳洲Barbie民宿
一说到文人,似乎都是弱不禁风的形象。但是,历史上有一个大文豪,竟然是武功高强、胆识过人的剑客。他曾带着50人独创敌营,取叛徒项上人头,傲然而归,数万敌军把他无可奈何。
这个大文豪,就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到底有多厉害呢?
一、人中之杰。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早在他出生之前,山东就已经沦陷成为金国属地,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为官,但一直希望南宋能报仇雪恨,把金人赶出中原大地。所以,他父亲在辛弃疾年幼时,便常常带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让辛弃疾自小就立下“报国雪耻,收复河山”的大志。
1161年,金主完颜亮发兵南下攻打宋朝,沿途烧杀抢掠,中原百姓不堪其苦。
天平军节度使耿京最早举起了抗金大旗,在他的号令下,许多汉人一呼百应,很快义军就达到几十万人。
辛弃疾听说后,立刻前往投奔,并鼓动乡民2千多人,一同参加了义军。
不过,耿京根本看不上辛弃疾,觉得他不过是个文弱书生,压根不是能征战沙场的人,所以只给了他一个文书的工作。
辛弃疾有个叫义端的好朋友,他是个花和尚,手下也有数千人。在辛弃疾的说服下,义端也投靠了耿京。但义端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不久便盗走了耿京的帅印。
当初举荐义端的辛弃疾自然难逃其咎,耿京打算处死他。
辛弃疾提出给他三天时间,一定提义端人头来见;若是三天后做不到,再杀不迟。
耿京见他说得诚恳,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辛弃疾认定义端是拿着帅印向金国求荣去了,所以他一路昼夜不歇,策马扬鞭追赶义端。三天后,辛弃疾果然提着义端的人头来见耿京了。
自此,耿京改变了对辛弃疾的看法,对他颇为器重。
1162年,经过一年的抗争,义军已经收复了山东。
辛弃疾胸怀大志,劝说耿京奉表归宋。在得到耿京首肯后,他便带着一小队人马南下临安联络朝廷。
然而,就在辛弃疾带着朝廷下发的任命书归来的路上,却听说张安国发生叛乱,不仅杀了耿京,还带了部分义军投靠了金人。
辛弃疾怒不可遏,挑了50精兵,冲进金人所在的济州营。
当时济州营中兵马上万,却抵挡不住辛弃疾一众人等,辛弃疾迅速冲进帐营,看见张安国正和金人将领聚众宴饮。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只见手起刀落,张安国的人头已经落地。待金人回过神来追赶时,辛弃疾等人已冲出了济州营。
此事大快人心,辛弃疾也一战成名。
(辛弃疾抗金)
二、词中之龙。辛弃疾是个创作能力极强的词人,他留存到现在的词多达629首,诗133首,因此被评为两宋时期存词最多的作家。
辛弃疾的词包罗万象,家国、田园、爱情、友谊、生活、感悟……等都能出现在他的词中,因此他的创作让人读起来花样多变,明明觉得他是个爱国词人,然而他又写下了《清平乐》鹧鸪天等婉约风格的词……
在辛弃疾的词中,没有规律可循,有质朴通俗的乡俚俗语,也有语言活跃,自问自答乃至断喝的风格……
因此后世对辛弃疾的词评价颇高,说他的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宋孝宗剧照)
三、官所不容的“酷吏”。辛弃疾初到临安时,满腔报仇雪耻的锐气,他抵抗金人的魄力不光得到宋高宗的称赞,在宋孝宗继位后,还一度非常重视他的建议。辛弃疾为了早日收复失地也数次上疏,提出了许多北伐抗金的建议,其中又以美芹十论九议最受人称赞。
遗憾的是,偏安一隅的朝廷根本不想招惹金人,所以对辛弃疾提出的伐金建议并不感兴趣,反而宋孝宗看中了辛弃疾的能力,于是安排他去管理地方事务。
辛弃疾在地方上呆得久,对百姓疾苦非常清楚,所以他对地方上的官吏非常严厉。在他看来,地方官吏往往巧立名目,剥削百姓。另外吃拿卡要的风气,也非常严重,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对当地官吏多方调查,但凡触犯法律法规的官吏,往往都吃不了兜着走。
有一回,辛弃疾出任浙西提刑。可他还没有上任,就被监察御史王蔺弹劾,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原来,浙西官吏得知他要上任,联合起来贿赂王蔺,希望他能巧言善令,阻止辛弃疾赴任。
宋孝宗未经细查,想到辛弃疾只身追杀义端和尚和闯万人金营杀张安国的旧事,再加上地方官员也纷纷附和王蔺,便信以为真,撤销了辛弃疾的职务。而辛弃疾也从此落下“酷吏”的声名。
其实,辛弃疾只是对官吏严酷,对地百姓却非常宽容,他一向认为许多囚犯都是受官吏所逼才为贼为寇,所以主张对囚犯宽厚判处。
他在福建做提点刑狱时,曾让手下傅大声去县里复查被关押的囚犯。结果傅大声将所在刑狱中的犯人放出去大半,只留下十数重犯。这样翻案让县令着实恼怒,认为傅大声收受了犯人的贿赂,于是告到辛弃疾这里来。辛弃疾经过仔细审查后,最终依照傅大声的裁决处理。
辛弃疾由于不肯与众官同污,又不畏权势,因此被众官不容,再加上他有曾沦为金国奴隶重返宋朝的历史,因此在仕途上一直被排挤打压。
1207年,壮志未酬的辛弃疾在忧愤中怅然离世,死前高呼:“杀贼!杀贼!”
(参考史料:美芹十论金戈铁马辛弃疾)
小詩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等临意。
关于辛弃疾太多的人第一印象是词人,那是无处施展的喷发,他另一重身份是古惑仔。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古惑仔,需要的不仅是义气,还要有砍人的勇气。
千里追袭的古惑仔:辛弃疾出生之时老家已经被金国占领,为报血仇他熟读兵书苦练武功。21岁带着千余人投奔义军将领耿京,担任保管印信的职位。奈何一个疏忽,印信被义瑞和尚偷去。
辛弃疾骑着快马追了两天两夜,终于在马倒下之前追上了义瑞。眼见已经无路可逃,义瑞转身要与辛弃疾血拼。三下五除二后,辛弃疾带着他的头回到了阵营。辛弃疾回到阵营中后,迎来整个义军的欢呼。
两肋插刀的古惑仔:义瑞事件结束不久,北方金兵内乱开始撤兵。辛弃疾看准机会,与耿京合计收复沦陷中原。辛弃疾与贾瑞被派往都城临安,但是回来的路上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杀害。
当时事态不够明朗,所有人都选择高高挂起,只有辛弃疾气不过要给耿京报仇。带着50名骑兵夜闯金营,活捉了张安国,押到临安正法,终于报了自己老大的仇。
郁郁不得志的古惑仔:对于辛弃疾的表现,赵构表现的很喜欢,出于“爱护”给了他一个文官。虽然一心想做出功绩,奈何朝廷一直把他的个官职升升降降。每次都是重拳打在棉花上,内心空有报国志向而无处施展。
屋漏偏逢连夜雨,被调任还没来得及上任就遭到了弹劾。朝廷“明察秋毫”之下,官职一降再降。空有一身报国热血无处施展,只好化热血为笔墨。奈何生了白发,也没有机会再上战场,只好化满腔热血为破阵子。
一代古惑仔,就在刚刚小有名气,即将可以单独立山头的时候。被帮会老大强行扼杀,一生都在调任的路上,哪有机会拿起武器杀敌。
后人评价辛弃疾――“人中之杰,词中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