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为何叫“华夏”?

提到的作品

[作品]说文解字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许慎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春秋左传正义

出版说明 “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种,历代尊为儒家经典...

杜预注

最新跟帖
凤九

凤九

华夏也称“夏”、“诸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以区别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四夷)。

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华夏是礼仪之邦,与外族胡人相对。

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华夏”最初仅为一文化概念,也是周王朝的自称,至汉代以后成为汉族的别称,始带有民族概念。

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kakaxiaoqu

kakaxiaoqu

华,日之光华,光明。

夏:广大,色彩灿烂。

华夏:太阳之光华照耀下,广大而灿烂之地。

华夏,是我们中国的祖先对自己生存的土地最美好的命名,同时也隐含着远古先民的信仰。中国远古祖先,向往光明,崇拜太阳和太阳神。太阳神是远古中国第一神祗。传说中,第一届天地共主东木公(也叫东华帝君,东皇太一)就是太阳神。玉皇大帝昊天,实际也是太阳神,因为远古太阳的名字就叫“昊”。中国的三皇之一伏羲,也是太阳神,在出土的汉代汉砖上,伏羲头上顶着的正是太阳。有学者研究,古代统治者称“帝”,帝也与太阳神崇拜有关。

所以,华夏就是:日华照耀之下,广大而灿烂的光明之地。

或者从信仰来讲的话,就是:日神守护下的光明之地。

chenrvy

chenrvy

华夏民族是一个人文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概念。

所谓华夏,古语曰:“华夏者,春蕊也。”春天盛开的花蕊,象征生命,生机勃勃,年轻美好的意思。也有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涵义在里面。

华夏子孙,炎黄子孙,几乎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生命的延续,生命的绽放与衰没。如同周易所载:“生生不息也”。因此具有很强烈的人文色彩。

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概念,诞生不过百年,它出现的环境十分特殊,是以其他异族为背景的。之所以是一个政治概念,主要由于其包涵了生存、民族、文明等诸多复杂对象,它是建立在华夏民族的概念基础之上的,但主要是突出政治意味,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总之两者区别如下:

第一,前者是人文概念,后者是政治概念。

第二,前者不具有排他性,后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第三,前者是客体性概念,后者是主体性概念。

第四,前者具有人与自然的两重性,后者偏重于人格。

多囖加菲喵

多囖加菲喵

作为华夏子孙,应该明白华夏二字的本义,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是表示什么?依据中华字通分析下华夏二字,供大家参考! 华華崋(化huá huā huà)是花的本字,是由華简化而来。繁体華是由草的省形“艹”和垂的省形变化为“”会意而成的字。草“艹”表示草木;垂“”表示草木花朵儿下垂,开花授粉,是花的意象写照。借“化”声表示花变化快,花样多,完善“華”的意义。1965年简化为“华”,是由“十”和“化”会意而成。“十”表示我们中华十全十美;“化”表示我们中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美丽的花儿是草木的精华生化而成,化即标音又会意。崋是由“山”和垂的省形变化“”会意而成的字。“山”作为归类符号,表示山峰;垂“”表示华山陡峭险峻,垂直纵立的主峰。崋因山顶有“莲花池”而得名“華”,后崋和華二字合一,均有华美花美之意。

夏夓(下xià)为缫丝织绸的过程,。“”为下的古文,既标音又会意,织绸过程是从经线的的尾端(下端)开始织到经线的始端(上端);“目”为经线和纬线织成方形绸布,古代织绸经线较短,绕在固定的方框上,织出绸缎不长,成一片一片的,不像现在成卷;“八”表示分开经线来穿纬线;夓中頁两侧的手“臼”表示双手穿梭引导纬线,“夂”表示缫丝过程(见夂字解),所以,夏(夓)为缫丝织布的过程(禹为蚕虫吐丝的过程。禹建立夏朝,大禹治水,沧海变桑田,夏朝是我们华夏民族养蚕织绸的大面积推广时期)。

华夏一词中“华“”应该是用来修饰夏的。夏是人们会缫丝织绸,穿上了绫罗绸缎,人们从野蛮,穿兽皮、草遮体,到穿绸,追求美的时期。所以,从夏开始,人类文明有了较大的进步。经历了炎黄(用火--饮食从生食到熟食的进步);尧舜(窑洞--居住从游牧到定居);到华夏,禹为吐丝的蚕,夏为缫丝织绸,人们过上了追求美的文明阶段。

无恶

无恶

黄河流域一代先民自称华,夏,《左传》有″楚失华夏"一说。华,美丽,夏,盛大。就记这么多!


绿竹猗猗

绿竹猗猗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

红烧肉

红烧肉

大家好,我是小渔老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说道华夏二字呀,咱们不得不提到华夏民族的来历。相传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是有后来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等。炎、黄两部落后来经过人口的流动,互相通婚等社会发展,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大部落,就成为我们所说的“炎黄子孙”,居住于中原地区的炎黄子孙为了和四方胡人做区别,所以自称为华夏一族。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呀,地位非常的崇高圣洁,显赫尊贵。华、夏两个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华就是夏,夏就是华。大约从春秋时代开始,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二字连用,合成“华夏族”。

从古代起,我们的汉族往海外迁徙,都自称为华夏人,由此产生了“华人”这个词,“华人”的概念也渐渐的由当初的单指汉族,扩展到整个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其他少数民族,逐渐成了全体中华民族的代称。

对此大家觉得呢? 欢迎大家点评一起探讨。

zhangxintracy

zhangxintracy

我们知道,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莫过于汉字了。要了解中华民族为何叫“华夏”,我们可以从汉字中去寻找答案。

说文解字》对“夏”的解释是:“夏,中国之人也。”

“中国”最早是指中原地区,“夏”的意思是中原地区的人。

那中华民族为什么又叫华夏民族呢?为什么叫“华夏”呢?

左传》里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这里可以看出,“夏”的引申意义是“大”,针对的是礼仪的兴盛,中国是礼仪之邦,最讲究礼仪,礼仪是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一把尺子,礼仪是社会的普遍的行为和道德规范。而“服章”是指服章和文章的统称,服章之美是服装和文章之美,即服装的华丽耀眼,文章的华彩漂亮,也就是“华”,华是花的意思。中国文化就是像花儿一样灿烂,花儿一样兴盛繁荣,花海无边。所以中国文明也叫华夏文明,中国文化也叫华夏文化。

华夏民族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一是礼仪之邦,而是服装之美。礼仪是意识形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服章是是物质表象,是物质层面的东西,物质和精神相得益彰,进而联想到中国文明从来就是兼修两个方面,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内外兼修,而把精神文明摆在首位,即儒家所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华民族,华夏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中华民族的大花园里“花”丰富多彩。历史上,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北方民族喜欢养狗,狗也叫犬,所以北方民族古代叫“狄族”,以此类推,南方多虫叫“蛮”、闽,“南蛮之地”就是这么来的,东方民族是善于骑马射箭,所以叫“夷族”,意思是“大弓”;西方民族大多养羊,所以叫“羌族”。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凝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richardliu

richardliu

中华民族为何叫"华夏"?华者乃华胥氏,人之始也。夏者即夏朝,国之始也。故中华民族称"华夏”。

芊~

芊~

华与夏在甲骨文是同义词,是中原的意思,比夷狄相对

李小悄

李小悄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以及史书已经解释了“华夏”的意思。






linlin_

linlin_

“华”指渭南华县周边。

渭南古属弘农郡,治所河南灵宝。

“夏”指夏县周边。

夏朝历次迁都,在夏县、斟鄩周边。

“华夏”合指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及迁徙延伸的区域。

西安关中平原,不属于西北黄土高原。

西安关中自古属于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属于中原河南,西汉时期,西安就隶属于河南司隶州;东汉称司隶校尉部,由洛阳统领;三国时期归许昌管辖;直到西晋才从河南划出,划入雍州边缘。

西安人百分百能听懂河南方言,但听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属于中原。

本来就应该:陕北划归宁夏;汉中划归四川;西安关中划归中原河南;宝鸡划归西北甘肃陇东。

heyIamhere

heyIamhere

nonono,中华和华夏是两码事,两种不同的文明。中华是孔儒大一统之后形成的。。

小米布布

小米布布

国人都知道自己自己的民族总成为华夏民族,而那些汉族、苗族、回族的叫法只是又再次将华夏民族细分了。我们自成自己是汉族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怎么来的,是汉朝的影响力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称自己是汉族。然而对于华夏民族就有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之前看到这个问题,晓诗也很是疑惑华夏民族是怎么来,之后就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知道了华夏民族是怎么来的!

而我们自称华夏有三种说法,至于那个准确,大家可以自行参考:

第一种:是按照民族文化的高低来决定,华夏这个词起源于两三千年前,大概就是夏朝这个时期,在当时中国这个地区有很多的势力,比如“南蛮”、“东夷”、“北狄”、“西戎”和“夏”大家都知道当时除了夏以外他们的民族文化并不高,而夏在当时的文化文明则是最高,而当时民族文化高的民族称为“华”,所有就称为“华夏”。

第二种:传说在很久远的时候,中原地带有三个民族,其中自称华夏民族的黄帝将其他的两个部落给统一了,于是中国人就自称自己为华夏民族。

第三种:“华”在古时是有花的意思,在那个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文化的图腾是玫瑰花的,后来以龙为图腾的夏朝建立了当时非常强大的王朝,于是就称自己为华夏民族。后来经历夏朝的统治,人们慢慢接受了华夏民族这个称谓。

如果喜欢点个赞!

cat66655

cat66655

我个人认为我们汉族人之所以自称(华夏族)是与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民族有关。古代的农耕民族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而生存的首要条件是要解决吃饭的问题。我们汉族的祖先最早都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合农耕。当时我们的汉族祖先正处于婴儿向少年过渡期间,饥寒两个字对人可能印象最深刻。但这里也四季分明,春,夏,秋温和,冬季寒冷,古人感觉春夏秋三季好过,食物增多,当时生产力低下,即使耕种也产不了多少粮食,靠野地森林里采摘也能渡过。而冬季难过不但地里不出产什么食物,还要消耗一定的储藏食物,食品少了就会挨饿,因此得出了春夏秋三季好过,冬季难过的结论。华花相通,植物农作物只有在春夏开花,植物农作物开花了才能产生果实。华也代表春夏,夏干脆就是代表夏天的意思,是天气温和的时候。是农耕民族最好过的时候,最幸福的时候。把我们汉族称之为华夏族,最原始的本意肯定是从生存的角度,从吃这种人类最本能的认知开始的,春夏秋三季是人类最容易存活和繁衍壮大的季节。以后才上升到了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这只是一家之言,不知对华夏两字的理解有一点帮助没有。

ShadowK

ShadowK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