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晚年成了一个好色的老头,姬妾上百,是真的吗?

提到的作品

[游戏]长相思

君若水上风,妾似风中莲。 相见相思,相见相思。 君若天上云,妾似云中月。 相恋相惜,相恋相惜。 君若山中树,妾似树上藤。 相伴相依,相伴相依。 君若天上鸟,妾似水中...

桐华

[作品]长恨歌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

王安忆

[作品]无量寿经

佛教十三经

陈林

[作品]买花

本书以简单通俗的文字,提供给你花材选购、保鲜要诀。作者亲身示范10种简易花艺DIY,图文并照,教你利用生活中现有花材,再发挥一点个人巧思,即可自己动手妆点居家环境。精选100种常见花叶,针对其保鲜及选...

钟秀媚

[作品]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ISBN:9787805985916,作者:(唐)白居易著;孙安邦,孙蓓解评

孙安邦/孙蓓解评

[作品]自在

《自在:在佛法中学会安心与解脱》:在佛法中学会安心与解剖,善念就能安心,放下就能解脱,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这是佛家的大自在。 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

弘缘

最新跟帖
chaijie_

chaijie_

其实,每一位诗人,思想浪漫,随心所俗,风流成性,正因为是桀骜不驯,天马行空,这也是创作灵感,留下千古经典诗词。

parislwu

parislwu

真的

黑桃嘎的

黑桃嘎的

白居易的初恋竟然如此美丽

大醉虾

大醉虾

一共三十多个

rainedufe

rainedufe

男人天生都是好色的,女人也一样,只要有权有钱都会拥有更多异性,当然现代法律不允许除外,在古代那个皇帝不是后宫成群,女人当了皇帝也一样,也会拥有更多异性,比如武则天,多少后宫秘史,

fanshall

fanshall

不,在那个时

代,能这样作,己经不简单了。

嘴角dè微笑

嘴角dè微笑

可惜了湘灵!

numenazy

numenazy

当年的事情,至今谁能真正言真假?但现实生活中,许多男人,包括名人仕家,都在晚年疯狂恋色

冷眼向洋

冷眼向洋

这个无重追起阿。重′悉来讲老了飞自我,不往人世间白走一回,[捂脸][捂脸][捂脸]

旸帅

旸帅

晚年的白居易最喜欢15岁的小女孩,姬妾养到18岁就要换一批。到了70岁的时候,折腾不动了,将樊素和小蛮放还。

年少时,白居易是个痴情人,与邻家女孩青梅竹马,却没有结果;中年时,娶了同事的妹妹,却还在惦记着心头的白月光;到了晚年,白居易更是放浪形骸,不断纳妾,成了后人眼中的好色老头。

这个写出《长恨歌》的男人,了解了他那场烂俗且虐心的初恋,也许会改变你对他的认知。


01初恋湘灵

白居易,公元772年出生于河南新郑,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现实主义诗人。彼时,离世人眼中的盛唐已经过去了20年之久,白居易出生没多久,家乡就发生了战乱。

2岁时,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一直在外任职,二人鲜少见面,白居易的童年是与母亲陈氏相伴度过的。直到长大些,白居易才跟随母亲,投奔了在徐州任职的父亲。

虽然世道艰难,但是陈氏对白居易是寄予厚望,从小悉心教导。年幼的白居易从小就聪颖过人,展露出了文学天赋。

三岁会认字,五岁学作诗,九岁通声韵。

凭着天赋与后天的努力,白居易10岁就开始写诗,并且很快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但是,相比于做个文人,白居易似乎更想要入朝为官。

在大唐璀璨如星河的诗坛中,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都曾对那个繁华的长安眷恋不舍。如今,少年的心中,也悄然埋下了一个“长安梦”。


11岁时,徐州发生战乱,为了躲避战乱,白季庚将家人送去了宿州符离安顿。自白居易记事起,他总是跟随父亲到处奔波,如今到了符离,有了难得的安稳。

母亲陈氏对白居易非常严格,她每日都教导白居易要好好念书,不要与农家的孩子一样,日日只知道玩耍,也不要和他们过多的接触。

母亲的期望与自己的梦想重合,少年心中,入仕,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目标。

12岁,在符离读书。

13岁,在符离读书。

14岁,在符离读书。

15岁,在符离读书。

公元788年,16岁的白居易,带着他的梦想,第一次踏入了长安。

当时的长安,虽不如盛唐时那般繁华,但是文人墨客也是汇集于此。想要一朝成名,入仕为官,没有名家的提携,绝非易事。

于是,白居易寻找机会,结识了宰相好友顾况,希望能得到他的举荐。


那一日,白居易带着他的诗集拜访了顾况。当时,顾况在诗坛颇具盛名,生性高傲的他对眼前的这个愣头前丝毫没放在眼里,他瞥了一眼诗集上的名字,白居易!

顾况露出一丝嘲讽,调侃道:“白居易?这个名字不对,长安房价如此之贵,想要在这里白居可不容易。”

白居易连忙说道:“老师,您还是先看看我的诗作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顾况细细品读完白居易的诗,感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那一年,16岁的白居易名动长安城,成为了诗坛闪耀的新星,文人们争相结识,权贵们将他奉为座上宾。但是,白居易没有获得举荐,他是清醒的,他没有留恋长安的繁华。


于是,贞元六年,19岁的白居易回到了符离。有了顾况的支持,白居易像打了鸡血一样,日日苦读,从不懈怠。

常年用功,读到口舌生疮,写到手心生茧,甚至少年白头,终换一身文采绝代。

母亲陈氏对白居易寄予厚望,她说,白居易是属于长安的,爷爷与父亲的路他也同样要走。白居易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也从来不敢违背。

但是,少年心思懵懂,偶尔也会向往窗外的自由生活。读书时,他总会偷偷望向窗外,看着同龄人在水中嬉戏,田间打闹,山间唱歌,好不快活。

直到一日,他偷偷望向窗外时,一抹身影闯入眼帘,女孩出落得亭亭玉立,巧笑倩兮,少年的心瞬间被击中了。他急忙放下书本,跨门而出,拦下了女孩。

他说:“你好,我叫白居易,我想认识你!”

那一年,少年19岁,女孩15岁,一段爱恋,终是开了花。


女孩名叫湘灵,出生于贫寒的农家,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大家‬闺秀的端庄。整日在田间劳作,跑跑跳跳,天真烂漫。

湘灵性格活泼,有着皎皎月光般的明亮笑容,有着百灵鸟般婉转动听的歌声,这一切在白居易眼中尤为美好。他为湘灵做了一首诗,希望湘灵能懂他的心。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湘灵是农家女,不认识字,他便用最朴素的语言,一字一句地念给她听。湘灵日日从白居易窗前经过,目光触及时,又羞涩躲开。

胆子大了一些后,湘灵便会托着脑袋,伏在窗前,看着白居易摇头晃脑地读着那些他不懂的诗。这是白居易最美好的日子,曾经只知读书的少年,如今懂得了爱情。


一日,白居易送给了湘灵一面明镜,他说:“诗人刘希夷曾给心爱的女孩写过一首诗'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还有一句没说出口的,他,想娶湘灵为妻!

湘灵羞涩地接过镜子,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从此,二人情根深种,渐渐长成了彼此缠绕的花。

爱情虽然美好,但是现实终究残酷。很快,母亲陈氏发现了白居易与湘灵的感情,于是,他们的爱情有了最烂俗的情节,棒打鸳鸯!

母亲陈氏出生于颍川陈氏,是名门望族,门第观念根深蒂固。她认为,白居易的妻子即便不是官宦世家的女子,也会是书香门第,但绝不是湘灵这样的农妇!

但是,这一次,白居易没有再听从母亲的话,他说,此生非湘灵不娶。陈氏听闻此言,勃然大怒,为了斩断白居易的情思,陈氏带着白居易再次离开了符离。

贞元九年,父亲白季庚迁任襄阳别驾,母亲陈氏带着家人一起去襄阳与父亲团聚。临别时,湘灵将明镜还给了白居易,说:“我等你回来,若想我了,就看看这面镜子。”

白居易握着手中的匣子,郑重地点了点头。车轮渐渐启动,白居易渐渐模糊了双眼,湘灵的身影也渐渐模糊,直到再也看不见。


一路上,白居易频频回眸,期待能看见湘灵的身影。他跨过高山,路过湖水,总是不经意间就想起湘灵,每次思念都是泪眼滂沱!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在襄阳的日子里,白居易又回到了苦读的状态。因着父亲官职不低,白居易的生活也渐渐富足起来。但是,他仍想起在符离的清贫日子,因为那里有他的湘灵。

夜深人静时,他总是无法入睡,寸寸相思,刻入骨髓。他相思成疾,无声哭泣。而母亲陈氏对此一无所知,她天真地认为,白居易终究会忘记的。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白居易只想回到符离,再看一眼湘灵。


贞元十年,父亲白季庚去世,23岁的白居易扶柩回到符离,为父亲守孝三年。他再一次见到湘灵,可是这次,因为礼法,他不敢与湘灵亲近。

贞元十二年,守孝期满,白居易已经25岁了,而湘灵也已经21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为人父母了,但是白居易和湘灵还是单身。

白居易再一次跪倒在母亲面前,请求陈氏同意,他能够迎娶湘灵。这次,母亲陈氏仍旧决绝地拒绝了,除非她死,否则湘灵别想进门。

母亲的门第观念,让白居易痛苦,也让湘灵绝望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了白居易与湘灵无法跨越的鸿沟。白居易无法说服母亲,也没办法放弃湘灵,在深受相思之苦时,他写下了《长相思》。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湘灵,我愿化作山间的乔木,与你枝枝连理;我愿成为原型的走兽,日日跟随,并肩前行。

白居易不甘心,他想,如果他能向母亲证明,不靠联姻,一样可以入朝为官,母亲兴许就能答应他娶湘灵了。他手中握住了这颗救命稻草,苦苦挣扎,却不知结局早已注定。

贞元十五年,白居易参加了乡试,第二年,他入京参加了会试。那一年,他一路高歌猛进,高中进士及第。他意气风发,挥笔写下: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那一年,白居易28岁,回到符离,再次请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谁知,母亲拒绝得更加彻底。

“进士算什么,你还没有做官。曾经你是布衣,湘灵配不上你,现在你是进士,她更加配不上你!”

白居易想,是不是只要做官了,母亲就不会反对了。于是,他重返长安。贞元二十年,白居易通过了吏部的考试,被授予了校书郎的职位,定居长安。

这一年,白居易32岁,湘灵也已经28岁了。他们想用彼此的坚持,撼动母亲心中那座门第的大山,但是,母亲仍然不愿松口。


这次,白居易真的绝望了,他不再挣扎,他对湘灵说:“我要去长安了,以后不会再回来了。”

湘灵无话,只是将手中的鞋子送给了白居易,她等了这些年,这就是答案。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一段年少时的懵懂情感,在白居易32岁时,终于画上了句号。

有人说,《长相思》有《长恨歌》的影子,连理枝、比翼鸟,是白居易源源不断的爱意,最后却化成了绵绵无绝期的恨意。

白居易恨吗?他是恨的,他恨自己的懦弱,也恨母亲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强加在自己的身上。父亲造就了母亲的不幸,而母亲想要强留白居易一起承担起不幸。


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与父亲白季庚相差26岁,母亲其实是父亲的外甥女,有了这一层的关系,陈氏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陈氏15岁嫁给白季庚生下白居易,此后,二人两地分居,陈氏一直过着丧偶式的生活,她的心也在日渐的磨砺中,变得坚硬无比。

这样的母亲,白居易不忍心伤害她,但是,心中的恨却无法消减。从此,白居易的人生仿佛是颠倒了一般,从温柔浪漫的少年郎,变成了现实主义的中年人。


02现实青年

元和元年,34岁的白居易终日和元稹饮酒作乐,在一次酒醒后,白居易仿佛参悟般,辞去了校书郎的职位,请求调任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县尉。

他逃离了长安,成为了一名亲近百姓的父母官。他想,长安的浪漫终究是粉饰太平,他想要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想要更加贴近现实。

这一年,是白居易开挂的一年。

这一年,白居易去仙游寺游览,写下了《长恨歌》,他批判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着写着,白居易想起了远在符离的湘灵,旁人都道他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唯有他自己明白,这其中只有他与湘灵漫漫无绝期的恨,是为《长恨歌》!


这一年,白居易和好兄弟元稹终于搞起来大动作,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吹响号角。这是民生凋敝的中唐,盛唐早已远去,李白的浪漫也早就不适合当下了。

他眼中的大唐民生凋敝,但是上位者眼中的大唐却繁华如旧,这一切都是粉饰中的大唐,他要将这虚假的盛世砸个粉碎。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元和二年,一日,烈日当空,白居易来到田间,想要向农夫们收税。话还未出口,他就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怀里抱着瘦弱的孩子,另外一只手抓着几根麦穗。

见众人都看着她,她急忙解释道:“我不是来偷麦穗的,只是来捡一些给孩子吃。这些年官府收税,家里承担不起,只能把地卖了。”

众人听着,纷纷叹气,拿了一个馍馍给妇人道:“这个给孩子吃,我们这些麦穗收了,也不知道够不够,也许也要卖地了。”

白居易听着,心里生出无限的愧疚。想他不用劳作,一年就能获得300石粮食,而这些辛辛苦苦耕种的农夫们,却没有粮食吃,收税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只能颓然离去。


回到家中,他心里的沉闷感久久不能消散,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将底层百姓挣扎的生活牢牢记在心里,他愧疚不已,他想,这民间的疾苦,必须要让上位者看见。

这一年,白居易因为《长恨歌》被唐宪宗赏识,调回京城,任职左拾遗。根据新唐书·百官志二记载:

门下省有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上任后,白居易一直秉持着“有阕必规,有违必谏”的原则,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他畅所欲言,将百姓的苦难化成诗篇,献给唐宪宗,希望他能看到当下社会的现状。


他不顾世俗的眼光,猛烈地抨击朝廷,抨击不作为的官员,他将新乐府运动推向了高潮,也将他的快意恩仇展现得淋漓尽致。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伤大宅

谁谁谁,贪污腐败,为官十载却坐拥数间百万房产,家里有吃不完的肉,花不完的钱!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皇宫里的太监和他的手下,只给了人家半匹红纱一丈绫,就将老人的千余斤炭买走了,完全看不到老人家衣不蔽体的惨状,实在是丧心病狂!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民间物价飞涨,老百姓连一束花都买不起,这花的价格有多高,竟然比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税收,简直就是天价!


白居易不仅怼同僚,怼下属,怼太监,连皇上犯了错,也毫不客气地怼上去。气得唐宪宗直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元和三年,37岁的白居易结婚了,娶得是同事杨虞卿的妹妹。杨氏出生名门,母亲陈氏很是满意,但是白居易却不开心。

妻子端庄持重,孝顺父母,友爱弟妹,但是唯独不是白居易心里的那个人。他又想起符离那个活泼灵动的湘灵。夜深人静时,他拿出湘灵还给他的那面镜子,回忆往昔。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元和六年,母亲陈氏坠井身亡,白居易给母亲丁忧守孝。此时,横亘在他与湘灵之间的障碍没有了,但是,白居易明白,已经回不去了。

但是,对湘灵的思念与日俱增,在某个独居的夜晚,他写下了《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得不到的爱人,让白居易更加投身于火热的事业中。工作中,他更加卖力地抨击着这黑暗的官场,吃人的社会。闲暇时,他与元稹饮酒同醉,醉后,他便借着酒劲抨击得更猛。

白居易做官太真实,太正直,他的为官作风,让他在官场上得罪了许多权贵。他们都想看着白居易跌入尘埃。

元和十年,一日清晨,长安城内一片肃杀。长安街头,大唐宰相武元衡竟被当街暗杀,其他人都明白要明哲保身,但是白居易却直接上书唐宪宗,要严查凶手。

然而,唐宪宗却勃然大怒,指责白居易越级上报。曾经的政敌们纷纷开始落井下石,说白居易的母亲是因为看花坠井身亡的,他却写了赏花诗和新井诗,简直是人神共愤。

这一年,白居易43岁,他被贬出京,成为了江州司马,他的内心是憋屈的。大概是,经历过繁华的人,很难再甘于平凡。


这一年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杯酒间,忽然听见一阵断断续续的琵琶声。他邀请琵琶女上船同游,听她低低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曾经名动长安的白居易,被贬出长安后,长久以来压抑在心里的那份孤独感与不被理解的感觉,终于在琵琶女这里得到了共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终于,白居易豁然开朗。他想,这官场,这社会,他怒过骂过,但是他无力改变,也许归隐田园是他最终的结局,这样也好。

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

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

悠悠身与世,从此两相弃。

从此,白居易放下了手中的“剑”,将目光转移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他的诗也从暗喻讽刺的官场社会变成了轻快悠然的生活小事。

有人说,白居易是向命运低下了头,怨他没有坚持初心。不是的,白居易只是选择了一条“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他明白如果将一颗真心用在了错的地方,终将没有价值。


03游乐人间

那一年,在去江西九江的路上,白居易遇到了故人,湘灵!彼时,白居易44岁,湘灵也已经40岁了。这些年,湘灵没有嫁人,一直跟随父亲四处漂泊。

十几年未见,湘灵已经无法和记忆中的少女重合,彼此都有了岁月的痕迹,他们抱头痛哭。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隔了25年的岁月,再见时,只能感叹年少的情谊,物是人非,最后两人依依惜别。


在经历了官场的排挤,爱情的求而不得,曾经那个热血向上的少年再也不见了。白居易从执拗走向了圆融,他开始注重享乐,学着做起了一名隐者,寄情山水,游乐人间。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然而,讽刺的是,就在白居易放下了执拗,不再寻求改变,想要与世界同流合污时,他却被重新启用了。

元和十五年,一度实现“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因一心追求长生不老,长期服用丹药,暴病而亡。李恒登基称帝,史称唐穆宗。

唐穆宗因喜爱白居易的才华,将他召回长安,升为朝散大夫,官居五品。此后,白居易在官场一直顺风顺水,先后出任苏州、杭州刺史,最终做到刑部尚书退休,官居二品。


长庆四年,50岁的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回京途中,路过符离,他又见到了思念无比的湘灵,湘灵还是守着未嫁的诺言。

这次见面后,白居易离开了符离,而湘灵遁入了空门。

53岁时,白居易卸任苏州刺史,回洛阳途中再次路过符离,这次他没有见到湘灵。在符离,他见到了一个酷似湘灵的少女,不觉想起他初遇湘灵的场景。

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

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

他想起湘灵曾笑着说:“如果你不娶我,我就出家当尼姑去。”湘灵的容颜在他脑海里慢慢变得模糊,而这场35年的爱情也随着湘灵的出家落下帷幕。


仿佛是岁月打通了任督二脉,白居易的生活开始变得放浪形骸。他开始整日饮酒作乐,风流韵事不断,日日沉静在温柔场中。

不得当年有,犹胜到老无。

白居易的家中妻妾成群,美女环绕。按照唐朝官制,白居易的官职最多只能养三个家伎,但是白居易却不管那么多,他一人就养了三十多个。

他尤其喜欢15岁左右的少女,等到她们年纪大了,就再换上一批。

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追欢偶作

他放荡不羁,成为了世人眼中的浪荡子,好色之人,可是他不在乎。


他年岁大了,体力不支,常遭好友同事嘲笑,羞愤之余,他写道:

花丛便不入,犹自未甘心。

公然开车,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白居易的家伎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擅长唱歌的樊素与擅于跳舞的小蛮。他曾为两人写道: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有人说,这首诗暴露了白居易的好色,晚节不保。但是,我认为,这就是白居易的真实,他对待自己的欲望无比坦诚。

爱财也好,好色也罢,他都坦坦荡荡地写进了自己的诗中,他拥有极度的欲望,却又极度诚实,这也不失为一种魅力。


这样快活的日子也没过多久,70岁的白居易便散尽家财,病痛缠身。他再也养不起这些女孩了,于是他将樊素、小蛮都放了出去。

离别前夜,他与樊素低语话别,哭一阵笑一阵,到了明日,陪伴他五年的樊素就要离去了,此后这皎皎月光,绵绵春风还有何情趣。

白居易是一个多情的人,从江州到杭州再到苏州,最后到洛阳,在不同的时期里都有不同的女子陪伴,都是他挂念和放心不下的人。他为她们写诗,来纪念曾经风月无边的日子。

他爱湘灵吗?肯定是爱的,但他后来也爱上了樊素,爱上了小蛮,爱上了春草,爱过许许多多温暖他人生的女子,他的诗里还说着风流,可到最后究竟又是谁,负了风流啊!


04最后

晚年的白居易,没有了美人在侧,他还有兄弟陪伴。曾经的好兄弟元稹已经离去,他时常和刘禹锡担风袖月,游览名胜古迹。

他花甲之年的时候,也曾回到符离去找过湘灵,想与她共赴白首。可是遁入空门的湘灵拒绝了,白居易仍是那个记忆中的少年,却已不是湘灵的少年。

我想,曾经的深爱,已经随时间流逝,白居易和湘灵念念不舍的,终究只是,少年时,在符离的那一场相遇,懵懂而美好。

公元846年8月,白居易病逝于洛阳,葬于香山,享年75岁。

白居易不畏强权,抨击朝政,但是他没有落魄潦倒;他虽然政敌很多,但是依旧潇洒随性;他自符离而来,虽没有背景,却一生知己不少,受人赏识。

白居易是不枉此生的,湘灵为他终身未嫁,元稹、刘禹锡视他为知己,樊素小蛮忠心不二,就连天子也为他写赞歌。

他生在中唐,却像活在盛唐。这就是大唐,成就了李白的桀骜不驯,承载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亦能包容白居易的放荡不羁。

无疆行者

无疆行者

白居易晚年信佛

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舍三万两俸银请人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彩绘大型极乐世界图、西方三圣像,日日焚香顶礼,十分虔诚,并且回向众生离苦得乐,共登莲城。他的念佛偈流传广远,至今仍烩灸人口。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通过这个来看 白居易不是好色之徒 至少晚年不是

极品 ≤zha1-男≥

极品 ≤zha1-男≥

李白`杜甫`白居易,中国唐代著名三大诗人。文字流畅,爱情感人。过去曾到龙门石窟游玩,步行跨过大桥,曾去拜谒白居易墓。肃穆伫立,一间小房,一座土丘,10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长眠安息所在。恍惚间竟然飘出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不禁感慨,人生如梦,我辈渔人樵子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纤尘罢了。

mm/mg

mm/mg

历史不是很好,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人们常说德才兼备。这些诗人很有才,德未必有

xiaoyongdongdong

xiaoyongdongdong

晚年的白居易最喜欢年轻貌美的小姑娘,不仅如此,白居易还很喜新厌旧,他曾在十年内换了三批家姬,在他六十八岁那年,他深感自己时日不多,将樊素和小蛮等家姬放还。

白居易是大唐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大诗人,他历经八个大唐皇帝,见证了整个牛李党争,也见证了整个大唐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白居易的一生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唐史。他也曾是少年风华的翩翩才子,只是到了晚年,白居易却开始蓄养大量家姬,成了后人眼中的好色老头。

白居易也曾是个重情感的男子,因为深恋着青梅竹马的湘灵,三十五岁还不肯娶妻,一直孑然一身,不愿娶妻的原因,归结于他的母亲。

湘灵,曾是白居易一生最挚爱的女子,也是白居易一生最愧疚的女子,湘灵和白居易从小青梅竹马,只是湘灵是乡野女子,后来为了生计到处卖唱。

白居易的母亲认为湘灵“美艳有余妇德不足”难为“命妇”,而将一对鸳鸯打散,白居易本是孝子,怎会真的让母亲伤心绝望,只好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初恋。

后来白居易便在母亲的逼迫下娶了妻子杨氏,湘灵得知白居易另娶她人,远走他乡,有了妻子杨氏可否填补白居易的寂寞呢?很不幸,白居易对杨氏的评价是“不如村妇”,不禁令人唏嘘。

既然得不到真爱,白居易便开始转变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一夜之间,白居易开始变得放纵,开始了放浪不羁的私生活。

家妓众多,纵情声色的白居易

根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 “初( 唐穆宗长庆四年, 即824 年) , 居易罢杭州, 归洛阳, 于履道里得故散骑常侍杨凭宅, 竹木池馆, 有林泉之致, 家妓樊素、小蛮者, 能歌善舞。”

这是关于白居易家妓的最早记载,这里只是提到了樊素、小蛮二人,但是从他以后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的家妓远远不止这二人。

只不过樊素和小蛮二人能歌善舞,深受白居易宠爱,所以在这首诗中只提到二人作为代表罢了。

白居易和樊素的相识很有戏剧性,公元807年,唐宪宗亲自下诏,招白居易回长安,并格升为翰林学士,白居易再次回到了长安。

而和以往不同的是,白居易这次回长安,他的身心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轻松,也正因为如此,他在闲暇之余,经常和自己的好友饮酒作乐。

白居易在好友的带领下经常到青楼妓院舒缓放松,要知道,那时候的青楼妓院是合法的,不仅合法,还十分明目张胆。

当时的白居易不仅是名满京城的大才子,更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而且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像级的人物,他的文字当时不仅在文学圈子流传,同时也风靡娱乐圈,比如《长恨歌》琵琶行等,相当于当代的流行歌曲。

那些青楼的姑娘们,听说来人正是她们仰慕已久的白居易,一下子热火朝天。在众多目的的驱使下,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都纷纷在这位大才子的面前献歌献舞。

其中两人,一个唱得最是绝伦,一个舞的也最是精妙,她们俩就是至今仍然闻名于世的“樊素口”和“小蛮腰”的原身—樊素和小蛮。

樊素早已对白居易仰慕许久,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她最喜欢的诗歌,每次,无论是吟还是唱,她都内心触动,那时候,她一直在想,是怎样柔情白转的男人,才能写出如此可歌可泣的爱情。

一曲之后,樊素便又唱了一曲,此曲正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起先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名女子,毕竟在烟花之地,他对酒的感觉要比对女人的感觉更甚。

可谁知,白居易在半醉半醒之间,忽然听到有人吟唱自己那首《长恨歌》,声音清脆,曲调婉转,犹如天籁。

白居易仔细打量眼前的女子,肤若凝脂,眉如远黛,青丝垂肩,广袖飘飘,樱桃小口,精妙绝伦。

看到如此佳人,白居易心想如此佳人,应该招至家中日日相伴,当晚,樊素和小蛮便跟随白居易回到了家中,她们两人,自此以后,一直陪在白居易身旁。

那时候的白居易已经是个老头子了,对年轻有活力的女子自然十分喜爱,仿佛能从她们身上看到年少时张扬的自己,有了樊素和小蛮的陪伴,白居易的老年生活才不至于那么无趣。

白居易为樊素和小蛮写下了不少诗,最出名的便是那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了。我们常常说的樱桃小嘴和小蛮腰就是出于此,有了樊素和小蛮的陪伴,白居易寂寞的心情得到了很大的填补。

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复出为苏州刺史,他的诗中开始有了蓄养家妓的记载:

一抛学士笔, 三佩使君符。未换银青绶, 唯添雪白须。公门衙退掩, 妓席客来铺。

这首诗中白居易表明自己的仕途不但“未换银青绶”,头发反而白了,于是过上了“妓席客来铺”的生活。

白居易家中开始大量蓄养家妓,是他58岁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以后,他自此长住洛阳,俸禄优厚,家中声妓,数量非常可观,如小庭亦有月:

小庭亦有月, 小院亦有花。可怜好风景, 不解嫌贫家。菱角报笙簧, 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菱、谷、紫、红皆小臧获名也。) 村歌与社舞, 客哂主人夸。但问乐不乐, 岂在钟鼓多。

白居易自注“菱、谷、紫、红皆小臧获名也”。臧获也就是奴婢, 在中国古代,许多奴婢也兼作家妓。

左顾短红袖, 右命小青娥。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客散有余兴, 醉卧独吟哦。幕天而席地, 谁奈刘伶何。

“左顾短红袖, 右命小青娥”,这是白居易自己和家妓的生活写照,也反映了家妓另一方面的生活状况,既要充当侍妾、歌女、舞女,又要充当丫鬟。

再看其《自在》诗:“杲杲冬日光, 明暖真可爱。移榻向阳坐, 拥裘仍解带。小奴捶我足, 小婢搔我背。自问我为谁,胡然独安泰?”

“小奴捶我足, 小婢搔我背。”这首诗把白居易自己狎妓时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勾画得相当真实,跃然纸上,白居易过得这种生活,的确称得上是声色犬马了。

白居易对家妓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对自家小妓要求最为严格,而且还喜新厌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家姬年老色衰,白居易随时以年轻貌美的小姬替换,绝不让她们滥竽充数。

再看他的另一首诗追欢偶作: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帖平生得事迟。

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

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白居易写完这首诗以后,在诗下自注云:“皆十年来洛中之事”。此诗是在《白居易集》卷三十四,是白居易六十七岁时所作。

“三嫌老丑换蛾眉”这句话是说,再好听的歌,听多了也腻,再好看的人,看多了也烦,我家里养的家妓,每过三年,我就嫌弃他们老了丑了,又换一批新的进来,十年间一共换了三次了。

可见白居易在十年内换了三批家姬,只是因为过了几年就觉得原来的家姬老了不好看,白居易嫌弃家妓老了丑了,多次换一些新鲜货色,而这个时候他自己已经67岁了。

白居易晚年为何变成这样好色?这更多地归根于当时的唐朝风气,唐代形成了娼妓空前泛滥的局面,在唐代,文人把饮酒携妓作为一种名士风流,虽明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但还是感到“人生得意须尽欢”,对道德说教置之不理。

整个唐代文士,不论是为官还是出游,无论是官府宴饮还是高朋相聚,不论是下第失意还是金榜题名,文士身边总是少不了青楼女子们的身影。

青楼女子们,貌美才高且富有激情,这就更使人对她们产生了神秘感,使得文人们的好奇心勃发。

虽然有些娼妓因为自己的诗歌才智、歌舞技艺或美貌色相而周旋于风流才子和达官贵人之间,看似那样放任自由、百般受宠。

然而,在那个时代,娼妓们的地位最为低下。她们可以随便被买卖赠送,跟货物没什么区别。

白居易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中,不能不受世风的影响,因此蓄养大量的家妓,也是自然的了。

神龙二年( 公元706 年) 九月中宗曾下令: “三品已上, 听有女乐一部, 五品已上, 女乐不过三人。”到了天宝二年( 公元743 年) 九月, 玄宗又下诏: “五品以上官员, 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 并听家畜丝竹, 以展欢娱。”

虽然皇帝下诏对官员蓄养家妓的数量做了要求,但是实际上根本控制不了,不少官僚、贵族蓄养家妓几十人、百余人,超过了皇帝限额的几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例如周宝有“女妓百数”,李愿有“女妓百余人”,郭子仪有“十院歌妓”,等等。白居易当时担任刑部侍郎时,官属正四品,按规定只能蓄养家妓三人,但是他的家妓除了樊素、小蛮、春草以外,还有一些是由奴婢充当的。

白居易的家妓和其他官员相比,量大质优,甚至出现“小奴捶我足, 小婢搔我背。”“今夜还先醉,应须红袖扶”等轻薄庸俗的生活,然而在那个大背景下,这在别人看来,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唐代狎妓风气和后代不同,嫖客们非常注重妓女们的“音律”等才艺,白居易受到当时唐朝风气的熏染,也未曾例外。

欣赏妓女们的才艺美成为白居易蓄养家妓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欣赏器乐、观赏舞蹈,听曲子,当然,白居易艺术修养非常深厚,不少妓女的才艺都是他所传授,还亲自指点她们学习乐舞。调教小妓的才艺也成为白居易蓄养家妓的另一个内容。

在封建社会,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命运是极其悲惨的,对此,白居易有深刻的认识,白居易在诗中体现的对女性的同情和关注超过了前代的任何一位诗人。

然而,虽然白居易在很多诗中同情一些不幸女性的悲惨处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风的影响,他的女性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不但在家中蓄养起了家妓,并且还过上了声色犬马的生活。

遣散姬妾,孤独终老的白居易

公元833年,白居易因为体弱多病,向朝廷递交了辞职信,朝廷考虑到白居易的威望和人脉,便再次授予他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这次,白居易便彻底住在了香山寺中,一心向佛,直至终老。

在香山寺的日子里,白居易和主持谈经论道,非常惬意,在青灯古佛的熏陶下,白居易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比起那些朝堂纷争、家庭琐事,白居易只觉得此时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想到自己如今已经皈依了佛门,白居易便决定将自己豢养的姬妾和老马放走,在这些家妓中,白居易最舍不得的便是樊素了。

但是想到自己如今垂垂老矣,樊素尚年轻,她的青春活泼和他的病歪老朽实在是反差太大,白居易还是决定遣散樊素等家妓。

公元836年,白居易已经是六十八岁了,这一年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几个月下不了床。

他知道自己真的老了,已经是将要入土之人,再留着樊素也不过是耽误樊素的人生,于是便给了樊素一笔钱,让她自己离去了。

想到素素离开自己,白居易十分伤感,便作诗一首: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

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大意就是:素素啊,你陪伴我这个老头子这么多年,明天我就放你离开了,你走了以后,我的春天也没了,再也听不到你的歌声了,我已经是风烛残年,而你仍旧年轻,你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吧,让春天随你而去吧。

这首诗是很多学者诟病白居易的根据,眼下有个流行语,管这叫“老牛吃嫩草”。而在古代,老牛吃嫩草是很常见的。

至于白居易和樊素之间是不是爱情,很难判断,白居易喜欢樊素肯定是没错的,毕竟不论多大年龄的男人都喜欢美丽灵动又富有朝气的女子,而且樊素常年陪伴在他身边,没有爱情也肯定有亲情。

而樊素对于白居易,在我看来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崇拜和依赖吧,毕竟当时的白居易在当时也算是享有盛名的诗人,有经济实力,对她也非常温柔体贴,也难怪樊素不舍得离开他。

白居易遣散姬妾是明智的,樊素虽然不愿意离开白居易,但是看到白居易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说,拿着钱财,离开了白府。

其他姬妾也跟着樊素离去,女孩子们离开的时候都各自得了丰厚的钱财,欢天喜地又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

送走了樊素以后,白居易回到香山寺,繁华落尽,他终于寻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安然,公元846年,这一年,当满山红叶红透的时候,白居易与世长辞了。

结语:

白居易晚年姬妾众多,确实成了一个好色的老头,但是也不能以现代的标准去评判一千多年前的古人。

毕竟在那个时代,白居易的行为不论在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没有什么不妥,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白居易一大把年纪却有很多姬妾,怎么说也不够自重。

没有人是完人,白居易当然也不是,虽然他在私生活上面令很多人诟病,但他仍然有掩盖不了的光彩,我们会记住他,最终还是因为他的诗篇。

ramsestwo

ramsestwo

白居易咋和我一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