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小舅子封大官,小舅子为什么坚决不要?

提到的作品

[作品]四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儒学经典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

王国轩、张燕婴、

[作品]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ISBN:9787801123510,作者:(明)冯梦龙原著;柳戬主编

冯梦龙原着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stevekerrcn

stevekerrcn

有些事,听着像故事,谁知道竟然就是史实。

历朝历代的开国元勋兼皇亲国戚,哪个不想有些作为?偏偏有这么一个人,嗜酒成性,只求喝酒不求高官,这个人就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功臣——郭德成。

郭德成的父亲叫郭山甫,他的故事,真的有点“狗血”。

明史》上记载,朱元璋尚未发迹之时,路过郭山甫的家,老头精于相面,看到朱元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此处省略一万字),总之就是尊贵无比,就对两个儿子郭兴、郭英说,你们俩今后辅佐他,一定可以封侯。后来还把女儿嫁给朱元璋做妾,从此郭家就算绑定朱元璋了。

这个故事,听着特别耳熟,这不是当年吕后的父亲看中刘邦的翻版吗?看来,不会相面,都不好意思做皇帝的老丈人。几乎每部史书,都有些神话皇帝的情节,这种故事也就姑妄听之了。

不过后来郭家人确实因为朱元璋而飞黄腾达了。在郭子兴重用朱元璋之时,郭兴、郭英兄弟俩就投入朱元璋的麾下,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郭兴颇有智谋,曾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关键决战鄱阳湖水战中建议采取火攻,最终大破敌军;郭英则是作战勇猛,经历大小百余战,一身伤病。

最终,在朱元璋称帝后,郭兴获封巩昌侯(死后追赠陜国公)、郭英获封武定侯(死后追赠营国公),真的都封了侯。

而那个姐妹郭氏也是不得了,她被朱元璋封为宁妃,并在马皇后、李淑妃先后亡故的情况下,掌管六宫事务,可见备受荣宠。

然后,我们就要说说今天的主角郭德成了。

郭山甫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次子都死得比较早,老三老四就是郭兴和郭英,而最小的是郭德成。

相比两个哥哥智谋过人、英勇善战,郭德成大概算是“一事无成”。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个“关系户”的任何功绩,显然他是真的没啥本事。所以在两个哥哥高官厚禄的时候,郭德成不仅没有获得爵位,还只是个骁骑舍人,大概也就是个七品官,可谓寒酸至极。

朱元璋可能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就算这个小舅子是个吃闲饭的,可他两个哥哥毕竟为国建功,姐妹又是自己很宠爱的妃子,郭德成哪怕就在家里蹲,也算为哥哥们扫除了后顾之忧吧。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官应该封。于是,朱元璋就来找他谈谈心。

有些人,可能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但上帝给他关上了一扇门,总会留一扇窗。郭德成的这扇窗,就是他看人的眼光,也可以说是一种高明的自保能力。

面对皇帝的恩赏,一般人就算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也会说一声“服从组织安排”。可是郭德成就不一样,当即跪地磕头,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一般,只喜欢喝酒,所以皇上要赏,只要让他酒管够就可以了。

要知道,皇帝对权力是最敏感的。如果一个大臣热衷于权力,必然会引起皇帝的警觉,郭德成这种豁达的状态,反而引起皇帝的好感。

你不就是要喝酒吗?这有什么难的。从此,郭德成算是跌进了酒缸里,佳肴美酒享用不尽。朱元璋还经常请郭德成到皇宫内院喝酒,这也算是羡煞旁人的恩宠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可能有人会觉得,郭德成也许真的胸无大志,就是爱喝酒。但之后的一件事,就充分展现出老郭过人的智慧了。

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又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朱元璋老是请郭德成喝酒,喝酒难免喝醉,喝醉就难免胡言乱语。就这样,郭德成闯了个大祸。

那天,朱元璋又和郭德成在宫中喝酒,老郭喝得稀里糊涂,衣冠不整,朱元璋就开了个玩笑:“醉疯汉,发如此,非酒过耶?”。意思说你这个疯汉子,喝酒喝得这么披头散发的。

谁知道满脸红晕的郭德成居然脱口而出:“臣犹厌之,尽剃始快。”我特别讨厌这个头发,全剃掉才凉快呢!然后“帝默然”。

不怕领导骂你,就怕领导耍冷暴力不跟你说话。朱元璋的这个反应充分说明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知道,朱元璋当年做过和尚,对光头一事极为敏感。郭德成一句酒后戏言,上纲上线一点,就是讽刺皇帝,杀了你都不过分!

等到酒醒,郭德成迅速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怎么办?去解释,那就等于提醒皇帝自己犯过这么大的错。不做什么?保不齐哪天皇帝秋后算账。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弥补一下。

说起来老郭真是个狠人,既然我说了想剃头发,那就真的剃!于是,郭德成把头发剃了,还穿僧衣、念佛经。这一下,朱元璋倒傻了,这是什么操作?莫非他真是个疯子?

朱元璋后来对郭宁妃说,我以为你哥哥在开玩笑,谁知道他真是个疯汉子。朱元璋究竟是不是被郭德成骗了我们不知道,至少这次朱元璋是真的对他很满意。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个极度谨小慎微的人。这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后来,朱元璋对功臣们大开杀戒,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了无数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可是郭德成却能保证自己平安无虞。

他靠的,就是他对朱元璋帝王心态的敏锐把握。

皇帝总觉得自己是聪明人,你就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很聪明;皇帝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你就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贪恋权势。

摸准了这些帝王心术,即使是喜怒无常、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对下头也是会网开一面的。

何需端午

何需端午

不要能活命。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大明,这个来自安徽濠州的穷苦少年,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成为了一个帝国的缔造者。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成了皇帝,自家的亲戚也就跟着沾上了光,一个个成为了皇亲国戚。

这其中,朱元璋的一个小舅子,就显得十分的另类,别的亲戚都是争先恐后的想让朱元璋风格官当当,唯独他,哭着喊着拒绝封赏。不仅拒绝,还表示,只要给他酒喝,别的什么都不要。

但这种看似愚蠢的行为,却在最后让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保全了性命,逍遥富贵一生,得以善终。

坚决不要朱元璋对他的封赏,就在于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知道,当大官毕竟没有活命重要。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名叫郭德成。

郭德成有两个哥哥,分别是郭兴和郭英,这二人在明朝初期,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在明朝建立后,位极人臣,成为了开国功勋。

郭德成还有个妹妹,是朱元璋的妃子郭宁妃,也就是说,郭家算得上是满门富贵。而这些富贵,源于其父亲郭山甫当年的一个赌注。

早年间,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一个小头目时,某次偶然间路过郭家门口,被郭山甫惊为天人,断定其日后必成大器,于是,让自己的三个儿子,跟随朱元璋打天下。

“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兴、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明史

同时,又把自己的女儿郭宁莲,嫁给了朱元璋。


据传说郭山甫善于相面,不管传闻是真是假,但事实证明,老郭这次的眼光,真的算是极为毒辣。

女婿朱元璋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自己的女儿也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自己的长子和次子,都是大明朝的开国功勋,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按理说,满门富贵的郭家,理应是个个荣华富贵,但唯独三子郭德成,在明朝建立后,却只当了个骁骑舍人这样的小官,比着他的两个哥哥,相差是在是太远了。

要说郭德成没有功劳吗?也不是,在战场上,他也是奋勇杀敌,立下里不少功劳,不说位列国公,封个侯爵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他却甘心情愿的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并且乐在其中。

这别说别人看不下去,就连朱元璋都看不上下去了,说到底,郭德成也算是自己亲戚,也有不少功劳,这只当一个小官,说出去怕是让别人笑话他朱元璋小气。

于是,朱元璋就把郭德成给叫来,和颜悦色的对自己这个小舅子表示,想给他加官进爵,封一个大官当一当。

结果,郭德成一听,慌忙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请求朱元璋不要封他什么爵位,更不要当什么大官。

朱元璋对他的反应十分好奇,问他什么原因,郭德成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性子愚笨,并且没事爱喝个小酒,如果当了大官,指不定哪天就会因酒误事,到时候可能就会性命不保。


同时郭德成还表示,人这一辈,开心就好,如果朱元璋真的想赏赐与他,不如赏赐点金银珠宝和美酒,这样他就千恩万谢了

“顿首谢曰:‘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郭德成

郭德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拒绝封赏,拒绝当大官,并表示自己有酒有肉,就十分的满足,没有什么别的请求。

朱元璋对郭德成的回答,表示非常满意,不仅没有怪罪他推辞封赏,还很快答应了他要酒要肉的要求。

要说这郭德成真的不愿意做大官吗?肯定不是,是个人都抵挡不了这巨大的诱惑,但他如此选择,不仅仅是他明哲保身的智慧,也是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厉害。

首先,无功不受禄,郭德成有功吗?有,但是并不是太大,之所以朱元璋要亲自封赏他,主要还是因为郭宁妃的关系,毕竟他是朱元璋的小舅子。

但郭德成知道,这种富贵是极为危险的,犹如镜中月手中沙,随时都可能消散,尤其是面对朱元璋这种帝王。

其次,高处不胜寒,一旦答应封赏,就意味着身居高位,到时候就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这其中还包括朱元璋。

哪怕犯一点点错,就有可能会被拉下马,结果不仅仅是失去权势,更有可能性命不保。

最后,朱元璋是皇帝,如果直接拒绝,也会让他下不来台,找一个喝酒误事的借口,这样双方都能接受,免得尴尬。


事实证明,郭德成的这个选择,无疑是极为正确的,尤其是在洪武年间的腥风血雨中,郭德成不仅躲过了一场又一场清洗,还安然到老,这和他早年间的大智慧,是有极为重要的关系的。

不仅仅在这件事上,郭德成以大智慧得以让朱元璋放心,还有一件小事,也是郭德成智慧的体现。

某日,朱元璋召郭德成入宫谈话,酒席上两人推杯换盏,谈的颇为尽兴,到结束时,朱元璋拿出两个金元宝,交给郭德成,并告诉他这是赏赐给他的,不要告诉其他人。

当时的郭德成,十分蒙圈,心想自己又不缺钱花,干嘛朱元璋还要赏赐自己金元宝,还要不能告诉其他人?

但也没好意思问,就接过来谢恩,摇摇晃晃的起身出宫回家。

待他走出大殿后,被冷风一吹,瞬间明白了朱元璋此举的意思,惊得是一身冷汗,这时,恰逢两个太监从不远处走过来,郭德成转眼一想,不如来一个将计就计。

于是,他就装做醉倒的样子,跌跌撞撞的走向那两个太监,顺势就倒了下来。

太监一看,这不是郭宁妃的哥哥吗?怎么醉成这样了?慌忙就想将“喝醉”的郭德成扶起来。


郭德成在太监扶他的时候,就顺势坐在地上,嘴里一面说着谢恩的话,一面装作整理靴子,故意的,就将刚才藏在靴子里的两个金元宝掉了出来。

太监们自然是看到了郭德成靴子里藏有金元宝了,待到他走后,马上就拾起来向朱元璋禀报此事,朱元璋微微一笑,对太监说是他赏赐给郭德成的。

后来,这件事被一些大臣知道后,大臣们对郭德成的行为十分疑惑,就在私下问他,为什么要故意把金元宝漏出来给太监看?

郭德成说道,皇宫大内是极为严密的地方,我在身上藏了两个金元宝,这样是让别人知道了,会不会认为我是偷的?何况,我妹妹在宫中侍奉皇上,我经常前去看她,怎么知道陛下不用这种方法试探我呢?

 “九阍严密如此,藏金而出,非窃耶?且吾妹侍宫闱,吾出入无间,安知上不以相试?”

不得不说,郭德成的谨慎,正是他最大的倚仗和法宝,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明白孰可为孰不可为,这也是他一直深受朱元璋宠爱的主要原因。但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郭德成也曾经犯下过大错。

前文讲过,郭德成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喝酒,虽说他十分的谨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也因为某次喝酒,差一点闯了大祸,若不是事后装疯卖傻,怕是一条性命难保。

这次还是朱元璋请他到宫中叙旧,两个人边喝边聊,郭德成是越喝越开心,不一会就满脸通红,喝的已经是醉醺醺的了。


这人一喝多,就容易失态,郭德成也是如此,也不顾自己的仪容了,大大咧咧的和朱元璋聊的起劲。

朱元璋看郭德成衣冠不整、披头散发的样子,觉得十分的可笑,就对他说:“看你头发披散,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

“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朱元璋

这个时候,郭德成说话都已经不利索了,听到朱元璋说自己的头发散乱,就顺手摸了摸,抬头对朱元璋说道:”陛下,我也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光了才算痛快!"

“臣犹厌之,尽剃始快。”---郭德成

这句话在旁人听着无所谓,但在朱元璋的耳朵里,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没有当皇帝之前,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因此,在他登基后,对“光”、“僧”等字眼极为忌讳,今天郭德成酒后说的,朱元璋认为就是在侮辱自己。


朱元璋并没有当场发火,而是寻思着怎么处理郭德成,而郭德成回到家酒醒之后,回想自己所说的话,登时一身冷汗,心想着皇上的忌讳,今天被他说了出来,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恐怕是要大祸临头。

事已至此,懊悔也没用,郭德成前思后想,终于想出来一个补救办法。

这天后,郭德成依旧还是嗜酒如命,十分的狂放不羁,同时,又去了京城附近的一座寺庙,剃了光头,每日里坚持念经,果真当了一个和尚。

本来对郭德成极为恼怒的朱元璋,在听说他当了和尚之后,哈哈大笑,还对郭德成的妹妹郭宁妃说:“想不到你那哥哥,不是讨厌光头,而是真的想当和尚,他可谓奇男子啊!”

就这样,郭德成躲过了一劫,靠着自己的智慧,保住了身家性命。

依靠着自己的谨慎,以及低调做事的智慧,郭德成躲过了洪武年间的大清洗,包括胡惟庸案的爆发,前后牵连到几万人,但却没有牵连到他,安然度过了一生,善终而老。


总而言之,郭德成拒绝朱元璋封大官的诱惑,安于当一个骁骑舍人这样的小官,是他深谙“舍得”之道,明白“当大官”这样高回报的事情,也包含着极高的风险,同时,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是让他在朱元璋进行封赏时,顶住诱惑、直接拒绝的主要原因,只有拒绝,才能活命。

紫百合

紫百合

这个小舅子是郭宁妃的兄弟郭德成,他特别喜欢喝酒,而且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官至骁骑舍人,有一天朱元璋看到别人都升官,也想给郭德成升官。结果郭德成死活都不要,于是朱元璋大怒,别人都来讨官,你是给官都不要。最后郭德成说了这么一段话:

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明史·列传·卷十九

我的愿望是喝酒,其他不是我的追求,我的能力有限,你让我当官,我干不好,你肯定要杀我。

这句话看上去很朴素,但细细品品,这里有乾坤。

并不是郭德成不想做官,而是他有自知之明,同时他也看清楚了朱元璋的为人,虽然“说事不治,上殆杀我”这句在当时情景说出来有点像半开玩笑,但这半开玩笑中却也有真心话。

因为史书对郭德成的评价是:性通敏

什么是性通敏,哪些人评价为性通敏呢?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清楚这三个字的份量了。

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他的父亲长孙晟的评价就是性通敏,明朝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的许进,刘瑾当权之时,连王阳明都差一点被弄死,许进与之周旋却无损。

所以性通敏指这个人对形势,局面,人际交往,得失感觉是很灵的,把握得也很好的。

他性通敏还反应在什么地方呢?

朱元璋见他如此真诚,自然也不不为难他,同时也高看他,因为经得起高官的诱惑了,对他十分恩宠。

常常让他进宫喝酒,郭德成也乐得逍遥。

俗话说酒后容易失言,有一次郭德成喝高了。

帝顾见德成发种种,笑曰:“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德成仰首曰:“臣犹厌之,尽薙始快。”——明史·列传·卷十九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朱元璋看到郭德成的头发乱了,说是不是喝酒喝多了。结果郭德成说我也讨厌,要是剃光头最爽。

朱元璋听完就不开心了,因为朱元璋当过和尚。现在很多电视剧拍出来说某个人来找朱元璋,然后说他以前当过和尚,光头之类的,朱元璋还会打赏之类。

这些都是编的,真实情况是当了皇帝的人是很忌讳别人提他未发迹之时的事情,因为皇帝是如神一般的,高高在上的。

郭德成这句话说完,朱元璋就不开心,但没有发作。

郭德成回去酒醒之后想到这一句话,吓得全是冷汗。他的“性通敏”又发挥作用。

该怎么办呢?

实在没有办法,郭德成就真的将头发剃光,像和尚的样子的,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当时这句话是自己真心实意,而不是影射朱元璋。

从这里你应该知道郭德成为什么不愿意当官了吧,因为当了官死得更快,后来机智如神的刘伯温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更别提胡惟庸等人了。

郭德成论智商肯定不如刘伯温,论谋略也不如,但就是这个什么都不如郭德成最后在大明朝的风暴眼中活下来,而且活得好好的,不管怎么也牵连不到他。

因为当他剃光头之后,朱元璋对宁妃说了这么一句话:始以汝兄戏言,今实为之,真风汉也!

在朱元璋心中郭德成就是一疯汉,既然是疯汉当然没有任何威胁,也不需要防备,更不需要收拾了。

我们现在再回过头去看那一句不愿意当官的话,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啊!

这就是性通敏之人的选择。

刘伯温,胡惟庸,蓝玉等人在朱元璋眼中是能人,干吏。朱元璋觉得他有用之时自然重用,但当他觉得并不同心之时,自然也难逃收拾之祸。

mkeala

mkeala

明太祖朱元璋一介布衣,却凭着过人智慧和才干,一步一步推翻了蒙古人统治,建立了汉人江山。开国之后,朱元璋更是励精图治,夙夜在公,为明朝统治打下坚实基础。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很多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名臣良将被屠杀殆尽,这也是其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朱元璋的小舅子其人是谁?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是个聪明人,这个小舅子就是郭德成,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明初开国功臣。此人有以下有个重要标签:为人豁达,性格机敏,淡泊名利。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杀敌甚多,但是从不计较个人名利。

明朝建立后,和他同时期的将领都封公为侯,但是他仅仅做了骁骑舍人的一般官员。他是一个外戚。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低级官员的时候,从郭德成家乡经过,他的父亲会看面相,看出朱元璋“公相贵不可言”。于是将女儿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郭宁妃,三个儿子郭兴、郭英、郭德成都跟着朱元璋随军入伍。后来郭家满门富贵,其中郭山甫封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女儿也成为朱元璋的妃子。

事情经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称帝后的朱元璋要封小舅子郭德成做大官,郭德成却跪在地上哭着说:“妹夫,我也想当大官,可我不是当大官的料,到时候会耽误你的事儿,你就当个屁把我放了吧”。最后郭德成说:“如果皇上对我好,每天能让我喝上酒就行了”。朱元璋见小舅子态度坚决,于是就放弃了封他当大官的念头。

朱元璋这个气呀,看你那点出息,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便也没有为难他。不过,朱元璋认为郭德成的功劳不可不表彰,于是赐给他三万亩地和一百坛美酒。郭德成见到美酒便垂涎四溢,克制不住酒瘾,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开坛饮,喝得酩酊大醉。朱元璋见他是个没心没肺的酒鬼,看在郭宁妃的面子上,倒也没有计较。

综上所述,郭德成确实嗜酒如命,但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他也看透了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与其哆哆嗦嗦的伴君如伴虎,不如敬而远之,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

“胡惟庸谋反案”

1379年(洪武十二年),占城国来明朝进贡,胡惟庸、汪广洋等人不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小妾陈氏为他陪死。但是却因为汪广洋的小妾陈氏而引发出了一场贪污腐败案,朱元璋下令彻查。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1380年(洪武十三年), 御史中丞涂节为了自保,告发胡惟庸。经过审讯,案件波及胡惟庸、陈宁、涂节等人,而三人互咬,朱元璋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胡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 1385年,李存义被人告发,随后自首,得以免死。1386年,林贤狱案告破,胡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1390年,封绩被逮捕,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显露。 同年,李善长的家奴 卢仲谦 自首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往来情况,陆仲亨的家奴 封贴木 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 唐胜宗 、费聚、赵庸 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 朱元璋雷霆大怒,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受此案诛连被杀者达三万多人。

郭德成用“假说真做”躲过了一劫。

讲真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为臣之道,也只有看破红尘,境界升华到一定格局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朱元璋这样的人永远看不透郭德成的内心世界,自以为多么高明,其实是被郭德成的外在表现骗了。

在胡惟庸案件中,他的哥哥郭英虽然早已去世,但仍未逃脱朱元璋的惩罚,郭英被削夺了爵位,成了庶民。还多亏大哥郭兴死的早,否则不堪设想。

“胡惟庸谋反案”涉及到3万多人,郭德成也被牵连进去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郭德成就是一个“酒疯子”,他根本不相信郭德成会谋反,于是把郭德成释放了。

总结:不求大富大贵,最主要的是朱元璋的臣子不好做。在那时的动乱之下郭家都得到了好结果。这是眼力和为人的双重成功。

蓝色碎花裙

蓝色碎花裙

明太祖朱元璋一介布衣,却凭着过人智慧和才干,一步一步推翻了蒙古人统治,建立了汉人江山。开国之后,朱元璋更是励精图治,夙夜在公,为明朝统治打下坚实基础。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很多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名臣良将被屠杀殆尽,这也是其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朱元璋的小舅子其人是谁?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是个聪明人,这个小舅子就是郭德成,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明初开国功臣。此人有以下有个重要标签:为人豁达,性格机敏,淡泊名利。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杀敌甚多,但是从不计较个人名利。

明朝建立后,和他同时期的将领都封公为侯,但是他仅仅做了骁骑舍人的一般官员。他是一个外戚。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低级官员的时候,从郭德成家乡经过,他的父亲会看面相,看出朱元璋“公相贵不可言”。于是将女儿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郭宁妃,三个儿子郭兴、郭英、郭德成都跟着朱元璋随军入伍。后来郭家满门富贵,其中郭山甫封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女儿也成为朱元璋的妃子。

事情经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称帝后的朱元璋要封小舅子郭德成做大官,郭德成却跪在地上哭着说:“妹夫,我也想当大官,可我不是当大官的料,到时候会耽误你的事儿,你就当个屁把我放了吧”。最后郭德成说:“如果皇上对我好,每天能让我喝上酒就行了”。朱元璋见小舅子态度坚决,于是就放弃了封他当大官的念头。

朱元璋这个气呀,看你那点出息,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便也没有为难他。不过,朱元璋认为郭德成的功劳不可不表彰,于是赐给他三万亩地和一百坛美酒。郭德成见到美酒便垂涎四溢,克制不住酒瘾,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开坛饮,喝得酩酊大醉。朱元璋见他是个没心没肺的酒鬼,看在郭宁妃的面子上,倒也没有计较。

综上所述,郭德成确实嗜酒如命,但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他也看透了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与其哆哆嗦嗦的伴君如伴虎,不如敬而远之,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

“胡惟庸谋反案”

1379年(洪武十二年),占城国来明朝进贡,胡惟庸、汪广洋等人不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小妾陈氏为他陪死。但是却因为汪广洋的小妾陈氏而引发出了一场贪污腐败案,朱元璋下令彻查。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1380年(洪武十三年), 御史中丞涂节为了自保,告发胡惟庸。经过审讯,案件波及胡惟庸、陈宁、涂节等人,而三人互咬,朱元璋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胡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 1385年,李存义被人告发,随后自首,得以免死。1386年,林贤狱案告破,胡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1390年,封绩被逮捕,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显露。 同年,李善长的家奴 卢仲谦 自首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往来情况,陆仲亨的家奴 封贴木 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 唐胜宗 、费聚、赵庸 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 朱元璋雷霆大怒,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受此案诛连被杀者达三万多人。

郭德成用“假说真做”躲过了一劫。

讲真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为臣之道,也只有看破红尘,境界升华到一定格局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朱元璋这样的人永远看不透郭德成的内心世界,自以为多么高明,其实是被郭德成的外在表现骗了。

在胡惟庸案件中,他的哥哥郭英虽然早已去世,但仍未逃脱朱元璋的惩罚,郭英被削夺了爵位,成了庶民。还多亏大哥郭兴死的早,否则不堪设想。

“胡惟庸谋反案”涉及到3万多人,郭德成也被牵连进去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郭德成就是一个“酒疯子”,他根本不相信郭德成会谋反,于是把郭德成释放了。

总结:不求大富大贵,最主要的是朱元璋的臣子不好做。在那时的动乱之下郭家都得到了好结果。这是眼力和为人的双重成功。

逃离那角落

逃离那角落

朱元璋的小舅子名叫郭德成,他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天下的郭家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相比于智勇双全、威名远播的郭兴,以及身经百战、伤痕便体的郭英,郭德成则是一直在军队中处于混日子的状态。所以在两个哥哥因为战功赫赫而被朱元璋封了侯后,他却还是个寒酸的骁骑舍人。

但他毕竟是宁妃的哥哥,按辈分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就算再瞧不起,朱元璋为了以示皇恩,还是得提拔一下,封他个大官当当。但结果,此人竟然拒绝了朱元璋的恩典,并且还说出了一番特别“没有出息”的话。

谢绝朱元璋恩典的郭德成

底层百姓出生的朱元璋最看不起那些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权贵子弟。但屠龙勇士终成恶龙,如今权倾位极的朱元璋,看在宁妃的面子上,对着这个没啥本事的小舅子说:“我要提拔你当朝廷大官,快谢恩吧。”刚以为这草包会感激涕零地跪下磕头,大喊谢主隆恩。没想到,郭德成的一句话,差点惊呆了朱元璋的下巴。“不行,我不要当大官。”

朱元璋开始面露不悦,克制住怒气问:“为何呀?”

郭德成咣当一下就跪下了,说:

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

即“我性格耿直不懂得灵活变通,脑瓜子昏庸愚昧不能够处理好事情,倘若给我大官当,我怕是上任后会把工作搞砸,惹得您怪罪甚至杀死我。人生嘛,就是活的一个舒坦,我只希望您能多赏赐我金银,以及醇厚的美酒,其他的啥都不想了。”

这一席话说得简直就像陈情表一样,符合了朱元璋,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心头所好。就怕给了权利后,别人手握大权打自己江山的主意啊!朱元璋当时就心想,若是那些开国功臣们都能像小舅子一样懂事就好了。于是,两人继续开心地促膝长谈,之后朱元璋赏赐了郭德成百缸美酒和大量钱财。

“没有出息的”郭德成也就通过自己的淡泊名利来规避了官场的风险,正值壮年就提前退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享受生活。但他之后的一件事情,却差点让他跌落深渊,幸好被聪敏的他给顺利瓦解。

差点跌落深渊的郭德成

自从向朱元璋明志之后,这个对权利没有啥非分之想的郭德成,就成了朱元璋心中的臣子楷模,于是对他是愈加看得顺眼。朱元璋经常邀请他来皇宫做客,一起喝酒侃过去打仗的事。

没啥战功的郭德成,要么是附和朱元璋的感慨万千,要么是一个劲儿地喝酒吃菜,过得很是快活。但酒喝得多了,自然就容易出事情。有一天,这个酒坛饕餮郭德成,喝的是眼花缭乱,披头散发,旁边的朱元璋吹功绩累了。于是就笑骂他:

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

即“醉疯汉,头发都变成这样了,不是喝得太过了吗?”被酒精影响了思维能力的郭德成,没仔细思量,张口就来了一句:

臣犹厌之,尽剃始快。

即“我也讨厌这样,把头发全部剃掉才痛快。”这话直戳朱元璋曾经剃过光头,当过和尚。朱元璋脸色都变了,从侃侃而谈变得沉默无言。

第二天醒来后,郭德成立马意识到自己闯大祸了,吓得冷汗直流。郭德成疯狂地想办法该如何是好。向朱元璋解释清楚?不行,把话抬到明面上只会徒增他的忌恨。难道不解释,得过且过?更不行,自己已经铸成大错,难道真的要让朱元璋以后挑自己的茬儿,为这事赔上身家性命不成?左右为难的郭德成,最终想到不如将计就计,装疯卖傻!

于是接下来,郭德成像过去一样继续喝酒,只不过喝得更狂了,在皇宫内行走都时常处于醉态。而且不久后,郭德成进入寺庙剃光了头,真的做了和尚,整日身披袈装,念着佛经。

朱元璋看见郭德成真的像他之前酒醉后说得那样,把头发全剃了,还去当了个和尚,感觉小舅子真的是个酒疯子,于是自己之前的猜疑、记恨全部消除了,他还向宁妃哈哈大笑道:“我之前认为你哥哥只是戏言罢了,结果如今他真的这么做了,真是个疯子。”郭德成这一装疯卖傻的行为,成功地让他避免了之后大量功臣被朱元璋找借口杀掉的灾祸。

结语

人生各有志向,贵在适意。郭德成选择了富贵享乐,又何尝不是一种志向的实现呢?世上本就无鸿鹄和燕雀之分,只是在于自己的所想和所做罢了。

俊西的爸爸

俊西的爸爸

正所谓:好醉而不常醉,常醉而不烂醉。知伴君如伴虎,不如糊涂安稳度一生。

封建时代,跟随起义军首领打天下,最终目的无非是挣得天下,享受功名利用,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大多数人是这样,但是总有例外,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就是这个例外。

在朱元璋功成名就后,开始按功行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这帮兄弟为自己夺得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其中就包括自己郭爱妃的两个哥哥郭兴、郭英,弟弟郭德成。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被封为武定侯。

同样在朱元璋统一全国战争中立下功绩的还有他的小舅子郭德成,在大哥、二哥被封之后,朱元璋想起了他这个小舅子,于是诏他觐见,想封他一个大官。本以为郭德成会感激涕零,叩头谢恩,没想到头是叩了,但不是感谢,而是推辞。

这让朱元璋十分不悦,竟然敢不给皇帝的面子,但郭德成趴在地上,谨小慎微地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的脑袋不灵光,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了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听完后,感觉也有道理,毕竟刚刚建国不久,如果他真在官位上出现什么洋相,那岂不是不好,于是赏赐他一些金银财宝。

又一次,朱元璋在宫中宴请郭德成,一看到美酒和佳肴,郭德成也忘记了君臣之礼,就拿民间姐夫、小舅子的关系开始合起来,喝着喝着两个人的量都有些高,郭德成走路都走不了直线了,在拜辞的时候,朱元璋看到郭德成的头发凌乱,就说了句:你看你披头散发的,真就是一个酒鬼。

而郭德成此时早已经忘记面前的这位姐夫是皇帝,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说: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了,要是剃成光头,那次痛快呢!此话一出,朱元璋脸顿时沉了下来,一听到光头难道是讥讽自己,但看着郭德成的醉态完全不是故意的,于是就没在意。

第二天,郭德成酒醒之后,想起了昨晚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失态表现,而且还说出了光头这样的字眼,朱元璋最忌讳别人在他面前说和尚、光头这样的字眼了。左思右想,郭德成感觉自己一定会遭到皇帝的记恨,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于是整日在府内想办法如何能度过这一关,最终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竟然真的去寺庙把头给剃光了,整天披着沙发念着经,但是酒照喝,他就是借用光头和袈裟来避开朱元璋的惩罚罢了。朱元璋听闻此事,心中顿时清朗了不少,原来这家伙确实讨厌自己的头发,真是一位奇男子。

之后,朱元璋因为猜忌杀戮了很多功臣,但是郭德成因为自己的这个聪敏之举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Rain_珂

Rain_珂

朱元璋从一放牛娃,一跃而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真是一种传奇。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位很得宠的马皇后,但他还有一位很得宠的贵妃,就是郭宁妃,马皇后死后,她就相当于皇后了。

宁妃有三个哥哥,大哥郭兴、二哥郭英、三哥郭德成。宁妃的父亲叫郭山甫,是朱元璋还是小兵时候的救命恩人,她的大哥和二哥都英武有才,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有功勋,而三哥郭德才是平庸之辈,没有什么贡献,但他很善于谋身之道。

据《明史》记在,朱元璋曾经想让他担任朝中都督一职,郭德成连忙跪在地上推辞,并且还哭着谢罪说:我不想做官,只求活命每天喝酒就行。朱元璋看其是小舅子,多少有点战功,就赐给他三万亩田地,和一百坛美酒,他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

有一天,朱元璋要郭德成陪他喝酒,郭德成喝醉了,衣冠不整,头发凌乱,朱元璋见其透头厉害,就劝其少喝酒,保护身体和头发。郭德成竟说:“我也最烦这乱糟糟的头发,剃成光头最好。”他闯大祸了,因为朱元璋以前当过和尚,最恨别人在他面前提“光头”二字。郭德成酒醒后很害怕,他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凶狠之人,为了避难,他就去寺庙剃光头当和尚了。

后来,朱元璋为后代顺利继位扫除障碍,举起屠刀,将那些开国功臣几乎斩杀干净,牵连人数众多,郭德成也被牵进蓝玉案中,而朱元璋认为他每天只知道喝酒,不思进取,又没当什么大官,于是就放过了他,郭德成也因而保住了性命。而他的哥哥郭兴却在这次清算中被削除了爵位。

郭德成能够得到善终,主要在于他能够看透官场,只求每天萧洒喝酒,欢乐度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很熟悉朱元璋的脾气秉性,跟着他做官,不会有好结果。从这一点来看,郭德成也是一位智商很高的人。

cocodrilo1407

cocodrilo1407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一时间群雄并起,争霸天下,最终获得胜利的 人不是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也不是占据富庶江南的张士诚,反而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曾经连口饭都混不上朱元璋, 如今却成了掌管天下的皇帝,令人啧啧称奇。

不愿提及的过往

朱元璋做了皇帝,再不是当年饿得要死的放牛娃了,曾经的那段历史也并不光彩,他肯定不愿意有人再提起,寒酸的出身,“布衣皇帝”的“美名”,朱元璋其实一点也不喜欢,但是他有什么办法呢,事实就是如此,没办法改变。

或许穷困潦倒的朱重八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至高无上的朱元璋皇帝却不一样。他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他身边的那些个文人谋臣却对此深有研究,朱元璋身为放牛娃的事实自然不能改写,毕竟朝中很多开国功臣都知道他的底细,但是家谱却能改变,经过明朝文官的粉饰之后,朱元璋再也不是连名字都不会起的家庭出身,他的祖上一直给追溯到了朱熹,他们老朱家一下子显得书香扑鼻起来。

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

朱元璋对此极为满意,他简直太喜欢朱熹这位“老祖宗”了,甚至科举考试都要靠朱熹所作的《四书》。相反,他最讨厌别人叫他朱重八,更不许别人提及当年放牛时期的时期。即便是不可避免地提及,那也要修饰一番,比如他小时候偷吃地主家的牛,将牛尾巴插在了石头缝里糊弄地主,最终他才是赢家。然而实际呢?指不定被地主打成什么样呢。

相对于放牛娃,当乞丐的“黑历史”他更反感了,尽管许多人都说朱元璋当乞丐期间,对民间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后来取得天下。这种说法虽然看似美好,恐怕朱元璋自己都不愿意相信,一个吃不上饭的乞丐,朝不保夕,每天看人家的脸色讨生活,温饱尚且无法满足,哪里来的闲心去观察别人的疾苦呢?

在朱元璋不愿提及的过往中,他最不爱提及的便是自己做和尚的事情,因为和尚这个职业看似高贵,但是在当时可不是什么讨好的职业,当时的盛行的佛教是藏传佛教,他的这个和尚真是一点光也借不上,而且他在寺庙里只是一个最低等的小和尚,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每天的工作无非是砍柴、打水、做饭、收拾卫生,为大和尚们端茶、倒水、揉肩捏背或者给人家洗脚。如果服侍得不到位,没准经常被人家打骂伺候,这样的丢脸的时候,如今的朱元璋当然不愿意提及了。

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酒后的嬉笑话也危险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自然没人敢再提那些前尘往事,但是当年朱元璋和濠州兄弟们一起打天下的时候,大伙儿难保不会拿这些事情和朱元璋开玩笑,乱世的打打杀杀本来就辛苦乏味,大家刀尖上讨生活,今天活着明天不一定有命在,一群好兄弟在一起,这样互相说对方以前的事情来打趣也是在所难免。好在,这群兄弟也都了解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不再说这些陈年往事了。

但是有人他就不开眼啊,比如嗜酒如命的郭德成。郭德成也是濠州人,是最早一批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濠州兄弟,他的哥哥郭兴开国后极为显贵,他的妹妹嫁给了朱元璋,当了宁妃,郭德成自然而然就成了皇亲国戚了,再加上他们哥俩功劳很大,开国后郭德成也经常与朱元璋一起饮酒聊天。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也向往以前的和兄弟们一起的生活,他可以向往,但是其他人却不能当真,一旦真的和他无拘无束起来,那恐怕就要遭殃,哪怕徐达和汤和也不行。郭德成自然了解他的这位“上位”的秉性,一起喝酒的时候也会谨慎小心,但是郭德成他嗜酒如命,见了美酒就控制不住自己,和朱元璋一起饮酒,还是没能控制好自己,很快喝醉了,躺地上打起滚来,帽子都滚掉了。朱元璋看到之后哈哈大笑,指着郭德成的头说,看你的头发都快掉没了,少喝点酒吧。郭德成一听,随口说道,头发少算什么,我恨不得直接剃光了。朱元璋一听,变了脸色,郭德成这句话啥意思?讽刺我当过和尚吗?

帝顾见德成发种种,笑曰:“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

郭德成第二天醒酒之后,将自己昨天与朱元璋饮酒时的每一句话都过一遍,这才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于是,他当天就去了寺庙,剃光了头发,真的出家做了和尚。朱元璋听说以后,与宁妃说,本以为郭德成开玩笑,没想到他真的想去做和尚,这才解了心疑。

高明的“疯汉子”

后来,蓝玉案发,郭德成虽然受到了牵连,但是却留住了自己的性命。直到此时,再回想郭德成所作的一切,才觉得这个人真的很高明。

开国之初,郭德成只是一个小官,朱元璋认可他们兄弟几人的功劳,又因为有宁妃这层关系,想要封他做一个大官,但是郭德成却婉言拒绝了,说自己能力差,会有负皇恩,说什么也不接受,还跪在地上对朱元璋说:“只求有命能每天喝酒就行”,这样没出息的话说出来,尽管当时惹得朱元璋很不高兴,但是对比起日后丢掉性命来说,此事做的却再正确不过,拒绝高官厚禄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在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的,还真没有几人。

太祖以宁妃故,欲贵显之。德成辞。帝不悦。

还有一次,郭德成进宫面见皇帝,朱元璋给了他一些金子,让他偷偷拿回去,不要四处声张。郭德成在离开的时候,却假装喝醉酒,将藏在靴子里的金子故意露出来让负责掌管门禁的阍人看到,上报朱元璋后,得知是上位所赏,这才算了解此事。事后有人问郭德成为什么这样做,他机敏地说道,秘而不宣,岂不是偷吗?万一是上位的试探怎么办呢?

尝入禁内,上以黄金二锭置其袖,曰:“第归勿宣。”德成敬诺。

由此可见,郭德成虽然有大功在身但是却不居功自傲,嗜酒如命却比谁都要清醒,他最终能保全自己,看似运气,却绝非偶然啊!

文/野史日记

参考文献:《明史》《智囊全集

Kc_0923

Kc_0923

对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信很多人都都比较清楚他为人处事的态度,在他统治时期直接间接遭殃的人,数量之多堪称为骇人听闻。

如果是我们碰到朱元璋,估计都会对他忌惮万分,而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既没有穿越时空,又没有知晓天命的本事,相信很多人想要了解,他怎么会这么忌惮朱元璋呢?

在十月看来,郭德成这么做的原因,估计就是在小明王那一战,看清楚了自己这个姐夫真正的为人。

在其他的人看来,郭家的另外两兄弟,朝气蓬勃准备在朝堂上面积极发展,原本最有希望的郭德成却堕落下去,开始贪图享乐起来!

后来天下平稳之后,朱元璋就想要对这些臣子论功行赏,看着其他臣子在朝堂上面的春风得意,郭德成继续躲在一边装透明人。

朱元璋念及郎舅之情,三番五次要给他加官进爵,郭德成都是笑着婉拒,后来朱元璋强硬地对他表示自己要奖励他,你有什么条件尽管说。

郭德成却是声泪俱下的说道:“微臣这辈子就喜欢喝酒,可是微臣的酒量很浅,要是酒喝多了误了皇上的大事,岂不是让皇上您左右为难吗?”

说道此处,很多臣子都偷偷地看了看朱元璋的神情,只听郭德成顿了顿,接着说道:“皇上!那个美酒倒是可以多多益善,其它的麻烦事还是算了吧!”

就这样,在其他大臣议论纷纷当中,郭德成如愿以偿的被封为骁骑舍人,虽然他在官员体系当中等同闲人,但是该有的俸禄跟赏赐都样样不缺。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其他的同僚都在官场上面奋斗着,只有郭德成在自己的府内嗜酒如命。

那些人在官场上的春风得意,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很快开始变得胆战心惊起来,他们的胆战心惊可阻挡不了老朱的决心。

他们到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郭德成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只是他们已经被荣华富贵遮盖住了眼睛,如今已经被绑在战车上面进退不得。

总结

郭德成最后也是被逼的遁入空门,不过好在他跟他的家人保住了宝贵的生命,舍弃这些年的权势,从而让自己避免留在朱元璋心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我是@十月谈历史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可以看我更多作品,和我一起分享历史上的精彩事件!

anna1982pang

anna1982pang

这个问题乍一看,好像是个野史故事,我赶紧去翻了翻书,发现居然是正史,主人公叫郭德成,故事出自明史﹒郭兴传中,可见此事非虚。

为什么郭德成的事迹会出现在郭兴的传记中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郭兴。郭兴明初名将,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立下了很多功劳。朱元璋建国称帝后,大封功臣,郭兴被封为巩昌侯。

郭兴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妹妹郭郭宁莲嫁给了朱元璋,被封为宁妃,颇受宠爱,马皇后死后曾统率管理过后宫。二弟郭英,和郭兴一样是早期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之一,后来因战功被封为武定侯。看过《明英烈》的朋友,相对对这哥俩都很熟悉了。

郭兴还有一个三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郭德成。郭德成同样也很早就跟随了朱元璋了,只是没有立下什么大功,所以最后只封了个骁骑舍人的官职。这基本就是个闲职,品秩也不高,但郭德成并不以为意。

因为郭德成对做官没有兴趣,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做了这个闲职,没有具体工作需要做,郭德成反而乐得天天喝酒作乐,反正有两个封侯的哥哥、一个封妃的妹妹,自己是皇帝的小舅子,谁也不敢不敬他三分。

但朱元璋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打算升他的官,“太祖以宁妃故,欲贵显之。”于是,朱元璋找来郭德成,对他说,自己要封他做大官,意不意外?惊不惊喜?然后朱元璋就等着郭德成满脸欢喜的磕头谢恩了。

可是没想到,郭德成居然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拒绝了。

朱元璋这马上就不高兴了,郭德成肯定也看出来了,于是赶紧跪下来说道,“我这个人庸庸碌碌,没什么本事,您要是封我做大官,必然给我权力,让我管事,如果我做不好,您到时候就得杀我。人生在世,快乐最重要,只要有钱拿、有美酒喝,别的事情我都没有兴趣。”

朱元璋哈哈大笑,赐给郭德成一百坛美酒,有赏赐了很多金银,这是就这么过去了。

你要是说郭德成政治智慧有多高,我是不信的,否则也不可能一生碌碌无为,但当时郭家已经有两人封侯,一女被封为皇妃,如果郭德成再做了大官,恐怕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坏事。将来难免会被其他同僚忌恨,或者直接受到朱元璋的猜忌,一旦有风吹草动,很有可能就会招致灭门之祸。

与此相似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卫青、霍去病,再加上卫青的三个儿子,卫氏“一门五侯”,而且还有一个当皇后的卫子夫,可谓荣耀至极。但最后的结果呢?卫子夫自缢而死,卫青被猜忌而不敢过问政事,霍去病英年早逝。

所以,郭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太过显耀并非好事,所以肯定早就定下了家族发展策略,那就是绝不让郭德成再做大官。为了家族,郭德成也不得不牺牲个人的利益,谁让他争不过那两个哥哥呢?

因此,当朱元璋要升郭德成官的时候,他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因为这是他之前就想好的策略,不用再细加考虑,省略了内心挣扎的过程。回答的速度太快,这才让朱元璋觉得诧异。


事实上,郭德成并不是一个心思缜密、十分聪慧的人。史料中还记载了他一件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

因为郭德成好喝酒,所以朱元璋有时候就找他来,喝酒聊天。有一次,郭德成不小心喝大了,酒后失态,倒在地上,帽子都掉了,披头散发,朱元璋笑着骂道,“醉风汉,(头)发如此,非酒过耶?”

郭德成仗着酒劲,回答道,“我也很讨厌这头头发,恨不得全部剃光了才痛快。”

朱元璋当时就不高兴了,没有接话。

等郭德成酒醒之后,心中大惧,因为朱元璋以前当过和尚,要过饭,所以当了皇帝以后,非常忌讳别人说起和尚、光头这样的字眼,郭德成说要剃光头发,岂不是取笑朱元璋?这还了得,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郭德成思来想去,不知如何才好,要命的是,这事还不能去跟朱元璋解释,否则就是越描越黑。无奈之下,郭德成只好真的剃光了头发,穿上了僧衣,每天吃斋念佛,当起了假和尚。

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心中释然,对宁妃说道,“始以汝兄戏言,今实为之,真风汉也。”意思就是,我原来以为你哥哥是开玩笑的,想不到真的当起了和尚,还真是个疯汉啊。

后来胡惟庸党案事发,朝中很多大臣被牵连进去,郭德成也受到了牵连,不过因为此事,朱元璋觉得郭德成不过就是个爱喝酒的疯汉,居然因此放过了他。

关于郭德成,还有一个小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智囊全集》中。书中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叫郭德成入宫,临走拿了两锭黄金给他,说,“偷偷拿回家,不要给别人看到。”郭德成欢天喜地接了过来,藏在了靴子里。但在出宫门的时候,郭德成装作跌了一跤,靴子掉落,露出了黄金。太监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笑道,“那是我赐给他的。”

后来有人问郭德成这事,郭德成解释道,“皇宫防卫严密,我偷偷藏了金子出来,岂不是偷窃吗?何况,我妹妹在宫中为妃,我经常出入宫中,怎么知道这不是皇帝试探我呢?”众人乃服。

综上所述,郭德成虽无大智慧,却也有小聪明,他聪明在看清了政局时事,坚决拒绝了朱元璋的封赏,还聪明在弄清了自己的定位,说错了话,立刻补救,不因自己是皇帝的小舅子就心存侥幸,这才得以善终。

Lily

Lily

因为他不仅有自知之明,身后还有“高人”指点。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大明朝,这是他当初完全不敢想象的。

当年那个穷小子,只是想吃顿饱饭罢了,结果如今却成了九五至尊,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一个朝代。

但凡当了皇帝,都有两件大事要做。一件是大封功臣,于是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大将们,个个加官进爵,比如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

另一件则是充实后宫了,无论朱元璋愿不愿意,他都纳了一群妃子,于是朱元璋的一下子就多了很多小舅子。

以朱元璋的性格,仅仅因为这些人是自己的小舅子,就给他封大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却有那么一个特例,让朱元璋想给他封个大官,更让人意外的是,此人却拒绝了朱元璋的好意。

此人便是朱元璋的宁妃之弟,郭德成。

郭德成有何德何能,为何朱元璋要封他做大官?

郭德成此人本事还是有些的,他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少也立了一些功劳,不过并没有什么大功。

所以当朱元璋称帝后,只封了他一个骁骑舍人,这官职一听就知道不是什么大官。

虽然他本身功劳不大,不过没关系,他的父亲和兄长一个比一个牛。

先说说郭德成的父亲郭山甫。这可是个奇人,他擅长给人看相,据说当他看到朱元璋的时候,就知道这人将来必成大事。

这郭山甫也是豪迈,直接把全部身家都压到朱元璋身上了,不仅让几个儿子都为朱元璋效力,还让自己的女儿侍奉在朱元璋左右。

而郭德成的兄长郭兴和郭英,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郭兴,如果没有他,朱元璋能不能称霸天下都难说。

于是,等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老郭家的好日子便来了。郭山甫被封国公,而郭兴和郭英都先后封侯,就连郭山甫的女儿郭宁莲都被封为妃子。

结果,老郭家就剩郭德成一人,因为没有大功,只做了区区骁骑舍人。

朱元璋一看,这不合适吧,你的父亲、兄长、姐姐都得了富贵,就你一人做个小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很刻薄寡恩呢。

不过这事解决起来也简单,朱元璋找来郭德成,直接问他想不想做大官。

一般人都会一边说愿意,一边赶紧磕头谢恩。

谁知,郭德成一听这事,赶紧推辞。

他说自己这人喜欢喝酒,酒喝多了容易误事。万一哪天因为喝酒误了大事,朱元璋肯定要杀了自己,所以与其封他做大官,不如多给些美酒和金银财宝。

对于郭德成不按套路出牌,朱元璋却很满意,毕竟不是谁的能够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于是就满足他的愿望,赏赐了大量美酒和金银。

郭德成为何不愿做大官?

其实郭德成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就是为了保住小命。

虽然我们现在一个个都知道,朱元璋杀功臣杀得很厉害,但是我们这只是马后炮罢了,在当时可没几个人看得出来这点。

当然,郭德成是不可能看透这些的,他的背后必然有“高人”指点。

我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郭德成不具备看透这些的才智。

我们看看他当时怎么和朱元璋说的,他直接说朱元璋将来会因为自己犯错杀了自己。但凡有点情商的人都不会这么说话。

你可以想象一下,有大老板说要好好提拔你,你却直接说对方在给你挖坑,甚至要杀了你,这合适吗?就算你心里这么想,也不能这么说呀,这么说话妥妥的得罪人。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郭德成和朱元璋一起吃饭,结果郭德成喝酒喝多了,开始胡言乱语。

朱元璋说郭德成的头发太散乱了,郭德成表示赞同,认为把头发剃光了才好。

当时朱元璋脸色就变了,他之前出家当过一段时间和尚。当上皇帝后,最忌讳别人提光头、和尚之类的事情了。

要不是看在郭德成确实喝多了,加上老郭家对他有大功,估计当场就要把郭德成给宰了。

后来郭德成真的剃了光头,穿上了袈裟,朱元璋才消了气。

如果郭德成真的心里有数的话,怎么敢在和朱元璋喝酒的时候喝醉呢?

想象一下,你和领导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你敢喝醉吗?万一说错话得罪了领导怎么办?

由此可见,郭德成是个没什么心计的人,他说的都是大实话罢了,估计剃光头也是那位“高人”教他的。

其次,郭德成两个兄长都选择明哲保身。

先说说郭兴,前面说了,他被封侯。

但是实际上,以他的功绩,足以封国公的。之所以只是封侯,是因为他违反了军纪。

仅仅因为这样,国公之位就这么没了,实在是可疑。要知道,他这种屡立战功的武将,不可能不熟悉军纪,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故意犯错的。

毕竟他爹已经是国公,一门两国公,太显眼了。

再来看郭英。他这人做事非常谨慎,谨慎到了什么程度呢?

当时很多王公大臣都在大肆置办土地和房产,唯独郭英没这么做。

朱元璋和好奇,便问他为何如此。郭英回答道:我本来只是个平民百姓,幸亏得到皇上器重,才有机会建功立业,我现在已经封侯了,不能太贪心。

朱元璋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

这两兄弟的行为,都透露了一点:老郭家在尽量避免功高盖主,被秋后算账。

既然两个兄长对此都心中有数,那么,郭德成必然也有人指点。

这个“高人”到底是谁?

我觉得,这个“高人”最有可能是郭德成的父亲,那个做了国公的郭山甫。

古代那些会看面相的奇人异士,多半是有广博的知识和大智慧的。

郭山甫既然敢把全部身家都押到朱元璋身上,必然已经考虑过老郭家的结局。

如果朱元璋真的得到了天下,他们这些功臣的下场,看看刘邦和赵匡胤的做法,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他反正年岁已高,即使位高权重,也威胁不到朱元璋的,关键是自己的几个儿子。

因此,郭兴和郭英在他的指点下,才会在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那么的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

虽然郭德成没做大官,但是肯定也得到了父亲的教诲。

他这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本事没多少,又特别贪杯,迟早会喝酒误事,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在朱元璋表示要给他升官的时候,直接就实话实说了。

总结

朱元璋清算功臣其实并不奇怪,这基本是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必做的事情,差别只在于采取的手段和清算的程度了。

可惜明朝的这些功臣们,大多心里一点数都没有,这才有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郭德成此人,反而因为功劳不大,又有自知之明,再加上其老爹的指点,可以说是开国功臣里过得最悠哉的一个了。

相比之下,虽然他的两个哥哥都封侯了,但是那可是拿命换来的,大仗硬仗打了不少,到头来还是活得战战兢兢,远不如郭德成过的潇洒。

所以说,人有时候不要那么贪心,知足常乐。这样不仅少了很多烦恼,也会少了不少麻烦。

cgryj

cgryj

朱元璋的后妃多,小舅子就多,题中所说的小舅子,叫郭德成。是郭宁妃的三哥。

之所以坚决不要朱元璋封他当大官,是因为他有个好二哥武定侯郭英做榜样,示范给他,如何在洪武年代活下去。

不过,都说外甥似舅舅,他们的外甥鲁荒王朱檀,却只学了个皮毛,二十岁就死了。

郭氏兄妹四人都得感谢他们的老爹,眼明心亮,知道进退的营国公,郭山甫,树立了好家风。

都是朱元璋的老岳父,豫章侯胡美就不知道进退,竟然带着自己的另一个女婿进宫探望女儿,结果被朱元璋杀死。

郭山甫可比胡美厉害多了。

也比胡美更早地发现朱元璋这个“潜力股”。

胡美是陈友谅的老部下,是在1361年,才投降的朱元璋。

人家郭山甫是在朱元璋“微”时,就把三个儿子和一个闺女都交给了朱元璋。

推算起来,甚至这时候朱元璋都还没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因为郭英生于1335年,而他的后世子孙郭勋写的三家世典上记载,郭英是十八岁投奔的朱元璋。

恰好是郭子兴起义的年份,1353年。

郭宁妃影视化形象

大哥巩昌侯郭兴,是著名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尤其是鄱阳湖大战的时候,是他提议用火攻,结果大败陈友谅。

而武定侯郭英,虽然没有名列淮西二十四将,但是因为一开始宿卫朱元璋账中,救过朱元璋的命。

非常受朱元璋看重。


如果说郭兴和郭英在外征战,能够得到老爹郭山甫的耳提面命才能表现良好。

那么深居后宫,和老爹见面次数少之又少的郭宁妃,能在马皇后和李淑妃死后,统摄六宫,深得朱元璋的宠爱。就应该归功于郭山甫树立的好家风了。

朱元璋因为宠爱郭宁妃,要给只当了一个小官的郭德成封个大官,郭德成的应对,堪称完美。

这段历史记载于明史·郭兴传。

没办法,郭德成一直是个小官,不像他的两位哥哥,都是积累战功,封为列侯,有了被写列传的资格。

就连他们的老爹郭山甫,因为没啥战功,也是沾了闺女郭宁妃的光,才在郭宁妃的列传里露了一小脸。


咱们说回郭德成。

郭德成比他两个兄弟差远了,应该是没有什么战功,只做到了骁骑舍人,这样一个小官。

朱元璋因为宠爱郭宁妃,觉得该给自己小舅子封个好看,至少好听的官职,把待遇往上提提。

结果郭德成竟然拒绝了,弄得朱元璋老大不高兴,觉得他不识抬举。

郭德成赶忙“顿首”,也就是跪下说明理由:

大意是,我的水平也就那么回事,您要是提拔我,那么官位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我的能力不行啊,

到时候办错了事,您是杀我呢,还是杀我呢?“人生贵在适意”,我也就好个钱,好个酒而已,其他的真没什么想法。

嚯,老朱听了这高兴啊。马上就给了郭德成一百坛酒,并好多银两。

郭德成影视化形象

本来这事挺好的了,可是没想到,郭德成差点就毁在这酒上。

有一次,这位小舅子在御花园陪着朱元璋喝酒,喝多了,把帽子摘了。

这已经算君前失仪了,但老朱没在乎,估计也是喝高兴了,就笑话小舅子是个“醉风汉”,头发跟一堆乱草似的。

郭德成是真喝高了,忘了朱元璋的忌讳,脱口而出:就这头发,我都讨厌,早就想把它剃光了。

明史》载:

帝默然

朱元璋不说话了,为啥,因为朱元璋早年间当过和尚!

他连大臣上的奏章,贺岁诗里出现“光”,“秃”,“贼”,“薙”这样的谐音都会大怒杀人,郭德成说这话,岂不是“当着和尚骂贼秃”吗?

不过,好歹郭德成有两个列侯的哥哥,一个国公的爹,一个宁妃的妹妹,又说的是酒话,朱元璋没有当场处罚他。

但是,酒醒之后的郭德成“大惧”!

也不知道是他家谁给他出的主意,还是他自己琢磨的,这位朱元璋的小舅子,真的把自己的头发剃光了!不仅剃光了头发,还穿起了僧衣;不仅穿起了僧衣,还念起了佛号!

朱元璋乐呵呵地对郭宁妃说: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你哥哥说着玩的,没想到还真把头发剃了,这家伙,还真是个“风汉”!

其实朱元璋这么精明的人,能不知道他小舅子是在这里装疯卖傻吗!

但是,这个事,你得圆过去!

怎么圆,就得看个人的本事了!

你得给朱元璋一个不杀你的理由啊!要不朱元璋怎么解释被他以同样原因杀掉的人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武定侯郭英那知道进退的本事,比他弟弟郭德成要厉害多了!

武定侯郭英一直活到永乐元年,这得益于他不居功,不自傲,深明存身保命之道。

这比他弟弟郭德成可难得多了。

因为他是有功之臣啊,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将,归根结底说,是有能力威胁到朱元璋帝位的人!

那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比如,郭英在鄱阳湖之战中,作战勇猛,烧了“伪寇”蒋知院的战船,陈友谅中流箭而死。

战后,有人认为应该给郭英记功。

朱元璋问郭英战绩如何。

郭英的回答很“给力”:

天威神筭(同算),臣何力焉!-------------三世家典·明·郭勋

那意思就是说,这都是陛下您天威神算,我哪有什么功劳!

这话说得,明知道就是场面话,可是人家真立了战功啊,还这么谦虚,这就难得了。

更何况,咱们前面说了,郭英还救过朱元璋一命。

那是征战武昌的时候,

陈友谅的儿子陈理的手下大将陈同佥,武艺高强,直接闯入了朱元璋的中军大帐!

情急之下,朱元璋大喊:郭四为我杀贼!

郭四是谁?就是武定侯郭英是也!

只见:

英持枪跃马,奋臂一呼,应声陨坠!

可以想象,陈同佥于千军万马中冲杀而来,竟然不是郭英一合之将!

怪不得朱元璋把自己的战袍脱下来,给郭英穿上:唐朝的尉迟敬德也比不过郭英!

就是这样一位战将,跟随徐达和常遇春等人,南征北讨,

曾经两次打败过朱元璋最欣赏的元朝战将王保保。

当真是伤痕累累,战功赫赫!

但是,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朱元璋让他退休,他毫不犹豫就回了家。

结果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执掌禁军,信任不减!

即使朱元璋这么信任他,他仍旧谨守臣子本分。

又一次,朱元璋在便殿召见他,赐他坐下。

但是,只要是有臣子来汇报工作,郭英立刻站起来回避。

朱元璋赶紧说:

卿第坐,朕自理事,不汝关也!

“不汝关”,就是个倒装句,就是不关汝的意思。和你无关,你坐你的!

所以,郭英能够在动荡的洪武末年,一直荣宠不衰,

这真的是给郭德成做了一个好榜样!

郭氏一家,能够平安度过洪武末年,确实是好家风所至。

可能熟悉明史的朋友会说,郭兴的爵位,不是事涉胡惟庸党案,已经除爵了吗?

怎么能说他们一家子平安度过洪武末年了呢?

须知,郭兴是死于洪武十七年,而胡惟庸案除爵,是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

我个人认为,朱元璋是出于平衡的目的,才给郭兴除爵的。

保留郭英一人的爵位,保留郭氏一脉,已经算是很好的结局了。

据明史·郭兴传记载:

后党事起,坐死者相属,德成竟得免!

也就是说,在“胡惟庸党案”中,只有郭兴爵位被除,老郭家其他人都没有受到影响。

这在明初的功勋世家中,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所以,朱元璋给小舅子郭德成封大官,小舅子坚决不要,实在是明智的保命之举!

只是,这样的好家风,没传给郭宁妃所生的鲁荒王朱檀。

这位鲁荒王,只学了个皮毛,在封地兖州,迷上了“金丹”,二十岁就死了。

garfieldming

garfieldming

郭大少能活命其实没什么奇怪的。

第一,郭大少是纨绔子弟,不是骄兵悍将,也不是能臣原宿,不会威胁到朱元璋的地位,不属于朱元璋猜忌的“黑名单”人物。

第二,郭大少虽然偶尔犯忌,毕竟是朱元璋亲戚。既然不属于朱元璋猜忌“黑名单”人物,也就可以宽松处理,显示圣恩眷顾。

第三,郭大少自己识相,不要权势,懂得做小丑,朱元璋也就放过了他。朱元璋是政治家,不是精神病人,杀人必然有政治目的。郭大少不属于朱元璋想杀的目标。如果朱元璋真想杀人,找啥理由救命都没有。

sally1

sally1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亦是历史唯一一位由南向北讨伐统一全国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为生,后又进入寺庙中当了和尚。二十五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他在位期间对各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革,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原来的家人亲属都过上了好日子,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有被他册封的人都非常开心,对他感恩戴德。只有一人拒绝了朱元璋的册封,而且还跪地大哭:只求活命能每天喝酒就行。那么此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他的妹妹就是深受朱元璋宠爱的郭宁妃。郭德成生性机敏,特别爱喝酒,简直是嗜酒如命。

朱元璋有心想提拔郭德成做官,可却被郭德成以能力不足而拒绝了。朱元璋非常生气,以为他对自己的安排不满意。谁知郭德成说他的脑袋很迟钝,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只要每天有酒喝就很满足了。但他嗜酒如命,不能为人民做事。如果他在高位做错事,然后失去理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错事。听他这样说,朱元璋心里也很开心,以为他不爱权力。

此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经常一起喝酒。有一次两人一起喝酒,见天色不早了,郭德成要告退。朱元璋看他头发凌乱,笑说,你看你这样像不像个疯子?郭德成摸了摸头发,笑着说:我一直想把头上多余的头发剪掉,想留个舒服的光头。众所周知朱元璋年轻时是个和尚,他最忌讳别人提到光头。郭德成的话让他觉得他在和自己开玩笑,朱元璋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但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当场惩罚郭德成,而是让他回家了。郭德成酒醒后十分害怕朱元璋会惩罚自己,于是第二天真的上了寺庙出家去了。朱元璋听说后,以为他是真的想要出家,便也不在追究了。

朱元璋本来就生性多疑,当了皇帝后更加过分。处罚人的手段也更加残忍,心思也更加狠毒。再到后来,胡惟庸案牵连甚广,许多开国功臣都因此被诛杀殆尽。就连已经去世的郭兴都因此被削除爵位,而郭德成却得以安然无恙。至此人们才明白,一直说自己生性愚钝的郭德成其实是大智若愚。

郭德成一直都知道朱元璋是个生性多疑且手段残忍的人,所以从一开始就不接受朱元璋的封官,因此在后来才得以保全自己。他并不是脑子笨,相反,他一直都活得很透彻,看事情也比别人看得更远。郭德成是一个大智若愚的高人,因为他自己的识趣, 他才能从政治斗争中逃得一命。

[Ronald].恒

[Ronald].恒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