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小舅子封大官,小舅子为什么坚决不要?

提到的作品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ningruogu

ningruogu

朱元璋小舅子深知:命要是没了,一切高官厚禄,都如过眼云烟!


关键是这个小舅子明白,德不配位,无功更不可能受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朱元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当上了大明朝皇帝,身边的亲朋好友,远方表亲,都是有可能跟着混个一官半职的,更别说朱元璋的小舅子了。

朱元璋给小舅子封大官,小舅子却坚决不要,而这个小舅子,名叫郭德成,乍一看,还以为是郭德纲老师的兄弟呢,但是两人实际上错了祖宗十八代呢。

郭德纲老师是今天相声界的鼻祖,而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郭德成,却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生人,老家濠州,今天的安徽凤阳地区,姊妹4人,俩哥哥,郭兴和郭英,还有一妹妹,也就是后来嫁给朱元璋的郭宁妃。


严谨一点说,郭德成应该算是朱元璋的大舅哥,并非小舅子,但是在当朝皇帝面前,即便是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呢?

元朝末年,时局动荡,朱元璋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也开始发愤图强,决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定决心参军,后来在濠州地区,恰好遇到了郭德成的哥哥郭兴。

郭兴这个人年少有为,臂膀孔武有力,骑马射箭不在话下,公元1352年,当时只跟随郭子兴起兵攻占濠州,后来在郭子兴手下任职,说起来,当年的朱元璋和郭德成哥哥郭兴,也算是同事关系。

后来朱元璋受到统帅郭子兴的赏识,直接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后来随着朱元璋实力进一步增强,逐渐取代了老丈人的位置,手下的大将郭兴与郭英,也就听令于朱元璋了。

郭英、郭兴作为朱元璋刚开始比较信任而且可靠的兄弟,不仅一起攻克下了滁州和州,还拿下了太平府等众多地方,兄弟二人齐心协力辅佐朱元璋,犹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公元1356年,郭兴因为战功显赫,被授予管军总管,后来直接晋升为统军元帅,足见当时朱元璋对于他的信任,郭兴也确实是个狠人,能够做到连续7个月身披战甲,就这种战斗精神,想不位高权重都难。


后来在朱元璋与陈友亮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连连被击退,就在郭兴的建议之下,采取火攻,一下子扭转战局,转败为胜,一局大败敌军将领陈友谅。

公元1366年,郭兴晋升镇国上将军,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郭兴被封为巩昌候,允许世袭,公元1384年去世,去世之时,朱元璋还特地,罢朝三日,追封陕国公,当然也在这一年,因为牵涉胡惟庸案,之前所封赏的爵位被尽数剥夺。

郭德成二哥郭英,也是当年跟着大哥郭兴,与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的重要人物,公元1384年,也就是洪武17年,被封为武定侯,只不过由于常年在外征战,身上伤痕累累,功成名就没多久,就因为旧病复发,早早离开了人世。

相比较于两位哥哥郭兴与郭英,郭德成就逊色了好多,因为当年生不逢时,没有跟着两个哥哥一起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而且他作为小弟,两个哥哥在外打拼都很照顾他。

所以郭德成也就乐得清闲,性格开朗,而且机智过人,但是唯一有一点不好的就是特别爱喝酒,然而后来也正是因为他这个爱喝酒的毛病,反而挽救了他一命。


两个哥哥都被封侯,郭德成,因为当年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后来妹妹嫁给了朱元璋,也跟着沾了点光,所以最后只做了一个骁骑舍人的普通官职,然而他却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朱元璋却想测试一下郭德成:

有一次,朱元璋找准机会,特别召见了小舅子郭德成,笑着说道:德成,以你目前的地位,让你当个骁骑舍人,实在是说不过去,而且你功劳也不小,好歹我也是一国之君,朝里的很多官职都虚位以待,要不你挑一个合适的?

郭德臣听到朱元璋的话,立马反应了过来,这是要给我升官呀,本来是个好事儿,但是无功不受禄我还是知道的,这不会是一个测试吧?即便不是测试,真要是接受了,当不好那我可不就完蛋了吗?

思来想去,郭德成还是对朱元璋摆了摆手,以相当抱歉的口吻说道:承蒙圣上对微臣厚爱,但是我这人有个毛病,脑袋瓜子不好使,对于做官呀,处理政务呀,干不来,想想都头大,一天光知道喝酒是个酒蒙子,真要给我个大官当,那可是害人害己呀,要是耽误了国家大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我感觉目前这状态就挺好。

朱元璋当下就乐了,这小舅子还挺识趣儿,居然知道我是测试他的,既然你不愿意当大官也好,如此机智聪明,真要是当了官以后我也不好对付,那就随你去吧,既然你愿意喝酒,那就给你上等好酒管够,金银财宝,也管够,不然你说我这个皇帝妹夫不仗义。后来俩人还经常一块喝酒,不得不说相处的还挺融洽。

朱元璋给郭德成封大官,郭德成再三推辞,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无功不受禄

由于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郭德成,出生的比较迟,没有赶上当时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并不能像自己的两个哥哥那样,有征战沙场的机会,后来即便是妹妹嫁给了朱元璋,郭德成自始至终,都没有在朱元璋那里,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对于朱元璋而言,给郭德成封官,完全是看在两个哥哥以及郭宁妃的面子上,毕竟同样都是皇亲国戚,官职太小了,这不是给朱元璋打脸吗?但是郭德成确实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其实朱元璋也头疼,既然郭德成主动不要,那么正好。

第二,德不配位,要了白瞎

为什么一再强调德不配位呢?对于郭德成而言,本身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而且没有足够的官场经验,再加上他自己的品行,能不能完全胜任朱元璋给的官?都要另说的,当官虽好,但是要当好了确实不容易,责任与义务是同样对等的。


享受了当官的待遇,就要履行当官的职责与义务,这些郭德成还是分得清楚的,想当大官容易,也就是朱元璋一句话,但是要当不好,这所有的锅都得自己背,如果因为自己的失误,犯了错,连累了哥哥与妹妹,自己首先良心上过不去,还不如安安稳稳过自己花天酒地的日子,最起码不用提心吊胆,生活嘛,开心就好,得不到的何必强求呢?

第三,朱元璋不是好惹的主

朱元璋生性多疑,这一点向来是公认的共识,一个人两个人说,还不值得害怕,但是我们回头观看那段历史,朱元璋究竟是如何对待开国功臣的?还是很能够说明问题。

能在朱元璋手下善终的官员本来就不多,为什么还要挤破头当那一个冤大头呢?说实话,当年的朱元璋小舅子郭德成,那可是真真正正的明白人。

尽管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但是对于朱元璋性情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能够做到明哲保身,确实也是一个相当厉害的角色。

咱们接着往下看:

郭德成刚好又来找朱元璋喝酒,就在推杯换盏之间,不知不觉就被灌醉了,抬头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就给朱元璋告别:谢谢皇上赏赐的良辰美景,以及美酒佳肴。

朱元璋看郭德成也差不多了,头发乱糟糟的,衣冠也不整,就笑着说:你可真是个十足的酒鬼,披头散发,语无伦次。

意识到在皇帝面前居然失礼了,郭德成就下意识的摸着散乱的头发,随口就来了一句,这乱糟糟的头发,我早就想把它剃了,剃个光头不就舒服了吗?

此话一出,朱元璋想起当年的大光头,那点点滴滴的屈辱,一下子涌上心头,有点怒火攻心了,只不过当时老朱转念又一想,自己跟一个醉汉计较什么?所以也没多说什么,就让郭德成回家了。


第2天郭德成一觉醒来,突然想起来大事不妙,昨天在临走前,看到朱元璋并不高兴,仔细回想,原来是临走前的那句话,惹怒了朱元璋,剃光头,那不是在辱骂朱元璋吗?毕竟当年的朱元璋也当过和尚呀,郭德成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酒后失言,说的都是什么话呀?以朱元璋的性格,这件事必然不可能不追究。

思来想去,郭德成居然真的剃了光头,进了寺庙当和尚,身穿袈裟,吃斋念佛,也算是变相给朱元璋表了忠心,朱元璋听闻这件事之后,心里的那个疙瘩也解开了,自然也就再没有怪罪郭德成。


郭德成还有一件事情被人广泛传诵,同样也是与朱元璋斗智斗勇的经典案例:

一日,朱元璋在此召见郭德成,到自己的后花园去喝酒,两个人聊了很多,喝的也很开心,但是就在临走前,朱元璋却悄悄把郭德成拉到了一边,按理说两个大男人也没啥悄悄话,都在酒里,该说的也都说了呀!

郭德成刚被朱元璋拽到一边,就着实吓了一跳,不知道朱元璋从什么时候,就偷偷在袖筒里揣了两个金元宝,拿出来交给了郭德成,还嘱咐他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按理说这是好事,皇上给的金元宝,即便是不花也能当传家宝,但是郭德成转念一想,朱元璋要想赏赐给自己金银珠宝,光明正大的不好吗?为什么要偷偷给自己呢?这明显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普天之下,皇上最大,难道朱元璋在害怕什么呢?


想来想去,郭德成在宫里摇摇晃晃走来走去,这俩金疙瘩揣着实在麻烦,就塞到了靴子里,慢慢他想明白了,就在临出宫之前,远远看到两个太监迎面走来,醉醺醺的郭德成,居然脱了靴子光着脚,就准备出宫,晃晃悠悠竟然栽了好几个跟头,两个太监看到这这不是郭宁妃的哥哥吗?两人就搀扶着,准备将他送出宫。

然而就在这两个太监给郭德成穿靴子的时候,感觉靴子里面沉甸甸的,有什么东西,一抖居然是两个金元宝掉了出来,这俩太监,知道这事不该多嘴,也就没有多问。

回宫之后,立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也明白了,看来这个小舅子郭德成,也没有什么坏心眼嘛,如此机智识趣之人,我要是再怀疑下去,那就是我的不是了,所以从今往后再也没和郭德成计较过一毫一分。



郭德成的无欲无求,毫无疑问,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不仅满足了自己整日潇洒的花天酒地生活,而且金银珠宝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便是当时受到朱元璋的怀疑,也因为出了家当和尚,吃斋念佛,成功躲过一劫,表达自己的衷心,说明自己和朱元璋是一路人。

郭德成是朱元璋手下为数不多的善终之人,一生与朱元璋斗智斗勇,但是却始终没有让朱元璋起了杀心,对比自己的哥哥郭兴、郭英尽管是加官进爵,但那都是用非常惨痛的代价换来的。

大哥郭兴,因为犯了错,在刚开始的建国初期,赏赐待遇差了一大截,后来即便是死后,也因为牵扯胡惟庸案,被剥夺爵位。

二哥郭英,也因为当时常年征战沙场,身上的伤口高达70多处,即便是受到了高官厚禄封赏,但是也因为身体旧疾复发,没有过多的生命用来享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即便是自己的妹妹郭宁妃,也是以牺牲了人生自由为代价,换来的幸福生活,唯独郭德成,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也没有失去自由,更没有出卖灵魂,日子过得相当潇洒,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总而言之,郭德成拒绝的是当官的诱惑,但是他收获的,却是众多官阶在他之上的,生活却远没有他所幸福的官员们的羡慕的表情,有两个好哥哥,不用自己亲自打拼,有一个好妹妹嫁给了当朝皇帝,而自己只需要安安静静享受,当一个小官,尽享天伦之乐。

春儿

春儿

朱元璋的嫔妃不在少数,他的小舅子当然也不会少。本文所说的小舅子名叫郭德成,这名字听起来很陌生,但他有两位更牛的哥哥,一位是巩昌侯郭兴,另一位是武定侯郭英。

老郭一家都是濠州人,父亲郭山甫,三个儿子是郭兴、郭英、郭德成,还有一个女儿郭宁莲。郭山甫擅于相面,在朱元璋尚未发迹之时,曾路过老郭家,郭山甫观看朱元璋面相,顿觉是大富大贵之人。于是希望朱元璋能收留的他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朱元璋正在用人之际,就愉快地答应了。

史料记载:

“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兴、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

事实证明,老郭一家没有跟错人,朱元璋也没有选错人,朱元璋离开濠州带走的二十四人中,就有郭英和郭兴,另外郭宁莲嫁给了朱元璋,后封为郭宁妃。

郭英、郭兴都曾在鄱阳湖大战中立下大功,大破陈友谅水师,助朱元璋赢得天下。后跟随徐达、常遇春南征北战,是地地道道的开国功臣。老郭家一门三杰,郭德成也差不到哪去,官职为骁骑舍人。

郭德成同样有不少战功,且家室显贵,为何没有封个爵位?

朱元璋其实是有意封高官给郭德成的,但是郭德成拒绝了。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想要给他加官进爵,郭德成马上跪地回道:

“陛下,臣比较糊涂,脑子也不好使,还喜欢喝酒,如果身居高位,误了大事,那岂不是罪过,只要有酒喝,臣就知足了。”

史料记载:

“顿首谢曰:‘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

朱元璋心思缜密,也很欣赏郭德成能急流勇退,本身君臣二人关系就比较密切,朱元璋经常邀约郭德成来宫内喝酒。一次,郭德成和朱元璋喝得醉熏熏,朱元璋道:

“看你披头散发,真是个醉鬼啊!”

郭德成满嘴酒气道:

“我这头发十分碍事,要是剃光了那才舒服!”

朱元璋听到此言,脸色一变,虽心中已经十分不满,但也没有表现出来。第二天郭德兴醒来,回忆起之前说的话,心有余悸。朱元璋出身布衣,还在皇觉寺当过和尚、讨过饭,和尚之类的话是绝不能提及的,会引来杀身大祸。

史料记载:

“既醒,大惧。佯狂自放,剃发、衣僧衣,唱佛不已。帝谓宁妃曰:‘始以汝兄戏言,今实为之,真风汉也。’”

眼看惹了大祸,苦想应对之策,最终郭德成只得剃光头发,真的出家为僧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朱元璋的疑虑。朱朱元璋听说小舅子真的当了和尚,也就放了心,不再难为郭德成,在之后的胡惟庸案中,郭德成也因此逃过一劫,免于一死。

由此可见,郭德成有先见之明,之前拒绝封爵,就是为了明哲保身!

作为开国功臣,能拒绝高官厚禄,这很难得。既然在濠州之时,郭家四兄妹能投奔朱元璋,就说明其生活状况比较差。造反是个高风险的行当,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走这一步。

朱元璋在皇觉寺讨饭过活也没有想到造反,因收到汤和来信,被他人举报,实在没有活路了,这才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郭家的境遇不会比朱元璋强多少,很有可能只是为一碗饭,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

高风险就意味着高收益,既然跟对了主子,并且在战争中立下大功,高官厚禄就是这些开国功臣应得的。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要想在唾手可得的权位面前刹住车,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汉初三杰的张良,就是这一领域的优秀代表,张良是刘邦的军师,刘邦能统一天下,张良功劳应是最大的。在刘邦建都立国之后,张良却不问政事,推掉功名利禄,十分难得,大智如愚令人敬佩。

面对名利,郭德成选择喝酒,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权位使人陶醉,却也可以要了人的命。面对诱惑和欲望,郭德成明哲保身,毕竟他已经吃喝不愁,有酒有肉,性命比什么都重要。虽然郭德成的能力不是最优秀的,战功不是最显赫的,但他是那个最聪明的。什么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哪个不是位极人臣,但结果又如何,还不如喝酒来得痛快。

这大致就是郭德成的想法,欲望他是一定有的,但是理性战胜了欲望,他在之后的权力斗争中保住了性命,得以活到终老。

通过郭德成的行为,也从侧面说明朱元璋权力欲极重,疑心大,嗜好杀戮!

此事件看似不值一提,也从侧面看出了朱元璋的为人。朱元璋是少有的布衣皇帝,经常有人拿他和刘邦对比,而朱元璋的遭遇比刘邦更惨。

因为出身的问题,朱元璋的自卑心理一直没有得到释怀,自卑的人往往多疑、敏感,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朱元璋曾游览寺庙,见墙壁上有写:

“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

这诗句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意思可能是在讽刺朱元璋的暴政,可谁曾想,朱元璋暴怒之下竟下令屠了全寺的僧人。为何郭德成妄言后如此恐惧,那是因为他和朱元璋十分熟悉,很清楚朱元璋的为人,杀人不过是上嘴唇碰下嘴唇,他郭德成可能就人头落地。

从胡惟庸案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权力欲极重,不允许任何人分享他的皇权,直接废掉了宰相。帝国的所有事项全由他一人裁决,自古至今也只有朱元璋能干出这样的事,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

另外,郭德成能逃生升天也跟他的皇室身份有关,他是朱元璋的小舅子,还有两位位居侯爵的哥哥。并且朱元璋同样放过了郭英,看在关系的份上,朱元璋留了余地,放过了郭德成。假如郭德成只是个没有背景的开国功臣,他的结果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哪怕他慎言谨行,也可能被牵连杀害。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时人生并不需要破釜沉舟、勇往直前,停下脚步或许才能看到更好的风景。

不过历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到底是他拒绝了封爵,还是朱元璋本身就没有给他封爵,也就不得而知了。

sarah

sarah

聪明的人不会刻意炫耀自己,可以明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虽然给人看上去痴呆无知,但最后却往往是这种大智若愚的人可以做到明哲保身,功成身退。反观那些锋芒毕露的人反而因个性超群遭到他人的妒忌怨恨和陷害,譬如三国时期曹操账下的杨修,为人聪明,但是不懂回避锋芒,处处显摆的才华,殊不知,他每一次的“才艺表演”都抢了甚至盖过曹操的风头,所以他的每一次作死行为都被曹操记在小本本上,等着给他算总账,最后借着一次机会将他杀掉。而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得成就是前者,大智若愚之人。

郭山甫押“宝”

郭山甫善于相面识人,是当地著名风水先生。有一天他见到了朱元璋,被此人的面相镇住了,虽说朱元璋此时也只是一个义军中不名一文的小头目,但是,郭山甫还是热情的把他请进家中款待。一边款待,一边他继续给朱元璋相面,他的惊赞把朱元璋整懵了,于是便问他原因。郭山甫便和朱元璋说他面相贵不可言,那是人上人的面相,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本来此时胸无大志的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可能也便是从此时起,他开始树立了人上人的梦想。接着,郭山甫又把大儿子郭兴和小儿子郭英都托付给朱元璋,朱元璋看二人身材伟岸,孔武有力,又听说二人善于骑射便欣然收下。他还有一个小儿子郭得成和一个闺女郭氏也想托付给朱元璋,但朱元璋觉得郭得成尚年幼,不能带入军中,便拒绝了郭山甫的请求。至于他的幼女郭氏,郭山甫本想把她许配给朱元璋,得知朱元璋已有家室,郭山甫竟然直接让他女儿给朱元璋做妾,同样,女儿也尚年幼,也给朱元璋拒绝了。

酒菜完毕,郭山甫送别朱元璋和两个儿子。朱元璋拜别郭山甫,并言说了许多感恩之辞。几年后,朱元璋羽翼渐丰,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郭山甫得知后,变卖家当携家带口的去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对郭山甫的投奔十分欢迎。而郭兴、郭英自从跟随朱元璋以后,在作战中有勇有谋,且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看到两个儿子所取得的成就,郭山甫很欣慰。他越来越相信朱元璋是个贵人了。于是,他借着机会赶忙也把幼子郭得成送入朱元璋麾下,还让女儿郭氏去侍候朱元璋,朱元璋也挺喜欢这个女孩,为了感谢郭家对他的信任,他就把郭氏纳妾。

不爱权力偏爱酒

朱元璋开国立朝,郭家因和朱元璋关系密切,又因郭家儿子均立下战功。郭家满门尊贵,郭山甫被封为营国公,女儿郭氏被封为宁妃,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郭得成虽不及两位哥哥,但他为人机敏,性格豁达也曾立下军功,朱元璋也对他高官加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皇帝的封赏他竟然断然拒绝,只求无拘无束,美酒佳肴。摊上这么一个小舅子,朱元璋也是很无奈,只能把美酒赐给他,并且经常邀请他到宫中与自己饮酒。

据说有一次他向往常一样被邀入宫中饮酒,在酩酊大醉的时候,他竟然说十分讨厌他的头发,真想一下剃成一个秃子。要知道,朱元璋早年为了活命可是当过和尚的,在朱元璋看来,这番话就是在讥讽嘲笑他,甚至觉得这是侮辱他。按照朱元璋的性格,那么此刻的郭得成是上了朱元璋的死亡名单里了。俗话说祸从口出,郭德成就醒以来,突然想起自己对朱元璋说的话,十分后悔。多年的密切接触,再加上他十分聪慧,他早已对朱元璋有了大概得了解。他知道他昨天的醉话足以要了他的命,反复思考后,他叫人给他剃了光头,还穿上袈裟去寺庙里上香朝拜。朱元璋得知后,打消了对他的杀心,还照往常邀请他到宫中饮酒,一边饮酒朱元璋还一边取笑他,还给他取名“酒疯子”,他立马跪下谢朱元璋赐名。

朱元璋政权稳固下来后,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但是,郭兴、郭英虽手握权柄却得以善终,死后还被追封为陕国公和营国公。而郭英最后也成了朱元璋最喜欢的“酒友”。

郭家人的善终离不开父亲郭山甫的指导,毕竟他能识得朱元璋并非凡人,以他多年的识人经验,又怎么会不识得你朱元璋的性格呢。所以,郭家人的善终是在于郭山甫的指点,至于郭得成,连官都不敢做,是不是太畏惧朱元璋,太胆小一些了。在我看来,这倒不是,很大可能是和他的性格挂钩的,他性格豁达,又好酒,试想,这样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想被官职困住吗?显然不想,从他剃头脱罪的那一行为,便知此人如此聪明,又怎会看不懂这个朱元璋把持的“局”呢,虽说他也在这个“局”中,但说他是一个心知肚明的局外人都不外过,在这一点上,恐怕即使是李善长也比不过他。所以,郭得成是真正的智者,大智若愚。

暴力牛仔熊

暴力牛仔熊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是个聪明人,背后还有一点惊险又有趣的故事。

这个小舅子是谁

这个小舅子就是郭德成,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明初开国功臣。此人有以下有个重要标签:

1、为人豁达,性格机敏,淡泊名利。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杀敌甚多,但是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明朝建立后,和他同时期的将领都封公为侯,但是他仅仅做了骁骑舍人的一般官员。

2、他是一个外戚。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低级官员的时候,从郭德成家乡经过,他的父亲会看面相,看出朱元璋“公相贵不可言”。于是将女儿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郭宁妃,三个儿子郭兴、郭英、郭德成都跟着朱元璋随军入伍。后来郭家满门富贵,其中郭山甫封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女儿也成为朱元璋的妃子。

3、此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嗜酒如命。这是一个缺点,但是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优点。此人无时无刻都离不开酒,其最大的酒友就是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好酒友

早在军中作战的时候,郭德成就是朱元璋的好酒友,行军作战,难免胜败,高兴了饮酒庆祝,失败了借酒消愁,这时候酒就成为朱元璋的好伴侣,每每这个时候,总是郭德成陪在朱元璋身边解闷。

明朝建立后,作为酒鬼的朱元璋依然忘不了郭德成,所以还是经常把他请到宫中来一起饮酒。

有一次觥筹交错间,朱元璋对他说:哥们,你这些年来功劳也不低,骁骑舍人这官太小了,再加封你个更大的官吧。本来郭德成还是酩酊大醉的状态,没想到这时候马上就清醒过来,跪在地上不停的推辞说:“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我昏聩无能,不问政事,德不配位,我就喜欢喝酒,别的高官厚禄没有什么奢望。)

郭德成非常明白朱元璋的为人,随后便是不停地磕头坚辞不受,朱元璋内心那是相当高兴,因为他最忌讳的就是权力,朱元璋此后还是经常邀请郭德成去皇宫喝酒。但是郭德成实在不想去,但是又不得不去。他知道长期这样下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说不定哪一天脑袋就掉了。

被逼出家为僧

有一次在皇宫陪朱元璋喝酒的时候,朱元璋看到他乱糟糟的头发,说他是个醉汉疯鬼,没想到郭德成直接说:“我也很讨厌这些脏头发,要是剔成光头才好呢”?刚说完这话,他就后悔了,因为朱元璋当过和尚,对光头很敏感。同时他也看到朱元璋脸色也顿时变了。

这次他是真害怕了,回家后,二话没说,马山就找寺庙做了和尚,整天只知道身披袈裟,念经拜佛了,朱元璋也不好意思找他喝酒了。

后来,朱标死后,朱元璋大杀功臣,很多人都遭到了灭顶之灾,他的两个哥哥也受到了一些牵连。而只有这个疯癫癫的酒肉和尚弟弟,保住了性命。

这小子真聪明!但是躲得了十一躲不过十五,到了靖难之役的时候,这哥们摊上大事了。。。。你们知道什么大事吗?

冬桑

冬桑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前来寻亲认祖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都希望朱皇帝能看在沾亲带故的份上给他们一官半职或者赏赐点良田钱财。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朱元璋本想赐给他高官厚禄,不料被此人毅然拒绝了。这个人正是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



说到郭德成这个人,还得从朱元璋早年加入红巾军说起。朱元璋24岁那年原本在老家的皇觉寺当和尚,有一天儿时的伙伴汤和给他来了一封信,邀请他加入濠州城中郭子兴的义军。有人知道朱元璋收到这样一封信,想去官府告发,朱元璋最终选择离开皇觉寺,前去濠州投奔郭子兴。郭子兴比较欣赏朱元璋的能力,把养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朱元璋也因此成了郭子兴义军中的一个小头领。

在濠州城,朱元璋也接触过红巾军的其他分支,包括认识了后来成为朱元璋老丈人的郭山甫。郭山甫善于看面相,有一回朱元璋路过郭山甫家,郭山甫观看朱元璋的面相,断定他将来是大富大贵之人,于是让几个儿子追随朱元璋,还把女儿郭氏许与朱元璋为妾。

郭山甫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姓名可查的儿子有三位,分别是三子郭兴、四子郭英,以及五子郭德成,郭德成是郭山甫最小的儿子。郭山甫的女儿郭氏后来成为朱元璋的郭宁妃,比郭德成年长,因此郭德成确是朱元璋的小舅子。

郭兴兄弟起初在军中担任卫士,后来随着战事的需要,逐渐开始带兵打仗,成为将领。郭家三兄弟在朱元璋开创明朝的过程中都有功劳,其中郭英的战绩最好,还曾救过朱元璋。



明朝开国后,郭家兄弟因开国有功受到封赏,郭兴和郭英被封为巩昌侯,武定侯。比起两位兄长,郭德成的功绩要平凡许多,明朝开国后郭德成仅被授予骁骑舍人一职。骁骑舍人只是基层军官,品级不过六品,比起两位封侯的兄长,要逊色许多。既然论功行赏时郭德成仅被授予骁骑舍人,那也说明了郭德成在明朝开国过程中的功绩平常。

郭德成的姐姐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朱元璋曾以郭宁妃的缘故,想给小舅子郭德成一个大官当,让他也显贵。结果出乎朱元璋的意料,郭德成不但没有接受封赏,而且还受宠若惊,诚惶诚恐。朱元璋感到费解而又不悦,说道:“朕给你大官当,你还不乐意了?”

郭德成吓得跪地解释道:“臣是平庸之人,做事拖沓,不能担当大任。皇上您让我担任要职,将来我事情没做好,您肯定要杀了我。人生适意就好,只求多得到一些金钱和美女就满足了,其它的不是我奢望的。”

郭德成这番话给人的感觉是典型的胸无大志,但恰恰能让朱元璋放心,因为郭德成是外戚,自古外戚乱政的例子屡见不鲜,而郭德成追求的只是金钱和美酒,这种外戚让朱元璋省心多了。既然小舅子郭德成表示不参合朝政,那么朱元璋也来了个顺水人情,大手一挥一下子赏赐了大量的金钱和美酒给郭德成。



明史》中关于郭德成的描述是“性通敏,嗜酒”,也就是说郭德成这个人通达聪慧,但又嗜酒如命。郭德成在拒绝朱元璋赐官的时候说过自己很爱喝酒,担心喝酒误事,所以不适合担任重要官职。郭德成说的这些话并不是客套话也不是借口,而是心里话,这点可以通过郭德成的一次酒后失言看出。

有一回郭德成和朱元璋一起吃饭,席间郭德成贪杯喝醉了,在叩首谢恩的时候头发凌乱,看起来有些邋遢。朱元璋当即嘲讽郭德成酒后披头散发,语无伦次,谁料郭德成脱口而出回道:“我也很讨厌这些凌乱的毛发,要是剃成光头就爽多了。”朱元璋当时听了这句话后心里老不爽了:“你小子说这话岂不是在嘲讽朕年轻时当过和尚吗?”但是看在郭德成是酒后失言,朱元璋当时并没有惩罚郭德成。

等到郭德成酒醒后,他意识到自己酒后失言闯祸了,吓得不轻,三思之后索性真的跑去剃光头了。这下朱元璋也服了他。郭德成既然说要剃光头发,如今又去践行了,那朱元璋也就对他既往不咎了。通过这个事情,可以看出郭德成说自己酒后会误事确实是真心话。



从《明史》对郭德成的描述以及一些事迹来看,郭德成很有可能就是那种性格豁达,人又聪明,然后又特别爱喝酒的人。像郭德成这样的人确实不太适合担任重要官职。一方面,正如郭德成自己说的嗜酒容易误事;另一方面,郭德成也不喜欢被框框条条约束的官场生活,这样的生活不自在,肩上的责任还不小。郭德成向往的是衣食无忧、美酒相伴的日子,满足他这些,就是对他最好的恩赐。

郭德成拒绝朱元璋封官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那就是郭德成很聪慧,他老早就看出了朱元璋的德性,为了避免日后惨遭屠杀,这才拒绝担任要职。不过,这点并不是郭德成拒绝朱元璋的主要原因,因为如果郭德成有很强的入仕欲望,他就应该会在明朝开国过程中大肆表现,而不是功绩平平。所以郭德成拒绝朱元璋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担任要职。

其实以郭家当时的情况来看,郭德成有没当官都一样的,荣华富贵都是少不了他的。生活衣食无忧,再多纳几个美姬妾,然后天天还有美酒相伴,这日子也是羡煞不少人。



自古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有不少是虚构的,但是小舅子郭德成拒绝朱元璋封官这件事却是真实发生过的。《明史》中有关于这个事件的记载,大致情况如上文所述。

小米童鞋

小米童鞋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那么多,我最佩服的还是朱元璋,他就一个开挂的人,硬是把手中的一手 烂牌打出了极品青一色管三家。用麻将来形容明太祖朱元璋似乎不太尊敬,但是其实想想,他又何偿不是豪赌大胜呢?

朱元璋能走上皇帝之路,最感谢的人就是他的老婆马皇后了,如果不是和马秀英结婚,又怎么会得到郭子兴的重用呢?所以婚姻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手段,再亲的上下属关系,都比不上一子半胥更亲近。

都说一人得到鸡犬升天,这年头谁家要是出了一个大官大富人,全村十里八乡的人都去巴结了,恨不得都能捞一个官坐坐呢,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啊,但 大树底下也容易被雷劈啊。

今天 要讲的这个背靠大树,却换一种方式乘凉的人,是谁呢?他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但是他可不是千古贤后马皇后的弟弟,而是朱元璋的郭宁妃的三弟郭德成。

当年朱元璋出去招兵,被元兵追赶,幸得郭山甫帮助才逃过一劫。郭山甫通面相之术,认定朱元璋将来必定非富即贵,是能成大事之事,但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朱元璋为妾,还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追随他。

郭山甫的利害之处就在于他看人的眼光真准,朱元璋果然成了天下最富贵之人,于是也因为保驾之功被封国营国公,长子郭兴名列明初淮西二十四将,获封巩昌侯,次子郭英因功被封为定武侯,唯一可惜的是小儿子,什么官也没有。

这小儿子当兵的时候胆子小,不敢上战场杀敌,于是就做了伙头军,在厨房做菜,这倒也符合他的性格,这个老三一不好色二不好财,唯独好酒,在厨房上班是最适合的岗位了,他也乐的清闲。

朱元璋都当上皇帝了,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封官封侯了,郭德成作为自己的小舅子,恩人的儿子,不给封官适合不合适,但是没有想到,却被郭德成拒绝了。

郭德成认为:自己无才无德,也没有当官的本事,这给自己一个官当,万一将来办错了事,惹了祸,给朱元璋找麻烦,杀了自己落下一个杀亲戚的骂名,不杀呢,又会落下一个包庇亲戚的骂名,搞得皇帝里外都不是人,所以自己不愿意当官,唯一的要求就是给把酒给自己管够就心满意足了。

题主问:“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认为:”郭德成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特别高的人。

第一:清晰的人生规划意识

“他人生目标就并不是建功立业,而是简单、平安、快乐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就好了。所以当初追随朱元璋的时候,他宁愿做一个伙头军也不愿意去战场杀敌立功。

这即可以保他的平安,也可以依靠着哥哥、姐姐、姐夫的势力保障自己平安,富足。

第二:清醒的自我认知能力

他的姐夫是皇帝,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官没有呢?但是他为什么却不要呢,

1.当官不符合他的人生设定

2.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官场的勾心斗角、蝇营狗苟。所以与其削尖脑袋去做官,不如做一个吃饱喝足的富二代。

第三:开国功臣难善终的自我保护意识

朱元璋一生最信任的人只有2个,一个是原配夫人马皇后,另一个是长子朱标。朱元璋出身卑微,不安全感极高,草莽英雄皇帝,往往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刘邦杀功臣就是一个前车之鉴,所以开国后,功臣们最应该做的是辞职回家,要富足财富,能是保命之道。

蓝玉案、胡惟庸案牵涉上千人,郭德成也被牵涉其中,而朱元璋却认为他这个妻弟就是一个胆小、好酒的人,没有野心,根本不会参与这些谋乱的行动,而将他释放。

看似糊涂不上进的一个人,却是一个极精明之人,郭德成是一个真正的局外人,大隐隐于市,他看的清晰透彻,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一生都过的是逍遥自在。

俊西的爸爸

俊西的爸爸

正所谓:好醉而不常醉,常醉而不烂醉。知伴君如伴虎,不如糊涂安稳度一生。

封建时代,跟随起义军首领打天下,最终目的无非是挣得天下,享受功名利用,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大多数人是这样,但是总有例外,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就是这个例外。

在朱元璋功成名就后,开始按功行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这帮兄弟为自己夺得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其中就包括自己郭爱妃的两个哥哥郭兴、郭英,弟弟郭德成。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被封为武定侯。

同样在朱元璋统一全国战争中立下功绩的还有他的小舅子郭德成,在大哥、二哥被封之后,朱元璋想起了他这个小舅子,于是诏他觐见,想封他一个大官。本以为郭德成会感激涕零,叩头谢恩,没想到头是叩了,但不是感谢,而是推辞。

这让朱元璋十分不悦,竟然敢不给皇帝的面子,但郭德成趴在地上,谨小慎微地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的脑袋不灵光,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了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听完后,感觉也有道理,毕竟刚刚建国不久,如果他真在官位上出现什么洋相,那岂不是不好,于是赏赐他一些金银财宝。

又一次,朱元璋在宫中宴请郭德成,一看到美酒和佳肴,郭德成也忘记了君臣之礼,就拿民间姐夫、小舅子的关系开始合起来,喝着喝着两个人的量都有些高,郭德成走路都走不了直线了,在拜辞的时候,朱元璋看到郭德成的头发凌乱,就说了句:你看你披头散发的,真就是一个酒鬼。

而郭德成此时早已经忘记面前的这位姐夫是皇帝,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说: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了,要是剃成光头,那次痛快呢!此话一出,朱元璋脸顿时沉了下来,一听到光头难道是讥讽自己,但看着郭德成的醉态完全不是故意的,于是就没在意。

第二天,郭德成酒醒之后,想起了昨晚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失态表现,而且还说出了光头这样的字眼,朱元璋最忌讳别人在他面前说和尚、光头这样的字眼了。左思右想,郭德成感觉自己一定会遭到皇帝的记恨,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于是整日在府内想办法如何能度过这一关,最终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竟然真的去寺庙把头给剃光了,整天披着沙发念着经,但是酒照喝,他就是借用光头和袈裟来避开朱元璋的惩罚罢了。朱元璋听闻此事,心中顿时清朗了不少,原来这家伙确实讨厌自己的头发,真是一位奇男子。

之后,朱元璋因为猜忌杀戮了很多功臣,但是郭德成因为自己的这个聪敏之举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逃离那角落

逃离那角落

朱元璋的小舅子名叫郭德成,他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天下的郭家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相比于智勇双全、威名远播的郭兴,以及身经百战、伤痕便体的郭英,郭德成则是一直在军队中处于混日子的状态。所以在两个哥哥因为战功赫赫而被朱元璋封了侯后,他却还是个寒酸的骁骑舍人。

但他毕竟是宁妃的哥哥,按辈分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就算再瞧不起,朱元璋为了以示皇恩,还是得提拔一下,封他个大官当当。但结果,此人竟然拒绝了朱元璋的恩典,并且还说出了一番特别“没有出息”的话。

谢绝朱元璋恩典的郭德成

底层百姓出生的朱元璋最看不起那些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权贵子弟。但屠龙勇士终成恶龙,如今权倾位极的朱元璋,看在宁妃的面子上,对着这个没啥本事的小舅子说:“我要提拔你当朝廷大官,快谢恩吧。”刚以为这草包会感激涕零地跪下磕头,大喊谢主隆恩。没想到,郭德成的一句话,差点惊呆了朱元璋的下巴。“不行,我不要当大官。”

朱元璋开始面露不悦,克制住怒气问:“为何呀?”

郭德成咣当一下就跪下了,说:

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

即“我性格耿直不懂得灵活变通,脑瓜子昏庸愚昧不能够处理好事情,倘若给我大官当,我怕是上任后会把工作搞砸,惹得您怪罪甚至杀死我。人生嘛,就是活的一个舒坦,我只希望您能多赏赐我金银,以及醇厚的美酒,其他的啥都不想了。”

这一席话说得简直就像陈情表一样,符合了朱元璋,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心头所好。就怕给了权利后,别人手握大权打自己江山的主意啊!朱元璋当时就心想,若是那些开国功臣们都能像小舅子一样懂事就好了。于是,两人继续开心地促膝长谈,之后朱元璋赏赐了郭德成百缸美酒和大量钱财。

“没有出息的”郭德成也就通过自己的淡泊名利来规避了官场的风险,正值壮年就提前退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享受生活。但他之后的一件事情,却差点让他跌落深渊,幸好被聪敏的他给顺利瓦解。

差点跌落深渊的郭德成

自从向朱元璋明志之后,这个对权利没有啥非分之想的郭德成,就成了朱元璋心中的臣子楷模,于是对他是愈加看得顺眼。朱元璋经常邀请他来皇宫做客,一起喝酒侃过去打仗的事。

没啥战功的郭德成,要么是附和朱元璋的感慨万千,要么是一个劲儿地喝酒吃菜,过得很是快活。但酒喝得多了,自然就容易出事情。有一天,这个酒坛饕餮郭德成,喝的是眼花缭乱,披头散发,旁边的朱元璋吹功绩累了。于是就笑骂他:

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

即“醉疯汉,头发都变成这样了,不是喝得太过了吗?”被酒精影响了思维能力的郭德成,没仔细思量,张口就来了一句:

臣犹厌之,尽剃始快。

即“我也讨厌这样,把头发全部剃掉才痛快。”这话直戳朱元璋曾经剃过光头,当过和尚。朱元璋脸色都变了,从侃侃而谈变得沉默无言。

第二天醒来后,郭德成立马意识到自己闯大祸了,吓得冷汗直流。郭德成疯狂地想办法该如何是好。向朱元璋解释清楚?不行,把话抬到明面上只会徒增他的忌恨。难道不解释,得过且过?更不行,自己已经铸成大错,难道真的要让朱元璋以后挑自己的茬儿,为这事赔上身家性命不成?左右为难的郭德成,最终想到不如将计就计,装疯卖傻!

于是接下来,郭德成像过去一样继续喝酒,只不过喝得更狂了,在皇宫内行走都时常处于醉态。而且不久后,郭德成进入寺庙剃光了头,真的做了和尚,整日身披袈装,念着佛经。

朱元璋看见郭德成真的像他之前酒醉后说得那样,把头发全剃了,还去当了个和尚,感觉小舅子真的是个酒疯子,于是自己之前的猜疑、记恨全部消除了,他还向宁妃哈哈大笑道:“我之前认为你哥哥只是戏言罢了,结果如今他真的这么做了,真是个疯子。”郭德成这一装疯卖傻的行为,成功地让他避免了之后大量功臣被朱元璋找借口杀掉的灾祸。

结语

人生各有志向,贵在适意。郭德成选择了富贵享乐,又何尝不是一种志向的实现呢?世上本就无鸿鹄和燕雀之分,只是在于自己的所想和所做罢了。

蓝色碎花裙

蓝色碎花裙

明太祖朱元璋一介布衣,却凭着过人智慧和才干,一步一步推翻了蒙古人统治,建立了汉人江山。开国之后,朱元璋更是励精图治,夙夜在公,为明朝统治打下坚实基础。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很多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名臣良将被屠杀殆尽,这也是其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朱元璋的小舅子其人是谁?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是个聪明人,这个小舅子就是郭德成,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明初开国功臣。此人有以下有个重要标签:为人豁达,性格机敏,淡泊名利。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杀敌甚多,但是从不计较个人名利。

明朝建立后,和他同时期的将领都封公为侯,但是他仅仅做了骁骑舍人的一般官员。他是一个外戚。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低级官员的时候,从郭德成家乡经过,他的父亲会看面相,看出朱元璋“公相贵不可言”。于是将女儿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郭宁妃,三个儿子郭兴、郭英、郭德成都跟着朱元璋随军入伍。后来郭家满门富贵,其中郭山甫封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女儿也成为朱元璋的妃子。

事情经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称帝后的朱元璋要封小舅子郭德成做大官,郭德成却跪在地上哭着说:“妹夫,我也想当大官,可我不是当大官的料,到时候会耽误你的事儿,你就当个屁把我放了吧”。最后郭德成说:“如果皇上对我好,每天能让我喝上酒就行了”。朱元璋见小舅子态度坚决,于是就放弃了封他当大官的念头。

朱元璋这个气呀,看你那点出息,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便也没有为难他。不过,朱元璋认为郭德成的功劳不可不表彰,于是赐给他三万亩地和一百坛美酒。郭德成见到美酒便垂涎四溢,克制不住酒瘾,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开坛饮,喝得酩酊大醉。朱元璋见他是个没心没肺的酒鬼,看在郭宁妃的面子上,倒也没有计较。

综上所述,郭德成确实嗜酒如命,但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他也看透了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与其哆哆嗦嗦的伴君如伴虎,不如敬而远之,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

“胡惟庸谋反案”

1379年(洪武十二年),占城国来明朝进贡,胡惟庸、汪广洋等人不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小妾陈氏为他陪死。但是却因为汪广洋的小妾陈氏而引发出了一场贪污腐败案,朱元璋下令彻查。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1380年(洪武十三年), 御史中丞涂节为了自保,告发胡惟庸。经过审讯,案件波及胡惟庸、陈宁、涂节等人,而三人互咬,朱元璋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胡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 1385年,李存义被人告发,随后自首,得以免死。1386年,林贤狱案告破,胡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1390年,封绩被逮捕,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显露。 同年,李善长的家奴 卢仲谦 自首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往来情况,陆仲亨的家奴 封贴木 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 唐胜宗 、费聚、赵庸 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 朱元璋雷霆大怒,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受此案诛连被杀者达三万多人。

郭德成用“假说真做”躲过了一劫。

讲真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为臣之道,也只有看破红尘,境界升华到一定格局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朱元璋这样的人永远看不透郭德成的内心世界,自以为多么高明,其实是被郭德成的外在表现骗了。

在胡惟庸案件中,他的哥哥郭英虽然早已去世,但仍未逃脱朱元璋的惩罚,郭英被削夺了爵位,成了庶民。还多亏大哥郭兴死的早,否则不堪设想。

“胡惟庸谋反案”涉及到3万多人,郭德成也被牵连进去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郭德成就是一个“酒疯子”,他根本不相信郭德成会谋反,于是把郭德成释放了。

总结:不求大富大贵,最主要的是朱元璋的臣子不好做。在那时的动乱之下郭家都得到了好结果。这是眼力和为人的双重成功。

mkeala

mkeala

明太祖朱元璋一介布衣,却凭着过人智慧和才干,一步一步推翻了蒙古人统治,建立了汉人江山。开国之后,朱元璋更是励精图治,夙夜在公,为明朝统治打下坚实基础。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很多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名臣良将被屠杀殆尽,这也是其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朱元璋的小舅子其人是谁?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是个聪明人,这个小舅子就是郭德成,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明初开国功臣。此人有以下有个重要标签:为人豁达,性格机敏,淡泊名利。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杀敌甚多,但是从不计较个人名利。

明朝建立后,和他同时期的将领都封公为侯,但是他仅仅做了骁骑舍人的一般官员。他是一个外戚。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低级官员的时候,从郭德成家乡经过,他的父亲会看面相,看出朱元璋“公相贵不可言”。于是将女儿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郭宁妃,三个儿子郭兴、郭英、郭德成都跟着朱元璋随军入伍。后来郭家满门富贵,其中郭山甫封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女儿也成为朱元璋的妃子。

事情经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称帝后的朱元璋要封小舅子郭德成做大官,郭德成却跪在地上哭着说:“妹夫,我也想当大官,可我不是当大官的料,到时候会耽误你的事儿,你就当个屁把我放了吧”。最后郭德成说:“如果皇上对我好,每天能让我喝上酒就行了”。朱元璋见小舅子态度坚决,于是就放弃了封他当大官的念头。

朱元璋这个气呀,看你那点出息,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便也没有为难他。不过,朱元璋认为郭德成的功劳不可不表彰,于是赐给他三万亩地和一百坛美酒。郭德成见到美酒便垂涎四溢,克制不住酒瘾,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开坛饮,喝得酩酊大醉。朱元璋见他是个没心没肺的酒鬼,看在郭宁妃的面子上,倒也没有计较。

综上所述,郭德成确实嗜酒如命,但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他也看透了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与其哆哆嗦嗦的伴君如伴虎,不如敬而远之,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

“胡惟庸谋反案”

1379年(洪武十二年),占城国来明朝进贡,胡惟庸、汪广洋等人不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小妾陈氏为他陪死。但是却因为汪广洋的小妾陈氏而引发出了一场贪污腐败案,朱元璋下令彻查。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1380年(洪武十三年), 御史中丞涂节为了自保,告发胡惟庸。经过审讯,案件波及胡惟庸、陈宁、涂节等人,而三人互咬,朱元璋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胡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 1385年,李存义被人告发,随后自首,得以免死。1386年,林贤狱案告破,胡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1390年,封绩被逮捕,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显露。 同年,李善长的家奴 卢仲谦 自首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往来情况,陆仲亨的家奴 封贴木 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 唐胜宗 、费聚、赵庸 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 朱元璋雷霆大怒,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受此案诛连被杀者达三万多人。

郭德成用“假说真做”躲过了一劫。

讲真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为臣之道,也只有看破红尘,境界升华到一定格局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朱元璋这样的人永远看不透郭德成的内心世界,自以为多么高明,其实是被郭德成的外在表现骗了。

在胡惟庸案件中,他的哥哥郭英虽然早已去世,但仍未逃脱朱元璋的惩罚,郭英被削夺了爵位,成了庶民。还多亏大哥郭兴死的早,否则不堪设想。

“胡惟庸谋反案”涉及到3万多人,郭德成也被牵连进去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郭德成就是一个“酒疯子”,他根本不相信郭德成会谋反,于是把郭德成释放了。

总结:不求大富大贵,最主要的是朱元璋的臣子不好做。在那时的动乱之下郭家都得到了好结果。这是眼力和为人的双重成功。

紫百合

紫百合

这个小舅子是郭宁妃的兄弟郭德成,他特别喜欢喝酒,而且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官至骁骑舍人,有一天朱元璋看到别人都升官,也想给郭德成升官。结果郭德成死活都不要,于是朱元璋大怒,别人都来讨官,你是给官都不要。最后郭德成说了这么一段话:

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明史·列传·卷十九

我的愿望是喝酒,其他不是我的追求,我的能力有限,你让我当官,我干不好,你肯定要杀我。

这句话看上去很朴素,但细细品品,这里有乾坤。

并不是郭德成不想做官,而是他有自知之明,同时他也看清楚了朱元璋的为人,虽然“说事不治,上殆杀我”这句在当时情景说出来有点像半开玩笑,但这半开玩笑中却也有真心话。

因为史书对郭德成的评价是:性通敏

什么是性通敏,哪些人评价为性通敏呢?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清楚这三个字的份量了。

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他的父亲长孙晟的评价就是性通敏,明朝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的许进,刘瑾当权之时,连王阳明都差一点被弄死,许进与之周旋却无损。

所以性通敏指这个人对形势,局面,人际交往,得失感觉是很灵的,把握得也很好的。

他性通敏还反应在什么地方呢?

朱元璋见他如此真诚,自然也不不为难他,同时也高看他,因为经得起高官的诱惑了,对他十分恩宠。

常常让他进宫喝酒,郭德成也乐得逍遥。

俗话说酒后容易失言,有一次郭德成喝高了。

帝顾见德成发种种,笑曰:“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德成仰首曰:“臣犹厌之,尽薙始快。”——明史·列传·卷十九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朱元璋看到郭德成的头发乱了,说是不是喝酒喝多了。结果郭德成说我也讨厌,要是剃光头最爽。

朱元璋听完就不开心了,因为朱元璋当过和尚。现在很多电视剧拍出来说某个人来找朱元璋,然后说他以前当过和尚,光头之类的,朱元璋还会打赏之类。

这些都是编的,真实情况是当了皇帝的人是很忌讳别人提他未发迹之时的事情,因为皇帝是如神一般的,高高在上的。

郭德成这句话说完,朱元璋就不开心,但没有发作。

郭德成回去酒醒之后想到这一句话,吓得全是冷汗。他的“性通敏”又发挥作用。

该怎么办呢?

实在没有办法,郭德成就真的将头发剃光,像和尚的样子的,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当时这句话是自己真心实意,而不是影射朱元璋。

从这里你应该知道郭德成为什么不愿意当官了吧,因为当了官死得更快,后来机智如神的刘伯温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更别提胡惟庸等人了。

郭德成论智商肯定不如刘伯温,论谋略也不如,但就是这个什么都不如郭德成最后在大明朝的风暴眼中活下来,而且活得好好的,不管怎么也牵连不到他。

因为当他剃光头之后,朱元璋对宁妃说了这么一句话:始以汝兄戏言,今实为之,真风汉也!

在朱元璋心中郭德成就是一疯汉,既然是疯汉当然没有任何威胁,也不需要防备,更不需要收拾了。

我们现在再回过头去看那一句不愿意当官的话,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啊!

这就是性通敏之人的选择。

刘伯温,胡惟庸,蓝玉等人在朱元璋眼中是能人,干吏。朱元璋觉得他有用之时自然重用,但当他觉得并不同心之时,自然也难逃收拾之祸。

何需端午

何需端午

不要能活命。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大明,这个来自安徽濠州的穷苦少年,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成为了一个帝国的缔造者。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成了皇帝,自家的亲戚也就跟着沾上了光,一个个成为了皇亲国戚。

这其中,朱元璋的一个小舅子,就显得十分的另类,别的亲戚都是争先恐后的想让朱元璋风格官当当,唯独他,哭着喊着拒绝封赏。不仅拒绝,还表示,只要给他酒喝,别的什么都不要。

但这种看似愚蠢的行为,却在最后让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保全了性命,逍遥富贵一生,得以善终。

坚决不要朱元璋对他的封赏,就在于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知道,当大官毕竟没有活命重要。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名叫郭德成。

郭德成有两个哥哥,分别是郭兴和郭英,这二人在明朝初期,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在明朝建立后,位极人臣,成为了开国功勋。

郭德成还有个妹妹,是朱元璋的妃子郭宁妃,也就是说,郭家算得上是满门富贵。而这些富贵,源于其父亲郭山甫当年的一个赌注。

早年间,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一个小头目时,某次偶然间路过郭家门口,被郭山甫惊为天人,断定其日后必成大器,于是,让自己的三个儿子,跟随朱元璋打天下。

“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兴、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明史

同时,又把自己的女儿郭宁莲,嫁给了朱元璋。


据传说郭山甫善于相面,不管传闻是真是假,但事实证明,老郭这次的眼光,真的算是极为毒辣。

女婿朱元璋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自己的女儿也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自己的长子和次子,都是大明朝的开国功勋,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按理说,满门富贵的郭家,理应是个个荣华富贵,但唯独三子郭德成,在明朝建立后,却只当了个骁骑舍人这样的小官,比着他的两个哥哥,相差是在是太远了。

要说郭德成没有功劳吗?也不是,在战场上,他也是奋勇杀敌,立下里不少功劳,不说位列国公,封个侯爵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他却甘心情愿的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并且乐在其中。

这别说别人看不下去,就连朱元璋都看不上下去了,说到底,郭德成也算是自己亲戚,也有不少功劳,这只当一个小官,说出去怕是让别人笑话他朱元璋小气。

于是,朱元璋就把郭德成给叫来,和颜悦色的对自己这个小舅子表示,想给他加官进爵,封一个大官当一当。

结果,郭德成一听,慌忙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请求朱元璋不要封他什么爵位,更不要当什么大官。

朱元璋对他的反应十分好奇,问他什么原因,郭德成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性子愚笨,并且没事爱喝个小酒,如果当了大官,指不定哪天就会因酒误事,到时候可能就会性命不保。


同时郭德成还表示,人这一辈,开心就好,如果朱元璋真的想赏赐与他,不如赏赐点金银珠宝和美酒,这样他就千恩万谢了

“顿首谢曰:‘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郭德成

郭德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拒绝封赏,拒绝当大官,并表示自己有酒有肉,就十分的满足,没有什么别的请求。

朱元璋对郭德成的回答,表示非常满意,不仅没有怪罪他推辞封赏,还很快答应了他要酒要肉的要求。

要说这郭德成真的不愿意做大官吗?肯定不是,是个人都抵挡不了这巨大的诱惑,但他如此选择,不仅仅是他明哲保身的智慧,也是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厉害。

首先,无功不受禄,郭德成有功吗?有,但是并不是太大,之所以朱元璋要亲自封赏他,主要还是因为郭宁妃的关系,毕竟他是朱元璋的小舅子。

但郭德成知道,这种富贵是极为危险的,犹如镜中月手中沙,随时都可能消散,尤其是面对朱元璋这种帝王。

其次,高处不胜寒,一旦答应封赏,就意味着身居高位,到时候就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这其中还包括朱元璋。

哪怕犯一点点错,就有可能会被拉下马,结果不仅仅是失去权势,更有可能性命不保。

最后,朱元璋是皇帝,如果直接拒绝,也会让他下不来台,找一个喝酒误事的借口,这样双方都能接受,免得尴尬。


事实证明,郭德成的这个选择,无疑是极为正确的,尤其是在洪武年间的腥风血雨中,郭德成不仅躲过了一场又一场清洗,还安然到老,这和他早年间的大智慧,是有极为重要的关系的。

不仅仅在这件事上,郭德成以大智慧得以让朱元璋放心,还有一件小事,也是郭德成智慧的体现。

某日,朱元璋召郭德成入宫谈话,酒席上两人推杯换盏,谈的颇为尽兴,到结束时,朱元璋拿出两个金元宝,交给郭德成,并告诉他这是赏赐给他的,不要告诉其他人。

当时的郭德成,十分蒙圈,心想自己又不缺钱花,干嘛朱元璋还要赏赐自己金元宝,还要不能告诉其他人?

但也没好意思问,就接过来谢恩,摇摇晃晃的起身出宫回家。

待他走出大殿后,被冷风一吹,瞬间明白了朱元璋此举的意思,惊得是一身冷汗,这时,恰逢两个太监从不远处走过来,郭德成转眼一想,不如来一个将计就计。

于是,他就装做醉倒的样子,跌跌撞撞的走向那两个太监,顺势就倒了下来。

太监一看,这不是郭宁妃的哥哥吗?怎么醉成这样了?慌忙就想将“喝醉”的郭德成扶起来。


郭德成在太监扶他的时候,就顺势坐在地上,嘴里一面说着谢恩的话,一面装作整理靴子,故意的,就将刚才藏在靴子里的两个金元宝掉了出来。

太监们自然是看到了郭德成靴子里藏有金元宝了,待到他走后,马上就拾起来向朱元璋禀报此事,朱元璋微微一笑,对太监说是他赏赐给郭德成的。

后来,这件事被一些大臣知道后,大臣们对郭德成的行为十分疑惑,就在私下问他,为什么要故意把金元宝漏出来给太监看?

郭德成说道,皇宫大内是极为严密的地方,我在身上藏了两个金元宝,这样是让别人知道了,会不会认为我是偷的?何况,我妹妹在宫中侍奉皇上,我经常前去看她,怎么知道陛下不用这种方法试探我呢?

 “九阍严密如此,藏金而出,非窃耶?且吾妹侍宫闱,吾出入无间,安知上不以相试?”

不得不说,郭德成的谨慎,正是他最大的倚仗和法宝,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明白孰可为孰不可为,这也是他一直深受朱元璋宠爱的主要原因。但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郭德成也曾经犯下过大错。

前文讲过,郭德成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喝酒,虽说他十分的谨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也因为某次喝酒,差一点闯了大祸,若不是事后装疯卖傻,怕是一条性命难保。

这次还是朱元璋请他到宫中叙旧,两个人边喝边聊,郭德成是越喝越开心,不一会就满脸通红,喝的已经是醉醺醺的了。


这人一喝多,就容易失态,郭德成也是如此,也不顾自己的仪容了,大大咧咧的和朱元璋聊的起劲。

朱元璋看郭德成衣冠不整、披头散发的样子,觉得十分的可笑,就对他说:“看你头发披散,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

“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朱元璋

这个时候,郭德成说话都已经不利索了,听到朱元璋说自己的头发散乱,就顺手摸了摸,抬头对朱元璋说道:”陛下,我也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光了才算痛快!"

“臣犹厌之,尽剃始快。”---郭德成

这句话在旁人听着无所谓,但在朱元璋的耳朵里,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没有当皇帝之前,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因此,在他登基后,对“光”、“僧”等字眼极为忌讳,今天郭德成酒后说的,朱元璋认为就是在侮辱自己。


朱元璋并没有当场发火,而是寻思着怎么处理郭德成,而郭德成回到家酒醒之后,回想自己所说的话,登时一身冷汗,心想着皇上的忌讳,今天被他说了出来,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恐怕是要大祸临头。

事已至此,懊悔也没用,郭德成前思后想,终于想出来一个补救办法。

这天后,郭德成依旧还是嗜酒如命,十分的狂放不羁,同时,又去了京城附近的一座寺庙,剃了光头,每日里坚持念经,果真当了一个和尚。

本来对郭德成极为恼怒的朱元璋,在听说他当了和尚之后,哈哈大笑,还对郭德成的妹妹郭宁妃说:“想不到你那哥哥,不是讨厌光头,而是真的想当和尚,他可谓奇男子啊!”

就这样,郭德成躲过了一劫,靠着自己的智慧,保住了身家性命。

依靠着自己的谨慎,以及低调做事的智慧,郭德成躲过了洪武年间的大清洗,包括胡惟庸案的爆发,前后牵连到几万人,但却没有牵连到他,安然度过了一生,善终而老。


总而言之,郭德成拒绝朱元璋封大官的诱惑,安于当一个骁骑舍人这样的小官,是他深谙“舍得”之道,明白“当大官”这样高回报的事情,也包含着极高的风险,同时,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是让他在朱元璋进行封赏时,顶住诱惑、直接拒绝的主要原因,只有拒绝,才能活命。

stevekerrcn

stevekerrcn

有些事,听着像故事,谁知道竟然就是史实。

历朝历代的开国元勋兼皇亲国戚,哪个不想有些作为?偏偏有这么一个人,嗜酒成性,只求喝酒不求高官,这个人就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功臣——郭德成。

郭德成的父亲叫郭山甫,他的故事,真的有点“狗血”。

明史》上记载,朱元璋尚未发迹之时,路过郭山甫的家,老头精于相面,看到朱元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此处省略一万字),总之就是尊贵无比,就对两个儿子郭兴、郭英说,你们俩今后辅佐他,一定可以封侯。后来还把女儿嫁给朱元璋做妾,从此郭家就算绑定朱元璋了。

这个故事,听着特别耳熟,这不是当年吕后的父亲看中刘邦的翻版吗?看来,不会相面,都不好意思做皇帝的老丈人。几乎每部史书,都有些神话皇帝的情节,这种故事也就姑妄听之了。

不过后来郭家人确实因为朱元璋而飞黄腾达了。在郭子兴重用朱元璋之时,郭兴、郭英兄弟俩就投入朱元璋的麾下,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郭兴颇有智谋,曾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关键决战鄱阳湖水战中建议采取火攻,最终大破敌军;郭英则是作战勇猛,经历大小百余战,一身伤病。

最终,在朱元璋称帝后,郭兴获封巩昌侯(死后追赠陜国公)、郭英获封武定侯(死后追赠营国公),真的都封了侯。

而那个姐妹郭氏也是不得了,她被朱元璋封为宁妃,并在马皇后、李淑妃先后亡故的情况下,掌管六宫事务,可见备受荣宠。

然后,我们就要说说今天的主角郭德成了。

郭山甫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次子都死得比较早,老三老四就是郭兴和郭英,而最小的是郭德成。

相比两个哥哥智谋过人、英勇善战,郭德成大概算是“一事无成”。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个“关系户”的任何功绩,显然他是真的没啥本事。所以在两个哥哥高官厚禄的时候,郭德成不仅没有获得爵位,还只是个骁骑舍人,大概也就是个七品官,可谓寒酸至极。

朱元璋可能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就算这个小舅子是个吃闲饭的,可他两个哥哥毕竟为国建功,姐妹又是自己很宠爱的妃子,郭德成哪怕就在家里蹲,也算为哥哥们扫除了后顾之忧吧。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官应该封。于是,朱元璋就来找他谈谈心。

有些人,可能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但上帝给他关上了一扇门,总会留一扇窗。郭德成的这扇窗,就是他看人的眼光,也可以说是一种高明的自保能力。

面对皇帝的恩赏,一般人就算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也会说一声“服从组织安排”。可是郭德成就不一样,当即跪地磕头,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一般,只喜欢喝酒,所以皇上要赏,只要让他酒管够就可以了。

要知道,皇帝对权力是最敏感的。如果一个大臣热衷于权力,必然会引起皇帝的警觉,郭德成这种豁达的状态,反而引起皇帝的好感。

你不就是要喝酒吗?这有什么难的。从此,郭德成算是跌进了酒缸里,佳肴美酒享用不尽。朱元璋还经常请郭德成到皇宫内院喝酒,这也算是羡煞旁人的恩宠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可能有人会觉得,郭德成也许真的胸无大志,就是爱喝酒。但之后的一件事,就充分展现出老郭过人的智慧了。

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又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朱元璋老是请郭德成喝酒,喝酒难免喝醉,喝醉就难免胡言乱语。就这样,郭德成闯了个大祸。

那天,朱元璋又和郭德成在宫中喝酒,老郭喝得稀里糊涂,衣冠不整,朱元璋就开了个玩笑:“醉疯汉,发如此,非酒过耶?”。意思说你这个疯汉子,喝酒喝得这么披头散发的。

谁知道满脸红晕的郭德成居然脱口而出:“臣犹厌之,尽剃始快。”我特别讨厌这个头发,全剃掉才凉快呢!然后“帝默然”。

不怕领导骂你,就怕领导耍冷暴力不跟你说话。朱元璋的这个反应充分说明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知道,朱元璋当年做过和尚,对光头一事极为敏感。郭德成一句酒后戏言,上纲上线一点,就是讽刺皇帝,杀了你都不过分!

等到酒醒,郭德成迅速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怎么办?去解释,那就等于提醒皇帝自己犯过这么大的错。不做什么?保不齐哪天皇帝秋后算账。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弥补一下。

说起来老郭真是个狠人,既然我说了想剃头发,那就真的剃!于是,郭德成把头发剃了,还穿僧衣、念佛经。这一下,朱元璋倒傻了,这是什么操作?莫非他真是个疯子?

朱元璋后来对郭宁妃说,我以为你哥哥在开玩笑,谁知道他真是个疯汉子。朱元璋究竟是不是被郭德成骗了我们不知道,至少这次朱元璋是真的对他很满意。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个极度谨小慎微的人。这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后来,朱元璋对功臣们大开杀戒,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了无数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可是郭德成却能保证自己平安无虞。

他靠的,就是他对朱元璋帝王心态的敏锐把握。

皇帝总觉得自己是聪明人,你就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很聪明;皇帝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你就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贪恋权势。

摸准了这些帝王心术,即使是喜怒无常、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对下头也是会网开一面的。

daiyue899

daiyue899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相当机灵,风险评估能力绝佳,他知道在老朱手下做大官那可就陷入九生一死的局面,已然悟出唯有装傻充愣才是求生之道。

这位机智的小舅子叫做郭德成,是朱元璋宠妃宁妃的哥哥,也就是郭兴,郭英的弟弟,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他与朱元璋的数次精彩交锋,来领略这位仁兄的高超的求生技巧。

先来说说郭家是怎么与朱元璋搭上线的,这个过程就如同吕公与刘邦的故事,可谓历史的重演。

话说朱元璋刚走上革命道路时,有一次曾路过郭家,郭家老伯郭山甫一看朱元璋这长相立刻就被惊呆了,要知道郭山甫别的才华没有,相面可是一绝,他一眼就看出朱元璋绝非凡人,日后贵不可言。

于是就将儿子们叫了出来,耳提面命,悄摸得告诉儿子们能让他们封侯的就是此人,让他们要追随朱元璋创业。

过了几天,郭山甫觉得这关系还不够紧密,于是就带着女儿渡江追上朱元璋,将女儿留下,让其服侍朱元璋,而这位女儿就是后来的宁妃。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最终得了天下,真真的贵不可言,而此时的郭家也迎来了巅峰,郭山甫后来成了营国公,郭兴,郭英双双封侯,宁妃更是深受宠爱。然而此时战功稍逊的郭德成却还只是个骁骑舍人。

朱元璋觉得是时候提拔一下这位小舅子了,于是召见了郭德成许以高官,正当朱元璋等着他谢恩的时候,不料等来的却是推辞。这让朱元璋很是不爽,正要发飙,而郭德成的一句话却让朱元璋转怒为喜。

德成辞。帝不悦。顿首谢曰:“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帝称善,赐酒百罂,金币称之,宠遇益厚。—《明史

郭德成先是自谦一番,接着表示官太大压力也大,万一把事情搞砸了,到时候皇上可就要杀我了,人生最重要就是享受,只要钱多酒足,此生就无憾了。一席话说的朱元璋豁然开朗,大赞这小子活的明白,赏钱赐酒不在话下。

如果说此事体现了郭德成淡泊名利的品质,那么接下来的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他拥有化险为夷的大智慧。

郭德成嗜酒如命,而朱元璋也挺喜欢跟这位小舅子对饮,但酒多误事,这不,这一次郭德成喝多了。

看到郭德成的醉态朱元璋哈哈大笑说道:“酒疯子,你看你这披头散发的鬼模样。”

郭德成醉眼惺忪的答道:“我这头发确实讨厌,要剃光了才舒服。”

朱元璋:......

郭德成酒醒之后,回忆起昨天的对话,心态立刻崩了,要知道朱元璋对自己以前当和尚的境遇那是相当敏感的,而这位姐夫可是心狠手辣,翻脸无情,自己这波酒话可谓后患无穷。

郭德成苦思冥想终于有了妙计,他继续装疯卖傻,不但每日纵酒狂饮,还真去剃了头发,穿了袈裟,念起了佛经。朱元璋一看这哥们原来说的是真话,也就释然了。

既醒,大惧。佯狂自放,剃发、衣僧衣,唱佛不已。帝谓宁妃曰:“始以汝兄戏言,今实为之,真风汉也。”—《明史

尾声:

胡惟庸等人案发后,大批高官纷纷卷入其中,一时间风声鹤唳,血流成河,而郭德成凭借其高超的求生技巧,远离了斗争漩涡,安然渡过,不得不赞叹他视高官厚禄如无物的心胸以及对朱元璋性格的了解,称得上是有大智慧之人。

Lauccc

Lauccc

这个故事见于巜明史》。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姓郭名德成,为人圆滑,做事聪明,平生最大的嗜好,便是嗜酒如命。

别人喝酒误事,他却借酒明志,从而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掀起的一片血雨腥风中得于保全性命。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此人看着糊涂,却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大智慧。

他的父亲郭山甫原是濠州城里的一号人物,在朱元璋还未发迹之前两人便有了交情。这郭山甫不仅有识人之明,更是见机果决,看好朱元璋日后必有飞黄腾达之日,遂将自己的三子一女全部托付于他,当真是下足了赌注。

事实证明郭山甫确非凡人一个。朱元璋成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之后,郭山甫其它两个儿子都凭战功封侯,女儿郭采莲更是被封为宁妃,颇受恩宠,协助马皇后打理后宫一切事务。

唯有郭德成被封为骁骑舍人,官职不大,等同闲人。究其原因,倒也不是他碌碌无为,亳无战功;更不是朱元璋不念郎舅之情。事实上朱元璋几次要封他做大官,他都抵死不从,一一婉拒。

别人都是惟恐官小,哪有人是嫌官大的?这等奇葩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好奇之心。却听郭德成跪伏于地,一边谢恩,一边振振有词:

臣性耽曲蘖,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

翻译过来,大致是说:我这个人喜欢喝酒,喝了酒就容易误事,你如果让我身居高位,万一我因酒误事,你还不把我给弄死呀?所以这官我是不当的,金钱美酒倒可以有,而且不妨多多益善,其它的东西就算了吧!

这句话看上去有三分滑稽,却藏着为人臣者的十分智慧。所谓"伴君如伴虎",君王所虑,无非是怕有人威胁到他的王权,为此他不惜大开杀戒。如果有人表明自已对权力不感兴趣,君王自然会对你"宠遇益厚",满足你对金钱美酒方面的追求。

郭德成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敢抗旨不遵。自古名利二字,不是上套的绳,就是埋人的坑,引多少英雄成白骨。为何?都只因只知道得,不晓得这世上还有舍之一字。

不舍哪来的得?郭德成舍弃了权力,得到了善终,比及当年激流勇退,泛舟五湖的越国大夫范蠡,虽不及亦差之不远矣。

[Ronald].恒

[Ronald].恒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