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获茅盾文学奖,为何会有人觉得《平凡的世界》不如《白鹿原》?
sarah一直在路上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某个著名评论家评论陕西三大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时,用了这样的比喻,说到:路遥 干,陈忠实不干不稀,贾平凹 稀。这既是对三位作家文风的贴切评价,也是对三人生活的地域环境的准确概况。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跟他的出生地有很大关系。
路遥生活在陕北的黄土高原,这里的地域环境支离破碎,长期缺水,满眼望去都是苍茫的黄土层,以至于人们的性格养成了粗犷豪迈的特性。
陈忠实生活在关中平原,这里土地肥沃,历史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性格中有隐忍,敦厚,顽强的基因。
贾平凹出生在陕南,这里山清水秀,完全称得上是水乡,所以就滋养了贾平凹细腻、温和的性格。
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路遥依托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以主人公在特定年代的奋斗史作为线索来进入小说创作,因此,他的小说具有高大全的时代烙印,充满了那个时代鲜明的理想主义情结。文字风格如黄土地那样朴实无华,句子中大量使用了日常口语和方言,在技巧和修辞上缺乏创意,如同没有经过深加工的毛坯,略显生涩和粗粝,很少有令人咀嚼的余味。
而陈忠实依托儒家精神,从历史背景和人性角度进入创作。旨在通过家族争斗的人物故事来揭示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在叙述中常常把儒家思想掩藏在文字中,文字中常常有大量冷幽默式的、精妙的修辞手法,在写作技巧上,能把古典精神和现代意识相融合,读后能让读者得到举一反三的思考。在整体格调上,具有鲜明的历史厚重感。
虽然《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都贵为茅盾文学奖作品,但路遥的小说价值,励志的意义大于文学本身的意义,对青少年带来积极向上的励志精神不言而喻,这是这部小说能被长期认可的最主要原因。
《白鹿原》在文学价值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本小说可以撼动,把它誉为“民族史诗”毫不为过。
JimCracker2010
谢谢邀请!大学期间,这两本小说都看过,喜欢《平凡的世界》更多一些。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作为第三届和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都是当时作品的佼佼者,作者以为都来自陕西,常被拿来进行比较。
《平凡的世界》更像是作者路遥的自传,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大学期间这两部巨著都读过,还是喜欢《平凡的世界》更多一些。
作为农村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也曾迷茫彷徨过,不知自己的奋斗目标,变得整天无所事事。看完《平凡的世界》,被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所震撼,自责自己的碌碌无为和虚度年华。通过这本书,重新燃起了斗志。而且,感觉《平凡的世界》,更加贴合那时的心境,更能产生共鸣,更能激发一个尚不成熟的农村孩子。
《白鹿原》是那种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将历史沧桑的变化放到两个家族的百年争斗中去,感觉更加暗黑一些,以当时的社会阅历和见识还不能完全把握。
大学毕业后就不曾拜读过此两本书,现今写感受也只能写出当时的心境了。一家之言,有不同意见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象自由一样美丽
很多年前读过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的却是小说封面上的路遥先生42岁英年早逝的文字。《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读时感触颇深,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路遥先生的《人生》,虽然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片段,却醍醐灌顶引人深思。
很多年前也读过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当时感觉有点黄,就似读《金瓶梅》相仿,前几年又读了一遍也看过陕西籍演员张嘉译主演的电视剧版《白鹿原》,才更加感觉这部书是人间巨著。
近几十年,假如评新的四大名著,个人认为《白鹿原》是其中之一。当然还有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和姜戎先生的《狼图腾》,因为篇幅的原因,我将路遥先生的《人生》和余华先生的《活着》合二为一并入新的四大名著。
至于《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谁更优秀,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生活轨迹和人生阅历不一样,当然评判的结果肯定也有所区别。无论如何,谁也无法辩驳的是这两本书无疑都是极其优秀的!
我们有生之年能读到这两本书,无疑也是幸运的!感谢两位先生,愿他们在天国照样著书立说,泽益后世!
wanglei
正如1000个读者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这种比较都是见仁见智罢了。
作家的作品,和作家本人的性格底色,是分不开的。而一个人的性格底色,和他所成长的环境,更是密不可分。
简单来说,出生在陕北清涧的路遥先生,黄土地的厚重和苍凉,造就的路遥,勤勤恳恳如同一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有人这么评价他“路遥恍若一老牛, 写作人生死方休”,路遥先生的文字语言,以朴实居多,技巧性较少,而他的价值观较为正派、像传统儒家学者一样,作品中强调隐忍、努力、坚毅这样的性格。
《平凡的世界》中,勤劳勇敢的孙少安、坚强努力的孙少平、善良朴实的润叶,都是这样的正向的性格,路遥先生,给到我们更多的是励志意义,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敬佩。
而陈忠实先生,一方面渭河平原、陕西灞陵的厚重历史文化,滋养了他的灵魂;另一方面,我只能说,有些人天生就是吃文字这一碗饭的,上天是会偏爱少数人的,比如陈忠实、比如阎连科。
陈忠实的文字中,有太多精彩的比喻句,给人带来强烈的画面感和想象。而举重若轻、轻描淡写的文字里,渭河平原上的粗犷乡音,白鹿原的古朴和苍凉,大时代的更迭中世道人心的变迁,三代人的命运交错,都一一铺展开来。我们从中看到大历史中,小人物的挣扎、坚守、涅槃,看到惊心动魄,也看到血脉贲张。
如果非要比较《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那么我只能说,前者如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是对人精神的引导;而后者,则如同《百年孤独》,更有历史的厚重感的。
秋瑟年华
对这两部巨著各有千秋,在当代中国,这是我读到最好的小说,因为我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的读完了。
一箭飘零
因为文学评价体系跟西方人学坏了!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是不入流的玩意儿。可是西方跟我们不一样,西方文学中伟大文学家要是没有一两部大块头的小说都拿不出手,排不上号。
所以小说的评价体系一开始就不在中国人手里,中国现当代的小说家们可以说全部师从西方。连带着评价体系也得是西方人说了算。
西方人认为小说最伟大的特质是深刻,那么表现深刻最有力量的就是苦难。这就导致了偏讴歌偏积极向上的小说在文学领域内评价从来不高。就像喜剧电影很难成为电影节的明珠一样。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也是西方人的观点。《白鹿原》完全契合了这个西方化的特质,加之陈忠实老先生又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白鹿原》作为小说技法层面的东西完全是西方的那一套。这种偏西方的特质在文学评论界那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从西方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很多人到现在见了西方还矮三寸。
《平凡的世界》呢?绝对是好小说,好故事。他是一部很中国的故事,也比较客观的展现了中国那个时代的背景。而且全文的基调乐观向上,这才是青年人应该看的故事。可是文学评论家们很奇怪,他们不喜欢积极向上,他们热衷于苦难落后,他们觉得积极向上不文学。
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其实《平凡的世界》很真实,他并不是一部讴歌的作品。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很努力,很苦,很隐忍。这绝对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
流浪fox
图解政治,没有跳出时代的圈子。
Andrea
谢邀!
路遥、陈忠实是当代陕西文坛的两面红旗,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自然也都是当代中国文坛的大家。常说”文如其人",作家的作品一定程度反映了其个人的气质特征,以及其性格养成的生长环境,综观两人作品,也体现出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路遥作品表现出了陕北高原的粗犷、大气,陈忠实作品蕴含的是关中的厚重、朴实。总体上而言,路遥作品写实,催人奋进,适合青少年,陈忠实作品写史,促人反思,适合有一定阅历之人品读。常言”文无第一”,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下,我想《平凡的世界》可能会因其结合太紧密的时代背景特色而受限,而《白鹿原》则会因其历史厚重感而受益,在数十年后,《白鹿原》排序会比《平凡的世界》靠前。管窥之见,还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