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方腊是个暴君,为什么感觉网上还有一些人吹捧他?
aliceliu
水浒中,方腊的确是暴君,啊呸,不对,是暴贼。当然,很多云读者或者只看影视剧的人不信这话,为了以理服人,还是从原著来看看方腊的所作所为吧。
宋江等人打到秀州时,秀州守将段恺投降,并且对宋江说了这么一番话。
段恺称说:“恺等原是睦州良民,累被方腊残害,不得已投顺部下。今得天兵到此,安敢不降?”
这么说的不止段恺,还有其他人。
卢俊义率军攻打昱岭关时,时迁找到了一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听说时迁是宋江部下将领后,对方腊做了短评。
那老僧道:“此间百姓,俱被方腊残害,无一个不怨恨他。老僧亦靠此间当方百姓施主,粮养口。”
更可怕的是,老和尚说完后还告诉时迁,遇着外人后,不要说出去,因为他怕被方腊报复。乌龙岭上,有个老汉也说,他们“累被方腊所害”。时迁后来跟卢俊义汇报情况,卢俊义还让时迁带着二十两银子和一石粮米,送与老和尚。
这些是方腊统治下的人军民所说,当然,很多坚持自己信念的人读者说,这些人见到宋江想活命,所以才诋毁方腊,以求自保。呵呵~那好,咱们继续看作者怎么说。
当宋军攻入常州城中后,作者旁白中说“那时百姓都被方腊残害不过,怨气冲天,听得宋军入城,尽出来助战”。进城之后,“百姓扶老携幼,诣州拜谢”宋江,宋江也出榜安民,抚慰百姓。
怎么样,看到这些还觉得方腊是好人吗?对了,方腊还有一件事值得说道。
宋江等人攻陷杭州后,石宝等人退守乌龙岭上,兵力不足。为此,邓元觉到帮源洞求方腊派兵原著,方腊认为,兵力都调走了,“止有御林军马,寡人要护御大内,如何四散调得开去?”后来,娄敏中来劝,说御林军有三万人呢,分一万也行啊!哪知道,方腊坚持不肯。
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奏曰:“这乌龙岭关隘,亦是要紧去处。臣知御林军兵,总有三万,可分一万,跟国师去保守关隘。乞我王圣鉴。”方腊不听娄敏中之言,坚执不肯调拨御林军马去救乌龙岭。
三万大军不去对抗宋江,就为了保护他自己一人,呵呵,还真是伟大呢!最后宋军打到帮源洞,方腊反应神速,一脚踢翻金交椅,直接跑路了!最后,他也没和武松打得难分难解,只是被鲁智深一禅杖打翻。而后就被绑了。
方腊老窝被捣毁时,作者附诗一首:黄屋朱轩半入云,涂膏衅血自欣欣。若还天意容奢侈,琼室阿房可不焚。
“涂膏衅血”四个字,就是说方腊这些财富、宫殿等等,就是搜刮民脂民膏来的,这是上天所不容的,否则阿房宫也不会被焚毁了。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方腊都是小人,他不过是趁着花石纲之乱,拉起受苦的百姓,作为他称王称帝的垫脚石而已。实际上,方腊所为,比当时奸臣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如此,为何很多读者还觉得方腊正义呢?其实,这些读者不过是受了央视水浒电视剧的影响罢了。
央视水浒中,方腊俨然成了反抗大宋的革命派,痛骂宋江做朝廷鹰犬,一副正气凛然,大义凛然的样子。实际上,这都是电视剧的美化,编剧为什么这么改,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还有,很多营销号为了博流量,吸引眼球,也会故意带节奏,痛骂宋江,赞美方腊。也是基于此,所以很多人才讨厌宋江,认为方腊正义。很多人不看原著,只看电视剧和网文,被人带偏了还不知,甚至觉得自己看透一切,实在可惜。
当然,有些嘴犟的人会说,这是施耐庵抹黑方腊,正史上方腊领导起义,值得赞扬。实际上,方腊起义不过是声势浩大的造反而已,表面上反抗朝廷,实际上一样残害百姓,跟后来的天平天国有的一拼。
丙戌,方腊陷歙州,东南将郭师中战死,……凡贼兵所至,得官,必断肢体,探其肺肠,或熬以膏油,丛镝乱射,备尽楚毒,以偿积怨。——《续资治通鉴》
如此残忍,方腊称得上“仁义”?
贯欲以西师入燕,邈复语贯曰:“方腊小丑,一呼屠七州四十余县,竭数路之力而后能平之,殆天以此警公也,何可遽移之北乎?”——《宋史》
这里说方腊“屠七州四十余县”肯定是夸张,但夸张也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夸大,可见他确实残暴。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又会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宋史抹黑方腊而已”。别忘了,宋史是元人写的。还有,如果方腊真是仁义之君,百姓自然支持他,他也就不会很快就被剿灭了。还有,一些文人笔记中,也记录过方腊的残忍。
又如乱贼方腊,抢男女千人,关空屋中冻饿,招人来赎,独有黄汝楫倾家二万两赎出,后五子登科。——宋史翼
瞧瞧,方腊为了要钱,把一千多老百姓关起来,让他们受冻挨饿。只要没人拿钱来赎,就让这些人冻死饿死。如此行径,简直令人发指,跟暴徒有什么区别?就这样的人,你说他不是暴贼是什么?
一句话,但凡是看过历史和原著的人,都不会说方腊多好。
注:图片为戴敦邦先生绘,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冰凝
方腊乃真英雄也,宋江乃真小人也!
我是超人TA妈
水浒里的方腊,比宋徽宗还要残暴
九爷_啊Jam
感谢邀请!
方腊,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不久占领杭州,并得到多地响应,东南震动。
对于方腊这个人,书中有很多次对他进行评价,然而很多人为了抹黑宋江,强行洗白方腊,说他是好人。
实际上,书中对方腊评价很明显,无论是他人之口,还是作者旁白,都说他是残害一方,为害老百姓的害民贼。所以,方腊部下不仅有金节这样的将领归降宋江,而且它治下的和尚、老百姓也都倒戈相向,帮助宋江。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方腊都是小人,他不过是趁着花石纲之乱,拉起受苦的百姓,作为他称王称帝的垫脚石而已。实际上,方腊所为,比当时奸臣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如此,为何很多读者还觉得方腊正义呢?其实,这些读者不过是受了水浒电视剧的影响罢了
小菜妞不安现状
分析很对。最主要可能是社会制度时代背景造成的客观印象。古代封建制度对于一切反抗者都是批判,无论正义与恶行,所以会把方腊不好的一面放大。现在社会更加包容,辩证的看一个人一件事,有好有坏。吹捧的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已,比较偏激。
个人认为,当时社会糜烂,方腊的起义本质属于底层人民为了生存而战,战争没有仁慈的。方腊的一些暴行有无奈,也有个人有势力后的膨胀性格变化的原因。看一个人不能太片面。好于不好也要分情况。
旅行的意义
凡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方腊是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原是一个农民,就算想做一个暴君,恐怕也没有实力去做一个暴君吧!
据宋史·童贯传附方腊传记载,方腊之所以起义,实在是被逼无奈。在封建社会,农民都是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的,若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抛家舍业去?而方腊起义,也是因为北宋末年,朝廷昏庸,官员贪婪,对百姓巧取豪夺,造成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民众怨声载道,方腊趁机暗中组织贫困失业人员发动起义。
在我的意识中,凡能带着农民与官府做对的,不管从从心胸眼界,还是领导能力,都应不同一般,不然就没有魅力去领导百姓。而有能力去带领百姓起义与朝廷作对的人,即使有暴力因子,一开始恐怕也不会展现暴力。而方腊带领农民发动起义后,只经历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便失败了。这期间,方腊集团起义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和地主土豪,沉重打击了北宋黑暗的封建统治,使许多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己危机四伏的政权,笼络人心还来不及,哪里有时间有胆量去做暴君?
当然,历史也不可信。鲁迅曾经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做为历史,尚且水分多多,作为文学作品的《水浒传》,里面的说法岂不是更不能相信?更何况,《水浒传》作者本身许多理念都是很偏激的。
如水泊梁山虽然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可是他们又真的对人民做出了哪些好事呢?他们的打打杀杀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其中的矮小虎王英,本身就是奸杀掳掠的恶汉,母夜叉孙二娘,是卖人肉包子的强梁,黑旋风李逵多次杀害百姓。吴用等人为了逼人造反,也曾杀人放火,无恶不做,这样的人被称为英雄,可见作者的许多说法是有违社会伦理道德的。
作者称那些杀人放火的人为英雄好汉是不对的,称方腊为暴君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把《水浒传》中的一些说法作为证据,去抨击那些歌颂方腊的人。
兔仔LI
受吹捧的哪个不是暴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呗!
SHARON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历史和小说不能混谈,否则就会闹成大笑话。水浒传里的方腊,是水浒传里一个虚构的逆贼的形象,就如同三国演义里曹操一样,也被写成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贼的形象,在历史中,曹操是鼎鼎大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而方腊在历史中,是一个被百姓拥戴的起义军将领,在历史当中,方腊的起义军纪律比较严明,在百姓的口碑当中,比历史上其他起义军的名声要好的多,因为方腊起义提出来的口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提出均贫富的思想主张,得到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拥护。
北宋徽宗时期,宋朝政治黑暗,皇帝大兴土木,建造皇宫园林,蔡京,童贯这些贪官借此机会也大肆搜刮民财,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不几日,起义人数就达到了百万,攻陷几十座州县。
方腊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花石纲之害,宋徽宗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造成广大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赤贫,才点燃了农民起义的怒火。
方腊在起义誓师大会上说: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
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二十九日,方腊率领起义军攻陷杭州,挖了蔡京父祖坟墓,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妻子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被杀害。宣和四年三月,起义军才全部被宋军彻底镇压。方腊起义时间仅仅只有两年时间,却席卷了大半个宋国,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起义人数达一百万人以上,完全都是由赤贫农民组成,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受到占领导阶级的地主阶层的拥护,属于农民孤军奋战,而且低估了北宋禁军的军事力量,起义军被童贯迅速扑灭,但是方腊起义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统治者的根基。
总之,方腊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历史人物,而水浒传大多数人物都是虚构不存在,方腊的暴君形象也是作者杜撰的,表面上为的就是突出水浒传里,宋江这些人物的封建忠君的思想,暗地里嘲讽的也恰恰是宋江这些人物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的虚伪嘴脸,宁愿做朝廷的走狗鹰犬,最后落得个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北欧野马
文学作品也有个立场问题,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给他命名为忠义水浒传,那就是歌颂忠义的,作者定位一百零八将,也包括一百零八将之外的晁盖和其他一些英雄人物,他们总的基本思想基本上都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虽然李逵含着,他姓宋,哥哥也姓宋,但是在梦里,他也是向皇帝磕头,生怕少瞌一个,内心也是不反宋朝的,当宋江愿意招安留下等待招安的留下,不愿意招安的可以走,而且奉送银两,当时是走了一部分人,可是一百零八将没有一人离开,就是公开反对过招安的武松,鲁智深也没有提出异议,全伙受了招安,最后平辽,平田虎王庆方腊,如果写成要推翻大宋王朝,还能叫忠义水浒传吗,那不成了不忠不义了吗?真实的历史情况谁也说不准,有人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也许有些道理,写史,或写书的人一旦掺入一丝个人感情就有可能过度美化一些人,一些事,或者过度丑画一些人,一些事,就拿李自成来说好的,坏的,好多版本,你也不知道该相信谁,水浒传也不例外,梁山好汉是忠义的像征,那么方腊也就理所当然塑造成反朝廷反社会的乱臣贼子了,而且是称帝了 即然塑造成了反面人物,那就只好把他往坏里写,当年因政治的需求,评水浒批宋江受极左思朝的影响,宋江成了头号反面人物,是批判的对象,幸亏死的早,要不然早就关牛棚去了,为了衬托宋江的反动,就无限拔高了方腊 一时间,方腊就成了反帝,反封建的英雄,而宋江就成了投降派,人人得而诛之。
走路的鱼
历史是人写出来的,谁知道谁对错??
Eve
人的思维不同,判断问题也不同,有些人认为他是暴君,但也有人欣赏他,就像嬴政不也是一样吗?
Stefanie Fu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这个情节,我想大抵受《水浒传》影响,认为方腊是反对宋末统治阶层暴政的一次正义的农民起义。中国自古就有同情弱者的文化基因,所以同情方腊起义也实属正常。要知道方腊起义是有着宗教摩尼教也就是明教(当时的邪教)的色彩。
下面我就详细说说这次起义及被镇压的经过供大家自己分辨。
一、方腊起义的发展和被镇压
宋朝徽宗时期的花石纲之役不仅把广大农民逼上绝路,连许多中小地主也濒临破产。方腊是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的漆园主(有人说他是雇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凸现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压榨的对象。于是他以诛朱勔(六贼之一)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杀牛酹酒,在漆园誓师起义。
这时,两浙饱受盘剥压迫的各阶层人民就如一堆干柴,一经点燃就成燎原之势,数日之内,起义军就从千余人发展到十万之众。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署官命将。不到三个月,起义军分路出击,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东)、歙州(治今安徽歙县)、杭州、婺州(治今新江金)、衢州(治今浙江衢具)和处州(治今浙江丽水)等六州五十一县。
东南重镇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为震惊。徽宗被迫下罪己诏,撤销造作局,废除花石纲,宣布免除起义地区三年田赋,以收拾人心,瓦解其斗志。
与此同时,微宗命童贯急调西北十五万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义军首领方七佛率兵六万进攻秀州(今浙江嘉兴),官军固守顽抗,童贯手下大将王禀率大军赶到,成两面夹击之势,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守杭州。
官军重兵压境,起义军的地盘日渐缩小,次月,杭州也终告失守,方腊只得率余部二十余万死守青溪帮源洞。四月,起义军终于被官军与地主武装联手攻破,帮源洞惨遭血洗,方腊也被宋将韩世忠俘获,八月押赴开封处死。
方腊起义的规模远较宋江为大,童贯在镇压过程中残杀的起义将士和平民不下二百万。这次起义,方腊登高一呼,两浙应者云集,除了花石纲之役的骚扰,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方腊以摩尼教组织和发动民众。这种秘密宗教的参加者不喝酒,不吃荤,互相以财相助,很受贫苦民众的欢迎。方腊故意把《金刚经》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读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来引导民众认识现实世界的不平等,积聚起义的力量。
二、方腊起义的摩尼教因素
这里有必要补说一下摩尼教。摩尼教属外来宗教,在其流传过程中,佛道色彩越来越浓,倒可以视为外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范例。唐武宗灭佛后,摩尼教转入地下,转而向东南沿海秘密渗透。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母乙、董乙以摩尼教为旗帜,在陈州(今河南淮阳)起义,据说,其徒“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宣称“佛是大乘,我法乃上之乘”,也就是说教主摩尼比释迦牟尼还要高明。入宋前后摩尼教改称明教,这种以教主命名改为以教旨命名的更动,似更合乎中国人的习惯。
宋真宗时修道藏,两次下敕命福州献上明使摩尼经编修入藏。一说是当地有个大款买通了主持者,让他把摩尼经入藏,以便为明教争取合法地位。不论何说为是,此事表明:这时的统治阶级还没有惊惶失措,要把流传民间的明教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其后近一个世纪里,未见有关摩尼教的直接史料,只能推测它并不张扬地从福建波及两浙。
宋徽宗崇道,再修道藏,两次命温州送明教经文入藏。入宋以来百余年间,摩尼教水波不兴,表明它充其量还只是抚慰信徒苦难的一帖麻醉剂。但对社会底层的苦难民众来说,宗教异端在抚平创痛和激起反抗之间是很容易转化的,其临界点的坐标即定在苦难的程度和民众的忍耐力的交叉点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异端邪说倒不失为测试社会是否稳定健康的试剂:社会越是安定有序,异端邪说便越是没有市场;一旦到了异端邪说不胫而走,争夺到浩浩荡荡的民众时,这个社会的秩序、机制乃至其本身的现实合理性,一定是出了大问题。徽宗后期的社会危机已如干柴独缺烈火,方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明教来收拾人心的。
政和四年(1114年)有官员报告:两浙明教信徒各在所居乡村,建立斋堂,鼓动民众,夜聚晓散。徽宗这才感到问题严重,颁下御笔,严加取缔。然而,社会危机既然到达了临界点,一切都为时已晚。时隔六年,方腊就喊出了“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的不平之鸣,以明教相号召,树帜起义。
方腊起义以后,明教被定为邪教。其后,统治者以“吃菜事魔”和“魔教”来侮称明教。南宋对吃菜事魔的取缔更为严酷。高宗一再颁布禁令,因告发株连,被籍没流放者不计其数。绍兴四年(1134年),有官员承认:两浙州县在方腊之后,法禁愈严“事魔”之俗,不可胜禁;有人贪功邀赏,血腥镇压,往往令一方之地,流血积尸,焚烧杀戮,靡有孓遗。这种镇压扩大化所涉及的地区不限于东南诸路,持续的年代也不限于南宋初年。
统治者误以为这种镇压无所不能,意识不到是在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反会迫使异教信徒们协力同心,殊死反抗。
实际上,方腊以后,吃菜事魔在东南民间一直禁而不止,一有气候,即生事端。南宋立国百余年间,与“魔教”有关的民众起义隔三岔五地此伏彼起:
建炎四年(1130年),“魔贼”王念含经在江西贵溪聚众起义,信州、饶州数万民众纷起响应;绍兴三年(1133年),余五婆、缪罗在浙江遂安“传习魔法”,反抗官军,声震严、衢两州;绍兴十年,浙江东阳“魔贼”谷上元率众起事;绍兴十四年,安徽泾县“魔贼”俞一发动“事魔者”举义;绍兴二十年,绩溪黄曾继王念经之后,再次“以魔惑众”,揭竿而起。
距方腊起义一个世纪后,绍定元年(1228年),陈三枪在赣州松梓山举义,声势波及三路十余州郡,起义坚持了七年之久。从义军先后奉张魔王、小张魔王为领袖等迹象推断,显然与吃菜事魔有关。
宋代与吃菜事魔相关的民众起义,见诸记载的以方腊始而以陈三枪终,以方腊领导的规模为最大,以陈三枪坚持的时间为最长,二者倒是首尾呼应、前后辉映的。
总之,方腊是不是暴君,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据,至于那么多人同情方腊起义,大抵还是出于对劳动阶层的农民起义的同情,谈不上捧方腊臭脚的问题。毕竟方腊起义是一群底层百姓在生存难以为继之时做出的本能求生反应,是值得同情的。
(正文完)
皮大师
方腊称霸一方之前其实也是属于农民起义的领袖,一开始也是希望推翻封建压迫的穷苦人,而且据说他为人豪爽,在农民中很有号召力。不然朝廷也不会将其视为眼中钉,定性为反贼而派宋江的梁山好汉去征讨了。但是方腊在起义,建立政权的过程中,采取了暴力革命,而且滥杀无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性。
"Monsieur _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不仅要看他做过什么,为什么要做?还要看他的所做对所在社会和国家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