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方腊是个暴君,为什么感觉网上还有一些人吹捧他?
Sunny L.
利益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吹捧只不过十将自己的观点传给别人就像洗脑一样
stronger-you
吹捧暴君的人都是暴民
中方腊是个暴君,为什么感觉网上有人吹捧他,这是讲的一个演员演义中的主角,同网络有人吹捧他,是个人的人生观点,不能混合在一起,如果拿出来如直实现场对比就不合理了。
喜欢的加个评论和关注,感谢大家的分享
gracexiaoljs
你以为他是暴君,不不不,那只是你以为。
我顾我思杰
首先,《水浒传》是一部小说,小说是文艺创作不是、至少未必是真实历史,历史上的方腊甚至算不算“君”都是个问题(建号是“圣公”),其活跃时间,从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歙县漆园起义,到第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清溪帮源洞被俘,前后不过半年时间,虽说《续资治通鉴》里说“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余里”,但方腊究竟做过什么“不检点的事”,除了信奉明教和造反外,即便正史《宋史》也只是一笔带过,他被俘是因为女俘供词,但这些女俘中有多少是真的“被掠”并不容易辨析。不仅如此,就连《宋史》也承认,方腊造反之所以能如此容易,关键是徽宗、尤其其特使方勔在花石纲等问题上的横征暴敛,而南下讨伐方腊的宋军因为多为准备和金国联合攻辽而秘密集结的西北边军,战斗力很强但纪律较普通宋军更松弛,因此此次征战扰民和滥杀十分严重,正史中也多有披露,地方志之类更是不绝书,不弄清这个最基本的是非,您最好还是去看穿越爽文比较好,历史问答不适合您。
其次,即便《水浒传》对方腊及其政权的着笔,也只是批评他自己称帝(其实是冤案,如前所言方腊始终未称帝),即鲁迅先生所谓“站在替天行道强盗的立场,去打不替天行道(也就是不尊奉宋朝皇帝)的强盗”,而在其它方面,描绘并不算太恶,方腊手下文武如王寅、石宝等都不失好汉本色,甚至方腊本人,书中也并没有写太多“切实劣迹”,无非是不肯投降、自己要当皇帝,因此做了宋江的陪衬罢了——不知您看的是哪个星球上的“水浒”?
网上意见本来未必是专业意见,见仁见智,无可厚非,倒是您,您能告诉我什么叫“臭脚”,以及谁给您生了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的一张臭嘴么?
katezhao
因为宋江不敢做的 而他方腊敢!
小纽扣
这个要看个人怎么看了,没有所谓的好和坏,
jacqie
方腊是为了陪衬宋江等人愚忠的,至于暴不暴总要给他按个罪名
香草-薇儿
皆因文革之潮,造反有理之故,凡农民起义之方腊,洪秀全,李自成,水浒之好汉彼时在人心中,皆谓英雄耳。
Realface_童
方腊起义是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起底层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周智朗Long
能砍下武松一只手的不是普通人
lemonchenxi
《水浒传》是虚构的,是作者施耐庵为了衬托梁山阵营的愚君精神,方腊极富反抗精神,对抗赵宋至死方休,是坚定不移的革命者。而宋江这个并无特长的刀笔小吏,平时沽名钓誉,满脑子都想着封妻荫子,效命君王,曾被视为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方腊是历史上有真实原型的人物。简要介绍一下方腊,资料如下:
方腊(方十三,?-1121年),自号“圣公”,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秀,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农民起义政权,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chilina
还不是同行的衬托,方腊极富反抗精神,对抗赵宋至死方休,是坚定不移的革命者。而宋江这个并无特长的刀笔小吏,平时沽名钓誉,满脑子都想着封妻荫子,效命君王,曾被视为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以前很多小人书连环画,都把方腊阵营的人物和李逵武松等反对招安的梁山好汉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而宋江吴用等人的艺术形象比较猥琐。
小说中,提到方腊、田虎、王庆,都是残害百姓,怙恶不悛,巧取豪夺,罄竹难书、割据一方难成大事的强梁贼寇,而且自私自利。原著中方腊的智囊伪丞相娄敏中,听闻前线来报,称乌龙岭兵力不足,南离大元帅石宝担心宋江军会从小路偷袭睦州。
娄丞相向方腊进言,希望能调拨一万御林军守备乌龙岭,但方腊怕削弱自己的护卫,执意不肯,这种鼠目寸光、战略短视的结局可想而知。
现在文学作品中阴谋论大行其道,刘备、宋江和西游记中某些仙家神佛,都被过度解读(比如太上老君和红孩儿的关系·····)。为了证明招安路线是错误的,自然需要贬低宋江,抬高方腊。
而且很多水浒爱好者,多是通过影视剧作品了解梁山好汉的故事,电视剧中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宋江,因招安而撅屁股跪拜的情景,在当时开播时,让很多气性大的观众怒砸电视或窗户玻璃,其猥琐形象跟呵斥宋江甘为赵宋走狗,正气凛然的方腊形成鲜明对比。
秋实
感谢邀请!
《水浒传》作为一部演义小说作品,是有主题设定的,《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顾名思义它的主题设定是“忠义”。小说里的正面人物就是以宋江为核心的一众梁山好汉。自然而然,有正面人物就有反面人物,小说里的反面人物就是方腊、田虎、王庆以及四大奸臣等,还有一些对应梁山特定人物的贪官、污吏、恶霸等。
那么方腊作为农民起义(学校课本是这样教育我们的)的领袖为什么是反面人物呢?因为他违反了封建社会所一再遵崇的“纲常之道”,所谓“纲常之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方腊起义也就是造反,违反了封建社会最高道德标准“君为臣纲”。在封建社会造反常常和“大逆不道”、“罪该万死”、“株连九族”等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所以方腊在小说里作为反面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自然也就附会很多暴行。
那么为什么现在网上有许多人捧方腊呢?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1、在我们小时学的课本里,方腊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是正面的,最后失败了,是遗憾的,令人同情的。
2、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现在的观点看,在小说设定的大好局面下,宋江不应该投降,而是应该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举推翻宋王朝统治,自然方腊应该是同盟军,而不是宋江的敌对者。
3、现在网上流行“阴谋论”、“宋江黑”。不信宋江是忠义两全,是假君子,真小人。还有一些网络大咖为了流量吸引眼球,寻根问底找出宋江黑的分析证据。正面人物都这样了!反面人物也就应该是好的!所以方腊也是好的。
4、在宋江集团征讨方腊集团时,方腊以不多的几员大将给梁山好汉以重创,致使梁山好汉回来时七零八落,也客观上为双方增加了不少同情。
5、还有就是一些人也许记得,很早时有许多相关方腊及其部下的电影、小画书等,方腊、庞万春等都是正面人物。
以上个人观点,供参考(图片来自网络)
非常兴奋地
看过水浒的人大都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方腊,在水浒传中这是一个可被视作梁山好汉们终极大克星之一的人物,甚至在早些年的戏剧本中,方腊还能使用妖法,呼风唤雨。总之,这并非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正面人物。
大多数人了解方腊起义都是靠着水浒传那几回的描写,以至于对这场起义和方腊本人都是带有偏见和片面的认识,历史上真正的方腊起义远比小说中描绘的更为浩大,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是却辐射了宋王朝的半壁江山,方腊义军前后发展了近百万部众,全盛之时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在当时对宋王朝的威胁远在北方金人之上。
这场起义的烽火之所以能迅速形成燎原之势,究其根源还在于宋徽宗昏庸,当朝大臣皆是童贯,蔡京一伙贪得无厌之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北宋各级官吏贪墨成风,欺压百姓,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政府对百姓不断课加重税,百姓仅靠农桑活命,税赋之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力,此般压榨,百姓几乎是无法活命了,既然活不下去,横竖都是死,倒不如反了,说不定还能博一条活路。
宣和二年(1120)十月初九,方腊假托"得天符牒",于帮源峒聚众起义,带着手下数千名贫苦农民杀死当地保正一家,誓师起兵。百姓苦官府久矣,迅速闻风响应,形成了多股势力,在宗教(摩尼教)的鼓动下,各路义军纷纷汇集方腊麾下。
方腊起义仅仅两个月,义军便攻占多个州县,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夹道欢迎,官军难以匹敌,连连溃退,方腊义军大有割据半壁江山之势头。宋徽宗和大臣们大惊失色,恐慌不已。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由北向南转移,经济命脉就在苏杭江浙一带,而这一块恰恰是义军的主要活动地点,宋王朝的经济命脉就这样被切断了,宋徽宗终日愁云密布,急的焦头烂额。
其实方腊起义在历史上之所以名气没有陈胜吴广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等起义广为后人熟知,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这场起义持续的时间很短,而且是以失败告终。宣和二年十月到宣和三年五月,不足一年,方腊主力便被宋军歼灭,方腊本人及政权主要领导被俘,八月被押赴汴梁处死。此后余部坚持到宣和四年三月,最后一只残部被围歼,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正式宣告被全部镇压。
这场起义的具体就不再此提及了,我们着重看一下这场起义对宋王朝的毁伤力度,在《续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描述。
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
二百万平民,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当然这其中肯定有有故意抹黑方腊的成分在里面,就像满清将四川屠戮的罪名全部加在张献忠身上的行为一样,但是,值得相信的是这场战乱的确是给江浙一带造成了极其空前的灾难,宋朝最为富庶的东南一带被打了个千疮百孔,无数良田化为荒野,商业兴盛的城市也在战火中被吞噬成一片片断壁残垣,经济重心被重创极大地影响了宋朝的赋税收入。
宋军两年多的平叛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由于战场分散,战线漫长,宋军不得不前后动用数十万兵力镇压义军,本来宋朝就深受冗兵之苦,在方腊起义之前,每年的军费开支就是宋朝最大的财政负担,尤其是徽宗统治时期北宋财政早已是不堪重负,镇压方腊起义几乎是将这个负担加剧了3倍之多,方腊起义虽然被镇压,但是北宋的国库也为之一空,为原本雪上加霜的王朝推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在军事上,宋军羸弱,编制臃肿的毛病也暴露无遗,北方的金国也在至始至终密切关注着这场战争,宋朝的一系列弊病在这场起义中被金国看得一清二楚。
按说这场让王朝命悬一线的起义好不容易的被镇压,统治者应该汲取教训,力求革新,但是很遗憾,历史永远不会朝着后人的理想方向前进,就在方腊起义被镇压的五年后,北宋都城汴梁便在大雪中被金军攻克,北宋王朝走向灭亡。虽然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方腊起义无疑是一个非常直接,且非常明显的原因,国力已经衰微至此,灭亡只会是朝夕之间。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吹捧方腊的原因,按照水浒的描述为征方腊梁山好汉损失了多少人?如果他们合伙起义可以说轻轻松松的干掉当时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