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应对疫情?

提到的作品

[作品]续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网罗繁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成就就达到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高峰,为千古不朽的名学名著,在我国古代史学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资治...

毕沅

[作品]1942

1942走向民间,ISBN:9787532824823,作者:李书磊著

李书磊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mafengwo

mafengwo

中国古代主要靠中医治疗,但是主要还是先隔离,预防传染,然后集中治疗,这样没有传染,不至于使疫情扩大和传播,更有利于人们集中去治疗,然后去试验药物,最后将症状和治疗方法记录,以备后世使用和参考

田野里的颖子!

田野里的颖子!

从2020年开始,这个新冠已经把我们折腾的够呛了,持续三年的疫情让很多人也是苦不堪言,到现在还有涟漪不断地出现,那么我们不仅要思考,瘟疫在古代长达几千年里也是爆发了好几次大规模的疫情,比如明末,清末,都有大疫,那么在落后的古代,咱们的古人又是如何应对疫情呢?要知道古代要医疗没水平,要物资没人捐,要传播没网络,更别提健康码,行程码,口罩,那他们是怎么度过危机的呢?难道是靠尸体堆出来吗?下面小编就整理一次离我们最比较近的一次瘟疫,清末的鼠疫。

在晚清1910年啊,那时候末代皇帝溥仪只有四岁,中国东北发生了让人闻风丧胆的鼠疫,从俄国那边来的两个生意人,他们主要是贩卖动物皮毛的,到了满洲里后呢,住在一家旅馆里,入住当晚他们身体就开始不舒服,发烧,咳嗽,甚至咳嗽了许过几天这两人就死了,和俄国生意人同住在一起的还有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过了几天呢,这两个人也死了,尸体旁边呢,都是血痰,很明显这是身上的感染了某种疾病,会传染,而且传染性极强,果然又过了几天啊,哈尔滨陆续出现了非常多的类似病例,而且一个接一个的死去,然后很遗憾,在这一开始这种局面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因为那时候的清政府可以说是风雨飘摇,剩下最后一口气,到处的战火都管不了,更别提管瘟疫的事了,但是历史啊总是惊人的相似,很快疫情沿着中东铁路,从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一路狂奔直接杀向了北京,不撞南头不死心,后知后觉的清政府。

这个时候才如梦初醒,没办法再不管就要这瘟疫团灭京城了赶紧找人想办法控制疫情,找谁呢?宫廷御医,那肯定是不行的,那帮人的办法恐怕是叫你煮个板蓝根或者金银花之类的办法对付传染病啊,得找有这方面专长的专家才行。好在啊,当时恰好有一位医生曾经是从剑桥大学毕业,而且在西方做过传染病的研究,他就是伍连德。在这个关键时候啊,这一件事情清政府算是做对了,那就是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

临危受命的伍连德来到了哈尔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搞清楚那些病死的原因,如果能做尸体解剖啊就好了,然后在那个时候的中国,这件事不被老百姓接受,别说当时,现在也一样,怎么办呢?只能偷偷进行,于是伍连德在某个地下室里偷偷解剖了因瘟疫而死的尸体,果然有了重大的发现,伍连德分析认为,这一次的瘟疫啊,就是鼠疫杆菌造成的鼠疫,而且啊可以通过呼吸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那有药吗?没有,因为针对鼠疫杆菌的抗生素磷霉素是在1943年才被后人发明的,那疾病无药可治怎么办呢?既然是传染病呢,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疫情蔓延,否则哈尔滨就要陷入了灭城之灾,北京也怕是保不住。如何切断传播途径呢?伍连德用了一个非常古老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隔离鼠疫的传染源,最主要的当然是病人,所以先得把病人找出来。在当时,病人是不会主动说我病了,而且就算谁家真的有病人,家属也会瞒着不上报,或者直接把快死的病人扔到大街上。没办法,五连德只好让士兵家家户户的搜查,只要发现了病人,就强行送到医院隔离。

同时,伍连德开始实行了交通管制,限制人口流动,他在山海关设立了关卡,只要从这里经过的人都要停下来观察,效果如何呢?可以说用奇迹来形容,通过伍连德的这一系列的科学操作,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死亡人数就下降到了零,总死亡人数,六万人,欧洲曾经发生了三年的鼠疫,死亡2500万人,对比一下,伍连德真是非常的了不起,是真正的无双国士,也是第一位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最近的华人,他是1935年诺贝尔奖候选人之一。回到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啊,其实就是借鉴了古人的智慧,这就是历史的价值。当然有人会遗忘,如果没有伍连德,像这次武汉新冠疫情放在古代,那古代的人不得都没了。其实这种传染病如果放在古代,还要看人口的流动性,如果人口密度不大,大家相互接触少,也不会大面积的爆发,但总会出现零星的散发病例,持续个好几年。如果是发生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啊,不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那就是会灭城的。历史上席卷欧洲黑死病就是血淋淋的事实,差点直接团灭了欧洲,据统计,中世纪的欧洲黑死病死亡人数累计超过2500万,要知道中世纪的欧洲总共也不过一亿多人,

一场疫情灭掉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病毒作为地球上存在的物种之一,它也要把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但是由于它本身无法复制自己,所以只能寄生在其他的细胞或者动物身上才能存活,如果病毒感染了人类,人类大片大片的死亡,这种结局客观上对病毒也没有好处,人都死绝了,病毒也就玩完了,所以对于病毒来说,最好的归宿就是既能感染他。但是他又不犯病,或者病状很轻微的,所以像蝙蝠,老鼠,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等就是很多病毒的宿主!所以我们平日要多注意卫生,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不要为了追求味蕾享受,去吃一些野生的动物,不要过多流窜,才能有效的遏制疫情!

·._C C

·._C C

巫医结合,派医官进行医治,隔离传染源。

罗丹的思想者

罗丹的思想者

隔离,封闭。

比如天花。

天花不是中国传统传染病。天花在大约汉代进入中国,应该是伏波将军马援击败平定交趾,部分俘虏携带(来自印度)天花病毒进入中国。

东晋葛洪发现对付天花用接种方式。由于没有综合药理技术,到宋代,天花人痘接种才逐步成熟——就是用天花病人的结痂碎成粉末,用竹管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孔从而达到免疫目标,但因为这样的方式没有通过牛的中转,天花病毒没有灭活或者削弱而免疫的代价较大,接种人痘后发病死亡率还有10%左右。

而在正式接种方法在康熙时代之前,不管唐代还是宋代,对付天花疫病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隔离,派遣军队封闭疫病发作区域三个月以上,三个月后,封闭区内所有人要么死亡,要么已经实际渡过天花的传染期获得免疫力。

同样,欧洲人对付天花、霍乱、鼠疫等疾病也是这样,只要发现疾病。

阿良_升级版

阿良_升级版

古代卫生条件落后,医学落后,加上科技落后与认知落后,导致古人在疫情面前付出了惨重代价。

但是古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流动性低,便于隔离。

古代人面对疫情,三点。1.治疗,主要以中草药治疗为主,相对存活率没那么高。2.隔离,将病人隔离,死者焚烧。3. 求神拜佛敬天。发生疫情,大家容易恐慌,人的精神意志力会不够鉴定。火神,雷神,在古代神话中是驱魔除瘟的神。给大家更多祛除瘟疫的信心。


Peter

Peter

我查了很多资料,

古人最大的疫情就是瘟疫,面对疫情古人大致是这样做的

1,发现疫情上报朝廷

2.朝廷派医官前往疫区,

3.国库各地征收药材发往疫区

4.对病人进行隔离

5.官府出面,掩埋尸体

6.改善水源,保护水源,

米舀舀

米舀舀

喝中草药!中华五千年的有大智慧!

PepperMint派蒂

PepperMint派蒂

一般都束手无策,或者乱投医!根本没有对策。

lonemonica

lonemonica

古代人如何应对疫情?以前的科技没有现在的先进,或许一个普通的传染病就可以让很多人失去生命。

古代的老百姓其实很多都不一定可以填饱肚子,特别是在各种战争的折磨下,他们前胸贴后背,非常难受,哪里有现在的人这么好,起码是吃的饱,睡得香。

古代的老百姓在各种战争的摧残下,只好经常搬家,流离失所。

就算是中产阶级的人,也会被迫变成穷人,把女儿或者儿子卖掉,仅仅为了换取一口好吃的。具体可以参考冯小刚导演的《1942》电影。真实的情况比影片过犹而不及。

老百姓各种逃跑,为了吃的东西,变卖家产,没有家产的穷人怎么办?直接啃树皮,甚至死老鼠,死猫。如果给他们看到粮食,个个都是眼镜冒着绿光了。

鼠疫这个词现代人或许很陌生,但是在古代,可是很出名。鼠疫带来三次全球的大震动,前两次主要在欧洲和中亚,在中世纪,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因为鼠疫而去世了。后来更是从1894的云南和广东一带开始,然后发散到了全世界,真是太可怕了。


很多一些古代的书籍就有提示预防瘟疫的方法,例如不可以饮用污水,不可以吃死去的各种野味等等。

在唐宋时期,更有多喝热水的方法去预防,喝多点水可以排毒。在中世纪的欧洲,预防方法竟然是不洗澡和求神保佑。

在古代最出名的治疗瘟疫的中医就是张仲景,弄了一大堆草药就煎药水,几天时间就药到病除了。

除了鼠疫,伤寒。古代还有天花病,古人早早就会采取接种减毒疫苗的方法。

就是取天花病人身上的脓疮去感染没病的人,这样子没病的人就会得轻微的天花,很快就会治愈,从而产生抗体。而且有设立隔离病坊,阻止疾病传播。朝廷负责医疗费等等方法。

不仅如此,还有在边境检查消毒,在繁华地段进行消毒,普及老百姓爱干净的常识。朝廷进行免税的优惠,在疫区加大力度的排查以及安葬因病去世的人,对他们的后代进行照顾等等方法。

yolandaYLP

yolandaYLP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对于流通发达的南方地区,陕西古代的瘟疫不甚严重,但若系统梳理,其中仍有许多未被发掘的信息和可供现代医疗借鉴之处。古代人民在几千年的生活、生产中,不仅总结、发明出了许多对抗、预防瘟疫的办法,更是竭尽所能将瘟疫流行时的各种情况以宝贵的文献资料形式留给后人,虽然历经战火、动乱、迁徙的各种变迁,很多资料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现存的文献中对古代瘟疫流行、治疗情况做一大概的梳理和分析。

tooice

tooice

周瑜对孙权说:“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资治通鉴》: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模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三国志》”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三国志•吴主传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从上述历史资料记载,至少在三国时期没有任何应对疫情的好办法!北军多死者,北方免疫力低下的人大半都死于疾病。

无奈,曹操只能北还!离开疫情地区,没有更好的防疫措施。(赤壁之战图)

乞力马扎罗

乞力马扎罗

古代放用硫磺艾叶熏阻断疫情

vivienhoward

vivienhoward

中医药治疗,但隔离和防护措施有限

krisk

krisk

这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最机密的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中医也有知识产权,也有祖传秘方。

过去,日本人靠抢劫和杀戮,获得中国汉代之前的大量秘方,现在,日本人在世界上推销经过改头换面的药品。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美国以知识产权和商标注册为由,故意贬低,否定远古中医,一些无知的中国人,主动送上远古秘方,验方让美国人研究。

美国经过“科学研究”,改头换面以100倍,1000倍的价格销售到中国的药品,一些中国人感动地痛哭流涕(´;︵;`)!是美国医学科技救了他 。

中国远古医学,难道不是近代人遗忘的太多了的缘故吗???!!!

愚昧无知的去崇拜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狗屁医学科学技术,治病理念错了,医疗行为错误,你没有看出来吗?!

古人怎么控制疫情?是任何人都应该知道的事吗?!

世界上没有完全透明的事。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和商标注册就是最好的注解。想知道,就交学费!

难道你都知道微软操作系统编程,和芯片内部结构吗?光刻机厂家不是说,把图纸给中国,中国人都生产不出来吗?!

中国没有得到厂家图纸而生产出自己的光刻机,说明中国人智慧自古以来就高!西方远古就是一个不毛之地!智力决定了他们古今中外的判断力!

中国远古就有超级自然科学文化基因,超级科学技术的熏陶!

酒囊小饭袋

酒囊小饭袋

历代帝王从来不敢对疫情掉以轻心。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提供了秦朝上报疫情的线索:“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五(伍)丙,告曰:‘疑(疠),来诣。’……令医丁诊之……”这不仅意味着秦朝已经确立了详细的疠疫诊断标准,而且要求疫情从基层及时上报。

疫情上报制度到宋朝已经十分完善。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全国诸路疫病流行,宋仁宗下诏规定“比诸路饥疫相仍,朕念徭赋科调之烦,百姓未获休息,庐巷疾苦,或不得闻,转运、提点刑狱亲民之官,其思所以救治之术,条列以闻。”然地方上报极少,仅三天后再次发布上谕:“比日上封言政事得失者少,岂非言路壅塞所致乎?其下閤门、通进银台司、登闻理检院、进奏院,自今州县奏请及臣僚表疏,毋得辄有阻留。”(《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三)皇帝对疫情之重视可见一斑。

隔离救治

疫情暴发后,隔离是最基本且直接有效的防控方法。秦朝已将隔离纳入法律实践的考量,如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载:“疠者有罪,定杀。定杀可如?生定杀水中之谓。或曰生埋,生埋之异事。”这当是受科学防疫手段所限的无奈之举,只能将患者定杀生埋。秦汉时还有一种通过唾液传播的皮肤传染病“毒言”,爰书记录显示:“某里公士甲等廿人诣里人士五(伍)丙,皆告曰:‘丙有宁毒言,甲等难饮食焉,来告之。……讯丙,辞曰:‘外大母同里丁坐有宁毒言,以卅余岁时(迁)。丙家节(即)有祠,……亦未尝召丙饮。里节(即)有祠,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桮(杯)器。甲等及里人弟兄及它人智(知)丙者,皆难与丙饮食。”不同患者如有日常接触,患者也当自动隔离,这说明秦朝已经在基层普及和贯彻了隔离之法。

汉承秦制,且开始主动施药干预疫情,汉平帝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汉书·平帝纪)即专门腾空舍第隔离患者,集中治疗。疫灾高峰期的魏晋更是设计了许多理性的防疫机制,达官贵胄皆要隔离防疫,即便有碍日常政务运转。京师甚至可以“废朝”。晋书·王彪之传载东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在疫情频发之际,隔离已经成为定制,然对确实关乎帝国运转的直侍则可例外,这是不得已的铤而走险。对于严重者还可启动快速通道,“疾疫者以医驰马救疗”。

隋唐时期,主动防疫的体系更加健全,中央设太医署主管医政,包括疫情防控,每年根据时令准备伤寒、疟疾及金疮之药,与疫苗和药物研发有些类似。地方则更不落后,贞观三年(629年)令诸州治医学,开元十一年(723年)更具体要求诸州各置医学博士一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甚至详细到各州按人口比例配置医生,十万户以上州置医生20人,万户以下置12人,“各于当界巡疗。”(唐会要·考下·医术)大量的官办养病机构如病坊在宋朝涌现,可作临时隔离之所。例如熙宁九年(1076年)赵汴治下的越州大疫,“为病坊,处疾病。”(元丰类稿·越州赵公救灾记)同年,朝廷设立太医局卖药所,下设和剂局和惠民局。和剂局统一生产药品并定价,谨防假冒和囤积,惠民局则在疫期无偿施药。

由此可见古代皇帝对疫情还是相对重视的。

谢灼尘

谢灼尘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