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应对疫情?

提到的作品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

刘建平

[作品]黄帝内经

天地之间,万物翻备,莫贵于人。而人体之保全,又赖于命于天地滋养,违之则病。而人又能治病,医之则救。古之医者,黄帝也。读了《黄帝内经》,即知病从体中生,体在自然中,心与自然万物相应,则病不生,故治病先治...

论敏编

[作品]温疫论

《瘟疫论》为明代医家吴有性撰著,是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著。书成于明崇祯壬午年(1642)。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50篇,论述原病、瘟疫初起、传变不常、发斑等;下卷37篇,述及杂气、蛔厥等病症。作者汇萃前...

吴有性

[作品]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每病皆论及病候,略记病因,审明治...

葛洪

[作品]吕氏春秋

集合诸子百家杂而不杂之言,包罗天地古今万物众生之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全书的内容以儒家、道家的理论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融于一炉,是中国汉代大统一时...

吕不韦

最新跟帖
破地铁

破地铁

出自于知乎:首先是疫情检查报告。秦汉时期已有一套疫情检查和患者隔离措施。如云梦书简中说到疫情申报制度,乡里有了疑似病例,典甲(乡长)有责任调查、报告,然后上面派医生来检查,如果属实,即墨宝龙工业区其次是隔离治疗。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用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唐朝时,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南宋政府在各地建立“安济坊”,病人依病情轻重异室居住,“以防渐染”,医生要制作病情记录,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在治疗疾疫用药方面,专业医书记载有药方,苏轼在与王敏仲书中提到治疗瘴疫方为,“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元人笔记辍耕录中也有记载,元朝初年时,元军发生疾疫,以大黄疗治,所活近万人,效果亦极显著。西汉时期发生过严重的旱灾,接着就是蝗虫爆发,瘟疫横行。据《汉书》记载,当时朝廷为了控制瘟疫蔓延,免费为患病的灾民提供药物,进行救治,并且还专门安排了空房子给患病的人住。到了宋代,对疾疫的治疗较之以往各代都更为重视。每当疾疫流行,宋廷多诏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药费多由朝廷无偿,而在防疫工作中,古代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和设施建设也很重视。在河北易县出土的战国时代燕国下都的陶质阴沟管道,即为我国早期的地下排水设备。在宋代温革著的琐碎录中提出:“沟渠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如今,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等各方面都已经非常先进,相信很快就能渡过难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武汉一定能行!



小小小盼达

小小小盼达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吕氏春秋》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 ”造成的。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对瘟疫更有进一步描述:“伤寒、时行 、温疫 ,三名同一种耳。”

古人主要用一下三个手段来防治疫情:

一、隔离

古人意识到,隔离传染性病人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公元2年,汉朝“郡国大旱,蝗”,疫情严重,汉平帝诏日:“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 “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二、救治

中华历史上名医辈出。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著名,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华佗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治疗流行性黄疸病。而且中医注重传承,后世的医生依据前辈的药方和医书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求神

尽管古人对瘟疫有一定相当程度的认识,但仍不免求诸鬼神或宗教等神秘力量。人们或多或少认为,瘟疫的蔓延和痊愈是“上苍”意志的体现。

今天,人们在吸取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现代医学体系不断完备,但人类与瘟疫的战争一刻没有停息过。

0龙龙0

0龙龙0

村子出现瘟疫如果治不好,那可能就会放弃整个村子。。。

lychee

lychee

古代人也有古代人的方法。他首先隔离,远离家庭亲戚姐妹们。他们在深山里挖个窑洞。家里姐妹们到饭点了,急着送饭。他们一天用艾熏药到病除。因为烈性传染病,死亡率非常高。还有他们用土方发。蒲公英。野邻药材疗效率高,枸杞子治疗烈性病毒效果全愈

ruthyan

ruthyan

在历史长河里,人类面对大自然,总是显得是非常脆弱和无助。当流感、鼠疫、天花光顾人类世界时,由于当时医学技术不发达,古人缺乏对病毒本质的认知 ,将这些疫情统称为瘟疫。那么,当时的朝廷是面临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不可否认,乱世与无政府状态是古时瘟疫的“源头”。东汉末年,局势混乱不堪,地方军阀由此割据。东汉王朝的皇帝沦为政治傀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各方军阀都存招兵买马,打打杀杀。又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 ,仓库空”的“三空”局面,结果饿殍遍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中写到就是这疫情的惨状,让人不寒而栗。面对灾情,傀儡政府也只能象征性的下诏书对灾民进行慰问,同时下令各地政府减少开支,用于赈灾。但处于混战的诸侯并不会真正落实赈灾措施,所以瘟疫加战乱给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造成了持续而巨大的杀伤。人们要么等死,要么逃离。

当然,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面对疫灾也并未一点作为也没有。北宋时期,至少发生了几十起疫灾。一出现疫情,政府通常都会选派各个地方最好的医生赴疫区救助,药费由朝廷无偿埋单。如太宗淳化三年五月,京城汴京发生疾疫。朝廷命太医局选了十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带上5万钱的公款,买药物救人。中央如此重视,地方官员自然也不敢怠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灾情疫情。

明清两代前期和中叶,统治者对瘟疫还是比较重视。明代官员甚至为了要不要用祈祷和巫术来治灾吵得不可开交,碍于医学条件,各地都因瘟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疫情仍然能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管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但还有一点不可回避的是,由于晚晴统治者的闭关锁国和愚昧,导致了清末的疫情,爆发了京师直隶大疫、1902年黑龙江瑷珲霍乱流行、1910年东北鼠疫三场大瘟疫。清政府一开始设立了四处临时官医局应对瘟疫,所有开办经费由抠门的慈禧出了一万两其他均来自社会的捐助。据记载京师出现了第一例霍乱,虽然官府和民间展开了救治行动,却并未能有效阻止疫情扩散。清政府为坚持"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模式。后来死人实在太多,迫不得已才在1906年引入两名西医入京师的官医局。由于长期闭关锁围的政策,人们宁愿相信巫医的“送瘟神”也不相信西医。所以,已经不顶用了。晚晴政府的教育告诉我们必须相信科学。

我们目前也面对严重的疫情,但今非昔比,我们拥有先进的医学技术以及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只要我们人人从我做起,自觉管好自己,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背包客陈均杰

背包客陈均杰

有中医中药保驾护航啊!

小飞侠

小飞侠

答,古代人应对疫情,就是对疫情的村子或人家进行隔离封闭,在道路上以及房屋生活的区域,撒生石灰。吃饭饮水尽量不吃污染地的水和食物。有的地方还用烟熏火燎,用火烧掉所有可能接触到的污染物。

闲云野鹤的刷子

闲云野鹤的刷子

疫情恐怖如斯!

我想,古代条件落后,那么古人是这样应对疫情的:

一. 如是在某个家族内出现或发现疫情时,由族长号令族人将其驱赶至远离人烟的荒郊野岭进行隔离,任由其自生自火;

二. 如是遇上天灾人祸而出现或发生较大规模、较大范围的区域性疫情时,人们唯有竞相逃离而导致族群、部落、人群的大规模徒迁,以便逃出生天。

叮当

叮当

煮大锅药让人喝。没有别的办法,能不能活?就看每个人的免疫力了,或者说看命运了。

但是,中国人有一种精神,就是团结合作,尽力救老人和孩子,很多人愿意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家人。这种精神力量使得中国人能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和磨难。

晨星星沉

晨星星沉

应该都是中草药和针灸吧!

史钰涵

史钰涵

我们都知道古代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那时候医学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一旦爆发了瘟疫会有很多人死亡。

以前瘟疫爆发,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酒精消毒,隔离,焚烧并且喝药。那时候古代对于瘟疫也是相当害怕的。

古代医者成了人们救命的稻草,据说有时候大夫会利用生石灰来进行消毒,因为我们都知道,生石灰可以把细菌杀死,阻断细菌继续蔓延。

而对于发生瘟疫死亡的人,他们一般也不会直接掩埋,需要焚烧成灰最后在深埋,这样可以更好的杜绝瘟疫的传播。

对于瘟疫的治疗,我国的中医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通常都是中药材熬汤,再分给受感染的人员,让他们熬了倒掉药渣,取汤药喝,慢慢的平复瘟疫。

总之,瘟疫一直是一个很可怕的传染疾病,因为他传播的速度太快了,而且一般发生的都很突然。

人们不能很快的找到抗拒它的办法,所以如今呢,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的好大自然,维护好生态平衡,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它的爆发。

linlayla

linlayla

有人的地方就有疫情,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我们来看看,古代发生疫情,古人是如何应对的。

在史料里,最早在公元前674年,就出现了疫病的记载。

左传》:(鲁)庄公二十年夏,齐大灾。

根据史书上的统计,从周到清,有记录的大型疫病就有238次。

在金朝开兴元年(1232年)的汴京大疫是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根据记载,病死者达九十多万,由于贫穷无法入葬者无法统计。

金史·哀宗纪:“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再是数。”

有疫病就要应对,古时医疗条件落后,古人如何应对疫病呢?

面对大灾,自救和互救是本能,古人也不例外,即使生产力落后,他们也有多种手段应对。

首先是清理疫病生长的环境,降低疫病爆发的可能。

古代卫生条件有限,大大小小的水沟容易藏污纳垢,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清理沟渠,净化卫生条件是第一步。

如南宋时期,名臣真德秀在泉州任知府,看到城内水沟淤塞,污浊不堪,“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夏之交,蒸为疠疫”,于是下令清理沟渠,以防疫病滋生。

古时官员重视公共卫生的还有不少,比如乾道年间的隆兴知府吴芾,也曾带领民众清理沟渠,为民造福。

朱文公文集:“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

这是在对疾疫的预防,那么如果疫情发生呢。

首先也是隔离,这是古今通用的做法。

如汉平帝时期,蝗灾引发疾疫,发病者被安置到空宅子里隔离,提供医护。

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面对疫病,隔离是制度。

比如南北朝时期,北齐太子萧长懋就设立了六疾馆,这是个专门隔离收治疫病感染者的机构。

疫病是公共事件,古代的政府也会提供专项资金,用于购买药物和防治疫情。

在宋真宗时期,朝廷拨付给每个州购买防疫药物的资金是五十贯,到宋仁宗时期提高到两百贯,药局里要配置防疫药物,以防疾疫,并从此延续下去。

除了政府拨款,商业繁荣的宋朝还利用民间力量,提倡商人捐资救助和动员民间力量,劝谕富有人家施医舍药,多头齐下,消灭疾疫。

除了地方州县,对于人群聚集的京师,有医博士宣传防疫知识。在军队里,还要求按时服用防疫药物。

在救治上,也会采取多种渠道。

以宋朝为例,宋太宗时,京城发生瘟疫,太宗就命选派良医十人去诊视病人。

高宗时,临安发生瘟疫,高宗拿出柴胡制药,“救活者甚众”。

孝宗淳熙十四年,临安又一次发生瘟疫,和剂局就制成防疫汤药,免费发放,救治百姓。

疫病爆发时,当然少不了名医的身影。在历史上,医圣张仲景、明朝名医吴有性、清朝名医戴天章、刘奎、余霖、戴北山等,都在疫病爆发时对救治瘟疫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比国外,中国古代在疫病防治上还是比较积极的。

再看看国外。

拿让人谈之色变的黑死病来说,古代欧洲起初并不重视,没能采取集体防疫的措施,导致病情大规模爆发。

等到疫情蔓延,各国政府才开始有组织进行集体防疫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隔离。

当时的欧洲各国采用了最严厉的隔离制度:患者隔离、村庄隔离、往来人员隔离、往来货物也隔离。

也拜隔离所赐,欧洲终于在之后几十年逐步走出黑死病的阴影,如果没有严厉的隔离,后果不堪设想。

全世界面对疫情的经验告诉我们,除了及时的医治,隔离就是防止疫情传播,保护健康民众最有效的手段。

所以,对待现在的疫情,减少接触,在家静候疫情得到抑制,是专家的一再呼吁,也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

ミ﹏煙、dē湵灬

ミ﹏煙、dē湵灬

在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黑死病席卷欧洲,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了大约三分一的欧洲人口。有人发现制作香水的人好像几乎没有感染黑死病,加上在在当时医生阴差阳错的认知范围内所谓的黑死病(就是鼠疫)是一场恶臭的蔓延,而应对办法就是多吸入例如肉桂,玫瑰和麝香等气味,而随后这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从现在我们科学客观的认知了解到,更注重个人卫生加上利用更加芳香的空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蚊虫鼠蚁的侵扰。

喜悦的爱情

喜悦的爱情

古代人面对疫情,三点。1.治疗,主要以中草药治疗为主,相对存活率没那么高。2.隔离,将病人隔离,死者焚烧。3. 求神拜佛敬天。和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大家武汉加油的口号不谋而合。发生疫情,大家容易恐慌,人的精神意志力会不够鉴定。火神,雷神,在古代神话中是驱魔除瘟的神。给大家更多祛除瘟疫的信心。

汤圆儿1990

汤圆儿1990

从古至今,瘟疫都是人类的最大威胁之一,尤其是医疗水平远不如今天的古代,瘟疫所造成的死伤都是非常巨大的,且古代瘟疫爆发的频率也远比今天要高得多,纵观我国历代史书的记载不难发现这一点。

而每一次瘟疫的发生,都是对当朝者的一次考验,如果朝廷对瘟疫处理不当,会引发统治危机甚至有颠覆政权的危险。所以,面对瘟疫,朝廷往往都会竭尽全力去阻止瘟疫的蔓延。

那么面对瘟疫,古代通常都是如何应对的呢?下面笔者将以宋朝防治瘟疫为例,来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古代人对瘟疫的治理。

因为宋朝是历代王朝当中防治瘟疫非常成功的一个朝代,宋朝对瘟疫的防治可以说是非常系统全面的,想要了解古代如何防治瘟疫,宋朝最值得研究。

其实,古代的医疗水平虽然不发达,但古人对瘟疫的了解程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浅,甚至他们对瘟疫的防治理念也并不落后于今人,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古籍都有对“瘟疫”的详细介绍以及治疗办法,甚至很多文学作品中也都有所体现。明朝著名医家吴有性曾长期致力于对瘟疫的研究,并创作了《温疫论》一书,系统介绍了瘟疫的发病,症状与医治方法。

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治疗瘟疫的方法也是取自《温疫论》等古人总结研究而成的医书。

所以,古人防治瘟疫的理念与今天人们防治瘟疫大同小异,具体步骤如下:

一,发现疫情上报朝廷

瘟疫一旦发生,仅凭地方是完全没有能力应对的,必须上报朝廷,由朝廷下令集全国之力进行防治。宋朝从立国之初,便要求各地官员发现疫情必须及时上报。宋仁宗皇祐年间,全国瘟疫频发,但各地上报非常少。皇帝对此产生疑惑,因此而下诏令“比日上封言事者少,岂非言路壅塞所致乎”?而后皇帝下令整顿中央与地方官府机构,保证从地方到中央政令顺达畅通。

二,朝廷得到关于瘟疫的奏报后即派医官前去医治,并动用国库征收各地药材发往疫区

瘟疫发生后,朝廷会立即向疫区派遣翰林医官院和太医局的太医,令他们前去巡诊并与地方医者共同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向疫区散发汤药。例如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开封发生疫情,朝廷即派十位医术最高的太医前去诊治,另外还拨款令太医们随时调用。

三,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阻止进一步的传染。

其实我们现在防治瘟疫扩散的主要措施就是隔离,而“隔离”也是取自古人治理瘟疫的理念。

例如宋神宗熙宁年间,吴越一带发生瘟疫,“死者殆半”,非常严重,当时的越州知州赵抃即设立“病坊”,用以收留病患,隔离治疗。

宋哲宗元祐年间,杭州发生瘟疫,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也曾设立“病坊”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事实上,瘟疫发生后,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并不仅仅是宋朝所专属的,汉朝,唐朝,明朝,清朝等历代王朝都有类似的隔离措施。

四,官府出资掩埋尸体。

从一开始的救治病患到后期对尸体的掩埋都是由官府出资的,病人一旦不治而亡,则由官府施赠棺木并集中掩埋死者。而朝廷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在官府的监督下妥善处理尸体,防止病毒扩散,第二点则是稳定和收买民心,防止百姓趁机作乱。

五,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的环境。

这一点在笔者看来非常超前,宋朝意识到水源对疫情发生及扩散所起到的作用始自南宋,很多史籍都有官员治理水源防止疫情发生及扩散的记载。比如宋孝宗乾道年间,隆兴府知府吴芾看到豫章沟岁久湮塞,他认为“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而后带领地方疏通了豫章沟。

其实,古代面对疫情,朝廷以及地方所能做的大抵也就以上这些了,尽人事,听天命。瘟疫的发生固然有很多客观的自然因素掺杂其中,但更多的是人祸,人类只有爱护自然,敬畏自然,才能得到大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报复。


谢灼尘

谢灼尘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