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都说文言文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最新跟帖
jansenshi

jansenshi

古人说话用古代白话文。文言文只是书面用语,大多是来往的公文或信函。而且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言文都是后加上的标点。

元元

元元

不是,古代的教育普及率是很低的,只有王公贵族和官宦子弟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普通老百姓吃穿都很困难,哪有金钱和时间去念书,文言文就算在古代也只是上层官员交流的方式,不可能全国人民都是这样说,还是说大白话的比较多

专业开会滴

专业开会滴

不是,是古白话,类似于三国演义等等里面的对话。其实已经跟现代白话差不多了。

牧马流星

牧马流星

文言文属于书面用语。要理解这个也比较简单,我们平时说话跟写作文里的话语肯定不一样。说话的时候可能逻辑没那么严谨。再者从近代,汉字简化来讲。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快速的掌握汉字我们才简化汉字的。可见一直以来中国文盲率一直很高。毫无疑问用文言文交流的可能性非常低。这跟一个专业的经济学家如果跟一个乞丐讲经济学专业术语,那能沟通吗?至于写文章的为什么都是那种格式,是因为写文章的受过教育,也就变成专业人士了。用的术语必然也是专业语。这样也能体现自己的高比格。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平时的生活脏话多,文言文的脏话你见到过多少?这样讲不知道你能否明白。

Under_the_sea

Under_the_sea

古代人说话也分为古文言和古白话的,相当于今天的口语和书面语。

“语”和“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语”,指口语,说话当然只有用口语了;“文”是指用文字记录的书面语了,写文章才用文言文.五四时期,随着白话文的出现,人们就把学习用中国传统书面语(文言)写作的文章的课程叫“国文”,而把学习用白话写作的记录口语的文章的课程称为“国语”。现在的“语文”这门课程中,有文言,有白话,所以称为“语文”课。

因为口语变化太快,所以,古圣先贤用一套脱离口语的工具——文言来记录,只需要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学习就可以掌握,所以,文言是一套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来传播文明的好工具,在清朝末年还一直在沿用,是官府政府和当时读书人的特质。

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产生的,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是书面语。只不过前者建立在先秦汉语口语的基础上,而后者则建立在近代汉语口语的基础上。

1、先秦时文言和口语基本一致。大约在两汉时期,口语和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距离。

2、唐代出现白话文宋代文言彻底脱节。大量翻译的佛经和佛教故事多使用当时的口语,成为早期白话的重要来源。

3、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鞋子开心

鞋子开心

不是,古人说话有口语。文言文是书面语言。由于古代交通,通讯不方便,各地区语言差异大,为了便于交流,有利于统治。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决定“书同文”,用文言文交流,我们看二十四史,从汉朝到清朝,文言句式和用法基本是相同的。但是,人们的口语却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还有在历史民族大融合是期,经常融入少数民族语言。

至于文言与日常口语区别,我们可以从同时代成书于明朝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看出来。两部小说都是成书于明朝初年,《三国演义》是半文半白,《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白话小说。《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处处文言,如,吾,就是我的意思;汝,就是你的意思;如,“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就是你没有看见吕布是怎么对待丁原和董卓吗?还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生瑜,何生亮”“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等等,这些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具有鲜明的文言特点,在日常说话是不用的。

水浒传》着重表现的是江湖草莽,主要是用当时的口语写成,比如,在开始史进与王进刚见面时的对话,“你是什么人,敢来笑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扠一扠么?"“你来,你来!怕的不算好汉。"这完全就是平常的打架,骂街。鲁智深在五台山待了四五个月,出门时想到“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作了和尚,饿得干瘪了。”“淡出鸟来”等词语,此外,还有“滚将起来”“打煞等等。口语化十分明显,很符合民间市井阶层的生活情景,贴近生活。

manbuyu2

manbuyu2

文言文基本上是书面语言,老百姓日常说话基本不用。但是,朝廷大臣有时在公务场合还是会用。因为文言文言简意赅,含义丰富,既可以甩锅又可以揽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窝窝

窝窝

提起文言文,就会想到“之乎者也”,其魅力让人又爱又恨,恨其让人绞尽脑汁去理解,爱其博大精深,咬文嚼字,学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文言文背诵,翻译,那可是学龄时期的一大难题,那时候就在想,为什么要这么说话,古时候的人不累吗?回想起来,为自己的愚钝的想法感到好笑,如果,古代大家都说文言文,那么方言是怎么来的,那些没接受过教育的人,岂不是要听不懂路上在说什么,所以说,古代的人说的也是正常话,只是习惯带一些高大尚的词,而文言文,主要是用于书面上,来展示一下谁的文采更加风骚,知识更加渊博而已!

panqinyan

panqinyan

文言文,最初用于祈祷、祭祀、法令颁布,然后逐步成为一种文体样式。平常人们说话,应当就如同各地的方言一样,都是直白不隐晦的。士大夫之间,最多是引用一下古语,大致还是白话。

如孔子平常和学生谈话,用的应当是方言(山东话),只是在读《诗经》、《尚书》时才用周朝通行的语言(或许是河南话),而《论语》的编写,或许是经过文学加工而成,是可以用"雅言"来读的。

TB塞斯克

TB塞斯克

古人说话肯定不是文言文,至少普通老百姓不会天天之乎者也,礼乎?这个样子。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肯定问,那为啥古文都是文言文。这样我们就要说到惯用语和官方语。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和我们的白话语法是不一样的,比方书写史书,用官方语,而不用惯用语,为啥?

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梗”,当然这肯定不是梗,而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字语言习惯,你比如“的确凉”,你现在问00后他们知道吗?如果不学历史的话,他们肯定会蒙。对吧,这就是属于一个时代的惯用语。

可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你学习一下文言文能够读懂嘛?当然可以。这样只要我们学习一下文言用法就能够读懂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史记内容等涉及到文字语言的东西。而不用去学习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惯用语。

再比如,被称为大文豪的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们读的顺畅嘛?有没有觉得很尬?觉得难以理解?可能有人说这是因为翻译问题,错了,其实外国人也觉得很尬,因为莎士比亚用的是他那个时期的惯用语写的作品,现在的我们其实一脸懵逼,啥,啥,这都是啥,没错吧。

在民国时期,文人们开展新文化运动,推崇白话文,胡适还写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他们为啥要推崇白话呀?因为他们为了启发民智,用白话就启发民智啦?没有发现嘛?他们是写诗用白话,写文章用白话,写信用白话,为啥嘞?因为白话好懂,老百姓们说的都是白话,我教书教的就是白话,作为说白话的人你听不懂嘛?肯定听得懂。so,启发民智的作用。

所以,白话才是正统,文言只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如果民间都说文言,四书五经谁读不懂?咋会有那么多文盲,读书人还让老师帮忙分析翻译,还句读之不知,是不会说人话了吗?

xiaoxiaotudou

xiaoxiaotudou

古人讲话用当时社会流行的口头语。文言文是用文言写的文章,而文言属于古代书面语体,不用做口头交流。口头语也可称为“白话”,但与白话文有区别,白话文是以白话为基础写的文章,比起社会口头语更加严谨、规范和有逻辑性。

中华历史悠久,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

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

中国最早的文章就产生于这一时期,这个时期中国人说的话称为雅言,一般我们叫上古汉语。是最正统的华夏之声,这个时期的社会口语,更接近文言。那时的文人并没有刻意去创造某种语体,而是将当时的社会语言规范化,精炼为书面语言。所以,这个时期的“文言”与“白话”差不多,会识字就能读懂文言文,不识字也能听得懂。这个时期的人因为缺乏音韵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并没有更我们留下他们语言的发音特点的记载,所以上古汉语的音是什么样的,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


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汉语称为中古汉语。因为北方长期被异族统治,南方的汉人也是和少数民族杂居,所以中国人的口音有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北方人,他们的语言呈现出胡化的特点,到隋唐南北统一,南北语言一融合形成了我们称之为中古汉语的语言,虽然他们语言的音韵变化很大,但是语法还基本保留上古的特点,他们的官方书面语言还是文言文,但是他们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已经要大于上古时期的人,毕竟文言文已经很脱离他们的口语了。汉末的人对于音韵已经有了些了解,所以我们通过中古时期的人留下来的音韵书籍,我们现在基本能还原中古汉语的发音,中古汉语的发音,感觉最像朝鲜话,也有点像越南话和广东话。

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的古汉语称为近古汉语,近古汉语的发音和我们现代汉语的发音区别已经很小了,语法上区别也不大,所以我们现代人到明清时代基本能和他们交流。这种语言的形成是因为少数民族相继在北方建立政权,很多北方人被少数民族统治,最重要的就是蒙古民族统一了中国,大概现在说北方话的地方是元朝最早占领的地方。在此之前,南北的方言差别不是特别大,之后南北方言基本上就不能相通了,听上去像外语。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书面语言还是文言文,他们学习文言的难度就完全和们一样了。但是也有一些下层文人开始用古白话写作,比如《红楼梦》就是典型的古白话,这种古白话就是根据当时的社会口语简单提炼而成的书面语言,和五四以后出现的现代白话作品差别已经很小了。 当然了明清时期的语言和我们还是有点区别的,有些朋友觉得《红楼梦》虽然是用了大量古白话,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有点生涩。从五四以后到现在我们就都说的是现代汉语,写作也完全放弃了文言文,开始用白话来写作。

文言文的语言,除了实词部分,其它规则几乎被凝固,一直保留至今。所以我们所接触的古代史料感觉都差不多,但是白话却一直在发展。

momoyu

momoyu

文言文仅用于执权人阅读的奏章报告与公文上,官员间文字语半文言式,所以篇幅比执权者的长而多些,当时篇用竹片木片,没有纸。

不论帝王官还是老百姓口语同现代人一样,只不过各操个方言说话罢了,但皇族方言的其家乡话音为当时标准语罢了。

老百姓书面叙述与通信同现在一样,口语咋说就咋写。这由出土的秦始皇士兵家书上见证得到。

素馅大包子

素馅大包子

文言是书面语,平时口语是"白话”

colinonasle

colinonasle

古人,古语,古文。我们中原华夏,早期文字发现于甲骨文,后有金文,竹木简等。文字简单,并非口语。

古人语言,也是口语,更会有许多“哼,哈,”的语气助词。为什么?古人发音尚简单,形容物体,事情,感情的词汇尚少,因此,必定当时要借助于动作与语气来弥补了。绝不可能象文言文一样。

那么,文言文为什么简练呢?是因为书写的载体既少又贵造成的。竹简在古时应是比较好寻便宜的了。那一根竹简才能写几个字?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就需要几十根,还要编起来。所以中国的古汉字,文言文来自于口语,由文人进行如工,才形成古文。

把口语加工成文字,并写下来,这样的人少,基本皆贵族。只有孔老夫子,“有教无类”,文化进入民间。

文言文来自于口语。

哈密瓜

哈密瓜

当然不是,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把语言和文字分开的民族,语言是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比如现在人的语言肯定比古时候丰富多了,网络语言等等,而且各个地方又有不同的方言。但是文字文言文它是不变的可以永远传承下去的,这就是古圣先贤的智慧,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三大文明断灭的主要原因就有这个文字和语言没有分开,导致现代人读他们古时候的文字根本看不懂了。

永不低头的凤凰

永不低头的凤凰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