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项羽会输给刘邦,是军事才能不行吗?

如题,为什么,项羽会输给刘邦,是军事才能不行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最新跟帖
nono^樂^

nono^樂^

帅才与将才不同。

世界那么大

世界那么大

项羽会输给刘邦,跟他固步自封,不爱学习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司马迁写项羽本纪时,开篇就说了项羽不爱学习的毛病。

学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

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叔叔项梁对此很生气,就质问项羽到底想学什么?项羽表示:学文化,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学剑术,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的是能匹敌万人的大本事!

项梁对项羽的回答很满意,就教他兵法。项羽一开始学的很有兴致,但刚刚懂得一点兵法皮毛后,就又不肯学了。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我们知道,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很有志气,很有天赋,堪称天才。

他一出山,直接就打爆了王离,紧接着又打爆章邯。十年前还能横扫关东,如同饿狼一般的秦军在项羽面前就是渣渣。

可以说,项羽就是人中之龙,他的天赋比刘邦这种乡下老汉不知道要强出几个境界。

但是,项羽不是一个有耐心学习的人,不乐意去面对自己的不足,没兴趣在后天通过学习强化自己。一切只凭他的天赋、志气。这就导致了,他后来被刘邦团队逆袭,最终落个惨败自刎的结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人的天赋再高,那也是有限的。项羽凭天赋打下了一片辉煌。让他坚信,自己的属性就是“无敌”,自己凭智力、武力,没人能打败自己。

他取得的一切,靠的既不是学习、知识,也不是团队,只是他自己的能力。这就使得项羽开始固步自封,没有进步。

而再看刘邦。起义之后,干啥啥不行,几次都差点丢了老命。但刘邦在沛县乡下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太知道自己行不行了。所以他很有自知之明:我不懂治国,萧何懂,那就让他去负责这事;我不懂打仗,韩信那小子懂,那就让他负责;我见识不足,张良见过世面,那我凡是就请教他。

刘邦是那种不懂就问,不觉得丢人的人。他对他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我本事有限,萧何他们都是人杰,我得重用他们才行。



再看萧何、韩信、张良。

萧何天生就会治国吗?其实也不是。他是县吏出身,见识肯定有限。他后来能管理整个大汉朝,除了他比常人强一点的天赋外,主要靠的是他在后天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积累知识的结果。

韩信天生就战无不胜吗?肯定也不是。他早年很保守,为了保命连别人裤裆都钻过。可他爱好军事,熟读兵书,他的钻研心异于常人。他每次打仗都像是在作死,这其实是他通过摸索才掌握的技能。

张良天生就啥都懂吗?并不是。早年的张良只是普通贵族,在《史记》中,记载了张良早年虚心向黄石公求学的故事。可以说,他也是靠不断的学习,才成为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至于刘邦团队的其他人,樊哙、夏侯婴,都是屠狗牵马之辈;周勃、灌婴,都是织席贩履之徒。他们都不是天才,可他们通过后天的钻研学习,最终也都成了才。

项羽是很厉害,可以他一人之智,哪里能是一群人杰的对手?

秦末大乱之初,他是才气过人的项羽,他对面的刘邦、樊哙、周勃、曹参等,只是一帮乡巴佬。他有碾压性优势。他三万骑兵就能横扫刘邦五十六万大军,这是何等的潇洒?

可以说,项羽此时弄死刘邦,就像碾死蚂蚁一样简单。

楚汉对峙初期,他是才气过人的项羽,他对面的刘邦团队仍然只是一帮暴发户,但此时项羽已经不具备碾压他们的优势了。因为刘邦团队的所有人在创业期间都有成长,刘邦萧何的进步自不必多说,就连樊哙灌婴周勃这些小人物都成长为了合格的中层指挥官。

项羽此时再想靠三万人就横扫刘邦,已经做不到了。这不是项羽退步了,而是刘邦团队的人都进步了。

楚汉战争后期,项羽还是项羽,他的一切都没有变,他还是那么优秀,当时单拧出任何一个人,包括韩信,都不是他的对手。可是他的对手已经变了。此时的刘邦团队,任何一个人单拧出来都是了不起的人。此时的楚汉之争,天平已经彻底的倒向了刘邦一方。

一帮几十岁的乡下大叔,尚且能活到老、学到老。年纪轻轻,才二十多岁的项羽就自得意满了,不屑学习任何东西了,不屑于对团队的构建,还不屑于对储备人才的培养。

试问,项羽怎么可能不输给刘邦团队?

世人都说司马迁是“羽吹”,可是他总结项羽的失败原因,却很准确:自以为有本事就骄傲自大,行事完全凭着个人专断,却不爱学习。失败后,把原因归咎于“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真是荒谬!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汉书》引用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最后,说点题外话。其实,当今的社会并不缺乏“项羽”式的人。

现在很多三十多岁的人,常以“中年危机”来形容自己现在的生活。

那么,“中年危机”到底是怎么导致的?

实际上,导致中年危机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年轻时,算不过来账的事情做的太多了。以为年轻的自己很牛,就能一直牛下去,结果人到中年,知识老旧,被年轻人赶超,此前的恶果一起爆发了。

真正的聪明人是要让坏事不要发生,而不是发生了之后再问别人怎么办。很多事情到最后就是无解的,没得解决。

-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

-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

来阐述一下刘邦与项羽及为何刘邦能最终取得天下。

1.来分析一下个人能力。

项羽:个人能力突出,军事武力值都特别高,但为人傲气,不把天下人看在眼里。

刘邦:武力值平庸,军事能力不高,但是没脸没皮,无耻没下线。懂得用人,把天下人都放在眼里。

从这个人眼里可以看出,项羽为帅会特别优秀,刘邦要么只能平庸,要么就能做一个合格的领导人,因为领导不一定能力有多优秀,最重要的是会用人。

2.分析一下集团能力。

1.项羽集团。初期,项羽手下得项家军特别厉害,逢战必胜,都是以一敌十得兵王。

2.刘邦集团。直从有了韩信以后,所向披靡。

从集团能力来看,还是项羽集团比较厉害一些。

3.谋士能力。

1.项羽集团。范增此人精于谋略,特别厉害。

2.刘邦集团。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各有各的长处,有的运筹帷幄,有的善于处理政事,有的善于兵法。

从谋略来看,二者不相上下。

从以上来看,项羽还是比较占优势得,为何最后被刘邦打败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出在领导人的能力上。

失败原因1.项羽此人领导能力不如刘邦,刘邦出身贫寒,不要面子,只要一切能够有利于自己,都能够放下一切身段去得到利益,而项羽不行,项羽重面子,有些时候利益没他的面子重要。

失败原因2.项羽不会用人。项羽手下能人也很多,但是逢战必自己出马,不会发挥手下得长处。

失败原因3.项羽最后不信范增,导致真正的失败。项羽谋略不行,却被张良使用离间计,将范增疏远,导致自己大败。

所以最终项羽败,刘邦建立政权!

yijing0323

yijing0323

非也,史记上说的很清楚。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吝啬奖赏,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刘邦知人善任,汉初三杰,均为其所用。韩信陈平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却不能重用,所以项羽必败

大头大帝

大头大帝

这个问题很有意义,这让我想起了成功学。

刘邦,项羽,一个是痞子流氓,一个是个将军莽夫之流,怎么看也似乎是将军厉害一些,怎么一个痞子流氓成为了皇帝?

刘邦虽然是痞子流氓,但是长期混在底层,与各种人都打过交道,昔日在沛县,与县守萧何关系匪浅,萧何给他开便利行小差,他刘邦也到处帮萧何忙,给萧何面子,可见他本人圆滑,情商高,情商高还体现在他善与与人打交道,与樊哙等人虽是酒肉朋友但是能在战乱时发展成生死之交,但是不是平等确是上下级的关系 。

情商高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乱世之中不乏这种人,刘邦有一定的领袖潜能,能够知人用人,他前半生颠沛流离,与项羽屡战屡败,但是靠用人,以萧何之谋略战战兢兢,卧薪尝胆,后来遇到韩信,深知韩信之才,派萧何月下追韩信,终有烦身之时。

如果说这上面是刘邦成功的基石的话,那么有胆却圆滑,知进退却无赖般的性格,以及天生刚武直汉子般的对手,正好是刘邦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

而项羽有勇无识,空有富二代的头衔,却弃范曾而不用,一眛冒险取胜,空讲道义,确有刘邦这个对手,这也许是他时运不济,或许在别的朝代能够成功

欧阳FM

欧阳FM

项羽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以天下为公,但他做错了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第二件事就是杀掉了楚王,这也导致他为什么不过乌江,其中最坏的人就是项伯,为了钱财,不去帮项羽,而去帮刘邦

Gaia

Gaia

代表的统治阶级不同!利益不同!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不仅仅是说个人勇武的,因为古代个人武力突出的武将举不胜数!而是说的就是领兵打仗!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奠定了项羽兵形势大家的地位!项羽之败,不因战争之过,而是代表的就贵族利益本质上是分封制!但是经过秦朝二十年的统一,新一代的地主阶级已经随着秦国旧版图遍布整个中华!而项羽所代表的旧贵族早已没落!所以刘邦的背后实力比项羽强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最后项羽众叛亲离,而刘邦手下越聚越多的原因!因此,项羽是个理想主义者,纵使其军事才能举世无双也无法改变历史大势!

树深处见鹿

树深处见鹿

项羽不是军事才能不行,是因为自己太强大了,什么人再他眼里都看不上。项羽只会用武力不会用智谋,不善于用人,不善于用他人计谋,不善纳谏,不喜欢搞背后阴谋,喜欢光明正大地对决。

刘邦喜欢用智不用蛮力,善于用人智谋,善于识人用人,善于团队作战,其实刘邦的军事才能连项羽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不过刘邦会用人智谋和力量。项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刘邦抓住了项羽的弱点。

飞鸟啊飞鸟啊飞鸟

飞鸟啊飞鸟啊飞鸟

太过于理想化,别人都是进步他是倒退,分封制明显已经落后了,还在实行分封制,

andy735757

andy735757

输赢只存在客观条件的,从现在看项羽是吃的太多,消化不良引起的。刘邦能在三分秦国故地的基础上,统一秦国故地还能很很好的整合。这与善待秦朝旧臣也有很大关系。项羽在楚国弑君自立。这很大的分化了项羽在楚国的影响力。实际这也说明了项羽在楚国的影响力还不足以使楚国本国势力低头。如果他在楚国的影响力足够大,楚王就是傀儡,必要时也会禅位给项羽。项羽霸气外露在没有整合好自己国内时,就对外扩张。导致了其他诸侯国的联合抵制,就像项羽领着六国灭秦,现在成了刘邦领着四国灭楚。而刘邦的口号也得到了,各诸侯认可。当然统一之后杀各异性诸侯那是后话。

jan 忧然字得

jan 忧然字得

项羽三次犹豫,注定败给刘邦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最为经典的一段传奇,以至于中国象棋的棋盘一直用楚河汉界形容两军对垒,项羽的失败原因很多,但我把他归纳为三次犹豫。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作为武将无敌天下,但勇而少谋,优柔寡断决定其悲剧的命运。他和刘邦间对垒,项羽的优势明显强于刘邦,亥下一站兵败身亡,败给刘邦的主要原因是他三次犹豫,为其失败埋下伏笔。

第一,鸿门宴。公元前206年,项羽邀请刘邦到秦朝都城咸阳郊外鸿门举行一次宴会,按照谋士范增的初衷,鸿门宴的目的就是扑杀刘邦,直接为项羽除掉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结果大家都知道,范增几经暗示,项羽无动于衷,才使出项庄舞剑的阴招,结果又被项伯化解,由于项羽的犹豫,错过了消灭对手的最佳时机,首先是败在谋上。

第二,鸿沟议和。有一次,项羽想通过煮刘太公,来吓唬刘邦投降,谁知刘邦说了一句,我们是结拜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煮熟了以后,记得给我一碗汤,项伯也在旁边劝阻项羽,这事做罢。公元前203年九月,刘邦在主战场上仍没有优势,但项羽却因刘邦战略优势的逐步形成感受到“少助、食尽”两大威胁,刘邦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派出说客,终于说服项羽释放太公、吕后,双方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既成为楚汉的分界线。这次战略的调整,直接给了刘邦养精蓄锐,进一步深化战略部署的宝贵时机,如果说鸿门宴是项羽心慈手软,那么鸿沟议和就是项羽战略眼光不足。

第三,离间范增。范增是项羽最重要的谋士,项羽尊其为“亚父”,可见其在楚军地位。公元前204年,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于是向项羽求和。项羽打算同意,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放了他们,将来一定后悔。于是项羽急攻刘邦,刘邦谋士陈平抓住项羽多疑的特点,利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君臣关系,项羽使者来,刘邦叫人准备丰盛宴席,捧着佳肴正要进献,细看使者,故意假装惊讶的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想不到竟是项王使者。”便更换佳肴,改以粗食供项羽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项羽,项羽就怀疑范增与汉王有私,渐渐夺去范增权柄。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赐我这把老骨头回归故里吧。”项羽允许范增辞归,范增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疮发作而死。范增的离开,加速了项羽失败的速度,不善用人是项羽最大的失败之处,韩信、彭越、范增都是难得人才,项羽一个也没用好,甚至推向对立。

而刘邦在总结胜利的时候的一段话,直接说明问题:论运筹帷幄之中,我不如张良;论稳定后方,安抚百姓,输送兵源军需,确保前线的粮饷供给,我不如萧何;论集结百万将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人才,我能重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获得天下的缘故。

刘邦三句话,确定江山归属。用人的失败是项羽最大的失败。




babapi

babapi

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区别。

政治家自己不懂军事,却可以驾驭懂军事的人。

军事家自己不懂政治,又在政治家之上,那就只能害死政治家,也害死自己。

sideshow

sideshow

项羽之所以会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太过于刚固自用,自大的性格让他总是看不起其他人最终导致了他悲惨的结论,在军事方面项羽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被他打败的那些知名将领才对他心服口服,项羽在前期所取得的成就是无可挑剔的,可是在后期多次抉择的失误让他最终一败涂地,刘邦的出身决定了他能够审时度势最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无视外界的规则,也可以不在意他人的议论,更可以忽视他人存在的性格缺陷于不足,正是因为这样刘邦手下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项羽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凭借的是个人的喜好,他只能够看到他人的缺点,所导致的结果便是那些拥有特长的人都无法得到他的重用,大家在权衡利弊之后果断的去投奔了刘邦,于是强弱之势在不断变化,最终的结果也就决定了。

漂泊

漂泊

今天我们梦回楚汉之争,说说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对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经过多方取证,本人认为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一、 根本原因

项羽没有当皇帝的雄心抱负。

想当年,项羽巨鹿一战,一战成名,令天下人不敢正视。当时,他的威望、实力都达到了极盛。如果他此时称帝,天下人没有不敢不俯首称臣的。可是,他自毁长城。一副好牌被打得稀巴烂,断送了大好江山。



可能有人会问,当时有楚怀王熊心在,名不正言不顺。其实这都不关键,楚怀王只是一个傀儡,他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纵观项羽,称霸后,只是按照自己想法进行了封王工作,相当于回到了周天子当时的时期,这本身就是历史的倒退,统一才是历史的必然。他没有看到这个趋势,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能力再强,只能以失败告终。



二、 直接原因

项羽业务能力太强,事必躬亲。

项羽能打胜仗,靠的是自己及手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勇气。这就导致他每次打仗几乎都是自己一马当先,冲锋陷阵。一个统帅去上阵杀敌,那么,就忽视了对全局的考虑。这才导致韩信一步步完成了战略包围,最后兵败垓下。



对于人才上,项羽错失了很多,因为他太自傲。

韩信在他手下时,屡次提议,都被他拒绝,因为他不屑于韩信的阴谋诡计。试想,如果你采纳了韩信建议,并且重用韩信,楚汉的结果要改写了。如果你不重用韩信,发现韩信有才能,就不要放他走,或者杀之,以绝后患,也不至于失败。

他的叔父范增,一生为项羽出谋划策,兢兢业业,最后的结果也是相当可惜,被迫离开项羽,死于途中。如果他充分信任范增,能听得进去他的意见,那么,在鸿门宴上,刘邦就是三头六臂,也逃不走。



还有其他封王,很多人后来都反了楚,原因是对项羽不满,有的嫌项羽封的地方太贫瘠,有的嫌项羽封的地方太小,有的看项羽的力量一天天弱小。

如果项羽像曹操一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他取得天下,并非难事。试问,霸王在此,谁能不服?

有人认为项羽有妇人之仁,有人认为项羽太过杀戮,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原因。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做个好皇帝,既要有仁慈之心,还要有强硬的政治手腕,两者相互配合,方能稳定人心,坐稳天下。

再反过来看刘邦,能屈能伸,重用张良、韩信、萧何、樊哙等,虽然屡战屡败,然而却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最终一战定胜负,取得天下。

不过虽然项羽失败了,后人对他还是推崇备至。因为项羽的霸气鲜有人能比。当我们想起彭城之战、巨鹿之战、垓下之战时,一人一马一枪领着数万江东子弟冲锋陷阵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他创造了很多战争奇迹。他是一个悲剧英雄,正因为悲剧,才显得悲壮,才更令人怀念。



试想,好男儿当作项羽,横刀立马,谁与争锋?

北欧上海小妞

北欧上海小妞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