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宋史

著名宋史专家陈振先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对宋朝这个中国历史积弱王朝的政治、军事等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举教育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作了详尽而精确的论述,充分反映了当代宋史研...

陈振

[作品]清平乐

也许,这便是我们要编这本民间生活摹本的暗中理由。但我们虽有仿效,却不必做张文人,或者说我们要把他那种看客式的态度改变一下,把自己放到日常世俗情景之中,真正通持一种民间心思和情怀,来体察在这样的精神之下...

洪治纲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解忧草

解忧草

仁宗一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英才辈出百姓安宁经济繁荣国家富足文化科技发达的伟大时代。皇帝赵祯治国理政安邦定边可以不愧其谥号仁宗。

仁宗一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英才辈出百姓安宁经济繁荣国家富足文化科技发达的伟大时代。皇帝赵祯治国理政安邦定边可以不愧其谥号仁宗,因为他做到了对内施行仁政对外怀柔四方的王者荣耀。有什么样的帝王?就会有什么的臣下?古人云:同气相求,同质相应,同声相和。难道说如此英明睿智的帝王赵祯,能有如此“稀里糊涂”的司马光,也就是电视剧《清平乐》中面对公主爱情大加干涉以死相逼的那位不近人情不谙世故的谏官坏人司马光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啊。司马光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及文学家,一部以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及历史人物评价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足以让其荣耀千秋,为世人所共知与敬仰。其次,在《清平乐》中的司马光,何以为坏呢?这是因为我们各自立场取舍不同造成的,如果站在公主徽柔与内侍梁怀吉(梁元亨)的不伦不类的爱情纠缠里肯定是不能明白谏臣司马光的家国天下。如果我们站在现代社会婚姻自由的角度看问题,司马光似乎涉嫌干涉他人爱情自主婚姻自由,岂不更是大恶不赦?然而,殊不知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家庭上及帝后、王妃,下达王孙公主,一切人生大事都不是私人感情那么简单,而是家国天下大事。皇家王室成员皆有一套完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规矩与程序,决非可以随心所欲,更不能任性胡为。朝堂有朝堂的法纪,后宫有后宫的仪规,皇家王室成员的婚姻大事与安邦定国紧密相关,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以此观之,司马光完全是为了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而以死相逼反对公主与怀吉的失德失仪之爱情纠缠,那么,司马光不仅是大好人,更是一个大伟人。

有什么样的帝王?就会有什么的臣下?古人云:同气相求,同质相应,同声相和。难道说如此英明睿智的帝王赵祯,能有如此“稀里糊涂”的司马光,也就是电视剧《清平乐》中面对公主爱情大加干涉以死相逼的那位不近人情不谙世故的谏官坏人司马光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啊。司马光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及文学家,一部以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及历史人物评价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足以让其荣耀千秋,为世人所共知与敬仰。其次,在《清平乐》中的司马光,何以为坏呢?

这是因为我们各自立场取舍不同造成的,如果站在公主徽柔与内侍梁怀吉的不伦不类的爱情纠缠里肯定是不能明白谏臣司马光的家国天下。如果我们站在现代社会婚姻自由的角度看问题,司马光似乎涉嫌干涉他人爱情自主婚姻自由,岂不更是大恶不赦?然而,殊不知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家庭上及帝后、王妃,下达王孙公主,一切人生大事都不是私人感情那么简单,而是家国天下大事。皇家王室成员皆有一套完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规矩与程序,决非可以随心所欲,更不能任性胡为。朝堂有朝堂的法纪,后宫有后宫的仪规,皇家王室成员的婚姻大事与安邦定国紧密相关,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以此观之,司马光完全是为了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而以死相逼反对公主与怀吉的失德失仪之爱情纠缠,那么,司马光不仅是大好人,更是一个大伟人。

ShutingGuan

ShutingGuan

不要从别人的嘴里认识一个人的好和坏

ella_cuilei

ella_cuilei

roderick1988

roderick1988

在《清平乐》当中的司马光,好像不是那么正派。比如司马光瞧不起内侍,公主府着火,宋仁宗派杨怀吉去救火。李玮把杨怀吉留在公主府劝导公主徽柔,结果司马光上劄子要贬杨怀吉出宫。宋仁宗关心自己的女儿,没有理会司马光,但是司马光依旧不依不饶的上劄子要求惩罚杨怀吉。总之,在《清平乐》当中司马光处处为难人,让人感觉他特别坏,不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官员。从这部剧当中,很多人颠覆了对司马光的认知,让人觉得,那个从小砸缸的7岁小男孩,长大了竟然这么坏!

先抛开《清平乐》当中的司马光不说,毕竟那是电视剧,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是什么样子的!司马光字君实,山西人。他从小聪明伶俐,7岁砸缸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知道。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20岁的司马光进士及第,正式进入仕途。司马光不爱华丽奢侈,且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比如恩人庞籍去世以后,司马光对待庞籍的妻子像对待自己母亲,对待他的儿子像兄弟一般,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个贤人,从这件事来看,司马光也是一个有爱人之心的人。

后来司马光进入汴京,被任命为同知谏院。苏辙对答皇帝的制书策问恳切直爽,主考官胡宿打算把他黜斥,司马光认为苏辙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宜黜斥。下诏把苏辙放在末等,从这件事看,司马光对人才的评判也很公正。

在宋史·司马光传当中,也记录了一件事情。《清平乐》的作者应该是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

兖国公主(即《清平乐》当中的赵徽柔)嫁给了李玮,但两人合不来。宋仁宗下诏把李玮调出到卫州,他的母亲杨氏归其兄长李璋照顾,公主入居禁宫之中。

司马光说:“陛下怀念章懿太后(李宸妃),所以让李玮(李宸妃之侄)匹配公主。如今李玮母子分离析别,家事穷困潦倒,难道皇上对他家已无顾念之心了吗?李玮已经遭黜斥,公主怎么会没有罪责呢?”宋仁宗醒悟,降公主为沂国公主,对待李氏的恩泽不减。

司马光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也没有那么狭隘,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思想比较保守。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司马光就是反对派,他很反对宋神宗变法。关于司马光的为人,苏轼曾评价司马光说:“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自少及老,语未尝妄,其好学如饥之嗜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

其实,后人对司马光的评价都很高,且他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清平乐》毕竟属于电视剧,为了娱乐效果,肯定会制造冲突与矛盾,司马光言辞犀利让很多人误认为他很坏其实情有可原,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并没有那么坏,只是他思想保守,维护封建礼制罢了!

醉裹挑灯看剑

醉裹挑灯看剑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司马光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

司马光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但司马光的政治生涯并不突出,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的典型代表。

梓潼

梓潼

立场不同而已。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恶去评价他人好坏。

逢香必醉

逢香必醉

没有看这个剧,但是有一个评判标准分享给大家。

只要一个人的出发点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益于民族大义,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这就是好人。如果在上述过程实施中,出现了错误,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可以被原谅,但这确实还是是错的,但人可以原谅,并去纠正,不能说这个人是坏人,只能说做错了事情。

如果一个人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私利,还损坏了他人利益,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人类发展,这是绝对的坏人。

如果一个人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私利,却不损坏他人利益,不损害社会发展,不损害人类发展,这种人不算坏人。

大家可以用这个尺度去衡量一个人的好坏。

☆..小娜..★

☆..小娜..★

司马晃坏吗?只不过是守旧,传统而已

海底家族-Xiao绚

海底家族-Xiao绚

司马光贵为宋朝宰相,名气极大,被时人所崇敬。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人不能仅仅从一部电视剧就盖棺论定了。

欧阳修其实不但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他还写了《资治通鉴》一书,他的《资治通鉴》被后世学者视之为典范。司马光写此书时一直孜孜不倦,最后书稿装满了两间屋子,花费了他25年的功夫。

司马光的道德才智,世所罕见,胸怀宽广,光明磊落,他和王安石只是在政策上水火不相容。

司马光原来对王安石颇为器重,皇帝曾经问司马光对王安石的看法,他说:老百姓批评王安石虚伪,那是言之过甚,但王安石确实是不切实际,刚愎自用。

司马光和王安石诚恳、但严肃认真的讨论王安石的新法,书信来往三次之后,才与王安石完全决裂。

皇帝曾说:只要司马光在身边,他就不会犯什么大错。

皇帝曾经对司马光说:似乎苏东坡的人品不怎么样,你对他评价太高了。

司马光回答说:陛下是指有人控告他吗?我对苏东坡是了解的。控告苏东坡是王安石的煽动而起,虽然苏东坡并非完美无缺,但他比隐秘母丧不报的畜牲李定要好得多。

欧阳修和王安石相争只是政见不同

1086年夏天,王安石66岁,最终在江宁病倒。司马光此时病重。他听说王安石去世了。他非常尴尬并评价几个字:他不能被摧毁太多。

超级玛利-

超级玛利-

写都快给司马光给上滤镜加了美图秀秀,这才给人看的。实际的司马光还要黑暗万倍!

angel琳

angel琳

赵徽柔婚姻的不幸,负有最大责任的,是拥有决定权的父亲。本质上,这是封建制度,士族观念酿出的苦果。后文会详细说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宦官和外戚,司马光都不会偏袒的。

司马光担任文史编修,本身也长期接受封建制度洗脑。在赵徽柔婚姻变故的事情上,所持的观念与态度,所处立场与现代大不相同。主要影响他的,是成长经历和接受的教育。

他没有机会接触到,宅邸里的勾心斗角。赵徽柔的遭遇,必然讳莫如深,他无法得知详情,也无经验可供推理,再加上先入为主的道德观念。使他间接成为,封建制度的打手。

至于司马光是怎样的人,我想通过《宋史》对他生平的记载,来谈谈这位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受当时人和后世人景仰,究竟是为了什么?

忠厚长者

司马光的父亲是,天章阁待制司马池,相当于皇帝身边的,高级学术顾问。司马光从小爱读书,七岁时就像小大人一样。尤其是砸缸救人的故事,更是被人画成画,在千家万户流传。

司马光曾经协助庞籍管理并州。由于麟州守将,郭恩勇猛而狂妄,带领部队连夜渡河,结果被敌人全部歼灭,庞籍也因此获罪免职。司马光三次上书,申引自己的过错,朝廷没有搭理他。

他的长官庞籍死后,司马光将庞籍的妻子,当作生母一样孝敬;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抚养庞籍的儿子成人。这件事上,当时人都觉得,司马光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宋史》)

谏议之臣

宋史》记载了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关于新法的廷辩。王安石认为,善于理财的人,不加重赋税,就能使国库充盈。司马光认为,天地万物,不是百姓所得,就是官府所获。

竭尽全力增加官府所得,不过是想方设法,攫取百姓所得。即使不以赋税的名义,羊毛终是出在羊身上。这样的敛财,本身就有很多危害。很多人即使知道,也不敢像司马光公然站出来。

苟利国家

宋神宗曾经想给司马光升官,司马光委婉谢绝了,并反复劝谏说,“您任用我,是因为狂妄刚直的我,或许能对国家有所裨益。我不愿做贪图富贵,却对民生疾苦置若罔闻的人。

如果您能考虑,裁撤冗官,采纳诤谏,终止青苗、助役等引起大量民怨的条例。即使不任用我,我已经自觉得到很多封赏了。“从古至今当官为了什么?

有些养家糊口光耀门庭,有些封妻荫子泽及后人,有些壮大实力庇佑族人。建功立业的背后,每个人对于责任有不同的定义,心中牵挂的也常是不同的群体。

以天下为己任,大家都这样说。然而真正能做到,为百姓谋福利的,又有几人?单凭这一点,他就值得后人铭记和怀念。在人民心中的真实分量,总是靠为人民争取的福利来衡量。

自我牺牲

司马光晚年,因为哲宗能采纳他的意见,他甚至希望以身殉国。那时他已是带病之身,好友拿诸葛亮食少事烦的例子劝他,他只是淡淡地表示,死生由命。

他从没觉得别人欠他什么。直到昏迷,他的呓语提的都是国事。他难道不懂怎样谄媚邀宠吗?他只是人品贵重,不屑如此。我实在不愿意以小瑕掩大德。

作秀工程

1.节俭的仁宗为何厚待贪婪的人

仁宗时期,罢职官员,仍带节度使头衔,坐吃空饷。其余如外戚,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十四里记载,张尧佐死后,追赠太师头衔,赏赐家人日薪三千,将近月入十万了。

此时国库时常入不敷出,而张妾的所有诉求,都能得到满足。(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十四)仁宗花钱这样大手大脚,你相信这是位节俭的君王吗?仁宗真的不享受吗?

张妾素来喜欢结交外臣,提供政治便利,然后收取好处,譬如灯笼锦。从张妾喜欢超规格用度,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能安于俭朴的人。享受的物质待遇规格不低。

2.张妾为何能比皇后更通达圣意

我们看到,仁宗时常逗留在张妾处,纵酒寻欢。难道是张妾对着一桌山珍海味吃独食,让仁宗自己捧碗小米饭一边忧国忧民去吗?

仁宗废了郭后之后,是日夜和尚美人杨美人寻欢,废寝忘食。这样一个好色之徒,如何能朝夕相处二十载不腻?那只能说明喜欢的,是天天去张妾那里享乐。

这些供奉,就靠能干的张妾去张罗。这种好事只能由一个人来牵头,才方便隐秘。既然张妾脸皮够厚,拉得来赞助,所以这份恩宠和殊荣,必然是属于张妾的。

其他人只能做出寒酸的姿态宣传造势。仁宗天天往张妾处跑,俩人关起门来,自己享受,当然惬意无比。去别人那里,还要装模作样的清高,心理上就生疏许多了。

3.揭发者反有罪而受贿者却无辜

好色的君王不爱享乐,这样有违常理的事,谁信谁就输了,后宫佳丽之所以不能胜过张妾,原因就在这里。灯笼锦一事,仁宗真正生气的,恐怕是知道的人太多吧。

因为这件事情,后来竟不了了之,仁宗对张妾既没有处分,也没有限制,持的是默许的态度。这件事最终受罚的,也只有揭发人唐介,行贿人文彦博。

文彦博的错,并不在送礼,而是错在,承认了送礼这件事。仁宗如果真的不喜欢别人送礼,就算不处理张妾,那为什么要惩罚揭发这件事的唐介?

帝王秘辛

1.比拼贤孝为哪般

司马光为什么要多管闲事,对公主的私生活指指点点呢?因为这件事涉及仁宗生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成,重私欲废孝悌的失德之举,借机发动政变。司马的出发点是政权稳固。

仁宗执政初期,一直对事亲至孝的王叔,怀有芥蒂。赵元俨以贤德之名,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有不少支持者。虽然此时八王已过世,但死前种种,以及仅存三子,尤使人玩味。

如果有人假借他的名义起事,来个借尸还魂的好戏,将会引来不小的祸事。历史上这样的闹剧并不少见,唐朝徐敬业,就曾假借已故太子身份,起兵反叛,并发出讨武氏檄文。

司马光站出来提醒仁宗,要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完全是为社稷着想,不顾个人安危,不怕得罪权贵的牺牲举动。至于怎么处理,完全是君王个人意愿,司马光只是出来背锅而已。

仁宗不愿意做的事,从来都是无视言官的。你看包拯为了张尧佐的事,跟仁宗争执了几回,最后还不是浪费口水?仁宗有在乎他说了什么吗?仁宗对厉害关系是很拎得清的。

2.奈何生在帝王家

在帝王眼里,女儿是用来和贵族联姻、联络感情、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的政治工具。既然是用来安抚人心的,那仁宗显然不会把她的感受,看得比人心重要。

至于如何封赏张妾,是关于皇权的问题,无需听凭其他人的意见。真正纳谏与否,其实是有明确依据,而非机会性的。不必在乎的意见,仁宗从来都置之不理。

总结,司马光的一生,对得起君王,对得起百姓,赵徽柔的婚姻,她的爸爸有决定权,但他爸爸可以为张妾背骂名,不愿为女儿分担压力,你能怎么办?

如果赵徽柔是司马光的女儿,那因为赵徽柔婚姻的不幸,责怪司马光还有道理。仁宗才是决定身边人生死存亡的人。他想要牺牲女儿,干司马光何事?

尐超、也会认真.

尐超、也会认真.

其实,坏与不坏都是各人各说,如果真的是很坏的话,是不可能流传至今的。

Tommy

Tommy

分析一个历史人物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不能断章取义。

石苗-sherry

石苗-sherry

影视剧夸大了而已,没那么傻,只是坚守儒家思想的迂腐士大夫

秋水¢一度

秋水¢一度

没想到司马光维持了千年的人设,竟然被《清平乐》给毁了

#清平乐#如果说起司马光,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司马光砸缸”,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因为我们小时候都被“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给深深震撼过,非常钦佩司马光这种英勇而又聪明的行为。再然后说起司马光应该会有人想起他的《资治通鉴》,说白了就是让统治者通过前人的经历,吸取治国理政教训的一本书,但除了这两项成就还有多少人记得司马光其他的成就呢?


不清楚也没关系,《清平乐》就给我们介绍了司马光到底是什么人,虽然是文学作品的再创作,但也是比较符合史实的。

如果单看司马光的这两项成就,我们就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正直、博学多识的人,当然历史上的司马光的“人设”也是这样的,不过司马光可能想不到,因为一部剧他维持了千年的人设“崩塌”了。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司马光的人设崩塌,司马光难道真的是恶人么?

司马光进谏让仁宗重罚徽柔和怀吉

如果说是什么事让司马光从那个人人崇拜的文豪,变成人人喊打的“恶人”,那就是司马光向宋仁宗进谏让宋仁宗重罚不合礼教的徽柔和怀吉了。

如果说是宋仁宗直接导致了徽柔一生的悲剧,那司马光就是间接害徽柔郁郁而终的人。

本来宋仁宗看到自己女儿疯疯癫癫的样子于心不忍准备放过徽柔和怀吉的时候,司马光就一次又一次地给宋仁宗进谏,让宋仁宗处罚他们,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司马光在推波助澜的话怀吉可能还有机会相守,或者徽柔最后不会疯的那么彻底。

那为什么司马光会那么反对徽柔和怀吉的事情呢,虽然他们的事情在当时是很不光明的,但如果有同情心的人看到他们的惨状也会同情他们,然后选择放过他们,为什么司马光就是抓住他们不放呢?

应该是司马光的迂腐思想在作祟,众所周知司马光是当时的一个保守派,思想自然就没有那么的前进了,在他眼里公主和宦官的爱情就是不被认可的,就是有伤风化的,在这样思想的支配下如果司马光放过了徽柔和怀吉才是奇怪的呢。

不过虽然司马光这件事办的一点也不好,但从他的整个一生来看还是成就满满的,对待人也不错,对待朋友更是真心实意,如果不是《清平乐》的播出,司马光的人设应该还崩不了。

kittyliu

kittyliu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