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也指“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谴责小说名词解释
老米线
“影”,即电影,“视”,即电视。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 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从高度综合的角度对生活作出反映,把一个富有艺术的真实世界的情景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而其他艺术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二,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交叉点上的艺术形象。电影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以人和人的灵魂、人的感情为研究对象和描写对象,具有叙事性。它既常借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又采用文学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这种文学样式兼有电影性和文学性。 电视,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比电影产生的时间约迟三十年。“电视文学”之称,同“电影文学”的名称一样,因文学剧本的出现而得名。电视文学与电影文学比较,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 (1)电视的审美媒介是“屏幕”,而电影是“银幕”。 (2)电视是用摄像机将被摄体拍摄在录像带上,经过较简单的工艺,即可制成电视片。而电影,是用摄影机先将被摄体拍摄在条状胶片上,然后经过洗印、剪辑等工艺过程,制成影片。 (3)电视的欣赏方式是家庭欣赏方式,而电影却是大集体的欣赏方式。由于以上三个差别,致使电视、电影在篇幅长度、题材容量等方面都不同,但用文学反映生活的特点却是相同的。 艺术表现手法 从描写人物形象看,小说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或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物的身世、经历、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爱好习惯等方面进行介绍剖析,而影视文学常用人物的动作、表情、举止、行为、语言等来表现,文字讲究形象化和具体化,很少由叙述者直接出面作客观描述,因为夹叙夹议的文字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在描写上,小说、戏剧可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的描写,而影视文学却不允许作过长的心理描述,只能用高度浓缩的简洁的性格化语言。从艺术表现方法看,影视文学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平行交叉式。 即将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事情交替连接起来,相当于记叙中的“平叙”。 2.对比式。 表面上与平行式相似,但它不是同时发生的事的组接,而是两件具有对照作用的物象或景象的组接,以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3.擒纵式。 故意通过暗示让观众估计下一步发展必在意料之中,结果恰恰相反,使观众出乎意料。 4.对话式。 将上一个镜头某一个人的对话,巧妙自然地连在下一个镜头另一个人物的对话上,使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5.象征式。 将前后两个镜头画面处理得相似,然后加以连接,产生象征意义。 6.渲染式。 把众多性质相同的镜头,积累起来,然后组合,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 7.细节连接式。 通过单一突出的形象、生动的细节来实现转换,推动情节的发展。 8.音响连接式。 以音响为媒介来连接不同的画面。 9.音乐连接式。 以音乐为媒介来连接不同的画面。 10.画外音连接式。 即用画外音来连接不同的画面。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引导解说式,一种是内心独白式。 影视文学的特殊表现手段 根据拍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特别是要了解运动镜头中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拍摄方法。由于不同的拍摄方法的运用,便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也需要不同的艺术手段。如:远景——指拍摄全身人像及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场面,主要用于交代环境和气氛。 全景——拍摄人物与其周围环境或自然景色,表现一个景的全部。 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情形的景,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情形和面部表情的景。 特写——指两肩以上的头部活动,或突出地把所要强调的“物”占满银幕或屏幕。 电视文学作品是涵盖所有用电视手段来表现文学形式的荧屏声画作品,包括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等。它最为突出的外在特征是语言的形象化,即既把文学语言表现的对象转化为可感可见的画面形象,又忠实的还原文学语言。它显著的内在特征则是具有联想性,即在触目可见的声画形象背后富有想象的内涵。因此,在电视节目中,电视文学作品属于相当另类、也无疑是独特的的节目。而其中,电视诗歌散文又是最有代表性的电视文学作品。 一般言之,电视诗歌散文就是文学样式的电视化,即以电视屏幕表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诗歌散文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指文学诗歌散文的电视化表现,它把文学形式的格调、品性和意境用电视特有的艺术手段加以反映,造成动人的艺术魅力。早期的《荷花淀》(散文)、海的向往和《雪梦》(诗),近年的妹妹,永远的遗憾、我看见了大海、残荷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创作。二是指电视表现内容用散文的方式,形式比较灵活,追求意境营造,画面优美动人,后一类形式也可以归类为艺术片的某种类型,但也可以归总为电视诗歌散文。如雾失楼台和朝阳与夕阳对话等。 由于电视诗歌散文是文学和电视手段的结合,因之其艺术表现特征是独特的。电视散文的独特性在于其表现上的"散",以灵活跃动的声画形态造就文学意境;而它的内质则是"聚"--神聚。它和文学诗歌、散文的相通点更多,就是飞扬灵动,神思凝练;而比起其他电视文学形式来,抒情色彩更为浓郁,意境追求更为显明。 1.什么是影视文学? 所谓影视文学是指通过广播电视声画媒介,以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 2.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如何? 从本质属性来看,影视文学首先是文学,它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因而它同其他文学样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共同规律;同时,由于影视文学借助于影视传播媒介,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影视媒介特点。影视文学可以说是古老的传统文学与新兴影视相结合的产物。 3.影视文学形成过程怎么样? 文学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学的样式和类型迭经变迁,由简趋繁,但其表现手法基本是单一的,即运用文字的手段,以文学语言为媒介塑造形象,这种表现手法主要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器官,是一种平面的接收与解读的形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电子技术的发明。电影在从无声转向有声之后,便脱离了它以活动的影像组合来反映现实的幼稚阶段,取而代之的是以蒙太奇的叙述方式进行创作的理性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与传统文学样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文学样式--电影文学便应时而生。 电影文学融合了文学与电影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门类彼此的优长之势,既有“读”的优长,又有“看”的优长,既可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又可作用于欣赏者的听觉。这是以往任何传统文学样式所不具备的。几乎与此同时,广播也借助于无线电波的传送和机械录制的手段,运用声音来叙事,诉诸人们的听觉。广播的这种表现方式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作用于欣赏者听觉的“戏剧”--“广播剧”。广播剧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文学与广播结合从而产生了新型的广播文学。电影文学和广播文学的产生为电视文学的产生准备了基础。电视文学吸取了电影文学形象直观、直接诉诸欣赏者联想的表达方法,形成为具有独特性质的新型文学样式。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影视文学即电影、电视的文学剧本。基本特征主要是:视觉性、动作性和蒙太奇结构。 视觉性,即指影视文学剧本用文学所描写的形象能够鲜明地体现出视觉形象,具有具体、实在的视象性。 动作性,即影视文学剧本对人物的描写是具有清晰、丰富的动作的描写。 蒙太奇结构方式,即指影视文学剧本把许多内容不同、场景各异的画面,按照创作的意图予以组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和节奏等艺术效果的特殊结构方式。
原贴:影视文学名词解释
qingtianwawa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也指“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原贴:乡土小说的名词解释
crystal_
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做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写实主义:
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
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写实主义。与写实主义(或者大致可称为具象主义)相对的概念是抽象主义。
马原的“原小说”
马原式的形式感、叙事方式、语言形式在中国当代小说界变得光彩夺目。马原以他的文本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小说”这个概念,他试图泯灭小说“形式”和“内容”间的区别,并正告我们小说的关键之处不在于它是 “写什么”的而在于它是“怎么写”的。他第一次把如何“叙述”提到了一个小说本体的高度,“叙述”的重要性和第一性得到了明确的确认。
马原的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当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形式主义者,他第一次在实践意义上表现了对小说的审美精神和文本的语言形式的全面关注,并把文学的本体构建当作了自己小说创作的绝对目标。虽然,在中国的文论话语体系中,“形式主义”并不是一个肯定性的正面范畴。但是马原为“形式主义”翻案、正名的决心非常坚决。他意识到“形式”是一个突破口,它最具有“视觉”效果,最能够以感性而直观的方式回应人们对“现代性文学”形象的期待,也最能够摆脱与意识形态的正面冲突。因此,把“形式”极端化而上升为“形式主义”是马原最重要的文学策略。正是借助于极端的“形式主义”,马原的小说具有了“先锋性”,它不仅与传统的文学截然有别,而且与其时大红大紫的新时期主流文学也格格不入。用李劼的话说“马原的形式主义小说向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传统的审美习惯作了无声而又强有力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原的形式主义小说,乃是先锋文学最具实质性的成果。这种形式主义小说的确立,将意味着中国先锋文学的最后成形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的最后完成。”[⑧]这样的评价在今天看来,不免有点夸张,但是在那样的时代却是再自然不过了,在文学界对“现代性文学”普遍的焦虑和狂热的期待中,马原正是那个想像中早该来到的“果实”,尽管有点青涩,尽管有点“难懂”,但是大家还是如获至宝,觉得非常解渴。――这就是告别了旧时代的现代性的文学,这就是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这就是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这就是脱离了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的文学,这就是走向世界的文学,这就是我们所追求和需要的文学。总之,马原提供了关于“现代性”文学的“样板”,回应了“什么是现代性文学”的问题,也满足了那个时代关于“现代性文学”的所有想像。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英雄”,多年之后回想起来,马原自己也难免洋洋得意,“先锋小说实际是继承了西方小说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的现代派运动,就是小说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是小说形式和观念上的一场革命”[⑨]。
马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并不仅仅把“形式主义”停留在形而上和观念层面上,而是力图把“形式主义”落实到“技术”和“操作”层面上,这就使得马原式的先锋小说不仅“好看”,而且还具有了表演性和示范性,这对于急于摆脱旧的文学枷锁,而又对新的文学图式感到茫然的中国作家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马原不仅展示了什么是“现代性”的先锋文学,而且还教会了人们如何去实践这种先锋文学的方式。“怎么写”是马原小说形式主义话语的核心。他对“叙述”的发现和强调,对虚构的重视,都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文学观的诞生。在这种文学观中,“写什么”变得不再重要,与“写什么”有关的在中国主流文学理论中有举重轻重地位的真实性问题、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生活的源泉问题等等都逐步被消解了。而“元虚构”、拼贴式结构、语言的自我指涉、神秘性和偶然性的风格等“技术”性因素开始上升为小说的主体,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开辟了一条“另类的线索”。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文艺期刊七月而得名。它横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是我国新文学史上存在最久的一个诗歌流派。
1937年9月11日,胡风主编的七月文学周刊在上海创刊。取名“七月”,编者是要让读者不要忘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七月,立志把宣传和鼓动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作为这个刊物的光荣使命。以后,胡风先后主编了七月周刊(上海)、七月半月刊(武汉)、七月月刊(重庆)、《希望》月刊(重庆—上海),并主编了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和七月新丛三套丛书。从广义上说,凡是在这些刊物和丛书上发表过诗作的作者,都可称为“七月诗派”的诗人。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原贴:名词解释 寻根小说 等!
奇mama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比较,是一种最自由的叙事性的文学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既能在文中直叙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又能在文中根据情节的发展 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态。总之,它是可以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多角度、多层次— —充分反映五彩缤纷生活的全方位的创作“摄影机”。
http://cache.baidu.com/c?word=%CA%B2%C3%B4%3B%CA%C7%3B%D0%A1%CB%B5&url=http%3A//book%2E55www%2Ecom/xinwen/hangye/610165813591%2Ehtm&p=9c77da16d9c04aee05bd9b7d09429e&user=baidu
原贴:小说的名词解释
乔腾
原贴:小说的名词解释
豌豆上的公主s
要学会写小说,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小说?可以用下面这段话来概括:即运用形象思维,通过 情节、细节,越过时间、空间,调动环境、场景,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反映丰富的社会 生活,以及隐蔽地显示代表作者世界观的主题思想。�
原贴:小说的名词解释
天乐在路上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原贴:小说的名词解释
zhouw0801
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也可以指的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扩展资料: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并证明其艺术魅力的,是鲁迅。但是,无论是鲁迅还是那些后来被称为乡土作家的青年作家,在20年代初、中期都不曾明确使用过“乡土文学”或“乡土小说”的概念,更未以此相标榜。
最早将这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的,是鲁迅1928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后来人们便沿用这一概念指称这一时期的这批作家的创作。
原贴:乡土小说的名词解释
海孒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运动后,国势衰微到了极点,民族危机愈加深重,广大群众对腐朽无能的清帝国已感到无望。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人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称为“谴责小说”。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则代表了这类小说的最高成就,被后人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书共60回,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书中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贪污昏庸,媚外卖国,展开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暴露和讽刺晚清官场的腐败,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1866-1910),全书108回。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是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在近二百多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全书20回。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并着重抨击了那些名为“清官”、“能吏”,实为昏官酷吏的虐民行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但作者对清政府仍寄予希望,所以对资产阶级革命和义和团运动抱敌对态度。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特色,语言精炼准确,形象鲜明生动,在同类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
《孽海花》,作者曾朴(1872-1935),全书30回,附录5回。作品以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穿插了大量官僚、文人的秽闻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失败近三十年间的社会政治、外交、文化、思想状况,对清末黑暗政治的揭露较为有力。同时,小说还以同情的态度赞扬了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活动。作品结构严谨,语言华美,但对秘闻艳事描写过多,表现出低级庸俗的趣味。
原贴:明清四大谴责小说是?
珉珉蓝若
流浪汉小说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它是以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小说。
木子林夕雨路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铭记于心,正在整理答案,请您稍作等待,我会及时回复您~????【摘要】
"流浪汉小说"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铭记于心,正在整理答案,请您稍作等待,我会及时回复您~????【回答】
流浪汉小说是文艺复兴文学独创的小说体裁。它是商业文化的产物,地理大发现和世界旅行的直接后果。流浪汉小说描写城市下层小人物的冒险传奇,旅途见闻,开创了旅程小说的传统。代表作是16世纪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回答】
谢谢【提问】
成人高招试卷答案有不【提问】
很抱歉,这边没有哦。【回答】
这个怎么写【提问】
×××关于×××请示
×××(主送单位名称):
根据×××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请求批复的内容)。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附件:×××
××× (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年××月××日【回答】
这是请示的模板,您可以套一下呢【回答】
无求品自高
历史演义: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出现这个名称。“讲史”原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故事内容侧重於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宋代讲史话本形式上虽分卷分目,但段落标题不甚分明。元代的讲史话本分段及标题比较明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则已分回(则),并用七言单句标题,这是章回小说“回目”的早期形式。以后的演义小说则都采用章回形式。明代是演义小说繁荣大盛的时代,而《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这种繁荣的起点。讲史小说发展到后代为何叫作“演义”,一般认为是由俗到雅的变化。“演义”一词出於晋代潘岳西征赋,是援引古事,敷陈其义而加引伸的意思。明代演义小说题名上常标明“按鉴演义”或“演义按鉴”,以忠於历史相号召。同时又在题名上常标明“通俗演义”,则说明敷演历史故事。但万历年间出现的徵播奏捷传通俗演义,却是写万历间事,这里“演义”概念已扩大,非专指敷演古事。
原贴:历史演义小说名词解释
旭大猴
1、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2、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刘鹗的《老残游记》
4、曾朴的《孽海花》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运动后,国势衰微到了极点,民族危机愈加深重,广大群众对腐朽无能的清帝国已感到无望。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人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称为“谴责小说”。
扩展资料: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书共60回,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
书中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贪污昏庸,媚外卖国,展开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暴露和讽刺晚清官场的腐败,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1866-1910),全书108回。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是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在近二百多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全书20回。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并着重抨击了那些名为“清官”、“能吏”,实为昏官酷吏的虐民行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
但作者对清政府仍寄予希望,所以对资产阶级革命和义和团运动抱敌对态度。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特色,语言精炼准确,形象鲜明生动,在同类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
《孽海花》,作者曾朴(1872-1935),全书30回,附录5回。作品以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穿插了大量官僚、文人的秽闻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失败近三十年间的社会政治、外交、文化、思想状况,对清末黑暗政治的揭露较为有力。
同时,小说还以同情的态度赞扬了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活动。作品结构严谨,语言华美,但对秘闻艳事描写过多,表现出低级庸俗的趣味。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明清四大谴责小说是?
馨馨之火
历史演义小说指的是敷演历史故事的古代长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是从宋元话本中的讲史发展而来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他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演义小说包括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也就是《东周列国志》;还有相传也是罗贯中所作的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原贴:历史演义小说名词解释
《昙花一梦***》
原贴:名词解释 寻根小说 等!
qwerlik
zuilove0bing
上海勇勇
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传统的历史主义在承认客观历史事实存在的前提下,认为历史学家可以通过认真的研究考察,最终完成对于历史真相的真实还原,即我们所阅读的历史是完全真实可信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虽然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也承认有客观历史的存在,但这些理论家们却认为所有的历史书写都不可能真正地达到还原历史真相的目的。
原贴:新历史小说名词解释?
Niennienz
原贴:乡土小说的名词解释
小驴记
原贴:明清四大谴责小说是?
路在脚下
1,作者含沙射影阐明中国当时封建社会逐渐腐败温床根源!
2,揭露无能清政府卖国贼眉鼠眼不见心不烦躁不安娜情欲史上最强势控局长成长史无前例!
3,迫使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加速殖民化!大资产阶级军机大臣功再欣赏!督巡抚念益慈柔杀人不眨眼上下大贪吃蛇争霸王别姬野蛮秘笈!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敷衍了事与愿违抗压帽杀鸡儆猴三棍法黑暗血时代!
4,含沙射影揭露封建统治者科举制达官名士豪庭院深深渊巨口袋妖怪漆黑魅影射屙礁石门头沟沟壑壑雷亭头重脚轻轨迹官各种丑八怪态度恶劣绅士熊猫腻在一起狼狈为奸淫掳掠夺!穷苦劳动人民对当时清政府恨之入骨髓!
5,相关作者大揭露当时历史万恶封建社会一切
权志龙之谷坑岙里湾潭烟飞溶溶血泪奔!反对大鱼吃小鱼封建迷信赖性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命运石之门有强烈忧伤忧国忧民族精神忧患感意识心欲绝!
heiio11
谢邀。概念的由来是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1.《官场现形记》形成年代是清末,共五编60回。该书全面揭露讽刺了晚清官场的腐败,笔锋所及,上自帝王家族、总督、巡抚,下至道台、知县乃至佐杂小吏,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他们卖官鬻爵、克扣军粮、吞没赈款、贩卖人口等秽行丑闻。期间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又把挽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官场中所谓“理想”的封建官僚身上,在思想上表现出改良主义倾向 。小说在写作方法上仿效《儒林外史》又有所发展,不仅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音容体态勾勒出来;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形成于清末,计108回。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全书以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除官场外,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结构全篇,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在中国小说史上开了先河。结构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书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全书结构的主干线,同时又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方法,将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全书繁简适宜,浑然一体。
3.《老残游记》形成与清末,共20回。这部小说是他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小说以游记的形式,以游历为线索,以老残为中心人物,以散文的笔法叙事状物,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小说独特的结构特点。
4.《孽海花》 形成于清末,共35回。这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小说,还具有政治小说特点的长篇小说。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将金汮(字雯青)中状元后在苏州纳名妓傅彩云为妾;后奉命出使俄、德、奥、荷等国,带傅彩云同往;归国后,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云离开金家,赴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后又到天津为妓,称赛金花。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讽刺了那些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同时也热情地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战英雄和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小说中所写之人物,无不有所影射。在具体写作中,作者采用了近代较流行的块状小说结构与传统的网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感人,井然有序,始终围绕主线,时放时收,东西交错,给人留下就像一朵珠花的感觉。作者又工于细节描写,词采华美,寥寥数笔,就能使人物的神态毕肖,故鲁迅称赞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loststh
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 讲述了一群官位或大或小的封建官僚 他们腐败 无能 卖国求荣 百种丑态图 揭露并讽刺了晚清官场的腐败 反映了封建制度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和清王朝向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奴颜态度
索纳塔
谴责小说是指: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
1、《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60回,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联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1866-1910)著,计108回。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除官场外,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3、《老残游记》 刘鹗(1857-1909)著,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共20回。刘鹗本是一位企业家、学问家,并不是职业作家,但其文学家之名却远胜企业家和学问家。这部小说是他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铁英)为主人公,叙写其在中国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和活动,对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残暴昏庸,百姓的贫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尤其着重地对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作者借《老残游记》表达自己对社会、国家危亡现实的强烈忧患意识。
4、《孽海花》 曾朴(1872-1935)著,35回。《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小说,还具有政治小说特点的长篇小说。小说写金汮(字雯青)中状元后在苏州纳名妓傅彩云为妾;后奉命出使俄、德、奥、荷等国,带傅彩云同往;归国后,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云离开金家,赴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后又到天津为妓,称赛金花。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讽刺了那些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同时也热情地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战英雄和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小说中所写之人物,无不有所影射。
zhanyiwei
谴责小说是只指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出现的大量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刘鹗《老残游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孽海花》。
1、《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共有正编20回,续集9回,外编残稿1卷,叙述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所见所闻所为,文笔生动,大受好评。《老残游记》中玉贤(毓贤)和刚弼(刚毅)两位清代官员,实际就是残忍与刚愎的代表。鲁迅在评论《老残游记》时写道:“摘发所谓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
2、《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共60回,体裁模仿《儒林外史》,由一系列独立人物故事连接而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于世界繁华报连载,至光绪三十一年止。直指封建官僚胥吏习性与官场黑暗腐败。整本书中几乎没有善良脚色,只有坏人,书中描述的慈禧太后也承认“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
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又名晚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由笔名“我佛山人”的晚清吴趼人(吴沃尧)所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全书由“死里逃生”在市集上碰到一位大汉卖“九死一生”的笔记展开序幕。“一开始时主人翁为父奔丧,但家族的长辈与父亲的友人觊觎他家的财产。所幸他受到一位旧时学兄吴继之的帮助,之后便在吴继之手下经商,游遍中国各地,借此描写当时乱世的总总现象,最后终于经商失败。书中着重描绘人性的丑恶,尤其洋场与官场中的人、事。
4、《孽海花》
《孽海花》,是清末民初时的作家曾朴自1904年开始创作的中文小说,写交际花赛金花与清末政局。《孽海花》全书写了二百多个人物,从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到达官名流,到下层社会的妓女、小厮、小偷,直至德国的交际场,此书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聩无能、封建士大夫的醉生梦死以及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和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关于谴责小说,现代作家夏志清在19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指出,“古代读书人受到孔孟教育的影响,个个都觉得应该甘为人民喉舌,揭露朝廷、社会上所见到的黑暗现象。但他们生活在皇帝专制政体下,大半变得‘明哲保身’、‘温柔敦厚’起来;也有很多人无意官场,或者官场失意,人变得消极,求个‘怡然自得’就够了;到了晚清末年,专制政体即将瓦解,读书人才真敢放胆写出他们心里要说的话来,所谓‘谴责小说’的盛行,不是没有道理的。
若水之角
“谴责小说,属于中国旧式小说的一种。清末政治局面黑暗,官吏贪污腐败严重,人们觉悟低下,有些作家对这种情况进行口诛笔伐。这类小说写作手法上多用讽刺法,笔无藏锋,文字多为夸张。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四部书,书中讽刺、揭露了动乱的晚清年代的社会现状。
1.《官场现形记》——李伯元(1867年—1906年)
李伯元是江苏武进人,三岁时父亲不幸离世,跟着伯父一起生活。在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就很擅长写诗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但之后考了几次举人都落榜了。主办过指南报、游戏报、繁华报。作品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等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的代表作,共60回。作品所写的正是晚清官场的腐败、黑暗,大到军机大臣,小到管带佐杂,龌龊丑陋的行径都在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重要的是,这本书中写的多是真人真事,只是改了姓名。胡适对这本书做了比较深入的考究,发现里面的大部分材料都可以代表当时的官场实情。慈禧太后听说了这本书,还拿去阅读,看完很是生气,甚至把书中写的人物事迹当成官员的黑名单,开始抓捕调查。
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1866年—1910年)
这本书共108回,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全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九死一生”既是全书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全书结构的主干线,从其为父亲奔丧开始,再到最后的经商失败,这期间所目睹的将近200个小故事,呈现了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状,不仅涉及官场,像商场、洋场、医卜星相等等均有提及,揭露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等等。
3.《老残游记》——刘鹗(1857年—1909年)
全书共20回,是以游记的形式进行写作的。主人公是一名江湖医生,叫老残,书中所写的正是这位主人公在中国北方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有意思的是,这里面所揭露的一些所谓“清官”,事实上却为了邀功升官,不惜虐待民众,扭曲事实,真实再现了当时清朝政府腐朽黑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况。
4.《孽海花》——曾朴(1872年—1935年)
本书共35回,在具体写作中,作者采用了近代较流行的块状小说结构与传统的网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情节。小说以金雯青与傅彩云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揭露了清朝统治的腐朽,同时批判当时封建的科举制度。书中写到了很多才高八斗的知识分子,却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同时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战英雄和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整本书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
毛毛虫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小说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除官场外,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老残游记》 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铁英)为主人公,叙写其在中国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和活动,对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残暴昏庸,百姓的贫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尤其着重地对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作者借《老残游记》表达自己对社会、国家危亡现实的强烈忧患意识。
《孽海花》 小说写的是金汮(字雯青)中状元后在苏州纳名妓傅彩云为妾;后奉命出使俄、德、奥、荷等国,带傅彩云同往;归国后,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云离开金家,赴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后又到天津为妓,称赛金花。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讽刺了那些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同时也热情地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战英雄和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小说中所写之人物,无不有所影射。
樱花樱花
谴责小说,属于中国旧式小说的一种。清末政治局面黑暗,官吏贪污腐败严重,人们觉悟低下,有些作家对这种情况进行口诛笔伐。这类小说写作手法上多用讽刺法,笔无藏锋,文字多为夸张。其时,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导,晚清的小说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形成了晚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则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到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李宝嘉,全书共六十回,包括许多可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书中描写了一群官位或大或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腐败无能,卖国求荣,清晰地再现了一幅清末官僚的百种丑态图,揭露并讽刺了晚清官场的腐败, 反映了封建制度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和清王朝向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奴颜态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是吴沃尧,全书共一百零八回。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记录了主人公坎坷的悲惨遭遇和奇特见闻,反映了发生在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官场营私舞弊、商场尔虞我诈、洋场嫖赌撞骗等丑象处处可见。全书用大约二百多个短小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中法战争之后的二十年间发生在中国的诸种肮脏不堪的现象。
《老残游记》的作者是刘鹗,全书共二十回。小说用记录江湖医生老残在行医途中所见到、所听和所做的方式揭露了官吏的昏庸无能,重点抨击了表面名为“清官”实为贪官们的虚假行为。虽然作者对资产阶级革命和义和团运动 持同情态度,但对清政府仍抱有幻想。这本小说语言,故事生动,在谴责小说中的艺术成就数第一。
《孽海花》的作者是曾朴,全书共三十回,外加附录五回。作品以状元金実青和名妓傅彩云(赛金花)的爱情展开故事,书中穿插了很多官僚与文人的丑恶故事。这部书描写的是同治初年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大约三十年间的社 会政治、文化、外交和思想状况,作者对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变革运动表示同情和赞成。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备考资料-面试备考资料http://sx.zgsydw.com/ziliao/
lemonflying
不想百度百科过来,本人看过几章老残游记,感觉很现实,从老残的视角看的一些景色,能想到当时的齐鲁大地的样貌,老残作为一个算命先生,有本能的慈悲之心,他想象的为官者和现实的为官者形成巨大反差,反应了当时的腐败,人民的悲惨故事。
喵精
原贴:历史演义小说名词解释
makiyo
原贴:为什么乱仑被道德谴责
绿色小妖
原贴:影视文学名词解释
月亮女神
原贴: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