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这是一本有眼泪的老书,但它会温暖你整个冬天
寒风吹起的时候,我们总想看些温暖的故事。
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温暖而治愈的故事。
故事主角是美国一位名叫莫里·施瓦茨的社会学教授,他患有和霍金一样的ALS渐冻症。随着生命迈入尾声,他以前的学生米奇(也就是本书作者)开始走进他的生活:每个星期二,米奇都会飞越七百英里到老教授家听他上课。
那么,在这最后的课堂里,老师和学生探讨的是什么呢?
他们谈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与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
后来,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最后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米奇笔下的“期终论文”——《相约星期二》。
一本有眼泪的老书
实际上,米奇的这本《相约星期二》在图书界已经不算年轻: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创作产物,首次出版于1997年。
可作为一本老书,它曾创造过的“图书界的销售奇迹”依然为众多读者津津乐道——当时很少有人能料到,这本记录一个普通老人死前谈话的书,竟能意外获得成功。
毕竟老教授不算什么名人、总统、宗教领袖等等;而谈论的话题,也只是对平凡人生的细碎领悟。
但就是这么一本“平凡之书”,自出版以来,就在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并被译成了31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了千万册。
而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相约星期二》也走进了美国的千家万户。
影片荣获第52届黄金时段艾美奖“迷你剧/电视电影类”最佳电视电影等多项大奖;由奥斯卡影帝杰克·莱蒙饰演的莫里教授的生死故事更是感动了千千万万个读者!
@狷介有乌青:
在我即将结束的求学生涯中未能碰到这样的老师,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深夜的缘故,看这本书是从头哭到尾的。
@ijihoon:
看到结尾处,慈爱的莫里去世了,我哭了。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一位能与我促膝长谈、探讨人生的老师,幸好有莫里,告诉我这些人生道理。他是一个终身的教师。
一位终身的教师
在故事开场,作者米奇就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电台主持。他热衷于工作上的成就,发疯似的赚着钱,就像一辆运行在最高档速的机械工作车。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自己的老师:莫里教授,身患不治之症,便前去探望。就这样,老师和学生间的最后一段课程开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在学生眼中“可亲、睿智”的莫里教授一开始并没有从事教师行业。
他出生在一个靠救济度日的困顿家庭,生母早逝,父亲从事皮毛业工作,却时常有失业的担忧。
家庭条件的不如意让小莫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在十几岁时,他父亲就把他带到了一家皮毛厂,想让莫里找份工作。可工厂里岗位不多,成年人的工作都没法保证了,莫里铩羽而归。
-“你将来准备做什么”继母问他。-“我不知道”莫里说。
他把学法律排除在外,因为不喜欢;他把学医也排除在外,因为怕见血......最后,这位优秀的教授由于他的缺陷而当了一名教师。
祸兮福之所倚,古人诚不欺我。
当上教师后的莫里怎么样了呢?
他的年龄比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大,可他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却是大部分教师所不能及的;
他不仅会给学生讲授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等书面内容,还能用实际行动让他们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
他的毕业生们会一直和他保持联系,因为他们觉得——“我一生中从未有过像你这样的老师”。
就在他最后的几个月里,有数以万计的学生回到了他身边。
他们来自波士顿、纽约、加州、伦敦和瑞士;来自公司的办公室和内地的学校。他们打电话,写信。他们千里迢迢地赶来,就为了一次探望,一个微笑和一句话。
作者米奇也不例外。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最后十四周,每周二米奇都会上门与其相伴,聆听恩师最后的人生教诲。
那么今天,博库君也从书中摘选了一些“星期二人生课”,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些“星期二人生课”关于生命教育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在莫里教授看来,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自己会死,所以才有肆无忌惮挥霍生命的恶劣行为存在。所以,只有意识到自己会死,并且时刻作好准备,才能在活着的时候更加珍惜生活。
那么,怎么能够去准备死呢?
莫里教授讲了一个有趣的方法:“放一只小鸟在肩膀上”“像佛教徒那样,每天,放一只小鸟在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吗?”——当然,这只小鸟不是真实的小鸟,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真的在听小鸟的说话,如果你能接受随时都会死去的事实——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
因为这样,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明天,都是我们余生的第一天。
关于恐惧衰老
必须承认,对衰老的恐惧困惑着每一代的年轻人。可莫里教授却说:
“那是因为人们过于强调了年轻的价值——我不接受这种价值观”,“我知道年轻也会是一种苦恼,所以别向我炫耀年轻的魅力”。
确实,年轻有年轻的魅力,但年轻大多也意味着迷惘、茫然,和对生活的有限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那般浅薄。”
所有年轻人都应该懂得这个哲理: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关于感情投入
众所周知,我们的文化含蓄内敛的,它告诉我们过于直白会造成不好的感觉,欲说还羞才耐人寻味。
但是,莫里教授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说:要打开水龙头,用感情来冲洗。
“我们常感到孤独,有时孤独得想哭,但我们却不让泪水淌下来,因为我们觉得不该哭泣。有时我们从心里对伴侣涌起一股爱的激流,但我们却不去表达,因为我们害怕那些话语可能会带来的伤害。”
可只有接受所有的感情,让自己去感受、去经历,才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
也只有到那时你才有资格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
要知道,人终有一死,人生的价值本省就在于经历本身。
-END-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即可阅读图书《相约星期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博库图书馆(ID:bookuu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