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代小说某一阶段的特点
[作品]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
西凉王室,群雄逐鹿,强臣环伺; 少帝式微,以身布局,艰难求生。 他因故人之谊屡次救她于危难, 她一生孤绝却以爱还浮屠之恩。 他心如止水,隔岸观火; 她情根深种,肝胆相照。 一朝君心所向,宠冠后宫, 一...
[都市]BH穿越:冷皇的废后
一场意外,让贺兰飘穿越到了…青楼!更令人惊悚的是,身边还围绕着四个妖孽般美男…天啊,为什么会有这样混乱的局面?我为什么会被突然出现在这里,而他们还喊我“皇后”?难道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逛青楼而被人现的皇...
[穿越]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
她,是来自国家情报局9处的超级特工,刺探情报,保护政要,潜入不友好国家进行暗杀任务,样样精通,堪称情报局三千特工中的第一人。他,是帝国的残暴皇帝,冷酷无情,为人嗜血,十足的冷兵器时代战争狂人。当现代美...
游龙
吴祖缃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新选入1995年版高中第五册课本,在人教版初高中全套语文教材中,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仅此一篇,所以值得重视.文章的题目概括了评论的范围,即我国古代小说,重点是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文章第一部分论述发展,溯源导流,线索清晰;第二部分评析"规律",据史立论,要言不烦.
写作特点主要有四.
一,评论精当,一语中的
文学评论要以科学的文艺理论为指导,提出评论者的观点.观点新颖独到而又持之有据,评论才有价值.本文的价值,正在于作者对所评论的文学现象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评析精当,往往一语中的.
关于我国小说的起源,有人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鲁迅先生则认为劳动者休息时"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作者则明确指出:"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对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一般评论者认为这时小说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小说的"雏形".作者则认为:"'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是作为史实记载下来的",还算不上真正的小说.
再如,"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和讲求文采","历史小说走宋代传奇的路子……,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等,都有作者的真知灼见在,而与以往文学史中的观点不同.如《金瓶梅》因有较多的猥亵描写而长期列为禁书,直到80年代才有较深入的研究.作者不仅说它"显示了现实文学的长足发展",而且拿妇孺皆知的《红楼梦》作比较,认为"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这就使读者明确了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在对小说发展源流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4条规律.这是对文学现象所作的理性思考,使文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更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论据典型,以一当十
从文章题目的论述范围而言,可以写成一部专著,作者却大题小作,以简驭繁,仅用4000来字就说清了问题.其原因一是阐述论点精练简洁,要言不烦,二是选择论据少而典型,以一当十.
作者论证第1条规律―――小说来自民间,反映人民意愿时,主要举《三国演义》为例.在这部文人创作的小说成书之前,早有民间的话本三国志平话等在流传. 以《三国演义》为例证明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予,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古典小说重视情节,也是保留了民间创作的特点而形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4303032成的,还拿这一点与外国小说作了对比.
论证第2条规律―――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举《水浒传》为例.先引刘知几的话,指出史传文学的经验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再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无坏处.经过比较,指出《水浒传》是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古典小说,它写人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最后指出《水浒传》使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论证第3条规律―――小说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主要举《西游记》为例.先总述书中所写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难"等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再举两个细节具体说明,一是"小子国",有太监高采为现实根据;二是书中所写魔怪从神佛处来,有锦衣卫的横行霸道为现实根据.再总述"一部《西游记》……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剌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最后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的民族感情,正统观念,也都是现实的反映.《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最富于幻想而似乎远离现实的,证明了《西游记》也立足于现实,其它为群众热爱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
论证第 4条规律―――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而发展极为艰难,作者没有举具体事例,只概括列举两种文化现象:一是"许多伟大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 ".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举家食粥",贫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读到这里,我们也会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还无定论,对《西游记》的作者也时有异见.从这两种文化现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感觉到那些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文章这一部分论述4条规律,主要举了三部小说为例,可以说少到不能再少,而每一个例证都充分证明了作为分论点的一条规律,论据十分典型,论证十分有力,真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三,纵横交织,结构严谨
文章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这篇评论的内容是要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的结构形式.论述发展历程,追根溯源,再顺流而下,按时间顺序,呈纵式结构;概括规律,则取并列式,由主到次,一一道来,呈横式结构.这样,全文纵横交织,经纬互补,结构严谨,线索清晰.
课文第1―7段为第一部分,依时间先后论述小说的发展源流.
第一段明确指出我国小说的起源是神话传说而不是别的,并对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作了界定:"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第2 段指出魏晋南北朝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只是记录史实,严格地说还不是小说创作.第3段先引用萧统文绚序为文学下的定义,再论述唐代应运而生的传奇小说已脱离了历史领域,其代表作长恨歌传李娃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其特点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而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于翰藻",因而唐人传奇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4段指出宋代小说"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可以说是古代小说发展的低谷.后来的历史小说"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第5段论述话本小说的兴起以及话本与小说的不同风格.话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则是经过文人加工进行再创作,而专供人阅读的小说.
第6段论述明清时期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以其代表作《金瓶梅》为例,论述其写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红楼梦》就是沿着《金瓶梅》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而"走到一个辉煌的顶点".
以上6个自然段,从小说的起源,雏形,写到成熟,中落,再发展而达到高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简洁明了,线索清晰.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述中有评.第7段用"大致就是如此"作一简单小结,以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8―16为第二部分,分述4条规律.第8段承上启下,作为过渡.
第9―11段论述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第12―13段论述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第14―15段论述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的.
第16段论述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这一段写得言简意丰,戛然而止.
上述4条规律的论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先评后述,以论带叙.一条规律就是一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论述得有理有据,条理分明.
四,字斟句酌,分寸恰当
与写评论一部文学作品相比,对文学现象的评论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批评活动.因为文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评论的对象是我国古代小说,从上古神话到清末名著,上下数千年;范围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多种小说样式,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何止万千.要评论恰当是很难的.作者凭借深厚的语言修养,精练而恰当地表述了自己从长期研究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其语言的特色主要表现为:10准确周严.如第1段说神话与传说"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这句话强调两者的"同",同到难以分辨.但两者毕竟有"异",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作者用"很难"和"确切"对"划分"严加限制,就不致造成自相矛盾.
又如第14段说"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有了"为群众长期热爱"这个限制性短语,就把论述范围缩小到少数优秀小说,而把多数小说排除在外.在"立足于现实"之前又加"多是"一词,使这一论述更为严密,无懈可击.
再如第15段论述《西游记》中的描写,两次用"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来减轻语气,就比直说"有现实根据"显得分寸恰当,留有余地.
20简洁明了.评论语言多用判断句,为求严密,句式往往较长.作者却常用短句就准确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如: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话都说得语气肯定,简洁明了.正因如此,才使这篇评论有如此巨大的容量.
piglet-tt
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而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文学。
主要是开放性和整体性两大特点。所谓开放性,是强调当代文学在时间上没有下限界定。所谓整体性,则是强调“中国当代文学”在范围上应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文学。
从时间上说,首先存在一个“现代文学”的上限与下限的问题。 关于“现代文学”的上限,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1919年,划分点是“五四”运动。理由是文学与政治应该一致,“五四”运动使整个中国文化得到更新,中国文学的性质当然也发生了质变。这种观点目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很少,但是学者以外的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就是这样教的。笔者给一年级大学生上现代文学课时,第一天问他们现代文学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全部说是1919年。这个观点思路明确,缺点是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还是要去追溯1917年的文学革命和1915年的《新青年》。 第二种是1917年,划分点是文学革命,理由是文学的独立性,强调从文学自身的发展线索来判定时段。目前大学教学体制基本采用这个上限。
张大宝bright
云龙破月,代嫁弃妃,金牌王妃,上错花轿 嫁错郎,妃不可穿:丑妃好撩人,妃不可穿:贵妃未成年,重生之溺宠太子妃,名医太子妃,庶不奉陪,重生之莫家嫡女,侯府嫡女
lili
1.当代文学的类型: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而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文学。
2.当代文学的特点:主要是开放性和整体性两大特点。所谓开放性,是强调当代文学在时间上没有下限界定。所谓整体性,则是强调“中国当代文学”在范围上应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文学。
justcul
从时间上说,首先存在一个“现代文学”的上限与下限的问题。
关于“现代文学”的上限,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1919年,划分点是“五四”运动。理由是文学与政治应该一致,“五四”运动使整个中国文化得到更新,中国文学的性质当然也发生了质变。这种观点目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很少,但是学者以外的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就是这样教的。笔者给一年级大学生上现代文学课时,第一天问他们现代文学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全部说是1919年。这个观点思路明确,缺点是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还是要去追溯1917年的文学革命和1915年的《新青年》。
第二种是1917年,划分点是文学革命,理由是文学的独立性,强调从文学自身的发展线索来判定时段。目前大学教学体制基本采用这个上限。但是这样就等于说现代文学只是新文学,它忽略了通俗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种是1911年或1912年,划分点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理由是现代文学应该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文学,推翻了皇帝,才真正有个人的精神空间。这也是把文学与政治相联系。从通俗文学的发展来看,这个上限倒是一个分界点。但是从文学运动来看,这个年份的意义不是特别突出。
第四种是1898年,划分点是戊戌变法,理由是思想变革是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北京大学一些学者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实际上就是以1898年为起点。谢冕先生主持的“百年文学总系”,挑选十几个年份进行分写作,第一本书就是1898年,谢冕先生亲自写的。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从现代教育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开端。
第五种是1840年,划分点是鸦片战争。理由是在古代与现代之间不存在独立意义的“近代”。这实际是把近代文学合并到现代文学。近代文学是历来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第六种是周作人等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文学是从明朝开始的,理由是个性解放、人的觉醒。这一观点无法在教学上实现,只能当作一种学术参考意见。
关于“现代文学”的下限,分歧倒不是很多。
第一种观点是1949年。这既是正统的,也是大多数人的观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近年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理由是从文学自身来看,1949年没有什么重大事件。
第二种观点是1976年“文革”结束,从新时期以来是“当代文学”。这种观点认为50-70年代的文学基本是解放区文学的延续,应该属于“现代文学”,文革以后才进入了所谓“翻天覆地”的历史新阶段。
第三种观点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此前的文学是以五四精神为主导的,此后进入了以共产党思想为核心的当代文学。
最后一种就是主张不分现代与当代,打破下限,笼统称之为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主张影响很大,实际上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跨越“现代”和“当代”的研究。但是这个主张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认为它忽略了许多应该得到重视的差别。20世纪中国文学实际上的阶段性还是不能回避的。
从空间上讲,“现代文学”的所指经历了范围上的多次变化。从50年代王瑶先生等开创这门学科始,“现代文学”长期指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团结其他阶级参加的新文学。所以各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革命文学占的比重最大,其他文学处于边缘,或者是同路人,或者是受批判的对象。
新时期以后,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边缘和中心开始对换。经过20年的演变,革命文学已经占比重很小,所谓“人性论”的和“具有永恒艺术价值”的文学得到重视。但基本框架还是新文学的框架,而且产生不少新的问题。比如忽略了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斗争,忽略了当年大众的阅读选择,变成一种个别专家趣味等等。
关于现代文学应该不应该包括通俗文学,很早就有过不同意见。严家炎先生与唐弢先生就曾经争论过。严家炎先生认为应该包括旧文学,包括旧体诗词。唐弢先生则强调“现代”的价值意义,反对包括旧文学。但随着学术界对“现代”这一概念理解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包括通俗文学。也就是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学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的先进战胜落后的关系。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了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书在每个10年都专门设立了通俗文学一章。这表明了一个极大的变化。旷新年先生批评这个框架有不妥之处,但这已经是一个趋势。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版现代文学史,也专章讲授了通俗文学。
所以,目前关于“现代文学”这个概念,出现了许多课题。一是在中国20世纪产生了各种文学,如何对待。以某一种价值观念进行取舍后,对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文学干脆不讲,恐怕是不妥的。比如有的当代文学教师不讲文革文学,有的连十七年也不讲。“空白处理”恐怕不是历史研究的最佳方式。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同文学的价值区分。张恨水与鲁迅就是不好随便比较的。要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我们就要回到文学史中去,仔细考察当时的文学生产、流通和接受的状况,包括考察出版、报刊、文学教育和各种亚文学的状况。这样我们或许会尽快找到妥善处理“现代文学”这个概念的方法。
真玉教主
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而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文学。
主要是开放性和整体性两大特点。所谓开放性,是强调当代文学在时间上没有下限界定。所谓整体性,则是强调“中国当代文学”在范围上应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文学。
porou
保证篇篇有质有量,都值得一看,看过的不好的都没有列出来,所以列出来的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呐~~~~
穿越1.《木槿花西月锦绣》,好文,强推,错过,后悔,五颗星再加一颗星。+
2.《绾青丝》,经典,毋庸置疑,很多人都看过,内容不需要介绍。+这个我看过 我也是心中的五颗星
3.《步步惊心》,清穿中的翘楚了,桐华大人的书,还用说?还有《大漠谣》《云中歌》非穿越,却很好看。+这是我看过的觉得最好的穿越文了 不过结局太过凄惨 承受力弱者慎看
4.《独步天下》,跟上面的一起时我最喜欢的两篇清穿,大大对历史的了解以及于真史的紧密结合令人叹为观止,从此,清朝的皇帝阿哥中,我最喜欢皇太极。+这个我刚刚看完 作者太有才了 看完你对于清初明末的历史基本就了了
5.《法老的宠妃》,拉美西斯二世与奈菲尔塔丽,很感人,很浪漫,很纠结......+有人反映这个不咋滴
6.《潇然梦》,架空文,“要我相信他背叛我,除非我死。”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三人之间的友情。
7.《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新发现的文,很不错,女主很强悍,男主更有看头。超好看。+
8.《11处特工皇妃》,与上文同为潇湘冬儿的文,内容同样很震撼,场面很壮观呐~~真的很好看。+
9.《三救姻缘》,不算长,不过脍炙人口,大大文笔很强。
10.《爱莫能弃》,跟上面的应该是同一人所写,又虐又温馨。应该说这两篇的亮点在于作者,文章语句很经典。
11.《美人殇》,不一样的董卓,不一样的吕布,董卓的神情让明明知道历史的人都感动到流泪。太好了。
12.《笑倾三国》,曹操,枭雄的柔情。不过,让我最感动的还是郭嘉,死的时候伤啊......
13.《美人劫》,相比较而言,大大的这篇文没有前两篇写的那么让人触动,不过,瘦死的骆驼还要比马大呢,高手的作品本身就处在一个高层次上。
14.《何处金屋可藏娇》,看名字也知道,是刘彻与陈阿娇,我觉得是“金屋”篇里写得最好的,刚开始有点不够成熟,后面渐入佳境,配角的故事也很感人。15.《穿越之陌上花》,虐,纠结,很多陷阱跟伏笔,所以大大想象力很丰富,女主很强。
16.《歌尽桃花》,轻松的文,不过情节很好,大大文笔好,句子很经典。17.《落花时节又逢君》,蜀客,人妖仙神,浪漫唯美,很不错。
18.《穿越与反穿越》,这部书名气挺大,不用多说,忒好看了,轻松幽默。19.《永夜》,桩桩的书,还用说,肯定好书,角度比较特别,从男入手,值得看。
20.月在回廊 新月如钩,轻松,搞笑,但是并不是小白恶搞。
21.续红线,跟书生那一段写的很好,其他的几段没有这么好,而且有点儿拖沓,不过,也是比好些穿越文好多了。
22.有缘千年来相会2第二部要比第一部好,所以先说第二部,不过还是应该从第一部看起,了解人物关系。穿越人都是优秀人呐~~
23.《寻找前世之旅》及其续集,宋姬物语等,vivibear的作品,很不错,但是似乎还是有点趋于小白了,呵呵,不过很好看,单看销售量就知道啊,卖了很多......
24.《绿红妆之军营穿越》金子的文,很经典,金大真是个人才,怎么就能句句搞笑句句经典呢?
25.《芙殇》,虐,不过女主真是顽强,屡虐屡翻身......
26.穿越之兰柯一梦,《穿越之第一夫君》很好看,简短精干。
27.《跨过千年来爱你》,温温淡淡,清清慢慢,处处平淡,却处处亮点。28.月沉吟,从小就虐,长大了就强悍了,大大很有功底,恩。不过写的有些不像穿越了。
29.三个强人的穿越之旅,典型早期穿越,幽默搞笑,消遣可看,不错。30.《叶飘零》,虐吧,没有最虐,只有更虐。于晴的 顶之
31.《玥影横斜》,应该属于,淡淡温情篇吧,不过很好看,文笔也不错,但是总觉得不是很出彩。
32.蔓蔓青萝,典型穿越文,故事情节不错,网络排名也很高,书友反映也相当热烈。
33.皇后重生,我最早看的穿越文,当时觉得无比经典,看得热血澎湃,因为第一印象的关系,所以评价怕不是很准确到底经典到什么程度,总之能让人至今念念不忘,应属良品。
34.后宫风云之铿锵玫瑰,也是早期看过的文,评价同上。35.望天,这本书真不错,虽然前面有些小白或者不成熟的地方,但后面越写越好,真的很好看呐~~不是耽美,真不是。
36,《天生凉薄》,温温淡淡,感情却很浓郁醇香,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然而情节却也相对紧凑,描写人之间至真的亲情,友情......
37.夕阳红,我是康熙的奶奶,大大文笔不错,故事轻松,挺好看。3
8.《凤囚凰》,这本书不错,容止很强大——这是大家一致的评论。真是太好看了,以前怎么没发现,呵呵。
39.《小女花不弃》,这部是桩桩的书,两人穿越,很新颖啊。。
40.传说中的《梦回大清》,《醉玲珑》,《第一皇妃》等,个人不感冒,但网上反映相当不错。 《梦回大清》和醉玲珑都看过 个人觉得都值得一看 尤其是梦回大清和步步惊心写的是同一个时期 此外还有《瑶华》也是写那个时期的清穿ps老有人说没有梦回 这不这呢么
41.《大明江湖宅女记》,好像又叫与艳少同眠,女主很幽默,很喜欢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文笔幽默,嗯...最主要的是女主幽默,很经典。
42.《红杏泄春光》禾早。此文慢节奏,风格温温淡淡,很细腻,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杜拉拉发达史”女主从身无分文到...恩...也不是很有钱啦,不过,感觉很真实,一步步走出来的,男主很晚才出现,没什么勾心斗角。
43穿越千年去爱你《若爱只是擦肩而过》《终难忘》别人推荐 好像是什么三部曲
44《不负如来不负卿》好多人像我推荐这个 应该不错吧
45拈花一笑嘴流景别人推荐 4
6《且试天下》多人推荐
47鸾 我的前半生 我的后半生多人推荐 48《逃嫁新娘》
49《神仙也有江湖》
50《仙侠奇缘之花千骨》不是穿越 懒的改了
51《庆余年》《新宋》给十个星再不加这个 估计要被骂死了 正在看 好多人推荐
52《秀丽江山》好像是和独步天下一个作者 这么强大的作者 写的文一定也很强大 53绝色堵妃《满朝文武爱上我》
54你是我心里的烙印
55宸宫
56明回 步步生莲 朱雀记
57红颜一笑四倾国 燕倾天下
58孤芳不自赏
N、女尊文
1.弄儿的后宫
2.《遇见》
3.蒹葭曲,很温馨很温馨很温馨,简单的故事,却不会单调,一对一的。4..《太平》,书闲庭的文,文笔很不错的,故事比较大气。应该是目前看过的女尊里最有水平的了吧。
5.潇洒如风。虽然是NP,但是并不是那种让人反感的滥情文,女主万千宠爱,没有那些尔虞我诈的纠结,亲情写的很温馨,很好看。
6.随意传奇。。女主不强势,不像一般的女尊文那样是男人的天,让男人依靠的,不过也不是那种小白小女人,故事很轻松。
7.《长生》书闲庭。。这部书实在是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女主原是女尊世界的人,后穿越到男尊,厄,故事很新颖,再加上大大的文笔,所以,很好看很好看。
百合文
1,新女驸马,GL,挺好看,就作品本身来说。文笔不错,百合文里算是不错的了。
男穿的,种马文,其实我不喜欢种马文,相信是女生就不喜欢,但就作品本身来看,还不错,看多了女性的,偶尔看一下换换口味。
1.《回到明朝当王爷》
2.《变天》,男生写的书,还是很大气的。
4 《极品家丁》别人推荐
5不完全变态别人推荐
6三国后黑别人推荐
7《史上第一混乱》别人推荐还非让我加描述 我没看过啊 不过应该是好文 好多人都说好
8梦幻王朝《商业三国》别人推荐
9《少年丞相世外客》放错地方了 是正常的穿越
10《许仙志》
11《兽血沸腾》
12《三国董卓大传》
非穿越
1.《乱世太子妃》,一个美男子泛滥的时代,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化身萧卷,演绎红豆相思情,乱世红颜飘零。。
2.《大漠谣》及其姊妹篇《云中歌》,桐华作品,前篇霍去病与狼女,后篇其女与汉昭帝刘弗陵。
3.《红颜乱》争夺红颜,一位红颜搅乱天下风云,纠缠英雄铁魂。这个有看过除了结局有点蒙 算是不错的古装
4.《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唐七公子的,神神之恋,实在是超喜欢大大的文笔风格。
5.《兰陵缭乱》倾国倾城的兰陵王,谱写一曲闻名世界的兰陵王入阵曲。vivibear作品。
6.九州·华胥引1唐七公子。真是好看,好看好看,文笔风趣,语言精辟,能搞笑能虐心,大大太有才了。
7.《岁月是朵两生花》唐七公子。唐七的文,最让人喜欢的是风格,这部是都市言情,也是超棒的。
8.《兽妃》,周玉。“你有帝王权,我有万兽归!”就是冲着这句话看这篇文的,很喜欢男女主角势均力敌的文章,这样看着才有劲儿。作者文笔还不错,尤其是打斗场面,很精彩,扣人心弦,但是,男主动不动就亲女主抱女主,太频繁了,我不喜欢。不过,总体来看,很好,恩...有点儿长。
9.《祸国》,作者十四阙。这本书写得很有水平,我只能说作者很有才,满文的伏笔跟阴谋,作者大人想象力太丰富了,不过,倒也使得故事不是那么的柔情,人与人之间感情过于淡薄,可是,文笔是真的很不错。。
10.两个前夫一台戏,轻松搞笑的文,真的很经典啊,哈哈。
11.《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人笙箫默,校园文,超级甜蜜浪漫的,呵呵。。12.废物降尤物.这部倍儿搞笑,能让你笑的肚子疼,不过不长,权当消遣啊。。13.斩情丝西西东东。重生,非穿越,女主复仇,比较纠结,那段感情真的很可惜,明明那么爱。可是,即使是局外人看着,也找不到他们能够回到从前的理由。
本人补充14《烈火如歌》1 2部 明晓溪的作品 一般的书 我是不会看过第二遍的 这个我一共看了三遍
15 天舞青梅天舞瑶英那文笔 那情节作者不愧是浙大的老师 有深度
16《唐宫外传》 有点记不住情节了 就记得书挺好看
17《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巨长 第二部到现在还没写完 作者写的很大气 男主人公 相当的牛B 男生都会很爱看的小说 我同桌看完说挺爽
19大宫 后宫之甄嬛传
20《昆仑》
很喜欢的一两部动漫
1,吸血鬼骑士很喜欢吸血鬼,大概是看了vivibear的寻前之后开始的吧,不过即使喜欢也是如叶公好龙般的喜欢,某天真的遇见一个吸血鬼,我肯定第一个晕过去。不过,吸血鬼骑士真的很不错。
2,黑执事好像是部耽美动漫,很纯的耽美,也很酷,画面也相当唯美。
再说几篇普通但超好看的小说或者说名著,跟大家分享,
1,都梁的《血色浪漫》,《亮剑》,看书的感觉绝对不一样,而且电视剧也有改动。
2,《白鹿原》,反映新旧社会更替时期的文学,是名著,以我看小说的性子都喜欢看的名著,那就说明真的好看。
3,《狼群》,刺血巨著,写一中国大学生被迫成为了一名特种兵,很血腥,很刺激,很精彩,很经典,很好看,看吧。男生应该超喜欢吧,我爸和我弟都捧着看了好久。
4,子弹上膛,《冰是睡着的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好像都是刘猛的书,太好看了,反映铁血男儿,铮铮铁骨中的正义和忠诚。看了就觉得最可爱的人,还是当兵的人。
5,《狼图腾》,相信不用我介绍。
6,《明朝那些事儿》,重磅级,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当年明月大人太有才了,那么枯燥的历史让他讲出来,简直比最经典的小说还精彩,不看后悔一辈子,呵...没有爱情 纯纯的历史 我没想到我能看进去
7,沧月的《曼珠沙华》,《风玫瑰》,《血薇》,《忘川》,《护花铃》,《沧海》,《夜船吹笛雨潇潇》,《帝都赋》,以及镜系列,等等等等,沧月大人的书,怎一个经典了得,太好看了,华丽丽的唯美,朦朦胧胧的伤感的江湖。还有《大漠荒颜》沧月基本是出一本跟一本
8,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胡兰成的作品文字很是迤逦,妖艳,半古文,半白话,读来让人回味无穷,风格自成一体,很多大家对他的文评价很高。文章读来总有种看《红楼》的感觉。至于《禅是一枝花》就还是算了吧,研读不了,费劲儿。
9,《人生若只如初见》,不作者安意如,每句诗,每句话读来都像是在欣赏一副隽永的水墨画,或华丽的油彩画,亦或是一处山水,一方建筑,她从背景,从故事中诠释诗词,让人回味。
10.三毛的书都不错,文字很美,可以从书中看出,三毛是个很可爱的女人,睿智,活泼,甚至有些古灵精怪,最喜欢《撒哈拉的故事》和《雨季不再来》,后来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部书从她的丈夫荷西去世开始写,那时候的三毛已经再不是那个精灵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女人了,她失去了生死相依的人,所以以后的书就比较压抑了,比如《万水千山走遍》,看得出三毛抑郁并且憔悴,所以最喜欢的还是《撒哈拉的故事》,充满了生机和对生活得热爱。
11.藏地密码1-7.解密西藏那些悠远,神圣,隐秘的存在和故事。我很喜欢,对西藏的那份神秘的美丽很向往,所以很喜欢这样的书,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12买海豚的女孩张小娴的成名作 很多台湾那种少女小说 都有这本书的影子 还有于晴的小说写的挺好
13天堂往左 深圳向右 成都 今夜请将我遗忘 慕容雪村的书 这两天刚刚看完 有点色情有点暴力 不过很现实
青春校园类
1《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听名字就注定是个悲剧 但是过程还是很逗乐的 作者是特贫的那种女生 总是用特轻松的语气叙述一件特沉重的事 让你看的也很是纠结 不知道该哭该笑
2年华似无效信落落的书 写的就是我生活的中的写照 我想也是大多数女生都经历过的经历 两个要好的女生 一个耀眼一个暗淡 一个活在另一个的光环下 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还有《如果声音不记得》落落的书都是那种淡淡的情感 看了又很难释怀
3《理工大风流往事》男生写的书 嗷嗷贫 有点色 挺有意思《恰同学少年》有点和这个类似 但是没这个好
4《门背后的天堂》 又一个悲剧 看的时候很纠结
5《校服的裙摆》《小妖的金色城堡》《左耳》《沙漏》《十年》《离歌》 饶雪漫的青春各种疼痛 校服的裙摆之前的作品都可以忽略不看了 沙漏之后的作品就有点鸡肋了 个人觉得从左耳之后有点江郎才尽了
6《梦里花落知多少》 《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郭敬明的书 夏至未至我很喜欢之后出的书也会看 感觉都是不不失望也不兴奋
7《第三种爱情》朋友说好看
留言中的经典 我会持续添加 喜欢穿越的朋友 赶快留言吧 推荐更多好书
表姐開始用繁體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我想应该是通俗的特点
CookicLin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吴祖缃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新选入1995年版高中第五册课本,在人教版初高中全套语文教材中,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仅此一篇,所以值得重视.文章的题目概括了评论的范围,即我国古代小说,重点是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文章第一部分论述发展,溯源导流,线索清晰;第二部分评析"规律",据史立论,要言不烦.
写作特点主要有四.
一,评论精当,一语中的
文学评论要以科学的文艺理论为指导,提出评论者的观点.观点新颖独到而又持之有据,评论才有价值.本文的价值,正在于作者对所评论的文学现象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评析精当,往往一语中的.
关于我国小说的起源,有人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鲁迅先生则认为劳动者休息时"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作者则明确指出:"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对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一般评论者认为这时小说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小说的"雏形".作者则认为:"'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是作为史实记载下来的",还算不上真正的小说.
再如,"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和讲求文采","历史小说走宋代传奇的路子……,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等,都有作者的真知灼见在,而与以往文学史中的观点不同.如《金瓶梅》因有较多的猥亵描写而长期列为禁书,直到80年代才有较深入的研究.作者不仅说它"显示了现实文学的长足发展",而且拿妇孺皆知的《红楼梦》作比较,认为"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这就使读者明确了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在对小说发展源流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4条规律.这是对文学现象所作的理性思考,使文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更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论据典型,以一当十
从文章题目的论述范围而言,可以写成一部专著,作者却大题小作,以简驭繁,仅用4000来字就说清了问题.其原因一是阐述论点精练简洁,要言不烦,二是选择论据少而典型,以一当十.
作者论证第1条规律―――小说来自民间,反映人民意愿时,主要举《三国演义》为例.在这部文人创作的小说成书之前,早有民间的话本三国志平话等在流传. 以《三国演义》为例证明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予,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古典小说重视情节,也是保留了民间创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还拿这一点与外国小说作了对比.
论证第2条规律―――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举《水浒传》为例.先引刘知几的话,指出史传文学的经验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再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无坏处.经过比较,指出《水浒传》是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古典小说,它写人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最后指出《水浒传》使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论证第3条规律―――小说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主要举《西游记》为例.先总述书中所写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难"等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再举两个细节具体说明,一是"小子国",有太监高采为现实根据;二是书中所写魔怪从神佛处来,有锦衣卫的横行霸道为现实根据.再总述"一部《西游记》……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剌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最后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的民族感情,正统观念,也都是现实的反映.《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最富于幻想而似乎远离现实的,证明了《西游记》也立足于现实,其它为群众热爱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
论证第 4条规律―――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而发展极为艰难,作者没有举具体事例,只概括列举两种文化现象:一是"许多伟大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 ".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举家食粥",贫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读到这里,我们也会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还无定论,对《西游记》的作者也时有异见.从这两种文化现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感觉到那些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文章这一部分论述4条规律,主要举了三部小说为例,可以说少到不能再少,而每一个例证都充分证明了作为分论点的一条规律,论据十分典型,论证十分有力,真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三,纵横交织,结构严谨
文章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这篇评论的内容是要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的结构形式.论述发展历程,追根溯源,再顺流而下,按时间顺序,呈纵式结构;概括规律,则取并列式,由主到次,一一道来,呈横式结构.这样,全文纵横交织,经纬互补,结构严谨,线索清晰.
课文第1―7段为第一部分,依时间先后论述小说的发展源流.
第一段明确指出我国小说的起源是神话传说而不是别的,并对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作了界定:"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第2 段指出魏晋南北朝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只是记录史实,严格地说还不是小说创作.第3段先引用萧统文绚序为文学下的定义,再论述唐代应运而生的传奇小说已脱离了历史领域,其代表作长恨歌传李娃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其特点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而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于翰藻",因而唐人传奇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4段指出宋代小说"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可以说是古代小说发展的低谷.后来的历史小说"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第5段论述话本小说的兴起以及话本与小说的不同风格.话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则是经过文人加工进行再创作,而专供人阅读的小说.
第6段论述明清时期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以其代表作《金瓶梅》为例,论述其写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红楼梦》就是沿着《金瓶梅》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而"走到一个辉煌的顶点".
以上6个自然段,从小说的起源,雏形,写到成熟,中落,再发展而达到高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简洁明了,线索清晰.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述中有评.第7段用"大致就是如此"作一简单小结,以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8―16为第二部分,分述4条规律.第8段承上启下,作为过渡.
第9―11段论述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第12―13段论述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第14―15段论述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的.
第16段论述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这一段写得言简意丰,戛然而止.
上述4条规律的论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先评后述,以论带叙.一条规律就是一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论述得有理有据,条理分明.
四,字斟句酌,分寸恰当
与写评论一部文学作品相比,对文学现象的评论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批评活动.因为文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评论的对象是我国古代小说,从上古神话到清末名著,上下数千年;范围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多种小说样式,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何止万千.要评论恰当是很难的.作者凭借深厚的语言修养,精练而恰当地表述了自己从长期研究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其语言的特色主要表现为:10准确周严.如第1段说神话与传说"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这句话强调两者的"同",同到难以分辨.但两者毕竟有"异",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作者用"很难"和"确切"对"划分"严加限制,就不致造成自相矛盾.
又如第14段说"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有了"为群众长期热爱"这个限制性短语,就把论述范围缩小到少数优秀小说,而把多数小说排除在外.在"立足于现实"之前又加"多是"一词,使这一论述更为严密,无懈可击.
再如第15段论述《西游记》中的描写,两次用"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来减轻语气,就比直说"有现实根据"显得分寸恰当,留有余地.
20简洁明了.评论语言多用判断句,为求严密,句式往往较长.作者却常用短句就准确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如: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话都说得语气肯定,简洁明了.正因如此,才使这篇评论有如此巨大的容量.
兔子王2012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青白与橙灰
古代十大美男:潘安、宋玉、子都、宋文公、嵇康、卫玠、韩子高、兰陵王、慕容冲、孤独信
(这是一种说法);韩子高、周小史、董贤、潘章、安陵君、龙阳君、秦宫、张幼文、曹肇、弥子瑕(这是第二种说法)
古代十大名剑:承影剑、纯钧剑、鱼肠剑、干将剑、莫邪剑、七星龙渊剑、泰阿剑、赤霄剑、湛泸剑、轩辕夏禹剑。
古代十大名妓:苏小小、薛涛、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婉、李香君、赛金花、小凤仙
古代十大名将:孙武、吴起、李靖、孙膑、韩信、李世民、岳飞、曹操、陈庆之、白起
古代十大阵法: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古代十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谢道韫,武则天,上官婉儿,薛涛,琴操,李清照,朱淑真,秋瑾
关于这些人物,你可以百度搜索一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tongbaby
2.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4.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5. 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6.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7.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小说,如四大名著,另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bastbo
在路上ing
游懒懒
2、中国古代爱情小说最重视情节的描写。
3、中国古代爱情小说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反世俗情结。
4、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很多篇章充斥着色情描写、因果报应和封建说教。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爱情小说具有其时代特点和绝对的中国特色
zhx-无疆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古代爱情小说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中国古代爱情小说来自民间的,反映当时的生活和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爱情小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无论是早期志怪类的《搜神记》、《太平广记》,还是其后的《牡丹亭》、《紫钗记》、《红楼梦》等,无一不是来自民间的流传,然后经过作家想象、着笔、润色后成为优秀的作品,集中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和生活实际。 如“三言两拍”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这些独占鳌头的精品更加是民间生活的直接反映。
2、中国古代爱情小说最重视情节的描写。
文人与民间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中国的爱情小说发展到明清时期后,重视情节的特点更加的明显了。 相对于《搜神记》、《太平广记》等书中的志怪爱情小说,明清时期的《牡丹亭》等小说更加需要强调用情节来吸引人,重要的是描绘人物;小说决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的细腻描写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3、中国古代爱情小说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反世俗情结。
中国自古遵循夫唱妇随、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这些封建伦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性对于爱情的追求,所以,在生活中鲜见的一些反世俗情节就很自然的出现在了文人笔下的爱情小说里了。 象早期的《莺莺传》里男女相爱还遮遮掩掩、红娘牵线,反世俗的程度还浅。 到了明清时期,小说里自由恋爱、私定终身、相约走天涯的内容层出不穷。如:《醒世恒言》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喻世明言》里的《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小说里对于男女爱情的描写对于世俗而言基本不可接受,根本有悖于封建伦理道德。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舍生忘死。 而《红楼梦》里描写的真挚爱情更加是对世俗封建的剧烈叛逆。
另外,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烈,小说中神鬼纠缠、狐仙出没,这实质上也是作者让一些在现实中不可能作到的事情,通过艺术夸张和浪漫想象,在梦境、鬼神与超现实中实现,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很显然,中国古代爱情小说里反世俗的成分是很重的。
4、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很多篇章充斥着色情描写、因果报应和封建说教。
中国的小说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两者之间难以介定,但是无一例外的是,在小说里都容易把神话传说里的因果报应反映到情节中去。 好人好报,恶种恶因的情节经常是中国爱情小说的基本结局。如董永遇仙传里的董永心地善良终究抱得美人归,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李甲中途薄幸最终人才两空,柳遇春善心赠银最后金钱复回。 这样的因果报应的写法,其一是符合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传统心理;其二是由小说作者本人的封建文人的地位所决定的。 因此,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很多篇章充斥着因果报应和封建说教是必然的,也是普遍的。
中国古代爱情小说里很多篇章中都有色情内容的描写。其原因有二,第一是由于古代小说本身就是以市井街坊为传播途径的。因此,艳色的描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是小说既然描写爱情,那么涉及必要的男女和合内容时,部分封建文人不免会有炫耀文笔的手段,描写、题诗是普遍的手法。 象《太平广记》、“三言两拍”等作品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可以理解。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爱情小说具有其时代特点和绝对的中国特色。至于古代爱情小说很多篇章文辞华美,《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中有很多令人赏心悦目,反复吟唱的千古名句。 但是,这并不是中国古代爱情小说所特有的,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普遍特点。 因此,在总结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特色时不作为重要一点来归纳。
钱多多-摄影师
一、来自民间。所谓的“街谈巷语”,“刍荛狂夫之议”。
二、内容庞杂。民间所议,包罗万象。
三、形式短小。不单是篇幅短小,多为残丛小语式,[2]而且内容也是多见于“小道”、“小知”,于经世治国
的“大道”、“大知”相对。
四、雅俗共赏。“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内容大抵或托古讽时,或记古托事。托古的仿百家而浅薄,记古的近史典而谬误,包罗万象而不足推敲。
·鴕鴕_❤
某某人ABC
肥肥安大王
国传统史学历史悠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主要由以下特征:
一是十分重视修史,各类官修、私著的史书不计其数,为中华文明的连续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以追求信史为目标。先秦史官即强调“书法无隐”,到后来的秉笔直书,讲求事实,是古代正直史家的优良传统。
三是以经世致用作为史学撰述的宗旨。中国传统史家很重视史学的道德教化、引导向善的功能。
原贴:古代史书的特点?
奚小灰
(1) 笔记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承 先启后的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志怪”和 “志人”的两种文言小说,因其多是当时 文人信笔记录的各种见闻,也被称作笔记 小说。 志怪,指记录神仙鬼怪的各种传说 故事,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兼叙山 川、地理、异物、奇境、神话、杂事等的, 以张华《博物志》为代表;也有记载神仙 传说的,以葛洪《神仙传》为代表。志人, 指记录人物言行片断的轶事小说,以南朝 宋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此 类小说更多地秉承史传记载人物事迹的 传统,并在崇尚清谈的风气影响下形成。
(2) 唐传奇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这 类小说往往以“记”或“传”名篇,作者以 史家笔法“传写奇事,搜奇记逸”,故谓 之“传奇”。 留存于今的唐传奇作品主要 收录在宋初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 中,内容多为神怪、爱情和豪侠之事。其中 以爱情小说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柳毅传 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
(3) 话本小说
宋元时期小说创作的发展,使中国古 代小说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时出现 的用白话写成的话本小说,结束了此前中 国古代小说仅有文言小说的单线发展局 面,中国古代小说从此呈现出文言白话双 线发展的趋向。
宋元话本以爱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 成就最高。 其描写对象由帝王将相、才子 佳人转向平民,大量的商人、店员、小手 工工业者成为小说的主角,作品的思想观 点和美学情趣相比前代有很大变化。 话本 小说的最大成就是语言。它摒弃典雅的文 言,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大量吸收群众 口语,朴实生动,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 力,为白话文学开辟了新纪元。 现存的宋 元话本作品,主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 《清平山堂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等 书籍之中,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错斩 崔宁等。
。
宋宇fish
流水迢迢(经典中的经典 错过可惜 这篇结局不好,但是确实很精彩)香蜜沉沉烬如霜( 文风和三生三世很像 很搞笑 但是不小白 个人更喜欢这一篇) 大雪满弓刀(绝对的好文 但是有点短 喜欢男女主之间的互动) 芊泽花(很虐 但是言语很感人,男主可以说是个妖孽 很残忍 冷酷 女主是个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小女子 穿越的)侧妃不承欢(有点虐吧 我很喜欢男主重情重义 深沉稳重 女主是一个谈然 很有主见的人 武功很高 男主为了一个有恩与自己的女配 差点害死的女主 还让女主误会 架空 )云裳小丫鬟(一点点温馨 一点点心酸 男主一直追着女主跑 但是女主却心有所属 其实也就是女主对爱情的无知 不懂罢了 最后及时发现 女主很可爱 但是给人一种对任何事都云淡风轻的感觉 男主属于狂放不羁型的 但是很深情 一点也不花心)错妃诱情(还可以吧 和上面两篇是一个人写的,也是有点虐)和亲公主(真的很搞笑 也很温馨 穿越的)几度红尘醉(仙侠的 还可以 一个是狂妄自大,深情专一魔界少主, 一个是拔去女主情根的天帝之子。三人被贬下凡后的纠缠)只想拥你入 焰娘( 女主让人心疼 有点短) 风烟引 美人在侧花满堂 三千鸦杀 失踪的王妃 (这是最近看的 都错)都是一兆左右的,短点的就300K 喜剧结局 都没有太多的人物 出不多都是主角之的互动 有几篇文笔绝对的好,其他的也不差。
原贴:古代小说?
noentry
越来越不懂司令
小晕
穿越时空之神偷
为情字煎熬
弄玉风云
凭风舞
女皇陛下的笑话婚姻
七娘
淇水泱泱
芊泽花
倾城逝
俏皮王妃酷王爷
倾泠月
清夜凝冰
时空恋曲
人生难得穿越一回
三救婚姻
苏肉难寻
王爷的弃妃
孤月行
凤求凰
凤囚凰
穿越只为遇见你
穿越千年你那来爱你
穿越之绝色赌妃
笑纳了,决不是从网上copy的
桃之妖妖
女: 卓缦(卓:有优秀之意。珑:有玲珑之意。)
菲瑶(菲:花草的香气很浓,给人阳光感。瑶:泛指美玉。)
夙慧(早有的、天生的智慧);
砚璞(美石)
男:欧诣(适合那种比较阳光的男生)
莲殇(莲: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殇:有悲伤、死去之意。给人以孤傲敢。)
【感觉自己很麻烦,我直接列出来好了= =;】
日轩
岳麓
星睿
宸萌
风肃
花磊
雪栖
月奴
百里夙
凨(风)熙歌
柳诚幕
苏流云
花倾落
萧揽袂
钱多多(噗——好吧我在恶搞……)
苏忆瑾
夏染蝶
宫初月
慕惠瞳
韩溪泠
枫黛云
莲云锦
夏初言
苏浅瞳
沫朵薇
湛昀姝
夙槿刖
赫连翩阡
黄浦栩羽
百里无箬
轩辕谦和
慕容流火
慕容怡香
慕容乐(yue)姗
满城风絮(= = 这个名字是我在自娱自乐……)
【下面自己冠姓吧…………^_^】
平绿、盼香、觅风、小霜、雪萍、半雪、山柳、谷雪、靖易、白薇、梦菡、飞绿、如波、又晴、友易、香菱、冬亦、问雁、妙春、海冬、半安、平春、幼柏、秋灵、凝芙、念烟、白山、从灵、尔芙、迎蓉、念寒、翠绿、翠芙、靖儿、妙柏、千凝、小珍、天巧。妙旋、雪枫、夏菡、元绿、痴灵、绮琴、雨双、听枫、觅荷、凡之、晓凡、雅彤
【脑袋短路了……想不起来了……】
原贴:古代小说。
草言树语
非穿,非女尊,非BL,
很好看。
本人看小说无数,就属这本最最最感人,好看。
不看后悔
附点简介吧。
这个女人真是神医? 出言不逊、尖酸刻薄、稀奇古怪, 望着他的眼睛里,还有怨恨与不甘, 偏偏,又那般多才, 投他所好,偶尔温柔, 他就仿佛听见心动的声音, 最后身份曝光,众人惊讶, 原来真是冒名顶替。 不是神医,不是木先生, 那么她是谁? 她到底是谁?
绿茶丝语
从时间上说,首先存在一个“现代文学”的上限与下限的问题。
关于“现代文学”的上限,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1919年,划分点是“五四”运动。理由是文学与政治应该一致,“五四”运动使整个中国文化得到更新,中国文学的性质当然也发生了质变。这种观点目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很少,但是学者以外的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就是这样教的。笔者给一年级大学生上现代文学课时,第一天问他们现代文学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全部说是1919年。这个观点思路明确,缺点是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还是要去追溯1917年的文学革命和1915年的《新青年》。
第二种是1917年,划分点是文学革命,理由是文学的独立性,强调从文学自身的发展线索来判定时段。目前大学教学体制基本采用这个上限。但是这样就等于说现代文学只是新文学,它忽略了通俗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种是1911年或1912年,划分点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理由是现代文学应该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文学,推翻了皇帝,才真正有个人的精神空间。这也是把文学与政治相联系。从通俗文学的发展来看,这个上限倒是一个分界点。但是从文学运动来看,这个年份的意义不是特别突出。
第四种是1898年,划分点是戊戌变法,理由是思想变革是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北京大学一些学者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实际上就是以1898年为起点。谢冕先生主持的“百年文学总系”,挑选十几个年份进行分写作,第一本书就是1898年,谢冕先生亲自写的。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从现代教育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开端。
第五种是1840年,划分点是鸦片战争。理由是在古代与现代之间不存在独立意义的“近代”。这实际是把近代文学合并到现代文学。近代文学是历来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第六种是周作人等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文学是从明朝开始的,理由是个性解放、人的觉醒。这一观点无法在教学上实现,只能当作一种学术参考意见。
关于“现代文学”的下限,分歧倒不是很多。
第一种观点是1949年。这既是正统的,也是大多数人的观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近年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理由是从文学自身来看,1949年没有什么重大事件。
第二种观点是1976年“文革”结束,从新时期以来是“当代文学”。这种观点认为50-70年代的文学基本是解放区文学的延续,应该属于“现代文学”,文革以后才进入了所谓“翻天覆地”的历史新阶段。
第三种观点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此前的文学是以五四精神为主导的,此后进入了以共产党思想为核心的当代文学。
最后一种就是主张不分现代与当代,打破下限,笼统称之为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主张影响很大,实际上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跨越“现代”和“当代”的研究。但是这个主张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认为它忽略了许多应该得到重视的差别。20世纪中国文学实际上的阶段性还是不能回避的。
从空间上讲,“现代文学”的所指经历了范围上的多次变化。从50年代王瑶先生等开创这门学科始,“现代文学”长期指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团结其他阶级参加的新文学。所以各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革命文学占的比重最大,其他文学处于边缘,或者是同路人,或者是受批判的对象。
新时期以后,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边缘和中心开始对换。经过20年的演变,革命文学已经占比重很小,所谓“人性论”的和“具有永恒艺术价值”的文学得到重视。但基本框架还是新文学的框架,而且产生不少新的问题。比如忽略了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斗争,忽略了当年大众的阅读选择,变成一种个别专家趣味等等。
关于现代文学应该不应该包括通俗文学,很早就有过不同意见。严家炎先生与唐弢先生就曾经争论过。严家炎先生认为应该包括旧文学,包括旧体诗词。唐弢先生则强调“现代”的价值意义,反对包括旧文学。但随着学术界对“现代”这一概念理解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包括通俗文学。也就是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学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的先进战胜落后的关系。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了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书在每个10年都专门设立了通俗文学一章。这表明了一个极大的变化。旷新年先生批评这个框架有不妥之处,但这已经是一个趋势。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版现代文学史,也专章讲授了通俗文学。
所以,目前关于“现代文学”这个概念,出现了许多课题。一是在中国20世纪产生了各种文学,如何对待。以某一种价值观念进行取舍后,对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文学干脆不讲,恐怕是不妥的。比如有的当代文学教师不讲文革文学,有的连十七年也不讲。“空白处理”恐怕不是历史研究的最佳方式。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同文学的价值区分。张恨水与鲁迅就是不好随便比较的。要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我们就要回到文学史中去,仔细考察当时的文学生产、流通和接受的状况,包括考察出版、报刊、文学教育和各种亚文学的状况。这样我们或许会尽快找到妥善处理“现代文学”这个概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