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最好的作品那可不好说,金庸的作品虽然就那14部,但至少10部堪称经典。如果非要其中之一,非常痛苦的掐来掐去,就算《天龙八部》吧,个人认为天龙算是几乎容金庸所有作品之大全吧。
古龙的作品也很痛苦的掐了之后,算小李飞刀系列《多情剑客无情剑》《英雄无泪》《天涯·明月·刀》飞刀·又见飞刀等等的吧,如果你要我把这一系列还要掐,那就《多情剑客无情剑》《英雄无泪》吧,要是你还让我掐,我就跟你急……。这个系列的每一部可说是古龙的巅峰作品。
梁羽生的每部作品都比较类似,《萍踪侠影录》算是经典。
金小Uknowxi
古龙的小说使刀,金庸的使剑
金庸的雨历史结合较好,古龙的基本没什么历史背景
金庸的主人公都相当的叛逆,古龙的则比较忧郁
o(∩_∩)o...,自己的总结啦,我也很爱武侠的
初夏`微识
意境——
金庸:主要是阐述一些学术范围内比较大的概念如“XX主义”等;通过主角的视角看待一些现实问
题,其中贯彻比较强烈的是“民族主义”、因此被提及较多、意为善的事件都很“爱国”,但是到了天龙八部和鹿鼎记这开始有了“和平主义”和“现实主义”二者在其间;主要是为了表述某种价值观。
古龙:主要是阐述自己对于人生和武侠的理解,其实古龙更像是一个武侠世界中的人,通过“武侠这个介质”来描述自己的观念,无所谓善恶、无所谓正邪,只有谁的意志更坚定、更强烈;当然,故事中的悬疑风格也是金庸故事中绝对没有的,他比较完美的把悬疑和武侠、悬疑和人物性格结合在一起,比如一些陷阱和计谋能够很直接的传达某些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也是古龙描述人物、活化人物的一种常见方式。
总得来说,金庸更“大众”一些,描述的都是“台面上”的问题,表达的都是“官方”意见。主角都更“艺术化”一些。古龙更“小资”一些,描述的都是“自己的”的问题,表达的都是“我的”意见。主角都更“个性化”一些。
武功——
金庸和古龙为什么都被视为大家,而他二人从没有读者会觉得风格类似的感觉?因为金庸在武功描述上偏重于“实”,结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一些概念如“内功”(其实类似与道家所说的炼精化气、炼神还虚、元婴等概念,佛家也是如此),“步法”(著名的如凌波微步,典型的参考了类似八卦、易经的概念),但金庸的武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高下之分,内功强的学武功快而且更厉害,招式更精妙的更厉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用来描述金庸的武功基本无错。
而古龙的武功则更加“玄妙”一些,主流的如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没有什么武功秘籍,极少数经常出现的武功秘籍如嫁衣神功也比较玄妙,武功的基本构成即“内功”和“外功”在古龙小说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古龙的武功永远是“意志与信念”,谁更强,谁就能赢,输赢与否与武功高下并没有太大关系,跟当时双方的心理动态有更大的关系。而且“秒杀”这个概念在古龙小说里比较多,如果“秒杀”不成功则“成仁”的可能性很多,更多偏向于“玄妙”、“意志”、“意念”有关;
综上述诉,其结果,古龙的小说改编的片子很少有成功的版本、而且即便改编城电影或电视剧、剧情改动也很大,而金庸的片子基本很少有改动、也更好拍一些。主要是金庸“实”而古龙“虚”;
如果要比喻的话,金庸比较像孔子,而古龙比较像庄子。双方思想和价值观完全不同。
梁羽生,看过的作品不多,只有云海玉弓缘、冰川天女、七剑少数几部;连白发魔女都没看过····,不过梁羽生的作品更接近于传统武侠和新武侠的过渡,很多东西都是在尝试,而且显得很生硬,可能还受传统武侠的影响较大,剧情和写作方式并没有很实在的“新武侠”样子;反而因为时期关系,他的作品有不少都影响了金庸和古龙,因此把他和金庸、古龙做比较有点不妥。
李清清lisa
分类:
按照 剧本应用范围,可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动画剧本,微电影剧本,微动漫剧本等,小说剧本,相声、小品。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还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者不适合演出,动作性不够。被成为"案头剧""书斋剧".欧洲19世纪的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创作过很多这种戏剧形式的诗歌,但只能提供阅读,不适合上演。所以在戏剧创作中,剧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应该在剧本的创作中处理好剧本的文学性和舞台性。因为戏剧演出才是最终目的。没有演出和观众的戏剧谈不上是戏剧。
特点: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 元杂剧以“折”为单位, 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
条式结构
众所周知,传统的戏剧结构是根据主题、人物性格来组织戏剧冲突和安排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段。它是戏剧创作的重要一环,是按照戏剧规律来结构剧本的。由于生活本身是有节奏有规律向前发展的,反映在戏剧冲突上的结构必然形式一条由冲突动作所引起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亦即启承转合的情节链,而且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种结构的特点,表现在分场上。整个戏就是一场一场的戏组成的,若干场戏组成全剧,而且每一场有一个小高潮,若干个小高潮形成大高潮。 传统的戏剧结构,既然是以戏剧冲突的发展为依据,又少不了冲突对立两个方面贯穿经络的对立人物和一个中心事件。因此,它是纵向发展的,不妨称之为条式结构。
团块结构
团块结构, 顾名思义,它的情节是横向发展的,是同纵向发展的条式结构大相径庭的。它几乎全剧没有明显的大高潮,因为它不是以外部冲突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物意识活动进行结构的。还有一些剧作,全剧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没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更看不到冲突对立到底的人物。有的只是几个生活片断或几组不规则的情节。这些剧作,在场景之间毫无因果依存关系,在结构上显得很不规则,然而它又“形散而神不散”,段落之间却具有十分讲究的必然内在联系。通常都不分场和幕,所以称其为无场次戏剧。这是由不同题材内容和不同作家的构思所形成的。
团块结构,当前流行的有如下两种形式:
1、散方式结构。这种戏剧结构类似文学的一种 体裁——散文的结构形式。这类剧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开,又自然而然地结束。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发人物的真实情感。它写事写人只选取几个看似零散的侧面,但却能做到“ 形散而神不散”。这类剧作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场与场之间没有必然的依存关系;特点之二是没有强烈的高潮和结束;特点之三是没有完整的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中心事件;特点之四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时序横向发展,很少用“闪回”,属于时序结构。
2、心理结构。这类剧作的 戏剧结构就是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在叙述方式上不同于条式结构,也不同于散文式结构,后二者一般均按时间顺序进行。心理结构则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当下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进行。所以也叫时间交错式结构。它的特点:其一,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物内在感情的剖析,以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它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没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戏剧高潮。甚至连时间顺序也不规则,更多的是人物意识活动。其二,追求叙述上的主观性。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以此进行布局和剪裁。 这种结构之所以不遵循时间顺序,把如今和过去互相穿插起来,并能让观众理解,是依据了这样一条原理:人物心理活动(回忆、联想、梦幻等)是不受 时间、空间约束的。
作用:
本创作归属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 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各省直辖市主管部门备案部门申请登记,数字作品形式的著作权归属也可以通过各各种协会自办的第三方登记中心或有可信第三方支撑的能够证明作品备案存证时间的机构,也可以选择融合和集成各种数字版权技术和权威时间戳 公证处公证等可信第三方群支撑的支持的 大众版权认证保护平台 进行自主存证和首次发布智能认证,取得作品归属权初步证明,需要时,通过司法鉴定,增强证据的法律效率是核心保障。这种方式很多欧美国家盛行多年。
格式:
每个场景都以这样的格式:
第 N 集
场景1, 地点:( ……)时间:(…… )天气(环境):(……)
该场景内的情节简要说明(200字以内):(……)
角色名字:(可以用粗体也可以用斜体,但要统一): 如下文: -奔翔-
[动作说明] (动作说明需加大括号),如果可以需要突出主观镜头或客观镜头,在动作说明前如果是角色的动作,则需要在动作说明前将该动作内的主要角色动作置于动作说明之上。
如:-奔翔-
[镜头里出现一双大大的脚。镜头向上仰视,显出主人公大大的形体,身着西服装束,手提着小小的公文包。保持镜头平行后移,以主人公的动作表示他在行走。]
对话:对话格式为:奔翔:对话内容
如需特殊说明,可在对话后用“[ ]”加动作。
其他说明:每一页代表动画片的1分钟,不管这页长与短,到下一分钟全部换页。
注意事项:对话不能书面语言,需要富有幽默,对于剧本,若没有对白也要让观众看明白说什么。
huge_treasure_is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heryl.
查、熊二人各有千秋。古龙注重抒情,笔法多奇谲跌宕。金庸大器挥毫,人物刻画独具神韵,故事情节十分丰富,而且因其博学多才,其作品包罗万相,已不仅局限于武侠,可谓雅俗共赏,说是通俗小说的一代宗师也不为过。
sherlock0890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
应该将"戏剧文学"和"戏剧"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分开来,这是我们在进入戏剧文学文本解读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戏剧文学文本,通常称之为"剧本",是与诗歌、散文、小说相并列的一种文学文本样式,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作为文学文本,剧本具有可以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审美价值,可以发表,可以出版,自然也可以供读者阅读、鉴赏和研究。所以,在西方传统的文学体裁的分类概念中,"戏剧文学"一直是作为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相并列的第三大文学类别而被人重视的。
不过,与诗歌、散文、小说仅供读者阅读不同,剧本毕竟是供戏剧演出用的文学"脚本"。好的剧本应该具有双重的价值,即文学的价值和戏剧的价值。而且,戏剧文学与其它文学样式的区别,也就在于它的戏剧价值,剧本首先是属于戏剧的,它的戏剧价值应该是首要的。
戏剧文学文本既然具有双重价值,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文本构成必然地要受到戏剧艺术本身的影响。它必须受制于戏剧艺术,这是它在显示自身文学价值的同时也使自己具有戏剧价值的保证。从文本阅读的角度看,剧本的阅读以及对于剧本价值的判断,相应地也必须考虑到剧本戏剧价值的因素。因此,对于戏剧艺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剧本解读来说,也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二、戏剧的基本特征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是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当然也是一个符合戏剧艺术的基本风貌的认识。一部剧作的演出,总是一次集体劳动的成果:剧作家提供演出脚本即戏剧文学文本,美术家、化妆师、灯光师通力合作完成舞台布景的设计、人物的造型等,音乐家(乐师)完成戏剧音乐、唱腔的创作,而演员则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来展示整个剧情。在这里,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类型相互融汇,既取消了各自的独立性,又通过它们自身具有的不可为其它艺术所替代的独特作用的发挥,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是在"外在的综合"和"内在的综合"两个层面上发生的。无论从"外在的综合"来看,还是从"内在的综合"来看,戏剧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的是演员和观众,以及一个可供演员表演的空间即舞台。戏剧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它的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作为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使它必然地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由连续的"动作"构成的戏剧事件,即剧情,同时,它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即舞台上完成对于剧情的展示。从具体文本的实际形态来看,一篇小说和一首歌也都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也包含一个相对明晰的时间段落,但是,从理论上说,小说和诗歌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只要可能,它们的篇幅甚至可以无限度地延长。但一出戏却不能没有时间限度地无休止地演下去,它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耐性和演员的承受力,因此它必须被限定在一个人为的、被硬性规定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之内。同时,虽然戏剧展示的剧情于小说叙述的"故事"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们都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过一定的社会生活事件的艺术化的表现,但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小说的艺术空间的开放性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开放性是大体一致的。而戏剧则永远必须面对生活空间的无限开放性和演出空间的有限封闭性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戏剧只能展示宜于被直观展示的内容。
综上所述,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艺术的综合性、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和由此而来的时空限制性。
相应的,戏剧文学文本具有的戏剧价值,也集中在有效地突出戏剧的表演性和处理好时空关系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来。
JX
不明白你是问金庸写这几部小说的时间排序还是书中所写内容按时间排序。只好都给你解释一下了。 按金庸写小说的时间来排: 1955 以「金庸」为笔名,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一年,奠定武侠文学基业。 1956 《碧血剑》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 1957 写《射雕英雄传》连载於香港商报。 1959 《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创刊号连载。《雪山飞狐》连载於《新晚报》。 1960 撰写《飞狐外传》。 1961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3 撰写《连城诀》。《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5 创作《侠客行》。 1967 创作《笑傲江湖》。 1969 创作、发表《鹿鼎记》。 1970 写《越女剑》。 1972 《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按书中内容排序: 一.春秋时期 1.《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 二.北宋后期 2.《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 三.南宋中后期 3.《射雕英雄传》: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怀胎到铁木真逝世) 4.《神雕侠侣》:公元1239年-1260年(杨过出场到蒙哥归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张三丰90岁到张无忌22岁)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计是明朝中期 因为有武当派,而且书中官职是明朝的,并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还 有在《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7.《侠客行》:明朝 因为有武当派,并且书中好象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 8.《碧血剑》: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从10岁到20岁) 六.清朝 9.《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 鳌拜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为1670年,韦小宝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归隐,那是1689年 10.《书剑恩仇录》:公元1756年前后 因为《飞狐外传》中赵半山曾对小胡斐说过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红花会抓住过 11.《飞狐外传》: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飞狐》推算,从胡斐13岁到17岁 12.《雪山飞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阴历) 书上开头就写了“这是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 13.《鸳鸯刀》:清朝 书上倒数第二段写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连城诀》:清朝 这个没什么大道理,因为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有辫子,这可是金庸授权的,而且从 官职、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马啸西风》:清朝 原因和前面的一样,书上插图中的男人有辫子
momoyu
梁羽生是这三个人中最早开始写的,和传统的古典小说比较接近,文章中时不时有诗词出现,但是他也有很多不足:1,虎头蛇尾,往往开篇很吸引人,越写越平淡,最后草草收尾。2,武功单调,正邪太分明,什么 修罗阴煞功 好多大坏蛋都会的终极大招3,一招一式太罗嗦,读过的人都知道。
古龙和梁羽生在武功上有鲜明的对比,古龙的小说往往一招定局,强调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往往心理素质决定一切。他的小说人物个性鲜明,但有的也太鲜明,以至于 变态 ,刻画人物心理比较成熟。缺点在于 中后期写的小说一直在“求新”,自己最后把自己推上了绝路,看《白玉老虎》就知道了。
金庸是集武侠小说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小说步步经典,人物,性格,武功,无一不充满想象力,中西合璧的特色,他的小说往往开局平平,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你会发现,你想的太简单了!金庸尤其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这在杨过,萧峰等人身上都可以看到。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和历史的联系:梁羽生部部小说都有历史背景,但是他一般是虚构历史事件,把小说融入其中。金庸则是把小说情节直接代入历史真实事件中,往往可以以假乱真!古龙的小时不太强调历史因素。谢谢,打字累死我了。。。
wls
纯手打希望采纳啊!
他们的书已经看了很多遍了,现在看来,还是意犹未尽。金庸细腻,古龙豪放。
跟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金庸富裕,古龙穷点,看他们写吃的就能看出来,
古龙来回也就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金庸的小说中,凡是讲到吃的地方都毫不马虎,什么场合吃什么菜,直让人看得垂涎欲滴。
金庸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
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寞。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
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其写作技巧相当高明。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
古龙刚开始写书还模仿金庸呢!
古龙的小说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
。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
。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个人更喜欢看古龙多一点,他对人性的解释我很赞同,也很喜欢。
咿丫哎丫
其实,你要是看网上的评论,平和的也有,偏激的也有!确实你本身是什么迷就自然偏向谁了。
但是,我说个观点。我感觉大家其实没发觉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
你看两个大师的作品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风气不同,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思想灵魂不同!
金庸骨子里面的就是中庸大气!就如同中华文化一样!这一点与我们长久以来的儒家思想紧密挂钩!所以感觉上读者很舒服,而且就算是本身是金庸迷也可以享受其他作家的作品,因为中庸!
可是古龙迷,绝对是纯粹的古龙迷,喜欢古龙的绝对不会喜欢金庸!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什么?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么?
那么我们中华民族问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真正的糟粕!儒家文化是政治家统治和奴化人民思想的工具!这一点你可以从金庸小说中明显发现!无论如何,就算是写武侠,侠也是为了政府的侠,而不是为了百姓,为了正义的侠!而且所谓的正义也便得乌烟瘴气!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被现在人认为是正面政绩的原因!
而古龙迷不是说排斥的是金庸,而是排斥的是腐朽的儒家思想,跟金庸没关系!因为金庸跟我们一样是糟粕的牺牲品!
我不是说儒家文化不好,而是儒家文化跟宗教思想一样,被政治家控制,把有利于人民却不理统治阶级的部分去掉了,就形成了今天的儒家文化,完全变质,孔子要是知道都得诈尸!
所以,两位大师的作品,从文学上讲,金庸完胜,但是从思想上和符合小说两个的含以上,就古龙作品就不只是完胜那么简单的事了。
特点就是,金勇代表了腐朽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奴化后的思想。古龙代表着一群依靠自身魅力无视禁锢的一群超人!但是他们不可能生活在现实中!
蹦跶蹦跶
金庸先生精通中国史学,他的小说风格奇幻,他也是佛学的精通者,在{天龙八部}中多次出现关于佛教的典故。
他想象力丰富,塑造了中国武侠史中的经典英雄形象,他们大多没有缺点,这也是他小说中的弊端。
古龙小说悬疑百出,引人入胜。他所塑造的人物英气逼人个性十足,但他的小说背景不太分明,而且他对情感描写不太擅长。
总的来说两人各有千秋。
sang_shu_shang
我个人觉得金庸的小说是按照传统的套路去写
一个天赋少年为了报仇
学了一身本事
最後杀了仇人
小说有历史有背景
但许多都不符合常理
但古龙
写的没有历史背景
没有朝代
主人公常是一个孤儿
没有亲人
只有一些朋友
哲理性要比金庸的强很多
freeskier
古龙和金庸小说的差别在哪里?这个问题非常好,讨论性十足,那么由我为大家解答,下面烦请大家跟随我来看一看吧。
1、历史背景差别金庸先生的小说,都具有历史背景,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末清初,详细交代朝代。给人一种浓厚的代入感,而且贴合历史朝代发展,引人入胜。古龙先生的小说,几乎没有朝代,让人能够展开无限联想,具有更强的想象空间。
2、主角的差别金庸小说的主角,都是从零开始的,从小的时候,如何学习武功,如何拜师学艺,如何遇到奇遇。慢慢成长为一代大侠,详细介绍主角的成长历程。古龙小说的主角,出场就是无敌状态, 如小李飞刀李寻欢,或者快剑阿飞。这些主角的童年,古龙都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3、武功的差别金庸小说武功千变万化,有种仙气飘飘的感觉,金庸小说不仅注重内功,同样注重外功。古龙小说武功的描写,都是比较干脆的,招式虽然不多,但是却让人无法忘怀。
4、风格的差别金庸先生的小说,通常都是叙事,一步一步引人入胜的,包含很多古诗词和历史朝代,让人能够清晰感受到一股人文气息。古龙的小说,悬疑更加出彩,伏笔比较多,让人目瞪口呆,超出你的想象。古龙小说风格,擅长制造紧张气氛,先高后低,制造紧张的气氛,让人意想不到。总结:金庸和古龙两位武侠宗师,他们的小说百看不厌,我也曾看过无数遍,现在依旧在看,每一次都能领会新的东西。很难说谁写的更好,这就好比吃饭,有的人喜欢吃包子,有的人喜欢吃饺子,总之学无止境,认真学习,快乐生活就可以啦。
良良子123
他们的代表作很多,金庸的有《碧血剑》、《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古龙的有《楚留香传奇》陆晓凤传奇《三少爷的剑》《萧十一郎》等。梁羽生的有《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
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第一人,他写作的每一部长篇武侠小说都是精品。只选其中最好的五部:
1、笑傲江湖。
政治寓言,堪称金庸的最高水平。除猪脚智商跟坨屎一样外,其他配角均塑造十分成功,如任我行、左冷禅、向问天、方证、冲虚、东方不败等。
2、射雕英雄传
正能量满满的武侠作品,也是金庸封神之作。小说艺术性一般般,但故事性却天下无敌。男主角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重新定义了中国传统侠文化;女主角娇俏可爱,聪明无双,是诸多读者的女神。五绝、七怪……每个人物都十分丰满。
3、鹿鼎记
虽是小说,无数人却把它当做历史,可见金庸笔力之深厚。
本书对官场和江湖的剖析,均入木三分。主角很出彩,配角更出彩,陈近南的明知不可而为之;洪教主与夫人的映射……实在是精彩。
美中不足的是,过于美化康熙。
4、天龙八部
三大主角的设定,以及中途倪匡的代笔,让本书颇为失败,但这部小说却写活了最牛的男主角乔峰,堪称武侠小说中最完美的男主角。
至于开挂狗虚竹、花痴段誉,绝对是败笔。
5、连城诀
写尽人性的丑恶,典型的暗黑系武侠作品,故事性不高,艺术性极高。
梁羽生著述颇丰,他的文笔都极好,文字非常优美,部分段落可以当成散文阅读,历史功底也比金庸更深厚,但小说的故事性却良莠不齐。
1、云海玉弓缘
梁羽生最好的一部作品,羁傲不逊的金世遗是梁羽生塑造最成功的男主角。偏激的厉胜男让人颇为扼腕;幽谷有佳人的谷之华总是那么惹人爱。
2、七剑下天山
最成功的群像小说,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出色。
3、白发魔女传
大女主小说。
4、冰川天女传
也算是大女主小说,冰川天女与金世遗更合适。
5、萍踪侠影录
梁羽生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亦是梁羽生本人最满意的作品。
古龙:
1、风云第一刀
情节曲折动人,不仅是一部阐明武学真谛的作品,还是一部写尽人间世态炎凉的人情历史画,更是一部触动社会现实,探索人生哲理的警世名著。堪称古龙最高水平作品。
2、白玉老虎
无间道版的武侠小说,记录的是大风堂、霹雳堂及唐门的斗争故事。
这本书虽然没有结尾,但就是最好的结尾。
3、流星蝴蝶剑
有些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这本书中对于“武”的描写非常的少,甚至几乎没有出现过武功的招式名称和对武器的描述。
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人性的探讨和对自由的追求。塑造最出色的人物,当然还是律香川和老伯。
4、绝代双骄
绝代双骄应该是古龙形成独特风格前,最高峰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套路与金庸、梁羽生的作品有些相似,故事性极高,但缺乏古龙风格。
5、陆小凤系列
这个算武侠版侦探小说。
Livia
No.1不是故事的故事 没有结局的结局 本不应该是故事,却偏偏成了无法舍弃的经历,也许只是一回眸,一浅笑,便是一生的故事 都以为他们会长相私守或分手,却只是淡然离去,似乎没有结束却再无下章 只能一声叹息后留给我几个不眠之夜 No.2酒入愁肠 古龙笔下的人,侠客喝酒,小人喝酒,男人喝酒,女人喝酒,穷人喝酒,富人喝酒...却都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无非一杯浊酒就可以湿透人的前世今生 NO.3诗化语言 他总能用几句诗词清楚的交待环境,简短的句子总像一片迷人的沼泽让人欲罢不能 一、金庸笔下的武功描写并不单纯指武功本身,它其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武功,使用不同的兵刃,他们便有着不同的武功境界,同时也有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二、“恰到好处”是中国哲学上的崇高境界。要做到“恰到好处”,必须要历经人生的各种磨炼,就如同一块璞,它得要经过千万次的打磨,才能成为美玉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向人们展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将璞打磨成美玉的过程。 三、金庸笔下的种种武功描写,非常独特,同时并不离谱,各有一定的道理可讲。这是因为,一方面,金庸重视武功的描写,因为作品中有很多矛盾,很多问题,要靠武功的打斗去化解、去解决,没有武功是断然不行的。但金庸同时又强调了武功的局限,因为武功并不是万能的。 四、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外松内紧,也就是心态的松弛与精神的集中相结合。这就在有意无意之间,获得了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共同性,分别综合了二者之长,而扬弃了二者之短,在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就是金庸笔下的武打为什么能够雅俗共赏,好看而又耐看的原因。 五、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同一般,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还是表现在武功描写方面的不同流俗。在金庸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武功,都做了个性化、艺术化的处理。 六、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武侠小说中,武打固然牵涉到人的生死荣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但武侠小说中的武打描写又是供人欣赏,供人品味的。对此,金庸是想得透,放得开,写得好,他笔下的武打是于严肃之中见活泼,于真实之中见趣味。
麻烦采纳,谢谢!
混在里约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言归正传。再后来,古龙也意识到这样奢侈的描写并不能写出快乐来。于是他试图彻底的转变。
于是便有了《欢乐英雄》。
在后面的评论中简要分析《欢乐英雄》的得失及从写作手法上评论两大家的作品。欢迎继续阅读,谢谢。
《欢乐英雄》是一部完全崭新的作品。
在这部书中,古龙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式来诠释快乐的含义。完全抛开生活上的享受,而升华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四个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在物质上是不堪一提的,但是他们的友爱,他们的互相激励于生死与共足已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于对于郭大路于燕七的爱情描写也是情多于爱(也许这正是许多人不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于我心亦有憾焉)。对王动和红娘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在书中我们隐隐可以看到大仲马的《三剑客》的影子,但是这也无碍于它成为一部新颖独特的作品。
但是此书最成功之处还不在于此。
古龙在此书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他几乎完全摆脱了理想主义的多年来加给武侠小说的束缚,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即使在他过去的作品中——尽管他曾尽力去表现——都没有做到。
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但是他至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钱的问题。
这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书中古龙化了极重的笔墨去描写缺钱的烦恼,及挣钱的艰辛。主人公任侠的个性注定他们无法留住手中的钱,而他们偏偏又是一穷二白。这是一个矛盾。我一向认为,唯有矛盾才是一部好小说的真正主题。
这种经历无疑是古龙亲身所经,唯有如此,他的刻画方才如此传神动人。这种描写虽然也曾在他其它作品如三公子的剑(一个注:此处疑为《三少爷的剑》)等中略有提及,但是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去刻意描写过。读到此处,不由得我不拍案称绝,为古龙叫好不已。
这种描写,不单在二流的小说作家的作品中决不会有,以浪漫主义为己任的金庸无疑也不会去描写(在《侠客行》的开头部分曾经有一些迹象,可惜未能深入,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描写,使古龙此书的初衷被击得粉碎。人类的悲哀在于,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外在的敌人,却绝无法战胜自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古龙此后不久的悲剧结局。呜乎,倘若古龙再多在几年,非但武侠作品将有重大突破,而今日之武侠界也不致衰落如此,使所谓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以至于魔幻主义作品横行于世,而我们所看的武侠仍为数十年前之武侠。此天数如此,诚应大哭三声。吾之悲情,无言可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一古训在这里再次得到体现。古龙始终没有看清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悲意的主要原因。这原因绝不是他所认为的,而在于两个字。
“真实”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金庸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他的不真实性;而古龙的作品给人一种压抑的享受,则在他的真实性!
古龙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曲折。社会现实的阴影在他的心中有太深的印迹,使他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而进入自己的理想王国。
尽管他尽力去表现理想的世界,但是他的潜意识却总是让他一次次回到现实当中。
他一方面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他却又具有一个优秀的武侠作家所必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矛盾。他的这种矛盾,注定使他一方面无法成为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的严肃文学的作家,另一方面,又使他无法成为娱乐文学中的理想大师。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使他在武侠世界中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地,使他成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独一无二的“婉约派武侠”文学的大师。他的成就即使不是绝后,至少也是空前的。他的这一成就足以使他在武侠界,甚至于文学界成为一代巨匠。
他潜意识中认为,他的作品中必不可少对现实的反映,这使得他的作品无疑有一种凄艳的美。这种美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但却不忍接受。
他的大侠的概念与我们的所谓大侠的概念相去甚远。他的大侠是《史记》中的那种勇士,而我们的大侠则是神仙式的人物:首先,必需拥有随时为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精神;其次,必须拥有顽强不屈的宁可被打死,也不肯作出哪怕是口头上的让步的意志;再次,必须拥有诚实纯朴,即使对敌人也不撒谎的品德;再次,必须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把握大节,能够喊出几句豪迈言语则更好;再次,对待爱情必须严肃认真,从一而终,这一点极其重要;再次,必须有很好的运气,怎么打都不能死,关键时候必须有奇迹出现……
因为,我们习惯于将书中的大侠看作我们自己的化身。
书中的大侠能否符合自己的评判标准,往往成为某些人评价一本书是否好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人在评价一本书时,首先对书中的人物的品质从头到脚大骂一通,然后得出这本书写得太差的结论,尤其对武侠小说更是如此。按照这种逻辑,《阿Q正传》、《高老头》、《哈姆雷特》等书无疑都是极其拙劣的作品了。
这些人看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小学的水平。无疑古龙的许多作品是难以得到他们的青睐的,而《绝代双骄》成为古龙最优秀作品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我无意贬低金庸,尽管他创作的许多人物都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金庸也是一个伟大的武侠巨匠,他的成就绝不在古龙之下,足当一代宗师之誉。在这一点上来说,一般人的看法并没有错。
我要说的是,金庸在不真实的创作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无人能比。
一个必须认识到的概念是:不真实决不等于虚假!
…………
下面将论述金庸的成就。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梁羽生。
梁羽生是所谓新武侠小说的鼻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对武侠界的贡献是伟大的。正是他一举从段白羽,王度庐等人的素描式的纯朴写实主义和还珠楼主等人的神话式的魔幻主义的框框中彻底挣脱出来,并彻底摆脱了狭隘武侠的观念,将人物放到更为残酷复杂也更为紧张刺激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视点和更宽的视角来展示丰富多彩恢宏壮丽的武侠世界,使武侠小说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畴,进入高雅的境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将浪漫主义的思想放进武侠作品之中,这一思想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武侠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仅凭这些成就,就足以在武侠界中与金古鼎足而三。直到现在,在我的同学当中,还有崇拜梁羽生的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可惜梁羽生毕竟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人,他的创新虽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未能跳出旧思维的束缚。他笔下的人物一如白纸黑字一般,好坏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坏的也坏得不得了,实在平淡如水。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实已经沦为虚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甚么可资回味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他在武打描写上那种脱泥带水,毫无想象力的风格也是导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没有梁羽生,就没有后来的金庸,也没有更后来的古龙。
也许是上天注定,开拓武侠新篇章的任务落在了金庸身上。
金庸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梁羽生的风格,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但是金庸非但历史知识和文笔不在梁羽生之下,他还拥有后者不曾拥有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他在武侠创作上注定要高于梁羽生。何况他的环境比梁要好的多:梁羽生的新武侠使一大批读者将目光放在了武侠作品上。
如果说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尚未完全放开手脚的话,到了《碧血剑》我们已经看不到旧小说的丝毫踪迹。
金庸笔下的人物无疑是不真实的。这种不真实性并不在于人物的外在形象,而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不真实性也不在于他们的内心思维的绝对不可存在性,而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完整性。也即是说,他笔下的人物内心都是残缺不全的。金庸在这里使用了可以说是高难度的技巧。至于这种不完整性的产生原因,我即将谈到。在这里只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郭靖和萧峰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遗憾的是在下手头没有这两部书,未能大段引用原文加以说明,甚为可惜。
金庸在人物描写上的功力远胜于梁羽生。同样是描写虚幻的人物,在梁羽生笔下不免落入虚假,而在金庸笔下却有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前面已经说过,金庸写不真实的功力是炉火纯青,无人能比的。我对金庸的佩服之处正在于此。能把不真实的人物描写得有如真实,这分难度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丰富的知识,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力在此缺一不可。
我之认为金庸是可以与古龙并驾齐驱的武侠大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点。就凭这一点,金庸得以跳出二流作家的范畴,从而进入文学家的行列,得以成为“豪放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人物。否则,即使他的故事比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精采十倍,在本质上却也与他们没有太多分别。为此,我们也应该为金庸大喝三声好。
那么,金庸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龙的作品。在古龙的笔下,似乎一切实体都是虚幻的。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环境,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然而正是在这些虚幻的实体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现实的人的灵魂,真实的人的性格,真实的人的感受和痛苦。有这些,即使其它再虚幻十倍,他的作品也是真实的。
金庸采取了一种恰恰相反的作法。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民族传统,有时还有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生活细节(《笑傲江湖》、连城决和《侠客行》似乎是例外,关于这几部作品我将在后面讨论)。金庸丰富的知识在这里发挥了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换了别人,即使想得到,也是作不到的。把虚幻的人物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的第一印象。
这个印象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金庸的第二项工作是选择(也许用构造更合适些)合适的人物。这种选择的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是:必须符合读者的心理,选到读者的心坎上。他是富有经验的,多年的记者工作无疑是一个雄厚的资本。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善于透过本质掌握实际。选择一个英雄是肯定的,没有人希望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坏蛋。但是英雄也有许多种,选择一个怎样的英雄呢?在下自认没有金庸那样的能力,我无从选起,我所能做的只是他已经选好的人物身上推测他的选择。他选择了民族英雄,这恐怕与他的构思的历史背景(事实上,这一历史背景是必须的,如前所述)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这一结论基于下面这点认识,即现在连狂热喜欢金庸的人,都未必见得喜欢这种民族英雄的身份,而冷静如在下的,抛开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不谈,虽然喜欢金庸,但从感情上却难以接受民族英雄这样的身份)。
这也是结论之一,但是并不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
由于时间上略显仓促,所以在某些细节和用词上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
不要介意。并请不吝指正。
金庸古龙正面碰撞,即将展开。
我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这个人在能力上(包括各方面的素质,武功这一因素我不屑于多说,请大家原谅我这个小小的自尊)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现实中的一般人,准确的说,是读者;第二,这个人的言谈行事,必须符合认们的传统道德标准;第三,这个人必须做出一般人想做而无法做成的大事。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认为,正是这三个条件的确立,为金庸的作品得以进入人们的理想世界,并为人们所愿意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基础。
这三个条件的作用是:首先,它们确立了一个英雄形象;其次,这样一个英雄让人感到离自己很近;第三,他通过给人们提供一个理想中的英雄而消除了人们对现实英雄的失望感。
所以我说不真实的并不同等于虚假的。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并非不存在,事实上,他是存在的,他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象包公,这个人实际并不存在,但是你绝不能说这个人物是虚假的。事实上,他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但是,很容易理解,这个形象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完整或者说完美的形象。值得庆幸的是,金庸还没有到为了应和读者而到昏了头的地步。卧龙生等人的作品之所以只有情节,没有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很不识时务地妄图去创造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的英雄形象。金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样一个人物是难以成立的。
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他完全可以对此忽略不计,仅凭我下面所要谈到的手法,他也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
但是一个作家的理智和责任感告诉他:不能这么干!
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矛盾正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矛盾,无以成就一个古龙,同样,没有这个矛盾,也无以成就一个金庸。
金庸想了一个办法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他当时是否经过了冥思苦想,或者根本只是他的某种类似于贾宝玉的喜好作用的结果,总之,他使用了这个办法。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判断,这一做法究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天才的设想。这一点,恐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金庸把目光盯在了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
这一点,已经足以解释为什么金庸笔下的女孩子总是如此冰雪聪明,以至于年仅十几岁,其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组织能力以至深谋远虑都直追古龙笔下那些出身名门,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且还在江湖中出生入死磨炼了十几二十年的男子汉了。
这是一种补偿。因为金庸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创造的男子汉其能力之平庸根本不可能去实现他所要成就的事业,而他们显然又不得不去成就这种事业。这究竟是他笔下那些大侠们的悲哀,还是金庸自己的悲哀呢?
当然,他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设计足够多的巧合和奇迹来帮助他的主人公走向成功。事实上,在《侠客行》中他正是这样做的,其结果是使这本书几乎沦为一二流作品。老实说,倘若不是他那副对联中赫然有一个侠字的话,我一定要断定这本书是某位二流作家的冒名之作,尽管文字风格如此相似。
金庸采用的方法是明智的。无论是中国“女人是男人的一半”的古训还是“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的西方传说,都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这一方法获得了成功。
同时,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金庸笔下的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不真实的。而且,问题还不仅仅如此。
在这里,金庸又再次面临一个极其危险的问题。这个问题极具危险性,一个不慎,就将使他的全部努力化为泡影。
这个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读者。不可否认,武侠小说的绝大部分读者是男性,这样一个女主人公的形象很有可能会被大男子主义的洪流击得粉碎,不难想象,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话整部作品的结局将是如何悲惨。
在这个关键时刻,金庸再一次显示了他的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智慧。果断地采取了一个明智的措施。由于这个措施的使用,使我认识到金庸是金庸,同样是由于这个措施的采用,使金庸在留住了一大群读者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们在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失去另外一些东西。这本来就是人类的无奈之一。到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待金庸这种得失的时候,我们已经无法判断他是得到的多些,还是失去的多一些;我们也无法判断我们由此是得到的多一些,还是失去的多一些了。
我前面已经谈到过,古龙是在虚幻中表现真实的,这种表现尽管难度也很大,但是他多是得利于他不平凡的社会经历和天生的对人们内心本质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他能做到这一点是自然而然的。
而金庸却是在将一种不真实表现为真实,这一工作本身就比古龙的难度要大。如果金庸能够做得再完美一些的话,他的成就完全可能一举超越古龙,更确切的说是让后者无法赶上。
金庸所做的已经无人能及了,但是仍有缺憾。因为他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这使古龙有了机会。
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也许他所做的工作本来就不可能再完美了。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评论者,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忽视这个问题。
他采取了一个什么措施呢?
并不是在下故意买关子,我想让大家也来想一想。
我已经说了很多啦。
无需多说,相信只需看一眼这个标题,就已经明白所谓金的措施是什么。不知道诸位看过金庸作品的是否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金庸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永远长不大(《笑傲江湖》除外),他们的言谈,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心态,一直停留在十六岁的水平。在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金庸让他们有了一些改进,如行事不再那么鲁莽等。但是在本质上,他们待人处世的方法,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他们的心理,却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无疑是可爱的啊。在下就非常喜欢这种心态。所以,金庸笔下的女子一个个都很讨人喜欢,都很可爱。在古龙的笔下你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人物,因为古龙写的是女人,而金庸写的是女孩子。
这样,即使金庸把女主人公写得再聪明十倍,也是不会对读者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构成任何打击的,谁会去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这些呢?正如一个人在夸一个孩子聪明的时候所流露的只有喜爱而绝无嫉妒。
那么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读者呢?他们又作何感想?
一,他们的年纪和阅历还没有使他们的大男人思想达到膨胀的地步。
二,金庸让他的女主人公彻底地毫无保留地,明确地毫无二心地,不管 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地爱上了他的男主人公,甚至可以说是……(作者在此删去激烈词句五十三字)而沉浸在浪漫爱情中的芸芸众生自然也就不甚了了了。
由此,我们已经看到了我前面说过的所谓“不完整的内心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相信在这里已经无需我再对“不完整”的概念再多加解释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金庸的作品比作“成年人的童话”仍稍嫌不妥,比为未成年人的童话好象更确切一些,特别是《鹿鼎记》一书。
然而有的人居然把古龙的书比喻为孙敬修爷爷的故事,这令我实在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这(些)人恐怕连什么是童话都没有弄清楚吧。把离奇的情节看成是童话的标识是大错特错的。卖火材的小女孩有没有离奇的情节?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经典的童话之一;《聊斋》的情节又如何,有没有人说它是童话集? 前言提到,在人物性格的未成年化方面,《笑傲江湖》是一个例外。令狐冲和萧峰是金庸笔下最成熟的主人公(在这里我就不论述任盈盈不大为人所爱的原因了)。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结果,关键在于金庸的一个追求——变新。
这是不是金庸的艺术追求之一,我无能得知,但是毋庸讳言,至少在客观上,这又是吸引读者的手段之一。
这个结论没有什么新意,提一提便罢,我就不展开来说了我从来不认为一部作品中的配角是可以体现作者的人物刻画风格和成功与否的标志,在长篇作品中更是如此。主人公是一锤定音的人物。但是一部作品中没有配角是不可想象的,配角写得不好的作品绝不是一部好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配角的描写是为主人公的描写而存在的,而主人公描写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身边的人描写的好坏。
金庸小说中的配角从来都是为衬托主人公而存在的。在这一点上,金庸充分显示了他的深厚的文学功力。
在这一方面举几个例子难以说明全部,但是一个例子还是必要的。如天龙八步之慕容复,很明显是在衬托段誉。
金庸笔下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这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人公铺平了道路。尽管有些人物是为商业价值而非文学价值而存在,但是这不应成为批评金庸的理由。毕竟武侠文学与严肃文学还是有区别的,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还反而是成功之笔。
总的来说,金庸的人物塑造是出色的。
在配角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讨论他们的性格和思想的完整性,因为配角毕竟不同于主人公,即使在长篇作品中,这种不完整也是必定的。
但是在这里不得不说明的是,对于那种从某些人物的描写具有真实性便得出金庸的作品具有现实性的看法,在下是万万不敢苟同的。这种看法非但没有任何文学上的逻辑性,而且简直就是对金庸作为理想主义大师的否定。 在梁羽生之前的武侠作品是纯朴的作品,不应划入任何一派。梁羽生是豪放派武侠的创始人物,而金庸则是此派的最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性格,作品声势无不处处透出豪放的特点。特别是对大场面的描写,可称天下无人能敌。
也许是在下见识尚不够深,但是就我所见过的武侠作品而言,绝大部分都属豪放派,而属婉约派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文若
我看的书中有过一篇文章说。
他们区别在于武打场面的描写,看金庸小说都是招式具体,而古龙就显得有点飘渺。估计这和他们的人生阅历有关吧。还有他们的性格对小说的影响很大,在我印象中,古龙就是那潇洒的流浪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而金庸一开始写小说就是因为生活窘迫不得在报纸上连载自己都看不起的武侠小说。。。。
你自己看看吧。。。
蔷薇岛屿
金庸的作品写实多一些,比较正统,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古龙的东西玄幻多一些,属于浪漫主义。就像杜甫与李白的区别。 金庸的小说写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写的是弘扬正气,抵抗侵略。 古龙的小说写的是人性,写的是割头换颈的友情。他是作为自己小说的旁观者之一在叙述这个故事。而且行文飘逸流畅,跌宕起伏。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 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 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 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 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 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 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绠(未找到鱼旁的那个字) 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 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 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 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 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 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 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 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 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 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 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 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 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 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 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 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 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 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 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 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 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 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 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 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 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 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 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 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信tmp天游
金庸小说情节如长江大河,层层铺叙,一浪胜过一浪 古龙小说则如雾中奇峰,诡异难测,若隐若现之间尽显峥嵘 金庸的完美,古典意境是古龙所不能比的 但古龙的书里有种“生命之沉重感”,这也是金庸不能与之相比的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西西
(四)常用与生僻
这里指作品中人物的“姓”。
在金庸的作品中,人物的姓氏大多常见,尤其是主角的,如:张、杨、郭、李、胡、萧、陈等。而古龙作品中人物姓氏多不常见,甚至生僻,如楚、路、荆、铁、花、姬、水、明、刀……比起金庸来,古龙更喜欢用复姓。诚然,金庸作品人名中也有复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虽然只有15部作品(加《越女剑》),人名却近1500多个。涉及复姓有“司徒、端木、尉迟、上官、欧阳、慕容、令狐、东方、独孤、完颜、耶律”,考虑到金庸作品中的历史因素,将“完颜、耶律、慕容”等除外,真正金庸有意取的复姓名字也很有名气的就是欧阳峰、东方不败、令狐冲及独孤求败。古龙则不然,在他作品中,复姓多且出现频率颇高,除上述提到的,还有“司马、司空、皇甫、西门、南宫、轩辕、公孙、百里”等,尤其武林四大家中的“东方、西门、南宫、北野”中的前三者和“上官”等尤其情有独钟。哎,都是很多武侠作家的通病。如果说金庸是无心插柳,那古龙则是有心栽花。
简言之,在这点上金庸注重内容,古龙注重形式,也符合他“剑走偏锋、追新逐奇”的固有心态。
芮LL
金庸,古龙,梁羽生。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界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作者。其实金庸和古龙风格相差是最明显的。金庸的男主是热情如火,留恋花丛。古龙的则是性冷淡,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看来,其实是代表作者不同的人生观。
金庸的小说情节紧凑有序,步步为营,逻辑性强,也更为平和,小说多了些“科学性”。主人公的的前尘往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多了些历史典故,虽然不甚真实,放置于小说中,却衔接连贯自然,对于不知历史的,有以假乱真之效!
如《天龙八部》、射雕、神雕等几部小说都是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金庸小说的人物是在地上走的,往往具备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如郭靖的憨厚老实,杨过年少时的倨傲,张无忌的踌蹰不定。
古龙的小说情节相对散漫,却更为典折离奇,写的轻灵飘逸,洒脱浪漫莫如《楚留香》,在小说开篇对盗帅楚留香欲盗“白玉美人”而以便笺:“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此手法有如桃李春风扑面而来,别开生面!
古龙小说中使用了推理,令人信服,像陆小凤、《楚留香》等是以侦探模式在武侠世界里多管闲事,最终挫败不良野心的反面人物。主人公的对手往往在最后才出现,即使出现也另有后着。而且无论武艺都大大强过小说主人公,但却往往失败于被主人翁以弱胜强或终因天网恢恢而邪不胜正。
其实古龙的人物性格更加的鲜明,嫉恶如仇或者是冷漠,而金庸的人物就更加的世俗。其实要我来说,就是俗与雅的区别。
elkelk
金庸:《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越女剑》三十三剑客图袁崇焕评传月云
古龙:《苍穹神剑》* 剑毒梅香(古龙+上官鼎) 残金缺玉 * 剑气书香 (古龙+墨余生) 月异星邪 游侠录 失魂引
剑客行 孤星传 湘妃剑 彩环曲 护花铃 剑玄录 飘香剑雨 神君别传 情人箭 大旗英雄传 浣花洗剑录 * 龙吟曲 (古龙+萧逸) * 名剑风流(+乔奇) 武林外史 绝代双骄 楚留香传奇 多情剑客无情剑 蝙蝠传奇 萧十一郎 欢乐英雄 大人物 桃花传奇 流星·蝴蝶·剑 边城浪子 陆小凤传奇 九月鹰飞 火并萧十一郎 七杀手 绝不低头 长生剑 孔雀翎 碧玉刀 多情环 霸王枪 * 血鹦鹉(+黄鹰)
剑·花·烟雨江南 天涯·明月·刀 拳头 三少爷的剑 白玉老虎 * 圆月弯刀 (古龙+司马紫烟) 碧血洗银枪 大地飞鹰 * 七星龙王(+ 薛兴国 ) 离别钩 隐形的人 新月传奇 英雄无泪 *午夜兰花 飞刀又见飞刀 * 剑神一笑 * 风铃中的刀声 大武侠时代
梁羽生:
01龙虎斗京华1954年01月20日~1954年08月01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02草莽龙蛇传1954年08月11日~1955年02月05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03塞外奇侠传1956年08月18日~1957年02月23日周末报时名飞红巾 04七剑下天山1956年02月15日~1957年03月31日大公报·小说林 05江湖三女侠1957年04月08日~1958年12月10日大公报·小说林 06白发魔女传1957年08月05日~1958年09月0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07萍踪侠影录1959年01月01日~1960年02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 08冰川天女传1959年08月06日~1960年12月1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09还剑奇情录1959年11月~1960年05月(待查)香港商报·谈风 10冰魄寒光剑至迟始于1960年,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时名幽谷寒冰 11散花女侠1960年02月23日~1961年06月22日大公报·小说林 12女帝奇英传1961年07月01日~1962年08月06日香港商报·谈风时名唐宫恩怨录 13联剑风云录1961年07月03日~1962年11月25日大公报·小说林 14云海玉弓缘1961年10月12日~1963年08月09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15大唐游侠传1963年01月01日~1964年06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 16冰河洗剑录1963年08月24日~1965年08月22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17龙凤宝钗缘1964年06月25日~1966年05月15日大公报·小说林 18挑灯看剑录1964年07月01日~1968年06月23日香港商报·说月又名《狂侠天骄魔女》 19风雷震九州1965年09月22日~1967年09月2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20慧剑心魔1966年05月23日~1968年03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 21飞凤潜龙始于1966年11月,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 22侠骨丹心1967年10月05日~1969年06月2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23瀚海雄风1968年03月15日~1970年01月21日大公报·小说林 24鸣镝风云录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香港商报·说月 25弹铗歌1969年07月01日~1972年02月04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又名《游剑江湖》 26风云雷电1970年02月09日~1972年09月15日大公报·小说林 27折戟沉沙录1972年02月16日~1975年01月13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又名《牧野流星》 28广陵剑1972年06月03日~1976年07月31日香港商报·说月 29武林三绝1972年10月01日~1976年08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 30绝塞传烽录1975年02月12日~1978年04月1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31含《弹指惊雷》 32剑网尘丝1976年09月01日~1980年01月26日大公报 33含《幻剑灵旗》 34武林天骄1978年05月02日~1982年03月09日香港商报 35武当一剑1980年05月09日~1983年08月02日大公报·小说林
梁羽生那是连载的,所以日期和载刊都有了。
小纽扣
绝大多数人都看过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尤其是金庸,他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几部小说被港台内地百拍不厌,可也算是中国电影电视的经典题材了。古龙的小说,相对来说,似乎没有金庸小说那么热乎,但其几部经典如《楚留香传奇》系列、陆小凤系列、《小李飞刀》系列、《七种武器》系列等也是武侠迷们万分熟悉的。所缺的是未能很好的搬上荧幕,且次数也比不过金大侠被热捧的那几部小说。更不知为何,古龙的小说被拍出来后,离原著也就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感觉有那么点心痛!呵呵
金庸的小说情节紧凑有序,步步为营,逻辑性强,也更为平和,小说多了些“科学性”。主人公的的前尘往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多了些历史典故,虽然不甚真实,放置于小说中,却衔接连贯自然,对于不知历史的,有以假乱真之效!如《天龙八部》、射雕、神雕等几部小说都是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金庸小说的人物是在地上走的,往往具备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如郭靖的憨厚老实,杨过年少时的倨傲,张无忌的踌蹰不定。 古龙的小说情节相对散漫,却更为典折离奇,写的轻灵飘逸,洒脱浪漫莫如《楚留香》,在小说开篇对盗帅楚留香欲盗“白玉美人”而以便笺:“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此手法有如桃李春风扑面而来,别开生面!古龙小说中使用了推理,令人信服,像陆小凤、《楚留香》等是以侦探模式在武侠世界里多管闲事,最终挫败不良野心的反面人物。主人公的对手往往在最后才出现,即使出现也另有后着。而且无论武艺都大大强过小说主人公,但却往往失败于被主人翁以弱胜强或终因天网恢恢而邪不胜正。古龙的小说对于仇恨的描述最佳的莫过于《小李飞刀》,小说中主人公一直处于一种谦仁,疾病缠身加心灵受煎熬的状态,令读者感同身受!李寻欢的“谦让”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而林啸天对于李寻欢反就此生下了怨恨之心!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却似人间少有,故事也似曾见识过的传奇。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主人公一开始大多都不太厉害。读者可以看到主角的成长过程,自我努力,和巧遇奇缘的综合,慢慢变成了天下一流的高手。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角大多能结交个很可爱的女孩,层出不穷的好运也往往由助人为乐,不贪,善良等美德带来。这是金庸的童话: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总是最多姿多彩的。等你看到主角大成之时,这本书的第三十九、四十回也就到了。 古龙的童话呢?一个武林奇才,几乎谁也不知他的武功是哪里来的,也几乎从没败过。甚至没人见过他出手(他会略带寂寞地告诉你:“见过我出手的人,都死了。”),面对一个天底下最神秘的大阴谋,大黑色组织,大悬案,全靠主人公的机智,武功,魅力一个人来解决。他身边也会有美女,也会有奇遇,但美女只是解他寂寞,奇遇只是助他脱险,而不是与他贴心,助他成长的那种。等到案件解开,贼首失败,真相大白时,你就已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 所以金庸从第一本书剑到最后一本鹿鼎,每一本都在求新求好,试图更上一层楼(他自己也认为后期的作品比前期的好,长篇比短篇好),因为以他成就之高,他追求的还是成长,因为他只在进步中感觉乐趣。等到他认为不能再有大的突破的时候,就象他的书一样,他隐退了。 古龙呢?一个稀世奇才,才华横溢。但你看不到他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发展。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他的才华已尽够了。他面临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决了一个再去对付下一个,直到生老病死。所以你觉不出他文章越写越好,而只知道他临死前还是一样的爬格子换酒喝。 金庸在写第二本书《碧血剑》时,功力就已经超出古龙。就象郭靖学了一招亢龙有悔,超过了灵智上人。此后郭靖一直成长到华山论剑,天下无敌,而灵智上人终究还只是和梁子翁、彭连虎他们混在一起。 武侠小说,首先是小说。 小说,和语录、寓言、哲学都不一样。古今中外多少伟大的小说,也不知有多少共同点,但有一条大概都不能少,就是好的小说,通过讲一段故事,让你明白一些事情和道理。故事要有可信度,要让读者如临其境。道理最好不要灌输,要让读者去自己体会。 金庸的小说,男主角木呆如郭靖,聪明如杨过,豪放如萧峰,无赖如小宝,女角也是或美如天仙,或聪明绝世,加上奇遇怪事层出,按理讲和读者生活中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和读者的个性也是毫不相似。但读起来仍觉得篇篇故事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网上想娶金书女角的,想当男角的,大有人在,可为一证) 原因何在?金书中的主角配角,时间地点,武功对话,都很合身分。即便是一个无关大局的小配角,说的话使的功夫,都是和他自己的身份角色符合。这样一来奇遇再奇,秘笈再秘,读者也觉得这些事是可能发生的,这些人是可能存在的。也就不知不觉的有了参与感。 我们虽然不能纯从配角写得好坏来判断一个作家的能力,但一个好作家是应当注意而且有能力把笔下的每一个角色写好的。所以个人认为,在这一点上,金庸是绝对的大家,而古龙不是。 古龙的小说,我认为是以情节诡异取胜,论起可信度却不太行。古龙对那些小角色不知是不屑花笔墨,还是不会花,总是写得千篇一律。还时常有那种在一个小街上忽然所有人(老婆婆,担夫,乞丐……)都忽然变成高手用所有武器攻击我们主角的可笑场景。难怪读古龙书总是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事情,有些遥远。其实即便主角,古龙也不是写得很正常,大多数有一种受虐后自认伟大的孤独。 叨叨唠唠了半天,只是想说,金庸笔下的主角,从人品、武功、性格、经历上都不比古龙笔下的人平凡。所以我不赞同金庸要把男主角写得平凡来讨好读者一说。金的主角之所以可信,并不是因为他们平凡,而是因为金大师的高超功力把他们写活了。 至于古龙的那些“警句”,就不用说了吧。强灌的格言,终究不如自己从书里生活里体会得来的深刻。 武侠小说,除了小说外,是写武功,和侠。写武功,离不开比武。 这里有一个现象,就是比武双方的人越厉害,在江湖中的地位越高,这一战就越引人注目,越精彩。比如下围棋的人,提起当年吴清源和木谷的八番十番棋,总是激动不已,津津乐道。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他们那时代的数一数二的高手。高手决战,不用知道详情,说起来就令人激动。 古龙可以说深知此点,而且很好地利用发挥。他笔下的所谓“一战”很多,而且都是绝世的高手对决。这一点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可谓发挥到了极点:他给天下高手来了个大排队。所以全书充斥了第一打第二,第二打第三,第五打第十一,等等等等。他比前渲染气氛,比后回味无穷的水平又很高,所以就形成了他写武功的风格。 但这实在是一种投机取巧之道。因为这样写很赚便宜,可以很好地掩盖他对详写武功的想象力的缺乏。咱们来看看在他笔下反复提及的“昔年xx与xx那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多姿多彩”的一战:上官金虹与李寻欢(《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关在屋子里打的,紫衣侯和日本剑客(浣花洗剑)是沉到水底打的,燕南天和移花宫主(《绝代双娇》)等我们到时已打完了,楚留香和石观音(《楚留香》)是打镜子,西门吹雪和叶孤城(陆小凤)打时我们只能听到几个观众评论……如此一次是新颖,二次是风格,三次四次就令人失望,用得太多则不能不承认他不太会写真正的武功,所以只好靠比武双方的地位,和这一战的重要性,来吸引读者。 其实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武功”。金庸也不知道。但正如倚天屠龙里面提到的,当年写乾坤大挪移的人,写到了第九层,自己功力也已不够,只是悠然一念之间,纵横想象而已。金庸正是如此!他自己未必是什么武林高手,但以他无比的想象力,写出了象张无忌光明顶独抗六大派,张无忌战少林三老僧(《倚天》),黑木崖众人战东方不败(《笑傲》),桃花岛三考郭靖(射雕)等等截然不同,惊心动魄的精彩场景。写得详细、曲折,而又十分令人信服。这一份功力,古龙如果有,他笔下主角也就不会总是略代寂寞地说:“见过我出手的人,都死了”之类的话了。 举个例子,古龙写武功象是连环画。大家哎哟作势半天,卯足了力气,一招就没了。金庸则象是个拍得很好的电影,有特技,有慢镜头,远拉近挪,看得过瘾十倍。 我始终有一个感觉(可能是错觉),就是古龙笔下的英雄,和他们与朋友之间的友情,是最让古龙迷们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津津乐道的地方。情节的曲折,武功的诡异,结局的出乎意料,似乎都只是附带的优点。 金古相比,写作技巧不论,武功高低不讲,谈否恋爱不提,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私下认为,是古龙笔下的人消极避世,自我封闭,痛苦不堪,而金庸笔下的人积极入世,改革开放,快乐无比。 那金庸迷和古龙迷之间的区别,也就不远了。 一顶大帽子扣上,有一点玩笑的成分,但细想想,古龙书中印象最深的李寻欢、阿飞、楚留香、西门吹雪、萧十一郎、傅红雪他们几个人。里面除了楚留香外,大家似乎都是痛苦的。 他们痛苦,从根本上是因为他们都是孤独的。不是说孤独有什么不好,但古龙笔下的英雄,在心理上与世完全隔绝。朋友,只是他们自我的一个延伸,除了极少数的朋友外,他们就又把自己封闭起来(萧十一郎的case有点不同,他自我的延伸是个红颜)。除了朋友外,世界在他们的眼里是不公平的,是极度黑暗的。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朋友”在他们的世界里是如此伟大和重要。为了朋友李寻欢可以抛妻弃家,痛苦一世,阿飞在数度挣扎后终于发现女人是假,李寻欢(朋友)才是真。有没有想过,阿飞如果没有李寻欢,傅红雪(?)如果没有叶开,会成什么样子? 许多人神经失常,正是因为被他们的“朋友”出卖。那就象自己的手持刀捅了自己,不发疯才怪。如果李寻欢有一天出卖了阿飞,阿飞会不会发疯?他甚至能不能活下去? 就想到了金庸的《连城诀》,狄云在受了那么多的苦,和折磨,和出卖,和背叛之后,他最多想,世人太难了解了,或许我笨,不能明白。他仍然不恨谁,仍然愿意相信世人,仍然愿意爱与被爱。相比之下,古龙的人物是否有些太小家子气了?(傅红雪,萧十一郎……) 我相信,金庸之所以在《连城诀》全篇大悲剧的最后,写了一段稍带喜剧的结尾,无非是想表达对人生的一个看法: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即使人生是不公平的。 本来挺喜欢古龙的。可是一有人拿他跟金大师比,我就特别的不舒服。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嘛!古龙的很多书很好看,但如果因此就说他与金庸不相上下,是否有一点对金大师不尊敬? 古龙的毛病之一,个人以为,就是他不懂女人。你如果看过金庸的书,现在回想一下,应该能想起不少女主角,个性鲜明,可亲可爱,跟活的一样。再想想古大侠书中的女角,嘿嘿,能想起谁?我闭上眼想了半天古大侠笔下的女人,只能想起以下三类: 第一类,以楚留香的那几个红尘知己为代表,特点是:貌美如花,温柔似水,心胸开阔,面目不清。心胸开阔是指她们或者只求一夜,或者数女共事一夫,相亲相爱。面目不清是指她们根本可以互换,毫无个人性格。脑筋清楚的人都知道,这种女人只是古龙的幻想,真实世界里即便有一俩个也不多。 第二类,以林仙儿为代表,特点是:貌美如花,身材诱人,总爱脱衣,以为一脱可以征服天下所有男人(其实美女一脱,的确可以征服大多数男人,不过这是题外话)。我总会猜想古龙曾上过这类女人的当,所以会认为世间美女都是此类。 第三类,像朱七七一类,比较正常的,可惜很少。这一类女子是你我日常能见到的,应该好好写,可古龙就让人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个人猜测是古龙总梦想第一类的,却总碰上第二类的,而对第三类的了解不足。 当然古大侠在书里也写过“如果谁自以为了解女人,就是个大傻瓜”之类的话(大实话!),但这并不能做为他写不好女人的台阶。如果你认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那你可能认为写不好女人不能算做大缺点,但我认识的很多人中,看武侠是武侠与爱情并重,那么古龙就决比不过金庸了。
yummyayummy
《红楼梦》,世情小说,四大名著中艺术成就最高,人物形象饱满真实,在文学界影响最大最深远;
《西游记》,神魔小说,想象力非凡,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较少见的类型;
《水浒传》,农民起义题材小说,人物性格刻画最为人称道,但内容倾向血腥暴力,备受争议;
《三国演义》,历史和军事题材小说,人物比较类型化,描写战争和政局变化十分出色,在民间影响最广。
因为这四部书在文学水准、艺术造诣和思想倾向上是当时作品中的佼佼者。
原贴:四大名著各自的历史特点
阿咪の白日
金庸作品有: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编辑本段]【其他作品】
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论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论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古龙作品:
苍穹神剑
月异星邪
湘妃剑
剑毒梅香
孤星传
失魂引(残金缺玉)
护花铃
彩环曲
飘香剑雨
剑玄录
剑客行
浣花洗剑录
情人箭
大旗英雄传
武林外史
名剑风流
绝代双骄
楚留香传奇
风云第一刀
欢乐英雄
大人物(绝不低头)
萧十一郎
流星·蝴蝶·剑
九月鹰飞
七种武器
天涯·明月·刀(飞刀,又见飞刀)
七杀手(七星龙王)
剑花·烟雨·江南(猎鹰·赌局)
三少爷的剑
陆小凤传奇
火并萧十一郎
边城浪子
血鹦鹉
白玉老虎
大地飞鹰
圆月弯刀
碧血洗银枪
英雄无泪
风铃中的刀声
后期:狂侠·天骄·魔女-《武林天骄》
注三:名作:《龙虎斗京华》《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狂侠·天骄·魔女《风雷震九州》《鸣镝风云录》《牧野流星》《广陵剑》《武林三绝》《武林天骄》
锋芒作:《龙虎斗京华》
成名作:《白发魔女传》
封笔作:《武林天骄》
笔法成熟作:《七剑下天山》
艺术巅峰作:《大唐游侠传》
综合巅峰作:《云海玉弓缘》
江湖总结性著作:《武林三绝》
思想总结性著作:《武林天骄》
风语战士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希希则天
好开阔的问题啊……
首先我们来看他们笔下的人物:
1.金庸的主角都是大侠,具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意境;而古龙的主角基本是都是浪荡子,实在是逍遥自在……
2.金庸的主角出生都是逐步成长,武功开始并不是很高,都是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一代高手;而古龙的主角,基本上都和“孙悟空”一样,或者你一开始不知道,到最后才知道谁是谁(阿飞——白飞飞之子……)。武功也是尽在不言中,谁也不知道李寻欢怎么出刀的。只看见别人喉咙上已经钉上了一把飞刀。而金庸的呢?比如降龙十八掌,就巧妙运用了《易经》,不仅是声香味俱全,用我看过的一句话说“外加奉送菜谱”。
3.金庸的主角都是大智若愚,而古龙就喜欢利用西方的福尔摩斯的侦探学,各个都是聪明绝顶。
4.金庸笔下的女子,爱牺牲,可以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而古龙笔下的女子要不就各个是蛇蝎心肠(强烈怀疑是否对我们女子有歧视……),要不就各个温柔可人(完全是两种极端)。
5.金庸笔下的女子聪明绝顶,比男子要聪明许多(黄蓉、赵敏、霍青桐……)。而古龙笔下女子要不就是武功平平,要不就是最大BOSS(水母、石观音、上官小仙、林仙儿……)。
6.最后我们看看武打场面:金庸喜欢把如何制敌胜敌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正面描写出来;可是古龙不同,他喜欢运用侧面描写,漫天杀气开始,过程和结果还是靠别人口述……
我们再看看其他一些方面:
1.线索:任何故事都有个线索,为了什么而什么。金庸基本上是:神兵利器、武功秘籍、藏宝图……古龙的大都是因为一个奇案或者是一个阴谋而开始,等水落石出了,一切也就结束了。
2.金庸是一个善于描写经典场面的高手:郭靖带兵攻打大金、杨过在襄阳决战金轮法王、张无忌一人在光明顶决战六大门派、赵敏将六大门派围剿、令狐冲遇到任盈盈、韦小宝油嘴滑舌骗遍天下……古龙比较喜欢出其不意地让你吓个大跳:某某某被抓去了,然后BOSS大笑,以为计谋得逞,看得我们心惊,然后某某某指认出谁是BOSS,然后就出现下面的话:“你什么时候知道是我?”然后一点一滴揭开迷雾……“你来了”、“我来了”、“你的刀呢?”、“刀在”,然后貌似“手中无刀、心中有刀”的话出现……
时间问题,就这么多了。欢迎大家补充……
仙人球
原贴:四大名著各自的历史特点
花生胖胖
原贴:四大名著各自的历史特点
liumingyi73
原贴:四大名著各自的历史特点
鬼
jq_jou
willie
某妍想去远方
ヾ齐鲁ゞ
高家大小姐0
silvia-0435
Eachel
lao14ai
kikiz12z
lingling
gbs008
绝望-主妇
南绝·弇。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刘彧Hester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wolcon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葡萄
檸檬の糖菓
我觉得你的理解有问题,金庸和古龙都在用心写小说,而且水平都相当的高,你却说是骗稿费,要照你的说法全世界就都是骗子,从来就没有好人存在了,看来你理解不了中国文化。金庸写的是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研究很深,即使不能达到圣人的级别,差距也只是一步之遥。在现代时期,我看见的文章几乎没有能够和金庸比肩的。而古龙写的是中国文化的逻辑思维和自己,古龙为什么写小说不太用心,而且爱喝酒,因为世界繁华和名利对他没有用了,他写小说只是为了简单的生活,古龙已经达到了出世的境界。聪明人达到出世效果很难,因为他们站在高地位上,但是这样的出世才是真正的出世,古龙聪明少有,不但对中国文化研究精深,而且逻辑思维严密,最后却能够逃出世俗的陷阱,达到出世圣人的级别,十分少有。金庸古龙写的小说都不是为了钱,当然也有钱的部分,毕竟人都要生活,但是他们写小说更加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和感悟,是一部部小说形式的道德经和庄子理论。到达他们这样的水平根本不会为骗稿费而找绝招,那是对他们的侮辱,他们只会写真实想法。骗稿费的人无论有什么绝招,有一点是不了的,就是哗众取宠,古代像三国演义、红楼梦及金庸古龙的小说,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被人喜爱,不但是因为他们写的是真实感悟,而且他们的水平都是顶尖的,站在了中国文化的顶峰上,是对中国文化的具体感悟和解释。好好感悟罢,不要老戴着怀疑的目光看别人,更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高人,你和他们不在一个世界,你无法理解他们。小李飞刀李寻欢,我感觉古龙就是在写自己。
天津阿蒙
谢谢邀请。看了用户58693572575的回答,觉得很好,我的回答肯定远远不及,为不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我尽量长话短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作者本身学识、性格、修养使然,但对以文字养家的他们来说,尽量多赚点稿费也是无可厚非的,为此,金庸和古龙分别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曲线达到增加稿费的作用。金庸使用的方法是尽量增加字数。比如一个人物的出场,他先要描写一段天气情况、路边建筑物以及自然景色,然后才让这个人登场;如果是对打,他会把过程描写得很完整。这样做既增加了字数,又不脱离主题,而且使金庸的作品更加丰满。古龙使用的方法是尽量增加行数,古龙的作品一段里几乎没有超过3行的,而且有时一句话就占一行,那怕这句话只有三个字:为什么,或两个字:是的,或一个字:你…。这样做既增加了行数,又不破坏主题的完整性,反而让人感到古龙的语言精炼,字字珠玑。这两个人都是武侠小说的大师,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应该是文坛佳话,不能简单地说成骗稿费。
zh8571
金庸不能说骗稿费,他是为自己的报纸写小说,促进销量。金庸早期连载的时候还有很多老民国报纸连载小说的毛病,枝节蔓生,节奏缓慢。后来自己进行整理的时候,删除了很多情节,甚至把一些人物都进行的删除和合并。
古龙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武侠小说的报纸连载风潮已经逐渐停止,开始专业作家-出版社-影视剧制作联动的文化产业体系。当时台湾的出版业以行数计算稿费,所以催生了古龙式的短断句、分段的写作习惯例如:
刀
好刀
好冷的刀……(玩笑,并非古龙原文)
这样的句子和文风。但是这种短促的断句和分段,并不完全是用来骗稿费的,反而形成了一种冷冽、决然、明快的行文风格,成为古龙的代表特色。
tzhyc
雯雯君的喵喵喵
jalapao
cocospring
yamunchien
cindy1234
ha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