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看了历史穿越小说很久了,很多都很扯淡,书不在多而在精,强烈推荐《民国投机者》。写的很是不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值得收藏的经典历史小说
[作品]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
Backpacker96
我觉得要了解唐朝的历史,最好去看一下唐朝的一些史书,比如说像新旧唐书之类的,可以去看一下,最好要先看一下原始的材料,另外,事实上也可以看一下现在人的研究,当然,最好要先看一下原来的材料。
flying1009
如下:
1、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这部书是最适宜读者初步入门的唐代通史著作,作者王仲荦先生是中国中古史领域的巨擘。该书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时代观念及陈旧术语不可避免。
但总体而言,此书不仅脉络清晰地叙述了唐朝自立国至灭亡的基本史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围绕时代主轴,对唐代的经济、社会、边疆、交通、农工商业、文化都做了全面的叙述,堪称一部浓缩版的唐朝历史百科。认真读过此书,可以对唐史的全貌有一个最起码的立体认识。
2、吕思勉,《隋唐五代史》
是书是唐史大家黄永年先生最为推许的一部唐代通史。作者吕思勉先生与二陈、钱穆齐名,想必无需赘言。
此部通史富有吕氏特色,以吕先生对唐代传统文献极为精熟的功底,有其”史钞”特色,将各种唐代史料缀连在一起,形成一部内容极为丰富而翔实的政治通史,涵盖唐朝绝大多数政治事件,而其中又处处显示其个人新见。
此书下部乃唐代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专题叙述,规模与王书相近。但吕先生此书仍用文言文写成,且大量引用史料,如果读者文言文功底不佳,还请谨慎选择。
3、岑仲勉,《隋唐史》
岑仲勉先生同样是唐史领域的大家,在中山大学与陈寅恪先生齐名,此书是岑先生欲作教材而编著。此书更近以专题分节,论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则不如上两作。但作者文献学功底已达出神入化之境地,此书难能可贵在许多细微之处可以写就其他著作不能讨论之事。
岑先生对唐史的诸多问题与陈寅恪先生截然对立,是书中大量篇章可以见其相左之观点,这点又非要熟读陈先生之书才可理解。此书属于对唐史有一定基层后再返回阅读,可以大幅提高认知水平之著。
4、崔瑞德编,剑桥隋唐五代史
西方唐代通史的代表作,虽然成书较早,有些观点已比较陈旧,但仍然能看到西方史学界对唐史的不同观念,新意迭出。而且该书结构和脉络也很严整,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而下,对唐代政治史的入门仍是一个极好的途径。
5、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大名鼎鼎的“讲谈社”系列的隋唐部分,篇幅极短而又兼顾到了唐史的大部分领域,所以不少地方难免一笔带过,但仍是平实易读的入门好书。从中还可以窥见日本史学界特别是京都学派对中国中古世界的诸多传统观念,对唐代文化的集中描述和全球史观的引入也是其亮点,此书胜在可读性。
波妞快跑
好看的我看过很多,不过不改变历史??那主角去干嘛去了???
1908远东狂人【穿越历史】【清末】
大明王侯【穿越历史】【明】
大宋金手指【穿越历史】【宋】
大学士【穿越历史】【清】
官居一品【穿越历史】【清】
十龙夺嫡【穿越历史】【清】
重生寡头1991【穿越历史】【1991】
朱门风流【穿越历史】【明】
大唐盗帅【穿越历史+武侠】
重生于康熙末年【穿越历史】【清】
混在三国当军阀【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历史】【明】
锦衣夜行【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医卫【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衣当国【穿越历史】【明】
驻马太行侧【穿越历史】
异时空中华再起【穿越历史】
拯救大唐MM【穿越历史言情】
一等家丁【穿越历史】
我的老婆是军阀【穿越历史】
明朝的那些事儿【穿越历史】【明】
锦衣为王【穿越历史】【明】
锦衣杀明【穿越历史】【明】
回到三国当保镖【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大明当才子【穿越历史】【明】
大争之世【穿越历史】
大唐全才【穿越历史】【唐】
曹贼【穿越历史】
篡清【穿越历史】【清】
锦衣夜行【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锦衣卫【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书友,有喜欢的可以给我留邮箱\(^o^)/~
~~~~~~~【我爱电子书】团队与你分享
原贴:不改变历史的历史小说
fangshujia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Narcissus.H
半个灵魂
不可能的,
历史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人们所写的史书或者是历史小说一类只是对历史的人类的记载,只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当然史书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比历史小说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历史。
已经过去的都已经成为历史,都已经成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了,而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我们无法更改的。
matti
架空历史的就不是真实历史,历史穿越肯定要根据作者喜好去改变历史,历史小说必须符合史实,即使对于存疑的历史事件有演绎也不能明显违反已确定的史实,这是三套系统,怎么比较?
打个比方,历史小说是人物传记,历史穿越小说是嫖文,架空历史小说是模仿真实人物去“造人”,都是武则天为原型,查史料还原武则天、根据野史去嫖武则天、根据想象塑造一个类似武则天的人物,哪个好哪个不好?
离会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
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kaishincc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城市旋律
MX_2013
好看的我看过很多,不过不改变历史??那主角去干嘛去了???
1908远东狂人【穿越历史】【清末】
大明王侯【穿越历史】【明】
大宋金手指【穿越历史】【宋】
大学士【穿越历史】【清】
官居一品【穿越历史】【清】
十龙夺嫡【穿越历史】【清】
重生寡头1991【穿越历史】【1991】
朱门风流【穿越历史】【明】
大唐盗帅【穿越历史+武侠】
重生于康熙末年【穿越历史】【清】
混在三国当军阀【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历史】【明】
锦衣夜行【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医卫【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衣当国【穿越历史】【明】
驻马太行侧【穿越历史】
异时空中华再起【穿越历史】
拯救大唐MM【穿越历史言情】
一等家丁【穿越历史】
我的老婆是军阀【穿越历史】
明朝的那些事儿【穿越历史】【明】
锦衣为王【穿越历史】【明】
锦衣杀明【穿越历史】【明】
回到三国当保镖【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大明当才子【穿越历史】【明】
大争之世【穿越历史】
大唐全才【穿越历史】【唐】
曹贼【穿越历史】
篡清【穿越历史】【清】
锦衣夜行【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锦衣卫【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书友,有喜欢的可以给我留\(^o^)/~
~~~~~~~【我爱电子书】团队与你分享
原贴:不改变历史的历史小说
missnest
《窃明》这部小说我还是想推荐一下,这部小说对明末那个时代的历史政治社会等描写的很深刻,推翻了人们的固有认识,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巨大争议,能做到这一点的,就这一部。
smdye1632
迷糊迷糊
小说以虚构皇朝为背景,叙述主人公失忆后,进入郁国都城西鉴,以卧底的身份卷入到朝政斗争和列国纷争的传奇故事。
小说为多重视角,以郁国的亲王、公主在太子离奇去世后进行的权力斗争为核心而展开,呈现了中国古代宫廷生活、传统官僚政治运作、市井营生、军事战争等诸方面。通过刻画皇族的斗争以及士大夫、外戚、宦官三大集团间的博弈,表达作者对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书写的见解。
钰宝宝
历史正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冰蓝猫瞳
桂花香香
liuyifan
孤舟蓑笠翁
冰锌
bobocome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小猫の小屋
果核子弹
♚后生凉薄
楚河
qianzhiiii
2011资深小白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dongsujuan
关于秦帝国的史书有很多,下面我就推荐几部我读过的给大家,希望你们喜欢。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里面有不少秦朝的故事。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司马迁的史记里面也有很多关于秦朝的历史。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不惑人生
我更看重二十四部正史,如果连正史都不信,其他的更不可信。考古是现代佐证历史的唯一有效手段。没有考古证据的东西,只能相信正史。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有人以为它很复杂,其实每个人都涉及到它,本质上,与个人的人际交往是一致的,政治家不过是代表了更多的人而己,怎么做人,怎么做政治,人也要懂取舍、忍让,国家也如此。个人只要维护个人的利益,国家要维护整体利益,就不得不牺牲部分人的利益,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意气用事的个人会失败,一天到晚谈骨气、气节,什么都不愿妥协的国家也注定会失败。中国历史偏重于政、军,所以军事相关的,也很有必要了解,《孙子兵法》必看,各类军事历史也要了解,如世界军事史、西洋世界军事史、各种版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毛泽东读二十四史,读了一辈子。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中的各种盘算,同样关系政治。所以,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也要看,主要明白“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战争,必然还要涉及到经济,这一点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很能说明些问题。以前,我还看过一本大国政治——炮舰外交,可惜现在这本书很难找到了,上学时,我借给了一位长辈去看了,他很喜欢。了解政、军,我还喜欢看人物传记,如《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东条英机》、《墨索里尼》、《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布莱德利、《朱可夫》、《蒙哥马利》、装甲英雄——古德里安、《山本五十六》,一一拜读。武经七书,一一拜读。《史记》、《三国志》读的多些。四大名著,《儒林外史》、《飘》、《战争与和平》、《三个火枪手》、《茶花女》、《拿破仑传》、《悲惨世界》、奥德塞、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一一拜读。看似很多不相甘,作者们、名人们都是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他们所经历的事,他们的人生经验,无一不会不在书中流露出来,加上个人的人生经历,才能真正读懂历史。毛泽东之所以看了一辈子二十四史,因为看的书越多,个人经历的越多,对历史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向西
cldyhc
谢邀,秦的历史分两段:
第一段: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时候的秦是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存在。
第二段: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这时候的秦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存在。
秦的祖先是周王的“弼马温”,因为马养的好而被周王封于秦。是春秋诸国之中出身最卑微的(其余分封的诸侯国非富即贵,像晋国的祖先是“武王伐纣”的周武王的儿子;齐国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就是拿着一个没有鱼钩的鱼竿、天天坐在河边钓鱼的那个怪老头;楚国的祖先就更牛X了,据说是黄帝的孙子,而黄帝又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这样算下来的话,我们都是“楚国人”),所以,关东各诸侯国打心底都瞧不起秦国,还好秦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问来路。
至于您提到的推荐秦国历史的书,秦国历史专著,没有看到过印象特别深刻的书。只能推荐一些接近的书。如果研究正史,还是推荐世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不是盖的,而且司马迁的时代离秦朝也每隔太远。但是如果是处于兴趣,推荐《青铜时代》,以正史为基础,当然了,细节方面也没少艺术加工。
HiHiHi_Sea
谢谢邀请。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并不是很长,但是依旧有一些创举。我们经常说汉承秦制,由此可见秦朝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此推荐一些了解秦朝历史的书籍:
首先,一定要阅读一些古文献。如史记·秦本纪,主要讲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其次,可以阅读一些具有学术研究的书籍,不仅记录当时的历史,更有一些作者自己的学术观点可供参考。如林剑鸣先生的《秦史稿》,不仅将秦朝的历史做了全面的描述,并且将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的秦简等资料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吕思勉的《先秦史》与《秦汉史》,这两本书是相互衔接但又独立成书的,在《秦汉史》的第二、三章节主要描述秦朝的兴衰,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钱穆的《秦汉史》也是必读书目,第一章节阐述了秦朝的兴亡,对于秦朝的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做了介绍。除此之外,剑桥秦汉史《中国通史》都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所占篇幅较小,但是也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秦朝历史。
当然,如果你认为阅读这些学术书籍有些枯燥,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小说书籍,但是其中的可靠性需要自己去把握。如《东周列国志》,由冯梦龙编写的历史演绎小说,主要内容为从西周宣王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现代的有曹升编写的《流血的仕途》,以李斯的角度观察秦朝的兴衰。
秦朝,这个存在短暂的历史时期,留下的史料也较少,但是我们依旧能从这些史料中了解当时的历史,以及其中数不尽人的故事。
一片林子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接收周朝在关中的领地。秦始皇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统一的大帝国。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国祚共十五年。
坚强小石头
我现在读的是邓广铭著作的《宋史十讲》。邓广铭是宋史大家。
第一讲:论赵匡胤
第二讲:宋太祖太宗皇帝授受问题
第三讲:宋朝的家法喝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四讲:北宋募兵制度及其与当时积贫积弱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五讲: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精神支柱
第六讲:南宋初期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
第七讲:爱国词人辛稼轩
第八讲: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宋王朝的文化政策
第九讲:略谈宋学
第十讲:北宋中叶一群失意官僚的聚餐会。
我崇尚宋代美学,但一定要从客观历史中学习宋代美学。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我都要做一回宋人,回到文艺复兴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由,尊严和审美。
——瀚梅堂
grincocoon
《宋史》:496卷。元脱脱(1314~1355)等撰,《宋史》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到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是纪传体宋代史,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宋史》:496卷。元脱脱(1314~1355)等撰,《宋史》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到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是纪传体宋代史,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史》的记事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赵匡胤称帝,迄于赵昺祥兴二年(1279),共320年历史。编修准备了五六十年,材料主要是删削宋国史,参考历朝实录及立传人的子孙家谱、行状等。《宋史》史料丰富,不乏珍贵的史料。但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点,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抵牾等,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中华书局校点本为较好的版本。
三朝国史:北宋吕夷简等撰。一百五十卷。记载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历史,计有帝纪十卷,志六十卷,列传八十卷。景德四年(1007),真宗诏修太祖、太宗两朝史,宰相王旦监修,王钦若、陈尧叟、赵安仁、晁迥、杨亿、路振、崔遵度为编修。每成一二卷,皆先进草本,帝览后,多所改易。大中祥符八年(1015)书成,凡百二十卷,目录一卷。天圣五年(1027),仁宗诏修真宗朝史,与前两朝史并为三朝国史。吕夷简、夏竦、朱绶、刘筠、陈尧佐、王举正、李淑、黄鉴、谢绛、冯元为编修,王曾监修,曾罢,夷简代之。择司天官编缀天文、律历志,夷简、竦撰帝纪,余皆编修官撰录。八年,书成。视三朝实录,增益颇多。已佚。
两朝国史:北宋王珪等撰。一百二十卷。熙宁十年(1077)诏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以宰臣吴充提举,宋敏求、苏颂、王存、黄履、林希同为编修官。元丰五年(1082),书成,监修王珪奏进,凡纪五卷,志四十五卷,列传七十卷。事迹较实录为多。
四朝国史:南宋官修。二百五十卷。记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历史。绍兴二十八年(1158),纂修神、哲、徽三朝正史,乾道二年(1166)纪成进上。四年,又进钦宗本纪,诏通为四朝国史。淳熙淳熙七年(1180),修史王希吕奏志成,李焘之力为多。召修列传,垂成而焘卒。孝宗命洪迈专典之。十三年,成列传八百七十。全书修撰近三十年。中兴四朝国史:卷数不明,包括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理宗宝祐五年(1527年)修成。东都事略:纪传体北宋史。南宋孝宗时王称(以前曾长期误作“王偁”)撰。因为北宋建都开封(今属河南)﹐称京﹐故书名东都事略。全书一百三十卷﹐起自宋太祖赵匡胤﹐终于宋钦宗赵桓﹐计帝纪十二卷﹐为各代帝王在位时的大事记﹔世家五卷﹐记叙后妃和宗;列传一百零五卷﹐载各种人物共六百九十七人事迹﹔附录八卷﹐列举辽﹑金﹑夏﹑西蕃﹑交址的情况﹐没有表和志。
隆平集:二十卷,清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宋曾巩撰。该书主要记载北宋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又立传二百八十四,各以其官为类。前有绍兴十二年赵伯卫序。其记载简略琐碎,颇不合史法。现有四库全书本。
金陀粹编:十一年(1218),包括《高宗皇帝宸翰、经进鄂王行实编年、经进鄂王家集、吁天辨诬录、天定录。系为其祖岳飞辨冤而作,辑有高宗御札、朝廷命令、公牍、札子,岳飞表奏、战报、诗文,作者和时人所述岳飞事迹与轶事等。有关岳飞功绩及其冤狱昭雪情况,莫不详于是编。于研究南宋和战之争,亦颇可采。惟取材每有歧异,难尽凭信。至清代岳飞裔孙岳士景重订正续两编各八卷,另于续编补入续百氏昭忠录八卷、姓名考二卷。于是两编分刊。五十八卷本有康熙间刊本、浙江书局本等。
伊雒渊源录:十四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本书主要记载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书成于乾道九年(1173)。自此,宋人谈道学者分为两派,门户分明,水火相争。《宋史》道学、儒林诸传,多以此书为蓝本。续补者有明谢铎伊洛渊源续录六卷,清张伯行伊洛渊源续录二十卷。版本有明成化九年(1473)序刻本,清康熙中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以及成都志古堂刻本(山东友谊出版社孔子文化大全丛书据以影印)等。宋名臣言行录: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朱熹撰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续集、别集、外集五十一卷。该书汇编了散见於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宋名臣言行录的前集、后集,为李衡校勘、删节八朝名臣言行录后的版本,虽然体例变动不大,但正文、注文却大幅度缩减,甚至误校,亦有注文混入正文的情形。今印行的前集,其原书名为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为三朝名臣言行录,二书并称为八朝名臣言行录。若不包含附传的人物,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前集收入55人,后集收入42人。收入的名臣根据其侍奉的北宋各朝依序排列下来,该书一共有八朝,朱熹先后分编五朝与三朝。五朝为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三朝为神宗、哲宗和徽宗,北宋九朝独缺钦宗这一朝。
名臣碑传琬琰集:一百零七卷。南宋杜大珪编。杜大珪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光宗时乡贡进士,生卒年不详。本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是从诸家别集及实录、国史中辑录出二百二十一中大臣的传纪资料,上起太祖建隆、乾德,下迄高宗建炎、绍兴,共录碑传之文二百五十四篇,分为三编。上编二十七卷,主要为神道碑;中编五十五卷,主要为墓志铭、行状;下编二十五卷,主要为别传。其去取甄别,虽不无可议,然皆全录原文,保存了大量不见于他书的原始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本书最早版本有宋刊本,现藏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宋刊递修本藏于天一阁。《四库全书》据浙江孙仰曾家藏宋本著录。此外,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外取诸书已轶之文八十篇,编有琬琰集删存附引得三卷,1938年版,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影印。
京口耆旧传:陵(后改建业,即今南京市),京口即成为国都之门户。考宋史·地理志,京口辖丹徒、丹阳、延令、金坛四县,神宗熙宁五年改延令为镇,并于丹阳。是书采京口名贤事迹,各为之传。始于宋初,迄于端平、嘉熙间。体例全仿正史,每为一传,首尾该贯,轶闻逸事,较史为详,事实多可依据,有裨于史学。原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厘为九卷。
敬乡录:十四卷,元吴师道编纂。该书收集了南朝梁至宋末金华地区人物的史料。每人有一小传,附录其所作诗文。
昭忠录:不著撰人姓名。一卷。记南宋末抗元斗争人物事迹,自绍定四年(1231年)元兵破马岭堡至南宋残余势力灭亡(1279年),共一百三十人,多《宋史》所未载。其记张世杰及谢枋得事,亦较诸书为详。此书有清抄本,清罗以智校 (现藏上海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 本等。
浦阳人物记:明宋濂撰,二卷。浦阳,江名,今浙江境内,源出浦江县。浦江唐代称浦阳,宋濂为浦江人,此书即记其家乡人物。此书于至正元年(1341)撰写,卷首载有凡例,说明材料取自史传、郡志、县经,以及家谱、墓碑等。全书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贞节五目,共记29人,有宋16人。现有天一阁藏本。
宋史翼:清代陆心源撰。四十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刊行。作者以《宋史》遗漏尚多,乃就据宋代诸史籍、著家文集、杂著、年谱、氏族谱、地方志等,增补列传七百八十一人,附传六十四人,每传均注明资料来源,可补《宋史》之缺。
溴man
我大学时就很喜欢读二月河的作品,读完了他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被称为“落霞三部曲”,连外还有《匣剑帷灯》、《二月河语》、《光绪皇帝》、《胡雪岩》等。不过,最出名的还是“落霞三部曲”,他遵循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不求真有,但求会有”的创作原则,以1年1卷计30多万字的速度投入创作,硬是把清朝康、雍、乾盛世130余年间既空前辉煌又行将没落的历史画卷,活生生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其中最受读者青睐的是《雍正皇帝》这部书,被称为“痛斥贪官的自白书”,还获得了矛盾文学提名奖。
连金庸都自称对清史的研究不及二月河,并坦言很喜欢看二月河的东西,觉得他对清史细节什么的都研究到了,以前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些东西。金庸认为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写得最好,但是也有些夸张,男女感情上面的描写比较粗糙一点,还有结尾他不怎么同意。写乾隆的那一本就比较粗一点,没有主题。在中国写历史小说的作家里,二月河是比较严肃的,不会乱来。至于高阳的历史小说,金庸认为他描写非常细腻,文学的修养比较高,但是高阳的一个缺点是非常罗嗦。
二月河小说中一些和历史差距较大的人
苏麻喇姑
原名苏墨尔,生于1612年,是孝庄文皇后的随嫁侍女,比康熙大42岁。自然不可能和伍次友乃至康熙有什么情愫。苏麻喇姑死于康熙42年,即1705年,享年93岁,曾先后服侍孝庄文皇后、顺治帝、康熙帝,并抚养了康熙帝的十二阿哥允祹。
纳兰性德
小说中称,性德为明珠第二子,并在四阿哥和太子奉旨查抄明珠家产时说,四阿哥和性德要好。实际上明珠有三子,长子性德(原名成德)、次子揆叙、三子揆方。纳兰性德比康熙小一岁,死于康熙23年,享年30岁。而四阿哥胤禛生于康熙17年,性德死时胤禛才5岁。
佟国维、隆科多父子
小说中说,隆科多为佟国纲之子,佟国维系其六叔。实际上,隆科多为佟国维之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兄。而那个小说中跟十四阿哥出征西北,后一度投靠雍正的鄂伦岱才是佟国纲之子。
马齐
小说中多处说马齐是汉臣。事实上,马齐为真正的满人,富察氏,傅恒的亲叔叔。
王文韶
小说中称,雍正元年恩科状元为王文韶、榜眼尹继善、探花刘墨林,实际上王文韶为咸丰二年的进士。
允祥
小说中称,允祥之母为蒙古公主宝日龙梅,在允祥出生后出家。实际上允祥母敬敏黄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女。于允祥14岁时去世。
另,小说中多处说允祥为带兵阿哥,与十四阿哥并称侠王。实际上允祥从来没有带兵经历,是偏于文才的皇子。
诺敏、张廷璐
小说中诺敏被田文镜揭露,张廷玉则是因科场舞弊,被雍正处斩。实际上,诺敏(真名诺岷)因执行火耗归公、养廉银最力很受雍正器重,后因病于雍正11年去世;张廷璐则一直到乾隆朝仍颇受宠幸。
李绂、田文镜
小说中称,李绂、田文镜曾同时进京赶考,并与胤禛相遇。实际上,田文镜生于康熙元年,康熙二十二年纳捐任福建长乐县县丞(当年雍正只有5岁);而李绂则生于康熙十三年,康熙三十八年中进士。此二人绝不可能同时赶考。
张廷玉
小说中,张廷玉为康熙朝权倾一时的上书房大臣,并为李绂的房师。实际上,张廷玉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比李绂要晚一年。到康熙死时,张廷玉任吏部侍郎,从二品官。他真正发迹于雍正朝。
wilsonchan
不能算是重要依据。。。。还是史书比较真实,比如如果要研究三国时期就不可能通过三国演义来研究,历史小说毕竟是小说,很多东西都不是真实的,夹杂着作者的个人感情和文学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