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古诗词大全

送严侍御充东畿观察判官

洛阳征战后,君去问凋残。云月临南至,风霜向北寒。 故园经乱久,古木隔林看。谁访江城客,年年守一官。

寄灵一上人(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一去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南楚怀古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数事率成十韵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 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 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 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

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

沅水悠悠湘水春,临歧南望一沾巾。 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

送陆澧仓曹西上

长安此去欲何依,先达谁当荐陆机。日下凤翔双阙迥, 雪中人去二陵稀。舟从故里难移棹,家住寒塘独掩扉。 临水自伤流落久,赠君空有泪沾衣。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

朝无寒士达,家在旧山贫。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

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

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

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赋得长字…从兄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送处士归州,因寄林山人

陵阳不可见,独往复如何。旧邑云山里,扁舟来去过。 鸟声春谷静,草色太湖多。傥宿荆溪夜,相思渔者歌。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