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古诗词大全

过李将军南郑林园观妓

郊原风日好,百舌弄何频。小妇秦家女,将军天上人。 鸦归长郭暮,草映大堤春。客散垂杨下,通桥车马尘。

卧病喜田九见寄

卧来能几日,春事已依然。不解谢公意,翻令静者便。 庭阴残旧雪,柳色带新年。寂寞深村里,唯君相访偏。

过包尊师山院

卖药曾相识,吹箫此复闻。杏花谁是主,桂树独留君。 漱玉临丹井,围棋访白云。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题大理黄主簿湖上高斋

闭门湖水畔,自与白鸥亲。竟日窗中岫,终年林下人。 俗轻儒服弊,家厌法官贫。多雨茅檐夜,空洲草径春。 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

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

粉壁衡霍近,群峰如可攀。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 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 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

送王司马秩满西归

汉主何时放逐臣,江边几度送归人。 同官岁岁先辞满,唯有青山伴老身。

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 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相和歌辞。长门怨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送崔载华、张起之闽中

不识闽中路,遥知别后心。猿声入岭切,鸟道问人深。 旅食过夷落,方言会越音。西征开幕府,早晚用陈琳。

秋杪江亭有作(一作秋杪干越亭)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