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古诗词大全

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青枫亦何意,此夜催人愁。 惆怅客中月,徘徊江上楼。心知楚天远,目送沧波流。 羽客久已殁,微言无处求。空馀白云在,容与随孤舟。 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故园复何许,江海徒迟留。

寄灵一上人初还云门(一作皇甫曾诗)

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越

月明花满地,君自忆山阴。谁遣因风起,纷纷乱此心。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

复拜东阳郡,遥驰北阙心。行春五马急,向夜一猿深。 山过康郎近,星看婺女临。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冬夜宿扬州开元寺烈公房,送李侍御之江东

迁客投百越,穷阴淮海凝。中原驰困兽,万里栖饥鹰。 寂寂连宇下,爱君心自弘。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 发后望烟水,相思劳寝兴。暮帆背楚郭,江色浮金陵。 此去尔何恨,近名予未能。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何事浮溟渤,元戎弃莫邪。渔竿吾道在,鸥鸟世情赊。 玄发他乡换,沧洲此路遐。溯沿随桂楫,醒醉任松华。 离别谁堪道,艰危更可嗟。兵锋摇海内,王命隔天涯。 钟漏移长乐,衣冠接永嘉。还当拂氛祲,那复卧云霞。 溪路漫冈转,夕阳归鸟斜。万艘江县郭,一树海人家。 挥袂看朱绂,扬帆指白...

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 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草枯秋塞上,望见渔阳郭。胡马嘶一声,汉兵泪双落。 谁为吮痈者,此事令人薄。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征战,匹马...

代边将有怀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长沙千载后,春草独萋萋。流水朝将暮,行人东复西。 碑苔几字灭,山木万株齐。伫立伤今古,相看惜解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