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细思恐极的事件?
烈焰极速
掰一掰三国历史中那些细思极恐的事件。
官渡之战,曹操如果没有逆天的运气,那么袁绍将赢得毫无悬念△官渡之战
曹操在和袁绍官渡大战时,别看当家谋士荀彧、郭嘉把曹操夸得天花乱坠,那是为了坚定决心、鼓舞士气,其实曹操的情况就是很危急,兵少粮少,四面皆敌,换作谁都会头痛不已。最后曹操虽然赢了,但赢得很侥幸,运气太逆天,不信你看:
1、刘表本可以趁机从后方偷袭曹操,结果长沙太守张羡反了,裹挟着半个荆州,将刘表牵制得死死的。
△刘表
2、孙策本想发兵强袭曹操后方,可惜出兵前夕孙策被仇家的门客刺杀了。
△孙策
3、原本南阳张绣是曹操的心腹大患,第一次宛城之战曹操因美色误事,被张绣收拾得很惨,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殁。第二次宛城之战,曹操因为袁绍欲偷袭许昌而被迫撤兵。等到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已经拿张绣没办法了,张绣可以等袁曹开打,就跳出来捅曹操一刀。这样的局势曹操能不紧张是吹牛。
△曹操
可是天降福利,就在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开打的前一年,贾诩竟然劝张绣投降了曹操。与袁绍对峙许久、天天头疼的曹操闻讯大喜过望,因为张绣的投降意味着后方不但少了一个威胁,还多出了一支有不少精良骑兵的生力军。这样一来,曹操在开战前又去了一个隐患。
4、刘备重回徐州反抗曹操,曹操不得不东征消除隐患。袁绍也不傻,孩子病了只是托辞,原本想趁着刘备拖住曹操主力再全力进攻许昌,如果动作快了,曹操就不会东征了。
△刘备
可惜刘备太大意,一开始不信曹操会东征。后来斥候来报他还不信,带着少量骑兵去侦查,结果一头撞见了曹操大军,可能情况太紧急,被斥候游骑咬住了,刘备撇下一切自己逃了。曹操毫不费力地收拾了徐州,还把刘备的部队补充了自己的实力。
到此,曹操四面的四个大敌竟然都因为各种特殊原因,完全没有发挥牵制曹操的效果,但凡有一个势力给力一点儿,拖拖曹操后退,曹操基本就只能被袁绍耗死。这逆天的运气,想想可能就是天意吧。
△曹操喜获“大四喜”,周边之敌形同虚设
有人认为这些巧合都是曹操那边安排运作的,我并不赞同,世上就没有真正的算无遗策。换个角度说,如果真是曹操那边安排的一切,那才叫更加的细思极恐。
周瑜不死,那就没刘备什么事了刘备能成大业最应该感谢谁?是诸葛亮?鲁肃?还是孙权?我觉得应该是周瑜。
首先,周瑜是坚定的主战派,又是极优秀的统帅,是他指挥了赤壁之战,击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孙刘两家才有发展余地。
△周瑜
其次,如果周瑜不死,凭他的强势,南郡之地刘备压根就借不到。没有南郡可依托,只有荆南四郡的刘备,就好像被扫进了旮旯里,既没有入川的通道,也没开疆的实力,只能坐等灭亡。好在周瑜死了,刘备这才通过鲁肃借到了南郡,然后平定益州。哪怕周瑜再晚点儿死,刘备入川都是个问题,因为曹操拿下汉中后,若是刘备还没入川,那么曹老板可不会再轻易放弃益州。
△没有南郡的支撑,入川连“门”都没有
所以仔细想想,刘备想成就蜀汉大业,那么周瑜必须死,好在周瑜恰巧死了。
曹丕宠妃甄氏之死太蹊跷曹丕当年在邺城如获至宝地纳了袁熙之妻甄氏,后面还生了曹睿和东乡公主。可是等曹丕继位后,改宠郭女王等女,不立宠爱多年的甄氏为后也就罢了,竟然因为甄氏失宠有怨言,就下旨赐死了她。人都死了还没完,草草下葬不说,还让甄氏的遗体以发遮面、以糠堵口,为的是不让甄氏被认出,也不让她在地府告状。
△甄氏
多么恶毒的行为!多么大的怨念!
按常理,曹丕本可以将甄氏打入冷宫就算严惩了,但是他偏偏要置甄氏于死地,人死了还要对遗体动手脚,让甄氏在泉下也受到惩罚。这明显不是几句怨言招来的惩罚,而且陈寿对此事一笔带过,魏国史官对此事却大加粉饰,言辞浮夸矛盾,此事就越发显得蹊跷。
△曹丕
目前有猜测,甄氏之死要么是曹睿可能不是老曹家的血脉,要么是甄氏与小叔曹植有着不轨之举。总之,此事定是令曹丕极为恼火之事,恼火到要甄氏死得难看才行。
结语历史上的很多事,初听了感觉理所当然,并无异样,但是掰开揉碎了去想,就不禁会有震惊唏嘘之感,这都是春秋笔法的功效。三国的历史,其实有很多细思极恐的事件,闲时探寻钻研一番,更能体会到历史的奥妙。
△蜀地一向偏弱,然而有孔明在便固若金汤,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是不是也细思极恐呢?
还有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事件,期待大家的分享。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分享历史,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
安*婧
汉太宗、汉景帝励精图治,利国利民,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爷俩堪称千古一帝的好皇帝,但他们不是好老公,不是好爸爸,有的甚至不是好爷爷。今天,我就为您揭秘“文景之治”的细思极恐的“治家”事件。
一、千古仁君汉文帝,杀后灭子,君临天下!汉文帝真是个好皇帝,他废除诽谤妖言法,废除残酷的肉刑,而且还至善至孝。他是二十四孝之一,身为一国之君,母亲生病卧床不起,他打破了久病之下无孝子的惯例。整整三年,夜以继日地尽心竭力侍奉母亲,亲自为母亲品尝苦涩的中药。
然而就这样一个好皇帝,好儿子,却执意杀死了他生母薄太后唯一的弟弟薄昭。生病时的照顾所打造的孝顺人设,在这里轰然倒塌。当您知道为了帝位杀妻灭子的话,您就感觉这历史有多么残酷,太令人震惊了。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史记·外戚世家
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史记·孝景本纪
司马迁的《史记》在我国历史的地位非常高,可司马迁在记载汉文帝的嫡子时外戚世家和孝景本纪记载完全不同,却弄不清是三个还是四个。数量上拿不准,但记载上却是细思极恐,尤其是外戚世家的记载。
代王刘恒的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在代王还被立为皇帝就死了。等到代王被群臣拥立为帝,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先后病死了。
猛一看,没什么问题。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在刘恒当上皇帝前,王后就去世了。刘恒当上皇帝后,王后生的儿子也陆续病死了。可是您细思一下,就感觉极恐!
王后之死为什么不是薨而是卒呢?这个“卒”字,让人感觉王后不是病死的而是非正常死亡。而且刘恒在被拥立前,恰恰发生了一场平诸吕之乱的事件。在这场事件中,周勃、陈平、灌婴、夏侯婴和刘邦的齐王系的孙子们将吕氏家族一网打尽,而且悉数被杀。周勃、陈平让平诸吕之乱的大功臣齐王系一族的皇帝梦落空,而拥立了无依无靠且无寸尺之功的代王刘恒。
刘恒不敢贸然前去,其母亲薄(王)太后派其弟薄昭投石问路。薄昭回到代国后,代王后就卒了。这可不是简单的升官(称帝)发财死老婆的问题哦。
司马迁没留下王后的姓氏,最大的概率的是她姓吕。刘邦死后,吕后为了打压、监控和拉拢刘氏诸王,实施了刘吕联姻的政策,就连刘邦的孙子辈朱虚侯刘章娶的夫人也都姓吕。老大齐王刘肥结婚太早,老二皇帝刘盈娶了外甥女,老三赵王刘如意被毒死。
老五赵王(初为梁王)刘恢被王后吕氏逼死,吕氏将刘恢的爱妃毒死,刘恢自杀殉情。老六赵王(初为淮阳王)刘友讨厌吕后的包办婚姻,刘友采取冷战的反抗,吕氏的独守空房,吕氏妒忌刘友的爱妃,就诬告刘友叛乱,刘友被抓,然后活活饿死。
老七淮南王刘长是吕后养大的,老八燕王刘建病逝后,吕后杀了刘建的儿子,燕国就这样换人了。
老四刘恒的,他的王后怎么可能不是吕氏呢?刘恒为了避免落得老五、老六、老八的下场,一定想方设法讨好自己的王后。刘恒有多怕王后,就有多恨王后,但为了避免吕后猜忌,王后告发,刘恒表现很爱很爱王后。他们所生的四个(也可能是三个)儿子,就是最大的证明。
功臣杀吕氏是为报仇,刘恒杀王后既是给功臣的投名状,也是发现之前对王后的不满。
功臣们说刘盈当时在世的四个儿子(后少帝刘弘、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不是汉惠帝的儿子,就逐一杀害。
刘恒答应功臣条件,杀妻继位,恒山王避刘恒的名讳改为常山王。群臣要求刘恒立太子,实际上这是群臣的逼宫。刘恒无功无势,到功臣控制的未央宫,他也只能让吕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一个个病死。
这个病死的“病”用得很含蓄,却细思极恐。到底是什么病,让王后这四个儿子都死了。这是传染病吗?那为什么其他人没事儿!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被病死真毒死的!
刘恒杀掉四个儿子,一是跟功臣利益上的交换;二是为窦太后的长子刘启成为太子扫平道路;三是刘恒杀了他们的生母,他们心中充满仇恨;四是杜绝吕氏血脉,确保江山稳定。
二、一代令主汉景帝,杀妃灭子绝孙,只为武帝!汉文帝是包办的婚姻,汉景帝何尝不是!汉文帝为了皇位能杀掉王后,汉景帝却不能杀他的皇后。汉景帝的皇后是她奶奶薄太后的外孙女,薄皇后得不到汉景帝的喜爱,更没有生出一男半女,基本处于独守空房的装填。汉景帝喜欢的是栗姬,栗姬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于。刘荣虽是庶长子,但享受着嫡长子的待遇,其原因就是薄皇后不育。可前153年刘荣被册封太子,3年后被降成王,又过了两年,自杀身亡。
(一)、我带您来看看,历史记载刘荣这个前太子是怎么死的!还有就是刘启曾经的爱妃栗姬是怎么死的?
四年,坐侵庙壖垣为宫,上徵荣。……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史记·五宗世家
前148年,临江王刘荣因为违章建筑被追责。这违建是刘荣建设王宫把祖庙的墙都给扒了,京师卫戍区司令兼公安局局长郅都指责临江王,临江王吓得自杀了。
刘荣竟然犯下低级错误,为了建设皇宫,把祖庙的墙都给拆了,这绝不可能。李荣为什么从太子变成了临江王?也许大家都认为怪后来的汉武帝的母亲,是后宫争斗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要怪只能怪刘荣的母亲,齐国人栗姬。
司马迁的确在《史记》中记载,刘彻他妈王姬坑栗姬的事儿。王姬讨好地对栗姬说:好姐姐,您贵为太子,是未来的天子。眼下,这母仪天下的皇后大位空闲,不是您的是谁的!所谓夜长梦多,不如赶快争取皇后之位。一来能稳固太子之位,二来也能杜绝他人对后位的觊觎。这事儿,您我都不方便出面,但妹妹我认识典客,他位高权重,经常面圣,您这事儿就成了。姐姐当上了皇后,只要能关照妹妹,还有我家的胶东王就行。
胶东王刘彻的母亲说的很有道理,栗姬虽然讨厌她,但她说的很有道理,也愿意帮忙,也就表示衷心感谢。
典客就是大行,大行是大行令,大行令是在前144年更的名,在到汉武帝时改名为大鸿胪,也就是隋唐的礼部尚书。
第二天,那个“礼部尚书”真的就在朝堂上,提议选立皇后的大事,并强烈建议,让栗姬为后。其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子以母贵,还是母以子贵,为了名正言顺,这皇后非她莫属。景帝听了很生气,这是你这个管教育、管外交的管的吗?怒骂训斥一顿后,就将这人杀害。
没过几天,栗姬被打入冷宫,刘荣太子被废。不明真相的话,您会认为王姬真是栗姬的“猪一样的队友”,其实王姬是“神一样的对手”。接着就是王姬升级为皇后,胶东王升级为太子。
栗姬打入冷宫,太子被废,看起来都怪王姬,其实是栗姬太作。本来这皇后之位就是留给栗姬的,可栗姬没通过汉景帝的考验。四年前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两三年前汉景帝病了,病得很厉害,他痛苦万分,几乎以请求的态度,说:我百年之后,您一定要善待我的爱妃和我的皇子们啊!
栗姬看到汉景帝都是快死之人了,想到馆陶公主不断给汉景帝送美女,而刘启则是喜新厌旧,不由怒火冲天,似乎现在都能立即报仇了。栗姬不仅严词拒绝,而且还大骂刘启花心,这是报应。
很快汉景帝的病就好了,这么重的病好的这么快,天知道景帝的“景”需不要加“彡”啊?栗姬很后悔,这时王姬说帮忙,结果她越帮越忙,最终让她摘了桃子。被打入冷宫的栗姬,很快就郁郁而终了,真的是气死的吗?想要杀栗姬人太多了。
栗姬情商很低,刘荣因年长被立为太子后,馆陶公主表示要“秦晋之好”, 栗姬看不上馆陶公主的女儿阿娇,也特别讨厌馆陶公主的pimp行为,坚决反对,直接拒绝。王姬是馆陶公主推荐过来的,馆陶公主以太子位为诱,要求给孩子定个娃娃亲,王姬欣然同意。从此馆陶公主在汉景帝面前说王姬好话,说栗姬坏话。
栗姬拒绝馆陶公主也可能是那一年,她的长子是立为太子了,可她的幼子临江王去薨逝了,还没有儿子,被收回了封地。刘荣被废后,就又把临江王的地盘给了刘荣。您说,刘荣被他母亲拖累,正处于被父亲讨厌的时候,他可能搞违建吗?通过搞违建发现对皇帝的不满吗?他真不敢,刘荣是个老实人,要不然他怎么会自杀呢?
他毕竟还是一个王爷,怎么可能因为中尉郅都的责骂就吓得要自杀了呢!刘荣再不济他也是天潢贵胄,苍鹰中尉招惹同僚甚至丞相可以,他怎么敢招惹王爷呢?临江王万一翻身,他岂不是要死不无葬身之地。就是不翻身,他也不会有好的下场啊。
细思极恐啊,刘荣是老实,但也没老实让一个“芝麻官”给吓死,而是刘荣秉承皇命,以景帝的名义逼死刘荣的。不是郅都杀王,而是景帝杀子。
(二)细思极恐,景帝太有杀孙的嫌疑了。
荣最长,死无後,国除,地入于汉,为南郡。——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刘荣是年纪最大的皇子,但他死后,没有后代,临江王的地盘,又划入了南郡。
年龄最大的皇子,竟然绝后?您觉得可能吗?那我们就来推算一下刘荣的年纪,刘荣是老大,他的三弟出生于前170年,也就说临江王刘阏于在前153年刘荣被册立太子,都17岁了。就兄弟三人各长一岁,那刘荣也都有19岁。刘荣是前148年去世的,那他也就有24岁了。在西汉女生15岁都结婚,刘荣都24岁了,怎么可能无后呢?刘荣的年龄和刘彻的老妈王娡年龄差不多,刘荣不会缺妻妾的,自然也就不会绝后的。
最大的孩子,却没有后代,他的后代哪里去了,最大的可能就是像汉文帝一样他的四个嫡子被杀了。郅都逼死临江王,窦太后很生气,要他偿命。汉景帝假装把他免职,实际让他守卫边疆区了。匈奴人听到郅都来了,以前经常深入内地骚扰的匈奴兵,赶紧撤回。匈奴人只能做个郅都的小木人,射箭发泄,可因为畏惧,还总射不中。
窦太后听说郅都,没有惩罚还被重用,就质问汉景帝。汉景帝说郅都是忠臣,窦太后大怒“临江王刘荣难道就不是忠臣?为什么会死在他的手里?”在窦太后的努力下,郅都被杀,匈奴人又南边疆了。汉景帝在这种情况还说郅都是忠臣,可见他杀刘荣以及刘荣儿子的残忍和无情。
最是无情帝王家,从汉太宗到汉世宗,嫡(庶)长子都是被父亲逼杀甚至所杀的,刘彻何尝不是逼子逼孙自杀呢?这两件细思极恐的历史事件,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还请评论区里指教。
芥末_jamie
网络还有胡喷的说白彦虎杀了陕甘几千万汉族人,你信吗?用什么杀的,镰刀锄头?杀了几月几年?那个年代陕甘共有多少人?二战德军集中营天天用毒气天天焚烧六年杀了六百万犹太人……!看历史也得分析,也得参考其它史书,更别人云亦云。
terrencewang
明朝历史上最能闹腾的一位皇帝——朱厚照。正德十五年(1520年),朱厚照来到了改变他一生宿命的地方——清江浦。他如往常一样,坐上小船去钓鱼。不久,他忽然落入水中,随从把他拉上来之后,一切都变了。身体健康,长期参加军事训练的朱厚照变得体弱多病,没有了以往的精神和活力,不久便因病去世。
三国水静
日本的“三毛别羆事件”
日本的“三毛别羆事件”。只要设身处地仔细想想其中的细节,即使在炎热的盛夏也会感受到一种食肉链下端生物面对顶层捕食者时的那种刺骨的寒意。1915年12月9日,一头乌苏里棕熊闯入北海道苫前郡苫前村三毛别六线泽的开拓民太田三郎家中。咬死了双亲出远门而寄放在太田家的6岁男童莲见干雄,吃掉其头部。又咬死了太田三郎的妻子阿部マユ(34岁),将其拖入林中吃掉一部分,剩下的两条腿埋到雪里。当天中午,外出干农活回家的太田三郎和雇工长松要吉回到家里,发现惨状。当时其家中只有莲见干雄的尸体,阿部マユ则不见踪影。村民们从地上的血迹判断,猜测是被熊拖走了,留到以后再吃。这一惨案震动了三毛别地区的开拓民。12月10日,住在上游的斋藤石五郎让家人前往下游的明景安太郎家躲避,随后组建了由30名男性参加的猎熊队,目的是杀死棕熊并抢回阿部マユ的尸体。他们在树林中发现了正在进食的棕熊,开枪将其吓走,找到了阿部被吃剩下的两条腿,将其带回村中。12月10日晚上8点半左右,这头棕熊返回太田家。当时太田三郎和莲见干雄的双亲等九人正在举行守灵仪式。棕熊破壁而入,屋中的人连忙开枪自卫,附近的居民则敲打铁器。受到惊吓的棕熊跑向下游五百米外的明景安太郎家,再次破壁而入。当时明景家有明景安太郎的妻子ヤヨ、长子力蔵(10岁)、次子勇次郎(8岁)、长女ヒサノ(6岁)、三子金蔵(3岁)、四男梅吉(1岁),斋藤怀孕的妻子タケ与孩子岩、春义,以及长松要吉。棕熊冲入明景家后,先扑灭了火堆。明景ヤヨ逃出屋外,但返回屋中营救腿被吓软的儿子金藏时,身后背的幼子梅吉被熊抓伤。棕熊随后咬伤了长松要吉的腰部,明景ヤヨ、明景勇次郎与明景梅吉趁机逃出屋外。困在屋中的明景金蔵、斋藤春义和斋藤タケ被棕熊杀死(孕妇斋藤タケ的上半身遭棕熊啃食,胎儿从咬破的肚子中流出,村民赶到时手足还在活动,不久死去),明景力蔵、明景ヒサノ、斋藤岩生还(斋藤岩的左臀部被棕熊啃食见骨,当晚伤重而死)。闻声赶来的村民们曾经想放火烧屋,但明景ヤヨ坚持说屋中还有幸存者。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棕熊逃出明景家。棕熊逃脱后,附近的全部居民前往三毛别分教场避难。12月12日,北海道厅警察部保安课羽幌分署组建讨伐队,当天兽医在山路上发现棕熊粪便、内含人骨、人类体毛、未消化的人肉,证实棕熊还在附近。12月13日,旭川第7师团第28步兵联队也派出60名官兵,进行搜索。当天,这头棕熊再度返回太田三郎家,杀死了饲养的鸡,并吃光了附近所有住家的冬季存粮。12月13日夜间,讨伐队发现河边有一个移动的黑影,呼喊口令时没有应答,于是向其开枪。12月14日清晨,讨伐队发现棕熊的脚印和血迹,判断其已经中枪,但因开始下雪,讨伐队决定尽早出发追踪,以免让雪覆盖任何线索。此时赶到的著名猎熊人山本兵吉认为讨伐队太过吸引注意,因此由其他方向进山,在一棵白橡树边发现棕熊。棕熊因为太过注意讨伐队那边的动静而没有查觉到兵吉,兵吉接近到离棕熊20米的距离内,对准心脏射出第一枪,第二枪也俐落地射中棕熊头部,结束了棕熊的性命。上午10点左右,听到枪声的讨伐队赶到现场。经过解剖,在这头棕熊的胃部发现许多人体残肢,并发现一些与此次事件无关的物品,证明此熊与之前的三起熊杀人事件有关。兽医推论这头棕熊体长高270cm、重380公斤,推定年龄7到8岁。为了抚慰亡者的在天之灵,村民将其分切煮食,熊肉极硬又多筋,味道并不好吃。熊胆与一些零碎内脏以50日元的价格卖掉,钱分给了讨伐队队员。被棕熊咬伤的婴儿明景梅吉在两年后因后遗症死亡,其母亲明景ヤヨ痊愈。明景勇次郎1942年战死。太田三郎烧掉了房屋,搬到青森居住。猎熊人山本兵吉在1950年去世,享年92岁,一生共猎杀过三百多头熊。品尝过人肉滋味的猛兽一定要杀掉,这成为后来各国处理猛兽食人事件的铁律(近些年来随着动物福利保护的促进而放松了一些)。
“两脚羊”
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细节之一,就是“两脚羊”了。五胡乱华,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北方汉族沦为胡人的食物,大片疆土被侵占,大量金银财宝被掠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为黑暗的时期,那么历史上到底有多少次黑暗时期,又有多少次“两脚羊”事件呢?在我所学历史里,最早的“两脚羊”事件应该是战国时期,当年秦赵两国于长平一战,白起杀了赵国40万人。一战就使当时第二强国赵国沦为弱国。为什么说这一次是最早的呢,大家都学过赵括的纸上谈兵。这个咱不说,当年秦赵两国长平对峙三年,而且正值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库存仅有的粮食全部要送到前线。之后,赵括被围,突围不成。没有粮食只有战马和士兵,赵括坚守了46天。那么是怎么守住的这46天?战马吃完了吃什么?伤兵,伤兵之后呢?西晋代曹魏统一全国30多年后,发生了司马家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导致中原破财,北方汉人在杀戮中减半,最终西晋中央政府几乎元气耗尽,被匈奴,鲜卑,蝎,羌,氐等五族联军所灭,部分汉人不得已南渡到淮河以南,在两广,荆湖及扬州等不毛之地建立东晋作为汉人的避难所,而北方汉人面对胡人毫无还手之力,绝大部分沦为奴隶,胡人不事农业生产,又内部战乱频繁,为解决军粮,于是以汉人做粮食,即“两脚羊”,史书有记载,胡人吃“两脚羊”还有讲究,那就是“年轻女人和小孩味道最好,壮年男子次之,老人味道最差”这种情况持续了百多年,直到北方被北魏统一后汉化改革后才结束。唐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黄巢的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致使唐朝灭亡,黄巢初登帝位也是大赦天下的,只是后期又是打仗又是征兵又是灾荒的,能吃的都吃了。正所谓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树一人也难逃。到了宋朝,发生了靖康之难,随后南宋建立,直到崖山之后。至此中华沦陷,成吉思汗征战天下,每夺一城都要屠尽年轻力壮男子,只留下老弱妇孺,甚至全城不留一个活口。元朝末年,天下大旱,饿殍遍地,百姓易子而食。汉族起义军趁机崛起,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明末内忧外患,崇祯志大才薄,重臣不是杀就是罢。致使闯王李自成一举攻入北京城,吴三桂一怒冲冠为红颜。清入主中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人绝。百姓生灵涂炭,人口十之剩三。
12岁就能当爹
那就聊点细节吧!!!前方高能~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原来年纪只差14岁,这还不算,众所周知景帝还有个同母姐姐,馆陶公主刘嫖。除非他们是龙凤胎这种特例,否则汉文帝临幸其母窦皇后的年纪只会更小。也就是说,某部热播宫廷剧《美人心计》的女主窦猗房女士,真实历史中是在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谈、恋、爱”?好吧,在帝王家这原本也不算什么,然后又看到了这对父子:齐高帝萧道成(427年一482年) 齐武帝萧赜(440年一493年)南齐开国君主,齐高帝萧道成,和儿子齐武帝萧赜,年纪差13岁,他生儿子那会儿,也就是个将军萧承之府上的公子。叹息一下古代贵族的早(mi) 熟(lan) 生活,然后往北边一瞧,同时代另外一家子更生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后来被追谥景穆皇帝的拓跋晃。北魏景穆帝拓跋晃(428年一451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溶(440年一465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一47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一499年)景穆帝和儿子文成帝年纪相差12岁文成帝和儿子献文帝年纪相差14岁献文帝和儿子孝文帝年纪相差13岁也就是说,拓跋晃同学如果不是因为佛道问题得罪了老爹,23岁就忧惧早逝,他原本不但12岁就能当爹,而且26岁就能当爷爷,不到40岁就能当太爷爷.....古代贵族如此早(huang) 熟(yin)
蝴蝶效应
【我从来不喜欢穿越文,因为蝴蝶效应太可怕】阿道夫·希特勒,二战元凶之一,发动二战、屠杀犹太人,臭名昭著。
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曾经是学艺术的,但是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了,不得已去参军,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参军的希特勒很不幸的遇上了一战,还很不幸的遇到了毒气战,被芥子气伤到了脑神经,差点永久失明(有部分人认为这是其歇斯底里的原因),这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
一战结束后,英法占领鲁尔工业区,大肆掠夺德国的财富、技术乃至工业设施,使得德国陷入落魄混乱之中,作为一个经历过一战、脑袋受过刺激、且无物质基础活下去的老兵,希特勒开始极端了。这是人生的第三个转折。
试想,任何人去稍微改了历史的一小步,可能这些历史就不复存在。
如果他只是一名艺术生,没有战场的人生阅历如何成为一名政治鼓动家。
如果他没有在战争中受到芥子气攻击,是否他会走极端,屠杀犹太人使自己站到道德对面。
如果德国在战后受到优待,没有被大肆破坏,谁能够鼓动活的下去的民众?历史不可改变,但可控制日后走向,国家安定、民众富裕,那么,任何野心家都不会有市场、前途。
dudu
历史上总是存在着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巧合,这些巧合凑巧的让人觉得仿佛就像是人为创造的剧本一般。但这些是都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
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晋”和“刘”的那些故事。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势微,各路群雄诸侯混战割据,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在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退位,随后曹丕就称帝,即魏文帝。不过刘汉并未随着汉献帝的退位而退出历史舞台!次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刘备是汉室宗亲,所以国号也叫做“汉”,后来为了区分又将其称作“蜀汉”。
稍微了解下三国那段时期的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虽然三国打的好不热闹,但最后却被司马氏捡了大便宜。(晋朝266年建立,蜀国是263年被灭,晋朝虽未建立但此时曹魏内部已被司马昭司马炎父子所控制)
晋朝灭蜀国又灭吴国(279年),分裂了近百年的中原大地又回归统一,随着蜀国的灭亡刘汉势力也正式谢幕。
仿佛是“诅咒”一般,又仿佛是刘氏的复仇,这之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包括西晋在内,后面国号有叫“晋”的政权,灭亡他们的人都姓刘。
先说说第一个西晋!
西晋是一个非常短命的王朝,从司马炎篡魏称帝开始算也不过持续了51年,如果从晋灭吴统一中原算起,更是只有短短37年!
由于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元气大伤,随后内迁的趁势造反,这即是“五胡乱华”。一个叫做刘聪的人借着这个机会,举兵攻入了洛阳和长安,抓住并杀死了晋怀帝,直接就灭亡了西晋。随后,他自己建立的一个政权并称帝,这个政权的名字叫做“赵汉”。
这一动乱时期,有不少西晋的士族大夫南迁,最后在南边建立了东晋政权(317年-420年),一番折腾之下司马氏的香火总算是没断。但是屁股才刚刚坐热乎,“刘氏”又找上门来了!
辛弃疾写过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开头有这么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词中提到的寄奴别看带个奴字,人家和奴才可没有任何关系。寄奴是刘裕的小名,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在420年,刘裕废除了晋恭帝,自己建立了“宋”政权,史称刘宋。
西晋、东晋都倒在了姓刘的人手中,没曾想还有不怕死的人还敢建立叫做“晋”的政权。
当时有个叫做石敬瑭的人,他本是后唐政权的河东节度使,但他为了但皇帝做了不少很不光彩的事情。石敬瑭先是找上了当时强大的契丹,并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当爹,还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石敬瑭又是叫爹又是给地盘的,契丹人自然也不好意思啥都不干,于是乎在契丹人的扶持下,石敬瑭在太原称帝,国号晋,为了方便区别,石敬瑭建立的晋政权叫做后晋。石敬瑭称帝后,后唐就被晋给灭了!
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承了帝位,石重贵还是比石敬瑭有节气的多,他称帝后开始渐渐摆脱契丹人的控制,契丹人自然是不肯善罢甘休,随后发兵伐晋。在和契丹的多次交战后,后晋的主力渐渐耗光了,这时时任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势造反,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有意思的是,建立后晋的石敬瑭是河东节度使,在太原称帝,灭亡后晋的刘知远也是河东节度使,也在太原称帝!
真的是无巧不成书,西晋、东晋、后晋都栽在了刘氏手里!如果不是历史确确实实是这样发生的,我是绝对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巧合的!
Smilebroth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东汉之后的三国魏蜀吴统一于晋。宋初赵匡胤灭南唐,俘获南唐后主李煜,李煜乃著名词人,精于文学却在政治上昏庸无道,最后被赵匡义赐死,宋末靖康之变,金俘获徽钦二帝,宋徽宗也是难得的文学巨匠,特别是书法,绘画,最后二位帝王也被金人折磨致死。
阿灏灏灏灏灏灏
周幽王从头到尾都是被他的老爹周宣王,以及老丈人申侯给坑了!
这件事还要从周幽王他老爹周宣王时代说起。
周宣王号称中兴小主,带着一帮名臣大杀四方,打算重振西周河山。
可是在遇到申戎这个大怪物以后,周宣王停下了脚步。
申戎的老大也就是申侯,周宣王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一顿胖揍以后,的确挺解气的。
但是周宣王忽略了一件事,申侯背后是强大的姜戎。
于是在申侯被击败以后,跑回母国姜戎诉苦,使得姜戎带着大部队前来与周宣王打群架。
周宣王依旧不虚,打了这么多年胜仗,还能怕了你不成?
于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被姜戎打得全军覆没。
这个时候周宣王彻底认怂,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国都。
而申侯仗着姜戎的势力,变得趾高气昂了起来!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周宣王的太子姬宫湦迎娶了申侯的女儿!
这么一来,周宣王莫名其妙就和申侯成为了亲家。
也就是说,周宣王刚打了败仗,就跟申侯成了亲家,很显然这是一桩被迫的联姻。
申侯用战争胜利作为筹码,成为了后来周幽王的老丈人,仇恨也就是那个时候埋下的。
等到周宣王去世以后,太子姬宫湦继位,也就是著名的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背后的故事却细思极恐。
周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儿以后,还跟她生了个儿子,也就是姬宜臼。
迫于老丈人申侯的势力,周幽王不得不将姬宜臼立为太子。
不过周幽王也不是软蛋,他很快又从褒国弄了个美女褒姒到身边。
这个褒姒也很争气,眨眼就给周幽王生了个大儿子姬伯服。
周幽王有了褒姒的儿子,自然就想着废掉姬宜臼了。
因此他不顾群臣的反对,将申后和姬宜臼都给废了,改立褒姒为王后,而姬伯服做太子。
这么一来麻烦可就大发了,因为申后跑回申国诉苦来了!
申侯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受到了如此不公的待遇,气不打一处来。
你老爹就是我的手下败将,现在你还敢在我这儿嘚瑟?看我不揍扁你!
于是乎申侯联合那帮犬戎的小马仔们,一起杀进了周王宫。
周幽王、褒姒夫妻俩,包括他们的儿子姬伯服,还有司徒郑桓公,全部都被诛杀。
这老丈人是真够狠的,一口气就把西周给灭了。
没了周天子,自然就要搞个新人上台做周天子。
这个时候大家伙儿又产生了矛盾,因为不知道该立谁做周天子。
周幽王死的时候才25岁,可见他儿子姬宜臼当时还是个孩子。
所以周朝宗室们大多数都拥护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做天子,因为姬余臣岁数足够。
可是申侯这个时候又不开心了,他跑出来支持自己的外孙姬宜臼。
申侯背后是强大的姜戎,还有各种犬戎小马仔的支持,
所以当初那些周天子旗下的诸侯,全部都支持姬宜臼。
鲁国,许国,郑国,晋国,卫国这些诸侯,全部倒向了申侯和姬宜臼。
这么一来周平王姬宜臼就建立了东周。
而姬余臣被虢公翰等少部分贵族,在携地立为周天子,也就是周携王。
这个周携王实力比较弱小,而且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为了扩大影响力,
只好厚着脸皮跟周围的诸侯国打交道,希望把昔日西周的老朋友们都给拉回来。
可惜的是,申侯的势力强大,压根就没几个人愿意跟周携王一起玩耍。
郑桓公被申侯给杀了,他儿子郑武公居然还倒向了周平王,你说这世道还有天理吗?
关键是,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也就是说郑武公是周幽王的堂兄弟,真是挺可笑的。
周携王没有其他帮手,只好去找支持他的虢国暖暖心。
这个时候晋文侯这家伙为了讨好周平王和申侯,公然表示天无二主,自己要做这个刽子手!
于是在周携王去虢国暖心的路上,被晋文侯伏击诛杀了。
公元前750年,维持了20年的二王并立的局面,就这么彻底被瓦解了。
再说说申侯这边,他扶植起了年幼的外孙,整个东周的实权,自然是落在了申侯手里。
那么申侯这一脉到底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呢?其实申国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
早在西周初年,就已经建立了申伯国。到了西周后期,申国和周天子多次联姻。
你比如说周厉王就娶了申女做了媳妇儿,生下了周宣王。
也就是说周宣王其实也是有申国血统的周天子,后来他跟申侯闹得不可开交就有点奇怪了。
当时申国就在周王室都城的西边,所以经济实力强大。
周宣王时期,将自己的舅舅申伯从郿地迁到了谢地,这么一来申国就成了谢氏的始祖。
这么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免除了申国对周王室的威胁。
毕竟申国越来越强大,是个不好的兆头。
但是周宣王并没有彻底迁走申国的人,因此申国还有不少分支后裔留在这里。
这么一来著名的申侯就这么上台了。
也就是说周宣王把自己的舅舅弄走了,让一个外人成为了自己巨大的威胁。
这脑回路真的是够可以的。
也许是申侯在郿地逐渐强大,引起了周宣王的不满,所以才会发动对申国的讨伐。
结果没想到惹到了申侯背后的姜戎势力。
最终周宣王无法收场,只好与申侯选择了联姻关系。
所以说周天子和申国之间,一直处于一种互相依靠却又互相防备的状态。
可以说西周的灭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周宣王搞不清楚状况。
他并不能清除掉申国的威胁,就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娘舅给弄走。
舅甥之间好歹可以坐下来喝杯茶,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事务。
可是换个陌生人上台,人家凭什么要跟你谈判?
由此可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纯粹就是个笑谈。
可以说他是给他老爹背锅的背锅侠,而这口锅是他老丈人申侯让他背上的。
达能
大庆油田自1960年以来,被称为“世界石油开发史的奇迹”。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生产原油18.21亿吨。
大庆油田的发现,也让一些日本人非常懊恼。当他们听说我国在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过后,他们懊悔不及。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懊悔呢?其实是因为在从前日本占领东三省期间,就曾探勘过石油。
但是大庆油田这块巨大的肥肉,就在他们的嘴边,却被错过了。
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一占领了东三省,就到处寻找战略资源,“石油”当然也不例外。
当初,日本侵占东三省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丰富的地质资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全境,在“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成立了一个名为“满铁查询部”的组织,不久后,他的组织中的人员就开始在东北寻找石油。
最险的一次是日本人差一点就在东北找到了油田,当时,日本有人已经发现了大庆地区有石油,可是却被当局忽略了。
驻扎在哈尔滨邻近的日本陆军航空队的飞翔航线就在大庆上空,往来不断的飞机甚至可以常常看到水面上漂著黑色的油膜状漂浮物。
所以他们向“满铁查询部”汇报了大庆有石油的资讯,而当局回复说:“这个当地不存在生成石油的条件。”仅仅因为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探勘队就没有实地勘探。
后来,日本一直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迫于战争压力,日本人还是坚信靠近海边才会有石油的理论,建议日本军部占领东南亚,因为那里都是海岛,发现石油的概率会大得多。
所以,日军将视野转向东南亚。日本当时国内的的石油产量是35万吨,而东南亚1940年的石油总产量是1040万吨,是日本年需求量的3倍,而且生产的都是高质量的轻质油。
美国看穿日本的目的,于1941年8月1日对日本施行石油禁运,日本每年约290万吨的石油进口途径被彻底封死。
二战时期一个闻名的日本海军大将曾说过:“没有了石油,我们的战舰和其他军舰只不过是稻草人。”
所以,日本人不惜铤而走险,在1941年的12月7日这一天,偷袭美国珍珠港,从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米莉
看的比较多的是一些未解的新闻事件
比如南派三叔写的小说,挺有知名度的,里面写到的一些墓道里的的器具和场景真的被挖掘出来了,这到底是他自己的想象还是去过?我觉得自己去过应该不太可能,毕竟违法的,又或许是他以前有家人亲戚是有从事这一块工作的,要不然,真的是无法解释啊!难怪有人调侃,你一句我一句,三叔就要进牢狱,毕竟这要是解释不清楚,麻烦可就大啦!
在1996年的美国,有两具尸体,尸体没有外伤,不像是被人攻击而死,并且穿着整洁,正式,因为这两具尸体是穿着西装并且还带着防辐射面具,经过警方的查证,这两具尸体是当地的电子技术人员,同时,警方还发现尸体周边没多远还有一个空瓶子和笔记本,本子上面写着一些字“下午在约定的地点,18:30吞下胶囊,金属防护生效后等待面具......。”这些文字和打扮让警察们一头雾水,所以至今为止,警方们暂未破解这个案子。
时雨
一、元代中国差一点政教合一
阿难答,中国元代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剌之子。元成宗去世后,曾与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争夺帝位,失败被杀。他是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希望争夺帝位的穆斯林。他在自己的营地上建立清真寺,经常念诵《古兰经》,沉湎于祈祷”。“他还使依附于他的15万蒙古军队的大部分归信了伊斯兰教”。1307年5月,元成宗死后,阿难答在与海山争夺皇位中失败被杀。
二、不到40岁当了太爷爷
北魏晋穆帝拓跋晃(428——451年)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465年)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476年)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年)
晋穆帝拓跋晃12岁当爸爸,26岁当爷爷,39岁当太爷爷...
三、历史人口问题
西汉末年,人口将近六千万,王莽篡汉,五十多年过去,人口约两千万人左右。
(当然了,搞出游标卡尺、解放奴隶的王莽,是不是也细思极恐??)
到了汉桓帝,汉朝人口再次达到五千六百万,三国过后,仅剩八百万左右的可统计人口(实际统计中还有很多黑户,但人口确实大量衰减)。
除了群雄逐鹿,瘟疫横行,还有曹操孙权董卓吕布等等的人屠城,只有刘备没有。
“携民渡江伪君子。吃人屠城真性情”,呵呵了...
三国归晋,有事三百多年的对峙...
到了隋文帝,和平盛世的曙光好像要来了,人口达到四千四百万,隋炀帝想把几代人的事情都做了,结果民不聊生,隋唐之乱爆发,然而,四五十年间,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人口又消失一半,到了两千万...
安史之乱前,人口再次达到五千三百万,五年之后,剩下一千七百万...
宋朝发展经济,北宋灭亡后,南宋那么小的地方养活了七千万人口,北方金国四千万人口,总人口过亿,然而,蒙古南下,又消失四千万人口...
到了明朝末期,人口再次到了六千万,清军入关,剩余一千六百万...
清朝前期持续了一百多年,屠城、剃发、逃亡...人口都在一两千万...
康熙调节了满汉关系,到200年后的宣统年间,我们熟悉的四万万同胞出现了...
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十年间,少了八千万,一个唐朝的人口...
古代战争时,易子相食,十室九空,在我们读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那都是真真切切的历史!
和平来之不易!
汉初,刘邦亲定的十八侯(按功劳排):
(史记索隐引姚氏曰)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婴八,灌婴九,傅宽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柴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欧十五,周昌十六,丁复十七,蛊逢十八。
属于吕泽部将的有五人,仅王陵有传,奚涓排在夏侯婴和灌婴之前而未得立传。
吕泽有什么功绩呢?《史记》材料非常少。
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但也几乎可以断定,吕泽功劳甚至不亚于萧何、张良和陈平。
以二队将入汉。君臣一生,无一丝猜忌。刘邦对吕泽绝对信任,吕泽对刘邦绝对忠诚。
不仅如此,汉初朝野上下不是出自吕泽部,就是吕泽的好友。
Noddy
古时候,大禹的父亲鲧,看到河岸被洪水冲毁了,造成水土流失。于是从上天偷得息壤,修筑坚固的河岸堤坝,无意识地封堵了大地的经脉——江河。
导致江河水不能润泽大地,地下水得不到江河水的补充,地下水位越降越低。
地不润,天不和,没有地下水位的支撑,无雨就旱,不下雨就干。久旱必涝,一下雨就淹。
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降低,洪旱交替愈演愈烈,洪水越闹越凶。
九八年大洪灾后,洪水同样冲毁了河岸,造成水土流失。于是我国大规模水利投资,修筑坚固豪华的防渗漏水泥河岸、甚至三面光将河道整体防渗漏,有意识地封堵了大地的经脉——江河。
不过是用水泥替代息壤,重演着鲧治水的故事!
导致如今,地下水位降低,井泉干枯。同样:不下雨就干,一下雨就淹。地不润天不和,极端天气增多,强风、强降雨、冰雹,频繁肆虐。细思极恐!
Celine1212love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轴心国动员全部国力做殊死一搏,同盟国的领导者美利坚合众国与轴心国负责人纳粹德国除了常规战局对阵外在战略武器上更是做了赌国运的竞赛,战略性武器原子弹的确是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格局,1945年1月纳粹德国灭亡,轴心国的太平洋战场只有日本在苦苦支撑,日本动员七百万军队计划与美国一起玉碎,按照美国国防部和中情局的评估报告美国如果与日本产生本土作战的话将会损失百万人以上,这样巨大牺牲是美国不可接受,于是杜鲁门总统开始将赌注压在了“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由美国知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及导弹火箭专家组执行,最为知名的是火箭专家冯卡门还有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这两位研制美国核武器的专家都是犹太人,二战中这些优秀的犹太专家从德国逃亡美国避难,他们替自己的同胞报了仇埋葬了纳粹。那么纳粹德国与美国人在二战前后研发核武器的竞赛是怎么样的?希特勒是否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呢?这些细枝末叶的假设都可能影响二战的走向,美国网路《高堡奇人》和大西洋帝国都是反转二战的作品,如果同盟国输了,世界会陷入纳粹的统治。
抱着好奇心我梳理二战的美德研发核武器的过程来看看细思极恐的国力竞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就拥有庞大的核物理研究机构和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数德国最多。早在1938年3月,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就在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的实验,终于出现了物理学界期待已久的裂变效应。从原子核裂变中获得无比巨大能量的实验已突破,这说明哪一个国家能够首先把它转为实用,就有可能利用核裂变制成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此后,一批德国科学家在纳粹的命令下开始紧锣密鼓地研制核武器。但是,纳粹德国在灭亡前是否已经拥有原子弹,史学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1939年从苏黎世传出消息:德国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的“化学工程”,由德国铀学会的物理学家指导,直接对柏林陆军武器部负责。种种迹象表明,希特勒正在着手研制原子弹。为了抢在这位战争狂人前赶制出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提请美国当局注意正在日益逼近的来自法西斯德国的原子威胁。罗斯福总统采纳了爱因斯坦的建议,组织制订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命令全力以赴研制原子弹。那么究竟德国当时是否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呢?很多历史学家提出,纳粹已经拥有了原子弹。据史料显示,当年纳粹的科学家至少先后试爆过三颗原子弹。其中一颗是在德国北部的吕根岛,另外两颗则在图林根的奥尔德鲁夫。其中,奥尔德鲁夫的核试验是在1945年3月3日21时20分,它比同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试爆的原子弹要早好几个月。但许多人认为这个说法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因为当时纳粹德国缺钱少人,如何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研究和试验?当年美国为实施“曼哈顿计划”曾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调集了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核武器的研制。而纳粹德国仅靠为数不多的科技人员就能把原子弹造出来吗?而在1944年底以前,同盟国的科学家则普遍认为,德国在原子实验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匈牙利核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在一篇文章中说,按照德国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德国人本来在1942年就应该造出原子弹了。
然而,美国执行“阿尔索斯”行动的原子谍报人员,经过仔细侦查发现了纳粹德国的铀计划和铀学会有关铀研究最完整的档案。从而获知在1944年底,纳粹德国在原子弹方面的研制工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比之美国洛斯阿拉莫斯中心的研究人员要落后两年。也就是说当时来自德国的任何突然的核袭击的可能性应该是不存在的。那么这是否说明纳粹德国没有原子弹呢?很多研究者认为,法西斯当局大肆推行种族歧视,残酷迫害有独立思考的人,特别是犹太人。希特勒还曾下令逮捕持不同政见的科学家,致使像哈恩、施特拉斯曼、迈特纳、爱因斯坦、赖纳及弗里施这样出类拔萃的科学家纷纷离开德国,逃亡国外。这使得德国大量人才外流。对制造原子弹无疑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德国在原子能的研究方面,没有全面的指导和统一的目标,各单位之间缺少协作。希特勒把相当大的科技力量用来研制“V-2”型导弹,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势必影响对原子弹的研制。
综合而言,德国二战中军事科技能力不容低估,如果没有反犹太主义和屠杀纳粹德国提前造成核武器也犹未可知,可是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纳粹主义不符合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小猪盹盹
1937年8月15日,日军的空军开始对南京城发动袭击。在日军的一次空袭行动中,钟南山所住的房屋被炸毁,尚未满周岁的婴儿钟南山被掩埋在了瓦砾废墟之下,钟南山的外婆和母亲惊慌不已,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硬生生用双手将废墟下的钟南山抢救了回来。
受此惊吓,为了躲避战乱,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带着一家老小随南京中央医院西迁到了贵阳,后来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正因为有父亲的先见之明,钟南山幸运地躲过了这场浩劫。
当我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只觉得后背满是冷汗,当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2003年,非典爆发,全国谈“非”色变。作为中国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84岁的他,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再一次披挂上阵,远赴武汉,稳定民心。
而在1910年,东北地区也爆发过一种可怕的鼠疫,与之前欧洲流行的“腺鼠疫”不同,这次流行的是可以“人传人”,后来被伍连德命名的“肺鼠疫”。
鼠疫:甲类传染病。在欧洲曾流行了数百年。在17世纪的伦敦爆发的一次鼠疫大流行中,被命名为“黑死病”。鼠疫在历史上的三次爆发共夺走了一亿多人的生命,感染者不计其数。
如果当时的袁世凯没有聘请伍连德回国,后来在东北爆发的鼠疫,又该如何控制?当时的中国,能请到谁来扑灭这场大瘟疫?中国会不会像欧洲那样被“鼠疫”横扫几百年?
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些问题也让人后怕不已,万幸的是,关键时刻伍连德站了出来,关于伍连德其人,梁启超评价他:“科学输人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而恰恰就在隔年,袁世凯政治失势。不过,伍连德由于自身卓越的才能,依然得到当权者的赏识,被当时的政府予以重用。
内忧外患当时的东北有1400万左右的人口,由于铁路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流通率极大。鼠疫爆发后,很快在东北三省扩散。当时的东北,医生数量不足百位,西医医院几乎没有。被感染的人大多无法收到安置,不出数日就会因病情严重而死,而当时的中国火葬是禁忌。这些病死的尸体又只能掩埋或者丢弃荒野。然而即使是病死的尸体依然具有传染性,所以当时这种行为也造成了鼠疫爆发越来越严重。当时的东北几乎尸横遍野,鼠疫爆发,人心惶惶,这种病染之即死,基本无法治疗。当时的东北俨然成了一座“死城”。
而在外交方面,俄国和日本当时都对东三省虎视眈眈。准备趁着东北的这次鼠疫爆发,去主导疫情防控,进一步插手东北政治,达到控制东北的局面。而在感染鼠疫的民众当中,也有不少俄国人和日本人,“外国公民在中国感染了鼠疫”这种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很容易造成外交危机。
委以重任伍连德就在此时被委以重任。在确认老鼠不是传染鼠疫的根源后,伍连德又通过对感染严重地区的调查以及对病死尸体的解剖,最终得以确认:这次的鼠疫爆发是由于土拨鼠皮毛交易,进一步导致的“人传人”。
当时清朝朝野上下也在鼠疫爆发时手足无措,感到恐慌。北京又离东三省“很近”,也十分害怕鼠疫会传染到北京。所以清廷当时在抗疫一事上大力支持伍连德。种种防疫要求都得到了批准。随后伍连德很快安排人员对感染病人进行了隔离。而当时的东三省也开始全城防控。
伍连德本人也被任命为全权总医官。
为了防控疫情,伍连德又调动了数百名军队和警察封锁疫区,严禁皮毛商人进入。又用棉纱和酒精等设计了简易口罩(后背成为“伍氏口罩”)来提供给市民和抗疫人员。防止由于飞沫传播导致的交叉感染。后来又发现病死的死尸也能够传染鼠疫,于是又上书清廷请求烧毁死尸。
在得到朝廷批准后,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火化开始。在大量百姓和文武百官注视下,伍连德命人将两千多具因鼠疫病死的死尸悉数烧毁。最后的传染源得到了控制。
在伍连德的种种努力下,新增感染者越来越少。1911年3月1日,哈尔滨24小时内,无一人感染,无一人死亡。在之后数日,哈尔滨也没有新增感染和死亡。伍连德随后宣布解除隔离。
鼠疫在欧洲肆虐了几百年。在中国只“嚣张”了两个月。伍连德功不可没。虽然这次鼠疫爆发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包括参与防疫而殉职的297人)。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在那个各个方面都严重落后于西方的中国,这已经是能看到的最好结果了。
当时的俄国和日本,在看到伍连德带领下取得的抗疫成果后,也对当时的中国刮目相看。“伍连德”这个名字传到了曾被鼠疫“折磨”几百年的欧洲后,更是名声大噪。
伍连德因为在东北抗疫做出的贡献被清廷加封为医学进士。国际医学联盟授予他“鼠疫斗士”的称号。
在后来诺贝尔奖官方公布的提名者中,伍连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提名,他是1901-1951年所有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者中唯一一个中国人。
伍连德在自传中说道:“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的统治崩溃,往事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我衷心的希望她能够更加繁荣昌盛。”
伍连德临危受命,扶大厦之将倾,他带领的团队,仅用时两个月时间就战胜了曾肆虐欧洲数百年的鼠疫,时人赞扬他“一个人拯救了一座城”。遗憾的是,后来由于“七七事变”的缘故,伍连德不得不离开祖国,远渡他乡。
正如基辛格所言“中国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前有伍连德,后有钟南山。同为医者,中国能有如此为国为民的“无双国士”实乃国之大幸。
sam是只咸鱼
历史上细思极恐的问题多了,首先七月半‘鬼节’就是唐太宗李世明发明创造的,李世民如何做上皇帝相信大家心知肚明,靠兄弟相残,靠恶劣手段兵变,靠‘父妾儿承’数不胜数,当做上陛下后某年的农历七月十四那夜,做了恶梦,梦到无数亡灵恶鬼向他索命,令他惊到当当准,然后发旨令七月十五为鬼节,祭念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