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在哪?为何它的军事意义如此重要?
稻草人
我们先看看诸葛亮的战略:三国的实力,魏国最强,然后是吴国,最后才是蜀国。即便是吴国和蜀国合起来,人口和兵力也比不上魏国。刘备拿下益州和汉中之后,在三家里面还是最弱的。后来,关羽失去荆州,刘备又在夷陵之战中战败,使得蜀国国力严重受损。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的前五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蜀国没有对外发动过战争。此时的魏国,也不太平,原因是曹丕挂了,没错刘备去世三年以后,曹丕就挂了,年仅40岁。此时的孙权才45岁,还没称帝,还能折腾,于是派兵北伐,表示祝贺。魏国战略重心是放在东面的,西面只放了一个夏侯楙镇守长安。由此可见,此时的魏国对蜀国并不重视。可惜谁也想不到,诸葛亮会往死里整,而且很会打仗。蜀国的汉中和魏国关中之间隔着秦岭,有五条路,分别是子午谷道、骆谷道、斜谷道,还可以出大散关攻打陈仓。还有一条就是往西走,绕远路通过武都出祁山。出了祁山,就是陇西,诸葛亮就高明在这里,他的战略意图等到他拿下陇西三郡,魏国才明白过来。蜀国国力弱,无法和魏国正面对抗,于是诸葛亮要一步一步吞并凉州,再攻打关中。由此看来,魏延曾经向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并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即便打下长安也守不住,于是被否定了。
看地图就知道,从汉中出祁山,是绕路的,多走了400多公里。诸葛亮北伐,我们常常说,“六出祁山”。其实北伐只有五次,其中两次出祁山(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就是往西出祁山,不容易引起魏国的重视,等十万大军杀到时,魏国束手无策,陇西五郡丢了三个。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朝野恐惧”。等明白了诸葛亮的意图,魏国才赶紧抢街亭。第一次北伐的重点不在祁山,在街亭,这里是陇西通往关中的重要关口,守住街亭,陇西就是蜀国的,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由此可见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失去街亭,陇西守不住,就只能退回汉中。魏国也因此补强了陇西的兵力,再次攻打祁山已经不可能。一计不成,就只能走老路。第二次北伐,是走当年韩信走过的路,结果可想而知。第三次是小规模行动,结果得到武都和和阴平。第四次再出祁山,虽然打得司马懿不敢出门,但是因为粮草不济而退兵。张郃追击,在木门道被射杀。第五次就是出五丈原了。
其实,祁山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就已经失去战略意义了。北伐要翻过秦岭,路途遥远,没有了陇西这块根据地,以蜀国的国力,并不能依靠几条山道做补给长期和魏国对抗,这才是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的原因。
akicat
评:诸葛亮六出祁山,是极为聪明的军事主张和实践,虽然六出祁山都是无功而返,出发目的地思路是正确的,在中国历史上,得天下必须占领大西北,西北甘肃陕西是国家级战略要地,居高临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西北是中国乾地天门,凡是得到中国天下的朝代变革,都是首先占领西北甘肃陕西山西,其实,自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刘备和后人已经没有得到天下的运气,因为,刘备,是江河湖泊的水具备,关羽的任务是关上水门别放跑了,张飞,三兄弟命中神水还在上涨,关羽为了打败庞德于禁,放水水淹七军,面对曹兵十万大军,关羽决策没有错,还打了大胜仗,事实证明是犯了军事决策错误,衡量对错,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结果是弊大于利,曹兵十万大军在睡梦中被大水淹死,刘关张变成了刘开张,三兄弟命中神水被关羽放跑,关羽不再姓关,是姓开,姓放,结果,刘关张三兄弟失去元气元神,已经没有得到天下的元神,蜀国后主刘禅,小名阿斗,凭刘关张三兄弟命中神水怎么用斗量呢?刘关张是汉刘邦转世为三人,目的是收复汉家天下延续,关羽水淹七军缺乏远见,不知道三兄弟是命中水神的身份,无意之中坏了三兄弟大事,诸葛亮确定占领大西北是正确的,可惜,没有得天下的后备力量,白白搭进去蜀军和曹兵几十万人生命!
☆依ゞ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的杜撰。
罗贯中在小说中详细描写了蜀汉从建兴五年(227)到建兴十二年(234)期间,诸葛亮对曹魏的北伐战争,最后在五丈原军中病死的宏伟、悲壮历史。他用“六出祁山”概括了诸葛亮的北伐。
不过,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有两次出兵祁山,这是小说和真实历史的不同点。
那么,祁山在哪里呢?
祁山其实就是祁山堡,位于今日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东的汉水北岸。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进军此地,是因为祁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祁山的东北部,可以进军卤城,西可绕道陇右,南可退兵汉中。因此,诸葛亮才会选择攻占这里。
诸葛亮在历史上一共过五次北伐。根据《三国志》的记载,与祁山有关的战斗是这两次:
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是在建兴六年(228),兵分两路其一进军祁山,导致观众震动。
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是在建兴九年(231),蜀汉速速出动兵围祁山。在《三国演义》中,那句著名的“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就发生在这次战争。
历史上的诸葛亮五次北伐,但是只有两次出祁山。这就说明祁山其实是一种文化符号,就像他手握的那把羽扇一样,成为了诸葛亮的标志。
等待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都是一个很厉害的存在。他在民间还有很多庙,普通百姓都十分尊敬这位伟大的人。
而在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蜀汉伐魏战争中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那么这一故事是真的如此?正史上的记载也是如此?那么如果六出祁山真的存在,那么他这个这个祁山又在哪里?
其实那所谓的《三国演义》中所写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历史上并不是如此,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有三次是从祁山出兵北伐曹魏,而其余的几次是借道其它的地方北伐的。第二次次出兵故道,第五次次出兵斜谷。
经过我的一番查证以后,我发现岐山就在今天的甘肃省礼县东部,西汉水北侧,西起平原大堡子山,东至盐官镇,绵延50公里。但是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一个问题:曹魏在东北。祁山却在西北,为什么不往东打曹魏,而且要往西呢?那么其中又有诸葛亮的何种考量?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之所以诸葛亮首先要从祁山出兵魏国是因为了能达到从西部和南部对魏国的夹击之道,而且魏国在陇西一带的兵力薄弱,而且还经常支援各地,从这里出发可以打的魏国手忙脚乱。原本第一次的祁山北伐差点成功,但是由于马谡失街亭导致了最终失败。魏国在经历了这一次的经验以后,加大了对陇西地区的防守,诸葛亮再要从此处出发攻打魏国就显得十分困难。
祁山地区山势险峻,两侧高峰林立,惟有中间一条西汉水通过,是谓“祁山道”。这条道路相对平坦,直通魏国国土,加上又西汉水流过,又为蜀国提供了粮草供应。古时候打战最重要的是粮草,运送粮草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古代交通并不方便,多数粮草只能靠水运,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选择这条道路攻打魏国的原因。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战争,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是大型全面战争,第四次是中型区域战争,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小型局部战争。这里讲下第五次北伐。这时候的诸葛亮充分是考虑了当时的战况的,他选择斜古出兵同样也是为了出其不意,因为经过此前几次的祁山北伐,显然再从这里出发就难了。如若不是诸葛亮因过度操劳而死,蜀汉与曹魏之间的战争真的未可说。
danielcaac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根据历史的考证,诸葛亮时期的祁山在现在的甘肃省礼县东部,原本叫做祁山乡,现在改为了祁山镇。
诸葛亮在历史上并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五次,只是根据历史改编的《三国演义》中为了能够将诸葛亮的事迹进一步烘托,这才有了六出祁山的故事。出祁山的目的就是为了北伐,所以说出祁山已经成为了诸葛亮一生事业的一个缩写。
而在六出祁山的过程之中,古蜀道一共有着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和岐山道,所以北伐的路线有很多的选择,其中子午道就围绕着一个故事,那就是魏延所提的子午谷奇谋,却被诸葛亮所拒绝。诸葛亮用兵是很谨慎的,在正史上诸葛亮的五次出祁山有三次选择了陇西大道,一次走了散关,最后则是走了褒斜道。
从地理位置上看就能明白诸葛亮的良苦用心,陇西地区曹魏的影响力并不强,而且还有这很多外族可以利用,比如氐族、羌族这些少数民族。同时陇西地区的地势比较高,能够顺势而下进入关中,如此一来就能和汉中两路进军,进行钳制。
所以为了能够符合诸葛亮的用兵策略,诸葛亮是不会冒险突进的,而是拿下了陇西作为根据地之后两线作战,同时进军关中打开缺口。
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出祁山最大的失败原因并非人力所能改变,缺少粮草一直都是蜀汉的最大问题,祁山古道连接着汉中,形成了一条长廊。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的复杂,地形也是受到了周边盆地过度、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得这里的地形错综乱象,这些通道名为通道,其实不过是相比较其他山峰低一些的丘陵罢了。
人要翻越这些高山尚且可行,但是粮草的运输和传递工具根本就用不上,所以粮草的运输是缠绕诸葛亮一生的噩梦。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还是坚持出祁山呢?其实虽然这里路难走,但是却可以利用漕运。西汉水发源在天水的齐寿山,西汉水一路流过了天水、盐关、祁山、永兴等地,最后有着两次转折,先是转向南侧,随后掉头去了东边,直到和嘉陵江汇合。
而这也和诸葛亮出祁山的路线几乎一致,所以诸葛亮就是发现了这一地理便利,才会不断地从祁山进行北伐。其实原本诸葛亮还有这更加便利的机会,西汉水和汉水是两条独立的河流,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西汉水原本是汉水的源头,结果却因为地震的原因导致嘉陵江和西汉水相连,使得西汉水东转,山体的滑坡也直接切断了西汉水和汉水的联系。
假如没有这一场地震,或许蜀汉的国运都会有所改变,如果汉水和西汉水没有断联,那么益州、汉中、祁山和陇西地带就会因为水域而链接在一起,这样也就不会让诸葛亮有后顾之忧了。只可惜事与愿违,诸葛亮终究没能实现理想。
鱼儿弯弯mandy
三国时期,有许多的山川河流都被列为军事战略要地。而在诸葛亮生前,就曾视一座山为军事要地,数次北伐都想要夺取下来,此山便是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又被看作六次北伐。但诸葛亮"六出祁山"也仅仅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实际上,正史中的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那么祁山既然如此重要,它又在如今的哪里呢?又是为什么祁山会有如此重要的军事意义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分析祁山的地理位置。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其绵延约50余里,连山秀举,罗峰兢峙,地势颇高,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而祁山更是扼蜀陇之咽喉,势控攻守要冲,也因此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
而祁山附近,若沿山中道路行走,便可直接出川入蜀,也正是如此,此山中道路又被称作祁山道。虽然这条道路有些崎岖不平,但是若与其他四条由汉中穿越秦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谷道相比,祁山道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宽阔、平缓的。那么显而易见的是,诸葛亮在这几条道路中,定然也会选择祁山道。
正是由于祁山如此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诸葛亮才会选择六出祁山,对外扩张。因为这不仅有利于运输粮草,军队行军,更迎合了诸葛亮北伐兴复汉室,扩张蜀汉地域,提升蜀汉实力的目的。所以诸葛亮如此重视祁山,并将其作为北伐之地的首选,也就不足为奇了。况且在正史中,诸葛亮五次北伐,就有两次都是走的陇西古道,足可见其对祁山的重视程度。
第二,分析祁山对于蜀汉重要的军事意义。
众所周知,诸葛亮北伐的初期目标,便拿下长安。因为长安不仅是汉朝的都城,在东汉末年,董卓更曾挟汉献帝迁都于此。一旦诸葛亮攻取长安,便意味着蜀汉占据了曾经汉朝的都城,而刘备更是以汉室宗亲自居,这一举动,无异于宣告天下,蜀汉"兴复汉室"的大业已完成一半。
但可惜的是,诸葛亮虽五次北伐,但终究未能攻取长安,这一结局也未能实现。而若诸葛亮从祁山道出发,北伐成功之后,其军事意义也自然十分重大。蜀汉可直接占据长安,控制关中。而关中的军事意义自然不消多说,这可是当年汉高祖成就王业之基的地方,所蜀汉占据此地,不仅能切断洛阳与陇右地区的联系,更能将陕、陇、蜀连成一片,为蜀汉后期繁盛奠定根基。
不过这也仅仅是畅想而已,正史之中,诸葛亮北伐总体来说是并未成功的。但诸葛亮选择六出祁山,这一抉择也是正确的。这样的举动,不仅能够打压曹魏过于膨胀的势力,还能够团结氐、羌等少数民族,并对其加以利用,以扩大蜀汉自身的实力。若是蜀汉能够占据陇西地区,诸葛亮便能直入关中,与汉中形成钳形攻势,大力打击曹魏的势力。由此可见,诸葛亮选择祁山也是意料之中。
第三,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出祁山,蜀汉自身道路的艰险也是一大原因。
上文也提到了,祁山不仅是一个驻守天险的军事要地,还与渭河相连,祁山至陇右东面又接邻秦川,诸葛亮若从祁山道北伐魏军,也有一定的把握实现侵食魏国的计划。但至于为何接连北伐并未成功,粮草运输恐怕也是影响战局的一大因素。
蜀军所走的道路本就不算平坦宽阔,更何况蜀军还要运输粮草,马车在蜀道自然难行。而若粮草补给难以跟上,必然会导致主力军队举步维艰。而这也恰恰是导致诸葛亮北伐魏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若诸葛亮选择祁山,结局或许能够有所改变。先不说蜀汉可避开魏国的主力军,单看祁山道路之平坦,也足以为运粮辎重队减少运输压力。
而祁山之道并无多少天险,也就难以阻碍蜀汉行军。而诸葛亮又把北伐战争称作"兵出祁山",也就不难看出祁山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军事意义。
由此可见,祁山如今大致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正是由于祁山本身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等因素,才会使其有如此重要的军事意义。
明媚的小阳光…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多处。其中陇南名胜祁山,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此屯兵,北伐中原。这里山川绵延约25公里。境内重峦叠嶂,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加之又在蜀陇过渡地带,自然就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了。
其中比较著名的遗址还有祁山堡。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祁山堡四面如削,城墙坚固,只有一个城门能进出,易守难攻,可能是诸葛亮的军事指挥部所在地。观阵堡遗址位于祁山堡南侧约两公里的一座山头上,居高临下,山势险峻。当然还有九谷堆,诸葛亮暗暗在祁山至罗堡十多里的平川里垒起了九个土堆,上面覆盖上粮食,然后有意让司马懿知道,司马懿不知中计,以为蜀军粮草甚丰,便撤兵了。解围后的蜀军立刻补充了粮草,战事出现了转机。
北伐的意义是重大的。通过北伐,表明了汉室正统继承者的立场,既振作了民心士气,又巩固了吴蜀联盟,共同骚扰魏国;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维持三国分立,延缓蜀汉灭亡的目的。二是渐渐蚕食对方,创造了有利局势。诸葛亮五次北伐,以蚕食的方法与魏国争夺凉州,不但夺取了土地和资源,更重要得是在当地建立了蜀汉军队的威望,获取了当地人民的心,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你。
仁妻妮妮
祁山在现在武都市东北,天水市西南。诸葛亮六出祁山,因祁山之北是渭水谷地,粮草丰足。诸葛亮想以陇西为战略基地,蜀道艰难,粮草不继,拿下陇西,就有战备资源。祁山是横亘在蜀魏之间的军事要地,诸葛亮一次次的占领它又失去它,因蜀中后勤不足,不得不退去。诸葛亮六出祁山,不得深入,是因为有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奉命领兵对峙,多勇善谋的凉州刺史郭淮旁敲侧击,蜀军无法占据陇西。。。诸葛亮完全可以学韩信暗渡陈仓,进军关中,但汉军进关中已是没有国家体制了,关中三王根本不是:汉军对手,刘邦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长驱中原。魏军动辙几十万兵力,对蜀军围追堵载,弄不好蜀军几万兵马进入关中会全军覆灭。所以诸葛亮不敢冒险进长安,也否决了魏延从子午谷取长安的谋划。
小D
祁山祁山,那就是一座山嘛。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而在这个山,具体点来说,主要有这么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
祁山的军事意义,只在于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但是,出蜀并非只有这么一条路。更具体点来说,诸葛亮北伐,也不是只有这么一个选择。
六出祁山,是后世给诸葛亮北伐的一个概括,突出表扬了诸葛亮坚持不懈的精神,实际上,诸葛亮一生也不过只北伐曹魏了5次,出兵祁山方向也只有2次而已。
祁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在历史上很少有那个政权走这条路发动战争的,除了蜀汉就真没有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各个时代军阀割据,没有谁会山长水远,运输困难的情况下,跑到汉中出兵去打陇右啊。
陇右即不是天下粮仓,也不是政治权力中心,在所有割据政权中,它属于边缘地带,因为他地处西北,一般情况下,都是北方割据政权所据有,如果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那么,南北之间的战争,只会集中在两个战场,一个就是今天湖北长江流域的襄樊战场,一个也就是长江中下游的江淮战场。
至于蜀地,大部分时候都是独立割据,外面世界如何纷纷扰扰,蜀地政权几乎都没有什么机会,因为蜀道难啊,打不出去,运送粮食困难,大规模出兵不现实,不大规模出兵,又怎么能够争霸天下,所以中国历史上割据蜀地的政权,除了蜀汉主动北伐以外,大部分都是坐等外面的打完,自己果断投降了......
李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里的蜀道,指的是西安通往属地的道路,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包括了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也就是从关中先进汉中的道路。
所以蜀汉北伐除了越过祁山,进攻陇右以外,还是可以走蜀道打关中的。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只有两次走了祁山的出兵之路,其他三次,包括后来有一次蜀汉进攻的进攻,打的都是关中,可见祁山攻陇右,并不是诸葛亮的首选。
诸葛亮北伐,其实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要占据陇右,以此来保存蜀汉,毕竟单单只有蜀地的后汉政权,面对曹魏,如果什么都不干,那距离死亡也不远了。
所以诸葛亮的战略,是通过北伐,能够夺取陇右地区,就夺取,这样就能给曹魏的大后方,也就是关中这个产粮大区形成巨大威胁,如果经营得好,双方还是能够继续对峙下去的。
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做了周密部署,先是在斜谷摆出一副要进攻关中郿城的态势,实际上自己率主力悄咪咪向祁山方向进攻,这一次奇袭一开始玩得很六,陇右天水、南安、安定等相继叛魏降蜀,姜维就是这个时候收服的。可是马谡失了街亭,赵云出兵不利,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这三个地方又叛汉附魏了。
这是诸葛亮北伐最好的一次机会,因为曹魏打破脑袋也想不到蜀汉会出兵祁山打兵力薄弱的陇右,这地方一穷二白,即不能消灭曹魏有生力量,又不能扩张势力,增加经济。
可是蜀汉弱啊,陇右虽然没有关中重要,但胜在可以压迫关中,使得成都摆脱没有战略纵深尴尬局面。
第一次出兵失败后,诸葛亮趁东吴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的机会,又悄咪咪北伐了,这一次北伐没去打陇右,而是想要去打一打关中试试看,可无奈的是,出散关,保卫了陈仓(陕西宝鸡西南),打了二十多天没攻破,曹魏援军赶到,他又不得已退回汉中去了。
第三次,诸葛亮又换了条路,进攻武都(甘肃成县)、阴平,打败了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然后就回师了。
第四次这回就出祁山了,包围了祁山,魏军统帅是司马懿,双方准备决战,然而司马懿知道蜀汉最大的弱点,那就是远师而来,运输粮食困难,无法持久,于是凭险坚守,仍你诸葛亮怎么引诱,他就是不出战,结果蜀军粮草耗尽,诸葛亮不得不退兵。
第五次,这回诸葛亮走的是第一次北伐时诱导曹魏的斜谷——郿县的进军路线,成功到到达了渭水南岸五丈原,司马懿同学再次故技重施,不跟蜀军作战,就等着蜀军粮草耗尽,想把诸葛亮拖垮。
诸葛亮这次吸取经验教训,他在渭水分兵屯田搞农业建设,既然从蜀地运粮困难,那么我们就地生产就好了。这是做好了长期战争的准备。而且这次出兵,诸葛亮还跟孙十万约定好了,共同伐魏,但没多久,吴军十万攻魏就失败了,诸葛亮只得跟曹魏单方面周旋。
诸葛亮铁了心就是要打,司马懿也是坚决不出兵决战,等着蜀军没粮食。可惜双方都没得到各自想要的结果,蜀军粮食没有耗尽,诸葛亮就挂了,不得不退军。
纵观诸葛亮五次北伐,距离达成阶段性目标最近的一次就是第一次,也就是出兵祁山的那一次,可惜马谡失街亭,但这一路线的成功,是建立在出其不意上的,谁也没想到诸葛亮不走斜谷,偏偏绕山绕水去打陇右啊。
此后,曹魏对这一线路开始部署兵力防备了,诸葛亮便没有什么机会,只能按照正常路线,出常规路线进攻关中了。后来几次,诸葛亮想要跟曹魏决战,奈何司马懿是个乌龟,就是缩头不出,使得蜀军没有什么机会。
祁山,不算是什么重要的军事要地,它的存在,也只在于蜀地与陇右,出去这两个区域外,谁也不会想要在这里用兵的。
臭蛋郎
甘肃礼县
cc1966
诸葛亮从出山开始,就是为了施展一身才学,帮助刘备收复中原兴复汉室。他的一生精力都可谓是用在了这件事上,就连死,都是死在收复中原的路上,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后世人学习!蜀汉丞相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就已经做出天下三分得隆中对策,其后更是辅佐刘备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实施,形成了鼎足而立的局面。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先是关羽盲目出兵大意丢失了荆州之地,已经破坏了他原来的隆中计划;后来是刘备不听劝阻执意对东吴出兵,把多年积攒下来的家业给败了个精光。
在三国时期,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这个伟大的人物是小说中的主角,是正史中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中,最出名的就是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个事件使得这个人的军事能力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并因此成为了一代谋略家的代表。诸葛亮在历史上一共五次北伐,演义里六次北伐。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被后世归纳总结成了四个字:六出祁山。诸葛亮在五次北伐军事行动里,走了三次陇西大道,走了一次散关故道,最后一次是褒斜道。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整个用兵重心,在西不在东。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的原因猜测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和人文因素,经济实力强悍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粮草供应地,民风强悍可以获得大量的兵力,甚至是得到人才。诸葛亮六出祁山很显然失败了,但是后来的军事理论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后继无人,因为战场上仅靠诸葛亮一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更多的后继力量。
lollypop弥生小姐
这个问题很简单,祁山就在今天甘肃礼县,紧临天水,他的军事意义主要在后勤上,陇南粮仓,物产丰富,褒水与汉水都是良好的行军水道,诸葛亮出祁山就是看中了这个地方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上,谢邀
广州小陈
这个地方非常的重要,也就是在现在的秦岭山脉,在甘肃省境内。只要能够通过这一个地方之后,就能够顺利的进入中原,到时候去攻打长安,就犹如一马平川一样,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这是诸葛亮唯一阻挡的地方。但是想要攻破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难了,不光是有地形复杂,而且曹丕可是把这里是重兵把守。
祁山本来并不是这么重要,但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够进入中原,诸葛亮目的就是进入中原之后就可以去和魏国正式交战,那样就可以实现它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愿望。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必须要通过这个地方才能够去讨伐魏国。在刘备死的时候,就对诸葛亮说,如果他能够当上皇帝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他的才能比曹丕高的太多了。自己的儿子刘禅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如果他可以辅佐就辅佐多好,如果不可以辅佐那就算了吧。当时诸葛亮就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他怎么可能会答应刘备的要求呢?刘备对他实在是太好了,当年可是自己一无所有,而刘备却给了自己很好的礼遇,从一个普通的百姓当上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情,并且可以千古留名。
所以一个人一旦感动的话,就要为那个人誓死效忠,而诸葛亮对待刘备也就是这样子的。当时蜀国可以说是快要到了灭绝,但是所有人都一起努力了下来,尤其是诸葛亮担任了所有的重任。在他的治理下,蜀国是慢慢的恢复了元气,他决定不要再和东吴交战了,继续和东吴接联联盟一起去讨伐魏国。
而诸葛亮当时虽然没有那么强大的兵力,但是他自己非常会打仗,于是他想要通过走祁山这条路线,将这个天险打上来,那样就真的可以攻入长安,到时候就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可以阻挡他的吧。然后就真正的实现了自己人生中的愿望,帮助一个帝王夺得天下。甚至比他的偶像乐毅管仲都要厉害,可以和汉代的张良相比了。
这个是魏国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只要能够攻破它了,就可以和吴国一起瓜分天下。有道防线是非常重要的,从前是曹丕派的曹真去镇守这个地方。到后来实在是不行了,诸葛亮快要打上来了,这个时候才派上司马懿去遵守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对魏国太重要了,曹丕一直知道,要是这个地方失守的话,魏国以后就可能彻底的失败,再也没有机会收复这个地方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诸葛亮第1次打仗的时候要适应的话,他们会越打越胜利,可能一下子就把魏国彻底打败了。当时可是率领着处过所有的兵马,而且很多人都闻风而降,一看就要胜利了,结果街亭丢失了,北伐失去了赢得胜利的可能性。
到了后面,可是越打越难受,本来诸葛亮也不希望自己能够取得胜利,因为知道凭借着自己那么一点兵马打赢是不可能的。最主要的是通过和吴国一起去讨伐魏国,让所有人都保持着对战争的热情,不能够等天下安定下来,那样就再也得不到天下了。虽然祁山一直是打不下来的,但是只要一直打,总有一天会让所有人变得更加强大。对于诸葛亮而言,祁山就可能是一个磨刀石。
你们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在于什么?欢迎在下面评论。
树喵
如今的祁山在甘肃省礼县东部,原来叫做祁山乡,2014年改为祁山镇。
其实诸葛亮也就是出过两次祁山,出祁山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进攻陇西地区,继而威胁关中,两次用兵也是效果最好的。
究其原因,地理位置是主导因素。绕过祁山北边就是天水郡,占住这里就可以拖住关中的援军,为蚕食陇西争取时间,上邽之战就是一个典型。
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后勤。祁山道上有西汉水,方便运粮。华阳国志记载“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便是佐证。
张楠
看看!